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艺理论

  •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

    作者:(美)爱德华·萨义德

    本书是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的随笔精选集的第一部,收录了其35年来在各学刊和媒体发表的近50篇文化批评散文,内容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等各个方面,其中评介了海明威、奥威尔、卢卡奇、福柯、威廉斯等文学、哲学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西方人文学科近30年来一系列的核心话题和讨论,都可以在萨义德的这本随笔集中找到。 爱尔兰著名文艺批评家谢默斯•迪恩称赞此书为“现代世界知识生命中的里程碑”。
  • 世纪新梦

    作者:李泽厚

    这个世纪末是一个无梦的世界。没有过去与未来,只有此刻的游戏和欢乐。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意义没有魂灵的欢乐,还会是一种人的欢乐吗?人活着,总是有梦,人,特别是那些为人类制造幻梦的知识分子,又如何能活呢?尽管梦中有痛苦,有紧张,有恐怖,但也毕竟有希冀,有愿欲,有追求。梦是人活下来的某种动力。
  • 怀旧的未来

    作者:[美国]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

    简介: 本书从多角度考察了怀旧这种社会现象。第一部从波德莱尔的意象、本雅明的“历史的天使”讲到好莱坞的恐龙和虚拟空间,追述怀旧从十七世纪的“疑病”演变为不可医治的现代症状的历史。第二部着眼于城市和后共产主义的记忆,描写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柏林的变迁以及东西欧的关系。第三部写流亡者想象中的家园,包括移民美国的俄国作家纳博科夫、诗人布罗茨基、艺术家卡巴科夫等。各种形式的怀旧反映出多元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复杂碰撞。作者提出主要有两类怀旧:修复型的怀旧试图超历史地重建失去的家园;反思型怀旧则关注人类怀想和归属的模糊涵义,不避讳现代性的种种矛盾。
  • 诗性回忆与现代生存

    作者:钟丽茜

    法国文学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是一位长年卧床的病夫,中年以后,他几乎丧失了所有向外开拓世界的能力,只能向内在心理世界挖掘,在绵密无尽的回忆中咀嚼人生,以诗性化的追忆重新鉴定生命、赋予生存以审美意义。这一举动却恰好符合了现代性审美的大势,这位病弱的文人领风气之先,成为审美天地中的昂然伟人,为传统信仰崩解后茫然空虚的现代人昭显了重新寻得精神信念、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的重要启示。
  • 美学原理 美学纲要

    作者:(意大利)克罗齐

    克罗齐(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因其家境富裕,得以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晚年创建“意大利历史研究院”,一生著述颇丰。 《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是其第一部著作,作品对二十世纪初欧洲出版的最重要的历史、哲学及文学作品均有评论,同时对其“精神哲学”进行系统的阐述。它所讨论的不只是普通的美学问题,尤其涉及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区分和关系。作者反对从作为经验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去研究美学。他把精神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两类,称认识活动是美学和逻辑学的对象,实践活动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对象。他的全部美学都从一个基本概念出发,那就是:直觉即艺术。
  • 艺术的法则

    作者:[法] 皮埃尔·布迪厄

    《艺术的法则》清晰地显示了布迪厄立足于文学艺术领域对整个社会结构与认识结构的深刻分析,以及他将社会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理论的抽象性与经验的具体性之间游刃有余,把表面上关联不大的现象领域和分析焦点有机结合。虽然他有很深的学院素养,但他提倡实践的方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所主张的知识分子的自由政治上。无疑,这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复杂,知识分子的良知受到了更大的考验。他们如何面对这样的世界以及采取怎样的行动,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 音乐诗学六讲

