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难忘的书与人

    作者:汪家明

    作者数十年来与书为伴,以书为业,爱书甚深。书中的读书小记和文学评论,处处可见岁月流逝中个人成长之印迹,而贯穿其间的是静心读书时才有的一闪的感悟和单纯的愉悦;书中有关编辑工作的文章,多有与三联书店相关者,或谈编书往事,或回忆同行前辈,津津乐道,充满了对日渐远去的出版传统和编辑精神的尊崇和神往。其文字平实矜持之中见优雅,好读。
  •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作者: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

    全书用朴素的叙述勾勒出一代伟人孜孜不倦的读书侧影,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作者:[德] 本雅明

    本书是本雅明著名的「巴黎拱廊街研究」的一小部分,作者面向巴黎和波特莱尔,写於一九三七、三八年他思想最成熟的高原之时。本书共收录了三篇文章:一、波特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二、论波特莱尔的几个主题;三、巴黎,十九世纪的都会。
  • 傅雷谈艺录

    作者:傅雷著,傅敏编

    《傅雷谈艺录》分作“谈文学”、“谈翻译”、“谈美术”、“谈音乐” 四个部分,选取了傅雷相关的评论文章,每一部分又附相关文艺书札,集中而全面地分享了傅雷对文学作品的剖析和感悟(如《论张爱玲的小说》、《评<春种秋收>》等),对翻译工作的经验和心得(如《翻译经验点滴》、《与宋奇谈翻译》等),对美术、音乐的梳理和欣赏(如《观画答客问》《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与傅聪谈音乐》等)。
  • 国文百八课

    作者:夏丏尊,叶绍钧

    《国文百八课》的内容安排,用书前边的编辑大意里的话来说,就是“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其中文话是编排的纲领,文选配合文话,文法修辞又取材于文选,这样就不但是让每一课成为一个单元,并且让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部书全称《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是夏丐尊先生和叶绍钧(叶圣陶)先生1935年至1938年陆续编写,开明书店出版的。原拟定六册,每册十八课,共一百零八课;后两册因抗日战争爆发,没能继续编印,实际只有七十二课。因先期出版时已使用“百八课”名称,故以后出版仍沿用原名——也许有续完的想法吧。
  • 古希腊的传说和神话

    作者:(俄)H·A·库恩

    古希腊神话部分是叙述众神的行为,部分是描写英雄——人所建立的功勋和历险的奇迹,他们具有天赋的神力、机智和勇敢,而且被认为是神和女神的子女。这些古代的传说和故事在地中海世界各国人民中广泛流传,也被罗马人所借用。 神话传说的个别系列,最初在爱琴海地区各部分产生以后,便逐渐地融为某种宗教的世界观体系。
  • 行过洛津

    作者:施叔青

    本书是施叔青“台湾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的场域定在台湾的洛津,即今天的鹿港。小说写作的对象是洛津的移民社会。 小说用“搭积木的方式”,齐头并进地讲述了发生在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多个故事。其中,以泉州七子戏班旦角月小桂——后来称为鼓师的许情的生平遭际为故事主线,描写许情三次搭船到台湾洛津,见证了以海港起家的洛津五十年兴衰,生动地触及到台湾传统与现代、归属和转化等问题。 在小说中,作者施叔青爬梳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细腻地描画出洛津的世情和风貌,如工笔细描。大段涉及人类学民俗学的讲述穿插在小说中,这也是其独特的写作风格,相对于情节来说,作者更在乎场景的描摹与再现,力求从无数情景的碎片中勾连出洛津的繁华与消损,试图重新调整台湾的历史叙述。作者为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发声,把历史背后微不足道的庶民形象、女性形象推到前台,而台湾史上著名的朱一贵和林爽文事件等,只作为小说遥远的背景。无论是假男为女的优伶月小桂、玉芙蓉,艺伎珍珠点、阿婠,还是洛津商家乌秋、豪门郊商石烟城、官僚朱仕光,都像是一幕幕走马灯的图案,在洛津的兴衰史上作为点缀,一闪而过。他们真实的伤恸,在历史巨幕下显得那么虚弱,化为长短不一的几声呻吟与叹息,抑或是《荔镜记》陈三五娘的吟唱。作者掌控文字的能力令人叹赏,小说通篇“哀而不伤”的境界,具有极强的历史感,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 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被评价为其创作高峰,没想到定居曼哈顿的她,又开始创作“台湾三部曲”,为故乡台湾立传。“台湾三部曲”从清领时期一直写到“二二八”事件,被称为台湾的“大河小说”。南方朔认为施叔青“几乎是全台湾作家里惟一有条件和能力去碰触”台湾史的人,她就出身鹿港(过去称洛津)望族,又长期在世界各地不断地迁移旅行,加上磅礴运思和精彩细描的功力,这些都成为她这次书写台湾史的保证。他甚至认为“香港三部曲”是“台湾三部曲”的热身之作。白先勇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也表示,施叔青“很厉害”,她写了两部大的作品:香港三部曲和台湾三部曲。
  • 走进生命的学问

