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世界史

  • 哈德良传:罗马的荣光

    作者:[英]安东尼·埃弗里特

    哈德良身处一个风云激荡、惊心动魄的时代。公元2世纪,他成为罗马帝国主宰,堪称最成功的罗马统治者。身为久经沙场的士兵和才干非凡的管理者,他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君临天下,并提出了让罗马长盛不衰的两个主张……

    本书为国内译介的首部哈德良皇帝的传记。作为罗马“五贤帝”之一,他给混乱无序、战火四起的帝国带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给罗马经济、社会带来了一段黄金时期和空前繁荣。对内,他缓和了与元老院的关系,与之形成了较为良性的互动;同时,他倡导改革,巡视边疆,操练军队,编纂法典,改善民生,振兴经济。对外,他改变了罗马一直以来的对外扩张政策,修建哈德良长墙,缓解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位极具军事与政治智慧的统治者,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皇帝,在文学、艺术、数学领域造诣颇深。他热爱并推崇希腊文化,使希腊艺术在罗马生活中占据着显著位置,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在位期间哈德良两度排除异己,诛杀元老和功勋人士;他残酷镇压犹太人起义,犹太人流离失所,导致了延续两千年的犹太人问题。这些也使他多遭诟病。

  • 罗马:永恒之城

    作者:(澳)罗伯特·休斯

    打开一本书,许你一座城

    •可靠、精准、生猛,庖丁解罗马

    •一座罗马城=一部西方艺术史+西方世界历史,一本《罗马:永恒之城》=大理石般历史质感+湿壁画般艺术色泽

    •他被《纽约时报》《卫报》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其姊妹作品《新艺术的震撼》全球观看人数超过2500万

    ★一座罗马城=一部西方艺术史+西方世界历史。有的人可以谈谈罗马的历史,有的人可以谈谈罗马的艺术史,但很少有人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这本《罗马:永恒之城》完美结合了这两点。休斯不仅比我们能更近距离地接触到罕见艺术品,他更能透过它们为我们讲述一个与众不同的罗马。那座有大理石般历史质感和湿壁画般艺术色泽的罗马。一本《罗马:永恒之城》就够了。

    ★被《纽约时报》《卫报》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的罗伯特•休斯的代表作。其《新艺术的震撼》全球观看人数超过2500万。这位艺术批评界的“生猛海鲜”,在《罗马:永恒之城》中,以其渊博的学识、特有的语言风格为大众打开通往罗马的艺术人文之门。

    ★ 一部可靠、到位、好读的历史书,附历史珍贵插图。全书从古罗马城的建立→奥古斯都罗马的鼎盛→古罗马的衰落→基督教的罗马→中世纪罗马→文艺复兴→十七世纪罗马→巴洛克鼎盛时期罗马→新古典主义时期罗马→现代罗马→未来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罗马→梦回罗马。一日看尽长安花。以“读城”拼砌你的世界历史。

    罗伯特•休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与文化评论者之一,给我们带来了一部纵横延伸、广泛深刻的私人罗马史——作为一座城市、一个帝国,也作为西方艺术与文化的起源。休斯追溯两千多年的历史,通过艺术品以及翔实的历史细节,描绘了罗马的建立与发展,从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展,早期基督教的兴起,文艺复兴,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的兴亡,一直到现代罗马。偶像崇拜与亵渎神明、践踏侮辱与肃然起敬交相混杂。无数艺术隗宝与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场重唱出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辉煌。

    ◎ “以一针见血的犀利笔触,休斯记述了从奥古斯都大帝到费德里科•费里尼时代的罗马艺术与建筑。这堪称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尽管偶尔相当固执己见,休斯却是一位颇具趣味的评论家。”——《旁观者》

    ◎ “若要游历罗马,你无疑应该带上这本由激情洋溢、博学多闻的好斗者写就的旅行指南——一部融汇了历史、艺术与旅行见闻的鸿篇巨著。”——《星期日泰晤士报》

    ◎ “我们爱读休斯,恰恰是因为他摒弃了今日艺术史写作中司空见惯的束手束脚、忸怩作态。多亏不用为了保住大学里的终身教职或谋求梦寐以求的美术馆馆长之位而发愁,他才能以发自肺腑的热情直抒胸臆,抨击庸碌无能,以激情来捍卫卓越。”——《文学评述》

