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学术

  •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作者:范存忠

    作者对中国与英国文化关系的探讨,上溯至乔叟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下迄威廉·琼斯对中国经典的译介与解读,跨越数百年。此间,众多中国文化元素,如孔子学说、政治制度、风俗民情、园林艺术、戏剧、小说等,通过各种途径传入启蒙时期的英国,对英国各界(尤其是学术界与文学界)发生了复杂的影响。作者以丰富的事实材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语境,努力理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入分析了中国文化与英国文化相遇时所产生的碰撞及前者对后者的启迪。
  • 周予同经学史论

    作者:朱维铮 编校

    周予同先生是上世纪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大师,他的著作代表了中国学术界研究经学史的最高水平。本书由周予同先生的学生当代著名学者朱维铮教授编校整理,收录了周予同先生的主要经学著作。
  •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七)

    作者:钱穆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7)》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一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专论明代之理学思想,以阳明学为中心。全书始于朱子学在明初之流衍的考察,其次则对程敏政和罗整庵两位重要的朱学传宗发微探幽,洞察到理学自身的发展及由理学向心学转变的迹象。阳明学及王门后学为《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7)》的核心,作者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衍变及其内在矛盾都有很独到的辩析;对王学的流变,尤其是以王龙溪和罗念庵为代表的浙中和江右王门思想之歧异也有很中肯的论述。而对晚明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力避王门后学之流弊,倡导由王返朱,高扬实学和事功也做了极有价值的分疏。 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及其思想为纬,提要勾玄地梳理了明代思想变化的脉络。编末附《朱子学流衍韩国考》一文,详论韩国理学重镇李退溪、李栗谷、宋尤庵、韩南塘四人,以见出宋明理学对韩国以及周边国家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

    作者:刘梦溪

    现代作者第一部学术思想史专著。立足现代,通变古今。与古贤为伍,和20世纪大师对话。自成一体,不乏特见。文风典雅好读,文笔行云流水,文字一气呵成。
  • 先贤的民主

    作者:(美)郝大维,安乐哲

    本书挑战了以往有关中国与西方之关系的思考。根据两位作者的看法,不能假设未来那个现代化了的中国从本质上也将是西方的;同样,不能假设惟有向美国式的自由民主转型,作为个体的中国人才有增进人权和自由的希望。 本书认为,有可能逐渐主导21世纪全球文化的中国,将不会是一个属于日渐粗俗之个体的社会,也不会是西文企业家已经开始在梦想的网景或麦当劳的主题公园。相对于目前大多数西言人的怀疑而言,中国人有可能维持远为丰富的传统特征,并将在很大程度上依据自己的条件进入现代世界。
  • 中国考古学论文集

    作者:张光直

    《中国考古学论文集》是作者考古学论文的精选结集,收录有19篇论文。包括考古学学科意义及其与历史学的关系、中国相互作用圈与文明的形成、古代巫觋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王权形成中的作用、东南沿海尤其是台湾原始社会考古、殷墟考古等。作者立足于实践调查和中国考古学实际材料、吸收区域文化多元说等新理论,在文明的交互作用、东南沿海与南岛语族的关系、古代王权兴起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严谨精当的见解。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二辑)

