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日记

  • 那桐日记(上下册)

    作者:北京市档案馆 编

    《那桐日记(上下册)》内容简介:那桐(1856-1925)清末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琴轩,举人出身。1899年任鸿胪寺卿、内阁学士。1900年任总理衙门大臣。《那桐日记》起子光绪十六年(1890年止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共36年,约80万字。系统完整,时间跨度大,历经甲午中日战争、戊戌政变、八国联军犯京、辛亥革命等重要的历史阶段,对于晚清及民国初年的政治、外交、军事,甚至官僚日常行为生活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 崔溥漂海録校注

    作者:崔溥,朴元熇校注

    《崔溥漂海録校注》一书,是作者朴元熇对崔溥《漂海録》一书的校注。《漂海録》全文约5万余字,是朝鲜中层官员崔溥以日记体形式,用繁体汉字详细记录一行43人遭遇海上风暴,漂至中国浙江,经一个多月后终于回到故国的经历。较多涉及我国明代的社会文化、经济、习俗风貌、风土人情等,对于研究我国明代的海防、政制、司法、运河、城市、地志、民俗及两国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韩国学者朴元熇的《崔溥漂海録校注》一书,校注详实可靠。校注后全书约15万字,配有14幅图片。
  • 蒋维乔日记

    作者:蒋维乔

    《蒋维乔日记》全套共30册,影印了上海图书馆所藏的蒋维乔全部日记。日记始于光绪丙申年(1896)九月初二,止于1958年2月29日,共计63年,反映了自晚清至20世纪50年代末的政治、文化以及蒋维乔个人的治学、交往与游历,保留了这段时期文化界、教育界及佛教界的大量珍贵史料。
  • 九十年代日记

    作者:王元化

    这部日记自一九九零年起,至一九九九年止,前后共十年。其中一九九一年未记,以回忆录代替。本书取名为《九十年代日记》,阐述了作者在十年中的一些新的认识和新的思想。
  • 昆仑旅行日记

    作者:温世霖

    《旅行日记》中有不少突出的“专题调研”,例如敦煌石窟的发现,可能属最早的详述。作者常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各地事务,例如他在演说中力劝新疆商界建立商会,振兴实业以抵御俄国的经济侵略;他在建议哈密民族自治当局选派青年到天津培训技艺时,还具体到托付家乡的回族友人要照顾少数民族的习俗。 作者的旅行又像文化人类学家的“田野考察”,书中记载了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奇风异俗和令人震撼的西北百姓极度贫困的生活状况。 作者以教育救国为职志,旅行考察的焦点是学堂。本书按其线装形式及著作年代1910均属古籍,原书铅字排印,无标点,不分行。民国三十年1941由家人印行,无“版权页”。
  • Die Tagebücher von Joseph Goebbels

    作者:Joseph Goebbels, Elk

    With its 29 volumes of text and three volume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the complete edition of all extant Goebbels‘ Diaries is now complete. It provides the researcher and interested reader with nearly 7,000 handwritten sheets and approximately 36,000 dictated pages by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and influential Nazi leaders. As the only personal testimonial of a leading Nazi politician, kept up without a break for over twenty years, the diaries are already recognised as an movement and regime indispensable source material for historical research into the Nazi
  • 张佩纶日记

    作者:张佩纶 著,谢海林 整理

    张佩纶,字幼樵,号蒉斋,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婿,同时其本人也是晚清清流。他的日记——《涧于日记》有六部分组成,包括篑斋日记、嘉禾乡人日记暨见君子日笺、出塞日记、易窗日记、津门日记和兰骈馆日记等。始于光绪四年,迄光绪二十一年,内容虽有断层,但对研究和了解晚清政治文化方面颇有价值。
  • 繆荃孫全集·日記(全四冊)

    作者:[清]缪荃孙 著,张廷银、朱玉麒 主

    《繆荃孫全集》日記部分,又稱“藝風老人日記”,為全集的重要部分,收錄了繆荃孫從1888年至1919年間32年間的日記。全書共四冊,按年代分卷編排,詳細記載了其學術、交遊等活動。書後附有人名索引、書名索引。
  • 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