    ◎ “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通晓展露无遗。”——《星期日电讯报》

    ◎ “讲好一段延续了近3000年、在西方文明起到中枢作用的故事,需要记述者具有几乎难以达到的渊博学识,还要拥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使读者不至于患上文学版的‘司汤达综合征’。休斯先生,《时代》杂志的澳大利亚裔艺术评论家,比任何人都更接近胜任上述工作,以这部包罗万象的书卷,他大获成功。”——《经济学人》

    ◎ “与一位伟大的向导同游一座伟大的城市:还有谁还能做得更好?”——《旗帜晚报》

    ◎ “休斯在书中扮演了一位兼具趣味性与渊博学识的向导。他是个无可挑剔的故事高手,高屋建瓴、自信自如、诙谐机智。”——《每日电讯报》

    ◎ “在这部庞然大物般的巨著中,休斯抓住了罗马精神的真髓:纵使艰难险阻、挫折失败,依然怀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视野》

  • 非洲通史(第四版)

    作者:[英] 凯文·希林顿

    非洲史巨匠凯文•希林顿半生心血

    国内外各大院校经典非洲历史教材

    从史前时代直至当下时代

    非洲大陆悠久历史被作者用心凝聚在单卷本中

    200余幅地图与插图

    让读者直面历史上的非洲

    ◎编辑推荐

    ☆清晰的风格,平白的语言,以及易于理解的时间顺序与区域性叙述结合的结构,使《非洲通史》成为本学科的理想导论。

    ☆全面修订和更新的内容,囊括了最近发生的事件、最新的学界研究成果和读者的反馈,增添一个关于废除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新章节。

    ☆第四版《非洲通史》对丰富的 插图与地图进一步增添与改善,总数近乎300张的图片首次以彩色的形式呈现。

    ☆全书章节结构优化调整,相关主题词使读者更容易阅读本书。

    ☆作者立场中立,平衡各方观点,坚持非洲本位立场,避免了常见的西方偏见与立论。

    ☆译者十年磨一剑,反复推敲、搜集、商定书中相关译名,以求为相关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

    ◎内容简介

    作为人类的起源地,非洲大陆历史悠久。《非洲通史》以编年体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从石器时代至后殖民地时代非洲社会的兴衰沉浮,审视了非洲各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非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症结所在。作者凯文 •希林顿坚守非洲本位立场,将非洲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置于非洲本身的历史场景中,强调非洲人本身的能动性,驳斥“欧洲中心主义”思想,避免了很多论述当代非洲大陆的作品中所具有的严重负面论调。凯文• 希林顿为当代非洲史研究大家,这部《非洲通史》是其耗费半生心血的研究力作,历经四版修订,堪称经典的非洲历史教科书。

    ◎名人推荐

    希林顿撰写的《非洲通史》,是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佳作。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此书,给越来越多希望了解非洲前世今生的读者,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中国前驻南非、津巴布韦大使,中国政府首任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

    《非洲通史》,行文生动,大可一读。作者不仅探寻了整个非洲从史前到现在的历史轨迹,而且还揭露了欧美人对非洲历史认识上的一些偏见,重现了非洲人克服逆境而取得的成就。我相信,《非洲通史》也有助于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非洲、理解非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非洲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舒展

    作者凯文•希林顿用生动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为我们带来了观察非洲历史的不同视角。“非洲经济发展仍然受到世界市场的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但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是政治稳定。”确实,内部与外部因素的良性互动对非洲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非洲通史》(9-11卷)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李安山

    在浩繁的非洲史学著述中,凯文•希林顿编纂的《非洲通史》可以用基础性、通俗性、学术性、专业性加以概述。这部以编年体形式著就的史学著作,从纵、横两个维度向世人展示了非洲历史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脉络,内容涵盖非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诸多领域,凸显了凯文•希林顿非洲本位的治学理念,既是一部通俗易懂的院校教材,也是一部具有专业水准的学术著作。

    ——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张宏明

  • 美食与文明

    作者:[美] 蕾切尔·劳丹

    ★过去5000年流动的盛宴堪称一部精彩绝伦的全球交流史,不容错过!