    作者: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2辑》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首套系统梳理中华学术百年发展脉络的大型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已走过百余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编纂,其意正在于此,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梳理中华现代学术演进脉络,以展现传统文化之新变,追寻现代文化之根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本套书为第二辑,共30种(计33册)。 《中国南洋交通史》以考证见长。作者在撰写本书之前,曾长期从事南海地名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查阅了各种相关正史志略笔记游记等,并着手翻译了海外汉学家有关西域南海的著述,掌握了大量的资料。正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娴熟掌握和驾驭,以及严肃认真的考订分析,作者得以在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了综合考察,对以往史志中一些地名上和路线上的存疑或不明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道教史》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史著作,它从探讨宗教共同点出发,论述道教的起源与演变,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 《国史要义》站在维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引证大量史料,从史原、史权、史统、史联、史德、史识、史义、史例、史术、史化十个方面对中国史学传统做了全面回顾,阐述了作者眼中中国史学的精义所在和基本特征。 《中国田制史》是一本系统阐述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专著。作者万国鼎,农史学家,中国农史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本书为作者在大学授课的教材,整理后出版,目的如同作者在自序中所说“土地问题影响于国计民生至巨”,“然其关系复杂,不容轻易试验,失之毫厘,则差以千里”,“中国土地问题,先民经验,尤不可忽”。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上古田制之推测及土地私有制之成立”;第二章“两汉之均产运动”;第三章“北朝隋唐之均田制度”;第四章“均田制度破坏后之唐宋元”。 《知识论(全两册)》简介:金岳霖未像康德那样把知识论看作是形而上学的基础,反而把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看作知识论的基础,在“假设”知识关系是外在关系之后,以“正觉”说为基础,以罕见的逻辑思维和建构知识系统的能力,在传统缺乏逻辑学以及以之为基础或工具的中国文化中,运用严格的逻辑分析这一现代哲学的方法,创建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庞大的知识论体系。 《财政学》一书是何廉、李锐在南开大学开设财政学课程时所编写的教材,它既是两位作者多年教授财政学课程经验的总结,也是何廉和他主持下南开经济研究所所秉承的经济学中国化思想的一个体现。该书于1935年2月由国立编译馆出版、商务印书馆发行。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财政学所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六大部分:绪论、第一编公共支出、第二编公共收入、第三编租税、第四编公债和第五编财务行政与立法。 《话本小说概论(全两册)》是一部精心结撰的文学史著作,它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法总结古代话本小说自上古迄清末间,发生、发展与流变的过程及其动因,概括话本小说的体制和题材分类,分析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这更是一部资料宏富、功力深厚的文献学著作,和活色生香的民俗学著作。该书首次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话本小说勾画出完整而详尽的图景,无愧于“研究话本的百科全书”之称。 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 《目录学发微》,是1932至1948年间余嘉锡在北京各大学主讲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本书以“辨章学术”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目录学体系。对目录书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一为篇目,考一书之源流;二为叙录,考一人之源流;三为小序,考一家之源流;四为版本序跋,考一书之源流。 《古书通例》是余嘉锡先生另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本书论及著述体例问题,对汉魏以前古书通例详加诠释,不少认识已为出土简帛书籍所证实。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是我国第一部透过西方文学批评视角全面审视、评价司马迁及其《史记》的学术专著。作者将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精确概括为“浪漫的自然主义精神”,并对《史记》的美学风格进行深入剖析和高度评价,确立了司马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以生命和生活为切入点,以李白的道家特征为推阐中心,以李白充溢的生命力和浪漫的热情为贯穿主线,旁涉其政治、思想、性情、文学等各个方面,勾勒出一个鲜活的诗人形象。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是杨树达训诂学、金石学研究的代表著作,体现了杨树达治学上承乾嘉学者段玉裁、二王,近于皖派的特点,是民国时期训诂学的代表著作,为作者在当时和后世学术界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937年商务印书馆曾予出版。 《文化人类学》初版于1934年,是当时大学文化人类学的教本。它通俗地介绍了人类学的定义、对象、分科、目的及其他学科的关系;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及学派;特别是具体介绍了原始物质文化、原始社会组织、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及原始语言文字,对了解和研究文化人类学及原始人生活状况有较大参考价值。 《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简介:《诗言志辨》、《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代表著作,《诗言志辨》是对“诗言志”这一传统《诗经》学论题的专门研究,涉及《诗经》研究中的最基本问题。《经典常谈》是对古代典籍的概论性著作。两书对现代的古典文学研究影响深远。 《等韵源流》从汉魏时代中国受了印度梵文影响而有反切学叙起,直到晚近文字改革的启蒙运动为止,阐明了中国审音家对于声韵的理论及处理方法的贡献,并从这里屡屡暗示出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的途径与归宿。作者以为,俯仰今古,从历史发展的实证看问题,方不至于株守与撒野。 《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为社会学家陈达于1934年进行闽粤社区的社会和经济考察后形成的一份研究报告。全书共分为两编:第一编讲传统的生活方式及其变迁,分环境及社会变迁两章;第二编讲移民的影响,分为生计、衣、食、住、家庭与婚姻、社会觉悟、教育等七章。全书讲求调查的细致与全面,以及解读的深入与系统,为民国社会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一个典型范本。 《监狱学》系统梳理了中外监狱学理论、行刑制度、感化教育、出狱人保护等学说,与其他学者相比自成体系,代表了1930年代监狱研究的最高学术成就之一。