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医

  • 道医学

    作者:熊春锦

    一部蕴蓄和修订了18年的人体生命科学力作《道医学》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诞生于黄老学说的道医学,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医学系统,它是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医学》极大地沿伸和丰富了中医理论,将为中医的现代发展提供坚实的道学理论基础,起到扶正、固本、强基的强大作用。因为它直接扎根于中华道德根文化,契合于东方哲学,并且是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论证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是突破现代中医学发展瓶颈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现代中医学缺失已久的理论母体,是促使中医学反思和革新的伟大动力。它的面世还对于培养新一代中医后人,快速提升医者水平,加速现代中医的革新性复兴、回归式自强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道医学
  • 破解中医治病秘码

    作者:李玉宾

    《破解中医治病秘码:临证辨象》内容简介:作者以讲座的形式,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运用中医辨象的思维模式,紧密结合临床,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一气周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病证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破解中医治病秘码:临证辨象》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明快,讲解深入浅出,非常便于中医初学者入门学习,也可作为临床中医师的参考用书。
  • 零起点学中医

    作者:天下无疾

    学一点中医 今天的我们,享受着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带来的成果,却也同时承受着发展带来的弊病:无形的精神压力催人折腰,吞噬着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有心锻炼身体,却无力持之以恒,渴望轻松上阵,却往往疾病缠身;父母千里之外的牵挂需要安慰,多年来积劳而成的疾患更是令人焦心;子女的教育通常被认作头等大事,但更为重要的,还应该是他们的健康成人。对父母的孝道,对子女的慈爱,对伴侣的情意,对自己的关怀,都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要学习一点医学知识。 近两年来,中医养生书籍的海量涌现,正体现了人们对医学知识的渴望。国家一系列卫生政策的调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渴望的必然。通过一些简便易行的按摩导引、饮食配合,我们体验到了养生给身体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说法众多,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该如何取舍?各种方法,或效或不效,甚至导致问题加重,其原因何在?一些养生观点与医生的嘱咐不符,甚至相互矛盾,究竟熟是熟非? 当我们遇到困惑,无所适从时,常常正是一次提高认识、增长智慧的机遇。因困而学,因学而进。当您在医学茫茫的大海中迷惘不知方向,在人体病症纷繁的面纱前迥厄不得要领,翻开这本小小的中医入门书,或许能得到点滴的启发,收获些许的知识。 有了这一点知识,我们就不必在晨起急迫出恭多年后,还不知这是由肾阳亏虚引起的病症;不会在体重渐增、食欲渐减时,仍强迫自己每天饮下大量白水;不致在平日即大汗淋漓的气虚状况下,为图一时之快而大嚼辣椒;不想一遇大便不通,就用大黄、番泻叶攻罚脾胃生机。怕冷未必是寒,上火未必是热;保健品保不了每个人的健康,减肥药减不掉每个人的赘肉。 医者仁术。但以医为名,谋财者有之,坑蒙者有之,以致害命者亦有之。学一点中医,增加一点判别真假是非的能力,拿来一点有益于生命健康的知识,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必要的。
  • 香熏偏方

    作者:马梅青

    中国民间历来相信“偏方”。俗谚“偏方治大病”,这种认识,在东南亚、港台地区,抑或旅法、旅美的华人圈中,都有许许多多的认同者。 综观近三十年来偏方、验方类图书,大都有一条基本的规律,那就是采用分类、分病的方法,或薄或厚,多偏重于小方、简药;多偏重治疗和以类统方,很少有辨证与方药有机结合,更罕见以法统方,示人以方法,并且将历来治疗方法怎样使用,怎样与临床实践结合,怎样与患者自身试用、自己选择结合角度写的书。 根据偏方图书有普遍的读者群特点,又根据以往的偏方图书都是以病统方的特点,我们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从事医史文献与临床教学研究的一些同仁、学长们,在2003年5月以后,开始组织构思、着手实施编辑本套丛书,采取的方法和循走的路径,是以法统方,目的是有别于以往,更适合采取某种治疗方法读者的需要,同时,也是和以往偏方类图书有所区别,保持自身的一些特色。
  • 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

