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建筑

  • 间隔的秩序与事物的区分

    作者:汤凤龙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理论研究丛书•"秩序与建造"系列•"间隔"的秩序与"事物的区分":路易斯•I•康》是一部研究现代建筑大师的学术专著。延续“秩序与建造系列”丛书第一本《匀质的秩序与“清晰”的建造——密斯凡德罗》中“建造秩序”的独特视角对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康的建构体系进行研究,对从1951年的耶鲁大学美术馆到1974年康去世前的几乎所有成熟期作品进行全景式的分类归纳,总结出“并置”“阵列”“集中”。
  • 江南古典私家园林

    作者:阮仪三 编

    在留存至今的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亦最具有代表性。私家园林之中,最负盛名的是江南园林。中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赞语,即“江南园林甲天下”。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是园林艺术的珍宝,苏州园林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书在综述其发展历史、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对现存不多的实例进行赏析,通过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展现给读者一处处江南的园林以及一个园林的江南。本书还收集了著者对园林的论述,以帮助我们体会古人的生活、古人的理想和情怀。
  • 中国雕塑史

    作者:梁思成

    “我国言艺术者,每以书画并提。好古之士,间或兼谈金石,而其对金石之观念,仍以书法为主。” 梁思成先生却认为:“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于是,便有了这部一代大家研究“雕虫小技”的《中国雕塑史》。上起上古、夏商周三代,下至元明清,跨越数千年,探寻雕塑之术;殷墟、始皇陵、霍去病墓、郭巨石祠、满城汉墓、云冈石窟、云门山造像、香积寺塔、乐山大佛、太原晋祠、隆庆寺雕像、居庸关砖刻……纵横捭阖,讲述雕塑名迹之精。
  • 空间的诗学

    作者:[法] 加斯东·巴什拉

    本书初版于1957年。在现代主义晚期建筑文化快要窒息的氛围中,此书从现象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对建筑展开了独到的思考和想象。作者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书中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对亲密空间的描绘与想象。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我们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们之内。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建构我们。
  • 发现乡土景观

    作者:[美]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

    《发现乡土景观》收录的文章选自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过去十年间的演讲,本书揭示了有关人类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而留下在大地上的印记:乡土景观。作者杰克逊认为乡土景观具有很多特点,机动性、暂时性、变化性,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的适应性:乡土景观是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无意识地、不自觉地、无休止地、耐心地适应环境和冲突的产物。对乡土景观的认识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感的理解,这种幸福来源于对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日本后现代派建筑巡礼

    作者:[日] 矶达雄

    本书以时期为顺序,分为摸索期(1975-1982年)、隆盛期(1983-1989年)、成熟期(1990-1995年)三部分来介绍。书末还特别企划并刊载了建筑学家隈研吾和作者矶达雄对谈日本十大后现代建筑的内容。本书以日经BP杂志从2008年开始的3年间,连载的“建筑巡礼后现代篇”的新闻为基础,挑选的取材对象是1975年到1995年的20年间在日本完成的建筑。即使是在“后现代”的建筑非常活跃的时期,“后现代建筑”也被进行了严格的定义。这样一来,具有时代象征性的建筑被广泛采用,一般不被称为“后现代建筑”的也包括在其中了。
  • 雨中春树人家

    作者:王其钧

    《雨中春树人家:品味华夏古建筑》主要内容:华夏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极其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它们如流动的音乐旋律,或婉转低回,或淡泊傲视,让人探寻不止,《雨中春树人家:品味华夏古建筑》行文流畅,类似于散文,易于激发人们的想象,使读者深深感悟华夏古建筑的流风遗韵。
  •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作者:汉宝德

    共收录十封给青年建筑师的信,涉及建筑的空间思考、具有“通识观”的建筑设计、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建筑内涵、个人风格与建筑传统之取舍、建筑内在与外在视野等方面。作者提出“大乘的建筑观”和“雅俗共赏的建筑观”,建议青年人采取人文主义兼顾雅俗的美学态度,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建筑,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建筑的社会任务。
  • 建筑笔记

