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艺理论

  • 西方美学简史

    作者:门罗.比尔兹利

    该书是目前欧美的美学教育中最为通用的一本教材。它比鲍桑葵和吉尔伯特一库恩的美学史著作更新,比克罗齐的美学史更客观,比达达凯维奇的美学史更完整。 这本书从古希腊写起,却将重点放在现当代,从康德到现代的篇幅占了全书的一半。书中包括了新形成的历史、新的资料、新的视角。这样,既让学生对美学的历史有一个大概而准确的了解,又迅速接近当代现实,了解正在出现的新的思潮、流派和方法。就如译者所言,该书“给大人物留下了恰当篇幅,论述得精炼而全面,在提到一般人物时,能放在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画龙点晴地说几句意味深长的话,而不只是列出人名和作品名;紧紧抓住哲学美学的核心,又对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中的生要观点能恰到好处地有所涉及;在处理与自己同时代人的观点时,能努力做到客观公正,而不是只讲一家之言”。
  • 后现代转向

    作者:斯蒂芬﹒贝斯特,凯尔纳

    本书关于后现代概念领域的入门,对后现代转向的轮廓作了初步的描述,并解释了一些基本概念、争端和问题等内容。
  • 语言的圣礼:誓言考古学

    作者:[意] 吉奥乔·阿甘本

    编辑推荐 • 本书是阿甘本极具影响力的“神圣人”系列(Homo sacer II,3)中的作品。 • 阿甘本在追溯了主权、神圣性等思想的根源之后,转向了一个新领域:对“誓言”的哲学考古学研究。 • 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阿甘本对“誓言如何产生了我们的语言,乃至包括法律和宗教在内的我们的整个生活的基本框架”这一问题的精彩论证。 • 阿甘本致力于跟随本雅明的脚步,重拾被传统语言哲学所忽视的一个经典维度,即生命形式维度,并在此基础上重构出语言哲学的真正根基。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阿甘本从意大利学者保罗•普罗迪的《权力的圣礼》引入,探讨了作为西方政治的基础的誓言现象的根源,并进一步探索了语言对我们生命形式以及生活意义的构建问题。 阿甘本认为,对语言的研究,需要一种考古学的努力,即我们需要发掘出,语言诞生的最原初的事件。而在阿甘本看来,这个最原初的语言事件,就是誓言。由于我们的一切语言关系,都是在誓言所构建的词与物的关系中塑造出来的,于是誓言便成为了突破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规则的玻璃瓶的最主要的突破点。 一开始,阿甘本就拒绝了在巫术—宗教中寻找誓言的起源这一普遍观念,他认为誓言指向了一种对语言经验的特殊回应,这一回应催生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宗教和法律。正是誓言让我们的政治体制和宗教体制成为可能。这样,誓言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便涉及一种元语言。那么,我们人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存在,依附在这种元语言之上,在元语言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才变得可以言说,我们才具有了某种体制和政治制度。 进一步的,阿甘本指出,真正的元语言哲学的任务,不是让语言脱离于生命形式本身,去探索语言的自在性体系,或者孤立地去谈语言内在的逻辑一贯性。阿甘本的语言哲学的价值在于,努力地将语言的装置(无论是语义符号学还是语用学)推向极致,在其最为脆弱的誓言一环,寻找突破口。
  •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在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充分注意到它的力量与意义,对西方流行的后现代思潮提供了一种清新的分析视角。
  • 重构美学

    作者:(德)沃尔夫冈·韦尔施

    本书是德国著名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旋阐述当今美学问题的代表作。作者批判性地思考了当代全球的审美化现象,阐释了美学和伦理学、哲学的关系,特别是阐释了现代建筑和艺术中的审美问题。本书探讨了美学的新问题、新建构和新使命。作者认为当今审美过于泛滥,过度追求时尚,美学必须重构,美学必须超越艺术和哲学问题,必须涵盖日常生活、感知态度、传媒文化。美学也必须关注当今科技的发展,重视听觉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巨大变化。
  • 马奈的绘画

