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台湾文学

  • 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

    作者:朱天心

    睽違十載,終於等到 朱天心 最新長篇小說! 悠緩的喟嘆聲頓時讓人鬆了口氣--這是我們熟悉的朱天心! 褪去雄辯滔滔的知識符碼,擺開焦慮躁鬱的政治議題,恍若靜水之中躍出的一枝荷花,以素樸清澈的文字,看年少歲月私密的情緒幽思,呼應時光流逝終究無可逃避的熱情轉涼,這回記憶的橋梁不再是地圖而是日記,本來是年輕而顯世故的老靈魂,現在是立在橋上的中年女子,寂寞而絕望。她將走向何方?記憶和時間,欲抗拒的是遺忘和衰老嗎? 貌似矜持的「老靈魂」,心底其實是碰不得的敏感 這是個中年婦女版的此情可待成追憶的故事。 中產背景的女性敘述者,看來什麼都不少,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更年期後的她,身材走樣,魅力流失,除了「沒打算離婚,只因彼此互為習慣……感情薄淡如隔夜冷茶如冰塊化了的溫吞好酒」的夫妻生活,和一群物以類聚的半老女人,簡直沒有談話交心的對象;眼看老之將至,她陷在要命的寂寞裡。 故事由此分為雙線:一個計畫旅程,敘事者尋找著那座有良人在黃昏裡並肩站立的橋;一本日記,是失蹤丈夫的少年歲月歇斯底里愛之呢喃。敘事者心動了,拿著日記按圖索驥,企圖找回時間旅程裡不該消失的座標,但怎麼樣也回不去,找不到了。 藉著少年的日記,朱天心又重寫了一次「去聖已遠,寶變為石」的寓言,重新檢視男女情愫,並向永恆的少年招魂。不肯老去的少女,旁敲側擊,逆向寫著她的戀人絮語:失落,感傷,怨懟,絕望,悼亡。如是輾轉,進退失據。那女性敘事者幾乎遊走憂鬱的黑洞邊緣:沒有了愛,要死--不論自殺還是他殺--也不那麼容易吧。朱天心訕訕的喟嘆著這愛的詮釋循環,其中或許還大有學問:愛是青春期的荷爾蒙問題,還是老靈魂的一廂情願?是文藝青年的本能,還是熟男熟女的鄉愁……
  • 蒙马特遗书

    作者:邱妙津

    颠覆性的LES情欲私密之书 台湾几个世代拉子圈的“圣经”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告别人世的心路剖析 女性情欲的深度书写 以死亡的决绝和纯粹 见证爱的不朽不灭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对灵魂绝望的拷问,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 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 “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我们可以用“死亡”去答辩这个荒谬的世界吗?于是,我读到了《蒙马特遗书》。台湾战后少数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蒋勋 《蒙马特遗书》在台湾,几乎已是女同志人人必读的经典,甚至可能几个世代(至今二十年了)拉子圈的“圣经”……《蒙马特遗书》已不止是邱妙津自己的创作资产,它像《红楼梦》、莎翁的戏剧,成为台湾拉子世界那极域之梦,浓缩隐喻。——骆以军 人们崇拜一个死者,并由此得到生的力量,无论对于作者或读者而言,这是意义非凡的作品,“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遗书》的赞叹。 ——陈雪
  • 鳄鱼手记

