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湾文学

  • 她名叫蝴蝶

    作者:施叔青

  • 家變

    作者:王文興

    (截自博客來.) 《家變》之重新排版,除比對各原刊版本外,作者更依廿八年前手稿慎重校訂,費時一年始告完成。本書真切描寫父子的矛盾衝突,反映家庭社會問題;文字之創新,突出意味,尤屬特色。出版以來,備受議論,愛之者奉為文學瑰寶,厭之者誣為洪水猛獸,被譽為五四以來最偉大小說之一,曾獲多種推薦,包括:「台灣文學經典」三十書選(文建會、聯合副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亞洲週刊)、「影響三十」書選(台視「縱橫書海」—張大春)、正典一百(楊照)。
  • 狂风沙(上下册)

    作者:司马中原

    本书是司马中原的传世经典之作,它以北方农村为背景,以关八爷带领的一群饱受北洋军阀盘剥和欺凌的北方汉子为主要人物,以走私盐为主线,深情传神地刻画了一幅宏伟壮阔而又神秘传奇的历史画卷。在这里,关八爷把抵抗北洋军阀、暗助北伐军的统一大业,在盐城起义、解救百姓作为自己毕生的大事。他通达世故,明辨是非,以一种特有的草根智慧,在儿女情长和公众利益、家族恩怨和民族大义的取舍上,黑白分明,凛然正直。他的大智大勇降服了土匪,揪出了家族的内奸,甚至发动盐城百姓抵抗了北洋军阀的暴政,同时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填身沟壑,对他情深意重的女人抱憾而亡;他瞎了一只眼,虽然最后有小馄饨陪伴,他终将悲怆地远走他乡。全文明线暗线相交,气势恢宏,情节曲折跌宕,充满了粗犷的乡野风情和浓郁的中国色彩。
  • 雨雪霏霏

    作者:李永平

    回忆是残酷与无情的。人的一生便是一场不断地流浪之旅! 一个从婆罗洲流浪到台北的浪子、一个总是游荡台北街头的女孩;两人的相遇,将勾起多少回忆与罪赎?! “是你,朱鸰,让我鼓起勇气检视我在南洋的成长历程,是你帮助我面对心中的魔,是你要我睁大眼睛,看看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桩桩发生在丛林河滨、南洋小城的童年事件,在我成长过程中,曾经刺伤一个个我所挚爱的,却有如鬼迷心窍般、身不由己地背叛过的人。这些受伤的人,这些好女子,她们是我埋藏在内心中一个神圣、阴暗的角落,永远永远见不得天光的痛……” 李永平的半自传小说集《雨雪霏霏:婆罗洲童年记事》,以作者与其在台北街头偶遇、日后成为他文学创作缪斯的小女孩朱鸰一路晃游台北为线索,边走边将自己在婆罗洲的童年往事和盘托出,并不避讳自己过去的错误和丑事。一日游下来,共讲了九个故事。李永平创作几十年,回首来时路,许多原型俱在往事中。齐邦媛盛赞《雨雪霏霏》的艺术成就——“少人能及”。
  • 陈映真自选集

    作者:陈映真

    《陈映真自选集:文学类》是作者亲自选定的作品集,收录所及主要包括作者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作品。全书既包括作者著名的《将军族》等小说,也包括情真意切的《我的弟弟康雄》等。书中从容不迫地道出了陈映真的生活心绪,也显示了作者苦难的人生、深刻的思想及其心路历程。
  • 陈映真自选集

    作者:陈映真

    本书是专门写陈映真的事情,从属于“三地葵”文学系列。书中从从容不迫的道出了陈映直的在生活中的心绪。特别是在写怀念他弟弟康雄的一章节中,内容感人肺腑、短短几笔就将他当时想念弟弟又从此无法再见到弟弟的痛苦心情刻划的淋漓尽致。全书包括:我的弟弟康雄、文书、将军族、凄惨的无言的嘴、 一绿色之候鸟、最后的夏日、唐倩的喜剧、上班族的一日、云、铃铛花、赵南栋、夜行货车、后街、陈映真写作年表、陈映真小传
  • 打个比方

