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然

  • 瓦尔登湖

    作者:[美] 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全译插图本)内容简介:《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外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如果说那不是黄金年龄的清纯狂喜的话。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作者:(苏)阿尔谢尼耶夫

    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 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 人参

    作者:米·普里什文

    本卷所收《人参》、《灰猫头鹰》、《太阳的宝库》和《赤裸的春天》四部作品,以普里什文特有的用微笑回应大自然的微笑的风格,反映一个共同的主题:心灵与自然的吻合。 《人参》是普里什文作品中最完美的、乃至整个俄罗斯文学中最富有中国韵味的一部小说,也是俄罗斯文学描写中国人形象最生动、最正确的一部作品。作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参加过日俄战争的俄国士兵我,流落到中俄边境的乌苏里原始森林,在那里遇见一个中国采桑老人卢文,老人身上体现的东方文明让他惊叹不已。两人在森林里一起生活,驯养梅花鹿。最后年老的卢文去世了,另一个梅花鹿化身的女人来到我的身边。于是,他们一同出发寻找那只作为生命之根的人参的经历。人参,是著名的生命之根,是自然神力的代表,象征存在的精神源泉。 《灰猫头鹰》是普里什文的一部译作。讲述一个靠捕猎海狸为生的印第安人,在与他收养的一对海狸孤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的态度发生了剧烈的转变,意识到没有了海狸,自然界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从此,这只海狸成了主人公的家庭成员,跟着他们夫妇远行,甚至能帮他们干活。 《太阳的宝库》不仅是普里什文战后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俄罗斯儿童文学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被收入各种版本的儿童文学选本,还被列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自问世以来,它的总印数已是一个天文数字。 《赤裸的春天》是一部旅行日记。记录了普里什文在自幼就熟悉的俄罗斯腹地对春天最早的萌动所做的细致观察。春天到了,但大地还没有换上绿装,春天因而是赤裸的。这是对春天的最初几行脚印的描绘,更是唱给俄罗斯春天的一曲欢乐颂。这部作品浓郁的抒情氛围和强烈的欢乐精神,是普里什文创作中乐观一面的一次集中体现。
  • 大地的眼睛

    作者:[俄] 米·普里什文

    《大地的眼睛》(1946-1950)由《通向友人的路》、《沉思录》、《人类的镜子》三部分构成,是普里什文最后一部完成的著作,是一部关于他自己的“总结之书”。 《通向友人的路》以传记性质的抒情笔记对影响作者个性形成的重大事件和感受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成长历程时,普里什文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融入自然”,置身森林就像待在朋友中间一样。标题中的“友人”原文为单数名词,可能是普里什文心目中的某个读者,也可能是普里什文自己,思考中的他常常和自己交谈。也可能另有所指,即自然本身,或许还有诗。 《沉思录》主要是普里什文关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自然现象等的“沉思”,这些沉思具有深刻的思辨色彩,同时又充满着鲜活的感受和生动的细节。 《人类的镜子》最饶有兴味,普里什文把自己写动物和植物的笔记都收录在这部作品中。他称狗、猫、鸟为“老乡”,他总能在动物身上看到人类的影子,能感觉到“动物的智慧”,甚至能观察到“一棵树的生活”。因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便成了“人类的镜子”。 普里什文用人生、艺术、道德、历史的观点来诠释真、善、美和爱。他的作品不仅让我们了解大自然,也让人类了解真实的自己。《大地的眼睛》得到了许多俄罗斯作家的高度评价,帕乌斯托夫斯基称其为“一部充满诗意的思想和意外的瞬间观察的惊人巨著”。
  • 飞廉的村庄

