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香港文學

  • 美德

    作者:董啟章,梁偉恩 繪

    V城四部曲、各大文學獎、好書獎得主 2014年香港知名作家董啟章最新作品 《美德》──「自然史三部曲前言後語」: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學習年代》 故事細說從頭,從這裡開始,也在這裡結束 聯合香港插畫家梁偉恩跨界跨域首度合作 時間:【先見】2023年6月;【後見】2024年6月 地點:V城,牛棚藝術村及十三街一帶 人物:林秉德(連鎖咖啡店經理)、石兼美(攀石運動員),及其他人物超過一百人 場景:【先見】伊甸園購物廣場內之連鎖咖啡店;【後見】伊甸園高級住宅大樓七十樓天台 整理:維真尼亞(考古學者、V城風物誌及近代史合寫者之一) 從482頁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上下合計共886頁的《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到710頁的《物種源史‧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董啟章從2005年起潛心構築的鉅著「自然史三部曲」,來到了新作「自然史三部曲前言後語」──《美德》。 本書故事承接《學習年代》,成為此後長篇故事的序曲,故事背景設定在《學習年代》四年後。《美德》與董啟章此前的長篇在風格和技法上有分別,但也有相似的地方。《美德》是非常濃縮的,因為要把很多事情、很多場面、很多人物濃縮在一起。 對於董啟章來說,小說世界就像這個溜冰場,是一個劇場般的存在;而作家的職責,正如費爾南多‧佩索阿所言,是「把自己的心化作舞台」,搭建一座文學裡的劇場。在這劇場裡,懷疑將被懸置,人物將在一部部小說裡重生,如同董啟章筆下的貝貝變成栩栩、變成恩恩、變成啞瓷,在《美德》裡又變成了維真尼亞。
  • 走光再走光

    作者:卓韻芝

    卓韻芝第五本散文作品── 走光。現出真面目。 你就是能夠從事物中某些細微部份,看見其真實一面。 某某從一個只維持半秒的表情,洩漏出他心中所想。 另一個人從私家車上放置的飾物,曝露他的真實性情。 一件外套從一粒鈕扣,顯露出它的真正價值。 一間機構從企劃的執行方式,泄漏出他是真心真意,抑或門面功夫。 世上太多假動作、假禮貌、假環保、假眼淚、假友誼、假有型、假真心。 只要細意觀察,不難發現身邊許多人、事、物,不停在走光。 你也要提妨走光哦。 因為我看穿你了。
  • 最好的時光 01

    作者:黃承恩 EKEE,張詠妍 WWWINGG

    叱咤903當紅DJ EKEE與WING從聲音打動聽眾的心靈後,再走入文字世界,與讀者仔細交流她們最美好的時光. 〈最好的時光〉是屬於二位女主角何淑馨,余傲芝中學時代 (80年代),也是香港唱片業最蓬勃時期,不論是已當紅的許冠傑,張國榮,陳伯強,又或是夢劇院,Beyond和林海峰,每逢推出專輯,都帶給樂迷新意,總令人有一份期待,和買唱片的衝動.而就是這種氛圍,孕育了本書中主人翁何淑馨,余傲芝. 她們皆是鍾情音樂,響往當DJ的生活的中學生,某天忽發奇想,在家自製電台節目〈天生一對〉,本來是娛己的感情抒發,但因緣際會之下,開始與其他同學分享,過程中牽動了年輕人的心事,男主角陳裕恒與兩位女主角的 Puppy love,那種欲言又止,這麼近那麼遠的情懷,如果經歷過的,定可令令讀者勾起昔日的回憶;又如果現在正處於這種境況,必可引起共鳴.
  • 島和大陸

    作者:也斯

    (節錄)也斯《島和大陸》小序 故事未必在現實裡幫助我們解決經濟的難關,卻是人在精神困惑的谷底或可提供的一種慰藉。我對戲劇性的情節不很感興趣,感興趣的是人的感情,對處於各種感情狀態中,尤其未定型的感情狀態的人物特感興趣。我覺得自己對人在各種狀態下流露的情態比較敏感。那裡有很多東西值得去寫,是常例的觀察未能說盡的。生活的體驗教懂我們,比方說,人在極度悲哀中,反未必會戲劇化地大吵大嚷。經歷過逆境的人,才會體會彼此無言的痛楚。
  • 西西詩集

    作者:西西

  • 剪紙

    作者:也斯

    香港文學的經典,最早於1977年小說在報紙連載,1982年素葉出版社首次出版單行本,到2012年牛津新版,屹立香港文壇三十多年。著名作家葉輝曾經五次細讀《剪紙》,他說,《剪紙》是一個不斷生長的故事,每讀一次都有不同形貌不同角度的新發現,它是一棵隨氣候季節和年齡變形的植物,生長出一些與現象和幻象相涉的想像。 董啟章則說閱讀《剪紙》的文本經驗不單來自剪紙的多重對立含義,也來自《剪紙》小說的寫法。
  • 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

