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日记

  • 走进共和

    作者:桑兵

    走出帝制结果怎样? 新旧交错的个人与群体在新时代如何安身立命? 透过近百部日记重建民国成立前后波光诡谲的历史倒影 本书系作者大转折时代四部曲之一,着重探讨辛亥革命前后亲历者的心态,及其对政体、国体、社会性质诸剧变的观察。作者返其旧心,借着性情、政见千差万别的日记 主人们的身 手耳 目,顺着历史的进程重新经历一番时代风云的变幻,深入体察革命时代的波谲云诡之下,形形色色的不同人等是如何面对巨 变,适应形势,调整自我,在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设法立足存身,以致有所施展发挥,一方面可以补充大历史的视野所不及,丰富历史的影像,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改变认识历史的方式,还原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差异与活跃之于历史和史学的应有之义。
  • 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上下冊)

    作者:郝柏村

    喚醒八年抗日的光榮國魂之書 槍在我的肩膀,血在我的胸膛 亡國的條件絕不能接受,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失守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摘自《自序》抗戰歌詞) 蔣介石日記(1917~1972)自2006年公開後,詳實的軍事、外交等決策紀錄,為中華民國近代史研究開展新的視野。 全套日記涵蓋了兩岸共同關注的民國史兩大戰爭:國共內戰(1945~1949)與八年抗日戰爭(1937~1945)。一九一九年出生的郝柏村,半生戎馬,是少數僅存親身見證兩大戰爭歷史現場的將領。 繼2011出版《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郝柏村再次傾生命之力,以蔣介石日記為本,尋訪尚存軍袍,翻查兩岸史書,每日親撰千字,畢2年之力,走過蔣介石筆下、以及他自身經歷的八年抗戰,終以60萬字而成本書。 「這不只是蔣介石的八年抗戰,也是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爭,不能被遺忘,更不容被扭曲。」近95高齡的郝柏村,希望在有生之際,為後世留下歷史原貌,也為今日兩岸的歷史詮釋權,廓清迷障。
  • 爸爸和朱利安、小兔子巴尼在一起的二十天

    作者:(美)纳撒尼尔·霍桑 著,(美)保罗·奥

    1851年夏,伯克夏山间一栋小小的红色农舍,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红字》的作者霍桑,和他五岁的儿子朱利安,单独度过了二十天。父子俩一起观察宠物兔巴尼,一起去湖边散步玩耍,一起跟蓟条“作战”……正如保罗?奥斯特所说,霍桑开启了一项在他之前从未有作家尝试过的工作:对一个男人独自照顾幼子详尽、巨细无遗的描述。而在他之后,也几乎无人可以超越:它们如此平淡隽永,生趣盎然,闪烁着童真与父子之情,世上所有为人父母者都会为之所动,深深共鸣。
  • The Orwell Diaries

    作者:George Orwell

    George Orwell was an inveterate keeper of diaries. "The Orwell Diaries" presents eleven of them, covering the period 1931-1949, and follows Orwell from his early years as a writer to his last literary notebook. An entry from 1931 tells of a communal shave in the Trafalgar Square fountains, while notes from his travels through industrial England sh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passioned social commentator. This same acute power of observation is evident in his diaries from Morocco, as well as at home, where his domestic diaries chart the progress of his garden and animals with a keen eye; the wartime diaries, from descriptions of events overseas to the daily violence closer to home, describe astutely his perspective on the politics of both, and provide a new and entirely refreshing insight into Orwell's character and his great works.
  • 让庐日记

    作者:杨静远

    乐山武大的记录和思考!名师名家的影子和声音! 抗日战争时期,在乐山武大这一所偏安大后方的最高学府里,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纷纭杂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势,由书中的主人公,一个女大学生,用一颗热切敏感的心,逐日捕捉和记录下来。
  • 吴宓日记--第2册(1917-1924)

    作者:吴宓

    本书是著名学者 吴宓先生数十年学术 生涯、个人际遇和在 学界的活动与交往情 况的记录,也是二十 世纪中国学术史、教 育史的珍贵记录。
  • 吴宓日记--第3册(1925-1927)