    作者:何裕民,张 晔

    本书部分内容讲述巫师酿生原始气功,其主观体现又促进灵魂观念的成熟,对于灵魂的哲学思考有参考意义。
  • 字裡藏醫

    作者:徐文兵

    2007年出版至今,仍高踞卓越網暢銷榜冠軍 兩百多則讀者書評,好評四顆星! 想減重卻老是失敗? 先釐清自己是「肥」還是「胖」,自然事半功倍! 一感冒就總是咳個不停、甚至久咳不癒? 先搞清楚是「咳」還是「嗽」的問題,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作者提出,咳是「肺氣不清」,嗽是「脾濕痰動」,也就是說,咳屬呼吸系統的問題,嗽則屬消化系統的問題。兩者雖有密切關聯,但診斷時還是要明確區分,才能針對病灶調理。 自小在父母的引導下,作者遍讀中醫典籍與各類藏書,遂在中醫與國學涵養上有了十分深刻的累積,因此體會出若要研究中醫、發皇古意,就必須先從最根本的漢字入手。全書以「字」為線索,旁徵博引,透過字義的解釋,說明實際的中醫養生之道,行文深入淺出,輕鬆易讀,絕對能讓你大長見識。不論是想要藉由中醫調理養生或是欲了解漢字文字學的讀者,都是不可多得的一本絕妙好書!
  • 道家内证与生命科学

    作者:张剑峰

    《问道》继续展示“藏着”的中国文化,道家文化始于内证。从中国上古时期开始发端的道家内证取法天地自然,倡导修复后天而达先天。数千年来,道家内证文化像泉水一样穿透着中医、道家内丹、外丹、科技等领域。 从上古时期开始的道家内证,像泉水一样穿透道家内丹、外丹科技等领域。有位百岁老人带着一群对社会有所思考的年轻人,致力于古老道家内证体系的恢复和弘扬。本期还有对于中华道统传承的梳理,以及从商业、世俗应用层面展示禅文化的优美与淡雅。 道家将生命现象分为内宇宙与外宇宙,认识生命,由有形质之内宇宙到外宇宙。书中有对道家内证现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本质的揭示。其中内证实践者对于传统神奇秘技的揭示及对于道家内证生命科学的现身说法,于精妙之处做了发挥,由滴水可见大海之浩淼。
  • 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异法方宜

    作者:徐文兵 梁冬(著)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这是一本教我们最快找到自己人生风水宝地的养生风水学经典,也是当今讲得最好的黄帝内经,其精彩内容之前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由医道相通的中医大家徐文兵和凤凰卫视名嘴梁冬以出神入化、逐字逐句解读并结合当下人生活的方式来重新发现,告诉你不管是生活在出生地还是背井离乡,都能根据当地“地利”的优势和能量来养心养身,汲取向上的生机,把生活变得蒸蒸日上。 人活一世,要想过得风调雨顺,身心无虞,是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天时大多要靠天赐,地利人和却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握的。什么是地利?简单地说就是风水,如何找到自己的好风水,这是我们一生中孜孜以求的。 ★本书重新发现了黄帝内经中所讲的人与地理环境的相处之道,其内容之前从未面世,堪称当今独一无二的一本养生风水学著作。 ★很多年轻人背井离乡、中老年也因各种原因远离故土,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活得舒心自在,翻开本书,会让你眼睛一亮! ★因地制宜,无病不摧,读了这本书,你再也不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患上各种奇奇怪怪的身病与心病。 ★不读黄帝内经,不知道如何找到自己的好风水,人生会走很多弯路! ◆我是南方人,却从念书开始就在北方生活,一开始各种不适应,甚至到如今都会有一些身心上的不舒服,偶然在收音机中听到徐梁二位讲到关于“异法方宜”,主要就是说人如何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养心养身,特别有趣,又浅显能明白,渐渐依照着来调理,各种纠结真的少了很多。 ——网友定落尘埃 ◆记得有一年我到甘肃出差,一去就是3个月,那时候水土真的很不服啊!尤其是缺水,我发现当地的人就很聪明,搞水窖,把雨水存起来,当时就觉得他们真是具有诗意啊!并且喝水时他们会煮开,放点东西,沉淀后喝表面的清水。那时我不理解,直到后来听了徐梁二位讲的异法方宜,才明白其中妙处。读异法方宜,真的能明白很多道理,更重要的是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应该怎样生活。 ——网友道是无情 ◆在博客看到有心人整理的一点点异法方宜的粗稿,本来打算浏览着扫一眼,却一下就被吸引了,二位的对话特别幽默有趣,将地域环境与人,与心理,与养生,都结合起来,好读好看,大受益处。 ——网友与世界温柔相处 ◆老爸老妈一直在南方生活,年纪大了,要去东北给姐姐看孩子,我生怕他们身体受不住,有一次听广播徐老师讲异法方宜说,呆在北方的人,尤其能因为艾灸而养护身体,于是就跟姐姐说了,果然老两口艾灸之后感觉好多了。 ——网友思恋 ◆女儿去南边上大学,去了没几个月就长了湿疹,打电话跟我诉苦,我突然想到之前跟老婆特别爱看的国学堂,徐文兵讲过南方人应多吃点酸的,酸腐的东西能使胃里的食物发酵,从而减轻胃肠负担,化掉湿气。就跟女儿说了这事,让她别担心,多吃点酸的,适应适应就好了。她后来果然就好了,老婆还难得的夸了我一句。 ——网友多多爸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从小爱喝牛奶,到广州出差时发现当地人把姜加到牛奶里喝,叫姜撞奶,我尝了之后觉得口感怪怪的。听了徐老师讲异法方宜才知道,原来牛奶性寒,要往里面加一些热性的中药成分,这样能避免肠胃不适,拉肚子。而且除了姜,还可以加一些荜拨、肉桂等。 ——网友炜炜道来 ◆《黄帝内经》是一本对国学经典的精彩解析,关乎我们幸福的人生指南…… ——【姑苏晚报】 ◆最近拜读@梁冬与@徐文兵合著的《黄帝内经》,可是精彩的不得了,收获多矣。 ——台湾著名歌手、主持人、作家黄安 ◆该书以解读经典方式,让读者从心灵层面,解除身体生病、精神压抑的困苦,读之心感温暖。 ——【文汇读书周报】
  • 中医与传统文化

