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关于书的书

  • 理想的书店

    作者:[日] 清水玲奈

    ※《书店时光》作者再度启程,百余家世界最美书店巡礼最终章。 ※十二封书店经营者的亲笔信,字里行间,重温人与书的美好牵引。 ※走过北欧、墨西哥、葡萄牙,与三十一位店家谈论“书店理想”。 书店是都市的筑梦空间,在网络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让书店更有趣、更理想,是许多爱书人关心的话题。本书作者走遍世界,向读者介绍了三十一家世界上美丽而有个性的书店,一一对话书店经营者,讲述他们工作中的苦与乐。书中收录店主写下的亲笔信,更表达出他们对书的爱意和对理想的坚守。本书全彩印刷,图片丰富,内容奇趣,值得所有喜爱书店的人阅读、收藏。
  • 西方藏书票

    作者:子安

    藏书票不仅仅是版画艺术品,而且是具有美学意义、历史意义、文化社会史意义的物品。如此厚重的承载,使藏书票收藏活动的本身价值凸现。又因为收藏藏书票不完全是基于藏品的投资升值,而更多的是玩味其清高雅逸,所以古今中外都有人青睐赏玩。 书票凝聚了主人对它的所有爱,是一种象征。本书是一本关于“爱”的解读书。 子安的新著主要是解读藏书票微观上的神秘,这多半属于收藏家的个人行为,就更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神秘色彩。书中选择收录了他以往收藏过程中对藏书票个体所做的笔记、随笔等解读,而散落书中的二百余幅的精美藏书票图片更是一道视觉盛宴。 为了它,我简直着了魔…… ——叶灵凤 画家在制作藏书票时,应该时刻牢记藏书票是一种标示、一个签名,它甚至应比书名更撩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拜劳斯奥地利版画大师 一本没有贴上藏书票的书就好似被人丢弃的婴儿。所有爱书之人都应拉近与藏书的距离,视书为宝,尊重它,珍惜它。毕竟,贴有自己藏书票的藏书和其他那些副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塞维林比利时版画家 藏书票是票主的人生缩影,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目标。每一枚作品都是票主本人和画家共同合作所产生的私密的化学反应! ——肯特美国版画家
  • 烽火守書人

    作者:Saad Eskander

    在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裡,思想的花,在煙火中萌芽。 「我漸漸發現,生活在今天的巴格達,最完美的人類應該是那些能隨時關起所有感官的人。失明或失聰不再是一種咒詛,而是一種變相的祝福。」 與死神每天擦身而過的薩德.伊斯康德在二○○七年二月的日記上這樣寫著。他是「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的館長,這家圖書館位於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巴格達。 二○○三年「波灣戰爭」結束了海珊二十四年的極權統治,可是在美軍拒絕伸出援手、毫無保護之下的「伊圖」歷經了大火與水損等浩劫,復遭盜匪大肆劫掠(損失程度──檔案資料:60%、罕本藏書:95% 、手稿25%),「伊圖」儼然廢墟,伊斯康德到任時連椅子也沒得坐。「你會害怕嗎?」著名美國新聞節目主持人查理.蘿斯(Charlie Rose)這樣問伊斯康德。「不會。」「要是我害怕的話,也許就會離開巴格達。而『離開』不會是我的選擇……伊拉克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為何要離開自己的國家呢?」。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擁有英國護照的伊斯康德,要離開這個烽火連天的地方其實是很容易,但這不是他所想要的。 伊斯康德的線上日記原刊登於「英國檔案管理員協會」和「大英圖書館」的網站上,從二○○六年十一月開始,到二○○七年七月為止,打動了無數的讀者。在他的日記裡,我們看到了一位前途本應充滿希望的年輕員工被活活刺死時,館長曾經灰心的說:「我非常沮喪地回到家。我抱了抱我六個月大的兒子,想著阿里留下的兩個兒子,一個六個月大,一個三歲。」又,館長如何用盡辨法試圖營救一個被綁架的館員的生命,結果還是徒然…… 哀痛的同時,他努力把千瘡百孔的「伊圖」重建修復,除了獲得各國圖書館及不同組織的捐贈外,為了把珍貴的罕本找回來,館長甚至成為了「阿里巴巴」──親自開車到的前總統府(位於警戒森嚴的綠區)的車庫裡,把一箱箱君王政體時期及總統時期的史料給載走。 館長以簡單的文字,卻又不無痛心疾首的言辭,把重建「伊圖」時所發生的點滴真實的記錄下來:館外的世界是危機四伏,不知從哪兒來、何時來的各式種類的炸彈轟炸、恐怖分子的死亡恐嚇、綁架與滅絕人性的謀殺。加上貪污怠惰的政府官僚,無能上司的百般刁難,還得在沒電、沒水難以承受的酷熱環境下,一步一步把廢墟重建起來。 面對生命的無常與資源的缺乏,館長與館員們揮灑著血和汗,搶救、捍衛自己國家的文化財產,以餵養在苦難中的伊拉克人民的心靈。
  • 东京本屋

