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然

  •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珍藏本)

    作者:[美]戈登•汉普顿,[美] 约翰•葛洛斯

    生态学家警告: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 “人类终有一天必须极力对抗噪音,如同对抗霍乱与瘟疫一样。”——诺贝尔奖得主、细菌学家罗伯特·柯赫,1905。 “寂静并不是指某样事物不存在,而是指万物都存在的情况。它深刻地存在于霍河雨林里,我称之为‘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的地方。” “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艾美奖得主、声音生态学家、录音师戈登•汉普顿带你探寻世上最后的静谧之地。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使人们警醒于不应当出现的寂静,而戈登·汉普顿则在本书中引导人们发掘不应遗忘的宁谧。保护人们远离噪声的侵袭,保留最后的静谧之地,也是保护环境题中应有之义,然而都市中的人们已经对此忽视甚久。 追随汉普顿的足迹,深入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一路探寻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Peter Matthiessen)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 怎样看到鹿

    作者:周玮

    本书的主题在于反映“一个博物爱好者的内心,以及她对自然的感受”,在内容形式上,作者讲述观察自然的花鸟鱼虫的故事,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想。在框架上,则通过不同的“地域”来串联:佛农山——北京——里诺,最后以瓦尔登湖的朝圣结束。一个业余博物爱好者,一个生态关注者,就这样在不同地域文化之中穿梭往来,在陌生之地从一花一鸟开始熟悉,在常居之地则不断发掘身边惯常的地景,重新发现自然的美与乐趣。在中美两种地域文化之间,另有一个互相映衬比照呼应的层次,丰富了自然和文化体验。比如第一部分“佛农小城”中有一篇《连翘、春天、北平》,就是这种例子。 而说到底,草木生灵有情,也是作者多情所致,天地莽莽,而万物中有一两样竟入得其眼,总有机缘,有缘在此相遇,并融入生活,沉入记忆,这其中不时翻滚沉浮者,是需要作者把它们留在纸上的呼召。这也便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缘由。
  • 一个人的草木诗经

    作者:子梵梅

    带一本草木诗经,去山间田野、绿林花地! 安意如安逸推荐 一花叶,一根茎,莫不魂魄交错。 有决绝,亦有美意。 你朝堂之上佩戴忧思苦楚,我让它宜室宜家。 草木无言,静静生长。 人在其畔,依赖其恒久沉默的启示,深入草木内部与它相濡以沫,直至长住其间而浑然未知,这是我的心愿。 我相信植物之身皆附灵性。每一次进山,或去一次田野森林,我都是一身草叶之汁湿淋淋地回来,那种与花草交融的神秘与惬意,无人能解。越过硕大的花朵和修长的花茎,埋首于草根底气,深得植物的呼吸,这种生活,我已秘而不宣二十年。 岸上有灵,花中有神。这是一百种植物的草木传记,一百首草木的咏叹歌谣…… 从红尘中背转身去,于山野间穿行,与草木神交。隐秘而温润的草木,自成一方清净天地。一俯身、一抬头,拾取一花一叶,连缀成篇,清雅如兰,淡远悠长。——安意如(知名作家) 寻求草木读图、本草拾遗和诗意言说的最佳契合,子梵梅 是第一人,《一个人的草木诗经》亦是第一书。——江雪(诗人,自由艺术家)
  • 四季随笔

    作者:乔治·吉辛

    《四季随笔》(原名《亨利·赖克罗夫特杂记》),是吉辛的散文代表作。作者通过亨利·赖克罗夫特的自述,抒发自己的感情,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吉辛穷困一生,他对文学名著的爱好与追求,对于大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在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四季随笔》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的珍品之。
  • 新笔记大自然

    作者:[美]莱斯利/ Clare Walker

    无论你是在家中的厨房望向窗外,还是你出门遛狗散步路边,自然都在你身边等待着你去发现。 继《笔记大自然》之后,莱斯利分享了她二十五年来的珍贵日记,邀请大家一起体验与自然同行的愉悦,感受自然给予灵魂深处带来的悸动。对于渴望亲近自然的人来说,她的日记中朴实的话语,随性的涂鸦无一不刺激着我们赶快行动起来,提起画笔快快打造属于我们自己大自然笔记。 《新笔记大自然》会打开你的视野,让你看到许多你不曾留意的细微之处——路边雀跃啄食中的小鸟,窗前追逐嬉戏的松鼠,或雨过天晴树叶上晶莹欲滴的水珠。正如莱斯利能发现这一切美妙的瞬间那样,你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自然的闪光之处。 ----- 畅销佳作《笔记大自然》作者莱斯利25年的珍贵图文笔记首度面世。 拿起画笔 换一种方式记录生活 停下脚步 珍惜与自然共度的美妙时光
  • 心灵的慰藉