    作者:曲黎敏

    《中医与传统文化》正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从中医为什么产生在东方、原始生命观、人文之光、道教和医学、中国佛学与医学、《黄帝内经》天道观、医道观和另眼看中国八个部分,阐释了气、阴阳、五行这些文字确立之初的内涵,分析了医学观念的发生与儒释道等各种思想的融和与分别,剖析了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指出了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而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传统文化的一条必不可少的捷径。
  • 中医入门

    作者:秦伯未

    中医入门,ISBN:9787117071949,作者:秦伯未 著
  • 批评中医

    作者:方舟子

    编者是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文化的角度来反对中医的。置疑中医的科学价值,并不等于否定中医的文化价值。编者完全支持把中医做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研究。 中药、针灸等中医具体疗法包涵一些治疗经验,值得挖掘,但是要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要轻信传统经验。 科学不是万能的,有其局限性,在不断地发展中。正因为现代医学是科学,所以它不可能像某些中医那样吹嘘什么病都能治。有很多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如果你不幸得了这些疾病,愿意去代中医试试,死马当成活马医,这是你的权利。你有可能被治好了病,但也可能是白花了大笔钱、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笔者质疑中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更是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和切身利益。能否超出朴素的民族感情科学地看待中医,是检验一个中国人的科学理性素养的试金石。
  • 中医原来这么有趣

    作者:胡献国编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中医典故介绍了常见中医典故的由来;第二章中医拾趣介绍了中医文化中的一些趣事;第三章名人与中医介绍了一些名人与中医的关系;第四章中草药传说介绍了种种中药的来历与传说;第五章中成药及汤剂的传说介绍了各种中成药与汤剂的来历与传说;第六章医家介绍了常见名医;第七章医家轶闻介绍了常见名医在行医过程中的轶闻趣事;第八章其他介绍了与中医药相关的事情。 本书系中医文化与临床类参考用书,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者,中医文化爱好者,病人及家属也有实用价值。
  • 挽救中医