    作者:[法] 米歇尔·福柯

  • 后现代理论

    作者:[美] 道格拉斯·凯尔纳,[美] 斯蒂文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介绍并分析了襦克、鲍德里亚、哈贝马斯、利奥塔、德勒兹、杰姆逊等一批思想大师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系统阐释后现代理论的极好读本.尤为可贵的是,他以相当的篇幅探讨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间既对立又亲和的关系。
  • 艺术的去人性化

    作者:(西) 加塞特

    简介: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不仅仅是一位理论家,他还是一位将理论提升到艺术层面的思想家。因此,他的这部关于艺术、美学的经典之作本身便是一件艺术品。文中闪烁的真知灼见,由奥尔特加用诚恳、谦逊而略带戏谑的口吻娓娓道来,没有故作高深的辗转呻吟,只显出了兼容并蓄的大家风度、入木三分的见识和眼力,以及客观、缜密的逻辑推理。文中清晰地梳理了现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思潮,为读者指明了一条品味艺术实质之路,并对现代人类的境况和未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时至今日,“艺术的去人性化”仍是现代艺术批评史上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源头。 导读: (奥尔特加)是尼采以后最伟大的作家…… ——阿尔贝·加缪 新艺术将观众分为两个群体:懂的人和不懂的人,也就是说艺术家和非艺术家。新艺术是艺术化的艺术。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 经由奥尔特加这么解释,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艺术总是充满了许多匪夷所思的表现手法,为什么现代主义的艺术家们总是不停地向我们传统的艺术理解力挑战。 ——周 宪
  • 话语,图形

    作者:【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本书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的第二本著作,其主旨是批判结构主义,尤其是体现在拉康心理分析中的结构主义。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运用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去颠覆结构主义,第二部分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去颠覆拉康心理分析和现象学的某些方面。利奥塔的出发点是话语(与结构主义和书面文本相关)和图形(与现象学和观看相关)的对立。他认为自从柏拉图以来,结构性的、抽象概念性的思维统治着哲学,贬低感性经验。书面文本和阅读经验同概念思维相契合,而图形、图像和观看经验同感性相契合。本书的意图就是捍卫图形与感性经验的尊严。
  • 弗洛伊德的美学

    作者:[美]斯佩克特

    在我国,关心精神分析学派的人中有很大部分是作家、艺术家和专业文艺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对文艺有兴趣的同志,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弗洛伊德的艺术观点和艺术研究方法的全貌,了解这些观点、方法在世界上的流传影响情况。这本书,正是这方面研究的一本专著。这本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著作从一个理论发展的较高层次回顾弗洛伊德的艺术思想,为之勾勒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译者以为,读者先看这本书,然后去阅读弗洛伊德的一些大部头专著,会比较容易地找到自己所关心的段落。而如果读者已读过许多弗洛伊德的著作,再来看这本书,仍会发现,有些曾在自己眼皮下滑过的字句中,包含着被忽视了的更为深远的意义。
  • 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

    作者:[德]汉斯·罗伯特·耀斯

        汉斯・罗伯特・耀斯是德国“康斯坦茨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该学派向传统的文学研究挑战,提倡以读者一接受者为中心的研究方向。产生令人瞩目的影响。
  • 视差之见

    作者:[斯洛文尼亚]齐泽克

    本书是齐泽克最重要的理论作品,齐泽克把它视为自己的代表作(magnum opus),在这部著作中,他把自己原本分散的哲学见解整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存有论。何谓视差?视差本是天文学概念,指从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观察同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方向差异。在齐泽克看来,审视同一个客体时,视差是由两个互不兼容的视角构成的,这两个视角之间存在着不可化约的非对称性。以视差为起点,齐泽克透过黑格尔和拉康解读哲学、科学和政治理论,借助辩证思维和精神分析范畴分析当代文化,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
  • 凝视的快感