    ★跨越山海和帝国的边界,把握主流饮食的演变之道

    ★荣获2014年度国际烹饪专业协会最佳烹饪史图书奖

    ▶编辑推荐

    ◎以全球为舞台,以帝国为视角,追踪了主流饮食的演变之道。劳丹的烹饪全球史将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著作融会贯通,成为一种全新的史学叙事方式。

    ◎深入挖掘了饮食演变之道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要因素;透过稀松平常的饮食习惯看清食物引发的政治想象。

    ◎跨学科、多视角地看待过去5000年烹饪宇宙哲学的发展;大量史料和精美彩插,展现了与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的重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

    ◎富有趣味地阐述了高低阶饮食之间的分野、食品工业化的利弊等现象,避免落入将往昔饮食浪漫化的美丽误区。

    ▎媒体推荐

    一次胜利,为一种全新的史学写作指明了道路,这种史学写作可以通过更加融会贯通政治、经济、社会和知识史方面的著作来站稳脚跟。

    ——《纽约书评》

    很少有作家能像蕾切尔•劳丹那样优雅而又深入地探讨饮食与帝国这一广泛的主题。她对食物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全球视角……本书是美食历史学家和美食爱好者不容错过的。

    ——韦安妮(《食谱图书馆》)

    气势恢宏……劳丹的一些特定烹饪风格的“扩散图”堪称文化史的缩影。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蕾切尔•劳丹对多种饮食的兴衰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描述,给了世界各地等量的时间,并将现代这一时间段考虑进人们如何准备食物的漫长历史。对烹饪和饮食的关注反映了口味的持久性,但也说明了这些口味是如何传播的,并受到政治和文化扩张的影响。本书将烹饪理念和对于饮食重要性的阐述结合得迷人而独特。

    ——保罗•弗里德曼(《食物:味道的历史》)

    ☆所获奖项

    荣获2014年度国际烹饪专业协会最佳烹饪史图书奖

    ▎内容简介

    从大约两万年前人类掌握谷物烹饪到现在,本书作者讲述了世界上主要饮食的兴衰历史。透过多种饮食表面上的混杂局势,作者揭示了烹饪谱系图潜在的简明规律,说明了烹饪哲学中关于健康、经济、政治、社会和神灵信仰的周期性变化如何推动新饮食的建立,其中一些被选为帝国饮食,在全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还阐述了商人、传教士和军队如何将饮食跨越山脉、海洋、沙漠和政治边界。本书的创新叙事方式将烹饪如语言、服装或建筑,视为人类创造的事物。通过强调烹饪如何将农产品变成食物,并将全球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作为舞台,挑战了支撑当代食品运动的农耕和浪漫主义神话。

  •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研究

    作者:刘城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分为六章来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基督教神学关于“人”的定义;基督徒的两种生活方式;宗教礼拜仪式与节日庆典;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尘世生活的人生榜样等。

  • 剑桥早期内亚史

    作者:丹尼斯·塞诺

    本书由国际内亚史权威丹尼斯•塞诺主编,由世界各国著名的内亚史专家集体撰写而成。他们率先对历史记录极少的内亚地区进行了探索,并按时间顺序追溯了不同人群在内亚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其中包括了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匈奴、匈人和阿瓦尔人,俄罗斯草原民族、突厥帝国、回鹘人、吐蕃帝国、契丹和女真人。作者希望通过此书将内亚更加密切地融入世界历史的结构之中。

    本书介绍了内亚地区的地理背景,追溯了从旧石器时代到13世纪蒙古帝国崛起的内亚史,认为从人类历史的早期开始,内亚就与欧亚大陆各定居文明发生了联系。在前近代时期,内亚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文化而非地理实体来定义的,它的边界随着力量平衡的变化而改变。与普遍存在的观点相反,该书作者认为这些游牧民族并不单纯是对农耕居民发动攻击的敌人,他们不仅索取,而且也给予邻人许多。由于游牧的机动性,内亚游牧民在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起到了媒介作用,他们是世界历史中发生的许多事件的催化剂。

    《剑桥早期内亚史》是以任何语言讲述蒙古帝国统治之前內亚居民的政治史中最好的一部。没有任何其他集体著作能接近其眼界的综合性;也没有任何一部单一作者的著作能声称掌握了这些集体作者所展示的诸多领域。它聚焦于这个广阔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地区历史中最重要的方面,这个地区是游牧民族、森林猎人和定居的绿洲居民的家园。——《亚洲历史杂志》

    ……一部迫切需要且期盼已久的著作……,我们应该感谢它的主编和作者们。——《亚非研究杂志》

    本书是叙述史和分析史的精彩综合,是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权威著作。

    ——《选择》

  • 回到罗马做主人

    作者:[古罗马]马尔库斯·西多尼奥斯·法尔克斯(Marcus Sidonius Falx) / [英]杰瑞·透纳(Jerry Toner)

    ★★★

    世界著名古典学权威教授、《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作者玛丽·比尔德作序,德堡大学古典学教授、《罗马史研究入门》作者刘津瑜推荐

    比《罗马人的故事》更扎实、更有趣的罗马史通俗读物

    ……………………

    ◎ 编辑推荐

    ★ 回到罗马,一大波奴隶涌来

    如何使用、驯养、管理?抑或者解放?