难能可贵的是,从本书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民国时期的监狱学者们,为了应对西方监狱文明的挑战并收回旁落的治外法权,承续前清监狱学前辈的精神,致力创办新式监狱事业的努力与执着。 《中国之棉纺织业》是方显廷的代表作,是一部对中国棉纺织业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的重要著作。全书包括八章:中国棉纺织业之历史及其区域之分布、中国棉花之生产及贸易、中国棉纺织品之制造与销售、中国棉纺织业之劳工、中国棉纺织业之组织、中国之手工棉织业、中国棉纺织品之进出口贸易、中国棉纺织业之回顾与前瞻。全面论述了中国棉纺业历史与现状。书后附有大量统计表格,对了解中国棉纺织业历史及其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新政治学大纲》一书最早出版于1940年,在学术研究体系上有其独到的特色,是邓初民先生政治学著作中最具有代表的著作。本书以“阶级矛盾”的展开为线索,突破了传统政治学即是国家学的研究体系,建立了一个新的包括国家、阶级、政党、政府、革命等在内的政治学研究体系。本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中的占有特殊地位,非常值得一读。 《中国文化的展望》是作者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出版后在台湾、香港学术界反响强烈,许多知名学者撰文评介,称其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的影响,被人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作者具有世界性的学术视野,因此对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中国文化,对“中西文化论争”这个问题的探索具有比大陆同等所不具备的视野。书中采用了西方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可谓中西合璧。按照作者自己在本书序言中的说法,本书欲在“论列中国近百余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的基础上,“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作者在学术研究领域涉猎广泛,举凡历史、文学、考古、宗教、经济、古代思想文化,皆做过深入探究,且多有建树。《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即是他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该书对魏晋时期玄学思潮进行了总体上的梳理。作者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史学家的特长,将清谈思想放在两汉魏晋整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依据丰富的史料和缜密的分析判断,挖掘清谈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来龙去脉,发现其中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观念与整个时代思想大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科学方法论科学概论》简介:《科学方法论》依据作者在北京大学的讲稿编撰而成的,作者在客观世界中现象的因果联系之基础上,最为注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西方哲学界在科学思维方面主要的思想,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全面、最有力的,与作者的其他著述、活动一起,为在中国传播科学的价值作出了贡献。 《科学概论》建立了一个相当完备系统的科学宇宙论体系。这是他作为科学派的主将加入当时的科学与玄学大论战,对论战中所涉及的主要哲学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与探讨之后,所作出的最有份量的贡献。他对当时的经验论科学主义具有重要影响,之后的科学主义思潮由对传统本体论的拒斥转向了对哲学本体论的重建,可以说《科学概论》是上世纪中国科学主义思潮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现代中国文学史》是一部广义性质的文学史著作,并不局限于以文论文,就诗论诗,而是在极其宽广的背景中,阐述了清末民初学术兴衰得失递变的轨迹。它无疑是今天研究我国近代文学历史发展和了解那一时代政治、社会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历史风貌的一部重要史料。 《认识论》包含张东荪《认识论》一书以及一篇后续文章,仍以《认识论》为名,展示了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思想及其发展。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本书第一次出版。 《明清史讲义(全两册)》为孟森先生20世纪上半叶在北京大学授课的讲义。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运用大量史料,对明清史的重要史实和制度演变进行了全面考察,对历任统治者统治期间内部和内外部的各种利益争斗予以了特别关注,对朝代兴衰的原因也予以了深入剖析。 《中国法制史概要》是公认的法制史名著,堪称以近代部门法理论研究法制史的经典性著作。本书与传统法制史研究重考据不同,着重按照法律门类系统梳理史料,其关于中华法系演进的理论独成一家。本书为作者数部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被法学界誉为开专题史研究之先的著作。几十年来,这部著作影响着海峡两岸的几代法律学人。 《通史新义》分上、下二编,上编论述社会史料研究法,系统阐发史料考订与事实编比的理论;下编论述社会史研究法,详解社会史的著作法及相关问题。举凡历史学和历史研究的概念、原理、系统、研究步骤和研究方式等,本书皆有涉及并做深入论述。本书虽以西方理论为依据,却做到了尽量与我国传统史学理论相结合,所举例子亦多见我国史事,可见作者融合中西史学之努力。 《中国哲学史大纲》简介:在传统中国,经学凌驾于所有的学术之下,而胡适的这部中国哲学史,将其当成独立学科,将经学与之剥离开,因此冯友兰说“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中国哲学史的近代化,其实也就是学术转型,由经学范型转向西学范例,由此可见胡适的创始之功的意义。 《法相唯识学》收入太虚法师阐述法相唯识学的重要讲演和文章57篇,书前有王恩洋、张化声等人为其中《法相唯识学概论》所作的10篇序。全书内容包括唯识理论类、唯识答辩类、唯识学通疏释类等。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 《陈康:论希腊哲学》简介:陈康对希腊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研究具有国际声誉。本书是陈康先生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文集,可以说代表了汉语希腊哲学研究的水平,由作者的学生、著名希腊哲学研究家王太庆、汪子嵩编集。 《中国救荒史》根据各种可靠的历史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第一次全面探讨了中国历史上自远古以迄于民国历代灾荒的实况及其演变趋势和特征,同时分析了灾荒的自然、社会成因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人口流移和死亡、农民起义、民族之间的战争、经济衰落等方面,就灾荒对社会的实际影响作了较具体的论述。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对相应历史时期的灾荒救治思想进行了科学的归类,系统而清晰地揭示出中国数千年救荒思想的全貌和发展脉络。同时,《中国救荒史》还详尽探讨了历代救荒政策的实施及其利弊得失。 《康德的知识学》是作者几十年研究康德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无论分析与证明,批判与另立学说,都有令人信服的根据,是一部代表汉语学术界康德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
  • 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上下)