    作者:黄锦树 编

    《打个比方》(台北卷)是上海、台北、香港三城记系列小说之台湾卷。《打个比方》(台北卷)从台湾2000——2001年的小说创作中精选了13个中短篇。既有台湾文坛实力派作家朱天文、骆以军的新作,又有台湾文坛新人——伊格言、蔡逸军、陈思宏、何宜玲的代表作品和获奖作品;此书以陈映真的中篇《忠孝公园》压卷,这篇小说以台籍日本老兵寻求政治赔偿为情节线索,沉重地展开了关于罪与罚、救赎与死亡问题的探讨。
  • 抓住一个春天

    作者:吴念真

    本书是吴念真的短篇小说集,包括:抓住一个春天、哥哥捕鱼去、婚礼、难报生平未展眉、牧羊女、寻车记、医者、公休日、不想女一二二、看戏去罗、树上的黄瓜。
  • 脸之书

    作者:骆以军

    无数个夜晚人们期待着故事,如昔日的《天方夜谭》,如今天的《脸之书》。 压挤逼仄的城市,贫瘠苦闷的情感;悼亡青春欲念的平安夜电台,岁月静好的盲人按摩院。深夜出动、挥臂举锤砸碎一切的恶灵杀手;神光笼罩、梦幻蒸发的传奇少女;独守废墟古厝的老人们,把出租车当育婴房的女司机。虚无浸泡的夜晚,那些熠熠发光的诈骗挑逗短信,竟也懂得用“寂寞”这个词;而游泳馆置物柜随手可见的号码牌,原来是上帝作弊彩票给你中的摩斯密码…… 《脸之书》是骆以军《壹周刊》专栏文章的终极精选,一部令人目不暇给的城市浮世绘。它勾勒那些偶遇却难以忘怀的脸孔,倾听那不堪埋没的人间世情。浮生聚散、往事微茫,我们生活在一个压挤的世界,情感重叠,都在演同一出戏;然而正因为如此,便有那相逢时的会心微笑——你会懂得他们,他们会懂你。
  • 烟花渡口

    作者:张曼娟

    诚品书店华文创作排行榜Top3!台湾“短篇小说大王”张曼娟小说精选集, 给青春一个故事,给我们无可取代的温柔力量,纪念着无比永恒的青春年华。 “重读着这些喜悦或悲伤的故事,那些远去的时光便重现在我眼前, 每一个故事都与我的生命紧紧相扣,而我始终是站在渡口的那个人。 有时意 兴昂扬,有时茫然失据, 或许一直坚持着摆渡的心愿,却被许多人与许多故事摆渡, 渡过一个又一个,生命里的险滩与深潭。 有些人成为我的挚友,有些人成为我的伙伴,有些人根本素昧平生。 他们的微笑与支持;他们的体贴与情爱;他们的激励与提携, 就像在黑夜的渡口,施放一束又一束璀璨的烟花。 ” ——张曼娟
  • 微雨魂魄