    作者:克里斯蒂安·麦茨等,吴琼编

    “电影是什么?”当巴赞的这个提问进入视觉文化研究领域时,它首先关注的是生产电影关注电影的机器(包括放映机、银幕、影院等)、影像等与观影者之间的关系。本书重点阐述在精神分析的欲望运做中,电影文本与主体(观影者)是如何相互建构的。所选的篇目既包括穆尔维、鲍德利和麦茨的经典研究,也包括德鲁兹、齐泽克、普林斯等人精彩的影片解读,而富瑞的两篇则对于我们了解电影理论的最新进展可大有帮助。
  • 心理学与文学

    作者:(瑞士)荣格

    《心理学与文学》集中了荣格论述文艺和美学问题的重要论文,其中有对现代艺术的分析,有对文学艺术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心理学阐述,有对审美的实质和美感态度的心理学解释。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三篇体现荣格心理学基本观点——集体无意识——的论文,它们是理解荣格有关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基础。
  • 达达

    作者:亨利・贝阿尔,米歇尔・卡拉苏

    1916年2月8日,一伙“反对在战争中被杀害”的拒服兵役者在苏黎世将一把裁纸刀不经意地插入一本拉鲁斯法文词典,于是有了以“达达”这个毫无意义的词汇命名的杂拌的国际团体以及在此之后沸沸扬扬的达达运动。在这里涵盖一切虚无事物的旗帜下,达达致力于道德标准、文明体系、思辩结构、美学准则、教条逻辑、语言规范,甚至宗教信仰等这些在他们看来统统属于模糊的巅峰的颠覆运动。达达这个独树一帜的反体制的群体,用他们独特的赞颂仪式,从破坏的意义上对近代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最终促成了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1921年,巴黎的大学生将象征达达的纸人扔进塞纳河“淹死”,至此达达这场昙花一现的运动宣告结束。在由亨利·贝阿尔和米歇尔·卡拉苏合写的这本书里,基本呈现了达达这场颠覆运动的历史全貌,并梳理了这场运动的一些生动的细节,还原了雨果·巴尔、安德列·勃勒东、马赛尔·杜尚、特里斯坦、查拉等达达运动的主要人物在当时的颠覆行为和精神状态,勾勒出达达这部反叛的历史的立体线条。
  •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作者:(美)M.H.艾布拉姆斯(M.H.Abr

  • 浪漫丰碑

    作者:(法)波德莱尔

    本书汇集所有波德莱尔论德拉克洛瓦的文章。波德莱尔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毕生深挚而忠贞不渝地赞赏他“最喜爱的画家”德拉克洛瓦。这位杰出的浪漫派画家被波德莱尔视为第一位现代艺术家,更视为自己的楷模和先驱,波德莱尔从他那里汲取一切现代艺术的精髓。
  • 文学、权力与主体

    作者:[德]加布丽埃.施瓦布

    《文学权力与主体(知识分子图书馆)》着眼于建构接触空间诗学这一新的批评理论,是施瓦布教授近十多年来的代表性理论成果。弗洛伊德、列维–斯特劳斯、拉康、德里达、德鲁兹、巴赫金、伽达默尔、沃尔夫冈·伊泽尔、朱丽娅·克里斯蒂娃、范农等思想大师和著名学者为她提供了多源思想滋养,更是她与之进行思想对话和争鸣的对象。文学、人类学、思想史、心理分析、文化研究、批评理论等不同学科共同组成的知识领域则是她自由驰骋的疆场。首先,她提出阅读的心理分析模式,使心理分析文学理论发出新的声音;继之,她将阅读视为独特的文化接触形式,探索文学与人类学之间的边疆地带;最后,她聚焦西方现代暴力历史及其创伤,探讨暴力、创伤与叙事的关系。上述三个层面不断丰富完善,构成她整个接触空间诗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 现代与现代主义

    作者:(美)卡尔

    冲破传统禁锢的先锋实验,导致文化转型的现代文本。《现代与现代主义》以敦厚了理论和超凡的想像熔四十年历史和思想史于一冶,把色彩斑斓的现代主义运动呈现给单调划一的后现代语境,或许能为当下对全球化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提供一种深度的历史感。
  • 走出文化的封闭圈

    作者:张隆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