    作者:吕嘉戈

    导读:从资本阴谋到制度陷阱 第一辑 洛克菲勒的资本阴谋及其药品帝国真相 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药品史话》节录 第二辑 余云岫现象 余云岫关于处理旧医的提案 余云岫观点的真伪辩 近代杰出的医学家余云岫医师(1879~1954) 中医科学必须彻底告别“余云岫现象” 第三辑 建国后的中医政策与波澜(上) 中医问题资料(第一辑) 第四辑 建国后的中医政策与波澜(下) 检查我在卫生工作中的错误思想 《健康报》批判王斌在中医问题上的错误思想 批判贺诚同志在对待中医的政策上的错误 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光辉历程(1949~1994) 第五辑 中国中医药业现状一瞥 我国中医从业人员建国55年零增长令人忧 面对药价虚高,还要发多少“空弹” 中医院校西医课程教改取得成果 2004年5万余无证行医户被取缔 全国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健全和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不容忽视 百余居民为“游医”求情说明什么? 第六辑 呼吁与反思 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的问题 不能用中西医结合来取代中医 谈谈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 加强中医药学的继承、整理与研究工作 致彭真、谭震林、崔月犁等同志的信 中医亟待抢救 挽救中医,刻不容缓 致温家宝总理信 关于中药在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的遐想 从毛泽东的“针灸外交”谈当今“中医药国际化”
  • 医间道

    作者:余浩,郑黎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为学习中医的入门助学读物,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初学者使用。作者余浩,郑黎并没有照搬目前中医高等教育的形式和顺序,也没有照搬中医教材中的内容,而是结合他们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临床经验,根据学习中医的一般规律,按照中医基础、中药、药方、病机、治法、医理、临床、医案的顺序介绍了中医药知识。作者将“临床实用”这一思路贯穿始终,不论是阴阳五行理论,还是中药、方剂的理论,都紧密与临床相结合,尽可能帮助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站在“如果是个临床医生需要学习什么,怎么学中医”这样的角度去架构全书,在很多地方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比如,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归纳和形象化,以“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学习和思考的工具;介绍中药时没有按照药物-功能-主治这样的模式来讲,而是根据某一脏腑疾病用何药来分类等。同时作者以“旅行提示”的形式与书外的读者进行互动,提出问题,并推荐读者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阅读,帮助读者将学习过程深入下去。
  • 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金匮真言

