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剧本

  • 伪君子

    作者:莫里哀

    《伪君子(莫里哀戏剧经典)》内容简介:《伪君子》、《贵人迷》是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体现莫里哀喜剧艺术的最高成果。《伪君子》的矛头直指天主教的精神统治,揭露假信徒的伪善面目和欺诈手段,嘲讽那些上当受骗者的愚蠢蒙昧。《贵人迷》写一个富有的市民儒尔丹先生,出于有了钱便要附庸风雅的心理,处处模仿贵族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梦想跻身于贵族行列,结果成为贵族诈取钱财和捉弄的对象。
  • 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20卷)

    作者:中国话剧艺术研究

    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20卷),ISBN:9787500117445,作者:刘厚生
  • 白毛女

    作者:贺敬之 丁毅

    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1999年中国文学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评选的发起者、组织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评选的创意堪称知机趁势,卓越宏大。评选以完全的公开性杜绝暗箱操作,数轮评选均邀记者监票,程序谨严,无可挑剔。评审委员会之构成坚持了学术的权威性、广泛性、代表性原则,果有群言一堂、和而不同之胜状。评选标准固然是以思想情趣健康、艺术特点突出为主,兼顾作品的开拓价值、代表地位。 目录: 一、2000年重版前言二、白毛女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第五幕三、曲谱四、附录 1、关于《白毛女》的音乐(1945年) 2、关于《白毛女》歌剧的创作(1946年) 3、《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1946年) 4、《白毛女》音乐的创作经验(1946年) 5、再版前言 6、前言 7、关于《白毛女》的修改(1962年)
  • 罗素姆万能机器人

    作者:[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R.U.R是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的缩写,意为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剧本中一位名叫罗素姆的哲学家研制出一种机器人,被资本家大批制造来充当劳动力。这些大批制造的机器人外貌与人类相差无几,并可以自行思考,然而一场机器人灭绝人类的叛变计划正在进行…… 该剧于1921年在布拉格演出,轰动了欧洲。卡雷尔·恰佩克作品中创造了「robot」(机器人)一词。这个词源于捷克语的「robota」,意思是「苦力」。之后该词被欧洲各国语言吸收而成为世界性的名词。在该剧的结尾,机器人接管了地球,并毁灭了它们的创造者。 字节社有售,地址:http://tangcha.tc/books/1139
  • 高加索灰阑记

    作者:(德)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内容取自中国元代杂剧《灰阑记》,李潜夫著,全名《包待制智勘灰阑记》。格鲁吉亚总督在暴乱中被杀,总督夫人仓皇出逃时将亲生儿子小米歇尔遗弃;善良的女佣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辛将他抚养成人;叛乱平息后,总督夫人为了继承遗产索要孩子,法官阿兹达克采用灰(粉笔)断案:心贪性残的总督夫人不顾死活使劲往外拉扯孩子,而女佣则不忍心孩子被拉伤……故事的结局是,小孩没有判给其生母,而是判归养母女佣。
  • 三毛钱歌剧

    作者:(德)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早期戏剧代表作。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伦敦,麦克是强盗头子,商人皮彻姆掌握着全城乞丐的命运。麦克和皮彻姆的女儿波丽秘密结婚。皮彻姆把女儿看作自己的资本,觉得损失巨大,便向官方检举麦克。警察局长虽与麦克交情特殊,但迫于压力还是将他逮捕了。皮彻姆胁迫乞丐们在女王加冕典礼上游行,逼警察局长处死麦克。麦克准备用金钱换取自由,但他的妻子波丽和那些强盗兄弟们都更看重金钱,没有人愿意救他,麦克命悬一线。
  • 外国当代剧作选4

    作者:[美]阿瑟·密勒

    推销员之死 萨勒姆的女巫 桥头眺望 回忆两个星期一 堕落之后 美国时钟
  • 武林外传

    作者:史东明 尚敬,宁财神

    《武林外传》完全颠覆了人们固有的印象。虽然电视剧外表活像一个俗套的武侠剧,男女主角身着古装,刀剑齐全,但既没有吊威亚满天飞的镜头,也没有刀光剑影的场面。细看内容,完全颠覆了武侠剧给人的传统印象。一个个小人物粉墨登场,满口方言和现代词汇…… 本书为10万字原始剧本首度公开,经典爆笑台词的大盘点,独家专访武林全家福,亲密接触台前幕后你不知道的“武林外外传”,并有80回全版剧情完整回放!
  • 外国当代剧作选3

    作者:田纳西·威廉斯

    玻璃动物园 欲望号街车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鬣蜥的夜晚
  • 缀白裘(全六册)