    作者:邱妙津

    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 震动整个台湾的同性爱情物语 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生命地带的边缘,同性情欲的纠结,在冷冷而又无助的人生旷野,倾听邱妙津——一只寂寞鳄鱼的真挚告白,一曲狂暴热烈的绝望恋歌…… 对于这仿佛与生俱来、无法选择更无以更改的同性恋身份,是勇敢面对,还是纠结抗争?直面内心深处的爱和无处放置、无人理解的悲哀到底有多艰难,而再绝望创痛的故事,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刻,都会绽放出令人讶异的温情与美……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邱妙津完成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台湾20世纪末大学生迷惘与困顿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大部分章节以大学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七个男女主人公的同性、双性恋的情感生活和心路历程,通过解放的性及性别观点,描绘了当时大学生全新的精神世界和得不到认同的感情经历给彼此的成长过程带来的痛苦和收获。其他章节则以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另组合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寓言,讽刺、影射“鳄鱼╱性异常者”在人类社会孤独、受压迫的命运。这些彼此穿插的叙事线索以复调双声的结构牵动出同一主题的心理及政治层面。 如今我已四十五岁,距我和邱妙津相识,或我们那么年轻(而两眼发光、头顶长角),几次争辩但又同侪友好,脚朝上踮想象可以、“应该”写出怎样怎样的小说,已经二十年了。我仍在不同时期,遇见那些小我五岁、十岁、十五岁、二十岁的拉子,仍和我虔诚地谈论邱妙津……我感觉她已成为台湾女同志“拉子共和国”、某张隐秘时光货币上的一幅肖像。 ——骆以军 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女同志世界里一座无论在何处都可以眺望的高山,成为那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甚至有人直接就说,“邱妙津是我的神。” ——陈雪
  • 西夏旅館

    作者:駱以軍

    耗時四年有餘,逾40萬字,作為一個小說家魂牽夢繫的浩大工程,那些超越三維空間的場景構築;那些無視時間流向的事件敘述;那些頹廢喪志,卻亟欲正名的立體人物。這些無法歸類的元素如立體畫派的畫作般,恣意的遊走穿梭重疊並置解構。這是駱以軍演繹塑形的現代精神迷宮的書寫,我們在其中尋找探險,處處發現高度發展的心靈軌跡,我們迷走,每每於無能釋懷的悲傷之中,而如是的那個絕望時刻,就是駱以軍這艘黃金打造的太空船載人升空之時。只有在小說家龐大的敘述能量發動驅策下,我們能再次脫離地表引力,那會兒,我們將會看見原來原來,在猥瑣糜爛的敗壞中,原來原來一顆心是那麼溫柔美麗的散射溫煦的有如熟透的葡萄酒光澤,從地平線上緩緩地升起。
  • 地底三万尺

    作者:朱少麟

    故事从一条河开始。河面上飘来了一片垃圾,那是一封没有收信人的绝笔信。信里语焉不详,仿佛透露着一个恶魔的忏悔录。如果你拾起这封忧伤的遗书,只要读上一行,就会跌落进入这个恶魔“辛先生”的孤绝世界中——那是一个没有始点、没有终点的奇异空间。那儿是河流的上游,在河谷中,有一座寂寞的小城,开满了芬芳的金缕馨、航手兰,还有一个气质出众的园艺家,一个声名狼籍的甜蜜女郎,一个爱上了手术刀的天才少年,和一个永远藏在阴暗角落的清洁工。整本小说以奇炫的手法,变幻多重视域,层层剖析这位谜一样的园艺家——辛先生。
  • 击壤歌

    作者:朱天心

    这是个五岁想当农夫,八岁想当炮兵,之后想到威廉波特打少棒,想当记者想当上帝想当拿破仑的情妇想当伊莉莎白一世的少女,合上书页时所有时间犹如雕像静止,尚未启动,这是一切漫游的起点,这是老灵魂,后来频频回眺,为之伤逝,为之悼亡的黄金时光。 很多人认可天心的才情出众,却实在太少人知道天心的看书之多。 天心是自幼大人书看得多,到得读书便人家十遍方可读熟,是为苦读;她却只读一遍两遍即通,自是乐读。 —— 朱西宁 我家的销量冠军是妹妹天心的《击壤歌》,有二三十万册,我们都说天心是印钞机。《击壤歌》写了少女高中时代的故事,有很多少年都喜欢读,经常写信来表达崇拜之情。这情形很像现在的偶像作家。 —— 朱天文 由于家学渊源,十来岁的朱天心已颇有大将之风,再加上老牌才子胡兰成的点拨,下笔行文在在令人惊艳。《击壤歌》所焕发的率性浪漫,不啻是《未央歌》的一脉真传,而朱天心那样随便的就念完北一女,还成了台大人,真让我辈叹为观止,她还参与“三三”,诗书天下,礼乐江山,好不热闹。 —— 王德威 朱家一门两代三人都是好作家,这是世界上少见的,如果没人能举出另外的例子,我要说这在世界上是仅见的;而且朱家的女婿,也就是二女朱天心的先生谢材俊,亦是好作家,好评论家,好编辑;再有天文她们的母亲刘慕沙,是日本文学的汉文翻译家。 我有时在朱家坐着,看着他们男女老少,真是目瞪口呆。 —— 阿城
  • 百年好合

