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国学

  • 精校本许慎与说文解字

    作者:姚孝遂

    《精校本许慎与说文解字》主要内容:东汉许慎为我国学术史上著名的经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他博通经典,有“五经無雙许叔重”之稱,可见学人封其崇敬之情。写作宗旨如其自序所云,意在纠正时人主要是今文家根據隸书形體穿鑿字義、進而附会義理之弊,力求準確解释字形之来源,正確领会文献之内容,正如北齐颜之推所云:“学者不读《说文》,则冥冥之中,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其为后世绳与有如此者。许氏连用六书理论,系统解释字开、字義,并在分析形聲、假借以及注明音读时旁涉字音,丛而文字、聲韵、训诂等方面均有所继承,并多有創獲。
  • 庄子义集校

    作者:[宋]吕惠卿撰,汤君集校

    《庄子义》是北宋政治家吕惠卿的代表作,历来颇受好评。本部《庄子义集校》是以金刻本《庄子义》为底本、以黑水城本等版本为参校本,并补入北宋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和明代焦竑《庄子翼》两书所摘录的《庄子义》注文整理而成的。本书是《庄子义》足本整理本的第一次问世。本书的出版必将对吕惠卿思想、北宋政治史以及《庄子》的研究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 大学智慧

    作者:姚淦铭

    《大学智慧》内容简介:你想获得学习与工作的智慧吗?你想获得从政与管理的智慧吗?你想获得财富的智慧吗?你想获得虽处浮躁而能静定的智慧吗?你想获得提高心灵境界的智慧吗?曾国藩为何如此推崇《大学》?中国文人的理想“内圣外王”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瑰丽宏图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走进《大学智慧》,“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 西漢經學源流

    作者:王葆玹

    本書兼用考據與西方現代哲學的研究方法,探討西漢經學的來源、流派、著述形式、分期、思想及衰變過程。就西漢禮學、春秋學和易學的一些疑難問題作了考辨和分析,提出了大量新的見解。由秦、漢的社會變革、學術政策,乃至西漢後期的宗教改革,說明經學在當時的地位與內涵;並對於經學的文獻,各派的概念、思想,以及彼此間的爭論,都有新證及新見,是一部難得、嚴謹的學術著作。
  • 人文立本

    作者:李四龙

    本书精选了著名国学专家楼宇烈教授的访谈内容,鲜活灵动地再现了楼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古籍整理及佛学、昆曲等国粹经典的研究体会和心得,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国学读本。
  • 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全六册)

    作者:严灵峰 编著

    据台湾正中书局1979年版影印。
  • 止学全集

    作者:(隋)文中子|主编:陈才俊|校注:南美玉

    《国学经典:止学全集4》内容简介:《止学》是一部湮没很久,少为人知的古代谋略书,它的作者是隋代大儒王通,号文中子。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祖父。魏徵、李靖、房玄龄等人的恩师。王通的《止学》一书告诉人们想要成功应该不去做什么。“止”就是志有定向,外念不动,不急于求成,在充满诱惑的尘世中,存有一颗安定从容之心。一个人只有深刻体悟到“止”的意境,才能做到适可而止,面对诱惑而内心平静,面对挑战而奋力拼搏…… 《止学》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止”的精髓集于寥寥千余言之内,告诉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某个时间,停止做某事。当进则进,当止则止。一个“止”字,关系着一个人的成败荣辱,“止”之奥妙,存乎一心。大智知止,小智惟谋:过犹不及,知止不败。《止学全集》帮助人们指明了究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功难题。只有把握了其中的精髓。才能更好的把握人生的方向。
  • 中国最美的100传世书法