    作者:[清] 钱德苍 编选,汪协如 校点

    《缀白裘》是清代乾隆苏州人钱德苍编选的戏曲选集,所选为当时戏班演出的最热门的剧目,其曲文和说白都是以演出本为依据,所以深受读者欢迎。此书1931年由汪协如点校整理,1940年和1955年两次再版,但此后再无刊印。此次应学术界急需,重刊出版。 清代刊印的戲曲劇本選集﹐收錄當時劇場經常演出的崑曲和花部亂彈的零折戲。書名《綴白裘》﹐是“取百狐之腋﹐聚而成裘”(李宸序)的意思。全書12編(集)48集(卷)﹐由錢德蒼根據玩花主人的舊編本增刪改訂﹐自乾隆二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763~1774)陸續編成﹐並由他在蘇州開設的寶仁堂刊行。明代末年已有題為《綴白裘》的戲曲選本。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翼聖堂補刻﹑郁崗樵隱和積金山人同輯的《綴白裘合選》序言中記載﹐它最早是由“醒齋”編選的﹐以後出現過多種同名的選本。錢德蒼編印的《綴白裘》(新集)發行後﹐深受讀者歡迎﹐各地書坊不斷翻印﹐其他《綴白裘》刊本便逐漸被它代替﹐很少流行。 錢德蒼字沛思﹐號鏡心居士﹐生卒年不詳﹐曾應科舉不第。他性格豪放不羈﹐常流連於酒旗歌扇之場。王公貴人愛慕他的才華﹐欲延為幕賓﹐都被謝絕。他自稱“生計蕭條﹐窮愁益甚”﹐編選《綴白裘》是作為“口”之計(《求作白裘序啟》﹐寶仁堂刊《綴白裘》8編)。他在編輯本書時﹐常常自歌自詠﹐若醉若狂。由於他對戲曲的愛好和熟悉﹐使得這個選本具有演出腳本的特點。如第 7集(編)序言的作者朱祿建所說:“其間節奏高下﹐斗筍緩急﹐腳色勞逸﹐誠有深得乎場上之痛癢者。” 《綴白裘》收錄的主要是崑曲劇目﹐有80餘部作品的 400多個選出。每劇所選多寡不等﹐有多至26齣的﹐如《琵琶記》﹔也有僅收一齣的。明﹑清時期﹐蘇州戲曲活動極盛﹐從《綴白裘》中﹐可以看出當時這個地區崑曲演出劇目是相當豐富的。它以摺子戲為主﹐包括南戲和明﹑清傳奇作家的創作﹐有些在明代稱為“諸腔”(弋陽﹑青陽﹑太平﹑四平等腔)﹑“北腔”的劇目﹐也被崑曲吸收了。有些整本失傳了的作品﹐在這裡保存了零出。《綴白裘》還收錄總題為“梆子腔”的劇本30餘種﹐50餘折﹐所用曲調包羅很廣﹐有〔梆子腔〕﹑〔亂彈腔〕﹑〔西秦腔〕﹑〔吹調〕﹑〔批子〕﹑〔西調〕﹑〔秦腔〕﹑〔京腔〕以及時尚小曲等。當時這些“梆子腔”劇目已與“時調崑腔”同台演出﹐稱為“文武雙班”或“文武合班”。清初花部諸腔盛行﹐但劇本很少刻印流傳﹐幸賴《綴白裘》的收錄﹐才使今人得見部分曲文﹐其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 Cat on a Hot Tin Roof

    作者:Tennessee Williams

    The definitive text of this American classic—reissu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Edward Albee (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and A Delicate Balance ) and Williams' essay "Person-to-Person." Cat on a Hot Tin Roof first heated up Broadway in 1955 with its gothic American story of brothers vying for their dying father's inheritance amid a whirlwind of sexuality, untethered in the person of Maggie the Cat. The play also daringly showcased the burden of sexuality repressed in the agony of her husband, Brick Pollitt. In spite of the public controversy Cat stirred up, it was awarded the Pulitzer Prize and the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that year. Williams, as he so often did with his plays, rewrote Cat on a Hot Tin Roof for many years—the present version was originally produced at the American Shakespeare Festival in 1974 with all the changes that made Williams finally declare the text to be definitive, and was most recently produced on Broadway in the 2003-04 season. This definitive edition also includes Williams' essay "Person-to-Person," Williams' notes on the various endings, and a short chronology of the author's life. One of America's greatest living playwrights, as well as a friend and colleague of Williams, Edward Albee has written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the play from a playwright's perspective, examining the candor, sensuality, power, and impact of Cat on a Hot Tin Roof then and now.
  • 夜宴 我爱桃花