    虚虚实实、调侃戏谑之间,构建古今对话

    ★《出版人周刊》《纽约客》力荐

    ★ 以生动和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书写一个严肃的主题,一部充满学术洞见和深度的古罗马研究领域作品。

    …………………………

    ◎ 名人推荐

    杰瑞·透纳是剑桥大学的古罗马史学家,在社会史、文化史领域颇有建树,不断开拓罗马史研究的新课题和讲述罗马史的新方式。他虚构了马尔库斯·西多尼奥斯·法尔克斯这个角色。法尔克斯是位古罗马大奴隶主,除了奴隶制之外他无法想象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回到罗马做主人》是来自法尔克斯这位“上流人士”关于购买、使用、惩罚、驯养、解放奴隶的“心得”和“建议”,而《回到罗马做主人2》是他关于自己罗马贵族身份的认同、个人价值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观察。每章之后透纳附上评注。在虚虚实实、调侃戏谑之间,构建古今对话,令读者轻松地全面了解古罗马奴隶制度与社会结构。

    ——刘津瑜

    美国德堡大学古典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

    ◎ 内容简介

    奴隶制是贯穿古罗马的核心制度。对罗马人而言,拥有奴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剑桥大学古典历史学教授、专攻罗马史的杰瑞·透纳先生,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VR手法,将故纸堆中庞大艰涩的资料幻化成一位活生生的奴隶主马尔库斯·西多尼奥斯·法尔克斯,让他开口告诉我们公元 1—2 世纪罗马帝国中的贵族是如何看待与管理奴隶的。而透纳先生甘愿成为法尔克斯的评述者,为他的建议加上了文化背景、延伸阅读,并且对其中毫无建设性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可进一步挖掘的原始素材。

  • 帝国代理人

    作者:[英] 诺埃尔·马尔科姆

    ★《卫报》《华尔街日报》年度历史图书,一部引人入胜的地中海史诗

    ★当奥斯曼土耳其遭遇基督教欧洲,东西方争霸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

    ★牛津大学教授遍寻欧洲档案馆,以二十年求索复原地中海世界纷繁复杂的历史图景

    16世纪下半叶,地中海世界犹如巨大的角斗场。但就在激烈的冲突之下,依然存在着密切的往来。

    凭借地域和语言优势,布吕尼-布鲁蒂家族以代理人的身份活跃于大国博弈的台前幕后。

    他们跨越东地中海及欧洲腹地,游弋在威尼斯、罗马、伊斯坦布尔之间。为实现统治者的意志,也为谋求个人与家族的成功,深入间谍活动、奴隶赎买、反奥斯曼叛乱、公共与隐秘外交等一系列和平与战时活动。

    追踪这一家族的兴衰,本书揭开了地中海世界纷繁复杂的面目,展示了基督教国家互相矛盾的地缘战略,也描述了奥斯曼帝国雄心勃勃的征服计划。

    《帝国代理人》描绘了16世纪后期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东部的霸权之争,是一部嵌在近乎普鲁斯特式的早期现代欧洲百科全书中的家族“微观史”。——《国家利益》杂志

    《帝国代理人》描绘的是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中呈现的世界,展示了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在《马丁·盖尔归来》中采用的“微观史”技巧。——《立场》杂志

  • 丈量世界

    作者:[英] 萨拉 • 巴克斯特(Sarah Baxter)著

    ★★★

    连接这个星球的500条经典铁路路线,从悠久古道到现代奇观,从绿皮火车到高速子弹头列车,乘坐火车前往众多奇异而美妙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

    ◎ 编辑推荐

    ★ 罗列了全世界最著名的500条铁路,带你了解每条铁路线的历史地位和现状。重点介绍了其中一些铁路旅程背后的历史,从悠久古道到现代奇观,从绿皮火车到高速子弹头列车。

    ★ 整本书按照历史顺序编写,讲述了与这些线路有关的厚重史实——从史前时代到21世纪的世界大事记应有尽有;凸显一段旅程的精华——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地点或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美景。

    ★ 配以大量意涵丰富的照片、路线图和示意图,帮助读者探索每段旅程的地理细节与文化亮点。列出每段旅程的关键细节:运行时长、站点数、估计费用,提供了帮助读者自主规划行程的实用技巧。

