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湾文学

  • 四喜忧国

    作者:张大春

    《四喜忧国》的出版是张大春真正意义上被大陆引进的第一本小说。这部短篇小说集里不但包含台湾版的所有7篇小说,另外还增添了6篇小说,基本囊括了他初期的成名代表作:1975年得到第九届时报小说甄选首奖的《将军碑》、当年题材大胆“犯禁”的《四喜忧国》、早期的《悬荡》、《鸡翎图》等一篇篇热闹又有门道的短篇作品。此外,张大春还专门为大陆版撰写了一篇精彩的序言《偶然之必要》。
  • 城邦暴力团(下)

    作者:张大春

    隐居台湾的漕帮帮主万砚方因介入周鸿庆事件触怒“老头子”被杀身死,少年张大春误打误撞揭破隐藏谜团惹来杀身之祸,奇人异士出手相助又激起更多隐匿的真相……地下社会与特务统治如何勾连成一体?蓝衣社、武功秘笈与神秘失踪的佛头缘何联系纠缠在一处?淞沪抗战、桐油借款、黄金运台究竟有何不为人知的隐情?且看张大春将中国小说叙事技巧与稗官野史传统巧妙结合,一步步揭开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风雨史背后的秘辛,书写出“江湖即现实”的新武侠高峰。一部小说竟比现实更接近真实!
  •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作者:朱天心

    日记。 偷情。 男人。女人。神隐。不存在的篇章。彼岸世界。 曾经接受他,接受他进入你的世界、你的生命、你的身体,他所及之处,因此全变成玫瑰色,一种樱花盛开在阳光下会齐齐汇聚成的渺茫迷离的杏仁香气。 你的人生得以亮起来…… 如今玫瑰色樱花香散去,他松开眠梦中也牢牢握住你脚踝的手,说自己自由了,也放你自由。你对着灰茫茫的广大天地不知所措,哪也不想去,你真想问他,那你当初干吗惹我 ——所以,终归就是不爱了。
  • 西夏旅馆

    作者:骆以军

    骆以军 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 耗时四年倾力书写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疯癫、妖艳、镜中幻城的恶魔之书 王安忆 莫言 梁文道 戴立忍 桂纶镁 跨界鼎力推荐 《西夏旅馆》是台湾中生代小说家骆以军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作品,作者写作期间曾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最终耗时四年,倾力写就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疯癫、妖艳之书。 2010年,《西夏旅馆》荣获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首奖,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颁奖词中如此陈述:《西夏旅馆》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骆以军糅合私密告白与国族叙事,魔幻现实与情欲臆想,黑色幽默与感伤格调,铺陈现代中国经验最复杂的面貌。全书试探文学想象的禁区、人间伦理关系的极限,尤其值得瞩目。《西夏旅馆》文字华丽,结构繁复,意象奇诡,寄托深远,为新世纪华文小说所仅见。 本书获奖记录: 2008 《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2008 《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说 2009 台湾文学奖小说金典奖 2009 第33届“金鼎奖”图书类最佳著作人奖 2010 第3届“红楼梦奖”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 推荐语: 骆以军是最近台湾十多年来最了不起、最有创造力的一位作家,而且甚至是整个华文世界里面最有重量的作家之一。……《西夏旅馆》在骆以军怪异、绚丽、有点色情意味的笔下,透露了外省第二代的漂流经验。 ——王德威 这不是一部易懂的小说,但它是骆以军语言技艺的大成,更有可能是华文小说的新路碑。若要我用一句话去总结,我只能勉强地说:“西夏”在骆以军笔下成了一切历史中曾经灿烂登场却又终归灰灭的记忆之象征,“旅馆”乃是容纳无穷故事但又不可一一说完的迷宫装置,其奇诡复杂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这是台湾中生代作家对小说提出的疑问和挑战,大陆这边又有哪一个同代人愿意去接应回答? ——梁文道 骆以军是个蛮横的蠢孩子,他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把现有的时空砸个稀巴烂,再把齑粉般的碎片凑起来,搭一个莫须有的新时空,好歹拼成个四不像,却找不到进去的路径。正彷徨着,忽然蹈入一扇门,又陌生又熟悉,既不是砸烂的那一个,也不是新凑的这一个,而是第三个,叫做“西夏旅馆”。 ——王安忆 这是一部庞杂的书,也是一部匠心独运的书。这是一部琐碎的写实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象征之书。这是一部让读者望之却步的书,也是一部让读者手不释卷的书。 ——莫言 长辈不在的时候,我们都称骆以军为台湾文坛一哥,六〇以降第一人。 ——戴立忍 作家翻箱倒柜将一幕幕荒谬乖离的末世景象以无比温柔的笔触结印。自脱稿那日, 便注定是一部跨世纪、 跨古今与两岸的文学巨著。 ——桂纶镁
  • 千江有水千江月