    作者:也斯

    《記憶的城市 虛構的城市》是一部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自傳體的遊記回憶錄,一個充滿自省和比較的旅程。 寫香港成長的一代,到外面去,又再回來。寫他們與其他文化的接觸,反省其成長的背景,面對現實的劇變。 從一些比較熟悉的普通人物身上,看他們如何承受挫折、化解煩惱,在傾側 的時代自己探索標準,在混亂凝聚素質。
  • 無城有愛

    作者:王貽興

  • 體育時期(下)

    作者:董啟章

    二○○○年,我因為聽了椎名林檎而產生了新的小說構思。以林檎為原型,我創造了不是蘋果這個人物,加上另一個同樣是二十來歲的女孩子貝貝,組成了小說《體育時期》的兩個女主角。可以說,這部小說是以椎名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寫成的。當中那些有點刻意模仿椎名風格的歌詞,其實是假託於兩個女主角而寫的詩歌。因為椎名,我發現了日常生活還存在詩的可能,也通過椎名,我才得以首次寫出了類近於詩的形體的東西。我從前一直以為,我和詩是絕緣的。《體育時期》是關於兩個年輕女孩和人生侷限搏擊的故事,但我極力避免它落入理想的追尋和幻滅的俗套,或者變成對青春的濫情頌讚和懷緬。我想寫的不是抽象的青春,而是陷於具體環境條件侷限和個人心理缺憾的成長後期生存狀態。那是在放棄個人堅持的社會化門檻上最後的停步省思。我也拒絕用友誼或其他既有的籠統觀念,去形容兩個女主角之間的關係,反而以更繁複的手法和反覆的辯解,去說明一種可以跨越人際障礙的共同感。這種共同感甚至可能——或者必須——建基於恥辱的體驗,也即是尊嚴受到生存狀況剝奪的體驗。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最堅實,最可信賴的共同立足點。
  • 沒有童謠的年代

    作者:董橋

  • 鬍子有臉

    作者:西西

    《鬍子有臉》為西西近年完成之小說合集,由洪範鄭重推介給有意追求新文學的現代領域的讀者,其中包括十二篇錚鏘有力的短篇小說,試探之深遠,語意之繁美,感懷之廣大多面,時常超乎想像,果敢細膩,非平凡作者所能及。 西西的小說表現了傳統和現代的交錯,歐美及拉丁美洲文學的精髓融合在中國語意格調之中,現實意識,悲喜感性,激盪出一種飛逸的神氣,直指讀者心靈,永遠不落俗套。 目次: 看画(代序) 方格子襯衫 海棠 浮生不断记 档案 肥土镇的故事 聖誕老人与煙囪 垩牆 镇咒 图特碑记 鳥島 鬍子有脸 永不终止的大故事 附录:脸儿怎么说(何福仁)
  • 雙身

    作者:董啟章

    如果一個男人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個女人,那將會發生怎樣的事情?林山原在日本失去了記憶,焦慮地想明白自己變成女身的原委。一路尋來,曲折細膩的情節,神秘而引人......
  • 飛氈

    作者:西西

    書名《飛氈》,嚴格說來,應是《飛毯》。氈與毯,音和義皆有別。 先說氈。何謂氈?我古代製氈,是把羊毛或鳥獸毛洗淨,用開水澆燙,搓揉,使其黏合,然後鋪在硬葦帘、草帘,或木板上,趕壓而成。《說文》之解釋為『捻毛也,或曰捻熟也。蹂也,蹂毛成片,故謂之氈』。《釋名》說:『毛相著旃旃然也』,稱為氈。《考工記》說:『氈之為物,無經無緯,文非織非衽。』 氈並沒有經過紡捻和編織加工的過程,紡織學上稱為無紡織物。它的出現,遠比任何一種毛織毯為早,新疆地區氣候較冷,在原始社會時期,已經廣泛使用。公元前一千年的周王朝,宮廷中已設了『共有其毳皮為氈』,監製氈子的官吏,稱為『掌皮』。 氈是無經無緯壓成之物,如今居室所用的blanket,即毛氈。一般手工用的felt,也是氈之一種。氈音沾。 次說毯。毯也是用羊毛或鳥獸毛製成,卻經編織過程;織法大玫分兩類:一為經緯平紋組織法,一組經線與一組緯線平行交織;相當於如今几桌上月的襯墊物mat,或置於門口地上用之蹭鞋墊rug。二為裁絨法,主要是在一組經線二組緯線織成的平紋基礎組織上,再用絨緯在經緯上拴結小型羊毛扣;即如今一般所稱之地毯,carpet。毯音坦。 《飛氈》一書中所敘述的毛織品,是地毯,為什麼稱為氈呢?《說文》說得好:『氍毹、毾登,皆氈菼之屬,蓋方言也。』小說中的肥土鎮,有自己的方言,對於毛棉絨絲織成的鋪墊物,不管平紋或栽織法,不管是為人取暖、覆蓋、供人欣賞,包裹東西,作為書寫的墊子,以至純為踩踏之用,一律稱之為氈。這不完全是虛構,我生活的地方,一直氈毯不分,都讀成『煎』。所以,小說從俗,名為《飛氈》。至於內文氈、毯並用,則略有分別:分正常敘事,用毯;如由肥土鎮人口中陳說,則用氈。 打開世界地圖,真要找肥土鎮的話,注定徒勞,不過我提議先找出巨龍國。一片海棠葉般大塊陸地,是巨龍國,而在巨龍國南方的邊陲,幾乎看也看不見,一粒比芝麻還小的針點子地,方是肥土鎮。如果把範圍集中放大,只看巨龍國的地圖,肥土鎮就像堂堂大國大門口的一幅蹭鞋氈。那些商旅、行客、從外方來,要上巨龍國去,就在這氈墊上踩踏,抖落鞋上的灰土和沙塵。 可是,別看輕這小小的氈墊,長期以來,它保護了許多人的腳,保護了這片土地,它也有自己的光輝歲月,機綠巧合,它竟也飛翔。蹭鞋氈會變成飛氈,豈知飛氈不會變回蹭鞋氈? 這書的寫作,曾由朋友替我向香港藝術發展局申請資助。資助通過後半年,忽然產生一些古怪的議論,讓我看清楚了某些人情物事,而這,未嘗不是多年來努力編織這氈的額外收穫。
  • 多雲有雨