    ★ 是送给旅行者、铁路迷、探险家和历史爱好者的理想礼物。

    …………………………

    ◎ 媒体&名人推荐

    火车旅行保留了浪漫主义的情怀,这种情怀在现代生活已不多见。踏上寻找浪漫情怀的火车仍然是一种乐趣。就好像书中所举的例子,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开启一段美妙的火车旅行,每段经历都会有所不同。

    ——克里斯蒂安 • 沃尔玛尔(Christian Wolmar),获奖作家和交通报道记者,著有《铁路和英属印度:印度铁路的故事》(Railways and the Raj : The Story of Indian Railways)

    详细而有趣的列表。

    有了这本书,你就可以前往世界上一些最偏远、最奇特,充满异国风情和带给人灵感的目的地。

    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书。

    ——莱斯 • 斯科特(Les Scott),BBC斯托克广播电台

    买这本书!不仅要买,还要阅读。你将踏上一段真正的奇妙旅程。

    ——维塔利 • 维塔利耶夫(Vitali Vitaliev) ,《工程与科技》(E&T)杂志

    一个真正的宝库。

    ——《常春》(Evergreen)杂志

    …………………………

    ◎ 内容简介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虽然确实存在铁路或车道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约公元前600年迪欧科斯和科林斯地峡之间的轮船辙痕,但要花上几千年的时间,到19世纪初,人们才初次享受了首个付费铁路客运服务。再过200年,人们才有可能乘坐火车前往世界上一些最偏远和最非凡的目的地旅行,并追踪在地球悠久的历史中留下的许多奇怪而美好的自然或文化遗产。本书会带你穿行于从史前岩层到摩天大楼的不同场景,搭乘从慢速蒸汽机车到高速子弹头列车的各种火车。

    本书提供了500条令人惊叹的铁路旅行,配以精美的插图,你可以据此绘制自己横贯大陆的行程。吱吱嘎嘎地驶过峡谷,喷着蒸汽路过古老的纪念碑,风驰电掣穿过城市,在总统车厢或者皇后乘坐过的火车上尽情享受,或者与关键的历史时刻或史诗般的时代建立起明确的关联——阅读本书可以拥有上述一切。旅客、铁路迷和历史爱好者必读,在提供给你无限灵感的同时,也让你获得等量的知识。

  •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作者:[美] 罗伯特·达恩顿

    ·新文化史权威达恩顿,时隔八年再出新作,集既往研究之大成

    罗伯特·达恩顿是闻名遐迩的新⽂化史研究专家,始终致⼒于书籍史和⽂化史的研究。他的代表作品《屠猫狂欢》被奉为标志着新⽂化史理论和研究⽅法⽇臻成熟的经典之作。《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是达恩顿时隔⼋年推出的最新英⽂作品,也是中⽂世界时隔⼋年再次推出达恩顿的新作。这本书可谓是达恩顿书籍史研究的集⼤成之作,是⼀部真正结合了书籍、⼈物和思想的社会⽂化史。

    ·浸入式写作,见证法国大革命前夜基层社会的混乱与生机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以一位图书销售代表1778年的环法之旅为主线,用浸入式写作带读者亲历图书贸易的各个环节,感受出版业的激烈竞争和大众高涨的阅读热情。作者达恩顿利用丰富的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材料让法国大革命前的图书世界重焕生机。在这里,书商们为了实现销售在乡镇奔走,贸易路线受政令影响不断改变,关于图书需求的情报飞速流转。他们把满族读者的需求当作生意努力经营,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正在为一场革命做准备。

    ·五十年档案研究之结晶,全面复原图书世界的真实状况

    罗伯特·达恩顿钻研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半个世纪,对旅行日志、银行账目、书信往来等各种史料做了精细的文本分析。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中,达恩顿通过对众多城市和人物故事的娓娓道来,将启蒙运动、大众阅读与近代贸易结合,描绘了塑造今日世界的革命性变革酝酿之时的历史微观图景。

    ·新文化史开拓者林恩·亨特鼎力推荐;北京大学高毅教授倾力翻译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英文版出版后,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推荐。新文化史的开拓者林恩·亨特(Lynn Hunt)称赞到:“只有⼀位故事⼤师(达恩顿)才能为18世纪的书籍世界注⼊如此鲜活的⽣命。”耶鲁大学教授约翰·梅里曼(John Merriman)更称罗伯特·达恩顿的研究创造了“⼀种思想的社会史”,是“这个时代乃⾄任何时代最为优秀的历史学家之⼀”。本书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高毅领衔翻译。

