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国学

  • 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

    作者:汪少华

    此丛书为近年研究孙诒让最新成果之汇集。凡四册,《年谱》不与计,所论盖皆有关《周礼正义》者。 《周礼正义》,孙著之佼佼者。其为学也,举凡农耕时代之学,无不洽通,是以欲探其赜奥,需备相应之学养,所谓不得睹宫室之美,亦应知其门墙耳。今之学者,始乏幼功;既长,古今中外、数理化文皆所必学;至若涉古之学,泰半专攻一端,既广涉之不及,则论仲容仅得窥其一体,必矣。 璐得润溉于慈溪颖明先生及三台仲硅先生几四十年。承训之时,二老每言及仲容之学。有所请益,颖师或曰:“何不请教《周礼正义》?”且告以太老师蕲春黄先生语:“仲容之《周礼正义》,点水不漏。读之,[典章制度)他书不必寻查矣。”且命点读之。1961年,璐随萧师忝与统编教材《古代汉语》之役,即以随身。萧师知之,谓读此可以粗谙《周礼》之学,若加之以《礼记》——宜以孙希旦《礼记集解》为初阶,增之以《仪礼》——可先之以张尔歧《仪礼郑注句读》,继之以胡培晕《仪礼正义》,则先秦以至后世制度之沿革,可以了然于心,即或翻检“通考”之类,亦不徒知其然矣。璐谨遵师训,不敢少懈,即至琉璃厂肆觅得三书,常夤夜读之。然终无专治礼学之奢望,以稍窥阃奥则愈知其艰,而己非治之之材故耳;且旋即运动频仍,亦不遑顾及。 逮及1990年,有同道倡翻译“十三经”及“诸子集成”之议,嘱璐领其事,议定各书均邀名家。承师友纷然慨允,唯《周礼》、《仪礼》无着。其时经学大家黄寿祺先生(吴检斋高足)已谢世,他人多所婉拒,而交稿时日渐近,不得已,璐遂勉力承乏,诚所谓知其不能而为之者。本欲有所参照,遍寻书林,唯得林尹先生《周礼今注今译》,亦过简略,难敷所需。于是白日劳累之余,孤灯之下,左置孙氏《正义》,右展稿纸,逐行逐句重温以译之。旧日点读者,亦已积尘,开卷,每见所标疑问。既为通译,固可置之不顾,一以郑孙为本,然终为心中块垒也。既知自解之五日也,固当敬俟来者。 时至2l世纪,汪少华、朱小健、朱瑞平先后从余游。少华着力于《考工记》,多有所获;小健、瑞平亦有意于孙学。少华雅好考据,小健善于抽绎,瑞平则长于条分,皆适于深研《周礼正义》者。未几,三生论文相继告成,学界既嘉诸生用力之勤,余亦乐见其学术之进,复如一释长年之负。吁!昌黎有言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庄子曰:“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其是之谓乎? 少华穷究《考工记》器物名实之辨,是可证时人考古命名之正误,亦系连二学之实验,当世似尚无深思实践如彼者;小健概论《周礼正义》训诂之得失,前人涉此者盖寡,世所谓孙氏集清学大成者,应首推训诂,故其所述应有益于学界;瑞平总论仲容学术之成就,旁及其音韵、文字以及墨学、时政,至若《年谱》则瑞乎论文之附篇,亦其研究人手之处,盖欲知其人,须先明其事也。四书大体以《周礼正义》为的,而未拘焉。然孙学岂三生所能穷者,即其所述当否亦有待大方鉴之。余所望者,唯三生之作得为引玉之砖;复愿三生拾级以进,终生以浮躁为戒。如此,余即或无成,亦无憾矣。
  • 小学名著六种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玉篇〔梁〕顧野王撰 广韻〔宋〕陈彭年等重修 集韻〔宋〕丁度等撰 小尔雅义證〔清〕胡承珙撰 方言疏證〔汉〕扬雄撰〔清〕戴震疏證 广雅疏證〔魏〕张揖撰〔清〕王念孙疏證
  • 周易译注

    作者:黄寿祺,张善文

  • 校雠广义:目录编

    作者:程千帆,徐有富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本书强调的是研究成果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是代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内研究的高水平著作,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再一次掀起一个关于校勘广义校勘学研究的高潮。相信广大读者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用的东西。
  • 今古文经学新论

    作者:王葆玹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经学的学术研究专著。书中兼用史学考据与哲学分析的方法,对经学的起源、经典系统、流派、人物、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及其争论史等等,分别加以考辨和论述。在经学研究领域,有诸多疑点,例如:今文经书空间成于何时?古文经传分别出于何地?《周礼》如何上升为三《礼》之首?《周易》如何上升至五经的首位?等等。对这一类的问题,本书一一加以探讨,创见颇多。在增订的部分,探讨了西周灭亡的事件对儒
  • 大师的国学课

