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然

  • 地质旅行

    作者:夏树芳

    《中国科普佳作精选:地质旅行》内容简介:一是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的统一。作家们娓娓动听的叙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广大读者的心田。
  • 逝者如渡渡

    作者:申赋渔

    “记录它们,是在寻找它们,并让它们永远地留在我们心中。寻找,是希望悲剧不再重演,是找回心中对自然的爱,是对未来满怀希望。” 本书叙说了数百年间,世界各地灭绝了的,或正在走向灭绝的30多种动物的故事。书中介绍了数十种已绝迹的动物灭绝的过程,书中每篇文章,都配有精美插图,出自画家魏永恒之手。
  • 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

    作者:张巍巍,李元胜

    《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系百名中国昆虫分类学家、生态摄影师5年合作的结晶。本书通过大量野外生态照片以及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的描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六足总纲3纲29目2 200多种昆虫。作为国内目前最全面的昆虫物种生态图鉴,本书不仅呈现了昆虫分类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极有价值的生物工具书,还以大量珍贵照片充分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和奇美,适合昆虫学研究者、昆虫爱好者、自然摄影爱好者等一切热爱自然的朋友们欣赏和收藏。
  • 319种中国野菜图鉴

    作者:(明)朱橚(原著),周自恒(编著)

    中国第一部野菜图鉴,品种精选自古代名著《救荒本草》。 系统介绍野菜生长地、辨识特征、采食方法,特别详述了其药理和食疗功效。 “野生状态下的彩色照片+现代彩色手绘图+原著古版画”,即方便辨认,更是视觉的盛宴。 郊游必备手册,全家人的欢乐野菜园。 600年前,明朝一位忧国忧民的王子,在他自己的花园里遍植野草,口尝滋味,历时数年,写成了一部指导百姓辨别可食植物,从而度过荒年的经典著作——《救荒本草》。今天。我们虽然已不再有荒年之虞,但600年前王子的悲悯之作却并没有失去其意义——它为深受现代不良生活困扰的人提供了几百种健康有益的野生食物,展现了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野菜》即以《救荒本草》为权威底本,并综合各家的考证结果,精选典型的中国野菜319种,配以彩色照片和精细手绘辨识图等,方便采摘和食用。 实用的内容:你是一位绿色食品的忠实追随者吗?你想到郊外去寻找一些意外收获吗?相信你一定可以在本书中锁定目标,是萱草、桔梗,还是蒲公英?自己翻翻看吧! 速查的信息:本书每种野菜的信息都非常清晰明了,从别名、产地、形态,到食用部位、采食时间、食用方法、药用功能,还有各种别出心裁的小标识做辅助。想了解什么?一查就知道啦! 易于辨认的植物图:担心还是找不到它?本书在保留原著古版线描图的基础上,特别为每种野菜都补充了至少1张原植物在野生状态下的清晰照片、1张精确解构植物细节特征的彩色手绘牵线图。看过本书,你一定能在郊外惊喜地寻到它的芳踪。
  • 作者:马小星

  • 環球綠色行

    作者:唐錫陽

    唐锡阳的代表作是和马霞合著的《环球绿色行》。 由于马霞生前留下了10000美元,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捐助10000美元,还有其他热心环保事业的朋友鼎力相助,含中国和外国两卷的新版《环球绿色行》才得以面世。为此作者除以较低的价钱卖给普通读者以外,还赠送1000部给大学生绿色营,通过义卖作为他们的活动经费。 唐锡阳说,《环球绿色行》不是写出来的,是走出来的。从1980年创办《大自然》杂志到1997年去西藏,整整走了十八年。 这部书有纲领,有理性,有激情,有阅历,有博识。中、外、古、今兼叙,图、文、情、识并茂,书中不仅充满着绿色的体验和情结,还蕴藏着许多人生、伦理和哲学的感悟。因此有人说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绿色经典,是中国的《寂静的春天》。许多读者读到书中《马霞和我们同行》的时候,都感动得流泪。这也说明了这部书不仅是经历了十八年,而是从风风雨雨的一生中走出来的,不只是用腿,而且用心,用情感,用生命。 新世界出版社决定出版《环球绿色行》英文版,老编辑陈有升先生审读完以后,热情地给作者写信说:“近年来美国有一种为持续冷战服务的观点,认为21世纪将是西方的基督文化与东方的伊斯兰文化和儒教文化的冲突。其实,只要读读您的著作,就不难雄辩地看出东西方文化共同点大于冲突点,西方的思想也不难在东方中国找到共鸣,尤其在环保绿色革命中,地球村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这部书已经卷入到中国的绿色浪潮,成为激发群众绿色觉醒、催化群众环保行动的一种物质力量。北京建国饭店青年职员常仲明读了这本书以后,用自己的积蓄在昌平租借了一片荒地,创办了一个个人的自然保护区,惨淡经营已经三年;桂林工学院青年教师张佩华以这本书为指针,强化了“徐霞客俱乐部”的绿色主题,积极开展了中外青年合作考察西北的野外活动;北京一批著名环保人士还倡议了一个捐赠活动,要让全国的自然保护区都拥有这部书;影响更深更远的,还是他和马霞亲自发起和组织的大学生绿色营活动。 本書共有中國卷及外國卷, 全兩卷。 詳情請看: http://gbj.grchina.net/txy/txy.htm
  • 秦岭无闲草