    作者:虞坤林

    虞坤林先生整理汇编的《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填补了日记学研究的一段空白。在这部书中系统的收录了作者搜集到的1900年以来的国内部分日记1100余种,并酌情收录了1900年以后涉及中国历史的外国人士日记30余种。在行文方面,以日记作者的姓氏笔画数为顺序排列,在每一个条目下,分列篇目、作者、版本、日记跨度(有的还有日记内容的简单介绍)、作者简介、收藏单位六部分,条理清晰。与此同时,为了更便于读者的检索利用,在书后还附有《日记篇名目录(笔画)》、《日记著者目录(笔画)》、《日记著者目录(拼音)》三个索引。 虞坤林先生专注于近现代日记的整理研究工作,其编纂的《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一书条分缕析,为读者展现了二十世纪中国各色人物(包括一小部分国际人士)日记的概貌。一方面,从日记这样一个全新的独特视角,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来源,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另一方面,这部书系统的收录了近1200种日记的大体情况,尤其详细注明了收藏单位的情况,是一部研究二十世纪日记的重要的索引式工具书,极大的便利了研究者的查阅利用,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线索。
  • 翁心存日记(全五册)

    作者:【清】翁心存

    翁心存是清代道光、咸丰两朝名臣,历官工、刑、兵、吏、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道、咸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科举、礼仪、吏治、民俗风情等,皆在他留存的二十七册日记手稿中有所反映,只有尽量"全息"式地予以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不同层面的历史文化价值。翁心存日记,可以与其子翁同龢的日记相互媲美。
  • 谭其骧日记

    作者:谭其骧

    葛剑雄整理,1998年文汇社出过。内容分“土改日记”、“京华日记”、“文革日记”、“虔诚的忏悔——思想改造手记”四部分。
  • 林一厂日记(全二册)

    作者:林一厂,李吉奎整理

    《林一厂日记》共22册,用党史会稿纸,毛笔行草书写,无标点。整理时,加以标点,未删节,全编约八十万字。记事起迄为1942年7月12日至1947年12月5日。中间因故因病,小有缺记。该日记除记家庭生活,个人琐事外,因它原称“工作日记”,故详记党史会内部运作,史料征集、签注、人事关系及内迁过程。其主要价值在于,它引录了大批未刊资料,例如:(一)抄录了大批征集未刊的孙中山等人的史料;完整记述(引录呈送资料)孙中山家世、祖籍源流纠纷(争议)资料。(二)抄录(或摘录)各省区党部征集送呈的记述辛亥革命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贾道曾撰《兴中会史料汇编》;胡去非《总理事略》、苏鹏《柳溪忆语》;曾朴《辛亥革命漫忆》;陈功甫《中国革命史》;田桐《革命闲话》;杨虎《革命缀言》;郑祖荫《福建辛亥光复史料》;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编《西北革命史征》;党史会编《蔡元培传》;严恩纹《中国国民党通俗党史》;杨铎《辛亥建国大纲史稿》;曾省三《武昌首义之缘起》;龙铁元《鳞爪集》,以及林一厂所撰《叶楚伧革命史迹》与代曾养甫撰《丘仓海(逢甲)先生革命事略》等,上列各篇,多数是未经刊印者。(三)记述国民党基层活动情况,政治动态(如“五五宪法”条文及制定全过程与重庆谈判),社会乱象,市场物价。(四)摘录二战期间战事发展、大战结束前后中外重大事件及交涉。相关记述,足资研究孙中山、辛亥革命、抗战史、宪政史、党派关系史者之参考。 日记手稿整理规范。卷首置《整理说明》。篇末附龙铁元所撰《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纪事》(已刊,转录)及《林一厂先生年表》。
  • 董浩云日记