    作者:[日] 吉井忍

    总有一盏书店的灯光,等待温暖人心。 日本人对书店有两种称呼,“书店(shoten)”和“本屋(honya)”。前者比较书面,后者则偏口语,带着一种亲切感,我们通常会在“本屋”后面加上一个“桑”。我小时候,没事儿就老往离家不远的小书店跑。母亲听到门口穿鞋的动静,问我去哪儿,我总回答:“去本屋桑。” 可是长大后,“本屋桑”渐渐变少了。他们在哪儿呢,他们还好吗?
  • 愛書人黃茉莉

    作者:莎拉.史都華

    黃茉莉天生愛讀書。小時候,大家喜歡洋娃娃、溜冰鞋,她只喜歡讀書;長大後,大家約會、跳舞,她依然只喜歡讀書。黃茉莉喜歡讀書、喜歡書,並且收藏書,但是,有一天,家裡再也容不下任何一本書了,愛書成痴的黃茉莉該怎麼呢?一本品味閱讀喜悅的書。 本書榮獲 美國年度好書獎(ABBY Honor Book)、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圖書(New York Times Outstanding Book of the Year)等獎項
  • 开家书店

    作者:君悦

    《开家书店》讲述了假如你爱书,又想经营一份自己的事业,那么,开书店是您兴趣与工作美妙结合的选择。书店卖的不是“书”,书店卖的是“文化”,是“书的特色”和“店主的品位”,是经营者千辛万苦从书海中为读者淘来的、打上经营者烙印的出版物。
  • 小书痴

    作者:[英国] 弗朗西斯·斯巴福德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小时候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为何读书的回忆录。作者弗朗西斯 斯巴福德从儿童心理学、语音语义学,以及个体感受等角度,带领读者回忆了诸多欧美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既有专业深度,又有阅读的趣味性,整部图书基本贯穿了作者6-22岁的全部阅读体验。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有如下参考意义:1.都是小书痴,自然心心相印;2.结合作者的描述,回忆自身阅读体验在科学坐标中的意义;3.针对年轻父母,该如何分时分阶段地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适合的图书。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C.S.刘易斯笔下“纳尼亚”传奇里面的神奇衣橱,初看了了,看进去才发觉别有洞天,美不胜收。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而言,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上佳之作。
  • 从设计看企鹅

    作者:[英] 菲尔·巴恩斯

    从1935年企鹅第一本平装书问世至今,企鹅图书的封面一直推动着英国文化和设计的历史进程。通过回望七十年的企鹅平装图书,菲尔·巴恩斯详述了英国出版业和图书封面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艺术家和设计师在企鹅形象的创造和构建中所扮演的角色。本书把对设计师的深入分析与对已出版套系和单品的广泛研究结合起来——从扬·奇肖尔德到罗梅克·马伯,从早期的企鹅和鹈鹕到二战期间和20世纪60年代的“特刊”、“经典”、小说和参考书,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图卷.展现了企鹅是如何与广阔的平面设计发展和字体排印、摄影、插图及印刷技术的潮流变换相互影响,并通过封面一步步确立其鲜明个性的。
  • 畅销书风貌

    作者:陈幼华

    本书对一定时期的畅销书风貌进行了归纳和描述,反映了特定时代特定层面的历史事实及文化风貌。全书通过时间与主题的分布,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1900~1999年间曾涌现的畅销书进行了回顾,是读者了解那些曾震荡过书市,现或已不可闻的图书的最佳参考。其中更有对总体畅销书文化流向的概括,对典型畅销书面貌及畅销原因的分析,便于读者明白这些书籍在当时畅销的文化含义。
  • 书香三千年

    作者:罗树宝

    该书介绍了从最早的书籍形式甲骨书起,直到十九世纪西洋机械化铅印术的传入为止这一期间内的图书各种形态。全书分为史卷及赏卷两卷,分别介绍了图书之源、纸以前的书、纸的发明和纸写本书、印刷术的发明、历代刻印本书、活字印刷术与活字版印本书、历代图书补述以及装帧之美、书的劫难、发现与收藏、图书赏鉴等篇。讲述了中国书籍三千年的辉煌历史。一册在手,书香中国.
  • 中国旧书店

    作者:阿滢 编

    网络时代中国旧书店的一曲挽歌。史航作序,陈子善、傅月庵、胡洪侠、杨小洲、钟叔河等全国各地藏书家笔下的中国旧书店地图,书写网络时代的旧书店人文情怀。 …………………… 网络时代,纸质书式微,实体书店受到冲击,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旧书店也越发少见了。这些零散的记忆,也许就是旧书店的一曲挽歌了——旧书店,那种浓郁、醇厚的书香氛围,那种诚挚、朴素的人际关系,那种惊艳般的意外之喜……凡此种种,也都将消逝在往昔的岁月中,成为我们白首之年聊以回味的开天旧事了。 …………………… 我相信旧书能够暖世界,因为旧书的身体内晒进去了太多的阳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沙郡年记》里说你在森林砍伐树木,一斧子下去,树干里释放出来的,就是十年百年的阳光。所以,该有一本这样的书,如今,也便有了。这书告诉你,还有哪些书店,再过几个小时就开门,或者现在寻去还没打烊。华老栓摸摸兜里的洋钱,硬硬的还在。是的,南京、包头、惠州、成都,那些旧书店,硬硬的还在。 ——史航
  • 工具书的诞生

