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上海

  • 上海女人

    作者:马尚龙

    有关上海女人的亚文化,很容易被当做谈资。没有一个地方的女人,会像上海女人一样具有长久的可谈性、可读性。误读也时常发生。作者想要还原的,是上海百年历史对上海女人的外动力,是上海女人自身的内动力,是上海女人与上海男人之间的互动力。
  • 上海秘境

    作者:《TimeOut 上海》杂志 编

    《上海秘境》是《TimeOut上海》杂志同名栏目的文章精选集。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上海秘境》积极挖掘城中最好的去处,探寻建筑背后的故事,不管是巨擘传奇还是市井家常,你都能在这些关于秘境的字里行间读到。“上海秘境”也是《TimeOut上海》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 爱上上海,是出于对它永远不会枯竭的好奇。 【探秘者告白】 沈艳燕:城市如人的手掌,散落于上海各处的老房子串起了或长或短的掌纹,令历史变得有迹可循。我一直觉得,这些老房子,它们的身体虽存活到现在,灵魂却仍留在属于它们自己的那个时代。在婚纱照中,它们成为背景;被改成酒吧后,它们成为躯壳……如何融入,这是一道多么难解的命题。以文字,唤醒老房子的灵魂,我们怀念的,是那个时代。 施雯:相信我,如果你对这座城市像多年的爱人一样,左手摸右手般腻味了,这本书必定会令你重新爱上它。 甘世佳:如果不是时常表现出恨的态度,那只能说明你对这座城市还没有足够的爱。原谅我在文字里,对于这座城市的改造有诸多不满,因为它实在是需要我们展示更多的“恨意”,才会变得更有魅力。 戴剑:关于上海的故事不应该只是风花雪月或者黑帮传奇,有太多与市井相关的分分秒秒值得被纪念,这是一本关于市井上海的书,我们让造作和猎奇走开。 甘鹏:上海,一个混合了摩登、神秘、迷醉的复杂名词,单用魔幻或者花天酒地来概括显然是片面的。上海因为复杂而构成上海。秘境截取每个人眼里上海一角、一面,它们拼贴在一起,成为独一无二的大上海。
  • 上海格子间女子

    作者:晓玮

    本书按照上海格子间女子在一个日常上班日,会在办公室空间出没的4个地点来展开, 每个空间映照都会白领女子朝9晚5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全书四个空间如下: 有关办公室生存类故事的第1间:我和你和我们8立方米的格子空间; 有关办公室政治类故事的第2间:攀登公司阶梯和老板房间里的气味; 有关办公室情感类故事的第3间:茶水间和午餐桌上交头接耳的一切; 有关办公室奇想类故事的第4间:档案室文件柜后有个半人高的洞穴。 《上海格子间女子》使用指南: 配料:全脂职场攻略、新鲜游戏规则、多汁茶水间八卦、浓彩格子间白日梦 使用方法:把它藏在文件纸堆之下,在上班间隙偷偷挪出来,看一下,看一下,若周围同事正貌似忙得不 可开交,且老板时时可能从天而降时,味道更好;看完后,把本书当神秘礼物包扎好,匿名地投放到其他同事 甚至老板的信箱,则风味最佳。 储存方式:存放在公司文件袋中,置于办公桌上阳光直接照射处,避免阴凉干燥场所。无需避免老板,因为 她可能早已拥有一本。 此日期前最佳:在你搬入朝阳有风景的单间办公室之前。 使用效果:初入职场的格子间女子将懂得如何进,老练格子间女子将懂得如何退。
  • 上海老味道

    作者:沈嘉禄,戴敦邦

    《上海老味道》一书是作家沈嘉禄的第四本美食随笔集。收入有关老上海风味小吃、平民菜肴、时令美食和本帮菜点的随笔78篇。以平民生活的草根食物为叙述底本,以怀旧谐趣的文字和生动传神的插图展开对老上海市井生活的回忆。
  • 上海往事