    作者:萧丽红

    小说男主角、台北青年大信初到嘉义县市布袋镇,经女主角贞观导游地方,两人因而相恋。后来贞观至台北上班,大信至金门当兵,两人之间的情愫产生变化。 作者的叙述充满了台湾民俗的瑰丽与趣味,而贞观与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恋情,为这个时代逐渐失去的纯然恋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 台北人

    作者:白先勇

    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 荒人手记

    作者:朱天文

    《荒人手记》为台湾著名女作家朱天文的长篇小说代表作。1994年,朱天文创作了长篇小说《荒人手记》,并一举夺得台湾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大奖首奖。朱天文对这部作品也最为自负,称有了这部作品,“终于可以和张爱玲平了”。 这本书采用同性恋的视角,以一个中年同志的手记形式来写作。实际上作家与第一人称是分离的,身份特征被作家借用。全书遣词造语极端风格化,精炼而浓稠度甚高,句句箴言,故事性方面则涵盖许多面向,形式独特,近似意识流手法,将生活事件拆散成充满生命力的碎片加以知觉化的重组,传达对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一度曾被质疑其是否可归类为小说样式,引发讨论。
  • 城邦暴力团(上)

    作者:张大春

    隐居台湾的漕帮帮主万砚方因介入周鸿庆事件触怒“老头子”被杀身死,少年张大春误打误撞揭破隐藏谜团惹来杀身之祸,奇人异士出手相助又激起更多隐匿的真相……地下社会与特务统治如何勾连成一体?蓝衣社、武功秘笈与神秘失踪的佛头缘何联系纠缠在一处?淞沪抗战、桐油借款、黄金运台究竟有何 不为人知的隐情?且看张大春将中国小说叙事技巧与稗官野史传统巧妙结合,一步步揭开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风雨史背后的秘辛,书写出“江湖即现实”的新武侠高峰。一部小说竟比现实更接近真实! 《城邦暴力团》豆瓣官方网站:http://site.douban.com/110103/
  • 写我的书

    作者:林文月

    《写我的书》,原是作者在《联合文学》开设的专栏单篇,写自家书房藏书,“记录面对一本书无端端心情转折”,名为写书,实为怀人,围绕着书的动人情分,记述了一连串与书、与人有关的回忆。作者以《庄子》写外祖父连横和他的雅堂书局、以《论语》写京都一年时期与平冈武夫教授的师生情谊、以《陈独秀自传稿》写师长台静农先生晚年对遗失书稿的挂念……许多历历往事因为书而屡屡被翻阅,不仅开创了一种散文的新体制,也令读者看到了一代文人学者的气质与趣味。
  • 杨牧诗选 1956-2013

    作者:杨牧

    朝向一首诗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1956—1966,1966—1976,1976—1986,1986—1996,1996—2006,2006—2013…… 杨牧的诗创作,主要累积于原刊诗集十四种。各集收特定阶段长短作品数十首,又以辑分,鱼贯胪列,略识其时代先后,突出外在语境之表情与命意,则主题风格也可能随时浮现,外加完稿年份各别注记,背景形迹更见显著,则所谓诗集之为阶段性创作之反省,或对未来的展望,其理自明。惟十四集出版年岁渐远,早期原刊屡为绝版停印,因新铸版型改以长编三部之方式陆续面世,即台湾洪范版《杨牧诗集》三种(第一集出版于1978年,第二集1995年,第三集2010年)之由來。按此《杨牧诗选》(1956—2013)即根据以上三集总汇五百余首外加新作若干选编辑成,五取其一,改订次第,概以时代先后排列,十年一期,隐去辑目与完稿年份,减低具体或主观色彩,重现诗的归属于思维感受取舍之间。
  • 女儿