    作者: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

    本书系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于1939年受哈佛大学“诺顿系列讲座”委受会之邀,以“音乐诗学”为题所做的六次讲座的文稿而整理成书,曾分别以法语和英语出版。本书不是一本系统严谨的理论研究著作,也有别于一本传授音乐概念性知识的教科书。它从一位作曲家的角度,结合个人创作实践和亲身体验,以辩论者的姿态现身说法,将创作者个人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阐明了作者对音乐本质核心价值的理解,剖析了音乐创作中核心环节的把握和取舍,并对创作与传承,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独立与结合,社会价值体系与音乐自身的价值规律之闻的分合等一系列美学问题作出了深刻而直白的阐述。本书虽篇幅短小,但内容充实、涉及广泛、视角独特、言辞洗练。书中对个别作曲家或音乐事件的评价从不含糊或拐弯抹角,语锋犀利且不乏偏激,虽因此引发种种争议,但也充分表现出一个大家的无畏与真诚,一个智者的大气与包容。相信对于音乐家和广大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具有哲学指导意义的、值得细细品味的论著。 前言 杨燕迪 第一讲 导论 第二讲 音乐现象 第三讲 音乐创作 第四讲 音乐类型学 第五讲 走下神坛的俄罗斯音乐 第六激讲 音乐表演 中译者后记
  •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

    作者:胡经之等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内容为:这套《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是为配合《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课程而编选的教学参考书。我们在编选时尽可能力求重点突出。但既是教学参考书,又不得不兼顾全面。如何把兼顾全面和重点突出结合起来,实是难题,希望广大读者提出批评,以求改进。 近代文艺理论资料列入下卷,是由我和刘小枫编选的。因为既有的中译资料太少,我们不得不组织人力新译。北京大学西语系孙凤城、王泰来审阅了不少译稿,孙风城还为我们推荐和提供了许多原文资料,为编选工作贡献了很大力量,我们衷心感谢。
  • 艺术论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这是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感悟,涉猎繁杂,但其最核心的问题始终是:什么是艺术。托尔斯泰的观点触及了艺术最根本的本质,从这些犀利和深刻的言语中,我们的艺术观将接受一次醍醐灌顶般的洗礼。   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论述关于艺术问题的方方面面的著作。这本书涉猎繁杂.但其最核心的问题始终是:什么是艺术。对于这个看似简单而老套的问题,托尔斯泰提出了他的观点。老文豪语出惊人,在他眼里.很多最经典最伟大的作品是坏的艺术,甚至不是艺术,而按照他的判断体系,我们的确可以得到与他相同的结论。托尔斯泰的观点触及了艺术最根本的本质,从这些犀利和深刻的言语中,我们的艺术观将接受一次醍醐灌顶般的洗礼。
  • 西方美学史

    作者:朱光潜

    全书分为“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十七八世纪和启蒙运动”、“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三个部分,概述西方美术史。
  • 谈美书简二种

    作者:朱光潜

    《谈美书简:二种》主要内容:当前,中国书业可谓百花齐放,气象万千,图书的出版数量、规模、品种,正以尺人的指数率增长着。这对于有过“书荒记忆”的中国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然而,我们不无担忧地看到,万里黄河,变不免泥沙俱下。有些图书初进书市,便“爆”、“炒”之声不停,然终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泡沫”;有些图书甚至含有一定数量的“细菌”……有鉴于此,我们适时推出“故事会图书馆文库”,期望在中国图书界掀起一声“绿色革命”。
  • 审美教育书简

    作者:【德】席勒

    简介: 《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的一部经典名著,也是现代性美学批判的第一本著作,它主张用艺术取代宗教而成为一种交往形式,强调交往理性将在未来“审美国度”中得以实现,这就建构了一个审美的乌托邦。今天,我们在现代性的语境中重温这本书,可以再次感悟到他充满浪漫精神的美学指向、他对现代性的潜在危机的忧虑。席勒这些博大精深意味隽永的思想,强有力地棒喝着我们这些忙碌又盲目的当代人。 导读: 只有在艺术中,人才是游戏的;只有在游戏中,人才是自由的。 尼采说:席勒使德国人变得年轻。 美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周宪先生倾力推荐: “席勒这本写于两百多年前的书信集,还在强有力地棒喝着我们这些忙碌又盲目的当代人,由此可见伟大思想的永恒魅力。” 这些书简是那么美妙宜人,就像一杯可口的饮料,甫触到舌尖就能调动起你全身的神经系统。我长久以来所认为正确的东西,我经历过的以及想要经历的东西,以一种如此紧凑、如此和谐的方式被呈现了出来。 ——歌 德 正如一副躯体,如果缺少某种化学元素、某种维生素,就会衰弱、生病,而“席勒”这个元素正是我们的社会这个有机体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托马斯·曼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以及其他文章里建立了浪漫运动时期的人道主义的理想;理想的人是全面得到和谐自由发展的“完整的人”。 ——朱光潜
  • 人论

