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然

  • 在漫长的旅途中

    作者:星野道夫

    人,總是各自步在追尋光明的漫長旅途中。 本書是作者星野道夫在一九九六年於勘察加半島遭棕熊襲擊去世後,所遺留下來最後的、無聲的訊息,是貼近人與自然的溫柔隨筆。 作者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長期隻身行旅於酷寒的極北大地,對於生活在嚴苛自然環境中的人與動植物,以鏡頭和執著投注關懷的目光,同時也以無盡的溫柔筆觸,訴說重新省思所謂「豐富人生」與「幸福」定義的靜謐話語。 透過書中真切質樸的字裡行間與撼動心靈的敘事構圖,讀者可以踩踏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跡,沿著一幅幅的照片,將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沈的極北大地,進行一場回歸自然的心靈之旅。 二○○六年七月,星野道夫第一本正式授權的國際中文版寫真札記《在漫長的旅途中》,由先覺出版社在台灣發行。
  • 植物的欲望

    作者:[美] 迈克尔·波伦

    中讲述了四种植物: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钤薯与人类之间的故事。迈克尔·波伦把它们分别代表人类的四种欲望:甘甜、美丽、陶醉和控制。这四种植物因为人类欲望,从而获得遗传上的成功。我认为这四种植物象征着人类追求幸福、美丽和权力,压制罪恶的欲望。人们从植物身上达成了欲望,而植物也从人类欲望中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就如同一对舞者,缺少谁都无法完成一支动人的舞蹈。“将这些植物视为与我们的一种亲密互惠关系中的愿意合作者,意味着有所不同地看待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也视为其他物种的设计和欲望的对象。”
  • 一根稻草的革命

    作者:福冈正信

    今天,地球的沙漠化,绿色的减少,变得日趋严重。同时,风光明媚的日本列岛上的绿色也迅速消失。 对此,有人忧虑,却无人去探究导致这绿色减少的原因。倘若我们只是忧虑它所造成的结果,只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呼吁人民制定一些保护绿色的对策,那么地球上的绿色是难以从根本上恢复。 从实质上看,地球的沙漠化产生于人类的自负。人类认为自己可以摆脱神圣的自然,单独地生存、发展。地球的沙漠化同时也在证实,人类自身点燃的罪恶之火正在焚烧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所谓生命,是宇宙森罗万象、大自然本身的合成品。对于它的意义(过去)与意志(未来)人们虽毫无了解,却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上,试图以自己的手,利用自然生产维持生命的粮食和食物,以此生存下去。由此,人类走上了一条反叛、破坏大地母亲的邪路。 起源于刀耕火种的农业的发展史、满足人类欲求的农作法的变迁史以及文明进步的历史,其本身就是一部对自然破坏的历史。 自然虽有流转之变化,却无前进之发展。自然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也不会自然消亡。但是,愚蠢的人智却会使自然轻易地毁灭。 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是结为一体的,对于自然的破坏,就等于人类生命的自杀,也意味着人类对于诸神的破坏,意味着死亡。 神不会对人弃之不顾,但人却很容易抛弃神,走向毁灭。 虚假的人类文明大肆宣扬“无明”之邪恶智慧,建筑在失去绿色的大都市之上。它如沙漠上空浮现的海市蜃楼,距其消失隐去的日子已经很近了。现在,人类需要作出抉择,或是沦落为无处可归的宇宙之孤儿,或是重新归返神的乐园。 这将是人类从悲惨结局中拯救出来的唯一途径。 但是,它又取决于率先破坏自然的傲慢的人和农民能否彻底转变,成为森林的守护人,能否恢复自然的绿色。然而,自然原本是不容人类置喙的。 神未能创造天地万物,更何况人。 大自然的万物之心合为一体,造就了生命、创造了神。神与自然都是超越人类而存在的。 神绝不会保护愚蠢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所谓的自然农作法,是一种充分反映自然的意志、祈盼可使生命永存的伊甸园重现的农作法。 然而,我为探索自然农作法而走过的45年,与其说是一条祈盼神使人类得以复活的路程,莫如说是一个从自然中沦落下去的愚钝之人的彷徨过程。这本书所记录的不过是为寻求回归自然而苦恼的一个农民内心的痴语而已。 这本书是一名可谈百事却一事无成、无任何东西遗留于世的人的忏悔录。
  • 改变世界的植物

