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日记

  • 杨度日记

    作者:杨度

    本书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杨度的早年生活日记。
  • 盛宣怀日记(上下册)

    作者:盛宣怀

    盛宣怀(1844.11.4—1916.4.27),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次沂,又号补楼,别号愚斋,晚号止叟,还有思惠斋、东海、孤山居士、须磨布衲、紫杏等号。江苏武进龙溪人。祖父盛隆,举人出身,当过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进士出身,以布政使衔任湖北盐法武昌道,属于经世派,辑有《皇朝经世文续编》。兄弟6人,盛宣怀居长。  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太平军将至常州,盛宣怀随父母逃往江阴长泾镇,再逃至盐城。时盛康正权湖北粮道,派人接到湖北。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怀与董氏结婚。盛康任湖北盐法道,四川与淮北互争引地,长期相持不下,盛宣怀建议川、淮并行,难题得以解决。盛康益勉以有用之学。当时先后担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严树森都是经世派著名人物,军务、吏治严明整饬,冠行于各行省,盛宣怀耳濡目染,事事研求,也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生平事功基于此矣”。  同治五年(1866年),盛宣怀与二弟一起回武进县应童子试,双双入泮。六年(1867年),祖父盛隆去世,盛康扶柩回籍。盛宣怀乡试落第,意颇怏怏。盛康家居守制,一意为惇宗睦族之事,设义庄,增祭田,建义学,修宗谱,盛宣怀也都参与规划。
  • 东海西海之间

    作者:尹德翔

    《东海西海之间:晚清使西日记中的文化观察、认证与选择》讲述了:晚清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促成了近现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晚清出使人员通过他们的日记,记录了西方社会生活的大量细节,也记录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真思考,为研究此阶段中西文化的接触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东海西海之间:晚清使西日记中的文化观察、认证与选择》从传统的"近代化"研究扩展开来,在跨文化交流的视野内,运用二十世纪文化研究的新眼光,重新考察晚清使西日记中的文化观察、认证和选择。有填补该领域研究空白之意义。
  • 司徒雷登日记

    作者: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日记:美国调停国共争持期间前后》详实记录了具有多重身份的司徒雷登,在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任上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这位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的叙述,帮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接近着历史的真相,也直面了美国在60多年前那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战争中担当的角色。
  • 東北日記兩卷

    作者:蕭軍

  • 马衡日记

    作者:马衡

    马衡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曾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十九年。本书收入他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一年的日记,对于四九年前后的北平和平解放、故宫部分南迁国宝运台、新中国成立、赴香港购买“二希”以及故宫各方面的工作都有真实细微的记述。
  • 徐永昌日记

    作者:徐永昌

  • 薛福成日记(上下)