    作者:徐文兵,梁冬

    ★这是一本教你与自己身体,与他人、与自然界各种事物——风花雪月、食物、颜色、数字等建立起美好关系的书,如果说,读《上古天真》可以让人少吃很多苦,多活很多年;读《四气调神》可以让人在春夏秋冬找到适合自己的欢喜活法,读《天年》可以让人不怕死,那么,读《异法方异》可以让你不管生活在哪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好风水,那么,品《金匮真言》,可以让你最快找到与自己生命绝配的天时、地利、人和。人活一口气,气顺,人生才顺。 ★为什么本书叫《金匮真言》,因为里面的内容都是专属古代皇帝享用的,堪称不传之谜,是“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的。如今,托老天之福,经中医大家徐文兵先生,凤凰卫视前著名主持人梁冬先生逐字逐句精心解读,带给我们不尽的欢喜。 ★《金匮真言》的封面为什么是明黄色?因为黄色代表中央,不仅昭显人的珍贵,也说明“人和”重于“天时”“地利”的不二真理。其实,《上古天真》《四气调神》《天年》《异法方异》《金匮真言》每本书的封面的用色都暗合中国五行相生生克的大智慧,读它们,看在眼里,甜在心头。 精彩内文: ★如果天气的变化让你的心情都变了,说明你病得不轻 徐文兵:健康人都是不受外风触动的人。正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所写,健康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健康的人是什么样儿?“至若春和景明”,看到春天那种美好的气象时:“登斯楼也,洋洋洒洒,把酒临风”——心情特别好。“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堪”,或者到那种“樯倾楫摧、浊浪排空”的时候:“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天气的变化居然让你的心情都变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你病得不轻。 梁冬:所以,那些很敏感的人其实是病态的。 徐文兵:真正修炼得道的人心门打开的时候,可以出神,一看外面不对劲,便“叭”地收回来了,开放自如。而那种极其敏感的人则是神放出以后,老是收不回来。 梁冬:我经历过一件事。郭生白老先生曾经给我开了一些药,他说,你吃了这个药之后晚上会睡得好。有天晚上我没有按时睡觉,去吃宵夜,结果呢,到11点钟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自己“啪嗒”一下,心神关了——人还睁着眼睛,其实已经睡着了。 徐文兵:那就是神儿已经收回去了,我们管这个叫神机。大家都知道契机、病机、神机,但什么叫“机”呀?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打手枪的“扳机”,啪一扣,子弹出去了。 ★风会触动你的内臓,引起严重的病 梁冬:人们能感到被风吹了一下,却想不到风会对我们的内臓产生影响。风真的会触动人的内臓吗? 徐文兵:风的确会触动人的内臓。我的形意拳老师——马老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马老师生活的年代,工厂还没有空调,夏天怎么去降温呢?挖防空洞。人们用一台鼓风机把防空洞底下湿冷的空气抽上来,然后吹到车间里面,用来降温。有个小伙子贪凉快,在鼓风机往上吹风时,就站在风口一直吹着。他的身体很棒,但是第二天却发烧感冒了,最后不治而死——活活被风吹死了。 这说明,有种比细菌和病毒更细微、更难以看见的东西会伤人性命。这就是我们讲的气——风气、湿气、寒气、燥气,它们都会导致人生病,甚至死亡。 梁冬:外面的风气会影响到人身体内部的风气,是吧? 徐文兵:对。所以岐伯说“八风发邪,以为经风”,然后,触五臓。什么叫触五臓?人的体表叫“表”,臓叫“里”。表和里之间还有“腑”。皮肤表面叫“皮”,皮下面有脂肪,叫“肤”,再往里走还有肌和肉,还有筋,还有血脉,还有骨,还有髓。 如果一个人门户大开,或者受的风特别强,外邪就会触动他的内臓。臓是藏于人体里面最深处的东西,如果受到不良的触动,会引起很严重的病¬——“触五臓,邪气发病”。 ★快到崩溃的时候一定要“和”,往极点走的时候一定要“谐” 梁冬:什么时候应该“和”,什么时候应该“谐”呢? 徐文兵:要掌握那个“度”,所以中医不好学原因就在这儿呢。很多人问路说:你告我从哪儿走吧,我应该往哪个方向走?那我就问了,你是采取什么方式?开车来,还是坐地铁来,或者坐直升飞机来?另外,你什么时间来?赶上高峰,你走的路线和平常的路线就不一样。 所以我们经常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你不给我具体条件,我就没法给你指一个方向。但是还是有一个规律可循,你先知道天地的阴阳、昼夜的阴阳,然后知道你的阴阳,知道你的限度,这样你就知道什么时候去“和”,什么时候去“谐”。 梁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在限度比较低的方面就先“谐”,“谐”不了就“和”。 徐文兵:快到崩溃的时候一定要“和”,在往极点走的时候一定要“谐”。好比夫妻打架打到快离婚的时候,肯定一个人得服软,你如果还是“谐”的话,两个人都那么硬,你硬我也硬,那就只能崩盘了。你硬的时候我软一下,我回头再收拾你,敌进我退,敌疲我扰,这叫“和”。 梁冬:这就是敌人是弹簧,你弱他就强。 徐文兵:这个度的把握,就是为人处事的聪明和智慧。包括养生保健,如果你想维持身体健康,也是维持一个系统,要让它发挥到极致,这是往那个极点走,这会儿一定要“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年轻的时候干的事儿,快到极点、快崩溃的时候,一定要“和”了,知道退让、知道妥协,人就活出来了。 ★喝酒、洗澡、房事后,人的气会往外散 徐文兵:“浴”在古代就是洗身子了,也有人解释为洗脸。我感觉日常生活中有几个事儿是散气的。第一个是喝完酒以后,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气在往出冒,在散气。为什么喝完酒以后,人在冰天雪地中也不怕冷?因为里面的气在往外散。第二个就是洗完澡以后,气是往外散的。怎么发现的呢?有时候,我出了一身汗,先洗个澡,再去站桩。然后,就发现自己特别困,神凝不住,收不回来。平常没事儿,一站桩、一入定,很快就会感觉全身发热,因为气脉在流通。后来,我专门请教过我的形意拳老师——马世琦老师。 马老师说:“你也有体会呀?我忘了跟你说了,洗完澡以后不能站桩!” 梁冬:这都是属于秘传,最后的时候才告诉你一点小秘诀! 徐文兵:真传一句话。洗完澡后,这会儿气是散的。还有一种气散——房事以后,气是散的。这和我们前面讲的 “聚精汇神”、“独立守神”,正好相反。房事之后人本来就魂不守舍、魂飞魄散,然后还去不停地洗澡,很容易招病。 所以,洗澡不当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人体设计了一套防线,挺好。但是很多人一洗澡,往往搓揉一两个小时,恨不得把自己那层皮搓烂了,这有点强迫症了。 梁冬:如果有一个人喝完酒,洗完桑拿,再入房,piang,piang,piang,连追三枪…… 徐文兵:“神”了。 梁冬:我有一个小小的体会,很多年前,有一次,人家带我去那种北京的老澡堂子去洗澡。结果,他用那种搓澡巾给我搓身,搓出来的泥都够捏一个泥人了。那次洗完澡之后,我感冒了好几天。 徐文兵:你以为那是泥吗?其实是你脱落下来的皮屑,还有一些刚刚生长出来的小的细胞,都给你搓下来了。所以,搓澡要谨慎,不是应该老干的事儿。
  • 我开门诊二十年