    作者:托比・马斯格雷夫,威尔・马斯格雷夫,董晓

    改变世界的植物,ISBN:9787537934480,作者:(英)托比·马斯格雷夫(Toby Musgrave),(英)威尔·马斯格雷夫(Will Musgrave)著;董晓黎译
  • 林中水滴

    作者:米.米.普里什文(苏)

    主张“在自然界中寻觅和揭示人的心灵的美质”的米・ 普里什文,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苏联作家。他的作品主要 是描写自然界的生活,歌唱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人的创造 性劳动。在他笔下的大自然,生机蓬勃,色彩斑斓,充满令人 心旷神恰的诗意和哲理。 本书选译的《秋天》、《人参》、《叶芹草》和《林中水滴》等 四部散文,是普里什文的代表作,语言清丽,意境隽永,蕴含 着一种音乐的韵律。
  • 夏日走过山间

    作者:[美] 约翰·缪尔

    约翰・缪尔(JohnMuir),1838年出生于苏格 兰,11岁随家人移民至美国。缪尔就读威斯康辛大 学时成绩优异,之后以打零工的方式开始四处旅 行。1874年起,一系列有关内华达山区的作品,开 启了缪尔的写作生涯,此后他共发表、出版了三百 篇文章和十本重要书籍,主要为其自然哲学之阐述 以及旅行之记录。同时,他与友人致力推动优胜美 地与大峡谷国家公园成立,因而拥有“国家公园之 父”美誉。1892年,缪尔创立“喜耶拉山友会”,直 至1914年去世前,他与会友们并肩为自然保育奋斗 不懈。 本书是缪尔走访内华达山区的日记,书中除了 对当地动植物与自然美景的描述外,字里行间更流 露出其对大自然的热情、珍爱与赞叹。
  • 不可思议的旅程

    作者:(英)奈吉尔・马文

    为了追踪6种动物――燕子、驯鹿、短鳍鳗、大桦斑蝶、灰鲸及西部菱形背纹响尾蛇历经严酷考验的为生存而迁徒的漫长旅程,摄制组运用了海陆空种种交通工具,终于记录下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画面。《不可思议的旅程》一书以录像般生动清晰的语言重现了这充满冒险和奇遇的旅程,展示了上述6种动物在漫漫长旅中表现出的非凡毅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自下而上的智慧,并揭示出“物竞天择”铁律对生命进化的决定性影响。 《不可思议的旅程》将引导你进入那令人心动神往的奇妙景观,体验跨越万水千山的探险揭秘,去感受与自然界的万千生灵亲密接触的惊奇和喜悦。
  • 昆虫记

    作者:(法)法布尔

    《昆虫记》(彩图故事版)作为法布尔名著《昆虫记》的英文改编本,不同于国内以往的中文全译本或选译本,遴选的均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改编者斯托尔夫人精心裁剪归并,保留原书趣味,又较原书易于领略,对于想重温童年的大人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孩子来说,都不失为最佳版本。
  • 阿拉斯加的冰川

    作者:约翰·缪尔

    《阿拉斯加的冰川》内容简介:这里有湛蓝晶莹像瀑布一样的冰川,积年不化的雪山,泠泠作响的清泉,清澈湍急的小溪里挤满了银光闪闪的大马哈鱼,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浮着不计其数、让人既爱又恨的江山,还有天空中闪耀着的七彩极光。更为有趣的是,这里的夏天没有黑夜,午夜十二点在室外也可以照常看书。这样的美景既非天上,也非梦中,而是美国19、20世纪之交的一位旅行家、环保主义者约翰•缪尔在《阿拉斯加的冰川》中所描绘的景色,这是他在北美大陆的阿拉斯加历经十多年冒着生命危险亲眼所看到的真实景色。他笔下的阿拉斯加是一片净土,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林业渔业资源,还有淳朴善良,坚强果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印第安人。《阿拉斯加的冰川》不仅有机会去阿斯加一游的幸福人们提供具体可靠的参考,还为那些闲暇在家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美景。
  • 旷野的声音