    作者:李劼

    本書是旅居紐約的上海作家李劼,奉獻給世人的又一部力作。這是融家族史、上海史和二十世紀中國史為一爐的歷史傳奇,也是一部盧家人、上海人和二十世紀中國人的真實寫照。一個家族的興衰,聯接著上海這個城市的滄桑。盧家兩兄弟的故事,將上海人的務實和空靈,演繹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故事裏的五個女主人公,更是一展老上海女子的綽約風姿。無論是小姐還是丫環,亦無論是良家婦女抑或風塵女子,各有一番韻味。其婉約,其素樸,其悽楚,其悲涼,遠非大家閨秀或者小家碧玉那樣的說法,可以概括。至於故事所涉的國共兩黨紛爭,既是遙遠的背景,又是切身的悲歡離合。 讀過《星河流轉》裏的世紀末故事,回首《上海往事》裏的上半世紀歷史,別有一番滋味。或者讀過《上海往事》,再讀《星河流轉》,自然會另生一重感慨。小說將三個敍事者的交織敍說,訴諸三種不同的筆調。有時是生動的上海閒話,有時是飄逸的內心物語。文字上的搖曳多姿,契合了故事的虛實相間。上海人那種市民生活的嘈雜交響之中,由此飄出一股山林式的清香和高遠。以前寫上海和上海人的著名大家,都是女人。如今終於有了一個上海男人的上海敍事。讀者可以做出自己的比較。品嘗過後,可能會領悟,緣何大廚總是陽性的。精彩的故事,上乘的小說,無非就是一道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上海人的上海敍事,百年難遇。
  • 哀眠

    作者:張怡微

    他們都年過五十,終於說了一些真話,用沉默達成某種協議。 他莫名其妙地談了兩場戀愛,莫名其妙又分手。宛若什麼都沒有發生。 她睡得特別安寧,想起許多小時的畫面,有節奏卻無聲的影像像是一曲漫長的輓歌。 他,一年給一位家人做一本相冊,從老婆到小孩,甚至還做了一本不願透露姓名的女士。 她知道這裡每一戶人家的喜怒哀樂,甚至聞菜香就知道哪家是誰下廚,但這些記憶有什麼用? 他們都是平凡人,而生活中不乏傳奇般的戲劇性。 12篇關於人的喜、怒、哀、樂、貪、嗔、痴,最細膩的描摩。 生活本身就很龐雜,不必了解全部真相,大家也能相安無事地生活在一起,彼此不戳穿。有時是因為善良,有時是因為粉飾,總之沒有一個導火索,許多隱密的心理可能也就平安地埋葬了。小說是虛構藝術,也就有了令這些隱密曝光看看的可能性。 ——張怡微 此際閱讀張怡微,那真像拿到一枚繁複線路的記憶體晶片,上頭蝕刻著太多小說演化史的訊息和線索,或對未來的小說形貌之想像。——駱以軍
  • 洗牌年代

    作者:金宇澄

    金宇澄散文精选——《洗牌年代》,可称《繁花》的素材笔记,某些来来往往的人与场景——对熟悉这部小说的读者来说,既是《繁花》的背影,也是这部散文集流连忘返的内容。 时间留下难忘的记忆,留下细节与声响;年代的坐标,有如不断改换的牌面,显现了不同文学场域的变幻;写实与虚构、乡土经验与城市回眸,作者滚腾其间,铅华洗尽,笃定泰山;对于物质细节的浓描彩绘的特殊笔触,在这些散文中无处不在;“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这是一部表现了精神、欲望与物质文化水乳关系的细节生活史。 作者为本书自绘27幅插图,书超所值,可以珍藏。
  • 近乎私奔