    作者:蒋晓云

    ★ 蒋晓云被夏志清喻为“又一张爱玲”,连续三次获得联合报文学奖 ★ 王安忆作序,倾力推荐 ★ 我们终于等到曾源流于同一片黄土地,因改朝换代而离家离乡离国的人,之后的故事。 ★ 张爱玲写的是二三十年代的都市女人,王安忆写的是一九四九年后留在上海的女人,而蒋晓云写的则是流亡在外的这群女人的故事。 《百年好合》中包含了十二个独立的故事,但是这些主人公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母女,亲友,或一面之缘。这些人中有上层官太,也有下层舞女,有私奔台湾的清真面馆老板娘,有远嫁美国独自创业的上海滩舞女,也有享尽繁华的军官小姐。她们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经历了最为动荡的时代,命运的捉弄,乱世飘零的她们,一人有一个传奇。
  • 聆听父亲

    作者:张大春

    《聆听父亲》是张大春回忆父亲的散文。由于年迈的父亲意外摔倒,张大春于父亲生命进入末期的时候,开始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说的正是自己的父亲,以及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 全书以与未出生的孩子对话的方式,从祖上五代开始,说到父辈,说到自己所处的时代。除了父亲的讲述外,更贯穿了六大爷所写的“家史漫谈”,另有友人的回忆与叙述。大春祖家——山东济南张家“懋德堂”,是一个有着五大院落、几百口人丁的显赫家族。祖规家训“诗书继世,忠厚传家”在世事变化中,悄悄改换成两副与“福”、“贵”相关的楹联,张家祖业便也从诗书功名转为经商富贵。当中国进入20 世纪中期抗战期间,全家更是在颠沛流离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中见证了时代的动荡和变迁。作者在追忆中不断讲述家族故事,溯源中国文化,表达了忧郁而深沉的中国文化乡愁。 这是一部在时代变迁中触摸个人血脉的故事,让读者见到有血有肉的“历史”,也是“小说工匠”张大春的性情之作,还是张大春小说创作的精神源泉。作者以个人的家族史来抢救家族记忆,以文化溯源的方式拯救文化凋敝的意图,在书中表现得很明显。
  • 蔡康永爱情短信

    作者:蔡康永

    二十岁的她,暗恋太久,难以忍受,终于决定勇敢一次,伸手去捕捉爱!当她用力掀开她恋情的第一页时,她也同时掀开了一本再也合不上的书。残酷的命运既特别宠她,又爱嘲弄她。大方的赐给她一场又像恩宠,又像惩罚的初恋。这场初恋,使勇敢的女孩伤痕累累,在她自己舔着伤口,一心想要复原的时候,另一个世界送来了一个只爱吃水果,随便到不同人家去过夜的长腿男生,于是,这个男生就带着满身伤痕的勇敢女孩,展开了一场一拐一拐的,恋人专属的,疗愈之旅。
  • 千江有水千江月