    作者:安悱 编

    《大师的国学课》不是“国学概论”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其实什么都只有一点儿!“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般,都未免笼统的毛病。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分别标明历史和语言,不再浑称“国学”,确是正办。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予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全篇的参考资料,开列在各篇后面;局部的,随处分别注明。
  • 趣说汉字

    作者:

    趣说汉字,ISBN:9787802285774,作者:陈基发 编
  • 德育鉴

    作者:梁启超

    本书是梁启超编著的青年德育教本,全书以“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有”为目,分为六篇,每篇之前有梁启超所做简单说明,内收梁启超精心选录的先贤大儒关于德育的重要论说,之下有梁进一步发挥的按语。 梁启超是晚清民初引领时代风气的人物,此书初刊于190 5年《新民丛报》,民国时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单行本,风靡一时。 现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重加标点整理和注释,刘东教授作序导读,以方便读者阅读的新形式重新出版,作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德育读本”之一种。 ----- 任公先生有《德育鉴》一书,以立志、省察、克己、涵养能分门别类,辑录先儒格言(以宋明为多),而任公自加按语跋识。我对于中国古人学问之最初接触,实资于此。 ——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 溟年十四五以迄十八九间,留心时事,向志事功,读新会梁氏所为《新民说》、《德育鉴》,辄日记,以自勉励。 ——梁漱溟《思亲记》 “我将来若能替梁任公先生补作这几章缺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岂不是很光荣的事业?”这一点野心就是我后来做《中国哲学史》的种子。我从那时候起,就留心读周秦诸子的书。我二哥劝我读朱子的《近思录》,……梁先生的《德育鉴》和《节本明儒学案》,也是这个时期出来的。这些书引我去读宋明理学书…… ——胡适《四十自述》 读任公先生《新民说》及《德育鉴》,合十稽首,喜惧愧感,一时交集…… ——徐志摩《日记》 “中国哲学最有世界意义的,当然是它的无宗教而有道德。”多谢早期国学院的导师梁启超先生,他算是既为时人、也为后人编出了这本小书,足以帮助大家以最凝聚的篇幅,来集中领略历代先哲的亲口传授。 ——刘东 ★ 民国初年的青年德育手册,集历代先哲的人生智慧, 加梁启超先生的精彩按语跋识; ★ 被梁漱溟、胡适、徐志摩等大学者视为进入中国古人学问的启蒙读物。
  • 礼记今注今译

    作者:王云五 编

    《礼记今注今译》,全文以“记”形式,深说大义为主,从制度、仪节、礼法、乐理、教育、服物、生活与风俗、规范与习俗,不费周折,对于儒家学说理论有直接介绍,义理深微,在当时的环境中,作为修身践言的圭臬。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作者: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晚年在清代学术史领域的一部荟萃式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与其早前的相关论述相比,更为成熟,在保持了自身语言、思想特色的同时,又以专题、专人等模式深入研究。 作者试图去探索在清代历史上相继出现的学术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把它们和而视为一个独立的思潮,进而找到这一思潮与其前后历史时期所出现思潮的联系。从本书的论述中,体现出梁启超研究的,既不再是数千年旧史家对封建王朝文治的歌颂,也不再是从朱熹到唐鉴,历代学者对一己学派的表彰,而是一个历史时期学术盛衰的全貌。
  • 读子卮言

    作者:江瑔

    《读子卮言》为民国间研究诸子学的名著,共二卷十六章,前五章总论诸子,后十一章分论各家。各章多以立意设为标题,故全书实为十六篇专论。其中“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论杂家非驳杂不纯”特具辟见。
  • 钱穆先生全集

    作者:钱穆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 审问与明辨

    作者:刘东,文韬 主编

    “国学热”正持续升温,可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学”?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同时代的论述也千差万别。从晚清、民国直逼当下,有关“国学”的学术话语,一再地成为论争焦点,而互不相让的交锋,看来还将延伸下去。 但无论社会上多么热闹,学界本身都应虚一而静,从学理层面推进既有的研究。缘此,围绕“国学”的性质、内涵、范围、取向、方法等根本问题,本书务求全面地搜集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代表文章,希望读者对之的悉心“审问”,能成为获得“明辨”的文献基础。 为明晰地展示此一话语,本书不辞繁难,也不敢懈怠,对于各篇选文的背景与要点,均尽量给予钩沉、提要、注解,并准此写成了长篇大论的导言,冀能对延续至今的“国学”讨论,给予理论性的凝聚与提升,以作为百年讨论的扎实总结,更作为未来研究的更高起点。
  • 国学堂·国学溯源