    作者:汉宝德

    登琨艳(著名设计师) 杨惠姗(琉璃工房创始人) 联合推荐 —————————————————— 建筑乃地上之文章,文章亦纸上之建筑 —————————————————— 编辑推荐: 从时代背景上说,汉宝德老师是胡适之的信徒,相信理性、自由、民主的价值;从在文学创作谈,他主张文字简明易懂,说理清楚明白,抒情平淡而有普遍性。他以学人的胸怀关注着以建筑为发散点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从建筑的入眼点来解读文化。虽是清浅散文,却能引发层次思考。 ———————————————————— 作者手绘插图: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21290982/ —————————————————— 目录及内容简介: 第一辑:伦敦散记(穿行街头小巷,记录伦敦之景) 第二辑:欧美建筑之旅(品谈西方建筑,漫步文化之旅) 第三辑:建筑与文化(文化如何雕琢建筑之外形) 第四辑:艺术与美育(谈美说画论抽象,书香满纸)
  • 住宅读本

    作者:[日] 中村好文

    书中分为十二个章节,以居住者的角度来讨论「舒适住宅空间」的十二项条件。本书作者对围绕住宅和生活周边的日常琐事以及生活的微妙处有着特别的喜爱和观察,所以在日本被称之为「住宅设计师」。本书正是他多年思考「究竟什么是好住宅的条件」、「什么是居住所不能欠缺的条件」等问题而记下的 观察心得。作者认为,所谓「住宅」,并非只是把人的肉体放进去,在里面过着日常生活的一个容器,它必须也是能够让人的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继续住下去的地方。所以他试图以居住者的角度,列出了十二项观察标准来讨论「舒适住宅空间」所应具备的条件。总之,住宅的设计不再是能够轻忽怠慢的领域,终于进入必须认真地重新思考的时代了。 本书与其它建筑类书籍不同之处,就在于作者天马行空但又细腻敏感的心灵。作者所观察的重点,常常是一般人不会注意到的细微处,例如水池中石块该如何沉入水中、石墙接缝处须如何安排处理、无用之用的楼梯有何趣味等等。作者也会为了想实地走访戒备森严不准参观的建筑而伪装身分混进其中,更为了电影中一幕令他感动的画面而走访一处废墟。随著作者的叙述,顿时觉得那些建筑不再只是建筑,而是一位位老朋友,邀请你分享它们埋藏在各个角落的秘密和心情。
  • 贝聿铭传

    作者:廖小东

    《贝聿铭传》以引人入胜的文笔深入揭示了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举世知名的杰出华人贝聿铭的生活道路和事业成功的奥秘,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启发性,是一本令人赞叹的佳作。在他身后,耸拔着激动人心的卓越建筑: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整修一新的巴黎卢浮宫,香港中银大厦…… 深湛、独到的现代主义建筑艺术与非凡的个人魅力、社交艺术:其客户和朋友包括法国总统密特朗、美国肯尼迪总统夫人……。
  • 浮云流水间

    作者:吴琼

    本书是一本旅游类图书,它以欧洲庄园为主题。共介绍包括La Papessa乡村别墅、干邑区的Chanteloup庄园、丹麦Dronninggaard城堡在内的九个庄园。这些庄园一般坐落在远离闹市的地方,而且大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岁月的变迁中,它们不断地变更着自己的主人,也不断地见证许多有趣的故事。探询这些古老庄园浓缩的历史故事,以及随着庄园一起被传承的生活文化就成为本书的主旨所在。作者流畅、细腻的文笔时时让人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而多幅精美的图片更为本书增色不少。
  • Such Places as Memory

    作者:John Hejduk

    The poems of John Hejduk are almost nonpoetic: still lives of memory, sites of possessed places. They give a physical existence to the words themselves and an autobiographical dimension to the architect. Architect Peter Eisenman likens them to "secret agents in an enemy camp."Writing about Hejduk's poems in 1980, Eisenman observed, "Walter Benjamin has said that Baudelaire's writings on Paris were often more real than the experience of Paris itself. Both drawing and writing contain a compaction of themes which in their conceptual density deny reduction and exfoliation for a reality of another kind: together they reveal an essence of architecture itself." This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Hejduks poems to be published outside an architectural setting.
  • 你应该读懂的100处世界建筑