    作者:晓玮

    《近乎私奔》是旅美专栏作家晓玮用自己拍摄下的两百多桢养眼的图片,十万左右润肺的文字,拽你从一个近境到另一个边境的一本有关游乐生活的图文志。 晓玮用一列逆行的火车将你捎上,从那场近乎私奔的意大利婚礼现场出发,依次呼啸而过东西欧和南北美。在这出从托斯卡纳出嫁的华丽冒险中,她将告诉你如何在意大利策划婚礼、如何在柏林找到新奇出位的旅社、如何在巴黎循着电影的脚步找到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影像、如何在巴塞罗纳的偏门小巷寻找民间设计大师的涂鸦、如何在马德里激起一点被小賊搞出来的旅行小高潮、如何让客居异国的日子不至淡出鸟来、如何和她不会讲中文的大块头有智慧先生斗智斗勇、如何在将来可以象外国老外婆一样活到八十六仍然脸颊粉嫩、如何让从不向子女表达强烈情感的父母突然写来了“永远爱你”......最后, “哐”的一声,回到温暖出走的始发点上海。每一停靠站都是中西夹心,嬉笑怒骂,很国际,却更上海。 本次列车行程表: 第一站,近乎私奔的托斯卡纳站: 我们回到托斯卡纳艳阳下,看那场近乎私奔的两人 婚礼,更有婚前和婚纱打的那场群架和婚后“家常日子,又是新婚”的新鲜人生活; 第二站,适度贪婪的欧洲站: 我们会和巴黎1又3/4电影印象、一双阿姆斯特丹的拖鞋、 一瓶前民主德国的酸黄瓜、一张罗马的薄底匹萨饼以及两个马德里的小賊撞个正着; 第三站,友善扫荡的美国站: 我们在美国的西海岸、中西部和大南方之间串联,拜会一些或噱头噱脑,或令人记挂到的美国人物、美国风景; 终点站,温暖出走的上海站: 终点站全部留给当年温暖出走的原点─上海,且让我们和她好比坐在石库门的客堂间一样, 乘乘风凉, 讲讲闲话,想想屋里厢,讲讲小辰光。
  • 回梦上海老弄堂

    作者:许洪新 编

    以上海历史掌故见长的洪新,曾主《笔真如镇志》,总纂《卢湾区志》,独立或合作编著《上海百家姓》、《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中国的家法族规》、《淮海路百年写出真》和《从霞飞路到淮海路》等著作图山十多钏。《回梦上海老弄堂》是许先生与几位朋友以日见减少的老弄堂为对象,擦试历史尘埃,发掘故实沉淀。本书内容翔实丰富,且大多鲜为人知,可兼文笔流畅,风格多变,是体闲益智之佳品。
  • 海上萨克斯风

    作者:程乃珊

    《海上萨克斯风》作者程乃珊,在萨克斯风问世仅仅44年之后的1886年,上海滩开始响起第一缕萨克斯凤旋律。当时的中国海关总务司外国人赫德,在上海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西洋乐队,里面就有一支可能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把萨克斯风。因为萨克斯风在爵士乐中的丰富表现力,故而在老上海舞厅广为使用,因而也被误解为靡靡之音、阿飞音乐的代名。解放后,萨克斯风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文化而一度消失。但它的旋律依然在夜幕的遮掩下,在上海市民家中低回。 直到“文革”开始抄家,父亲仍保存大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百代公司的爵士流行经典名曲的黑胶唱片:《静静的湖泊》,《秋叶》,《樱桃红》,《泪水弥漫着你的双眸》,《玫瑰人生》……作为乐曲主角的萨克斯风浑实的音色,将玻璃窗震得嗡嗡作响,那时的唱片录制科艺已有如此佳的低音倍司效果! 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之夜,在我记忆中就是这样,伴着一片低回温柔的萨克斯旋律,合家围着收音机各做各事:看《新民晚报》,结绒线,做功课,聊天……平实中充满温馨,我就是这样走过我的童年,我的花样年华。直到‘文革”打破了这一切! 我心目中的上海之夜,就是《新民晚报》加萨克斯风。 今天,那架胡桃木外壳的,1948年型号的有12对喇叭的,美国“西屋”落地机仍完好无缺立在我家,然那曾经如此呵护过它的父亲和给我们带来无数温馨之夜的老唱片,都已化为灰烬!我永回不到那个时光了!我们怀旧,并不因为那个“旧”是好还是不好,只是因为眷恋那我们与之一起走过的金色童年和青葱岁月。
  • 洛丽塔与拉布拉多

