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笔记

  • 芦浦笔记

    作者:刘昌诗

    本书是“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由宋刘昌诗撰。刘昌诗生卒不详,主要活动于淳熙八年(1181)至嘉定八年(1215)间,即宋孝宗、光宗、宁宗期间。这部笔记虽仅十卷,但其内容却较广泛,“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迁变,皆得逆其源而循其流”。上至先秦典籍,下至宋代曲章制度,以及作者之所闻见之遗闻轶事,都有记载或考证。由于作者知识广博,态度认真,文中颇多创见。
  • 范成大笔记六种

    作者:(宋)范成大 撰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范成大笔记六种》收录了宋代范成大的六篇笔记,内容为他从家乡苏州出发,赴广南西路桂林,中经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五省区时,所记下的途中的情况。
  • 龙川略志龙川别志

    作者:苏辙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所撰的一部笔记体小品文集,记述了当时社会、政治、人物、风物等许多掌故和轶闻。
  • 东坡志林

    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中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东坡志林》可以说是苏轼的“滑稽文学”。作者不但记载了许多的朝野大事,也融铸了许多荒诞不经的传说。涉笔成趣。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明代小品文的风格。
  • 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清] 纪昀 著,汪贤度 校点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笔记小说,内容丰富,文辞清净,此本据清道光本参校各本标点出版。
  •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全两卷)

    作者:纪昀

    本书分上下两卷:滦阳消夏录(一至六);如是我闻(一至四);槐西杂志(一至四)等内容。
  • 西湖游览志馀

    作者:田汝成

  • 梦梁录

    作者:(宋)吴自牧,张社国,符均

    《梦梁录》南宋吴自牧著。成书于南宋末年,叙述整个南宋时期的临安(今浙江杭州)情况,而尤详于淳 至咸淳之间(1241—1274),其中记录了不少关于民俗和民艺的材料。
  • 南村辍耕录

    作者: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为“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共三十卷,为元末明初陶宗仪所撰,记载了许多元代社会的掌故、典章、文物,同时论及小说 、戏剧、书画和有关诗词本身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史学及文学研究者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 霜红龛杂记

    作者:[清]傅山撰/刘如溪点评

    《霜红龛杂记》内容简介:无至性之人不知哀乐;有至性之人,哀乐皆伤之。有至性之人多妨于道,无至性之人又不可入遭,所以道难。幽独始有美人,澹泊乃见豪杰,热闹人毕竟俗气。自贵莫若忍辱,忍辱莫若远人,远人莫若读书。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忿怒嗜欲正到沸腾时,便廓然能消化得;非天下大勇者不能。张公艺《百忍图》,亦是此意。
  • 揚州畫舫錄

    作者:李斗

    [扬州画舫录]这部书,是作者家居扬州期间,根据[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积三十多年的时间陆续写成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扬州的城市区划、运河沿革、工艺、商业、园林古迹、风俗、戏曲以及文人轶事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有记载,有些记载还相当详细具体。这对了解和研究我国十七、八世纪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不过,本书是着重于记载扬州繁盛的一面,而对被这种繁荣所掩盖着的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如封建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搜括,盐业工人的痛苦生活等等,却没有记载。这是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点。
  • 古夫于亭杂錄

    作者:王士禛

    《古夫于亭杂录:清代史料笔记》是王士禛罢官里居后所撰,其自序谓此书“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録”。《古夫于亭杂录:清代史料笔记》内容有诗歌品评、文人轶事、典章制度、杂史医方等,对研究清初文化有较高价值。
  • 汴梁如梦正繁华

    作者:梁志宾

    宋仁宗是不是教科书中那位庸碌、苟且偷安的昏君?当然不是。因为在古代的正史 和古人的笔记中,他几乎成了圣人的化身、人君的楷模。自他谢世后,中国再无范仲 淹、包拯这类铁骨铮臣,中国再无晏殊、宋祁的花间醉歌,中国再无柳永的晓风残月, 大宋再无种世衡、狄青这种铁血强将。欧阳修、 富弼、韩琦再无当年的壮志满怀,苏 轼、司马光、王安石等人也告别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无忧岁月。他统治下的那些平头百 姓,像刻工毕昇,像黄河水利专家高超,在中国科技史上也书写过小人物的大传奇。甚 至,连辽国君臣也为他的驾崩而聚首痛哭,伤逝一个美好时代的落幕。
  • 清稗类钞(全十三册)

    作者:徐珂 编撰

    《清稗類鈔》是清末民初徐珂編撰。匯輯野史和當時新聞報刊中關於有清一代的朝野遺聞、以及社會經濟、學術、文化的事蹟,時間上至順治下至宣統,間有上溯天命、天聰、崇德者。 《清稗類鈔(套裝全13冊)》分門別類,按事情的性質、年代先後,以事類從,共有九十二類一萬三千餘條,記載較為完備。既有稗於遺聞,也可以資為談助,對研究清代歷史的學者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普通讀者而言亦具備相當的閱讀價值。
  • 坚瓠集(全四册)

    作者:褚人获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坚瓠集(套装共4册)》经作者数十年采撷而成,上至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下至里谣杂说、风俗志怪,无所不包,于明代之事尤多,不惟可供谈助,以足资考证。《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坚瓠集(套装共4册)》始刊于康熙二十九年,现存世有康熙年刊巾箱本、道光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及民国十五年柏香书屋校勘本。
  • 花随人圣庵摭忆

