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然

  • 德富芦花散文

    作者:(日)德富芦花

    德富芦花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近代作家。他的小说《不如归》早在1909年即由林纾译成中文。 德富芦花的散文曾在日本文坛产生过深远影响,被誉为进行美感教育的范文。 本书系德富芦花散文的第一部中文选本,包括《自然与人生》、《蚯蚓的戏言》两部分,代表了作家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准。这些散文文学精湛,富有色彩感,于细微处理含作者的独特感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 东京昆虫物语

    作者:[日]泉麻人 安永一正

    拥有“神”美称的柑桔凤蝶、季来临先声的蟪蛄、喜欢呆在浴室瓷砖上的灶马、传说抓了会招天谴的黑翅珈蟌、黑底白条膀如恶魔斗篷的萤蛾、怪兽哥斯拉原型大水青蛾会发出恶臭的食蜗步行虫、全身散发金属光泽的日虎甲虫,以及男生昆迷最爱的独角仙与锹形虫…… 作者带我们回到他的童年,20世五六十年代的东京,将小男孩与昆虫间的美好相遇,化46篇动人的昆虫纪事,有着细腻的自然观察、怀旧的人文笔触,并搭配写实细致的手绘昆虫图简明的外观习性解说。 一本绝佳的都市观虫札记。
  • 昆虫记

    作者:(法) 法布尔

    《昆虫记(修订本)(套装共10册)》内容简介:1923年,周作人第一次将该著作介绍到中国时,将书名译为《昆虫记》;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首部中文节译本,书名也译为《昆虫记》。“昆虫记”这个译名已经为国人所熟悉和接受,因此,花城版也将书名译为《昆虫记》。 自周作人将《昆虫记》介绍到中国后,80年来不断有各种节译本或改写本面世,曾出现过两次翻译热潮,但一直没有中文全译本出版。花城出版社于1996年开始组织翻译《昆虫记》,历时五年,于2001年推出中文全译本。这个版本是目前惟一的中文全译本,而且是直接译自法文版原著,不作任何删节,更不是转译自日文或英文。 花城版中文全译本出版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昆虫学家们的高度重视。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张广学院士阅读后,发现书中有些译法不合学术规范,于是组织了印象初院士、赵建铭、吴燕如、黄复生、章有为、陈军等13位昆虫学专家,对译本进行全面校订,核定译本的昆虫名称,校正译文中的常识性错误,并对因科学发展而成为错误的理论或观点加注说明,使译本达到学术规范的要求。
  • 蝴蝶·天堂·探险记

    作者:(英)伊娃·伊博森

    一段内心的成长和蜕变,三个孩子的冒险旅程。横跨英国、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关于探险、勇气、自由和爱! 原本毫不相干的人们在追逐梦想的途中相遇,他们的故事如同巴西境内那些色彩斑斓的河流,最终都汇入亚马逊这个充满丰沛生命力的瑰丽世界。 亚马逊丛林究竟是“绿色地狱”还是“自由天堂”? 温文尔雅的英式乡愁和“蛮荒之地”的冒险冲动杂糅的冒险旅程 旅途中,成长变得开阔通透而生机盎然 同行的成年人因儿童的生机得到了释放,重温童年时的欢欣 以童年来面对世界 映照出自己生命的丰盈或匮乏 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往何处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当心不再被想象与感官的幻相所束缚,那就是自由的起点。 玛雅,孤独而富有的孤女,渴望一个温暖的新家,却遇到了行径古怪又自私自利的远房亲戚,满心期待的新生活恍如一场梦魇;克洛威斯,漂泊困顿的剧团小演员,深切怀念英国贵族式的闲适与优雅;芬恩,神秘且变幻莫测的贵族男孩,不愿继承爵位,只想如林中的潘神,驾着独木舟在漂流中追寻梦想中的生活,却因而遭到追捕……
  • 舌尖上的中国

    作者: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舌尖上的中国》内容简介: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构成了整个中国,并且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传承。中国人用智慧巧妙地从自然界获取美味,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都得益于他们对上天和食物的敬畏以及对自己深爱的那片土地的眷恋。从《舌尖上的中国》一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以深度阅读的方式重新诠释纪录片的内在气质,不仅真实完整地呈现了整部纪录片的信息,还提供了主要食材的相关资料、美食地图以及多篇名家说美食的随笔散文,让读者对于中国美食文化、风土人情有更深入的体会。
  • 羊道·前山夏牧场

