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律

  • 论道宪法

    作者:蔡定剑

    书集合了蔡定剑教授二十多年来公开发表的精华文章,全面展示了他在我国宪法和政制研究领域的卓越成果,读者从中不仅能够清晰地把握这位杰出学者的宪政思想和学术发展脉络,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主宪政发展历程及其所存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会为我们进一步探求中国未来的宪政发展之路指明前进的方向。
  • 守法主义

    作者:朱迪丝·N·施克莱 (Judith N.

    《守法主义》(Legalism)一书初版于1964年,再版于1986年。在本书中,施克莱提出法律职业者(包括法官、律师、法律学者)具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即守法主义,并系统阐述了守法主义的概念、特征、价值和弱点。 本书的上篇,评析了法与道德的关系。这一领域在传统上是实证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进行激烈对抗的战场。在20世纪50年代末,本书写作前夕,两大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H. L. A. Hart)和富勒(Lon L. Fuller)还就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辩论。[1] 而施克莱则指出,两派实际上具有深刻的相似性,都是守法主义的表现。她揭示了两大法学派各自的意识形态根源和局限性,主张不能割裂法与道德的关系,而要把它们看作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 本书的下篇,对法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各种传统法律思想,无论是实证法学还是自然法学,都一致认为法应当脱离于政治,并且认为法优越于政治。施克莱对此进行了批判。围绕着政治审判,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施克莱展示了守法主义立场的偏狭,指出这些审判无法基于守法主义获得正当性,而只能从自由主义政治的角度加以论证才站得住脚。因此,法“不是凌驾于政治世界之上,而是恰在其中”。
  • 国家主权与地方自治

    作者:张千帆

    《国家主权与地方自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从比较宪法学的高度,重新审视不断缠绕中国政府实践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厘清央地关系的关键是“法治化”。针对中国面临的一系列政府实践问题,系统回顾、比较并展望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以及这些权力关系模式对解决现实政治与社会问题的作用。通过全面探讨欧美等国的宪政经验,概括和总结了央地关系的一般宪法原则与原理,进而为解决中国的央地关系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立法建议。
  • 立法者的法理学

    作者:强世功

    序言 法理学与民族命运 致谢 第一编 第一章 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 一、问题的提出 二、没有国家的法律观 三、法律人的法理学 四、国家与法律 五、立法者的法理学 结论 第二章 “宪法司法化”的悖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违宪审查”还是“司法判断” 三、“宪法缺场”的话语悖论 四、国家转型的宪政悖论 五、国家转型与法学家伦理 第二编 第三章 基本权利的宪法解释 一、问题与方法 二、“受教育权”的侵权法解释及其限度 三、宪法的结构解释:原旨与文本 四、人民为什么要受教育? 结论 第四章 谁来解释宪法? 一、问题与方法 二、宪法解释权:排他性的专属权 三、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手段 四、“审判权”与宪法解释权 五、法律选择权:隐含的违宪审查权 六、二元违宪审查体制 结论 第五章 共和政体下的“个案监督” 第六章 司法审查的谜雾 第七章 自然权利与领土主权 第三编 第八章 文明的终结? 第九章 大国崛起与文明复兴 参考文献
  • 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

    作者:

    《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在宪法批准中的辩论(1787-1788)》在反联邦党人看来,共和国里最重要的不是政党,而是公民,共和国的生命不在于“野心对抗野心”,而在于公民具有美德,乐意让个人权利服从于公共福祉,而当代包括美国在内的宪政民主体制所面临的困境,部分原因就是缺少这种久违的公民精神。反联邦党人所推崇的古典共和主义传统,推动人们重新发现公民美德的价值,公民个体同精英代表…样,在协商民主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公民自己才是公共活力的源泉。
  • 民治政府

    作者:詹姆斯·M.伯恩斯,杰克·W. 佩尔塔森

    美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丛书
  • 英宪精义

    作者:戴雪

    《英宪精义》共分3篇,主要内容包括:巴力门的主权、法律主治和宪法与宪典的联络。近几年来,受宪法学研究之理想的驱使,中国法制出版社再次重印由雷宾南翻译的戴雪的旷世名著《英宪精义》。《英宪精义》内容翔实,便于读者阅读。
  • 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

    作者:[美] 罗伯特·A.达尔

    《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内容简介:在这样一部极富感染力的著作中,我们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学家就美国宪法在促进民主的目标上的作用提出了质疑。罗伯特·A.达尔揭示了宪法潜在的反民主因素,并探讨了个中缘由,将美国的宪政体制与其他民生国家的宪政体制进行了对比,并探索了如何改革政治体制,以实现公民之间更大程度的平等。
  • 商业无边界