    作者:傅杰编

    目录 《永乐大典》考 缪荃孙 九旗古谊述 孙诒让 《论语》郑氏《子路篇》残卷跋 罗振玉 八卦释名 章炳麟 董小宛考 孟森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王国维 汉唐宋起居注考 朱希祖 火葬考 柳诒徵 元也里可温教考 陈垣 西汉石刻文字初探 徐森玉 从实验上窥见汉石经之一斑 马衡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义 吕思勉 古籍多虚数说 刘师培 杨家将故事考信录 余嘉锡 《汉书》所据史料考 杨树达 《春秋名字解诂》补谊 黄侃 “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 沈兼士 《玉谿生年谱会笺》平质 岑仲勉 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 陈寅恪 《红楼梦》考证 胡適 释祖妣 郭沫若 甘石《星经》源流考 钱宝琮 “夏”和“中国”——祖国古代的称号 顾颉刚 王树民 读《太平经》书所见 汤用彤 《诗总》考 郭绍虞 考利玛窦的世界地图 洪业 论《列朝诗集》与《明诗综》 容庚 说阿保机时代的汉城 姚从吾 法家流变考 蒙文通 论吃菜事魔与墨家者流 庞俊 跪坐蹲居与箕踞——殷墟石刻研究之一 李济 夷夏东西说 傅斯年 释两 于省吾 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 朱东润 《大乘起信论》考证 吕溦 末耜考 徐中舒 九族制与《尔雅·释亲》 芮逸夫 吴昌龄与杂剧《西游记》——现在所见的杨东来评本 《西游记》杂剧不是吴昌龄作的 孙楷第 《明史》编纂考略 黄云眉 关于徐一夔《织工对》 郑天挺 《通志·七音略》研究——景印元至治本《通志·七音略》序 罗常培 说鱼 闻一多 驾头考 冯汉骥 火把节考 游国恩 两关杂考 向达 五言诗起源说评录 罗根泽 姜白石议大乐辨 夏承焘 《水浒传》与天地会 罗尔纲 清初东北流人考 谢国桢 太史公书名考 陈直 周王※钟考 唐兰 秦权使用及辨伪 商承祚 楚郢都考 姜亮夫 中国祖庙的起源 凌纯声 唐蕃会盟碑(821—822年)考释 李方桂 徐梦莘考 陈乐素 套版印刷法起源于徽州说 王重民 宋代制举考略 聂崇岐 爱薛之再探讨 韩儒林 北朝之鲜卑语 缪钺 花蕊夫人宫词考证 浦江清 释您、俺、咱、喒,附论们字 吕叔湘 谶纬命名及其相关之诸问题 陈槃 火药的发现及其传播 冯家昇 两宋诸史监本存佚考 赵万里 斡脱杂考 翁独健 有关“拐子马”的诸问题的考释 邓广铭 商鞅变法考 齐思和 《鲒崎亭集》谢三宾考 柴德赓 亭林诗文用南明唐王隆武纪年考 潘重规 陈衍《秋柳》诗解辨正 钱仲联 “何当”解 丁声树 郭象《庄子注》是否窃自向秀检讨 杨明照 成吉思汗生年问题 邵循正 胡惟庸党案考 吴晗 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 钱锺书 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 夏鼐 论《左传》之性质及其与《国语》之关系 杨向奎 读《周礼正义》 洪诚 “左徒”与“登徒” 汤炳正 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 胡厚宣 汉居延考 陈梦家 文学古训辨正 王利器 浮屠与佛 季羡林 所谓王维《江山霁雪图》原底、后摹本合考 徐邦达 唐修宪穆敬文四朝实录与牛李党争 唐长孺 秦郡界址考 谭其骧 新秦中考 史念海 山水画南北宗说辨 启功 “十又二公”及其相关的问题 张政娘 说宛 周一良 《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残卷考释 王仲荦 