    作者:萧丽红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台湾当代经典小说,三十年来感动了海峡两岸无数青年男女。台北青年大信初到布袋,经女主角贞观导游地方,两人因而相恋。后来贞观至台北上班,大信至金门当兵,两人之间的情愫产生变化。 作者的叙述充满了台湾民俗的瑰丽与趣味,而贞观与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恋情;为这个时代逐渐失去的纯然恋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 因为孤独的缘故

    作者:蒋勋

    《因为孤独的缘故》是蒋勋的一本小说集。如果说美学的蒋勋智慧圆融,诗人的蒋勋激情昂扬,散文的蒋勋温柔敦厚,那么,作为小说家的蒋勋则有我们想象不到的犀利与辛辣、机智与幽默。在这本小说集里,蒋勋用如推理小说般的叙事结构,用最正经八百的语言文字,述说着最荒诞不羁的故事,从而打开了一个诡异、神秘、荒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社会的光怪陆离、人性的私欲伪善,真与假、善与恶、严肃与诙谐、爆裂与重组,总是突如其来却又总是呼啸而过。
  • 遣悲怀

    作者:骆以军

    这是我的梦外之悲,是再难重临的、最悲伤的一部小说。 1995年女作家邱妙津在巴黎自杀身故,翌年遗著《蒙马特遗书》整理出版,令世人震颤;身在台北的文友骆以军,以槛内之身遣无尽悲怀,接力诉说那关于爱与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正如山鲁佐德以故事拦阻死亡,直到一千零一夜…… 骆以军是台湾1960年代出生的一代作家中的“一哥”,《遣悲怀》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书名“遣悲怀”典出纪德怀念亡妻的同名文集,表明作家的书写是一次“事过境迁的哀悼/自悼之举”(王德威)。悼亡的对象,自杀而死的作家邱妙津,曾是骆以军的文友。全书主线为与邱妙津对话的九封书信,贯穿“我”的生活描述。现实与梦境交错,文字与记忆纠缠,编织出一幅追问生命、延宕死亡的黑色图景。 这一部小说,作者与死者对话、不断岔开去讲故事的方式,就像《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讲故事一样,力图使时间停止,延缓死亡的到来。而死亡终究会来,爱与死亡并存,活着就是伤害,而且是一遍一遍重复的伤害。
  • 这些人,那些事

    作者:吴念真

    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与感动。 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您将学会包容、豁达与感恩……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特别收录 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 特别邀请 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精采火花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这些人,那些事》
  • 後青春期的詩

    作者:九把刀

    「現在,我們要對十年後的自己投下一張信任票。絕對……絕對不要成為我們看不起的那種大人。」 於是,我們在學校後面大樹下挖了一個洞。 各自將我們的夢想寫在紙條上,封印在登山水壺裡,將覆蓋在上的土踏實。 隔天畢業典禮,十年如滄海一聲屁過去。 昔日校園女神于筱薇的一場婚禮,奇妙地將我們召喚回集體打手槍的那晚。 一把鐵鏟,一聲槍響…… 。 沒人記得當年我們到底寫了什麼,藏在那個約定的洞中。 但我們決定, 不管這些夢想多麼困難奇怪,所有人都要努力幫對方完成……
  • 离魂

    作者:张大春

    《离魂》,约55千字。共收录了11篇故事,包括《离魂》、《狮子头》、《杭城藏王》、《现世报》、《日南至•野女出》、《吴大刀》、《扶乩》、《祝由》、《场中少一个》、《放枪》、《巴图鲁》,分别于2008—2009年度载于《东方早报》。这11个故事涉及神怪、道法、传奇等方面,故事以戏弄的笔法演义人世荒谬、站在流行的端头吟哦古文历史,此外,鲜明的叙事风格背后有着对写实传统的不断思索、作品与时代脉动强烈合拍。
  • 世纪末的华丽