    作者:李娟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这是第二卷,讲述的是在发生在前山夏牧场的故事。 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 羊道·春牧场

    作者:李娟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这是第一卷,讲述的是在发生在春牧场的故事。 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 笔记大自然

    作者:(美)克莱尔·沃克·莱斯利、查尔斯·E·

    《笔记大自然》是一本指导如何给大自然书写日记的入门书。克莱尔和查尔斯是美国著名的自然观察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用两种指尖艺术——书写与绘画,来传递大自然的色彩与神奇。在日记的字里行间,有流动的色彩。有疑固的字迹;有停驻的脚步,有飞枸的神思……其美感难以言喻,其宁静无以殂容……似乎,所有珍贵而不被注意的,都选择隐遁在这朴素的书里。
  • 人间草木

    作者:汪曾祺

    当《人间草木》作者汪曾祺是个喜欢草木虫鱼的人。他愿意看谈草木虫鱼的文章,爱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推崇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他从法布尔的书中得知知了是个聋子,从吴其浚的书里知道古诗里的葵就是湖南、四川人现在还吃的冬苋菜,着实非常高兴。汪曾祺也爱写草木虫鱼类文章,草木虫鱼在其笔下,或考据缘由,或状写情致,无不摇曳生姿,意态旁出。这些文章,表达的是对生活的喜悦,是汪曾祺送给人间的"小温"。
  • 瓦尔登湖

    作者:(美)梭罗

    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离梭罗家不远。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瓦尔登湖》的中文译本有多种,例如有徐迟、张知遥以及戴欢等翻译的版本。 美国的19世纪是个辉煌的时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主活在这一时代的梭罗也不例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梭罗对超验主义更是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 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
  • 大地上的事情

    作者:苇岸

  • 楚辞植物图鉴

    作者:潘富俊

    《楚辞植物图鉴》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楚辞》中的诸多香草香木、恶草恶木。《楚辞》常以香草、恶草拟喻忠良奸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除了开状物比兴的文学先河外,也使文士因袭咏诵,对植物形成一套刻板的价值观,兰蕙秀美而萧艾杂恶,黑白两分,势不两立,而《楚辞植物图鉴》作者从植物生态特征细加整清,打破美恶分野,别具一功。
  • 古典之殇

    作者:王开岭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王开岭文集之自然美学卷,系作者最新文字结集,作者的注意力从自然细节开始,从那些曾经来过却正在消逝的风物开始,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美好元素开始,从儿时的记忆和笑声开始,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无限眷念。
  •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

    作者:朱天衣

    潜居山中的岁月,身畔花草环绕,猫狗禽鸟 追逐嬉戏,仿若桃源仙境。这是置身于钢筋水泥丛林之中的人们所欣欣向往的栖身之所。十年前,作家朱天衣因为心中那份对动物的爱而脱离都市,只为猫猫狗狗寻 找一处能够自由生存的桃花源。为此她上山下海,四处搜寻,最终选定关西锦山一块七百坪的不起眼的野地。经一番鉴界整顿之后,这里就成为她与动物同伴们的理 想天堂。 在这里,有各色的香草瓜果,参天古树和淙淙溪流;有自家那些个性十足,淘气顽皮的猫狗鸡鹅,虫鱼鸟兽;还有时不时前来造访的山野动物,蛇虫鼠蚁;它们杂居一处,每日鸡飞狗跳,好不热闹。给本应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增添了些许喧闹与欢乐。由湿地改建的天然水池里也是鱼虾成群,每每到夏日,萤火虫飞舞,上演着热闹而唯美的仲夏夜之梦。同时,还有那些亲切的邻人,不时以瓜果馈赠,交换养动物的心得,一同守护这片难得的美丽土地。如此山清水秀,富庶丰饶的山居生活又如何叫人不欣欣向往呢?
  • 诗经植物图鉴

    作者:潘富俊

    文学珍藏。 古典诗歌中的草木印证人与自然永恒的缠绵。 三千前的《诗经》是中国经典的源头,创造了后世无数的典故与成语。其中收录的135种植物,更是先民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最佳见证。 《诗经植物图鉴》完整呈现《诗经》中所有的植物。 内容包括《诗经》是重要性、产生地点及《诗经》时代,运用植物的状况与类型。135种主题植物引用诗篇,配合优美摄影及专业植物学解说;简要说明诗篇主旨与植物特性之关联。即
  • 武藏野