    作者:梁冬

    现代人为什么生活得如此焦虑?焦虑背后折射出的文明冲突最初是从何而来?这种冲突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又将把我们的生活带向何方?在《国学堂·国学溯源》中梁冬约请自由学者王东岳,从文化的源头开始,纵横捭阖、贯通东西,逐步梳理文化的变迁和生活的改变,分析生存形势如何决定一种文化与文明,展现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真知灼见和长远预见。 人类起源之初,所有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为什么其他人类文明的文字要么最终消亡,要么被有音无形的字母文字所取代?又为什么只有汉字、中文得以保存?汉字究竟有着怎样的神秘价值?我们对于汉字和用汉字记录的典籍又有哪些重大的谬误?在《国学堂·国学溯源》中梁冬约请自由学者唐汉,为我们说文解字,看文字如何精妙反映出一个民族、一种文明的发展史。
  • 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作者:王云五 主编,宋天正 注译 杨亮功

    本书为现代出版家王云五先生主编“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之一部。 《大学》与《中庸》本为《小戴礼记》中的两篇,南宋淳熙年间,由朱熹将其从《礼记》中取出,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大学》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相对于“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大学”讲的是治国安邦,是大人之学。《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守持的最高信条。 《中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 宋元戏曲史

    作者: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先生多年从事戏曲研究的一部总结性著作,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戏曲在文学中的地位,将之从“托体近卑”的俗文学拉升到了文学艺术的范畴。全书共十六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考察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描绘出清晰的途径和线索,对戏曲语言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发挥。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丰富,治学态度谨严,影响深远。此次整理出版以商务印书馆《国学小丛书》本为底本,同时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内容更加完善。
  • 我说参同契(上中下)

    作者:南怀瑾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丹、内养之道。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不仅是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源头.亦是中国古代化学、药物学、天文历算等学科的发轫之作,如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其原理即从此书而来。因其涉及诸多学科知识,艰深晦涩,素以“天书”著称。 《我说》书,是南怀瑾先生继《论语别裁》后用力最深、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余万言,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涉及广泛,旁征博引,攀证极多,更有南师本人所经历的诸多奇特的人和事。先生用平实的语言.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周易、道家、丹道的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儒、释、道三家的一体共论,亦有不少不拘一格、独到精辟的个人观点。对于一些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此书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修证;而对于一些初入门的读者来说,则可以依此领略中国古人非凡的哲学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先生学识之广博,对各种修炼法门之深刻体验,此书当是国人了解、解读《参同契》这部“天书”的首选。
  • 经学卮言

    作者:孔廣森 撰,楊新勛 校注

    孔广森(1752-1787),字众仲、撝约,号顨轩,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六十八代孙,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数学家。少年师从戴震,又拜庄存与为师,精研《公羊》学。后从桐城派姚鼐,创作骈文。著述宏富,有《顨轩孔氏所著书》,包括《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十二卷、《大戴礼记补注》十四卷、《诗声类》十三卷、《经学卮言》六卷、《礼学卮言》六卷等;又有《仪郑堂文集》二卷、《仪郑堂遗稿》一卷等。《经学卮言》是孔广森撰写的一部群经总义类著作,涉及《易》、《书》、《诗》、《尔雅》、《论语》、《孟子》和《左传》,自问世以来,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但从未有单行本。此次由杨新勋整理、校注,以南京图书馆藏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顨轩孔氏所著书》本为底本,《清经解》和《续修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详作校勘;并对文中部分疑难字词、人名地名以及引文出处等稍作注释,以便于今天读者阅读和理解。
  • 龙文鞭影

    作者:校注:张万钧//韩富荣

    《龙文鞭影》是一部重要的国学启蒙读物,以不到五千字的四字韵语,浓缩了一千多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和典故。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读物,又是一部实用的文史工具书,同时,还可作为讲述历史的良好教材使用。因此,数百年来,风行海内,历久不衰。 我们这个注译本共分三部分,一是原文,二是注释,三是解说。实际上,也就是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部分。
  • 論語正義

    作者:劉寶楠

    本書三大特點: 一、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清人的注釋考證。 二、發揚了乾嘉學風,在注釋中注重文字訓詁、史實考訂和闡發經義。 三、保留了漢魏古注,而且還對這些古注作了詳細疏解,從而豐富了論語的注釋內容。 為便於查檢,新編了一個本書檢目放在書前。為了幫助讀者瞭解劉寶楠的生平,還在書後附錄了清史稿劉寶楠傳一篇,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