    作者:叶广苓,党高弟

    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从凉风垭到三官庙、三官庙瓦房沟张家的餐桌、幽静三官庙、从三官庙到大古坪等。
  • 重返草原

    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风雨40年,哺育三代人,麾下曾先后汇集几代最有名望的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儿童文学第一刊”,《儿童文学》走过40年。作为“《儿童文学》40年典藏书库”中的一本,本书依旧坚持的是,对文学忠诚的坚守,对读者一如既往的关爱。作者以一种舒缓的语气向年轻的小读者们讲述那些发生在草原雪地里的故事。书中散发着人与动物之间的点点温情,使得那些美丽的心灵和热爱的动物的人倍受感动。
  • 故乡的微光

    作者:付新华

    ◆ 让见过萤火虫的人重温美好,让没见过萤火虫的人弥补缺憾。 ◆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泰戈尔《萤火虫》 《故乡的微光》是中国萤火虫研究第一人付新华教授十三年来的研究结晶。一本独一无二的萤火虫读本,有故事,有情怀,有诗意,带你走进梦幻般的萤火虫世界。 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萤火虫的悸动,在天台山、西双版纳、海南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寻找、考察萤火虫的美好经历,以及十三年来不减丝毫热情的萤火虫研究之旅。同时,书中还有国内种类最全的萤火虫科普资料、实用的萤火虫摄影指南,各种美轮美奂的萤火虫大片。 《故乡的微光》既是记录,也是怀念。透过这些朴实的文字和美丽的图片,可以看到作者对萤火虫,这些故乡、童年中闪烁的微光的挚爱与怀念,以及对萤火虫正在消失的现状的忧虑。
  • 野外维生食物

    作者:王九棠

    《野外维生食物》将包含超过50种野外紧急维生的野生植物叶、茎、根、果、花以及野鱼、昆虫照片,按有火食用和无火食用进行区分,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便于读者增加知识,在野外获得生存帮助。《野外维生食物》适合户外旅游者、生态环境爱好者、生态摄影师、大中学生。
  • 森林报·春

    作者:[苏]维•比安基

    《森林报·美绘版》是少儿科普名著《森林报》的一套精美插图版本,独家收录了手绘插图近400幅,动植物图文注解300余条。它由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研究者韦苇先生全新翻译,经中科院动物、植物所博士严谨校订与注释,纠正了目前市面上各种《森林报》中译本中普遍存在的大量科学性错误,展现出一个真实、可信的森林世界,具有很高的阅读、收藏和参考价值。 必读理由: ●世界十大科普名著之一 ●俄罗斯文学大师比安基最杰出的作品 ●出版80余年来长销不衰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文学大师、儿童科普作家比安基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森林报》自1927年出版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引导他们走进自然科学的殿堂。它不仅以优雅的文字和图画给予孩子美的滋养,更以精准的知识给予孩子科学的启迪,是一部文理兼优的科普名著,也是一部引导孩子们正确地观察大自然、认知大自然的最佳入门书。
  • 多肉萌物志

    作者:小扣、桃涩

    是不是买来的多肉莫名其妙地就会仙去? 是不是不管是喂水还是晒太阳都挽回不了它们离你而去的“狠心”? 是不是买来了一大堆各种不同名字却长相一样的多肉? 跟随小扣和桃涩走进国内多肉达人的生活,和她们一起让这些萌物焕发新的魅力!
  • 发现之旅

    作者:[英]托尼•赖斯

    《发现之旅》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发现之旅》的出版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在自然科学演替过程中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开启视野、航向未知世界的新探险。最好是随身携带这本书,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它会给您新的领悟与启示。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有着超过七千万件的动物、植物、化石、岩石与矿物标本的馆藏,更有一间傲视全球的自然史图书馆,收藏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然历史文献和罕见的古卷宗,以及超过五十万件艺术品,包括以鸟类、开花植物、哺乳类与昆虫等为题的精美水彩画,极具科学与艺术价值。
  • 自然農法

    作者:福岡正信

    自然農法(しぜんのうほう)とは、不耕起(耕さない)、不除草(除草しない)、不施肥(肥料を与えない)、無農薬(農薬を使用しない)を特徴とする農法。肥料や農薬を使用する従来農法(有機農法も含む)と異なり、基本的に播種と収穫以外の作業を行わず、自然に任せた栽培を行う。しかし、油粕や米ぬかだけは撒く人や、耕起だけは行う人、草を取らずとも刈ってしまう人なども自然農法の実践者として名乗る事があるためその栽培法は多様である。日本や世界各地に実践者がいる。
  • 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

    作者:[日]小尾郊一

    《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以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中心》作者小尾郊一是日本著名汉学家。以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为研究中心,广泛探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各个方面和文人生活,肯定了这一时期文学中所表现的人的自我意识与审美意识的觉醒,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与技巧的进步。书中探本溯源,对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作了系统详实的论述,并将此与日本文学等作了比较。
  • 我们的国家公园

