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科技

  • 癌症密码

    作者:[加拿大]杰森·冯

    ✺给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常识课

    ✺揭示癌症奥秘,直抵医学真相

    ✺国际知名医师杰森·冯对癌症的全新见解

    ✺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吴舟桥审校并作序推荐

    ✺医学博士、脑科学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副主任医师金铂郑重推荐

    ——————

    作为人类疾病史上最古老的医学奥秘,癌症备受世人关注。所有的癌症都起源于人体正常细胞,这是癌症特别令人恼火和反常的地方——它最初来自我们自身。癌症不是外敌入侵,而是一场内部叛乱。抗癌战争实为一场与我们自己的战争。

    《癌症密码》汇集了医学博士杰森·冯关于癌症的研究结晶。冯博士结合大量实例与数据,指出了癌症研究史上前两种理论范式的不足之处,并以进化论的视角提出第三种范式,回答了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癌症?是什么导致了癌症?癌症治疗的希望在何处?

    我们对癌症的理解正在慢慢地经历一场革命。癌症的“种子”存在于所有人体内,但改变“土壤”的力量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 欢迎来到耳鼻喉接待室

    作者:[德] 克里斯蒂娜·罗伯 / 汉娜·格拉比

    耳鼻喉医生的碎碎念科普,有趣知识大放送+内心OS叨不停,为这些常被忽视的神奇器官鸣不平!

    照顾好耳鼻喉,大脑更清爽,心情更顺畅,病毒炎症疲劳压力都退退退!

    ◎ 编辑推荐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耳鼻喉科医师专业审校,特邀生物医学可视化团队设计封面形象

    您好,这里是耳鼻喉接待室,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鼻屎的蛋白含量竟超过燕麦奶?听力退化可能引起痴呆症?喉咙里的小肌肉也极其情绪化?耳鼻喉如此重要却常为人忽视,本书将一一揭开它们不为人知的秘密,替它们倒倒苦水。

    这绝非一本常规科普书籍:不仅有人体生理科普知识,更有如恐慌和压力能使过敏症恶化等心理话题,还发散到对性吸引力、声音权力、整形狂热、购买欲等社会话题的有趣思考。

    不必因突发耳聋、睡觉被憋醒、说话失声而过于恐慌,也不要觉得感冒、鼻炎、耳鸣过于普遍就不好好对待。本书贴心整理保健方法,额外提供如何看医生的建议,实用值拉满!

    ☎ 希望你的问题和好奇都能在耳鼻喉接待室中获得满意的答案。欢迎下次光临!

    ◎ 内容简介

    鼻屎比燕麦牛奶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耳朵也能品尝味道?为什么薰衣草味让人更专注?

    耳鼻喉除了负责我们早已熟知的各项基本功能之外,还管理着大部分大脑认知功能,与心理健康也紧密相关。仅次于眼睛,耳鼻喉是我们与外界建立联系的重要通道,每当有入侵者悄悄溜进来时,它们也会生病、疲惫或倍感压力——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耳鸣、眩晕、声音嘶哑……

    本书不仅以趣味俏皮的科普方式解释了耳鼻喉的基本运作方式及常见病症,还介绍了耳鼻喉对大脑和情绪的影响。最后,针对如何保持耳鼻喉健康也给出一些实用建议。

    了解身体中为你工作的耳鼻喉系统,才能在出现状况时及时干预调整,击退耳鼻喉疾病的困扰。照顾好耳鼻喉,就是在照顾我们的身心健康。

  • 我们为什么爱音乐

    作者:[美] 丹尼尔·莱维廷

    《纽约时报》《环球邮报》霸榜畅销书,

    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被译为18种语言

    源源不断的启发、精彩非凡的论述,

    只有深谙音乐的神经科学家才能做到

    编辑推荐

    ○ 一段追寻音乐本能的故事,讲述音乐和大脑如何协同进化

    一名前途无限的职业音乐人,凭借对人类音乐痴迷的强烈好奇心重返校园,在认知科学领域取得突破。他想知道,为什么好音乐让人们哭哭笑笑,百听不厌;为什么音乐串联记忆,调动神经,疗愈心情,点亮生活;一万小时理论”在音乐领域的运用,对家长们有怎样出人意料的启示?

    音乐在人类史上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随着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进步,答案开始变得清晰。

    ○ 结合音乐分析、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解译人类最优美的神经冲动

    如果音乐是文化的声音,那么莱维廷既是了解音乐的学者,也是研究文化的科学家。莱维廷的书揭开了音乐的面纱,让专业与非专业人士都能有幸窥见大脑与音乐之间复杂而重要的相互作用……这本书就像一块瑰宝,蕴藏着解读音乐的独特文字。

    他将告诉我们,刻在人类DNA里的音乐本能是多么美妙而严谨。在读过莱维廷的作品之后,你的大脑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感受音乐。

    ○ 是我们迷恋音乐,还是借由音乐读懂我们自己?