    作者:[美] 特丽·威廉斯

    本书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及诗人特丽•T•威廉斯(1955--)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将自己及其家族的经历、美国西部大盐湖及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特殊环境联系在一起,用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展示在人们面前。
  • 遥远的房屋

    作者:[美] 亨利·贝斯顿

    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自然文学作家,本书是他的散文集。 在美国东部的科德角海滩上,曾经有一座孤零零的“水手舱”,贝斯顿在这座房子里,与大海相伴生活了一年,在这,他聆听着涛声的节奏,感受海滩四季的变幻。他看到了大海的温柔和狂暴,沙丘的包容和冷峻,还有形形色色的生命之旅
  • 醒来的森林

    作者:[美] 约翰·巴勒斯

    约翰•巴勒斯(1837-1921),被认为是19世纪及世纪之交最杰出的自然文学作家之一。《醒来的森林》是一本关于鸟的书。我们跟随巴勒斯来到著名的美国哈德逊山谷,倾听林中鸟的音乐会;我们走进弥漫着原始气息的森林,观察不同的鸟类筑巢的乐趣;我们在巴勒斯自己的小花园中,看到“鸠占鹊巢”的一幕……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鸟的书,她让我们享受到鸟语花香和大自然的清新优美,还有对原野和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她告诉我们对待大自然的一种态度。
  • 鼻屎为什么不能吃

    作者:[英国]弗朗西斯·古德

    这是一本有关各种人体知识的科普书,如粉刺是怎么形成的,人体内血管总共有多长,眼皮为什么会跳,等等。这本书既有与现代科学相关的内容,如胶原蛋白美容针的原理,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历史趣闻,比如英国的乔治王为什么会发疯,吸血鬼德古拉的原型又是谁等等。 书中每个知识点都从一个别具生趣的问题展开,再由作者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来阐述,因此尽管信息量巨大,却脉络清晰,读来明快生动。
  • 中非湖区探险记

    作者:[英]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

    百年来的旅行经典 一卷书胜行万里路 十九世纪英国最具传奇性的人物 现实版的“印第安纳•琼斯” 兼具外交官与间谍身份的语言天才 尼罗河源头探索之旅 一八五六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主导下,伯顿偕同斯皮克前往桑给巴尔探察“内陆之海”,为的是了解当地的地理人文和物资。但在这之前,他早已生出探索尼罗河源头与其文化的热切渴望,于是他不计一切深入中非心脏湖区。伯顿记录了他对中非风土人文的深度观察,包括当地土著种族、宗教、政府形态、奴隶制度、农村生活、房舍建筑、民俗医药、动植物等,笔调真切而不矫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也全然呈现了最真实的风貌。
  • 农夫哲学