    作者:[美] 玛洛·摩根

    本书描写一位美国女医生与澳洲原住民徒步走过内陆沙漠的经验,里面可能有许多争议之处。例如,沿用澳洲原住民的存在价值,生命观点与宇宙观点。所以,或许对基督教徒、佛教徒等来讲并不是很认同。但是,我想这本书的观点,撇开宗教来讲,其实是很真实与人性的。也不管它是否真是由真实经验所改写而成的。因为不管是上帝、佛祖与阿拉都是具有人类形体的万能力量,而对与环境相切合的原住民来说,心存善良的大自然主义或许更是个令人信服的宗教。这神奇的造物主不就是万物与自然的表征吗?在书里面,称西方的白人为“变种人”(以下摘自该书)是丧失或丢弃古老记忆和永恒真理的人。首先他们不能再居住在空旷的环境中,一生都在装有冷气的房子中度过,不再拥有健全的消化系统,吃过的非自然食物多过自然食物,甚至会对空气中的花粉产生过敏反应,而现在人与以前人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现代的变种人生活在恐惧中,他们恐吓自己的孩子,需要警察和监狱。连政府都以国家安全为名,用武器威胁其它国家,而恐惧是动物的特征,在动物的求生本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我和花草有约

    作者:(捷克)恰佩克

    本书描写了一个笨拙却乐天的园丁在十二个月里收拾花园的故事,字里行间透着幽默和趣味,让人读来流连忘返。插图为约瑟夫·恰佩克所作,夸张而又蕴含哲理。
  • 太阳升起以后

    作者:苇岸

    苇岸是二十世纪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以质取胜的优秀散文家。他扶病将自己所有文章,精选出十七万字,编成《太阳升起以后》这部散文自选集。作为大地的代言人,十九世纪牧歌式的诗意和世界最初的朴实与原质,都被苇岸捕捉并记录在这本书中。他那简单、诚实、聪睿、美好的文字,是经得起时间长河淘洗的,一如他笔下的大地上的麦子、草木、蚂蚁、胡蜂、蝴蝶、麻雀、喜鹊、啄木鸟、野兔、雪、阳光,都将永存。
  • 汪曾祺全集(4)

    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全集(4)》内容简介:本套书收录了在量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散文、戏剧以及其他作品,从这些内容丰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对汪曾祺先生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博物志

    作者:(法)勒纳尔

    《博物志》内容简介:他大清早从床上跳起,只在神志爽朗,心头清净,身子轻得好像夏衣一般的时候才出门。他一点儿吃的东西也不带。一路上,他饮着新鲜的空气,大力地吸着健康的香味。他把猎具留在家里,他只需把眼睁开便够了,眼睛用来当网罟,各种形象会来自投罗网的。 首先投入网里来的是路的形象。它夹在丰绕地结着野梅与桑椹的两道篱笆之间,露出它骨头般的光溜溜的石子和它破裂的血管似的车辙。
  • 植物的欲望

    作者:[美] 迈克尔·波伦

    在《植物的欲望》一书中,畅销书作者迈克尔·波伦讲述了关于四种日常植物的一些迷人的故事,这四种植物包含了人类与自然界的最为重要的某些联系。波伦把令人着迷的轶事和易于理解的科学编织了文彩斐然的散文,把我们一段明显是与这些植物分享的编年史娓娓道来。书中包括这样一些故事: --苹果的甜引诱了早期美国人去播撒这个物种的种子,给予这种树以整整一个新大陆来开花结果。 --郁金香的美在17世纪的阿
  • 花朵的秘密生命