    作者:(清)薛福成

    薛福成(1838.4.12-1894.7.21)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宾雁里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父亲薛湘,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历任镇江府学教授、湖南安福县令、浔州知府等职。长兄薛福辰,以举人出身得任工部员外郎、济东泰武临道、直隶通永道、左副都御史等职。二兄薛福同,同治元年举人。四弟薛福保,长期在山东巡抚丁宝桢幕府参与政务。   薛福成幼时苦读经书,后因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而受到强烈震动,决意弃八股试帖之学,而致力研究经世实学,以图报效国家。咸丰八年(1858年),中秀才。同年,薛福成去看望宦游湖南的父亲,适逢薛湘去世,薛福辰、薛福成兄弟二人为处理父亲身后诸事而滞留湖南一年余。十年(1860年),得知太平军已东下苏、常,兄弟二人匆匆赶回,不料全家已外出避难,几经艰辛找寻,终于在苏北宝应东乡找到家人。薛福成继续研读治世之学。   同治四年(1865年)夏,两江总督曾国藩北上镇压捻军,沿途张榜招贤,薛福成闻讯后即写下八大对策、洋洋万言的《上曾侯书》,往行辕拜谒曾国藩。曾国藩读罢,击节称叹,深为薛福成所言改科举、裁绿营、师夷法的主张吸引,即延聘薛福成入幕。此后曾幕七年生涯,薛福成尤注重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不时呈上一些改革时弊的策文,颇为曾国藩器重,被保为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并赏加知府衔。   十一年(1872年)二月,曾国藩病死,薛福成去苏州书局任职。光绪元年(1875年),赴部引见,途中读到新帝即位后向天下求言的诏书,兴奋异常,挥毫写下了《治平六策》、《海防密议十条》万余言。主张应努力改善外交,将国际公法、中外条约刊发各州县;主张科举时应为精通洋务的人特设一科,使奇杰之士辈出;建议通过聘请洋员,派送人员留学,定制铁甲舰来发展海军。薛福成的上书陈言,引起朝廷的重视,不久,即采纳了陈言书中的意见而付诸实施,薛福成名闻朝野。丁宝桢、郭嵩焘等大员纷纷奏保薛福成出任驻外使节之职。直隶总督李鸿章也为薛福成的才能所折服,揽入麾下。   光绪元年(1875年)下半年,薛福成入李鸿章幕府办理文案,运筹帷幄。次年,在与英国交涉马嘉理案时,薛福成写就《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上呈李鸿章,主张对英国的无理要求不应迁就,应以择要设防、组织团练、广张疑军、以多攻少的策略,应付英军可能会采取的军事行动。李鸿章非常欣赏,命薛福成随行参加与英国公使的谈判,并因其随办洋务出力而奏荐为知府。   五年(1879年),“总税务司赫德喜言事,总署议授为总海防司”。薛福成深感事态严重,马上作《上李伯相论赫德不宜总司海防书》,认为如此,“则中国兵权饷权,皆入赫德一人之手”。并向李鸿章献计说,只有告诉赫德,如果他要担任总海防司,就必须放弃总税务司之职,亲自去海滨练兵,这样,赫德必不愿放弃总税务司之职,此事便可作罢。李鸿章觉得十分在理,便采纳了薛福成的建议,函告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依计而行,使赫德欲控制中国海军的图谋终未得逞。同年,薛福成写下了反映他洋务思想的《筹洋刍议》一书,认为中国已到了非要进行大变法、实行洋务不可的地步了。“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主张发展工商业,“夺外利以润吾民”。并提出了反不平等条约、防日俄入侵、改革关税等主张。薛福成将该书上呈李鸿章,李鸿章大为赞赏,分发官员传读。   七年(1881年),薛福成署直隶宣化府,写下了《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提出了对未来北洋海军的构想。后来,李鸿章就是根据他的设想来建立北洋海军的。次年,朝鲜大院君李昰应发动政变,薛福成向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献计,尽快出兵朝鲜拘捕乱党魁首。张树声采纳了薛福成的建议,迅速平定了朝鲜之乱,使觊觎朝鲜的日本欲趁乱控制朝鲜的阴谋失败。薛福成因功晋升四品道员。十年(1884年)初夏,薛福成实授浙江宁绍台道,时中法战争爆发,薛福成加强防务,并指挥军民重创犯浙的法国军舰,因功加布政使衔。十二年(1886年)秋,薛福成将自己多年来的文稿整理成《浙东筹防录》,次年初又编成《庸庵文编》四卷。   十四年初(1888年)秋,薛福成升任湖南按察使。翌年初春进京陛见时,被改派为出使英、法、意、比大臣。在驻欧使节任内,薛福成走访了欧洲许多国家,考察欧洲的工业发展,详细地研究了欧洲的政治、军事、教育、法律、财经等制度,开阔了视野,思想也日益改变。他认为西方富强已百倍于中国,中国应不懈地师法西方,建立“纠众智以为智、众能以为能、众财以为财”的私人公司等,并具体提出了“求新法以致富强”、“选贤能以任庶事”、“造机器以便制造”等二十一条“养民最要之新法”。薛福成将他在欧洲四年所闻所思详尽地作了日记,后据以编成《出使四国日记》。   使欧期间,薛福成还参与众多具体外交事务,十八年(1892年)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和通商条约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由于薛福成援引国际公约,刚柔并用,英国终于同意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国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此外,薛福成还以国际公法为依据,迫使英国政府同意中国在其属境内设立领事,这样,中国政府就在南洋、缅甸等处设立领事,保护当地华侨的权益。   二十年(1894年),薛福成离任回国。五月二十八日到达上海。因一路辛苦劳累,又染上流行疫病,与六月十九日深夜病逝,终年五十六岁。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
  • 家国十年1966-1976·一个红色少女的日记

    作者:张新蚕

    《家国十年1966-1976•一个红色少女的日记》以文学创作的手法,从头至尾插入了相当篇幅的“补记”,文风朴实、细腻、新颖,既有“小家”充满了人性化的有趣的故事,又有“我的祖国”曲折而厚重的历史;既有对大中小城市社会风尚和各类人物的描写,又有色彩很浓的令人反思的有关政治的话题。
  • 郑孝胥日记(全五册)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劳祖德