    作者:舒飞廉

    《飞廉的村庄》从很大程度上说,也是一个人的村庄。飞廉用淡淡的、温馨的笔触回忆过往的乡村生活。但是两者之间的风格却有较大差别,在刘亮程的散文中,村庄只是一个幌子,更吸引人的却是作者对于村庄的臆想,对自我灵魂的探索,也即所谓的“乡村哲学”。而飞廉的文风却是坦坦荡荡的,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雄心,据作者说只是想造一座小小的云山,风一吹就散。在他的笔下,泥土就是泥土,树林就是树林,菜花就是菜花。岁月更改,容颜偷换,这一切人世变迁,被定格成某个历史的画面,我们直接看到了村庄本身,作者并不加以过多的修饰和评价。就这一点而言,他又有点像苇岸。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是以干净、质朴、透明的文字而著称的。但是在苇岸那简约、智性的语言中,有一种虔诚的宗教感,类似于圣徒的纯洁。飞廉也不是这样,他只是带着一丝忧伤和怅惘,站在儿时徜徉的池塘边上,轻轻拾起一粒小石子,朝水里掷将过去,然后长久地注视着水面上漾起的小小涟漪。这是一个刚刚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成年男子对往昔的某种留恋。这种情感并不强烈,但是持久,在以后的漫长的人生路途中,它也许将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在他的心中扎下越来越深的痕迹,最后也沾上少许宗教性的虔诚。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折磨,他终于厌倦了,遗忘了,童年的经验在他的意识里成为虚无。   作者舒飞廉是我在网上认识的朋友。不过我最初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没有开始向我们讲述他的村庄。他讲武侠。他是一个武侠杂志的编辑。我们讨论金刀铁马,剑短情长,讨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也讨论一夜风流,青春白头。那时候的飞廉有少年意气为君饮的风范,但从他使用的另一个笔名上,已经可以感觉到他温和怀旧的另一面。村上春草,和他的家乡孝感一样,是很有诗意的名字,“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对于羁留都市的现代人来说,少小成长的村庄,也许常常会成为精神的家园吧。飞廉笔下的村庄,也不可能在岁月河流的侵蚀下丝毫无损,但他尽量使其在记忆中复原,或者说,重新营造,“通过我微不足道的文字,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个一个人地建立起来”,如此说来,作者发愿写这篇《飞廉的村庄》,也是包含了对生活的某种观感和希翼吧。   在飞廉表面平淡温馨,甚至有些喜气的文字底下,其实蕴含着一些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比如阴阳更换,草枯叶荣,自然消长,世道轮回,所以他说“飞廉的村庄还在这尘世中如时钟一般,没有差错地轮回”,说“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下面,原来也是田园。有一天,它也许还会变成田园”。人类文明的生长,并不可能一味地毁坏自然为代价;工业城市的进程,也未必一定需要摧毁田野的牧歌。在飞廉的笔下,有留恋有感伤,但并不怀着强烈的情绪,在文章中提起农村的生活,也并不有意跟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该什么就是什么,颇有点乡村风情画的味道。偶尔的一点评论,也是质朴得很,点到即止,让读者借题发挥的心思才刚到唇边,又小心翼翼地收回去。而更多的时候,飞廉什么都没说,岁月已经将他的村庄改变了很多,岁月也许还会将它改变更多。   在《飞廉的村庄》中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文字,比如村庄中的诗经那几节,将文学经典还原成民间热气腾腾的生活,读起来竟带有几分消解的味道。文艺起源于民间,经过文人的改造繁衍后,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连文明的传承者都觉得诘奥难解。但是在自然朴素的土地上,那一份生趣盎然的诗意却历经千年而无变改。   最后说一点建议。飞廉的村庄在飞廉的笔下,犹如水溶于水,圆融、亲切,显示出静谧和安祥。但是就我个人的生活经历而言,乡村的温馨和残酷,美丽和愚昧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过分突出其中的一面,往往会给我带来不安的感觉。此外,飞廉的文字舒缓沉着,不紧不慢,体现了很好的心态和写作功底,但似乎还可以锤炼得更具弹性一些,我喜欢飞廉语言给人带来的那种贴近事物的感觉,却还希望它能更加灵动一些,就如同作者的笔名所预示的那样,飞翔起来,飞离吊满脚手架的城市,飞过那些一望无际的原野,飞过漫天的白雪和啄食虫子的麻雀,回到我们日思梦想的村庄,我们永志不忘的家园。
  • 动物素描

    作者:(法)布封

  • 飞禽记

    作者:约翰·巴勒斯

    博物志本辑新书5种(12初月上市): 蕾切尔•卡森《万物皆奇迹》《海滨的生灵》《寂静的春天》 约翰•缪尔《等鹿来》 约翰•巴勒斯《飞禽记》 约翰•巴勒斯一向以观察鸟类、花卉和自然景观的细致入微和文笔优美著称,他的文章又渗透着深深的哲学和神学反思,他继承了惠特曼、爱默生、梭罗的自然主义文化传统。他尤其以描摹自己所居住的加斯克尔山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体现了博物学的本地性特征。 本书所记录的就是布洛与各种鸟类邂逅的故事,他在细腻的观察中,表现出的不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居高临下,也不是对研究对象的冷漠的客观,而是一种深挚的移情,视这些鸟类为同类,可以在对视中相互抵达心灵的深处。
  •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作者:[美] 戈登·汉普顿,[美] 约翰·葛洛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 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 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 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 Peter Matthiessen 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Olympic National Park 霍河雨林 Hoh Rain Forest 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 荒原上的芭蕾