    作者:[德] 恩斯特·卡西尔

    《人论》上篇着力于人的特点的研究,指出人具有创造“理想世界”的能力,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活动,并独树一帜地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下篇从这一定义出发,对各种文化现象,诸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进行全面的探索。书中探幽析微,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一位哲学大师的睿智与精深。
  • 论解构

    作者:乔纳森.卡勒

    《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 读者与阅读;一 新的机运;二 作为女人来阅读;三 阅读的故事;第二章 解构;一 文字和逻各斯中心主义;二 意义和可重复性;三 嫁接复嫁接;四 惯例与倒置;五 批评的结果等等。
  • 如何共同生活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罗兰·巴尔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是罗兰·巴尔特为法兰西学院所授课程和所开研究班准备的讲义。从内容上看,《罗兰·巴尔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的,主要是从古代到较近时期宗教生活中的“小群体”修道者们是怎样在保持“个人节奏性”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的,涉及独居隐修、聚集修道、配对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特征”、饮食制度、领地概念、居住条件和体距要求等。第二部分是在这一授课期间开设的研究班内容,说的是“何谓支配一种话语——关于有精神投入的言语的研究”,涉及言语活动的力量、强度和使用时间等。从谋篇布局上看,《罗兰·巴尔特文集:如何共同生活》主要是由作者从几部书籍中选取相关素材“拼合”而成的,这种“引经据典”的做法正是对符号学“互文性”概念的绝好实践。
  • 文心雕龙汇评

    作者:黄霖

    顾名思义,这是本对《文心雕龙》的批语。它首先以古文的形式呈现文章原文,然后仍以古文的形式对文章进行不同声音的评论。书中最后,还附有几篇研究材料,其中,最后三篇是罕见之作。 南朝梁刘勰所作《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名著,历来为之注解评点和作专题研究者甚众。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尤为风行,时至今日,不少已成孤本秘籍,一般难以见到。本书将散见于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的批语汇集起来,附于所评原文之后,以供《文心雕龙》研究者和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的爱好者参考。
  • 现代性

    作者:汪民安

    本书对现代性的概念作了多个层面的内容解释.
  • 狂欢诗学

    作者:王建刚

    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ISBN:9787806682005,作者:王建刚著
  • 结构主义

    作者:(比利时)布洛克曼

    比利时哲学家布洛克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着重介绍了结构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其他各哲学流派、各人文学科及自然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在本书中相当忠实地采取思想史家本人的见解,并使不同的观点相互对照,以尽可能地呈现时代的全景画面。本书为扩大新版,新增第六章中作者评述了后结构主义思想,反映了30年来作者有关结构主义看法的前后演变。这部著作是组织严谨的结构主义思想史的概观,是关于当代结构主义不可不读的、权威性的导论。 结构主义运动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本书对此思想运动的来龙去脉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论及四个发展阶段:莫斯科文学形式主义、布拉格哲学和文学功能主义、巴黎人文科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时代。《卢汶哲学评论》称此书为有关结构主义史的权威性著作之一。本书适合哲学、美学、文学、语言学、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艺术理论各界读者阅读。
  • 象征理论

    作者:茨维坦・托多罗夫

    通过这本《象征理论》,我们在掌握西方两千多年以来主要思想家在象征问题上的理论外,也能了解托多罗夫本人对这问题的看法。 象征是美学和文艺理论里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同时还涉及到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同人类思维有关的许多学科。国内虽时有论及这一问题的文章,但对象征理论从历史方面系统地进行论述的专著却尚未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