    作者:劉以鬯

    這是劉以鬯最精彩的短篇小說集。三十個短篇,篇篇都不重複且「不合常規」(〈自序〉),篇篇極富創意,包括被王家衛拍成《花樣年華》的〈對倒〉。讀此《多雲有雨》,可以看見作者六十年來對小說創作的用心、思考和不倦的探索。
  • 味道/聲音

    作者:陳慧

    本書乃作者繼《拾香紀》後又一力作。共收兩個故事 ──〈味道〉和〈聲音〉。作者通過其獨特的分章結構,記述兩個分別有關味道和聲音的故事,令人再三回味。
  • 玫瑰念珠

    作者:鍾玲玲,钟玲玲

    《玫瑰念珠》寫到的,是青年文生的學習,陽桂枝、汪玫莉的遭遇,和徐良琴的寫作,雖然學習中的文生,為幫助還是拯救,感到困惑極了,但只要是真的,就是可予辨認,和充滿體味的人生,儘管陽桂枝在時中經歷的,是死與變容,但汪莉在長久的懸念中,但願慈愛與恩典,直至永遠,儘管徐良琴相信,文學作為情感教育的一種,始終是美好的,但必須多年以後,才能體悟,在我和我們之間,原是無分彼此的。
  • 好黑

    作者:謝曉虹

    " 已經無法追究是甚麼原因,上大學以來,世界變得越來越輕飄飄的。一天在街上行走,忽然覺得大廈與身邊的行人都變得虛浮,甚麼也可能突然上升、消失,自己的身體彷彿也能隨時瓦解。這樣的時候,胡亂說一句甚麼都是絕對真實,同時又極盡虛假的。有些人說創作是為了表達自己,但我懷疑那個「自己」是否確切地存在,我倒希望那些有形的詞句、堅實的文字能填塞虛無的「我」。每篇小說倒是一個暫時的結構,能讓我撿拾亂七八糟的碎片,把一切重組成一種可見的形式。"
  • 香港文學@文化研究

    作者:張美君,朱耀偉

    本書按文化研究的重要議題分為五個部份。【香港故事】部份所選的文章,從不同角度述說香港的故事,內裡又分別引發有關香港身份的不同問題;【全球 /本土】收錄了從全球和本土的關係思考香港的文章,體現出另一角度的香港文化想像;【城市想像】部份探討文學作品所呈現的城市空間對全球化城市有何啟示;【「雅」與「俗」】和【性別與寫作】兩個部份則分別觸及階級和性別的課題。 綜上所述本書從不同角度解讀香港文學的不同面向,各部份之間又時有重疊,互有指涉,文章既可獨立自足,亦能連結為整體的理論想像。
  • 耳目書

    作者:西西

    本書為西西搜集她隨筆作品中,題材適與耳朵和眼睛直接觸及有關者,編為一冊,聽到的和看到的人間聲色,包括音樂和舞蹈、電影和足球、書籍和文物,乃至於她以極端敏銳的心思偶然遭遇的短暫形象,無不在作者明快而節制的筆下再現,充份表現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深刻和通達。
  • 吳煦斌小說集

    作者:吳煦斌

    本書短短十一篇,是作者十多年創作的成果。香港前輩作家劉以鬯論吳煦斌小說謂:「中國現代短篇小說浩如煙海,像《獵人》與《牛》那樣具有獨特風格的,並不多見。讀《金鎖記》,我驚服於張愛玲在小說中顯現的智能。 讀《獵人》與《牛》,吳煦斌在小說中顯現的智能同樣令我驚服。張愛玲是綠叢中的紅,寫小說,有特殊的表現手法。吳煦斌的小說,為數不多,也常能令人感到新鮮。兩人之間只有一點相似:與眾不同,張愛玲小說無處不是刺繡 功夫的纖細精巧,民族色彩濃;吳煦斌的小說民族色彩淡,卻充滿陽剛之美。向叢林與荒野尋找題材的吳煦斌,是一位有抱負的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