    作者:薛兆丰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经济具有重大的价值。简单地说,它指出了美式(更大程度上是欧式)反垄断法的种种圈套和谬误,而许多国家正在生搬硬套这种反垄断法。只要读完这本著作,你就会奇怪在经济科学当道的年代竟然还有如此错漏百出的东西,而且还会惊叹其它国家竟然还会对这趟混水趋之若骛。 这本书将掀掉读者头上的蒙眼布,把错误最初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它们为什么至今还挥之不去解释得一清二楚。任何一个走完这个思想历程的人,都会深深地怀疑反垄断法究竟对社会有什么好处。但是,即使政策制定者出于其自身的原因执迷不悟和一意孤行,我们也至少知道该如何缓解其决策的恶劣效果了。
  • 通往法治的道路

    作者:季卫东

  • 中国法学时局图

    作者:凌斌

    本书是第一本以CSSCI引证数据为基础的学术史的定量研究作品,对中国三十年来法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做出了独具视角的系统研究,从长时段和众多文献中梳理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法学学术史的基本格局和总体脉络。本书所揭示的中国法学三十年的学术特点,不论对于认识历史还是放眼未来,都提供了可资批判的研究基础。 以往的学术史研究,主要是一种定性研究,要么是“口述史”、“自传体”的“自述式学术史”,要么是根据史料记载复原历史因素的“重构式学术史”。本书则提供了一种学术史的定量研究方法。尽管定量研究永远不会替代定性研究,但是也提供了定性研究不能替代的重要内容。以往的引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作品和作者的学术影响排序,但是引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前景,是推进学术史的定量研究。本书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把定量研究方法扩展和应用到了对学术史基本结构和总体变迁的理论梳理。这一研究也同时表明,学术史的定量研究对于理解学术史的结构和变迁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潜力和应用价值。
  • 普通公司法

    作者:邓峰

    本书是公司法的教科书。公司及其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同 时,也存在国有企业的公司化,以及公司化的合作社、非政府组织等等多种多样的社会组织。因此,本书主要以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有限责任公司等普通商事公司(business corporation)作为对象;同时,本书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公司的主体地位、公司的内部组织、财产的组成、对外意思表示、公司治理等方面,对诸如工商登记、财务规制、融资制度、证券上市以及其他法律部门中会着重涉及的内容,并不过多涉及;另外,本书的重点是对公司法律制度的原理进行分析,注重制度规则的一般性; 最后,本书侧重于对公司治理和法律规则的原理的阐释。故而,以《普通公司法》为名。本书是在作者几年来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为本科生讲授《企业法/公司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也用于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企业公司法专题》课程。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们的参与、讨论、质疑、批评、鼓励和支持,已经融入本书并体现在内容、体系、问题、观点、材料等方面,谨对他们在本书中 的贡献致谢。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A book is never finished,it is only abandoned”,对于本书,这句话尤为适用。从动笔到完稿的两年多时间内,反复的修改已经表现出本书中诸多疏漏、不足、瑕疵乃至缺陷的存在,作者诚挚地欢迎任何来自读者的批评和建议,并希望在以后能以更好的面目出现。
  • 法律的正当程序

    作者:丹宁勋爵

    丹宁勋爵对法律改革的贡献主要在英国,但他的思想的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英国。这些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为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家所重视。虽然我国的法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这种区别并不妨碍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法学家提出的一些进步的思想。因此,研究丹宁的法学著作及其法学思想,对于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同样是有所帮助的。因此,我根据The Oxford Companion to Law(1980)(《牛津法律指南》)和《牛津法律词典》(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等较权威的资料对一些法律专有名词和历史人物加了注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 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

    作者:(日)滋贺秀三等

    序 中国法文化的考察--以诉讼的形态为素材 清代诉讼制度之民事法源的概括性考察--情、理、法 清代诉讼制度之民事法源的考察--作为法源的习惯 关于滋贺秀三教授论文的解说 日本的清代司法制度研究与对“法”的理解 明清时期法秩序中的“约”的性质权利与冤抑--清代听讼和民从的民事法秩序 关于寺田浩明教授论文的解说 明清契约文书 伦理经济论与中国社会研究 “市民社会论”与中国 关于岸本美绪教授论文的解说 明清时代的讼师与诉讼制度 关于夫马进教授论文的解说 评论 跋
  • 不得立法侵犯