    本书宜与音乐一同“食用”,书中所涉曲目均收录于歌单,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搜索完整书名即可选中并播放该歌单,亦可聆听您的私人音乐收藏夹,让您的音乐大脑获得沉浸式体验。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关于音乐和大脑如何协同进化。

    心理学教授、资深音乐人丹尼尔·莱维廷结合音乐分析、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述说音乐为何令人迷恋,解译人类最优美的神经冲动。

    音乐是最能贴近心灵、感染情绪的创作形式。音乐作品也是我们唯一能够随身携带、不时重新温习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能轻易举出喜爱的音乐家或音乐类型,却难以解释为何喜欢这些音乐,而非其他音乐。仿佛在音符与和弦之间,还有某种我们能够感知却无法言说的神秘。

    作曲家勋伯格说过“总有一天,心理学家将解译音乐语言。”如今预言的时代已然来临。心理学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与记忆理论,探究人类心智与大脑如何倾听、感受音乐,以完形理论分析音乐家如何颠覆听众心理、创作令人惊艳的乐曲。科学的意义并不是要为我们消除神秘,而是要让神秘重现光彩,让神秘焕发生机。如果我们理解人类对音乐的迷恋的本质,就能更能深入地认识自己。

    名人/媒体推荐

    丹尼尔奏响了所有文化的和声,触动了所有音乐爱好者。我现在更充分地理解了自己的一些“直觉”行为,也很欣赏丹尼尔略带诙谐的写作风格。这是一本真正适合音乐、诗歌和艺术爱好者的好书。

    ——唐·德维托(Don DeVito),鲍勃·迪伦制作人,长期担任哥伦比亚A&R和索尼音乐高管

    莱维廷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将音乐之美进行神经学解构,不但没有抹去音乐的魅力,反而让它变得更有魔力。

    ——《吉他手》

    这本书博大精深、扣人心弦,我认识的人里只有莱维廷有资格写这个内容。这本书会给所有音乐爱好者带来欣喜与挑战。

    ——佩里·R·库克,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音乐教授

    既是非常深刻的学术著作,又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虽然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神经科学像脑外科手术一样复杂,这本书却妙趣横生。

    ——《波士顿环球报》

    我等了一辈子的书。

    ——南希·珀尔(Nancy Pearl),公共电台图书馆员、《书迷探宝》(Book Lust)系列作者

    向同时研究雷蒙斯乐队、披头士乐队和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人致敬。“音乐为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丹尼尔·莱维廷能够以其洞察力、同理心和幽默感给出解释,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马特·海莫维茨(Matt Haimovitz),大提琴家,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柏林和以色列爱乐乐团独奏演奏家

    音盲都会为此着迷。

    ——《卫报》(伦敦)

    获奖记录

    ○ 《环球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 《独立报》年度最佳图书

    ○ 《卫报》年度最佳图书

    ○ 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入围

    ○ 鹅毛笔奖 2007年 最佳出版新人

    ○ 2006年首版至今仍是亚马逊kindle“音乐哲学类”第一名

    ○ Goodreads网站59751人投票、1776 篇长书评

  • 本草

    作者:[加] 卡拉·纳皮

    这不是一本关于中医的书。这是一位西方的中国史研究者通过对《本草纲目》及其相关文本的阅读,尝试从李时珍的视角反观其自身的大胆实验,也是能够让我们以陌生化的视角重新观察“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体验。

    作者通过解读《本草纲目》的内容构成、分析李时珍获取和辨析文本收藏的方式,并与同时期的西方博物学者的研究方式加以比对,来理解他是如何将自己的认知实践方法应用于理解和利用自然界的万物的研究中的。李时珍试图将他所观察和认识到的自然与人体的变化加以调和贯通,转化为一种以自然史为依据的医学实践来治愈人类,他对自然界知识复杂性、多元性的认可,在今天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历史研究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秘的曼陀罗花会根据采收人的不同状态而有不同的药效?中亚地区有能长出绵羊的植物——“地生羊”?无畏的波斯人如何从无边无际的“水银海”中获得水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的鸿篇巨制,也是一部博物学和自然史的经典著作。它独树一帜的分类方法和包罗万象的宏大规模,影 响了后世的许多博物学家,在中西方文化研究中都拥有持久的魅力。

  • 恐龙研究指南

    作者:[英]达伦·奈什(Darren Naish)

    ◎编辑推荐

    ☆专家作者,权威机构出品

    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古生物领域的专家,在恐龙研究领域是泰斗级人物,同时也是才华横溢的科普写作者。原书由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出品,权威机构认证。

    ☆内容全面,与时俱进

    本书一方面从演化的角度对恐龙进行探讨,比如恐龙是何时且如何成为地球霸主的,又是如何衰亡的,最后又是如何演化出鸟类的;另一方面是从解剖学、生态学、生理学等角度对恐龙进行探讨,比如恐龙是如何取食、移动、产卵的,恐龙的骨骼有哪些特征,如何估算恐龙的体重、还原恐龙的颜色等。内容全面细致,囊括了各领域的研究成果。

    ☆打破常规,观点新颖

    传统的观点认为恐龙已经灭绝了,但作者从一开始就提出“恐龙没有灭绝”,灭绝的是“非鸟恐龙”,鸟类作为恐龙的后裔一直生存到现在。作者还对博物馆中一些恐龙骨骼的陈列提出质疑,对艺术作品中恐龙的颜色、鼻孔的位置等提出了疑义。

    ☆插图生动,易于阅读

    作者在介绍恐龙的每个方面时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全书300多张生动细致的插图,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助于读者理解本书所探讨的恐龙及其特征。