王摩诘《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跋 程千帆 陈梦雷与李光地绝交书 王锺翰 “龙宿郊民”解 杨联陞 “乡饮酒礼”与“飨礼”新探 杨宽 《新唐书·地理志》所载敕勒等羁縻州府与民族迁徙 王永兴 宋亡后仕元之儒学教授 周祖谟 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 杨志玖 《周南》《召南》释言 朱季海 “分茶”小记 蒋礼鸿 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 严耕望 《老子想尔注》考略 饶宗颐 王阳明与道教 柳存仁 关索考 周绍良 略论礼典的实行和《仪礼》书本的撰作 沈文倬 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辨 阮璞 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 王元化 说“屯(纯)、镇、衠” 朱德熙 论“入”字的音 李荣 朱仙镇之役与岳飞班师考辨 徐规 北宋汴梁雕板印刷考略 宿白 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 田余庆 《瘗鹤铭》之谜 卞孝萱 张择端及其作品的时代 金维诺 《唐律疏议》制作年代考 杨廷福 《长恨歌》新解 黄永年 吴声西曲杂考 王运熙 从词汇史看《列子》的撰写时代 张永言 裴颇是否著有《贵无论》 汤一介 读贾岱宗《大狗赋》——兼论伪《古文尚书》流行北朝时间 曹道衡 大清国建号前的国号、族名与纪年 蔡美彪 《唐语林》考 周勋初 百炼钢刀剑与相关之问题 孙机 魏晋南北朝尚书左丞纠弹职掌考——兼论左丞与御史中丞的分工 祝总斌 王僧虔《诫子书》与南朝清谈考辨 余英时 中古汉人由跪坐到垂脚高坐 朱大渭 碎叶城今地考 张广达 论韩国庆州发现的印本《陀罗尼经》 潘吉星 “五十以学《易》”问题考辨 李学勤 刘长卿事迹考辨 傅璇琮 元岭北行省诸驿道考 陈得芝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章培恒 评久佚重见的施宿《东坡先生年谱》 王水照 《宋会要》食货类的复原 陈智超 洛、蜀、朔党争辨 王曾瑜 宋代黄河下游横陇北流诸道考 邹逸麟 茶传入欧洲及其欧文称谓 黄时鉴 寒食与改火——介子推焚死传说研究 裘锡圭 汉学与反汉学——江藩的《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 和方东树的《汉学商兑》 朱维铮 平仄新考 丁邦新 《诗序》作者考辨 陈允吉 “隶书”辨 鲁国尧 顾炎武北上抗清说考辨 王春瑜 《元史》纂修考 陈高华 唐令舞考——兼论陈寅恪先生《元白诗证史》的文化阐释 姜伯勤 敦煌遗书中有关王梵志三条材料的校订与解说 项楚 汉郡再考 周振鹤 关于龚自珍生平事迹中的几个问题 樊克政 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与中国古代的袄神崇拜 林悟殊 汉武帝时“户口减半”考实 葛剑雄 《梁书·西北诸戎传》与《梁职贡图》 余太山 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 李家浩 战国鸟书箴铭带钩考释 李零 “实学”考辨 姜广辉 关于元朝“东诸侯”的几个考释 姚大力 谢灵运《十四音训叙》辑考 王邦维 荷泽宗考 葛兆光 《全唐诗》误收诗考 陈尚君 南朝“太学”考 阎步克 “将无”考 朱庆之 《正续清经解》编纂考 虞万里 巨鹿之战地理新解 辛德勇 通颊考 荣新江 “蒲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与景云政治 李锦绣
  • 数学那些事儿