    作者:安·布莱尔

    1500年第一本印刷的工具书诞生,它继承了古典与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开启了一个关于信息管理的全新时代。 本书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历史场景——一个印刷术改变信息生态的时代。作者试图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寻工具书诞生、发展的肌理与脉络,探索工具书诞生过程中学者、作者、出版者、使用者的交互作用,并讨论工具书的编撰与出版对那个时代的阅读史、学术研究、信息处理方式等文化实践方面的影响。
  • 古典时期的图书世界

    作者:(荷兰)H.L.皮纳

    作者用简练明快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概括了古希腊罗马世界里图书的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以及读者范围和阅读习惯的演变,经典文献的传播过程,对了解西方文明史和图书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配有五十幅精美人物和图书插图,并有详尽的注释。
  • 书籍的社会史

    作者:周绍明(Joseph P.McDermo

    《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以广阔的视野全景式地展现了从宋代到清中叶中国书籍的生产、发行、阅读、流传,而重在探究书籍与士人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书籍史和书文化的一部力作。书中对印本与手抄本的兴替、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与“知识共同体”,以及中西书史比较的论述,尤为精彩。《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反映了近年来西方中国史学界兴起的书籍史研究热的最新成果,是读者了解西方学者以社会史、文化史方法研治中国书籍史的理论、方法、动态的一个极佳窗口。《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是一部体例严谨、取材广泛、创见迭出的学术著作,同时笔触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引人入胜。
  • 无字书图书馆

    作者:(西)霍尔迪·塞拉利昂·依·法布拉

    《国际大奖小说:无字书图书馆》好奇怪的名字!书不是应该写满文字,做满记录的吗?没有字,怎么叫书?无字书的图书馆又是什么样的呢?你是不是和我有着相同的问题?事实上,书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在这个故事中。无字书的命运牵引着整个小镇的命运,无字书图书馆的兴衰繁荣影响着所有居民的生活。书也有生命、有感情。一本无字书就是一本死去的书。当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切的发生和改变,都取决于人对书的态度。
  • 书史导论

    作者:[英]戴维•芬克尔斯坦,[英]阿里斯泰尔

    该书全面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变化趋势、学术理论方法,是一本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全面回顾西方书史研究的精彩之作。在西方学术界、知识界,它既是初涉书史的入门读物,也是读者掌握书史理论发展脉络和趋势的案头必备。
  • 书前书后

    作者:钟叔河

    《书前书后》系著名出版家、学者、作家钟叔河先生第一本散文集,辑录其所编、所著图书的序言、后记等文字。 本书1992年初版,1996年重版,此次新版修订删去与书无关的九篇,加入所序跋之书重印时加撰的序记十四篇,篇数增为六十六篇;并特意收入张中行、黄裳先生的两篇长序。全 书词 简意丰,信实可观又别有机杼,亦可见出作者从读书方法到治学态度,从常识新知到普世价值,从出版理想到文化自觉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坚守。
  • 哈佛书架

    作者:[美]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鲁思 等

    《哈佛书架》这本书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每位教授的简介;二是该教授的一段简述,扼要介绍推荐的目的或动机;三是推荐书目及简评,提纲挈领地说明哪些书对自己有何影响;四是对选择重叠率较高的一部分书专门做的内容简介。书后附有一个推荐书目英译名对照索引。 这本书既是向读者介绍一批哈佛的热心于人分享他们的知识与经验的智者,同时又帮助读者重新认识一批杰出的著作。它甚至可能促使一些人腾出时间来读书,摆脱富有诱惑力的工作和娱乐的常规,着手制订一个雄心勃勃的读书计划。
  • 梨园书事

    作者:姜德明

  • 企鹅75

    作者:[美] 保罗·巴克利 编著

    ◆企鹅图书75款封面及其背后的设计历程 ◆作者、设计师与编辑直言不讳评点封面设计得失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出版品牌,企鹅图书以其高标准的封面设计引领风潮,不断颠覆我们的想象。 长久以来,“企鹅”几乎是“书籍设计”代名词…… 2010年,企鹅图书成立75周年之际,艺术总监保罗•巴克利从过去十年的作品中精选出75款极富代表性的封面案例,邀请作者、经纪人以及编辑对每一个封面进行评价,当然还包括设计师对作品的自评,妙趣横生又不失辛辣。这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揭开了封面设计从诞生到成形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