    ◎媒体推荐

    作者是古生物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也是才华横溢的交流者。本书是研究恐龙的必备资料。

    ——《BBC野生动物》杂志

    这本关于恐龙的书充满了智慧的现代观点,适合有思想的读者……配有彩色插图,制作精美。

    ——《生物学季刊》

    ◎内容简介

    恐龙是曾经存在过的最壮观的动物群之一。其中许多都是非常奇异的生物,至今仍吸引着我们,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超级掠食者暴龙、背具骨板的剑龙、长颈长尾的梁龙和长有羽毛的小盗龙。

    本书主要讨论恐龙是如何兴起和消失的,有哪些演化分支,如何生活,其中一些类群又是如何演化出羽毛并最终演化成鸟类一直存活到今天的。作者主要从演化史、解剖学、生态学、生理学等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 作者:[英] 尼基·海斯

    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努力,是底层思维!

    走出认知谬误与盲区,告别“后见之明”;所谓聪明,就是提前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点!

    英国心理学会会员、心理学博士、畅销书作家给你的实用思维科学。

    ◆ 内容简介 ◆

    在这本涵盖全面、简单易懂的思维科学指南中,心理学家尼基·海斯探索了我们大脑的运转逻辑: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大脑能帮助我们做出最佳决策?为什么有时候大脑毫无用处,甚至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呢?

    关于“思维的逻辑”方面的科学是能够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基本原理。

    你在处理信息时,你的大脑在做什么——思考、储存记忆、注意、理解、创造、处理问题和学习——都影响着我们跟他人的互动,也在激励和鼓励着我们做出日常决定。

    本书包括归因、偏见、我们如何形成信念、记忆的方法、有意识与无意识记忆,以及我们如何顿悟和创造等,研究了我们在思考时的科学性问题。本书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影响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复杂却又迷人的过程脉络,也在不知不觉中撼动了我们曾经自以为稳固的认知,让我们重新觉察到自身思维的盲区,激活内在的潜能与创造力。

    ◆ 编辑推荐 ◆

    1.拉开人生差距的不是努力,是底层思维!

    2.走出认知谬误与盲区,告别“后见之明”;所谓聪明,就是提前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点。

    3.涵盖归因、偏见、我们如何形成信念、记忆的方法、有意识与无意识记忆,以及我们如何顿悟和创造等八大底层逻辑,剖析100个有趣、有用的思维科学规则:

    心理定势:你更关注何种类型的信息?

    无意视盲:你根本不知道你决策时忽略了什么!

    满意度法则:不用完美,有时候差不多得了?

    群体盲思:长期稳固的群体更容易自以为是,智慧下降。

    沉没成本:因为不想放弃已经投入的成本,个体会继续采取无效的行为方式来加大投入。

    ……

    当我们选择那些看似容易的选项,是如何误入歧途,之后又如何纠正这些错误的?

    当我们陷入选择与解决的困境,我们该如何获得顿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阅读本书,洞察思维不同的侧面,成为智慧的多向思考者。

    4.阅读本书,拥有清醒的认知、清晰的逻辑、清楚的方向。用思维科学、心理学走出常见的认知与成长误区,成长的本质,就是思维的成长!

    5.本书作者尼基·海斯博士是英国心理学会会员,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教学协会终身荣誉会员。她善于将心理学应用于日常生活,拥有丰富的在企业、公共部门和大学的工作经验,她写了很多文章,是一位杰出的媒体人物。她关于脑神经科学的作品超过20多部。

    ◆ 作者简介 ◆

    [英]尼基·海斯

    尼基·海斯博士,心理学作家、顾问和教育家,英国心理学会会员,特许心理学家。曾在布拉德福德大学、利兹大学和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讲授心理学,善于将心理学理论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著有20多本畅销书及教材。

  • 中年之路

    作者:[美] 詹姆斯·霍利斯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众多挫折?

    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些挫折当作一种危机?

    这种危机与经历又代表了怎样的意义?

    中年危机——詹姆斯·霍利斯将其称为“中年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霍利斯教授提出了一个看似可怕实则具有解放意义的问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谁?”当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以虚假的自我生活,被不切实际的期望驱使着扮演—个“临时的”成年人格时,我们就打开了第二个成年期的大门,将迎来真实的人格。

    在本书中,霍利斯教授基于荣格心理学的视角,以一种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现了中年经历的层次,并带领我们重新审视、界定、调整自己的人格,从而了解内心真正的需求,抛开童年创伤与“临时人格”的束缚,从痛苦出发,穿越“中年之路”,前往意义的彼岸,最终形成稳定、成熟、完善的人格。

    中年,是一段从痛苦到意义的旅程。

    许多人把生活当作一部小说,我们被动地从一页翻到另一页,以为造物主会在最后一页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但并非如此。

    勇敢踏上中年之路,会让我们更加清醒,为人生余下篇章担负起责任。

  • 大城市里的小水坑

    作者:邰明姝 / 睡大宝

    春天,一个喜欢自然的女孩在城市绿地的小水坑旁架设了两台红外相机。短短一年时间里,相机拍摄到三十四种鸟类和三种哺乳动物。

    它们是生活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也是我们的朋友,但它们生存的空间日益逼仄。

    请认识它们,保护它们,因为这片家园是我们的,也是它们的。

  • 伴生

    作者:[美] 阿伊莎·阿赫塔 (Aysha Akhtar)

    当我们建立或打破与动物间的联系时会发生什么?人类在神经机制上如何被设计与动物共情?对动物的暴力又如何违背了我们的天性?