    作者:William Dunham

    本书是一本短文集,每篇短文论述一个特定的数学主题,介绍了数学世界的伟大定理、难题、争论以及诸多不解之谜。在清晰和机智的描述中,作者带领你跨越五千年的历史,探索不同的主题,从最早的算术文献到近代的无穷级数难题以及无理数的怪异特征。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数学大师的生活轶事,例如浮夸不逊的伯特兰•罗素、聪明好斗的伯努利兄弟以及天才索菲亚•柯瓦列夫斯卡娅等,数学家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本书被美国出版商协会评为1994年的最佳数学书,适合拥有代数和几何基础知识的所有读者阅读。品味历史,品味人物,品味科学之美,必将给你带来完美的体验。
  • 经学的瓦解

    作者:陈壁生

    西学东渐,经学是如何被瓦解的? 当经学遭遇民族国家,中国向何处去? 我们还有能力赓续经学的命脉吗? 随着辛亥革命带来的帝制消失,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反传统思潮,中国学术也卷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之中。这场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经学的瓦解。 《经学的瓦解》展现了西学东渐中,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整体性从章太炎的“以史为本”转向胡适之的“以史料为本”,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古史辨相继兴起,全面移植西方学术分科,从而实现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本历程。 《经学的瓦解》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作者提出:重回经学!
  • 学术与制度

    作者:刘龙心

    近年来后现代史学在中国颇受重视,西方相关作品之译作也受到知识分子欢迎,不过以后现代史学的问题意识来研究当代中国史学的建立、发展、特色与局限,本书应属首创之作。传统中国的思维模式与思想架构如何能与近代西方学术接轨,一直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重大课题,过去虽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却乏人从制度(尤其是大学)建构的角度来探讨这一课题,本书深入地分析了西式大学引进中国后,在打破国学框架、重组知识结构乃至训练一批专业史家,进而建立一套专业学术规范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功能。 本书不仅是一部史学史的作品,更具有学术史、思想史、制度史乃至教育史等多重面向,也可为其他学科找寻自身知识建构历程的借鉴与参考。
  • 同性戀性史