    作者:鲁石

    ●囊括5000年世界建筑的永恒辉煌之美 ●全彩图文引导我们进入感官的享受之旅 ●深度探索给我们的灵魂以极度震撼 本书选择的100处世界建筑不过是浩如烟海的建筑历史的沧海一粟,但求知总是从简易起,我们相信依着本书提供的脉络,您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那些引导了建筑革命的建筑大师和历经岁月的磨洗至今仍被世人顶礼膜拜的经典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透过对每件作品的分析,作者试图向我们呈现一套观看和欣赏建筑的法则,凭借这些有限但有用的标准,我们的目光会变得更加犀利,可以看懂更多的建筑,甚至可以像训练有素的专家一样评判身边日新月异的建筑。 埃及金字塔的永恒,古希腊柱式的经典,古罗马穹顶的伟大,哥特式教堂的崇高,文艺复兴建筑的人文关怀,巴洛克建筑的光芒,古典主义建筑的理性,现代主义建筑的简洁,结构表现主义建筑的创新,国际表现主义建筑的典雅,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矛盾,解构主义建筑的怪诞……都将深深触动我们的灵魂。
  • 极少主义

    作者:董豫赣

    《极少主义(绘画雕塑文学建筑)》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 住进好房子

    作者:邱续哲 著

    作者邱继哲采用科学方法,带你认识建筑的风、材、热、湿、光、气、电等七大要素,先提供关键性的检查点,说明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再提供实用的改善方案,教读者怎样拥有舒适、健康又省钱的“好房子”!本书不仅得自邱继哲改善自宅的亲身经历,更有他指导的三十个改造实例为基础;内容不仅参考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实例,取法传统合乎自然的手法,更融入高科技素材和设计,以顺应现今环境的需求。无论是租屋或买屋,DIY或请专业人员改造,都有效可行。
  • 看見理想國─一位建築師的夢想國度遊記

    作者:普西沃˙古德曼(Percival Goo

    台灣前輩建築師。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受教於古德曼,視古德曼為最重要的「啟蒙」恩師。 旅美30年,曾任古德曼事務所協理,其後成為合作建築師,參與事務所工作近三十年。 1979年返台定居。代表作品有:自宅雪舍、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 2009年翻譯完成,並實現古德曼出版此書的遺願。
  • 重叠的美丽

    作者:刘德科,李欣拯 (摄影)

    《重叠的美丽》简介:“中国最美城市,中国最美房子与中国最美地产掌门人,重叠成世界上最美书籍。”这是《重叠的美丽》的一个愿望。《重叠的美丽》讲述了两个人(苏东坡与宋高宗)、两座山(西湖畔的吴山与凤凰山)和两座已经消失的建筑物(苏东坡在吴山的有美堂与赵构在凤凰山脚下的皇宫正大门——丽正门),作为一座当代庭园(越剧名角夏赛丽女士开发的丽园)的精神自传。丽园,复现了南宋皇宫的土地记忆与杭州这座城市历代传承的生活情致,集中呈现了城市价值与生活方式的嬗变,旨在唤醒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重叠的美丽》分三个部分:吴山图卷、正文,以及凤凰山图卷。其中,正文部分下分三章:有美堂——苏东坡的情致;丽正门——宋高宗的礼序;第三章 丽园——重叠之美。
  • 十城记

    作者:祝勇

    《十城记》为祝勇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对上海、北京、成都、海口等城市的散文随笔,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喟叹,对城市未来的展望。“没有一个城市像中国这样急于改变自身的面貌,传统建筑被大量列入清洗名单,随之消失的,自然包括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文化符号、精神记忆和生活方式。”
  • 汉品01

    作者:左靖

    《汉品》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丛书。从19 世纪下半叶开始,这个家园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仅仅不过几十年功夫,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还是物质方面,我们看到的都是西方化的世界(梁漱溟,1921)。更没有谁能预料到,这个“大变局”居然激荡了100 多年。尤其是在今天所谓全球化的浪潮下,原本可以与工业文明相互哺育的农耕文明日益衰微,渐行渐远,我们的传统家园已经被冲刷地无法辨认和难以回返。 《汉品01》内容涉及安徽南部的古建筑修缮与保护的理念,上海郊区水乡的仓库建筑的“传统建筑化”,以及与读者分享日本和台湾对于古建筑保护的经验。还包括江南手织布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茶文化系列文章,以及关于传统手工艺的影评和书评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读”等栏目将收录香港中文大学“传统乡绅的社会活动与村落网络等高质量的学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