    阿赫塔博士是动物伦理和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她研究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动物的同理心如何丰富了人类自己。

    《伴生》巧妙地结合了医学、社会史和个体经验,展示了人类和动物的安康是多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贯穿始终的是阿赫塔自己的故事。小时候,她遭遇了学校欺凌和家庭性侵。直到她遇到一条名叫西尔维斯特的小狗,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阿赫塔博士以此追问,当我们认识到人类与动物的亲缘关系时,我们会得到什么?她周游全国,讲述了各色人等的故事,其中包括一位退伍军人、一名连环杀手、一位黑帮成员和一名农场主。

    《伴生》是一趟旅程,以此去了解人类健康的本质,并且追问,我们对动物的同理心(或缺乏同理心),如何在最深层的意义上影响人类的健康?

  • 心理医生来看我

    作者:[德] 扎比内·韦里·冯·利蒙

    ★ 德国《明镜周刊》重磅推荐,德国亚马逊4.6高分好评,大家都在看的热门心理学科普!

    ★ 干货满满,一部清晰好读的现代心理问题大百科!

    ★ 德国专业心理医生通过分析6个普通人的心理困境,解密常见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缘由。

    ★ 通俗易懂地为你阐释常见脑科学名词和多种心理学理论,了解心理的运作机制和都市人常见情绪问题,带你逐本溯源,深入了解你自己。

    ★ 至少,我值得被自己好好对待。我用心照顾我唯一拥有的东西,我的生活。——利蒙

    ★ 在完美主义和权力占有欲的背后是对认同感的苦苦追寻,而仇恨的背后则是屈辱的经历,施暴的背后是被伤害,偏见的背后是内心的焦虑。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前提在于我们要采用全新的视角。——利蒙

    ★ 轻盈平装,可以随身携带的“心理咨询师”!

    ★ 我们为身体做了那么多事情,却唯独忽略了心灵;当我们的心得到照顾时,它一定会非常感激!

    ———————————————————————————

    扎比内·韦里·冯·利蒙结合临床案例以及众多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用轻松有趣的笔调深入浅出地向我们展露了大脑和情绪的秘密,解释心理机制的运作与需求,并针对各种心理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这不仅是一部心理学佳作,还是指导我们面对现实心理困境的指导书。本书让我们得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被我们忽视的内心声音,其实早该去倾听;我们一直逃避的问题,其实有办法解决。

    ———————————————————————————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小书。翻阅它的时候,就如同坐在心理诊所舒适的红沙发上等待被倾听。它不断散发着魔力,使完美主义者远离焦虑,让情感受害者绝地反击,帮迷茫又疲倦的人们找到心灵的出口。——编辑推荐

    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心理的知识,当然还有很多关于我自己的知识。——德国图书网站bücher.de读者

    我非常同意作者的意见,每个觉得自己有点心理问题的人都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本书可以帮你更有针对性地与心理医生对话,令人印象深刻。——Goodreads读者

  • 花朵与探险

    作者:[英]玛丽安娜·诺斯 著 / 祝羽捷 导读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官方授权出版,英国国宝级女性植物学家、画家玛丽安娜·诺斯国内首本画册!作家、策展人祝羽捷长文导读,科普作家、自然题材画家余天一翻译植物介绍并校订学名。科学与艺术融合,用画笔展现明艳生动的自然盛景,美轮美奂。

    ★“坚持热爱,终将收获人生的绚烂花朵。”诺斯打破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对女性的重重禁锢,选择终身未婚、独自环游世界,并为植物作画。她深入六大洲的16个国家和地区,记录了全球的900多种植物;不仅独立发现了新物种,更在彩色摄影尚未诞生的年代、用画笔启发了科学家们对新物种的持续发现,在学界享有崇高地位。

    ★本书收录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玛丽安娜·诺斯画廊的约400幅作品,以诺斯的旅行目的地和时间线重新梳理归类,植物肖像、风景写生、人文古迹、当地生活……翻阅本书,就像跟随这位勇敢、敏锐且热情的女探险家,开启一个丰富而未知的自然世界。本书同时选编了《诺斯画廊官方指南》中的地点与植物介绍,更为详细地对每幅作品进行科学解读,并对当时的植物学名重新校订,植物学参考价值高。玛丽安娜·诺斯被达尔文奉为“缪斯女神”,她的画廊被维多利亚女王称为“国家的礼物”。邱园院长约瑟夫·胡克评价这些作品为“植物王国的奇迹”;邱园图书馆艺术与档案馆馆长克里斯托弗·米尔斯称本书献给所有“视画廊为珍贵朋友的人,还有到目前为止不能把图像资料带回家随意翻阅的人”。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官方提供高清大图印刷,媲美画廊原作质感。画作中这些姹紫嫣红的花朵们既是艺术的创造,又是科学的宝藏。对喜爱艺术、植物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座“纸上植物园”,既能足不出户游览邱园的诺斯画廊,更能“收藏地球上所有的花”。