    作者:半窗灵鼠斋

    本书是一年多的家常流水,由我还困在婚姻中起,写分手以后,我如何呆在老石库门房子里,有一个洛丽塔,一条狗,一方极简主义薛宝钗“雪洞一样”的空间,慢慢开始享受离婚后的生活。可能限于写作环境和体力,本书没有太长的文字,要的也就是明清笔记的味道。
  • 上海老房子里,点点胭脂红

    作者:淳子

    上海是一座绝无仅有的城市,它不是巴黎不是都柏林,亦不以文学驰名,但文学的确是这个城的重要的人文景观。女性在这个景观里面是无法绕过去的一面墙。本书可以视为一幅上海女子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个女人(指作者)与一个城市的邂逅。本书近40篇文字以房子和街道的一种自然行走的状态而编排,随意且知性。 作者淳子是一位已出版过十多部著述的知性女作家,她的文字是华丽的,也是漂亮的。看她的文字,谜云雾罩,文字间弥漫着水草一样舒展温润的灵魂,这灵魂沉浸在上海的潮湿中,就成了都市淑女的摹本。本书文字涉及的女性,或名媛淑女,或大家闺秀,或弄堂里的平常女子。如张爱玲、胡蝶、潘迪华、李丽华、郑苹如以及那些有名有姓但并不被大众知晓的、然活色生香的平民女子。同时,建筑是一个时代政治、生活、文化和艺术的交汇点,是没有文字的日记。建筑隐含的文化意味,建筑中发生的故事,往往比建筑本身更耐人寻味。这些都市女子居住过的房子,是她们生活的、生命的场,亦是她们情感历史的依托。 作者淳子的文字几乎都是就地取材,运用所在房子和街道里面发生过的事情,来解说、重现上海,并且重复、回旋与衍生。文字中,淳子解析一个女人,一段岁月,一座城市,她拿着相机走进许多老弄堂,老房子,渐渐,她痴迷上这一种感觉。“老房子都是有灵魂的”,在那些木地板雕花护墙上,几代人的体温在里头,许多隐在空气中的故事令她浮想联翩。 这本书,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是“散文体的小说”。书中的主人物,是个美丽、聪明、既活泼浪漫而又多愁善感的知识女性。她在和生活中的许多人物交流、接触,并演绎成一个个充满诗意、隽永的人生故事,激起读者还想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可以说,本书其实都是反映了那些聪慧的女性不甘现实,不断辛苦寻觅自己最终人生价值的心迹。正是如此,淳子的作品才使无数的读者为之青睐。
  • 王安忆导修报告

    作者:王安忆

    围绕文学写作最基本的问题,展开对写作的“另一度接触”。大多数人今后的生活可能都不会和写作有什么关系,可一旦写作,遇到的问题却和一个职业写作者是相同的。所以,你几乎需要面对所有的文学写作上的麻烦。 这是王安忆应邀在香港岭南大学讲学时所作的报告。她挑选了四篇海派作家写上海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精辟而又独到的分析。同时,作家与那些初学写作的大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围绕着文学写作最基本的一些问题,展开了对写作的“另一种接触”。本书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是一本绝好的课外辅导教材。 目录 一、《五妹妹的女儿房》讲稿 王安忆 附录一 《五妹妹的女儿房》(节选) 周宛润 二、《生逢1966》讲稿 王安忆 附录二 《生逢1966》(节选) 胡廷楣 三、《城市生活》讲稿 王安忆 附录三 《城市生活》 李肇正 四、《带个男友回家过年》讲稿 王安忆 附录四 《带个男友回家过年》 王秀明 五、导修报告 王安忆
  • 上海史

    作者:白吉尔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的记叙涉及一个半世纪的历史,目的在于强调该城市演变过程中,导致这种持续性和统一性的重要因素。沉浸于当地社会生活中,日复一日,多层次各方面综合研究的目标集中于这个或那个领域——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上海史显得极其复杂。它经历了激烈的和对立的历史插曲和片断:被迫开埠、太平天国起义、资本主义突飞猛进,以及革命运动、国民党独裁、日本占领,最后过渡到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以及进入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然而,从远处观察,在异地遥望,这部剧烈动荡的历史似乎由一种定式操纵着,一种超越一切的寻觅,即对现代性坚持不懈的追求。
  • Shanghai Homes