    作者:王德威

    王德威主编台湾小说集。 在跨越纪元,迎向千禧年的关口上,二十世纪末的喧哗迷离究竟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文学痕迹?小说的台北,台北的小说,世纪末的症候与憧憬,离散和跨越经验中,对城市有着怎样的幻魅想象?都会男女的伦理、情色怎样纠缠在作家的笔端?对彼岸的想象和此岸的重新界定……一座城市的世纪末风格,在笔墨间呼之欲出。 世纪末的台湾,作家的手起笔落之间,也都沾染了一层淡淡的诡异色彩。这些作品,有的表现了对城市及城市幻魅想象,如朱天心的《梦一途》中,旅人"你"遨游世界、寻寻觅觅,无非求一己安顿与安息之地,却百不可得,梦寐与现实,离散与归乡的执念,由作者近乎散文的笔触,娓娓道出。有的关注都会男女的感情变异,如翁文信的《蛹》及张蕙菁的《蛾》,都处理都市男女感情的变异及对情欲主体的追求。翁文信以蛹的意象点明爱情,尤其是常理之外的爱情的脆弱性,小说中的中年男女有违道德的偷欢增添了情欲游戏的危险性及刺激性。同时,台北作家对彼岸的想象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生于台湾的他们,对父辈的故土及故人,产生了一种乡愁的冲动。如郝誉翔的《饿》,作者直接与父亲对话,遥想当年他逃亡的传奇遭遇,但这场对话却发生在光怪陆离的臆想的梦境里。 本书收录《雨雪霏霏,四牡骙骙》(李永平)、《蛾》(张惠菁)、《蛹》(翁文信)、《梦一途》(朱天心)、《微雨魂魄》(平路)、《恐怖时代三则》(袁琼琼)、《西藏爱人》(张瀛太)、《本事三则》(张大春)、《医院》(骆以军)、《夏夜微笑》(林俊颖)、《岛》(赖香吟)、《私守》(黄国峻)、《戴贞操带的魔鬼》(李昂)、《饿》(郝誉翔)、《归乡》(陈映真)等短篇小说。
  • 大河盡頭 (上卷:溯流)

    作者:李永平

    無人曉得在陰曆鬼月,從婆羅洲島上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西加里曼丹省,荷屬西婆羅洲首府坤甸市出發,沿著第一大河──卡布雅斯河,一路溯流而上,航向大河盡頭、天盡頭──達雅克人的聖山峇都帝坂,會發生什麼事,會看見什麼景象?因為在遙遠的卡江流域中,原住民達雅克人相信那裡潛藏一座神祕的冥府,既屬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盡頭! 莽莽蒼蒼的熱帶叢林、深入群獸群鳥出沒的巢穴、熱情好客的長屋大屋長、獵人頭的英勇戰士、神出鬼沒的原住民少女、半人半神的叢林之魔、陰森詭譎的奇風異俗……婆羅洲之心──白骨墩、紅毛城、失落的伊甸園、紅色迷城,在著名小說家、翻譯家、學者李永平的豪邁筆鋒下,盡情揮灑遍覽無遺。
  • 亲爱的小孩

    作者:刘梓洁

    女人的故事,或说男女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金马奖编剧、《父后七日》作者刘梓洁 首部短篇小说集 历时十年创作完成,曾获联合文学小说奖项 . 一个不被珍惜与不被选择的女人,有着刮刮乐一般没输没赢的性生活。曾飘至生命中的那些男士,最后都悄然离开,只赠予一句“你值得更好的 ”。 在爱情里遭遇无数难堪和挫败后终于发现:那个亲爱的小孩,将是绝望中的小小希望…… . 十个故事每一个都有如一出高潮迭起、令人沉陷其中的电影,犀利地直捣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核心。读到最后,我们终于明白: 这不是小说,而是我们渺小而伟大、难堪而坦荡、荒谬而美丽的爱情! . ===== . 刘梓洁是那种会讲故事的天赋型作者。她有独特的叙述风格,夹杂着不时跳出来的比喻——利落、犀利,惊喜连连。读她的短篇小说像是看底线抽球功力一流的网球选手打球,一拍接着一拍,稳健而有节奏。——侯文咏 . 我很少看到小说把人物写得这么鲜活。在爱情小说上,不仅有张爱玲的神髓,还有一股狠劲,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郭琼森 . 刘梓洁《亲爱的小孩》给单身女性,尤其是肉食女制造了话题。不管是不是刘梓洁思考的答案,都会催促读者反复咀嚼本书。——甘耀明 . 刘梓洁的文字很干净,从不拖泥带水,是属于21世纪女性的声音。这部小说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时代宣言。——陈芳明
  • 殺夫