    《郑孝胥日记(共5册)》内容简介:郑孝胥自光绪十七年(1891年)充驻日使馆书记官以后,一直跻身政界;《郑孝胥日记》自光绪八年壬午(1882)23岁起,到民国二十七年戊寅(1938年)79岁止,延续56年之久,留下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等很多资料。郑孝胥是清末明初朝廷中一位重要人物,所记除了身边的琐碎小事,笔下不乏流露宫中秘闻、上层轶事及其所处年代的历史“花絮”。
  • 红尘冷眼

    作者:宋云彬 著,海宁市档案馆,海宁市政协文史

    本书包括《桂林日记》、《昆明日记》、《北游日记》、《北京日记》、《杭州日记》、《甲午日记》、《乙未日记》、《日记》、《昨非庵日记》、《深柳读书堂日记》,真实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涉及到300余位现代名人,反映了社会变革时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 周佛海日记全编(上下)

    作者:周佛海

    周佛海是民国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抗战爆发后随汪精卫脱逃重庆,在南京建立伪政权,是傀儡政权中继汪精卫之后最具实力的显赫人物。由于其身居要职,他所记载的内容极其广泛,如有关暗中和日本进行交涉以及离渝叛逃的过程及思想,还记载了汪伪集团各种会议的情况,记载了处理军事、财政、外交和特务活动等情形。全编包括1937、1938、1940—1945、1947年的日记,这些是周佛海现存日记所能找到的全部,
  • 蔣公日記1945-1949

    作者:郝柏村 批注

    從抗戰勝利的巔峰 到避守台灣的谷底 蔣中正如何失去大陸? 蔣中正日記首度摘註出版 郝柏村歷時四年親自筆錄註釋 身為全中國最高政治、軍事、政黨領袖的蔣中正 用8年時間、無數軍民血淚換來抗戰勝利 卻在5年內失去大陸政權民心 這是蔣中正一生的最痛 更是千秋歷史中的無盡喟嘆 郝柏村 當代最具資格人物 以屆92歲高齡 歷時四年 親筆摘錄註釋1945-1949的蔣中正日記 不為尊者諱 不為親者諱 對蔣中正功過成敗 並列直書 讓蔣中正以日記為他自己一生中最關鍵的成敗 留下讓後人公評的依據 ●二十世紀中國的大歷史 2006年美國胡佛研究所首度公開蔣中正日記,資料雄偉完整,為深入理解二十世紀中國重大歷史事件,指引了方向與途徑。唯目前僅對學者研究優先開放,且限當地閱讀,不能攜出與複印。本套書是蔣中正日記公開以來首度摘註出版,過程艱辛,彌足珍貴。 ●建國百年,不能不知的關鍵五年 蔣中正日記現存有1917∼1972年(其中1924年遺失)。本套書所錄1945∼1949年日記, 實為造成今日兩岸分治的重要關鍵年代。其中涵蓋日本投降、國共內戰、國民黨來台等重要事件。本套書特別收錄郝柏村專文,共一萬餘字,論理精闢,為當代研究歷史的學者與讀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郝柏村親筆摘註,抹除歷史迷霧 本套日記內文,由郝柏村親手筆錄。他曾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並任蔣中正總統侍衛長達六年,以當年見聞及與日記中人物的互動為日記作註,寫作過程歷時四年,逾六十萬字,並附有國共戰略態勢分析地圖,圖文並茂。
  • 翁同龢日记(全六册)

    作者:(清)翁同龢 著

    翁同穌(1830-1904年),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状元,为同治、光绪两帝之师。历官刑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晚清政界颇有影响的人物,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维新时期都曾有重要活动。1898年6月15日被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被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1904年病卒。1909年诏复原官,后又追谥“文恭”。 本书起自咸丰八年六月二十一日(1858年7月31日),迄于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记叙了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和作者本人的思想,活动,内容相当丰富,被誉为晚清三大日记之一。据一些学者考证,翁同穌戊戌罢归后,为避忌讳,曾对日记中有关戊戌变法和维新派的内容作过删改。
  • 荻岛静夫日记

    作者:四川建川博物馆 (收藏)