    作者:约翰・缪尔,郭名�

    《我们的国家公园》是一部至高无上的指南,是由一个最合适不过的人帮助创造的,对于约塞米蒂和其他那些了不起的公园的激动人心的展示。跟随约翰·缪尔快步穿行于国家公园之后,以往的旅游者想以新的视角重访故地,而不曾造访过的人则按捺不住向往之情。 新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05557/
  • 全球最美的100度假天堂

    作者:《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 编

    《图说天下全球最美的100度假天堂》讲述椰林树影,水清沙白,蓝天白云,阳光拍肩,美景、惬意与浪漫轻轻搅动着闲适的时光。天堂,其实并不遥远。夜阑人静的时候,你是否为终日繁重的工作感到心力交瘁,梦想着能够抛开尘世的纷扰,在那梦幻般的世外桃源里,奢侈地享受岁月的宽容,自然的仁慈。找寻一个会让生命丰满起来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度假天堂吧。
  • 那些花儿

    作者:郭宪

    《那些花儿(与100种野花的邂逅)》作者以20多篇知性小品和大量的原创山花生态图片,对100余种常见和不常见的野花进行解读,既有专业的植物知识,又有植物的历史传说,精彩的古典诗词阐述,加上作者的亲身感受,组成一组生动的、彩色的、具有弦律般曲线的动听、高雅、优美的山花奏鸣曲。
  • 失去山林的孩子

    作者:理查.洛夫Richard Louv

    現代孩子最需要的自然療法!震撼全美教育界的必讀書目!  2008年「奧杜邦大獎」  2006年《全美教育委員會期刊》指定讀物  2005年《發現雜誌》年度最佳科普書 2005年《心靈與健康》雜誌年度心靈類書Best 50 你的孩子是否寧可待在家上網,也不肯到戶外走走?即使去了戶外,還是戴著耳機聽隨身聽?如果你也關心我們的孩子,請翻開這本書,讓他們自己在大自然中去看、去聽、去聞、去感受、去嘗試,教會他們與大自然重修舊好! 你的孩子缺乏創造力、想像力?不懂得與人分享嗎?你的孩子過胖、注意力不集中或有憂鬱、躁鬱傾向嗎?他們可能只是患了「大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本書告訴您,如何帶孩子親近大自然,善用純正天然的綠色治癒力!讓孩子和蒲公英對話,激發他的想像力和天賦;讓孩子同溪流和小魚玩耍,學會傾聽和專注;讓孩子在白雲微風下奔跑,擺脫不健康的肥胖因子;讓雨水陽光洗淨並晒乾他陰鬱幽暗的心…… 作者理查.洛夫長期關注兒童與自然議題,在本書中他點出了兒童與自然之間令人震驚的隔斷。作者以他親身採訪過的眾多案例,結合包括環境心理學、自然史學、人類生態學、神經生物學、教育心理學等各領域學者的論點與多年研究證據,點出自然棲息地的消失,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隔絕,如何使得現今在電子產品環繞中成長的下一代,大量出現過胖、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抑鬱症狀等令人擔憂的兒童發展趨勢。 這是第一本總結了眾多領域對於「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研究成果的書籍,作者不僅僅敲響了一記警鐘,更分別從家長、老師、教育學者、政府單位、都市計畫等各個面向,提出為治癒這一斷裂的現況的實用改善之道,包括父母如何帶領孩子親近自然,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不足症狀;教育者如何將孩子從教室解放,藉由豐富的自然環境激發他們的創造力;都市規畫者又如何打造出綠色城市,讓孩子從小沉浸在大自然裡。 作者以優美動人的筆觸,鏗鏘有力的語調,引領讀者重溫自然美夢,並深刻思考我們下一代與大自然的未來。 本書在美國甫上市就獲得廣大迴響,掀起一波波熱烈的討論: 各種環境教育、兒童山林教育機構組織紛紛成立 政府公部門舉行相關會議,並立法推動各項培育計畫 土地開發業者推出與自然生態結合的建築,打造生態社區 風潮延燒至海外,譬如荷蘭政府就贊助了本書的翻譯出版 最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美國家庭正親身參與自然活動
  • 耕食生活

    作者:[日]早川由美

    早川由美是日本知名织品艺术家,她与陶艺家丈夫小野哲平及两个孩子,在高知县的山里过着半农半创作的生活。她年轻时开始旅行,汲取了亚洲各地生活与布艺创作的智慧,如今一边在山林与田间自给自足,一边创作着贴近生活气息的布品。 《耕食生活》是她的散文集,她在书中将自己根植于大 地的生活方式分享给了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喂鸡、劈柴、参加祭奠……在平凡的日常中思考着自然与生活的真谛。如今很多都市人不快乐就是因为失去了生活的根基,忘记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找回生命中与自然的联系才能更踏实、无忧地生活于大地之上。 你我都是颗种子,是自然的孩子,从泥土中来,也要回到泥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