    作者:李昂

    李昂,台灣最受矚目的小說家。 「殺夫」獲七十二年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發表之時,引起正反兩方的極度爭議,作者因此廣受矚目。 「殺夫」以台灣農村生活為背景,探討人性的不可捉摸,尤著眼於人與獸之間剃刀邊緣的掙扎,寫作手法細膩而深刻,無論人物造型或情節結構,均有其獨到處,營造出極強的文字感染力。本書德文譯本已出版,李昂亦因此書而入世界文壇之林,喜愛小說的讀者不可不讀。
  • 行过洛津

    作者:施叔青

    本书是施叔青“台湾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的场域定在台湾的洛津,即今天的鹿港。小说写作的对象是洛津的移民社会。 小说用“搭积木的方式”,齐头并进地讲述了发生在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多个故事。其中,以泉州七子戏班旦角月小桂——后来称为鼓师的许情的生平遭际为故事主线,描写许情三次搭船到台湾洛津,见证了以海港起家的洛津五十年兴衰,生动地触及到台湾传统与现代、归属和转化等问题。 在小说中,作者施叔青爬梳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细腻地描画出洛津的世情和风貌,如工笔细描。大段涉及人类学民俗学的讲述穿插在小说中,这也是其独特的写作风格,相对于情节来说,作者更在乎场景的描摹与再现,力求从无数情景的碎片中勾连出洛津的繁华与消损,试图重新调整台湾的历史叙述。作者为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发声,把历史背后微不足道的庶民形象、女性形象推到前台,而台湾史上著名的朱一贵和林爽文事件等,只作为小说遥远的背景。无论是假男为女的优伶月小桂、玉芙蓉,艺伎珍珠点、阿婠,还是洛津商家乌秋、豪门郊商石烟城、官僚朱仕光,都像是一幕幕走马灯的图案,在洛津的兴衰史上作为点缀,一闪而过。他们真实的伤恸,在历史巨幕下显得那么虚弱,化为长短不一的几声呻吟与叹息,抑或是《荔镜记》陈三五娘的吟唱。作者掌控文字的能力令人叹赏,小说通篇“哀而不伤”的境界,具有极强的历史感,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 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被评价为其创作高峰,没想到定居曼哈顿的她,又开始创作“台湾三部曲”,为故乡台湾立传。“台湾三部曲”从清领时期一直写到“二二八”事件,被称为台湾的“大河小说”。南方朔认为施叔青“几乎是全台湾作家里惟一有条件和能力去碰触”台湾史的人,她就出身鹿港(过去称洛津)望族,又长期在世界各地不断地迁移旅行,加上磅礴运思和精彩细描的功力,这些都成为她这次书写台湾史的保证。他甚至认为“香港三部曲”是“台湾三部曲”的热身之作。白先勇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也表示,施叔青“很厉害”,她写了两部大的作品:香港三部曲和台湾三部曲。
  • 不是盡力,是一定要做到

    作者:九把刀

    夢想不是掛在嘴邊炫耀的空氣,而是需要認真的實踐。 等到對的風,我們展翅翱翔。 沒有風,只要擁有足夠強壯的翅膀,我們照樣拔地飛行。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完成了什麼,而是如何完成它。 天空見。 人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意義。 絕對不要否定過去的每一個自己! 突然,小內轉過來。 「把逼,你真的覺得我很好嗎?」小內在漆黑中凝視著我。 「妳真的很好,我很,喜歡妳。」我哽咽。 「謝謝你。」小內用手指摳掉了我的眼淚:「不要哭了。」 「我們一起加油好不好,一定可以的。」我還是一直掉淚。 「好,一起加油。」小內摸摸我的頭。
  • 沉默之島

    作者:蘇偉貞

    本書特色:以同姓名但不同人物、且毫無相關之兩位主角,作為情節鋪陳及其創意形式。不管已婚或未婚,「性」是主角人物的主要部份,形成自身存在及生活的目標。刻意藉此強調心靈的墮落和身體的主控情勢。 2004年 最愛一百小說大選 中文當代 2004年 最愛一百小說大選 TOP 15 2004年 最愛一百小說之最愛20 TOP 15
  • 威尼斯之死