    作者:[美]吉恩·洛格斯登

    本书为作家兼农夫的吉恩•洛格斯登的心灵自传,在轻松幽默的笔触下,蕴涵着对自然、死亡和永恒等重大主题的深思。 本书记录了他对俄亥俄农场童年时光的回忆、成年生活的奔波、养儿育女的苦乐,以及年近八旬时身患癌症的痛苦。 吉恩相信,人类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欧洲防风草、繁缕、猪草、鸢尾花、秃鹰、墓园、小猫乔吉等等,它们成了本书的主角,讲述着大自然神秘的生命课程。正是依靠着大自然的教诲,吉恩的病情奇迹般地获得好转。 吉恩在一次专访中笑言,如果这本书没让你流一滴泪,他就把你买书的钱退还。 —————————— 【媒体评论】 ●冷幽默,充满智慧和创意,偶尔富有诗情,战胜癌症而存活下来的洛格斯登就是这样冥想和调侃生死轮回、大自然的韧劲以及人类干出来的蠢事……这是本绝佳的睡前读物,简洁的散文发人深省、积极励志,无论是赠予你最喜欢的园丁、大自然的爱好者,还是送给哲人或者怪脾气的家伙,它都是一份完美的礼物。 ——《出版人周刊》 ●尽管洛格斯登和其他作家一样热爱自然,他却拒绝在描写自然时沉溺于惯常的感伤和诗意。在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散文中,洛格斯登让我们读到的是大白话和冷峻的洞察力,还有挑衅性的见解……这是一部冥想佳作,文笔朴实但观察敏锐,弥漫着智慧与阅历。 ——《柯克斯书评》 ●只有三个人能够完全仅凭写些你我都知道的常识谋生,洛格斯登便是其中之一。 ——维斯•杰克逊,美国土地研究所所长 —————————— 【编辑推荐】 ●一位美国农夫,一个关注万物生灭能量永恒的作家,思考自然与生死 ●一个身患癌症的老人,一处儿时的农场,战胜癌症,谱写生命交响曲 ●冷幽默夹杂大实话……一本绝佳的睡前读物,一部冥想的佳作
  • 荒野之境

    作者:[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

    《荒野之境》是剑桥学者罗伯特·麦克法伦2007年所作,他“松散的行走文学三部曲”的第二部,寻访英伦三岛最后的荒野,用双足绘制几被遗忘的自然地图。 从苏格兰的拉斯海角到多塞特的“陷路”,从诺福克的风暴海滩到埃塞克斯的盐碱滩和河口,从兰诺克的大沼地到奔宁山脉,麦克法 伦日间攀援、行走、游泳,入夜,则露宿于荒野之上、密林之中、峭壁之巅。他的旅途导演着人和文化、过往和现在,让它们紧密地交织在这些地点之中。每一章都是一段旅程,每一段旅程都是一个角度,辨认、摩挲荒野的某种特质。 麦克法伦一贯行文如诗,不仅能描绘出自然的风貌和表象之下的能量与机理,也能刻画自我与自然交汇时感官和内心的种种感触,读者似乎就在字里行间与作者一同远行。他曾说过,出色的自然文学能够引导读者“萌生新的行为形式,新的道德意识,以及对于自然世界更为强烈的关切”,此书是最佳示范。
  • 瓦尔登湖

    作者:亨利·大卫·梭罗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河水的流逝,瓦尔登湖上的冬去春来,松脂的芳香,鸟省的啼鸣,带给我们无限的神往……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种值得深思的奇迹,而每一刹那发生的事都可以是奇迹。当一个人把他想象的事实凝练成自己理解的事实后,我敢说,众人终将会把他们的生活建立再此基础之上。这种美德,就像容许这无节制的勇敢大度的行为,帝王般的华贵,洞察一切的谨慎,博大宽宏的力量。
  • 菜蔬小语

    作者:胡弦/文 钟茗/图

    作者生于乡村,对蔬菜相当熟悉。又有多年地理游历和在城市生活近二十年的经历,经常出入百姓厨房和大小菜馆,对蔬菜从种植到品味都相当熟悉。同时,作者还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诗人、散文家。本书从私人角度,把常见蔬菜和菜品以轻松、诙谐的笔法,无拘无束地娓娓道来,引领读者阅菜的同时品味生活,在亲情、趣味、生活感悟、文化传承和淡淡的诗意间穿行。 白菜的歌声 辣椒红艳艳 萝卜带来的都是好心情 大蒜的江湖 葱葱岁月 不撤姜食 苦瓜人生 软硬兼施吃蚕豆 青豆热爱走群众路线 夜雨剪春韭 椿芽香 土豆的土与洋 毛冬瓜 秋槐满地花 黄瓜的政治学分析 穿过洋葱的层层鳞瓣 菠菜的命相 南瓜的追求 葫芦仁,葫芦肉 丝瓜是菜也是药 西红柿今昔 莴苣清凉 照完相,吃茄子 雨后木耳 茭白之美 悟道的苤菈 榆钱片片春无限 胡萝卜的雅吃与俗吃 四季豆的深情和坏脾气
  • 无界之地