    作者:吴宓

    本书是著名学者 吴宓先生数十年学术 生涯个人际遇和在 学界的活动与交往情 况的记录也是二十 世纪中国学术史教 育史的珍贵记录
  • 缅边日记

    作者:曾昭抡

  • 祁彪佳日记(全3册)

    作者:【明】祁彪佳 著,张天杰 点校

    祁彪佳的著述有《远山堂剧品》、《远山堂曲品》、《玉节记》、《鱼儿佛》、《远山堂诗集》、《远山堂文稿》、《寓山注》、《越中园亭记》、《宜焚全稿》、《督抚疏稿》、《救荒全书》,以及十多种尺牍、十五卷日记,等等。祁彪佳被关注最多的还是其为国殉节的民族气节,其次则是戏剧、戏曲理论,再次才是其《寓山注》以及相关诗歌、小品文的文学价值与园林营造的文献价值。关注较少的则是《救荒全书》与日记之中的荒政理论与实践,以及其揭帖、判牍等司法文献。事实上,祁彪佳可以说是晚明清流派士大夫的典型,其后人历经二百多年藏而勿失,保存下了数百万字的珍贵文献,我们正好可以藉此体认晚明士大夫的政治际遇与心态。其日记,现存共十五卷,约四十多万字,旧题《祁忠敏公日记》,从崇祯四年七月到顺治二年闰六月,共计十五年,举凡任官、会客、宴饮、听戏、联诗、读书、藏书、游园、造园、施善、理佛、就医、养病、书信往来,事无巨细,靡不记载。因其记载时代的重要性,保存的完整性,内容的丰富性与真实性,一直为研究晚明的学者所重视。 本次点校的日记部分,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抄本的影印件为底本,以浙图抄本与民国刊本为校本。年谱部分,因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乌丝栏稿本保存史料较为丰富,故以此为底本,以王思任原本、梁廷枏、龚沅补编本为校本,稿本中部分被划线删节的文字,因其仍有参考价值故在注中加以说明。
  • 止不住的梦想

    作者:

    难得因而珍贵。两亿六千万农民工,极少在出版领域自己发声,这本日记聊补一二。 ——著名作家、《血酬定律》《潜规则》作者 吴思 作者以原生态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小人物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梦想的渴望,作品充满了浓浓的生活质感,闪耀着人性的光泽。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著名三农研究学者 于建嵘 作为河南籍的农家子弟,我重新感受到了多年前阅读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和刘震云《塔铺》的悲哀与无奈。而且这种日记体白描具有更加真实的田野文献的标本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知名文史学者 张耀杰 再现当代农民工鲜活而又残酷的生活场景,挖掘我们司空见惯的“风景”里被忽略的人的生活,折射中国当代工厂伦理的匮乏,农民工、普通工人尊严和权利的被忽略的现实。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作者 梁鸿
  • 克尔凯郭尔日记选

    作者:彼得•P.罗德

    日记是理解克尔凯郭尔思想的重要途径。本日记选是从克尔凯郭尔8000~10000多页日记中选出来的,根据编年时序辑录而成,以标志着克尔凯郭尔生活历程中那些像公路里程碑一样的事件为基础:他和父亲的关系;作家保罗·穆勒的影响;他的婚约;和《海盗船》主编梅尔·亚伦·戈德施密特的关系;1848年前后的动乱时代和克尔凯郭尔对教会的攻击。通过这些日记,读者可以一窥克尔凯郭尔不必采用委婉的方式,在日记里能极其深思熟虑地诉说的观点。
  • 徐乃昌日记

    作者:徐乃昌

    徐乃昌(1869——1943)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名人,他出身望族,清代曾任知府、江南盐巡道,对近代江南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有重要贡献。他也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学者,曾多方觅求与收藏珍贵古籍。曾主编《南陵县志》。《徐乃昌日记》具有重要的史料意义,对晚清民国时期的历史有参考价值,对近代江南地区的高等及中小学堂的筹建等有所记述,对古籍的整理也有重要价值。
  • 雷锋日记