    作者:萝赛

    本书综合了植物学和科学史,以优美的文笔生动地描述了花朵在诱人吸引力的背后如何演化、存活、治疗;如何以形状、颜色与气味虚张声势,挑逗那些传粉的拜访者;如何选择最好的位置接受阳光的滋养;又如何知道何时该释放花粉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作者不但为我们介绍了形形色色玩世不恭的花种,同时还深入探讨了关于花香与花的知觉等问题。对于人类来说,更重要的是花的治病疗效。早期人类曾用花来缓解忧郁以及生产阵痛等种种身体不适,现在更应用到儿童白血病和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的防治工作上,我们甚至还可以用它们来清理遭受毒金属污染的土地或吸收放射性元素。
  • 星·雪·火

    作者:(美)约翰·海恩斯

    社会变得越来越繁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许多时候,许多人都渴望自己能获得一种逃离——《星·雪·火》正是这样一本可供许多人逃离进去休憩的随笔。作者约翰·海恩斯的15万字、18篇“森林生活日记”似的随笔,是大大小小的18块远离人类社会喧嚣的远古的净土,那里的森林、河流、花草、云朵、冰雪、月光、暖土和随着季节出没、生息的野兽,无不浸透着现代社会的人们生存中所极度匮乏的心灵的氧气。原野上古朴的风,雪地上不断出现的兽痕,狩猎劳累后用柴架起的做饭煮肉的灶台,还有在冰雪中储存粮、肉的方式,及在雪地、草地上与狗同道旅行间的睡觉和苏醒,完全是我们人类最美的生活方式,最简单的生存之道,然而,现在却成了我们梦中的天堂园地,成了我们人类生活经验的遥远记忆。正因为这样,《星·雪·火》才成为了大自然随笔的经典之作,才有了她可能是亘古的生命和价值。可惜的是,这位美国作家海恩斯可以到远离人类文明的冰雪旷野中度过25年的狩猎生活,以他质朴、优美的文笔记录其心灵与大自然的沟通、交流与感受,而我们,能吗? 《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28日
  • 普里什文随笔选

    作者:米.米.普里什文

    本书系作者晚年所留下的一部日记体散文《大地的眼睛》的选译本。包括“通向友人之路”、“沉思”、“人类的镜子”三部分。 “这是一部惊人的巨著,充满富有诗意的思想和出乎意外简短的观察结果——普里什文在这些日记中用两三行文字表达出来的这些观察结果,如果加以发挥,就足够另一个作家写出整整一本书来。”(巴乌斯托夫斯基语)
  • 植物之美

    作者:让-玛丽•佩尔特

    作者通过对生命源流的重新审视,对植物界以及动物界各种生物的出现、适应、繁荣乃至灭绝的描述,带领我们在游历生命发展进程的同时,进行了植物学、自然学和人类学的前瞻性阐释,揭示出现令人类面临的环境挑战,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人类的责任感和人文精神,将植物之美与个性之美、生命之美、自然之美完美结合,引领新世纪回归自然之潮流。 本书法文原著是一本跨世纪的畅销科普著作,著名记者与学界权威联袂以谈话录的形式探讨了生命本源及生命演变史,自1999年4月出版以来在西方掀起了重新认识植物、审视生命之源的热潮。新版的中文插图珍藏本倾心打造更流畅的叙述性文体,悉心编配255幅精美插图及图解,使读者在美的震撼和感染中,发现生命精灵的处力所在,本质所在。
  • 所罗门王的指环

    作者:(奥)劳伦兹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要不是靠魔戒的力量,就算是最亲密的宠物,老国王也听不懂它在说些什么。而且,当他不再拥有魔戒时,他甚至会硬着心肠对待动物。所罗门王是在盛怒中将魔戒抛得老远的,那是因为有一只夜莺向他泄密:他那九百九十九位爱妃之中,有一位爱上了年轻的小伙子。 “所罗门王可能是极聪明,也可能极笨,这点我不敢说。照我看来,需要用到魔戒才能和动物交谈,未免太逊色了一点。活泼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