    作者:周保松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他把对哲学、人生与大学教育的种种思考写下来,通过电子邮件寄给学生,然后一起讨论。这样的交流,夜以继日,经年堆叠,已有数十万字。通过撰写和阅读这些文字,教师与学生两者均获得了超出流俗之上的精神与信念的支持。 我知道,说易做难,尤其在巨大的不公体制面前要求自己做个公正的人,需要极大的自信和勇气,同时必须承受无数不可知的风险。但我们还记得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如何论爱吗?“人一旦爱,遂极脆弱:世间没有所谓爱恋之中却同时思量应否去爱之事。就是如此。伤得最少的爱,不是最好的爱。当我们爱,就须承受伤害和失去之险。”罗尔斯是说,决心做个公正的人,就像投入爱情一样,路途中总有可能会受伤,但我们不会因为爱的风险太大而放弃去爱。为什么?因为公正和爱,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价值。实现这些价值,生命才会美好。 ——周保松
  • 爱恨书

    作者:粲然

    《爱恨书》由作者在天涯社区的名博“粲销书”结集而成,主题涉及两性情感、职场感悟、个人成长等,文字洗练飘逸、别具一格,文学性、可读性兼具。全书还配有台湾插画名家艾雷迪的15幅彩色插画,文图兼备。
  • 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作者:丁伟志 主编

    2010年是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钱锺书著作的研究者及亲朋好友等特写文章以兹纪念。本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是对钱锺书学术思想的宏观论述;第二、三辑是钱先生的同事、学生及亲朋好友等的回忆文章,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讲述他们眼中的钱锺书;第四辑多是对钱先生学术专著的研究。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稿并编定。
  • 傅雷书信选

    作者:傅雷著,傅敏编

    《傅雷书信选》分“给孩子的信”和“给朋友的信”两部分——前者选自《傅雷家书》,与读者分享关于人生的思考、关于为人处事的原则、关于生活习惯的培养等等,后者展现了傅雷“父亲”之外,作为朋友、作为同事的真诚和热忱。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写给朋友的信里,有许多也是在谈论儿子傅聪,比如给傅聪的岳父、波兰著名音乐家梅纽因的信,给傅聪的钢琴老师杰维茨基的信,给好友成家和、成家榴的信以及给夏衍的信等等。这些信与“给孩子的信”对照看,无疑更丰富了本书的主体:一个苦心孤诣用心良苦的父亲、一个永远“不忘祖国之荣誉,不忘艺术之良知”的艺术家。
  • 旧闻杂忆(修订版)

    作者:徐铸成

    《旧闻杂忆(修订版)》为徐铸成先生被错划为右派、封笔二十多年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香港《文汇报》“旧闻杂忆”专栏撰写的杂文结集。作者写这些文章的初衷,是想把自己在1927至1957这三十年新闻生涯中遇到的人和事,以佚闻、掌故的形式,结合个人的思考、体会表达出来,供后人借鉴。分为初编和续编,共收文章123篇。初编主要追记作者早年半工半读、步入报业、在《大公报》逐步磨练的往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结识的军政要人、文化人士;续编则主要叙述了上海《文汇报》自筹办到被迫停刊的经过,并有对沈志远、平心、范长江、傅东华等故旧的追怀文章,既富趣味,亦有史料价值,折射出从军阀混战、目军侵略、国民党统治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的世态人桕。平淡质朴的文字里,蕴含着对国家、对友人、对新闻报业的真挚感情,值得读者细味。 --------------------------------------------------------------------------------
  • 早年毛泽东