    作者:朱天心

    朱天心为台湾文坛上重要的作家,写作起步极早,在北一女就读时就因《击壤歌》成名,大学毕业后专职写作。曾任三三集刊主编,其作品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等多项文学奖,现专事写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未了》、《时移事往》、《我记得缮》、《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小说家的政治周记》、《学飞的盟盟》、《古都》、《漫游者》、《二十二岁之前》等。

  • 愫细怨

    作者:施叔青

    凭什么?他到底凭什么?愫细的心在抽紧,热泪像珠子成串滚下,再怎样她也料不到自己会在这段不相配的恋情中,扮演如此凄惨的角色,她竟失败得如此彻底。男人是世间最不牢靠的东西,情爱嘛,激情过后,迟早会过去的,这是女将们在身经百战之后得到的结论。 施叔青,十七岁就以处女作《壁虎》登上文坛,小说中那扎根于西方精神分析理论的奇异风范,引人注目,被奉为台湾六十年代现代派小说的经典之作。她,从曼哈顿获纽约市立大学戏剧硕士后,一边从事传统的京剧、地方歌仔戏的研究,一边继续小说创作,写下了大量的探讨女性婚姻、生活的作品,在台湾女作家中自成一格。她,多年来,致力于用文学来探索香港这个奇特的城市,以细腻的笔调、敏锐的触角、鲜活的语言来描绘香港五光十色的众生相,勾画香港百多年的历史,“香港三部曲”和系列“香港传奇”,流韵直追白先勇的“台北人”。 她,充满激情和勇气,风尘仆仆地走进一个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世界艺术的汇集处,用智慧的头脑、独特的视角,深刻写下了一个现代人对历史、文化的崭新领悟。
  • 複眼人

    作者:吳明益/創作,張又然/配圖

    像陷入漩渦一樣令人無法自拔,前所未見的華文創作題材 一部詩意、魔幻、哀傷的未來小說 吳明益最新長篇小說《複眼人》, 繼獲開卷年度好書的《家離水邊那麼近》(2007), 亞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的《睡眠的航線》(2007)後, 《複眼人》構思5年,3年寫成; 既書寫寂寞心靈的變遷,也書寫島嶼環境的變遷 憂傷又撫慰人心,越讀越令人如潮汐般著迷…… 我們曾經以為已然棄絕的記憶與物事,終將在海的某處默默聚集成島,重新隨著堅定的浪,擱淺在憂傷的海灘上。 《複眼人》,全書共分11章31節,多條敘事線分進合擊的情節鋪排、多層次的角色塑造,複眼式的立體觀照,呈現作家吳明益不同以往的寫作風格。複雜的敘述與視域交織成一部長篇的交響詩,在在發出對土地與生命的情感極強音;不變的是他對人類心靈掙扎與生態議題一貫溫潤、內斂的關懷,仍時隱時現地貫穿整個迷人的故事-- 瓦憂瓦憂島,一座太平洋上的神秘小島,人們信奉海神卡邦,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沒有文字,卻是擁有海的故事最多的地方。島上的少年阿特烈,在出生後第一百八十次月圓時,背負次子的宿命,展開有去無回的航海旅程。 而寓居臺灣東部的文學教授阿莉思,丈夫傑克森帶著十歲的兒子托托去登山,卻從此失去音訊,救難隊上山搜尋未果,讓阿莉思計畫尋死。 兩個尋死之人,與經營第七隻Sisid的阿美族人哈凡、開計程車的布農族人達赫、為一條貫穿山脈的道路而曾來過臺灣的德國人薄達夫,以及挪威海洋專家莎拉……因緣際會在島嶼的東部相遇。 這是一部描寫人類心靈中的孤寂、掙扎,自然界的變動不居,人與環境的互動,地誌變化,手法既擬仿人類學,又揉合多種敘事筆法……難以歸類,卻絕非艱澀難讀的動人小說。也是投身自然書寫、小說創作的吳明益在寫作上的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