    ★ “人人都爱玛丽安娜·诺斯,她是我们心中的勇敢之花。”作家、策展人祝羽捷曾在英国留学生活数年,并与英国旅游局合作,到访邱园录制诺斯画廊推荐视频,她为本书创作长文导读,倾情讲述偶像玛丽安娜•诺斯旅行绘画的一生,以及她作为女性的心路历程,对自然和绘画创作的热爱,和突破家庭与世俗所做的努力;科普作家、自然题材画家余天一为邱园植物分类学硕士,并因诺斯的一幅婆罗洲植物画作而发现新物种,他为本书翻译植物介绍并重新校订学名,从《诺斯画廊官方指南》中精心挑选大量内容编入本画册。

    ★精装大开本,厚达472页的收藏级画册。半透明pvc护封设计,以红色象征女性坚韧热情的一面。内文选用128g进口哑粉纸,与屡获大奖的艺术图书专业印厂“雅昌”联手,还原诺斯笔下生动、细腻的植物世界。强烈推荐审美品位高的读者送礼/收藏!

  • 星际穿越

    作者:[英] 瑞克·爱德华兹 / [英] 迈克尔·布鲁克斯

    《星际穿越:电影背后的科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剖析十部经典科幻电影,带你开启探寻科学的奇妙之旅!

    量子物理学博士与剑桥大学科普作者强强联合,从《异形》到《侏罗纪公园》,再到《黑客帝国》《星际穿越》,每一章都有特别的主题,涉及天体物理学、神经科学、心理学、植物学、人工 智能、进化论等多种科学领域,展现前沿领域的奥秘。

    “我们能实现时间旅行吗?”“黑洞里面到底是什么模样?”“病毒能把人变成丧尸吗?”“我们活在虚拟世界里吗?”……该书风趣又严谨地讨论了这些让人十分好奇的问题,让人在科学研究、科幻和电影的边界轻松漫游,是充满探索精神的读者以及科幻电影爱好者不能错过的佳作。

    ★《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最佳图书

    ★《新科学家》杂志推荐图书

    ★《卫报》《金融时报》《赫芬顿邮报》力荐

    对科幻电影中的“科学”有趣又异乎寻常的解答。——英国《新科学家》杂志

    引人入胜又诙谐幽默的作品。——理查德·奥斯曼(英国作家)

    知识丰富,让人在科学研究、科幻和电影的边界轻松漫游。——罗杰·海菲尔德(英国科学博物馆对外事务主任)

    非常有趣,学术造诣很高且十分令人着迷。——本·米勒(英国喜剧演员)

  • 微笑偷盗者

    作者:[英] 理查德·巴奈特

    牙科诊室是令许多人感到恐惧和焦虑的地方,而牙科学与我们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形象息息相关,是对普通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医学领域之一。本书作者理查德·巴奈特是医学文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同时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普及工作。在书中,他延续前作《病玫瑰》和《手术剧场》的风格,通过500余幅珍贵图像和生动的文字,讲述了从青铜时代到21世纪的全球牙科学发展历程,其中不仅有牙科工具、治疗技术和对牙齿疾病认识的进步,还包含牙医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的变迁、患者的体验以及人们对牙齿治疗和护理态度的改变、牙科学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女性牙医如何争取职业资格、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影响牙科学的发展等广泛的议题,是一部全景式的牙科学演化史,也是一部视角独特、以小见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史。

    牙科学的发展改善了我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而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21世纪的牙科治疗是无痛且高效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出色。但全球健康不平等在日益加剧,贫穷人口的牙齿状况依然不容乐观。这是一个无比丰饶又危机四伏的时代,人们健康快乐的笑容背后暗藏挑战,而牙科学是最强有效和令人不安的象征。

    【编辑推荐】

    1、横跨数千年、涵盖全球范围的牙科学发展史。作者凭借自身的医学文化史专业素养,依托惠康博物馆丰富而独特的收藏,为我们梳理出了自青铜时代到21世纪东西方牙科学的整体发展历程,包括医疗技术的提升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书中图片超过500幅,包含不同时代的牙科工具、治疗手段、牙科学著作、相关艺术作品、牙科用品广告等,集医学、艺术、历史于一体,呈现出一幅蔚为大观的牙科学发展全景图。

    2、从微笑革命到第二次微笑革命,讲述人类与牙齿的故事。在牙科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人类与牙齿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牙齿可以带给人们难以忍受的痛苦折磨,露齿微笑曾经被视为粗鄙和轻蔑的表现,但在18世纪的“微笑革命”之后,人们将露出一口白牙的温暖笑容视作善心、感性和智慧的标志,于是对牙齿的治疗和护理开始得到重视,蔚然成风。而在“第二次微笑革命”——正畸技术崛起后,全新的唇齿审美文化建立起来,一口光洁的牙齿成为个人身份、品味乃至价值观的象征,是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条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付出更高昂的金钱和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牙齿治疗,以便拥有符合社会审美期望的完美笑容。

    3、藏在每个人嘴里的微观文明史。牙科学所讲的,并不只是牙齿的故事。从作为酷刑的拔牙到今天的无痛治疗,从摆脱病痛困扰到追求完美微笑,人类为了“精致的嘴”所付出的漫长努力,见证了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与此同时,全球贫富分化与健康不平等的影响也无可避免,即使在最富裕的国家,贫穷人口的牙齿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牙科学的发展既代表了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福祉,也象征着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4、系列图书荣获2014年英国图书设计与制作奖。专色布脊精装,金银双色烫印,与原版同厂共版印刷。

  • 被支配的占有欲

    作者:[英]布鲁斯·胡德(Bruce Hood)

    ·“上头”“冲动了”是如何决定我们的决策的?