    作者:邹静之

    歌剧《夜宴》的缘起是中国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南唐时,李煜欲请先朝老臣韩熙载当宰相,韩熙载害怕在青史上留下恶名,因而在家中夜夜笙歌,以狂欢和沉沦来掩盖内心的恐惧和悲苦,逃避李后主的猜忌。李煜派了两位画家卧底韩府,心记夜宴情景,归来成画,这就是《韩熙载夜宴图》的由来。歌剧《夜宴》讲述的就是这段掌故。   《我爱桃花》是邹静之的话剧力作。故事的由头缘自《型世言》第五回前的一个小故事帽儿:醉酒的丈夫提前回家,使得偷情的妻子只好将情人藏了起来。丈夫坐到椅子上睡着了,但不巧将情人的巾帻坐到了下面。情人示意妻子拿出巾帻,妻子会错了意,却将丈夫身上的刀取下来,递了过去。情人惊悚,想这个女人如此心狠,于是一刀将妻子杀死。这个故事,如果用封建时代的眼光看,可能还是歌颂情人有大义之心的,但是,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可能就不尽然了。正是在现代思想的观照之下,邹静之用新颖的戏剧手法,对这个故事进行了颠覆和重新解读。   邹静之是《康熙微服私访记》及《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具有极好的艺术感觉和驾驭故事的能力。本书所选他的这两个剧本,戏剧冲突激烈,语言精确到位,既高雅又好读,阅读实在可以说是一次充满了精神享受的旅程。   《夜宴·我爱桃花》四大看点   一大看点:《夜宴》中国自中国建国以来在国外演出时间最长的歌剧之一。(在国外和香港演出六年之久)。   二大看点:《夜宴》中国自建国以来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歌剧之一。   三大看点:《夜宴·我爱桃花》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开业首演剧日。   四大看点:《夜宴·我爱桃花》近代最先锋的话剧之 一。   名家评书   在市井氛围中提炼出诗人情怀,邹静之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种成就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是罕有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   邹静之身上较多地保留了中国民间艺人讲故事的才能,他惯于把一件件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展演开。   ────诗人西山   色情里的寒意通过刀刃的光芒折射出来,《我爱桃花》在火里炼冰,在冰中取火┉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陈嘉映   冷峻中有温情,幽默里有忧伤,广阔而又精细,精犷而不失优雅┉这是我在邹静之的剧本里读到的,学到的。   ────演员张国立
  • 绝对信号

    作者:高行健 等

  • 'night, Mother

    作者:Marsha Norman

    '"night, Mother" is a taut and fluid drama that addresses different emotions and special relations. By one of America's most talented playwrights, this play won the Dramatists Guild's prestigious Hull-Warriner Award, four Tony nominations, the Susan Smith Blackburn Prize, and the Pulitzer Prize in 1983. "'night, Mother "had its world premiere at the American Repertory Theater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n December 1982. It opened on Broadway in March 1983, directed by Tom Moore and starring Anne Pitoniak and Kathy Bates; a film, starring Anne Bancroft and Sissy Spacek, was released in 1986.
  • 达·芬奇密码

    作者:[美]阿基沃·哥尔斯曼

    深入历史上最受期待电影的台前幕后;奥斯卡奖得主朗·霍华德、布赖恩·格雷泽和阿基沃·哥尔斯曼联手推出。 从未有过的电影制作过程揭秘——领你走进封闭的摄影棚。 哥尔斯曼电影剧本全文,275张精美插图——辅以情节幅、拍摄笔记和评论。 电影制作爱好者、《达·芬奇密码》迷的珍贵收藏。
  • Pulp Fiction

    作者:Quentin Tarantino

  • 上海屋檐下(夏衍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作者:夏衍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本书是由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写的,收集了夏衍的包括戏剧、报告文学、杂文、散文等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夏衍小传、戏剧、自由魂(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三幕话剧)、法西斯细菌(五幕话剧)、芳草天涯(四幕话剧)、报告文学、劳勃生路、包身工、广州在轰炸中等。
  • 悲情城市

    作者:吳念真,朱天文

  • 南海十三郎

    作者:杜国威

    這是一個編劇家的故事。 一個充滿悲喜的多彩生命; 一個恃才傲物的才子; 一個至死也堅持[理想]的好漢; 一個重情重義的[江湖俠客]; 一個風光不再,仍然孤芳自賞的浪子。 在他最後的歲月裡,別人眼中的他,不過是躑躅街頭讓人唏噓生命無常的落泊漢子;然而,他覺得瘋瘋癲癲,才真正是遺世而獨立。[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正是大編劇家南海十三郎一生的寫照。
  •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作者:Tennessee Williams

    The Pulitzer Prize and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 winning play—reissu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rthur Miller ( Death of a Salesman and The Crucible ), and Williams' essay "The World I Live In." It is a very short list of 20th-century American plays that continue to have the same power and impact as when they first appeared—57 years after its Broadway premiere, Tennessee Williams'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is one of those plays. The story famously recounts how the faded and promiscuous Blanche DuBois is pushed over the edge by her sexy and brutal brother-in-law, Stanley Kowalski. Streetcar launched the careers of Marlon Brando, Jessica Tandy, Kim Hunter and Karl Malden, and solidified the position of Tennessee William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young playwrights of his generation, as well as that of Elia Kazan as the greatest American stage director of the '40s and '50s. Who better than America's elder statesman of the theater, Williams' contemporary Arthur Miller, to write as a witness to the lightning that struck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form of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 Miller's rich perspective on Williams' singular style of poetic dialogue, sensitive characters, and dramatic violence makes this a unique and valuable new edition of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 This definitive new edition will also include Williams' essay "The World I Live In," and a brief chronology of the author's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