    ~~~~~~~~~~~~~~~~~~~~~~~~~~~~~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是新文化史大家、书籍史权威、《屠猫狂欢》作者罗伯特·达恩顿的最新作品。

    故事围绕⼀位来自瑞士的图书销售代表展开。1778年夏日的⼀天,29岁的让-弗朗索瓦·法瓦尔热动身上马,开启了⼀趟环绕大半个法国的公务旅行。他受雇于纳沙泰尔出版社,任务是拜访沿途书店,推销书籍、查收账目、安排货运、调查市场。在历时五个多月的行程中,他翻越汝拉山脉,沿罗讷河直抵地中海,横穿法国中部地区,途径里昂、马赛、图卢兹等重要城镇。法瓦尔热详细记录了沿途经历。这份珍贵的旅行日志无异于⼀场18世纪法国外省出版市场及图书贸易的导览。与它同样完好⽆缺地保存在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中的,还有上千份内容翔实的信件、银⾏账⽬、交易记录,涉及出版业有关的各⾊⼈群。罗伯特·达恩顿充分利⽤这批宝藏,在本书中描绘了⼀个处于历史重要关头的,⼈物鲜活、⽣机勃勃的图书世界。达恩顿⽤精彩的浸⼊式书写带读者走进图书贸易的哥哥环节,并亲历竞争激烈且秩序混乱的18世纪图书世界。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什么书籍?这些图书怎样到达读者手中?通过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为读者铺陈了变革前夕法国社会阅读和基层人民生活的全景画卷,以及塑造今日世界的革命性变革酝酿之时的历史微观图景。

  • 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

    作者:[美] 英格丽·多莱尔 / [美] 爱德加·帕林·多莱尔

    原版

    纽伯瑞、凯迪克大奖得主作品

    畅销五十年,销量过千万,迄今仍在亚马逊榜单前列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百年百佳书”

    超越时间的大师经典

    大人小孩都喜爱的书之瑰宝,家庭藏书的理想之选

    中文版

    2016年度微博童书奖十大好书

    2016年度豆瓣最受欢迎童书榜榜首图书

    出版数年收获网店十几万条读者五星好评和众多名家一致推荐

    双语版=中文版+原版

    16开精装布封全彩印大开本

    朴雅黄与深邃紫装裹三千年文明符码

    精绝技艺与童心稚趣绘就古希腊神话绮想

    2020年辞旧迎新适宜礼物之书

    希腊神话是文学和众多艺术门类的基础,没有小孩会小到,也没有大人会大到不适合看希腊神话。没有希腊神话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初版于1962年,世界著名的童书绘本艺术家多莱尔夫妇去希腊小岛考察后,将希腊神话繁杂的谱系加以梳理,用简炼而优美的语言讲述,配以真实、稚趣又幽默的插图。此书多年来畅销不衰,至今仍位于亚马逊图书排行榜前列,成为影响了一代代人的最受欢迎的希腊神话之书。

  • 战争的试炼

    作者:[英] 托马斯·阿斯布里奇

    当下英语世界最权威一卷本十字军史著作

    融最新史料、双重视角、荡气回肠的史诗叙事为一体

    廓清中世纪持续200年的东西方大战所笼罩的重重迷雾

    ◎ 编辑推荐

    ☆当下英语世界最权威、最流行的一卷本十字军史著作

    ☆摒弃以往英语世界中或过度吹捧十字军或极力贬低十字军的观点,从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双重视角叙述事件进程,尽量做到客观公允

    ☆努力还原历史真相,让读者明白今天很多以十字军东征这段历史为借口引发的冲突,都是在对这段历史的误用和滥用

    ◎ 内容简介

    11世纪时,在教皇的召唤下,一大支基督教军队闯入了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世界,占领了两种信仰都奉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在这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200多年间,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为争夺圣地的统治权而争斗,双方都坚信他们在为自己的神服务。

    书中不仅描述了各次十字军东征的大量军事细节,作者托马斯·阿斯布里奇还从政治、社会、宗教动机和人物入手,全面剖析了这段超过两个世纪的冲突。尤其是,他从基督徒和穆斯林双方的视角讲述这段史诗般的斗争,这在至今所有的十字军史著作中还是头一次。

    在作者激情洋溢的讲述下,我们被带入一个满是传奇英雄的世界,但他也不忘揭露充斥在那个时代的令人惊骇的暴力杀戮,并且清点了后世对这段往事的误用和滥用。

    ◎ 媒体推荐

    阿斯布里奇讲述了一个令人难忘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现在也很有教益。——海伦·卡斯特,《卫报》