    ·一身名牌才是成功吗?

    ·为什么献血必须是无偿的?

    ·为什么我们喜欢买奢侈品?

    ·为什么全国性彩票被称为“智商税”?

    ·为什么我们工作时间长了,反而更穷了?

    ·为什么英国社会中最不富裕的人投票支持脱欧?

    ·为什么家庭越贫穷,越会将微薄的收入花在不需要的东西上?

    所有权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意义和幸福感。可能许多人盲目追求所有权,却没有真正去思考:所有权是从哪里来?为何连孩子都能理解什么东西是自己拥有的,什么是别人拥有的?所有权是否植根于思想产生的源头?

    全球知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探讨了为什么我们需要拥有所有权,我们如何发展所有权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人类在这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具备现实意义:当你明白所有权观念来自童年时期,你将会知道如何理解别人和教育孩子;当你明白拥有某物并不仅是完成简单交易,你就能发现自己的弱点是如何被操纵的;当你理解所有权是自我的延伸,你就有更好的谈判能力。

    所有权心理纯粹是一种精神状态。这本书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所有权及其心理机制,挖掘我们痴迷于所有权的底层原因,无论对个人或群体、社会或环境,都大有裨益。

  • 生命是宇宙的偶然吗

    作者:[美]罗伊·古尔德

    宇宙一开始只有几种基础粒子和几条简单规则,竟演进到精巧地适宜生命的存在——这本小书尝试破解这个奇妙的谜题。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宇宙,认为宇宙并非于久远之前即宣告诞生,而是一直处于不断创造中,并且谨慎地推测:生命的诞生,宇宙很可能早就计划好了。过程中,作者融合了当今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明确了我们对宇宙的许多日常认识,帮助我们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宇宙乃至生命本身。作者文风通俗易懂,将科学奥秘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富有诗意和哲学意味。

  • 鱼不存在

    作者:[美]露露·米勒

    ≈ 关于失去、爱与生命的隐藏秩序 ≈

    “放弃鱼类之后, 我看到了世界的本质,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所有的类别,都是虚妄。”

    ★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2020年度图书

    ★ 《华盛顿邮报》2020年度非虚构佳作

    ★ 《芝加哥论坛报》2020年度图书

    ★ 史密森学会2020年度十大科学好书

    ★ 斯坦福大学推荐2022级新生阅读

    【内容简介】

    大卫·斯塔尔·乔丹是斯坦福大学的建校校长,也是一位分类学家,一个执着于给自然世界带来秩序的人——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已知鱼类的近五分之一。但他发现的隐藏生命蓝图越多,宇宙似乎就越想阻止他。他收藏的标本毁于闪电、大火,最终被1906年旧金山地震摧毁——那场地震让近千个装着鱼标本的易碎玻璃罐坠落在地。刹那间,他毕生的收藏毁于一旦。

    其他人可能已经放弃,屈服于绝望。但是乔丹检查了脚下的残骸,找到了他辨认出的第一条鱼,并开始自信地重建他的收藏——他用一根缝衣针将标签缝在鱼身上。当世界陷入混乱,他用一根针来重建秩序。

    记者露露·米勒第一次听到这则逸事时,她把它当作一个傲慢或拒绝接受现实的警示故事。但当她自己的生活慢慢瓦解,她开始对大卫感到好奇。她对他的生活的挖掘将改变她对历史、道德和她脚下世界的理解。

    《鱼不存在》是传记、回忆录和科学冒险的奇妙结合,也是一则温暖人心的寓言,讲述了如何在一个混乱永远盛行的世界里坚持下去。

    【媒体推荐】

    米勒潜入深海,进入了一所鱼类学校……等她浮出水面,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坠入爱河。 那就是我的感觉:她的书将我带到了我从未想过的奇怪深度,我被迷住了。——《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独特的书巧妙地赞颂了生物的多样性和一切存在背后的神秘秩序。一本书创造的奇观。——《科克斯书评》

    这本书是完美的。它既诗意又博学,既个人又政治,既小又大,古怪而深刻。——玛丽·罗奇

    我想住在这本书的所在地:历史与生物学、奇迹与失败以及纯粹的人类固执的交汇处。多么华丽、令人惊讶又黑暗的喜悦。——卡门·玛丽亚·马查多

    引人入胜、令人惊奇,甚至震撼人心!《鱼不存在》始于对杰出生物学家大卫·斯塔尔·乔丹的令人着迷的描述。然后非常出人意料地,有如此丰富的展开。这是一个关于科学与斗争、心碎与混乱的故事,用露露·米勒亲切而古怪的声音讲述。这本书将俘获你的心,抓住你的想象力,打破你的成见,震撼你的世界。——赛·蒙哥马利

    《鱼不存在》是一个关于失去所爱和找到所爱的故事,一本关于信仰如何让我们坚持下去,以及信仰如何变得有害的书。——莱斯利·贾米森

    露露·米勒可能确实破解了生命的秘密。——乔恩·穆阿利姆

    一次伟大的逃离……也告诉我们如何度过风暴来临的艰难时刻。——《户外》杂志

    【编辑推荐】

    ▴ 一个关于心碎与混乱的故事:以个人的混乱生活与失去意义为起点,挖掘斯坦福大学建校校长大卫·斯塔尔·乔丹的强悍人生,这趟离奇曲折的旅程启发作者最终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与甜蜜所在;