    作者:黄濬,李吉奎 整理

    《花随人圣庵摭忆》为民国时期出版的一部笔记资料,原稿最初连载于《中央时事周报》,续刊于《学海》,起迄于1934年至1937年8月。积时既久,汇成巨帙。该书出于福建侯官(今福州)黄濬之手,素被学界所重视。 有关《摭忆》成书经过,黄氏友人瞿兑之在该书序中曾说明原委,略谓,黄氏生前,将编定之“二巨帙”邮瞿;瞿“乃稍纠其笔误数处,并志所疑于眉端”。此稿随为天津孔某借阅。黄伏法后,孔某关河转徙,但仍守信将原稿退瞿,还付黄家。黄家乃于北平付印,并乞瞿氏作序。序中未明言该书付印包含多少条目,亦未言印刷情形。该书之序写于昭阳协洽之年(即癸未,1943年)。是为初版。初版仅印百部,未广流传,且非全编。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龙门书店高伯雨据1943年初版影印。该二种版本相同,仅收至1936年12月为止,全目347条。黄氏友人林熙称,在黄被诛后,“很怀念这部笔记,深恐年深日久渐被消灭,而不知北平已有单行本也,因耗重资请人入某大学图书馆检出《中央时事周报》,以一年之力钞为八大册。未经印入单行本那部分文字,曾于1966年刊于《大华半月刊》,今又印单行本,名曰《补篇》云”。 自《摭忆》一书行世以来,除非常岁月,学界之评价,实无大异。率皆持人书分论主张,即不以人废言。刊印初版之黄澄怀、瞿兑之,以及居港之林熙,或为黄氏兄弟,或为生前旧雨,尚有某种亲情故谊在(即此辈亦是《摭忆》成书之功臣),而与黄濬毫无关系者,若郑逸梅、邓云乡诸先生,亦高度评价该书之文史价值,促成重新刊印。上世纪六十年代,旅美房兆楹教授(美国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之主要撰稿人),对香港龙门书店老板周康燮“竭力推荐”此书,谓“它的史料价值很高,而且在近五十年来用文言写的笔记中,堪称首屈一指,实在值得予以翻印,供给学术工作者参考”。因而周氏决定影印发行。 中国大陆学者,陈寅恪先生当是最早肯定《摭忆》史料价值之一人。陈著《寒柳堂未定稿》记述:日本投降,“重返清华园,始得读秋岳之书,深赏其旸台山看杏花诗‘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留待后来人’之句,感赋一律”。“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曰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为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在《寒柳堂未定稿》(补)中,陈先生弟子刘适(石泉)引黄萱函称:“陈师对于黄秋岳的摭忆备极赞赏,他说:‘秋岳虽坐汉奸罪死,不当以人废言’”。迨晚岁拟《寒柳堂未定稿》时收入此诗,题目改称《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深赏其游旸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一九四七年春)》。约二十年间,他无改固常,坚持人书分论之初衷。 黄濬少年入京,自谓居北京三十年,熟习北方风土人情。既入世,同权宦显要,前辈名公相接席,周旋唱和,殆无虚日。耳食既多,目见益广,对清代民国之史事掌故与夫人物轶事,详为记述,或加考订,或予议评。推而及之,远及上古,旁涉海外,于军国大政、宫廷秘史、财政金融、人际交往、旅游山水、生产环保乃至社会万象,林林总总,匪特内容丰富、议有见地,且文字生动,委婉传神,足称洋洋大观。说者谓,其“所据资料,除杂采时人文集、笔记、日记、书札、公牍、密电以及有关的一些外国人著述外,亦多本人亲自经历和目睹耳闻者”,故有裨史事,良可征引;“瞿兑之推重该书谓‘与夫交游踪迹,盛衰离合,议论酬答,性情好尚,而一时政教风俗之轮廓,亦显然如绘画之毕呈’,伦比洪迈之《容斋随笔》,确非谀词”。《摭忆》一书作为笔记史料之价值,已可概见。
  • 维特根斯坦笔记

    作者:[芬] 冯·赖特,海基·尼曼 编

    《维特根斯坦笔记》又名《杂论集》、《文化与价值》,是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从25岁直到他去世为止所作的格言式笔记精选集,由维特根斯坦的密友、弟子和遗嘱执行人冯·赖特教授选编而成,内容涉及音乐、建筑、哲学、文学、宗教等不同范畴。
  • 万历野获编

    作者: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是研究明代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要笔记资料,深受古今学者的重视。明末学者钱谦益曾高度评价该书,指出沈德符创为此书,有着超出该书价值之上的意义。他说:由于受明代复古派王世贞、李攀龙的影响,吴越学者迷恋古代典籍,相械不读唐后书。而沈德符独能对近世历史发生兴趣,近搜博览,对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都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
  • 金陵岁时记 岁华忆语

    作者:(民)潘宗鼎,夏仁虎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古都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昔日的历史文献绵延千年,颇为兴盛,如《建康实录》、《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洪武京城图志》、《金陵古今图考》、《板桥杂记》、《同治上江两县志》、《金陵岁时记》、《首都志》、《陷京三月记》等,不胜枚举。这套《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的出版,是真正发挥历史文献的功用,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本书是《南京稀见文献丛刊》之金陵岁时记岁华忆语。
  • 习学记言序目(上下)

    作者:【宋】叶适

    本书用1885年瑞安黄体芳刻本为底本,吸收1928年永嘉黄群校本的成果,参考北京图书馆翟氏明抄本和上海图书馆藏叶氏清初抄本,进行校点,并调整了章节次第,统一了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