    作者:(美)玛丽·奥斯汀

    《少雨的土地》是一本令人敬慕的沙漠经典,改变了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在她的笔下,沙漠成为一种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奥斯汀以干燥少雨、空旷贫瘠的沙漠为写作背景,创造了在美国还无人问津的“沙漠美学”。作品中除了对自然的描述和赞美之外,又多出了几许为自然辩护的激情和保护自然的理智。她把目光投向美国未开发的西部,在本书中为读者展示了一个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前工业化的世界,这无疑吸引了成千上万渴望一种更为简朴,也更为精神化的生活的人。作家在书中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现代人应当逐渐放弃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近自然,经历自然。融于自然。
  • 水流花开

    作者:朱千华

    《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内容有,四月,在南方腹地。邕水以南,或者以北的大片地带,有着无数的希望。漫天的春花一路扑卷。一亩亩,一垅垅。早年读屈子,始对那些奇花异草产生迷恋。江蓠、秋兰、木兰、椒、蕙、芳、薜荔、白芷、杜衡、春兰……注定与我今生有缘。她们的芬芳早就漫过我的衣衫,至今仍能让我幸福地沐浴。 一年来,行走在南方。随处可见南方草木摇扬葳蕤,散发出盎然生意。山水纡曲。邕江两岸山峦重叠,丘陵延绵。大明山、大瑶山、十万大山皆不知里数,袅袅濯濯,封天蔽日。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有草木杂乱丛生,枝叶却茂盛。风吹草动。远远望去,仿佛丹青高手,逸笔草草。 我把采撷到的这些草木,带回去,夹入我的书中。让她们美好的品质,时时芳香我的灵魂。 有些事情恍如梦中。有些日子历历在目。很多时候,我一个人踯躅在草木繁茂的心圩江畔,或安静地坐在宽阔无边的榕树下,听百鸟鸣唱;或是在月色迷离的晚上,撑条竹排,滑行在清澈的山水间,不远处飘来壮女、瑶女、侗女撩人的山歌。那山歌仅几里地外,仿佛扑鼻而来的一缕缕清香,早已让我莫名心动。
  • 追鸟逐兽

    作者:撄宁 编选

    大学致知,必始格物。圣人之教,初学亦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几代文人的鸟兽草木之学,一本绝佳的都市生物手册。著名作家叶永烈倾力推荐。中国向来所说的杜鹃,其实是郭公鸟的一种。它们全身灰黑色,胸前有黑色的条纹,全身仅有八九寸长。最大的特征是嘴角的颜色作深红色,这正是“杜鹃啼血”的传说由来。 目录 “格物”丛书总序 虎 狐 马 长颈鹿 狗 猪 熊猫 蛇 穿山甲 河马 扬子鳄 鳄鱼 鲤鱼 金鱼 鲫鱼 美人鱼 龟 附:乌龟 蟹 谈谈龙和蛟 蝙蝠 鸽 鹧鸪 啄木鸟 燕子 杜鹃与布谷 水鸟 蓝鹊 相思——绣眼 雉 孔雀 天鹅
  • 秋野拾零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之一

    作者:艾温·威·蒂尔,Edwin Way Te

    书名原文:Autumn across America; 据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中文版排印
  • 昆虫之美

    作者:李元胜

    《昆虫之美(第2版)》讲述了:作者、诗人李元胜最新惊艳之作。200幅炫目昆虫摄影,21篇由昆虫激发的性情随笔。一本见证生命的尊贵和诗意的奇书。《昆虫之美》作者观察拍摄昆虫多年,积累了数十万字的观察笔记和数万张照片。至今已出版多种昆虫读物,广受好评。曾应邀参加央视崔永元《实话实说》栏目,介绍拍摄昆虫经历。《昆虫之美(第2版)》既有精彩昆虫生态摄影作品,又兼顾昆虫知识,更结合作者散文创作长项,因而令人不忍释卷。
  • 瓦尔登湖

    作者:梭罗

    本书系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传世之作,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至今,此书已有两百多种不同的版本,更有着不计其数的不同语种译本。 作者梭罗主张回归自然,崇尚简朴生活,本书是他独自一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的生活实录。他在描述田园生活与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同时,渗透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思辨。静静地、细细地品读此书,能唤起我们对人生很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遥远记忆,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获得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升华。美国国会图书馆曾将此书列为“塑造读者人生的二十五本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