    作者:劉達臨

    ◎ 100餘張歷史上的同性戀珍貴照片首度公開! ◎ 中國三千餘年同性戀歷史文獻完全分析! ◎ 同性戀四大典型完全披露!
  • 社会变迁

    作者:邢羲田,林丽月

    中国社会经济史或中国社会政治史曾是台湾过去五十年史学研究比较热衷的课题之一。社会变迁是其中的一个子题。要说明这个子题,不能不先说说社会经济史或政治社会史研究的大脈络。大体来说,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点特色: 第一,不以马克思理论为框架,也比较不再关心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史论战期间所争议的生产方式、阶级竞争、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性质等议题。这一方面是从大陆来到台湾的老一辈学者,在立场上绝大多数反对马克思或倾向于从史材料入手,不套用现成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实环境不允许学者自由接触和发表与马克思理论同调的著作和意见,总有的论战议题几乎不可能在台延续。 第二,由此形成的理论空白,六七十年代以从,在相当大程度上由西方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理论以及若干日本学者的学说来填补,研究方向比较集中到所谓的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和功能、阶层化现象、社会流动和变迁等等问题上。 第三,在材料上,文献与出土材料结合,不再偏重传统文献。1987年解除戒严以前,台湾学者一般少有机会接触到1949年以后中国新出土的文物和相同的研究。探讨社会史多继续在传统文献中打转。 第四、像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等那样从理论出发,综论中国古代社会的通贯性著作不再出现,而偏向于较细致地分析和讨论不同时代、地域、阶层里的社会现象,也推展出较多和社会相同新领域的研究。探索这些新领域的概念和方法,多源自近年流行的文化史、与过去社会史种类似问题的讨论已大不相同。 本册前半部前辈学者较多,后半部青壮辈学者较多,也展现出较多新的议题和多亲的风貌。
  • 葛兆光自选集

    作者:葛兆光

    《葛兆光自选集》作者葛兆光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等。
  •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

    作者:钱穆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3)》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上起两汉,下至南北朝,收文12篇。其重点,一在论本时代的文学,认为建安文学体现了“纯文学独立价值之觉醒”,为中国文学之转折点,并溯源穷流,分析自《诗经》以下至两汉文学的功能性和非独立性,而以《昭明文选》为其主要题材。一在论东汉以下之门第,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的关系,举凡当时门第在政治社会上,在学术思想上,在诗文艺术上,在有关中国文化传统之种种关系上的反应和影响,莫不有所阐述,可谓发前人所未发。其他尚有根据陆贾《新语》,推求秦汉之际之学术;考释“太史公”及司马迁生年;论析《列女传》中的中国道德精神;根据稀见材料,编为葛洪年谱,以揭破神仙家言之传说等。
  • 邓之诚文史札记(全2册)

    作者:邓之诚著,邓瑞整理

    本书据北京大学教授邓之诚先生1933年5月至1959年12的日记,将其中的文史札记、师友往还等内容,进行标点整理,展示了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记录一个时代的侧影。
  • 两汉思想史(全3册)

    作者:徐复观 著

    《两汉思想史》是徐复观晚年的著作,一共三大卷。以不同时期论文,相继杂纂而成,他于1972年出版的《周秦汉政治社会结构之研究》作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完整版《两汉思想史》的第一卷。之后陆续出版的《两汉思想史》的第二卷、第三卷,分章节研究了汉代的主要思想家的思想和重要的文献,完整架构了两汉的思想大厦。他对《淮南子》、《吕氏春秋》、《史记》、《汉书》、《韩诗外传》、《盐铁论》这些著作进行了细密的分析,陆贾、贾谊、董仲舒、扬雄、王充、刘向的思想光芒跃于纸上。值得注意的是,徐复观先生在本书中深厚的考据功底。
  •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

    作者:桑兵,张凯,於梅舫

    桑兵教授执教至今,一直开设中国近代学术史或学术思想史课程。近几年来,又在香港、台湾的多所大学,继续讲授此课程。讲授此课面临的难题,就是没有好的相应的参考书,为此,感到有必要编选一本前贤相关文章的汇集,作为教科书使用,以解决学生找书难和不会找的问题,同时可以提供一个如何看待学问和历史的范例,去除成见,探求本意。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即为适应当今高校研究生教学而选编的教材或资料书。编者旨在选录一些近代有代表性的著名学者关于学术发展渊源脉络的重要论文,为后进指点治学门径,以便学习揣摩。选入本书有关近代学术思想史文章共34篇,如章太炎《今古文辨义》、梁启超《新史学》、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冯友兰《哲学在当代中国》,等等。
  • 玛雅文字之谜

    作者:王霄冰

    《玛雅文字之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玛雅文字的专著,全面探讨了玛雅文字的起源、结构及社会功能,收入各种字符近千个。并附有10篇带有详细注解的玛雅古文,以及操作方便的人名、地名和专有名词中西文对照检索表。
  • 当代学术入门:考古学

    作者:保罗.巴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