    作者:[日]国木田独步

    《樱花书系•武藏野》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先驱国木田独步的传世杰作,收录包括《难忘的人们》、《两个少女》等在内的散文作品和短篇小说十三篇,汇集了古典幽微风姿与现代人生哲思。国木田独步,日本小说家、诗人,是日本文学中自然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时经近百年后,读起来仍令人感到清新、自由、朝气蓬勃。国木田可说是“独步”于明治文学开辟出新潮流,又“独步”离开这个世界。这本《武藏野》收录的就是他的散文作品和短篇小说,共计13篇,包括:《武藏野》、《难忘的人们》、《两个少女》等。
  • 大地上的事情

    作者:苇岸

    苇岸把麦地、树林、冬日的小灰雀,连同自己质朴的生命一起带入太阳的光流。苇岸不仅安息在丰盛的麦地之中,也将永远活在金子一样闪耀的他的语言里,他的语言目击了创造。 ——王家新 在苇岸的生命里,钟表还没有发明,他只是从对天象的推算和对地理的察看中感受四时的变化,从血液的运行中 体味生命的流动。他延用的是一套古老的思维逻辑,并且如同恐龙和猛犸,因其在现代社会的绝迹而显得异常可爱。 ——祝勇 读一读苇岸宅心仁厚的散文,会让我焦躁的情绪迷途知返,重怀感恩。他让我只要看到缓缓移动的羊群露出草丛的背脊,就相信即便最荒凉的地方也有善美生生不息。 ——周晓枫 来到他那旷阔的、安静的,经由他细细抚摩过的世界。这时,我沉痛地感受到了一种丧失:中国失去了一位懂得劳动和爱情的善良的公民,中国散文界失去了一位富于独创性的有力的作家。 ——林贤治 在苇岸先生阅读、写作面对的墙上,一直挂着两幅肖像,他们是列夫•托尔斯泰和享利•戴维•梭罗。他对朋友们说,他是生活在托尔斯泰和梭罗的“阴影”中的人。实际上,他是一个“人类的增光者”,仁厚的博爱和至善的赤诚以神奇的力量使他在同代人中出类拔萃。 ——袁毅 他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 他处在自然的核心,每天,他与光明一起开始工作,与大地一同沐浴阳光或风雨。他懂得自然的神秘语言,他用心同他周围的芸芸生命交谈。他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与自然最古老的一种关系。只是如他恐惧的那样,这种关系,在今天的人类手里,正渐渐逝去。 他像学者熟悉思想和书册那样,熟悉自然,熟悉它的植物和大地。他能看出大地的脉络,能品土壤的性质;他识别各种鸟鸣和兽迹,了解每样植物的花事与吐蜜的秘密。 他滞于现代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的孤单存在,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他是苇岸,大地上的苇岸,汉语世界里最后一位孤独的放蜂人。
  • 植物记

    作者:安歌

    《植物记》是中国第一本以植物为对象的科学人文随笔。从新疆到海南,作者对温带、寒温带和热带、亚热带植物的认知和爱。作者以植物为对象,人和植物的相遇,相知。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沉淀在文本和传说中的文化意味。知识性,趣味性,诗性。
  • 草木的理想国

    作者:阿来

    《草本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内容简介:一个城市是有记忆的。凡记忆必有载体作依凭。然而,当一个城市的建筑不可能再来负载这个城市的记忆时,那么,还有什么始终与一代代人相伴,却又比人的生存更为长久?那就是植物,是树。 阿来说过,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有人认为这是狂妄的话,他却认为这是谦逊的话。既然我们身处如此开阔敞亮的自然界,为什么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呢?阿来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于是,便有了这本与众不同的小书。 帕慕克说过:我们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领我们检视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阿来写就的这组关于成都的花木记,其意义也正在于此。
  • 田园之秋

    作者:陈冠学

    陈冠学隐居田园三十年,耕读之余,俯仰宇宙人间,以《瓦尔登湖》式的质朴文字,谱写出一曲光辉灿烂的田园牧歌,将南台湾田野间的如诗秋色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是农夫,是诗人,是哲学家,更是坐拥山野宝库的生活家。无论是夜雨下的闲读, 还是农事家事杂务事,都在文字中透露出与万物同在、和谐共处的清明智慧,体现出一种独到的生活美学和哲学。《田园之秋》文笔优美,字字珠玑,用心灵细腻感应宇宙的跃动,笔锋常带挚爱土地的热情。台北 野鸟学会理事长亲赴屏东,随作者野外写生,精心绘制70余幅鸟类、植物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