    一部日本兵现场记录的战争风云,全本日记以及与日记所叙事件相证的照片,尸体、慰安妇、俘虏、废墟……记完文字,又拍照片,图文并茂,没有形容,没有感伤,只有进攻,扫荡,杀人,炮火,刺目的冷血三年的日记从未中断,按照相机快门也从未停止,原生态的文与图,日军侵华血腥的铁证,日记1950年起保留在中国。 本日记中的荻岛静夫十分鲜活:他来自日本农村,家里有父母、兄嫂、恋人。他惦念老夫老母的身体,惦念庄稼收成。他有对战争的恐惧,对前程的忧虑,也有青春的迷茫。他爱看小说,爱看杂志,崇尚与人达到内心交流。他爱好文学,受好电影,爱好艺术,是日本军人中有想法而感性的人物。三年的战争,他每天都在记录,每天都在思考。而他的用心,就是要留一份战争记录吗?他记录的角度十分微观、细腻,是要为战争作一次生动的陈述吗?他的记录是如此血腥又如此冷漠,这就是大和民族的民族性吗?而战后的荻岛静夫,他是回到乡村过农耕生活,还是留在城市继续他的艺术追求?他真切体会过,记录过的战争生活对他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 热河日记

    作者:朴趾源

    《热河日记》主要内容包括:渡江录、旧辽东记、盛京杂识、粟斋笔谈、商楼笔谈、古董录、盛京伽蓝记、山川记略、汛随笔、北镇庙记、姜女庙记、关内程史、冽上画谱、夷齐庙记、滦河泛舟记、射虎石记、虎叱、东庙记、漠北行程录、太学留馆录、还燕道中录、倾盖录、黄教问答、班禅始末、札什伦布、行在杂录、忘羊录等等。
  • 赫德日记

    作者:(英)赫德 著,陈绛 译

    我们在这部书中强调了现代化主题,因为赫德1863-1866年的日记显示,他在中国这一曲折过程的早期阶段,起过重大的作用。他在这个时期的作用远远超过他早先支持诸职我们在《步入中国清廷仕途》曾较为详细地讨论那注定失败的李泰国-阿思本舰队之类的现代化项目。在1863年末接受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任命后,赫德成为他的总税务司前任李泰国所永远无法做到的——清朝中央政府亲密可靠的顾问。结果是,赫德在其漫长生涯的其余岁月,是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西方人。 赫德日记提供了关于19世纪60年代中外关系错综复杂的脆弱的结构特别价值的记录。作为一名多国的海关管理的首脑——到1864年,海关夸称其雇员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和普鲁士,还有中国籍监督及其他低级工作人员——总税务司署在北京外国外交官的清政府中树立了忠庆、廉洁、可靠和高效率的不可动摇的声誉。西方和中国官员同样将他看做他们最亲密的知心人。他从而卷入了中外之间历次发生重要的外交问题,以及许多较为次要的争端。赫德作为沟通中国和西方观点的桥梁,其意义因总税务司署参与了广泛的活动而更加扩大,因他既对中国的利益、也对他所认为西方“文明”的积极贡献都抱有同情而更加明显。
  • 能静居日记(全四册)

    作者:(清)赵烈文

  • 曾国藩日记

    作者:曾国藩

    《曾国藩日记》讲述了在日记中,曾国藩披露了他所掌握的智慧要点。他将人世间的事务分成两种,一种是人力所及的;另一种是自己所无法掌控的。明智的选择,就是将精力倾注干自己所能掌控的领域中,而对于自己所无法掌控的,只能是抱以无限的乐观期许,但注定是无能为力。曾国藩写日记,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将自己的努力牢牢地锁定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畴之内。但是有意思的是。他频繁地玩出界,于是,他的一生就变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起来。终其一生,曾国藩孜孜以求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斗室书斋,揽月自赏。然而这个人生目标于他而言太过于艰难了。一旦抵达智慧之颠,再求诸于普通寻常,必然是劳而无功。再没有一条路径比得上对日记的品评,更易于走入当事人的心中。
  • 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

    作者:杨天石

    本书内容包括:蒋介石为何刺杀陶成章;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早年思想;宋明道学与蒋介石的早年修身;蒋介石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923年蒋介石的苏联之行及期军事计划;中山舰事件之谜;中山舰事件之后;邵力子出使共产国际与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北伐时期左派力量与蒋介石的矛盾及斗争;四一二政变前后武汉政府的对策;蒋介石与二次北代;奉蒋谈判与奉系出关;约法之争与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事件;胡汉民的军事倒蒋密谋及胡蒋和解;九一八事变后的蒋介石;蒋介石拒绝以牛兰夫妇交换蒋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