    作者:王帮旺

    《我开门诊二十年:一个普通中医学者的亲身经历》作者王邦旺行医二十多年,从一间小诊室开始起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现在已经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积累了丰富的开门诊的经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深知这一行中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并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在众多的同行之中脱颖而出。《我开门诊二十年:一个普通中医学者的亲身经历》介绍了他开门诊的经历,并坦诚叙述了自己成功的小秘密,对于想开门诊以及开门诊刚起步的朋友们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 国宝·同仁堂

    作者:边东子

    《国宝·同仁堂》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乐家传人的回忆和当代人的亲历,生动地记叙了同仁堂340年的发展史。从创立之初的千古承诺,到“供奉御药”的吉凶莫测;从再造中兴的艰难曲折,到强虏入侵的国恨家仇;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凤凰涅槃”,到锐意改革的创新之路,揭示了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品牌为何会历久弥坚,成为质量与信誉的象征;一个百年老店如何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在同仁堂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深层的思考、生动的事例、鲜活的人物展现了国宝同仁堂的历史面貌和当代风采。
  • 思考中医

    作者:刘力红

    在一般人的概念裡,中醫是治療慢性病的,或者說西醫治標,中醫治本;總在西醫幫助渡過了急、危、重等諸道難關後,才讓中醫來收尾,讓中醫來調養。本書旨在將社會大眾對中醫之誤解作一澄清,並以實際案例,印證中醫對各種疾病的療效。另外,本書作者劉力紅博士有鑑於近來研習中醫者漸有捨棄經典之勢,乃大聲疾呼學習中醫不可不從經典切入,欲學好中醫,欲在中醫這門學問裡達到較高的境界,就必須重視經典。 《思考中醫》即以中醫經典《傷寒論》出發,以淺顯易讀的筆調,將此書之精奧娓娓道來,並結合行醫歲月中之實際案例相互為用,將經驗與理論結合,一般與特殊合證,分析與整合互補,可說是作者對中醫經典《傷寒論》的解讀之作。 雖有關《傷寒論》的著述浩如煙海,而能如作者這般,將深奧的經義深入淺出解析者並不多見,本書實為一部知識性與實用性兼具、理論與臨床結合的中醫研習經典之作。
  • 中医运气学

    作者:杨力

    《中医运气学》献给千千万万位有志于攻克中医传统高难理论的中医同遣,以及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内外人士。中医运气理论是《黄帝内经》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内容,占据《黄帝内经素问》1/3的分量,是中医理论中最为高深,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中医的主要理论即衍生于此。《中医运气学》以《黄帝内经》运气理论为核心,对中医主要理论作了高难度的阐述,是一部弘扬中医传统尖端理论的珍贵文献,学术价值甚高。其不但理论阐述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在运气理论应用方面的再创造,可以说进入了相当的境界。全书颇富理论性、应用陸和文献资料性三重价值,论述极为精湛,堪谓古今运气学说的集大成。尤其书中精辟地阐述了运气学说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应用及启示,反映了运气学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大价值,为运气学说的发展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该书的艺术魅力还在于用深入浅出、引入入胜的文笔手法,把义奧难解、精深博大的运气理论展示出来,对中医理论水平的开拓和临床应用方面皆有重大启示,是杨力科技论著撰写的又一力作。作者杨力教授,是当今国内外皆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不仅有较高的中医理论水平,而且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在《周易与中医学》一举成名后,《中医疾病预测学》再次展示了作者的才能。《中医运气学》的问世,更证实了作者的非凡才华。第一版出版后,深受专家学者好评,并多次获奖,包括国家级奖。《中医运气学》是一部优秀中医理论专著,无论于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都不失为一部极珍贵的医学科学文献。适用于中医临床及理论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西医以及自然科学工作者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唐)王冰编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ISBN:9787507723441,作者:(唐)王冰注解;(宋)林亿补注;孙国中,方向红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