    充满了只有中世纪才有的绚丽多彩的逸闻。阿斯布里奇彻底而成功地脱离了传统的写法,精彩地展示了穆斯林的战略和动机。——《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这部检视从11世纪到13世纪的中世纪十字军活动的学术著作中,阿斯布里奇小心谨慎地赋予了穆斯林视角和基督徒视角同等的重要性。——伊恩‧芬利森,《泰晤士报》

    十字军运动在今天是过于时髦的话题,尽管据阿斯布里奇的观察,这些话题大多数都出于错误的原因。他说,十字军运动是有趣的,但它们属于过去。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是既令人激动又令人毛骨悚然的,本书属于最优秀的叙述性历史著作。——《苏格兰人报》

    通过对十字军东征背后的宗教动机做出的富有洞察力的评论,以及来自同时代穆斯林史料的视角,阿斯布里奇写出了一部全面、精致、充满扣人心弦的分析的叙述性历史著作,能够满足各种水平的读者。——《书单》

    ◎ 名人推荐

    才华横溢、权威性强、平易近人,一部 “必读之书”。阿斯布里奇在无懈可击的学术与令人投入的说书人天赋之间做到了平衡。——约翰 ‧ L.埃斯波西托教授,《伊斯兰的未来》作者

  • 铁壁之围

    作者:[英] 亚历山大·沃森

    沃尔夫森历史奖、古根海姆-莱尔曼奖军事史奖、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2015年英国陆军年度军事图书、2014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历史图书、2014年《新政治家》年度图书

    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视角看向第一次世界大战

    ◎ 编辑推荐

    ☆以一战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角度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普通民众在这场战争中的体验

    ☆将可靠的资料与生动的描述相互结合,将政治、外交、军事历史与社会历史融为一体

    ☆在字里行间展现中欧社会经历的变迁,引人思考一战的有害遗产

    ◎ 内容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同盟国认为己方有望轻松获胜。但是,随着德国对法作战计划战败,奥匈帝国的军队蒙受沉重损失,速胜的希望很快落空了。对于同盟国来说,这场战争现在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包围战。英国实施了无情的封锁包围。德国和奥匈帝国无法获得军需物资和食品,他们的士兵面对着武备更好的敌军,两国平民面临着饥馑。征服和劫掠、陆上攻势、潜艇战都无法对抗或打破封锁包围。同盟国陷入了协约国构筑的不断收紧的铁壁之围当中。

    ◎ 媒体推荐

    这本书为学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盎格鲁-撒克逊学生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原创性视角。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亚历山大·沃森这部非凡的一战史前所未有地清楚展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了中欧的各个社会的,特别是德国和奥匈帝国。

    ——P. D. 史密斯,《卫报》

    英国历史学家通常倾向于主要从协约国的角度来看待这场世界大战。沃森从同盟国的角度审视了这些熟悉的事件,从而为我们的认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沃森的视角转变提供了启发性的侧面信息……在关于德国发起潜艇战这个灾难性决定的精彩章节中,沃森的平衡作用是最有效的。但是,是流离失所的东欧难民群体,在这本杰出著作的巨幅画布上留下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图景。

    ——米兰达·西摩,《每日电讯报》

    一份真正不可或缺的贡献……选取熟悉的题材并对其进行新的解释,这是历史学家的才华的一个标志。沃森的书就是这项技能的绝佳例证……《铁壁之围》既是一部政治史或外交史,也是一部关于由苦难和战争引发的情绪的历史……沃森成功地将他密集的自下而上的描述与战争关键决策时刻的宏大叙事结合在一起。

    ——亚当·图兹,《华尔街日报》

  • 波兰!波兰!