    作者:骆以军

    魔术时刻戏剧性滚落的泪珠,精密练习过上千次的侧脸低头微笑——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女儿。 什么事情都在那么早的时候,就被预知了,剩下的只是绣补拼缀那朽烂斑斓的花片,这真是最深的悲哀。 亦真亦幻的岛屿纪事,影影绰绰的剪影侧写。量子力学里充满诗意,经验匮乏者掷下骰子,展现的却是现代人贫乏却多余、悲欢难以言喻的自我孤独宇宙。在《女儿》里,那些“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原本可以……”,一个更好的世界、更好的自己,最后总是为大大小小测不准的伤害掠夺去了人生。 女儿,作为爱、文明、救赎的原型,在漫长疲惫的未来里,她们将如何弥散、传播、叠加、干涉,自行演化;直到被观察到的那一瞬间,方塌缩成真? 我们当然是在一个分崩离析,全面启动的伪经验世界。我想《女儿》已不是《雷峰塔》里的女儿了。——骆以军
  • 那年我所喜欢的男孩

    作者:吴淡如

    《那年我所喜欢的男孩》内容简介:女人都希望男人勇敢吗?你会欣赏敢在大家面前勇敢向你告白的男人吗?女人的心,向来是不按牌理出牌的。睽违多年,吴淡如重新执笔展卷,写下这部爱情小说集,娓娓诉说男女深陷爱恋、情欲时不同的面貌与纠葛,故事中的主角或深情缱绻、或独占欲高、或用尽心机、或充满绮丽幻想。
  • 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龙应台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十五年前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验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性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十五年过去,龙应台不仅成为华文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枝笔,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而这本书也给无数读者带来感动和启迪。 在《孩子你慢慢来》出版十五周年之际,三联书店推出全新简体版:大开本彩色印刷,精美呈现数十幅龙应台私家珍藏照片;特别收录龙应台的孩子:少年华飞、青年华安在该书出版十周年时所撰的跋——看华文世界最受瞩目的女性,原来她是这样做妈妈的。
  • 无怨的青春

    作者:席慕蓉

    《无怨的青春》简介: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诗,澄明热烈,真挚动人,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和舒缓的音乐风格。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美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充满着对人情、爱情、乡情的领悟。 她的诗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大陆后,风靡一时,曾经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这次作家出版社特取得席慕蓉独家授权,并由席慕蓉亲自审订,集中推出席慕蓉目前所有诗集六册,即《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迷途诗册》《边缘光影》《我折叠着我的爱》,这是目前国内最为严整的席慕蓉诗集。
  • 七里香

    作者:席慕蓉

    《七里香》:她的诗作曾经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迄今最为严整的席慕蓉诗集;她的爱憎情仇,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一族一国所可范围,那是宇宙庞伟的光影下永恒的母题和眩惑!
  • 一一风荷举

    作者:张晓风(台湾)

    作者亲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近半个世纪所出版的十四本散文集中,精选八十余篇集结而成。共计十八万余字,具有很高的阅读欣赏和收藏价值,既是张晓风的散文精粹本,又是一本读者期待已久的珍品。
  • 桃花井

    作者:蒋晓云

    ★ 那千古一叹,是血脉中割舍不断的乡愁 ★ 夏志清、王安忆推荐 ★ 一部让人等待了三十年的小说 ★ 如果《百年好合》记录的是传奇故事,那么《桃花井》书写的便是无言之恸。 ★三十年后归来,蒋晓云以书写两岸议题的长篇小说《桃花井》复出,作家张大春为之激动,直呼“她是我的偶像”。 《桃花井》是蒋晓云复归文坛完成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 一九四九年随国民党到台湾的李谨洲老先生经历大半生离乱颠沛后,晚年回到家乡。老人寻回了失散的长子,更进一步找了个桃花井的寡妇董婆续弦,打算在老家重新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城乡的差距、父子的代沟、个性的冲突、利益的挤压等问题交相上演。且看老人如何智慧布局,在命运荒谬却又见真情的人生过程中,遂其所愿,落叶归根。
  • 台北人

    作者:白先勇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欧阳子《白先勇的小说世界》 “一个作家,一辈子写了许多书,其实也只在重复自己的两三句话,如果能以各种角度,不同的技巧,把这两三句话说好,那就没白写了。 《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