    作者:

    雷锋生平 雷锋日记 雷锋诗文 附录:雷锋班及历任班长
  • 旅途日记五种

    作者:叶圣陶

    本书收录了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先生五个时期的日记,分别是1942年的《蓉桂往返日记》、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东归江行日记》、1949年回国的《北上日记》、1956年随团出访时的《旅印日记》和1961年的《内蒙访问日记》。在这些日记中,既可以看出作者在人生转折时期的经历和心态,也可以见出社会转折时期的某些历史侧面。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料价值和丰富的社会历史意义。
  • 施蛰存日记:闲寂日记.昭苏日记

    作者:施蛰存

    本书体裁为日记版本,主要写施蜇存闲寂日记、昭苏日记。施蛰存先生在日记艺术的探索上是自觉而积极的,他走在了当时社会的前列。施蛰存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成为了“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施先生的日记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这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但是我们的文学研究界长期忽视他,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才开始重新研究他。
  • 曾纪泽日记(全五册)

    作者:刘志惠 整理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双峰荷叶人,曾国藩之子。同治间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官至户部左侍郎。卒谥惠敏。纪泽学贯中西,有诗古文及奏疏若干卷传世,后人辑有《曾纪泽遗集》。 本书所收为现存曾纪泽全部日记,起自同治九年(1870),讫于光绪十六年(1890),历时二十年,举凡军政要务、外交谈判、交游往还,无不笔之于日记,其中不乏奏稿密电、书札笔谈,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郭嵩焘等使西记六种

    作者:郭嵩焘,等

    本书选辑晚清四名外交官员留下 的六种日记或笔记,除了郭嵩焘的《使 西纪程》外,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 记》、刘锡鸿的《英轺日记》、薛福成的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和《出使日 记续刻》、宋育仁的《泰西各国采风记》 均为节选。这些作品记述了大致处于 同一时代英国的情况,其眼光、见解、 趣味之差�,可供研究者比较;他们 的所见所闻,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 现了晚清中西文化学术的�突及士大 夫对此的反应。
  • 茹志鹃日记

    作者:茹志鹃

    这里总共收入茹志鹃的日记十段,从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六五年,纵贯作者二十二岁至四十岁,十八年的青年时代;均由作者留下的大量日记和笔记中抄录整理。这里的十段记载,大约占作者日记的三分之一,虽不齐全,但足以让读者从这些片段中了解作者在那段岁月中的人和事…… 茹志鹃是我国成长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著名小说家。本书收录了她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六五年总共十段日记,历经土改、建国、大跃进、四清一还动政治时期,在此过程中,她从一个战士成长为一个小说家。同时也成为一个母亲,完成了人生重要的嬗变。日记断续地反映出在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命运遭际,以及社会全局中局部的面貌,既是共和国史的侧记,也可视作一个新中国作家的私人档案。
  • 蔡元培日记(上下)

    作者:蔡元培 著,王世儒 编

    《蔡元培日记(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简介:蔡元培先生的日记,始自1894年止于1940年,在时间跨度上历经47年。在这47年之中,实际记有日记的仅有31个年份,而且其间有的年份中,还有时断时续的情况。虽然如此,这本《日记》基本上是蔡元培先生三十多年经历的原始记录,对于了解认识蔡元培先生在清廷翰林院、绍兴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女学、留学德国及参加辛亥革命活动、执掌北京大学与投身五四爱国运动以及主持中央研究院工作等各时期的思想态度、工作情形及生活状况等等,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 一个女大学生的秘密日记-清华北大学生日记

    作者:丛苏韦

    真实日记,写于1998-1999年.作者来自江苏南京市,现在北京大学读大三。这本日记上我感动的却是题外的东西。她无意中看到了若干年前,妈妈写给出差在外的爸爸的信。这样和睦温暖的家庭,怎么能不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呢!她们生活得多么健康!作者的家境很好,富裕的生活让她跟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的生活方式的生活目标有很大的不同(也可能是女生的缘故吧)。大学生活跟高中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能看到社会给大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