    作者:沈睿

    本书共由17篇组成,讲了12种动物,有蜥蜴、猫、兔子、公鸡、狼狗、羚羊、卡犹逖。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拍窗而入的烟灰色猫咪兜兜,荒原上成群经过的芭蕾舞演员一样优雅从容的羚羊,像闪电一样飞驰而过的卡犹狄,误入家中狼狗窝又夺路而逃的鹿,性格迥异却都从来不认为看家护 院是他们职责的三只大狼狗,在空间感消失的白色世界中的一只蓝色小鸟,以及美国象征的白头鹰、有纳西塞斯情结的蓝色壁虎,和作者认定的保护神——狼。 作者将动物看作是与人平等的存在,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存在,在讲述中对人类的生存境况、环境、人的“现代性和现代化”等问题进行的文化反思。作者从对动物的观察中,试图学习和理解人类自己,通过对动物的想象,对人类在地球上的位置重新进行想象与思考,并试图找到一个全新的看人类历史的角度。 本书入围商务印书馆2011年年度“最美的书”。
  • 森林报·夏

    作者:[苏]维•比安基

    《森林报·美绘版》是少儿科普名著《森林报》的一套精美插图版本,独家收录了手绘插图近400幅,动植物图文注解300余条。它由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研究者韦苇先生全新翻译,经中科院动物、植物所博士严谨校订与注释,纠正了目前市面上各种《森林报》中译本中普遍存在的大量科学 性错误,展现出一个真实、可信的森林世界,具有很高的阅读、收藏和参考价值。 必读理由: ●世界十大科普名著之一 ●俄罗斯文学大师比安基最杰出的作品 ●出版80余年来长销不衰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文学大师、儿童科普作家比安基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森林报》自1927年出版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引导他们走进自然科学的殿堂。它不仅以优雅的文字和图画给予孩子美的滋养,更以精准的知识给予孩子科学的启迪,是一部文理兼优的科普名著,也是一部引导孩子们正确地观察大自然、认知大自然的最佳入门书。
  • 园圃之乐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园圃之乐》是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诗文选。在天下多事、杀伐不已的动荡之年,黑塞退隐山间,在耕读生涯中觅得些许宁静。作者长年与园中花木为伍,伴着它们度过晨昏寒暑,见证着它们的荣枯消长。书中文字隽永清新,冲淡平和,得自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切体悟,另有十余幅黑塞手绘水彩插图,画风淡雅,一如其文。
  • 寻找精神家园

    作者:梭罗

    他所著的《瓦尔登湖》,成为全人类的心灵之书;他的文字是内心生发出的一泓清泉,为人们开启了生命中永恒的黎明!   深沉而敏感的抒情……超凡入圣。——乔治·艾略特   “任何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梭罗   亨利·大卫·梭罗因其在文学和政论上的杰出作品而闻名于世。而在1848年,当梭罗还不为人所知的时候,他的一位朋友哈里森·布莱克就深深地感觉到梭罗是一位出色的“精神导师”,并向他寻求精神上的帮助。从此之后的13年里,梭罗一直不间断地给布莱克写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国家、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感悟,而本书就是所有这些信件的汇编。   在梭罗的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他在信中所展示出的淡泊的人生态度和超乎寻常的智慧,具有永恒的意义,如同当年对布莱克以及其他朋友产生的影响一样,直至15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信件仍然会激起读者强烈的内心共鸣。
  • 杨柳风

    作者:格雷厄姆

  • 河上一周

    作者:梭罗

    ★在纷乱的尘世中,我们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   ★面对现代文明的恶之花,我们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甚至怀念清澈的河流、静默的繁星、温润的雏菊。   ★让我们生命的花朵静静绽放吧。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为,亨利·戴维·梭罗、约翰·缪尔、阿尔多·李奥帕德的作品是可以并存于书架上的自然文学典范。     自然文学是十九世纪发端自美国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以记录自然、回归自然、简单生活为主题的。当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美国的工业化迅速破坏着社会的惯有秩序、人们的价值体系以及自然环境。人们在工业化的迅猛进展中、在经济化的狂潮席卷下,感觉到日益加重的身心疲惫,也看到美好的自然景观的无力退却。在爱默生、梭罗的倡导下,和身体力行下,人们开始注意到自然和环境,认识到人不是万物之主,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后来,在约翰.缪尔、阿尔多.李奥帕德等的大力推广下,美国政府也认识到这点。罗斯福总统宣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公园,以及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保护环境,旨在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秩序。今天,中国也面临着当年美国的问题,对自然的发现和对心灵追索同样是我们所日益关注的。 [关于本书] 梭罗是简单生活的身体力行者。他常年在自然中生活,漫游山河湖泊,体味自然的灵动,并以此为生命的重任。本书是和《瓦尔登湖》同期撰写的作品,主要记述了梭罗和兄长约翰一同乘自造的小船历时14天在康科德和梅丽马可河上的游览。原书文字较多,除了风景描写以外,还加有很多梭罗的对历史、政治、日常生活的联想,本书主要选取了风景的描述和心灵沉思部分。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作者:[苏] 弗·克·阿尔谢尼耶夫