    ▴ 既诗意又博学,既个人又政治,既微小又盛大:多条线索巧妙交织,既有对科学家大卫·斯塔尔·乔丹一生的描写,也有对自己生活的描述;有科学知识与伦理探讨,更有对人生意义和人的价值的探寻;

    ▴内文13幅珍贵版画插图,是艺术家呼应大卫使用缝衣针对抗其生命中的混乱之力,也特别同样使用缝衣针来创作的版画作品,独一无二;

  • 战斗细胞

    作者:[德]菲利普·德特玛

    ★ 火爆10年的短视频栏目全面集成与拓展

    作者创立并主理Kurzgesagt—In a Nutshell(简而言之)栏目,用电脑风格的动画和绘图介绍种种科普内容,2013年年至今发布视频逾160条,在YouTube积累了近2000万订阅者,总播放量超20亿次,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近9000万!本书正是其中的主体部块免疫、微生物学内容的全方位集成和拓展。

    ★ 在日常生活中讲解免疫系统的抗病原理

    感冒高热,发炎红肿,误碰毒物,细胞恶变……是免疫系统带着它的数万亿细胞苦战和坚守,让这些日常的健康波折没有成为致命灾害,让我们不会分分钟死掉。如此重要的人体系统,我们怎能不去多做了解,助力它更好地发挥作用?本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好途径之一。

    ★ 时髦、突出的视觉风格

    凸显电脑图形风(CG)的设计,是“简而言之”节目也是本书的突出视觉特色。本书的五十幅左右配图足以令人爱不释手,信息呈现时髦又清晰。

    ★ 通俗俏皮,可爱的大实话

    本书的文风特色则是“亲切易懂”,用大量恰切的比喻帮读者轻松理解复杂的免疫学:普通体细胞是平民,免疫细胞是各种专门士兵,肠道有益菌是可爱小兔子,抗体是小龙虾……脚注中的吐槽更是本书一大特色,让你领略正文里无处安放的文身失败奇遇、ACG内部梗和对免疫学家命名的不满……

    ★ 新时代终身学习楷模;他可以,你也可以

    德国信息设计师,因学习项目的偶然机会和自身的身体剧变——当然最终是因为对世界的强烈好奇——结识并热爱上了免疫领域,十数年间不断学习,成为广受欢迎的英语科普传播者。所涉内容不仅包括免疫、微生物学,更有天文学、核物理、宏观经济与人口、哲学……不一而足。知识能武装自己,也能帮助别人。他可以,你也可以。

    ————————————

    既直观、轻松,又精准、实用,还不乏时尚、极客的气息,这就是本书呈现给你“免疫”知识的方式。它以故事性的讲解和风格鲜明的插图,描述人体的免疫机制、免疫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类细胞及重要蛋白(抗体、MHC、细胞因子等),与人有关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益生菌和各种病原体),以及多方的相互作用,介绍自愈、发炎、流行病、抗菌、抗病毒、寄生虫、过敏、疫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种种健康议题,帮你过上更为轻松安泰、胸有成竹的现代人生。

  • 神奇的连接组

    作者:[美]承现峻(Sebastian Seung)

    《华尔街日报》2012年十大非虚构图书。

    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家为你讲透连接组,帮你改善记忆,摆脱大脑疾病困扰,更好地成为自己。

    蒲慕明、仇子龙作序推荐,刘嘉、薛贵、孙沛、陈立翰、万维钢、阳志平、姬十三联合推荐。

    ◎编辑推荐

    ☆“大脑绘图师”、连接组学领域先驱、普林斯顿大学知名神经科学家承现峻教授作品,为你揭秘连接组这一神经科学前沿。

    ☆中国科学院蒲慕明院士、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高级研究员仇子龙博士作序推荐,刘嘉、薛贵、孙沛、陈立翰、万维钢、阳志平、姬十三联合推荐。

    ☆《华尔街日报》2012年十大非虚构图书,被译成几十种语言。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有一次生命,以及一颗大脑,伴随我们度过整个一生。而人生中所有重要的目标,归根结底都要从改变大脑开始。我们虽然有自然的改变机制,但它的局限性令人失望。除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外,神经科学到底能不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启发和技术,让我们改变大脑?

    好消息是,连接组学带来了希望。作为连接组学的主要倡导者,普林斯顿大学知名神经科学家承现峻认为,连接组其实是由先天基因和后天经历共同塑造的。连接组理论相信,我们的连接组可以由我们的行为与思维来塑造。换言之,我们能够通过影响大脑的连接结构,来塑造我们的大脑。

    在本书中,承现峻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连接组学、连接主义、基因对连接组的影响、如何找到连接组,以及如何利用关于连接组的一切发现去改造连接组。这些内容回答了,我们为何与众不同。同时,它们将帮我们改善自己的记忆、摆脱大脑疾病的困扰,甚至将一些科学幻想变成现实。