    作者:斯诺 等著,刘统 编注

    本书选编了七部有关毛泽东早期经历的稀见传记资料。它们都是以客观的态度、朴实的文笔写成的,大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撰写和出版,今天读来感觉亲切、可信。这些传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著、张宗汉译《毛泽东自传》,著名诗人作家萧三著《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教育家张如心著《毛泽东思想与作风》,美国著名女记者和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著、孟展译《毛泽东的思想》、庄淡如编《向毛泽东学习》、萧瑜著《毛泽东和我的游学经历》、许之桢编译《毛泽东印象记》等。
  • 宪益舅舅的最后十年

    作者:赵蘅

    本书以日记体形式记写外甥女赵蘅眼中,舅舅——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在生命的最后十年的故事。“他曾发出过震撼世界的声音。直到他已经说不出话来,还在尽力以笑容来答谢探视者。”
  • 百岁忆往

    作者:周有光

    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已107岁了,他经历了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遍历大风大浪,被称为“四朝元老”,至今仍头脑清晰,是受到世人普遍尊崇的“智慧老人”。 他从学习经济学到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到晚年鸟瞰人类文化,写过许多有创见的文章,其人生经历和独特见解是人类文化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与张允和的传奇爱情,被传为美谈。 他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回忆,如邹韬奋、马寅初、老舍、罗常培、溥仪、爱因斯坦等,不仅有趣,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按时间顺序,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周有光107年的主要经历,并回顾留在他记忆中的那些亲人和师友。全书由短小精悍的小文章组成,配以图片。
  • 谁造就了赵小兰

    作者:晓晓

    《谁造就了赵小兰》内容简介: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赵小兰和赵家如何克服逆境、实现伟大成功的精彩故事,定能鼓励世界各地的读者和他们的家庭。”近百帧秘档私藏照片记录传奇人生的精彩瞬间。 赵小兰,祖籍上海、出生于台北的赵小兰(Elaine L.Chao),从八岁移民至美国,到2001年成为而米国第24任劳工部长,既是美国内阁第一位亚裔女性,又是第一位华裔内阁成员。这一政坛传奇,创多项华人历史记录,屡破美国政坛“玻璃天花板”,引发世界范围类华人族群的骄傲和关注。赵小兰的阳光人生和奋斗历程,是“成功实现美国梦的典型”,可为励志样本。这部传记同时也是家族传奇,穿插叙述了“赵家这样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家庭”(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语)中祖辈、父辈的故事。
  • 我仍在苦苦跋涉

    作者:牛汉,何启治(编),李晋西(编)

    讲述了牛汉坎坷丰富的一生,文中涉及不少感念的师友、文坛往事、名人逸闻:浓墨于胡风、冯雪峰、丁玲、路翎、曾卓、萧军;淡彩于沈从文、叶圣陶、朱光潜、施蛰存;细描卞之琳、艾青、田间、冯至、何其芳;略论周扬、夏衍、茅盾、艾芜、孙犁。行文兼有历史的广度和心灵的深度,文字饱含着对现实的体验和对生命的体悟。
  • 文妖与先知

    作者:张培忠

    张竞生,民国三大博士之一,曾经与胡适并列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最年轻的两个教授,在中国,他第一个把卢梭的《忏悔录》译成中文,第一个提出逻辑学的概念,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第一个在中国展开了爱情大讨论,编撰《性史》……他被传统势力目为“三大文妖”之一,但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却把他誉为先知。本书是他的传记,张竞生的一生,远比大家知道的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透过这个“标志性”人物,也折射了近百年来在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中,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坎坷遭遇和心路历程。
  • 傅译传记五种

    作者:傅雷

    《傅译传记五种》包括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传》(服尔德又译“伏尔泰”)、《夏洛外传》(夏洛为卓别林在著名默片《城市之光》中塑造的形象)。这五部传记,为译者傅雷所精心挑选,译文中,渗透了译者的思想感情,他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让我们挑战悲苦的命运,明知人生是苦难是悲剧,也要有声有色地奋斗和扮演。
  • 张大千-梅丘生死摩耶梦

    作者:高阳

    本书从张大千出家经历写起,逐步展开他师门学艺、仿造石涛、精鉴书画、敦煌面壁和浪迹巴西等传奇的人生历程,兼及他的情感生活和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