    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 红楼梦植物图鉴

    作者:潘富俊

    《红楼梦》里繁盛的花草世界,不仅是场景的点缀,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院,衬托了人物的性情;海棠诗社的由来,因海棠花而起;芒种节祭花神,黛玉有《葬花神》;中秋题咏菊花诗,一共吟咏菊花韵事十二种;香菱与芳官等人斗草,一连数出观音柳、罗汉松、君子竹、美人蕉等花草名……这些植物的名称与特性,透过文字的想象,仅能领略一二,有了此书,让读者一边欣赏文学,一边吸收植物学知识,岂不妙哉! 《红楼梦》作为古今第一奇书,已成为几乎每个中文读者的必读之书。然此素易读难解,于是研究《红楼梦》也成为古今学者前仆后继的使命。本书作者结合植物学专业人员与古典文学迷两种身份,尝试以多识草木之名来作为理解《红楼梦》的捷径。本书收录了所有在红楼梦中出现过的植物共242种,从每回故事大纲说起,言简意赅剖析每种植物在故事中的运用技巧。800多帧精彩摄影具体体现丰富多变、赏心悦目的红楼世界。借由本书,读者可了解曹雪芹如何运用植物来写景抒情、刻划人物,只有认识书中的植物特性,才能一一体会曹雪芹的匠心,了解红楼梦奥妙的隐喻与深远的寓意。本书系“文学珍藏”系列继《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和《唐诗植物图鉴》又推出的一本创意新书。
  • 沙郡年记

    作者:李奥帕德

    《沙郡年记(英汉对照)》是作者多年观察土地、回归自然的生活随笔。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农场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风情,记录了美国几个州的土地和自然情况,也描述了一些乡土故事,总结了自己的土地伦理观念。内容丰富,充满情趣。让读者认识到人和土地的密不可分和互为依赖的关系。 在纷乱的尘世中,我们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 面对现代文明的恶之花,我们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甚至怀念清澈的河流、静默的繁星、温润的雏菊。 让我们生命的花朵静静绽放吧。
  • 水色斑斓

    作者:丹青

    水色斑斓,心花烂漫。 有一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是可以用画笔描绘出来的。看着这个世界的所有美好在你手中蜿蜒流转,是一件多么奇妙与美好的事情。 本书作者丹青用手中的水彩画笔,带你进入色彩斑斓的水彩世界—这里有“花”样年华,海的礼物,点心和饮料,多肉和瓶花,还有属于你的一片小小花园。书中所选的案例十分精美并非常适合教学,读者可以利用本书中的案例作为平时练习的范本。除了技法讲解,本书还展示了作者精心拍摄的植物照片,以供读者绘画时参考—只有了解绘画对象,才能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跟随丹青,你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的水彩画手绘技法,还能从书中领悟作者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积极态度。 【编辑推荐】 本书由微博知名多肉及水彩画博主song丹青编著,作者不断在微博上展示部分画作内容,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和好评。 书中展示多达40多个水彩绘制的案例,每个案例都十分精美并且绘画要点的概括十分精辟,非常适合教学,同时读者可以利用本书中的案例作为平时练习的范本。 除了技法讲解,本书还展示了作者精心拍摄的植物照片,以供读者绘画时参考—只有了解绘画对象,才能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作者非常热爱植物,对植物的了解深刻,所以其绘制出来的水彩画更是栩栩如生,每幅作品不仅仅表现的是植物的美感,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 优山美地

    作者:[美] 约翰·缪尔

    《优山美地》是缪尔的代表作之 ,在这本凭着六年的亲身经历写就的书中,缪尔独特的自然文学风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书融内心的虔敬、狂野的激情与洋溢着鲜活动感的"流动着的自然"为一体,把那种如过电般的朝圣者的狂喜传递给读者,堪称自然散文中脍炙人口的佳篇。 优山美地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景色优美壮阔。在长期的山野旅行和考察中,缪尔发现大自然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他深感保护野生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889年他曾两次在《世纪》杂志上撰文,描述优山美地的奇妙风光,并极力倡导在那里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经过他与同仁的不懈努力,优山美地国家自然保护公园终于在1890年建立。从此,优山美地山作为美国西部山区的一个代表,它那撼人心魄的美以及它所体现的荒野价值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 我的栖身之所,我的人生目的

    作者:亨利·戴维·梭罗

    《我的栖身之所 我的人生目的(英汉双语)》内容简介:纵观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它们扭转了我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它们引发争论,产生异见,挑起战争,催化革命。它们发人深省,激发愤懑,鼓动情绪,提供慰藉。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现在,《伟大的思想》丛书带您领略伟大的思想家、先驱、激进分子和梦想家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撼动了旧有的文明,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我的栖身之所 我的人生目的(英汉双语)》梭罗描绘了他在新英格兰树林中与世隔绝、恬然自适的家,至今仍为环保运动提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