    ◎名家推荐

    在这本书里,神经科学家承现峻宣称,我是860亿个神经用树突和轴突编织而成的连接组。20多年前,当承现峻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宣扬这个猜想时,很多人将其看作异端邪说。今天,这个“异端邪说”正成为破解大脑奥秘的方法基石,正成为下一代人工神经网络的生物基石,正成为人类永生之梦的理性基石。

    ——刘嘉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我们怎样感知并理解世界?大脑如何学习并存储记忆?每个人为何都与众不同?人类能否实现意识永生?这一切的答案都可能源自大脑复杂的连接模式。在过去20多年中,我们见证了大脑连接组研究的巨大飞跃。承现峻通过深刻的洞察、巧妙的对比和幽默的表达,阐明了为什么大脑连接组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薛贵 北京师范大学脑科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书告诉我们,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不断被重塑,换句话说,事在人为。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大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

    ——孙沛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研究员

    历史和未来相望,先天和后天相遇,大脑拓扑特性与可解释人工智能之间相知,尽在脑科学的前沿——“连接组”。

    ——陈立翰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脑神经元连接是当代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观念,本书用非常漂亮的方式讲解了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

    ——万维钢 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脑科学领域近20年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人们越来越关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式。也许,比约1000亿个神经元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形成的约100万亿条连接。如何理解神经网络领域中的发现及其意义,这本书将给你启发。

    ——阳志平 安人心智董事长、“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让我们成为我们的,不仅有神经元本身,还有来自约1000亿神经元之间连接形成的结构。所有影响我们的浩瀚事物,最终都被这种叫作连接组的结构铭记。

    ——姬十三 果壳创始人、CEO

  • 摇摆之心

    作者:[英] 达里安·利德

    上一秒还是狂喜和兴奋,下一秒却变得绝望和沮丧;

    满脑子都是新点子,精力过剩甚至过度活跃;

    变得前所未有的自信与慷慨,大肆挥霍钱财;

    情绪如同钟摆,在黑暗与光明间来回摆动;

    ……

    躁郁,究竟是让我们感到真正地“活着”,还是在将我们推入深渊?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师达里安 ·利德力作

    重新思索躁郁症的本质

    一份应对躁郁生活的思想指南

    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好评推荐!

    ————

    【编辑推荐】

    ※达里安·利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和精神分析师,被《卫报》誉为“当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从拉康派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各种面向,兼具深刻透彻的分析与生动优雅的文笔,是了解当代精神分析与精神医学的理想入门读物。广受包括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在内的著名作者称赞。

    ※本书不仅从专业角度出发,也同时综合文学、电影、文化史等视角,对躁郁症重新进行阐释和思考。不仅可以让躁郁症的患者以及专业医生对躁郁症本身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也可以让普通读者了解躁郁症。

    ※本书系明室推出的达里安·利德系列作品的其中一本,这不仅是这位知名精神分析师书第一次被系统翻译为中文,也极好地填补了相关类型书籍的市场空缺。

    ————

    【内容简介】

    如果说“二战”之后的一段时期是“焦虑的年代”,那么今天我们则生活在“躁郁的时代”。躁郁症,这个曾经仅适用于1%人口的诊断,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总体诊断数已经增加了4000%。今天的问题已不是“你有躁郁症吗?”,而是“你的躁郁症如何了?”。

    要如何解释躁郁症的爆发性增长?它究竟是来自合理的医学诊断还是制药业的营销推广?躁郁症又与当今的消费主义有着怎样的联系?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师达里安·利德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自己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挑战了过往医学史对躁郁症的定义和阐释,而且对躁郁症本身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他告诉我们,只有以新的方式看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躁郁症患者。

    ————

    【名人推荐】

    “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卫报》

    “本书不仅促进了对躁郁症的进一步思索,它也能改变许多人的生活。”——希拉里·曼特尔

  • 灾异手记

    作者:[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每个不承认全球变暖的人,都是对真相视而不见的人!

    比尔•盖茨的气候对谈人,普利策奖得主的首发之作

    奔赴在自然灾变与科研的一线,吹响气候变化的哨声

    ——————————————————————————

    我们的世界正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变暖,其迹象已不容忽视,其灾难性后果也使得行动变得刻不容缓。

    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普通民众尚未警醒。

    本书自出版以来,与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认知,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展开行动,也激励着有觉悟的个体践行更环保的生活,它因此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发表在《纽约客》上的所有文章我都读过。去年我关于气候变化的播客节目能邀请她作为嘉宾,也让我很激动。

    ——比尔•盖茨评Under A White Sky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走访了阿拉斯加、冰岛和格陵兰岛冰川,将每一章都纳入更宏大的叙事中。这些新闻片段在吸引我们的同时,也凝视着一个更庞大的目标: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这场近在眼前的巨大灾难。

    ——《洛杉矶时报》

    这个国家需要更多像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这样的作家。

    ——乔纳森•弗兰岑

    简洁、好读,且富有审慎的客观立场……科尔伯特的关键贡献在于,她审视了围绕气候科学的一整套复杂的数据,并且以优雅的文字呈现出事实之严峻。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科尔伯特就像马蒂斯一样,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令人深思的画面……我向所有关心地球未来的人推荐《灾异手记》。

    ——《美国科学家》

    《灾异手记》是一本写作技法精湛的好书,以凝练的笔锋写出了我们这个奔向灭亡的路程。它应当是一道唤醒整个世界的钟声。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