    作者:郑会欣

    读父亲日记有感 董建华 家父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对他的怀念和景仰不但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减弱,反而历经岁月的洗礼而增强。数十年来,家父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他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格外感受到家父的这份亲情,对他的怀念之情更是与日俱增。 近年来,舍妹建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采访家父生前的亲朋好友,整理家父的遗物,并将父亲撰写的三十多年日记交由中文大学出版社,委托学者精心加以编注,即将正式出版。我虽然公务繁忙,但还是在日记出版之前抽出时间细细阅读。读完父亲的日记,重温家父的教诲,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时我才更真切地认识父亲,更清楚地看到家父对理想、对事业的追求与奉献,对国家、对民族的挚爱与忠诚,对长辈、对友朋的尊重与体恤,对家庭、对子女的关爱与呵护。 家父的日记忠实地记录了他后半生的事业发展以及他的心路历程,诚如他在日记中所说,记日记就在于写“我的希望,还是写我要说的,写我要做的”。阅读家父日记,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父亲年仅十六岁便投身航运,从此便将航运事业当作他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并将航运事业与国家的强盛联系在一起,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尤其是五、六十年代,他的船队日益扩大、并逐渐在国际航运业占据一席之地以后,他的这一想法就格外明确。父亲在日记中一再表白,他建船造船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或家族的事业,更重要的是要“为中国人之航海能力之培植与表现,并发扬光大之”,最终的目的是“愿为国人航运史开一新纪元”。 家父年轻时虽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的专业知识却十分渊博,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语言能力都相当精湛,他还对艺术充满了热爱。父亲的所有这些知识都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中刻苦自学而得来的,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知识的重要,他不仅让我们兄妹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了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穷毕生精力创建海上学府,去实现他的理想。 父亲完全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恪守信义,敬业爱业;但他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人物。他十分关心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居安思危,常常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父亲还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虽然长年居住在海外,但内心却永远牵挂祖国,对故国一往情深,他从未申请过外国护照,并以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他一直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中国不仅“心向往之久矣”,而且“每以祖国为念”,憧憬“几时能重睹大陆新貌”。家父离开我们的这些年里,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他日夜思念的祖国更是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想父亲如果今天还在世的话,他一定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感到由衷的骄傲。 家父被誉称为“世界船王”,他的事业遍及全球。他白手起家,脚踏实地,自强不息,永不言败,具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父亲的日记生动地记录了他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走向世界发展的真实历程,实际上这也正是中国远洋航运事业成长的一个缩影和写照;父亲的日记还详尽地描述了他对事业的奋斗与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有意研究的读者若能细心阅读和分析,相信一定能得到不少令人深思的启迪。对于我们子女来说,这也就是出版家父日记的最终目的。
  • 吴宓日记续编(1972-1974)

    作者:吴宓

    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光荣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作者在本册日记中记述了正在“文革”中蹉跎岁月的人们日常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974年的日记已在“文革”中丢失,仅存的残页由整理者作了描述和说明。本册是作者日记的最后部分,虽然日记结束得比他生命旅程的终结略早,但一部分自1910年开始的人生记载,穿越岁月,历尽艰辛犹能大部完好地存在于人世间,确是一个奇迹。
  • 王世杰日记

    作者:王世杰

  • 缄口日记

    作者:陈白尘

    本书收入著名剧作家陈白尘“文革”前期(1966-1972)被打成“牛鬼蛇神”时写下的《牛棚日记》和“文革”后期(1974-1979)等待“摘帽”的漫长日子写下 的《听梯楼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那个噩梦般的年代里,既被触及皮肉又被触及灵魂的所谓“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和等待“解放”时“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焦虑无奈,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真实的毫无伪饰的历史记录。《牛棚日记》十年前出版时曾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洛阳纸贵;《听梯楼日记》则是首次在大陆出版。今天重新整理出版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有助于人们对那段已逝历史的了解。
  • 顾颉刚日记

    作者:顾颉刚

    顾颉刚日记12册,ISBN:9787101077599,作者:顾颉刚 著
  • 绍英日记(套装全6册)

    作者:绍英

    《绍英日记(繁体竖排版)(套装全6册)》内容简介:绍英于清季任度支部大臣,入民国又在溥仪小朝廷任内务府大臣,是伴随清廷走完最后一段路程的“遗老”之一。其日记包含着许多珍稀史料,百年来屡经磨难存留至今实属不易。绍英日记所记,范围广泛,内容详实,其中有关庚子善后、出国考察、经费收支、溥仪退位、逊清皇室、张勋复辟、宣统大婚等内容,史料价值较高。它如稽查工程、掌管财务、进奉赏项、官场应酬、请托关照、读书论学、家庭关系、家产处置、商号往还、股票交易、祭祀仪礼、投医问药等,事无巨细,亦为反映清末民初社会生态的有益资料。
  • 宋代日記叢編(全三册)

    作者:顧宏義,李文

    本書為宋人日記體著述合編。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官員于從政時所撰,其所記雖是友朋交往吟誦等私人事務,但有關朝廷政事佔有重要甚至是主要篇幅。二是行程日錄,主要為兩小類,其一是奉命出使外國者所記行程、外國政治、軍事、經濟、風土人情以及外交事務等,其二是有的官員為宦各地時所作的旅途日記。三是一些家居日記、讀書日記等。宋人日記往往是著者親歷親聞之第一手史料,多有可“補正史之缺”者,對研究宋代政治、外交以及文人交遊、各地風俗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