    作者:Jie Li

    In the dazzling global metropolis of Shanghai, what has it meant to call this city home? In this account—part microhistory, part memoir—Jie Li salvages intimate recollections by successive generations of inhabitants of two vibrant, culturally mixed Shanghai alleyways from the Republican, Maoist, and post-Mao eras. Exploring three dimensions of private life—territories, artifacts, and gossip—Li re-creates the sounds, smells, look, and feel of home over a tumultuous century. First built by British and Japanese companies in 1915 and 1927, the two homes at the center of this narrative were located in an industrial part of the forme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efore their recent demolition, they were nestled in Shanghai’s labyrinthine alleyways, which housed more than half of the city’s population from the Sino-Japanese War to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her own family members as well as their neighbors, classmates, and co-workers, Li weaves a complex social tapestry reflecting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ordinary people struggling to absorb and adapt to major historical change. These voices include workers, intellectuals, Communists, Nationalists, foreigners, compradors, wives, concubines, and children who all fought for a foothold and haven in this city, witnessing spectacles so full of farce and pathos they could only be whispered as secret histories.
  • 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

    作者:张鹏

    本书以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建设的这两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并运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在都市形态演进中所起的基础性支持作用进行了探讨。以试图在近代上海都市空间演进的市政控制过程和市政设施影响诸方面进行论证,并为 今日上海都市空间的发展提供借鉴。
  • 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

    作者:陈惠芬

    摩登上海,裹挟着繁华旧梦的香风迷雾,于新世纪里何去何从? 生长于上海的文学评论家陈惠芬,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意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文学上海中所蕴含的城市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在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的条分缕析中,完成了文本分析到文化研究的顺利过渡。逻辑清晰的理论阐述辅以情感浓烈的文学表达,堪称上海文化研究中一次成功的书写。 序一 序二 导论:20世纪90年代“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 上篇:想象上海的N种方法 一、纪实与虚构:想象上海的方法之一 二、日常和传奇:想象上海的方法之二 三、N城记/自我与他(她)者:想象上海的方法之三 四、“离去”和“归来”:想象上海的方法之四 下篇:阶层/差异:认同的中央电视台诡和复杂 五、“外来”身份和“精英”叙事 六、“老上海后裔”的历史建构 七、“新人类”的上海书写与认同 八、“城市地图”、《上海遭遇》:个人记忆和集体想象 附录:“到底是上海人”与上海认同 参考文献 有关上海描写作品要目 后记
  • 上海女人私房事

    作者:石磊

    女人的眼神不能太馋,无论多么完美的男人站在面前,都要牢牢把持好自己,实在忍不住,可以伸手出去摸一摸美男的手,可以装得不经意地拿指尖很妖地滑过男人的西装前襟,像《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渴望着就此一举划开男人紧闭的心...
  • 上海闺秀

    作者:孔明珠,老皮皮

    大约是懂得,也是上海人的圆通,孔明珠把本来也许是悲剧的素材剪碎掉,悉由市井风格所取代。现世太急迫,即便努力呼吸,亦是稍纵即逝,能捏在手里东西真的不多。对一个女人而言,没有传奇,除了办公室的人情世故,就剩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了。孔明珠《上海闺秀》,写上海各等女人即景。这些女人,与孔明珠一样,都曾有过前尘往事,不是因为忘怀,亦不是因为胆怯,只是无从说起。她们选择了与自己讲和,与生活讲和,她们找到了她们彼此可以相互理解的平台——衣服、食物和时尚,孔明珠写她们,自己亦是其中的一个,在兹念兹,并非女性主义的立场,却也怅惆警世,反映了一成城市的动和渴望。 目录: 序 写意女人 男欢女爱 七珲八素 妇道人家 上海笔记 弄堂闲话 爱生活,爱上海
  • 上海摩登

    作者:李歐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