    作者:安東尼·路易士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這麼說:「國家不得通過任何...剝奪言論和出版自由的法律。」然而在1960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政府,控告紐約時報誹謗罪,並訴請地方法院判決五十萬美元的賠償,因為報紙刊載蒙哥馬利市政府對於公民權抗議活動的粗暴處置。蘇利文案之前的法制體系,以及最高法院歷史性的改判故事始末,由普立茲獎得主安東尼•路易士娓娓道來,甚具可讀性。這是談論媒體新聞自由尺度的話題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新聞從業人員和關心言論自由的社會大眾不可不知道的歷史性事件。 在我國,關於言論自由與誹謗罪之間的爭論和裁判問題,始終是新聞媒體界的關心焦點。蘇利文案的判例曾在我國的一件誹謗訴訟案中直接引用,是故更值得媒體去深入了解。在國人對於言論自由的思考裡,更是足以引為借鏡。
  • 法律的故事

    作者:[美] 约翰·梅西·赞恩

    人类在地球上第一次可以象现在这样,在环顾自己这块大地的同时,还可以放眼整个世界,因此,我们对法律的未来充满信心。法律对人类的贡献,实在是超过了其他一切人类活动。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 英国宪法

    作者:(英)沃尔特·白芝浩

    沃尔特•白芝浩先生所著《英国宪法》一书已经在我们这个3国家引起一些关注,但这是一部值得更加广为人们知悉的著作。不过,该书书名对书中所含精义暗示甚少,且肯定不合美国读者胃口并会造成误读,因此,此时出版该书的一个新的、更廉价的版本,为免误读,几句序文或许不无裨益。
  • 民法通则全程精解

    作者: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

    《常备法律全程精解系列丛书1:民法通则全程精解》主要内容:法律总是神秘而庄严的,总是理论而晦涩的,也因为如此,法律条文的精深术语和原则精神,总是显得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似远非远、似近又难近的距离。作为专业的法律编辑,我们一直在思量:用什么样的方式把晦涩、精深的法律条文呈现给读者,才是对读者最有用的? 基于这样的目的和考量,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常备法律全程精解系列丛书》。本丛书力求在涵盖领域和内容、细节上都体现出我们期望为读者带来“实用的法律”的用心和宗旨: 一、面向实际,贴近生活。全套共15种,皆为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民事诉讼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物业管理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二、内容充实,解读详尽。书中围绕对核心法律的理解和应用,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法律条文作了详细解读,具体包括: (1)名词解释:解析法律条文中一些较难懂的法律专业术语。 (2)条文注释:阐释法律条文的含意、立法精神、实际应用等问题。 (3)实用问答:解答法律条文在实践应用中的常见疑难问题。 (4)关联法规:列举与条文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索引,书后附录重要法律文件的正文,可供读者查阅。 三、通俗易懂,简洁实用。条文注释、名词解释、实用问答等对 法律条文不同角度的解读,都突出了一个特点,即语言平实易懂, 尽量以通俗的语言概括出专业的意思;内容精炼简洁,尽量把最有用、最核心的内容呈现给读者。
  • 说话算数

    作者:[美]威廉·W·费舍尔

    在过去15年中,技术变革创造了制作、发行音乐和电影的各种新方式。娱乐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从新体系中获益匪浅。可悲的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把握往这这些机会。与之相反,许多人致力于解释和改变法律规则,希望藉此捍卫旧有的商业模式,应对新技术的威胁。法律大堤摇摇欲坠,娱乐业陷入危机,《说话算数:技术、法律以及娱乐的未》试图填补重重漏洞。这本发人深省的书记录了我们是如何陷入混乱的,并提了三种可选择的方案——每一种都涉及法律改革和新的商业模式——指引我们走出泥沼。
  • 数字时代,盗版无罪?

    作者:[美]约翰·冈茨(John Gantz)

    蔓延全球的数字盗版现象,大肆挑战着正统的知识产权观念与制度。这是一个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事件,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文化事件。 在这本书里,两位作者托权威机构IDC对57个国家数字盗版现象及其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及大量的访谈等一手资料,从历史、文化、法律、伦理、商业等多个角度,讲述了数字盗版的方方面面。 从熙熙攘攘的曼谷街头到争论不休的美国国会,从巴拉圭雨林的地下工厂到美国大都市的居民卧室,作者的笔端,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