    作者:朱天文

    本书是台湾实力派作家朱天文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其自1988到1990年间所写的8篇小说,附一篇序。作者围绕都市生活的主题,写都市中人的孤独和欲望的觉醒,人沉溺其中的欢乐、疲惫和痛苦。华丽的背景下演绎的绚极欲望,其背后透露着青春的完结、生命的倦怠和于衰老开始处暗笑的命运。作者于以往对生命的张扬和歌颂之外,更多了慨叹和反思。其中《世纪末的华丽》,是朱天文作品中的名篇,也是评论界公认的个人创作历程的里程碑,写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台北都会的世象。作者文笔细致,细节精到,对人心的揭示鞭辟入里,展现了她成熟的文风和深厚的写作功力。
  • 伤心咖啡店之歌

    作者:朱少麟

    马蒂在绝境下,不得不踏入伤心咖啡店,在那儿,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追求的事物,吉儿为社会奉献,素园为生活压力所恼,藤条追求财富,小叶默默地为海安看守着伤心咖啡店,而完美的海安是大家所追求的,但他却是无可自拔的自恋狂。在一次夜游一行人到了海边,每个人大声地辩论『自由』的定义。最后马蒂终究不甘于固定的生活,决定放弃升迁的机会,动身前往马达加斯加岛,寻找海安口中的耶稣──自由。在一个有别于台北喧闹的落后岛上,马蒂追寻着耶稣,她领悟到人来自虚无,终于虚无。马蒂为保护耶稣而牺牲自己,海安为了耶稣毁了自己容颜后不知去向,小叶也悄悄地离开了。伤心咖啡店关闭,一间新的店开幕,不变的是,招牌上深蓝的灯光仍不停地闪烁。 伤心咖啡店深蓝色的灯光存在于城市最晦暗的角落,一闪一闪,向每一个伤心苦闷的人招着手…… 失去工作,失去爱情,在最伤心的绝境中,马蒂走进了伤心咖啡店,以一杯咖啡的代价,经历了人生中最混乱丰富的旅程;她看见了人间最浪漫壮丽的感情,也看见了世上最孤独无情的人,挣扎着找寻生命意义的漫游者,还有无可救药的暗恋狂,他们都敢于用生命作赌注,来换取一个出口,而马蒂找到的出口名叫自由……
  • 孽子

    作者:白先勇

    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孽子》,以同性恋为题材,全书共分为四章,依次是“放逐”、“在我们的王国里”、“安乐乡”、“那些青春鸟的行旅”,描写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为家庭所弃、为社会所遗的“孽子”。白先勇题记:“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其中父子冲突的主题,亦令人印象深刻。
  • 特别的一天

    作者:吴念真

    《特别的一天》为台湾作者吴念真先生的短篇小说选集。 书中包含吴念真早期创作的七部短篇小说。其中《白鸡记》《是的,阿姆雷特先生!》连续入选台湾联合报第三届和第四届小说奖佳作奖;《白鹤展翅》获台湾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创作正奖。大部分以描写台湾北部矿区的乡间生活为主,故事里饱含对村庄的浓浓乡愁和人情味道。故事中对溪尾、瑞芳等台湾地方的描摹写出了一个个大陆读者所陌生的台湾面孔,故事的主人公也都是在乡村劳作的底层人们,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及城市化对矿区和农人们原本生活的冲击在这些小故事中也都有反映,既有温情,却也悲凉。 吴念真的小说作品充满悲悯的情怀,故事真实的呈现底层人们生活的艰辛和个体在社会生活的洪流中的无助与茫然。文字朴实内敛,讲述充满耐心和同情心,但情感上又是不失理智和节制的,展示命运的残酷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读者可从书中了解到台湾北部九份、溪尾、瑞芳等地的地方风貌人情,作品涉及乡间生活层面较多。
  • 巫言

    作者:朱天文

    《巫言》是作家朱天文耗时七年写就的长篇作品。作者完全摒弃了小说的虚构技巧,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当下生活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标本,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一个时代种种景象(包括物质的,也包括内心的),可以说是“给下一轮太平盛世作了一个女性的、实物的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