    作者:郭大成,金孜虞

    卡钦斯基总统的空难发生后,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波兰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不管是不是阴谋论,这一事件只是波兰数百年来倒霉历史中的新的一页——一方面经常被外国当作棋子,另一方面波兰自己的当权者缺乏智慧。加上强敌环伺,因而波兰的历史显得颇为悲情。事实上早年间波兰曾经是东欧地区的一大强国,数次欺负俄罗斯,甚至占领了莫斯科。然而自1700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发起“北方战争”战胜北欧强国瑞典之后,波兰彻底沦为俄国的附庸;继彼得大帝后,俄罗斯的又一个“大帝”——出生于德国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大规模进行对外扩张,随后在沙俄、奥匈帝国和普鲁士这三个波兰的强大邻国密谋下,波兰先后在1772、1793和1795年被瓜分。在三个强大邻国的密谋下,波兰从此开始了一百多年的亡国史。即将进入19世纪的欧洲迎来一个大人物——拿破仑,这个法国的皇帝矮小的身躯之内蕴藏惊人的能量,这让波兰芳心暗许,期待用他的力量实现复国的愿望。燃而,拿破仑失败了,所谓的“华沙公国”第四次被瓜分,此后的波兰再次沦为沙皇的波兰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欺负波兰的俄、德、奥全部倒台,巴黎和会上波兰“被独立”。信心爆棚的波兰毅然进攻红色苏维埃,结果被红军一举打到华沙城下。既反德又反苏的波兰,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苏联和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随着二战的爆发,波兰成为苏德眼中钉肉中刺,迅速被两强瓜分。被瓜分已经成为波兰的习惯。冷战时期,波兰成为苏联阵营下的一员,1980年代,工人大罢工又一次使波兰成为世界的焦点,并最终成为东欧剧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如今,波兰继续奉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唯美国马首是瞻,先后加入北约和欧盟,成为美国安插在欧洲和北约内部的一颗钉子,不惮与俄国和中国发生摩擦,继续作为大国的一个棋子,还是真正找到自己的道路……
  • 现代

    作者:(英)保罗・约翰逊

    20世纪是政治权力获得巨大扩张的岁月,是意识形态、社会科学兴盛甚至泛滥的岁月、是许多国家推行乌托邦社会工程的岁月。《知识分子》的作者保罗·约翰逊在颠覆知识分子之后,又企图在这里揭示20世纪历史灾难的根源,展示20世纪提供给人类的教训。
  •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作者:(法)福西耶 主编

    近年来,概括性介绍中世纪社会的著作中,《插图剑桥中世纪史》是最好的一套,法文版的第一卷由阿尔芒·科兰出版社出版,这一卷是人们期待已久的这套书的第二卷。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以及与之相配的许多地图。本书译自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这套书中的每一卷,都综合了学者们的探求和诠释、仔细的核对、翻译和修改。 第二卷始于千年之交,涵盖了欧洲异乎寻常的重生时期,如人口的增长、土地的调整与重组、城市和农村的确立、土建制度的鼎盛‘正式国家和王国的产生、令人瞩目的西方教会控制力量的加强等。在东方,伊斯兰教国家尽管有着庄严的外表,但是已处于四分五裂、相互敌对的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衰退,拜占庭帝国也丧失了大面积的边境地区。同第一卷(350~950年)和第三卷(1250~1520年)一样,第二卷的整体内容也包含了东方和西方,东西方的艺术遗产也都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出来。其中精选的参考书目,无论是对于一般读者,还是对于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学生,对他们的进一步研究都是很好的资料。 简体中文版的第一卷《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已经出版,第三卷《剑桥插图中中世纪史1250~1520年》也将随后出版。 总编罗伯特·福西耶(Robert Fossier)是巴黎第一大学中世纪史教授。
  • 英国史新探

    作者:钱乘旦,高岱

    本书是中英两国英国史学者首次深入对话与讨论的成果,反映了英国史研究的学术前沿进展。哈里•狄金森、钱乘旦等中英史学家携手合作,就英国历史上的国家、乡村、商业、城市化、人口、性别、宗教、思想、政治改革、历史分期等核心论题展开共同探讨。收入本书中的诸文,注重新材料的发掘、新视角的运用,既有旧题新诠、学术史的梳理,也有新问题的探索、新观念的尝试,展示了英国历史的多重面相。
  • 逐陆记·世界史上的洲际争霸Ⅰ(上古卷)

    作者:曲飞

    《逐陆记·世界史上的洲际争霸1(上古卷)》内容简介:大陆与大陆的角逐,文明与文明的争霸,从马拉松到温泉关,从伊苏斯到高加米拉,从坎尼到扎马,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从鲁士到薛西斯,从列奥尼达到亚历山大,从汉尼拔到西庇阿,千古兴衰成败,尽入渔樵闲话。
  • 世界文化史

    作者:裔昭印

    世界文化史从全球观点出发,系统阐述了多元一体的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突出成就及其相互间的交流状况,《世界文化史(增订版)》描述的是贵族与平民,精英与大众,男性与女性等不同社会群体的全部文化创造活动,我们既注意社会精英在世界文化建设上的贡献,亦关注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文化创造,并使其成为文化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