    作者: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

    巫言鬼语 ——楚帛书 肃然景仰巍峨气象 ——峰山刻石 方直之中显圆巧 ——张迁碑 秀美生动似神品 ——曹全碑 行笔真如野鹤闲鸥 ——石门颂 草书学张芝 ——冠军帖 《二希》之冠首篇 ——荐季直表 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 ——急就章 古雅墨气如新 ——出师颂 墨色有绿意 ——平复帖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初学《黄庭》 恰到好处 ——黄庭经 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姨母帖 天下子敬第一帖 ——中秋帖 雄秀惊人无卜神品 ——鸭头丸帖 沉稳中的活泼 ——新月帖 尽露晋人韵味 ——伯远帖 南碑之冠 ——釁龙颜碑 休兼众妙 ——真草千字丈 险劲瘦硬自成一家 ——九成宫醴泉铭 欧行第一书 ——梦奠帖 复归平淡以含蓄胜 ——孔子庙堂碑 草书之法千变万化 ——大字阴符经 行书入碑由此出 ——温泉铭 点画之间现丈夫气概 ——升仙太子碑 有唐第一妙腕 ——书谱 挫万物于笔端 ——丈賦 气壮山河化柔为刚 ——麓山寺碑 纵笔如飞狂客风流 ——孝经 龙章凤姿 ——鸦鸽颂 飘飘乎有仙气 ——上阳台帖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古诗四帖 锋芒利如欧冶剑 ——自叙帖 沉痛切骨天真烂然 ——祭侄稿 固是鲁公得意笔 ——东方朔画赞碑 书贵瘦硬方通神 ——玄秘塔碑 用笔在心心正笔正 ——神策军碑 落笔洒篆文 ——三坟记 似微醉之人随意游走 ——韭花帖 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 ——神仙起居法帖 肥而不剩肉 ——同年帖 神清骨冷无由俗 ——自书诗帖 文醇笔劲既美且箴 ——道服赞 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澄心堂纸帖 天真烂漫是吾师 ——黄州寒食帖 笔落惊风雨 ——诸上座帖 听松涛韵得佳作 ——松风阁诗帖 运笔如挥快刀利剑 ——虹县诗 神气飞扬 米氏墨皇 ——珊瑚帖 屈铁断金的瘦金体 ——闰中秋月帖 下马草军书 ——自书诗帖 理学家的空灵之笔 ——城南唱和诗 宋代尚意书风的句号 ——自书诗 若游龙入烟雾 ——洛神赋 吟诗作字奇态横生 ——杜工部《行次昭陵诗》 神蛟出海飞翔自如 ——急就章 道人的激情之作 ——登南峰绝顶诗 以手写心我行我素 ——心经 个性的极度张扬 ——真镜庵募缘疏 深得天然古淡之神韵 ——自书诗稿 五百年来无此君 ——爱厚帖 子山书如雄釗倚天 ——谪龙说 明人飞章草 ——急就章 端雅雍容的官楷 ——敬斋箴 狂士舞狂草 ——游七星岩诗 枝山草书天下无 ——《闲居秋日》等诗 行草书狂文 ——赤壁赋 万枝桃花月满天 ——落花诗 短暂生命的最强光 ——西苑诗 草书亦可温和徐缓 ——五言律诗 字林之侠客 ——七言律诗 楮墨空元透性灵 ——淮安府濬路马湖记 万钟行草得南宫家法 ——七言诗句 追风逐电放纵千里 ——木兰歌 不人流俗 一如其人 ——请假得归途次偶作 满纸皆现烟花色 ——戊辰自都来再芝园作 以性灵传笔墨 ——卜居之一 人奇字自古 ——六言诗 行笔刚中见秀 ——咏夹竹桃之一 兴来不可止 ——五言律诗 汉碑结癖谷口翁 ——灵宝谣 禿笔之下现奇趣 ——录禹王碑文 韵味清雅的小楷 ——桃花园诗 万毫齐力故能峻 ——秋吟五绝 惯写荒崖乱树根 ——七言联 独爱汉隶刷漆书 ——节临《西岳华山庙碑》 扭转乾隆初期书风 ——七月豳风 六分半书古今难得 ——自书诗 浓墨宰相 ——无人绝句 淡墨探花 ——七言联 楷书创新之作 ——誓语 壮伟厚重再现古风 ——节临《张迁碑》 篆隶笔意劲锋足 ——邓君墓志铭 千年以来无与比 ——七言诗 不拘一格书诗篇 ——《抱朴子内篇》佚文 少壮才名第一流 ——论画语 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临《石鼓文》 盘旋飞舞极其灵动 ——七言律诗 拙中见巧 ——语摘 古朴飞逸唱绝伦 ——篆书
  • 国学常识 国学经典 国学精粹一本通(全四册)

    作者:《国学常识 国学经典 国学精粹一本通》编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一本通(套装共4册)》内容简介:国学,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融汇中国数千年的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宝、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依。国学之用,重在丰富,淬炼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全面提高文化素养,增长人生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一本通(套装共4册)》从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三个方面深入讲解国学知识。国学常识,重点介绍中国的天文历法、职官制度、伦理道德、礼仪风俗、饮食服饰、考古发现.小说戏曲、医学养生等方面的国学常识。国学经典.收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介绍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评点经典、解析经典,让读者全面通览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浩瀚.对于国人重建文化自信、重振文化尊严具有重大作用。国学精粹.精心选取国学中最精华的部分,通过经典名句、精彩华章和趣味典故等形式展示出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顺利完成今日复兴和古老文明内在文脉上的传承与对接,古今贯通,再创文明辉煌。《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一本通(套装共4册)》荟萃百家,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称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通过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文化架构让你一本书学通国学知识。
  • 孝经研习报告

    作者:钟茂森

    孝经》研习报告,是钟茂森教授多年来学习、力行孝道,融会儒释道三家之圣解,而做的修学心得汇报。 本书是一份孝亲尊师的心得报告,其缘起是慈母志愿、恩师慈命。 钟教授在报告中,讲述了几个重点“社会和谐,我之责任”;从“孝”落实;教育的本质是身教;上行“孝”,而下效之,则社会和谐“垂拱而治”。 因此,整部《孝经》,昭示的完全是孝道与和谐的关系。 让我们以殷重的心,来学习圣贤之根——《孝经》,以诚敬的心,休会教授悲智双运,感恩钟教授带给我们的修学心得——《<孝经>研习报告》。
  • 四书章句集注

    作者:朱熹

  • 孟子今注今译

    作者:王云五 主编,史次耘 注译

    《孟子》一书可谓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思想文化源泉之一,孟子的思想历经两千余年的扬弃,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引导力量。 《孟子》是先秦著作中著名的论辩体文本,语言风格激昂有力,逻辑推理亦多有体现;而且能让人清晰地联想到一个生动的孟子,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参考文本。 本次注本选用著名学者史次耘的注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清代学问的门径

    作者:汪学群

    本书收入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梁启超、罗振玉、王国维、刘师培、傅斯年、钱穆、胡适、邓实、顾颉刚10人评述清代学术的文章共30篇。从清代学术与宋明理学的关系、清代的学术精神与治学方法、清代学术的分期与流派、清儒代表人物等四个角度选目,反映了清代学术发展的外在环境、内在理路以及学术思想的独特性,同时编者撰写长篇导言,逐一评点所选文章,列举要点,条理观念,极有参考价值。
  • 孙子兵法精读

    作者:陈宇

    本书以《孙子兵法》为蓝本,对其中的的原文进行一对一地意解、辨释,并以最多的篇幅进行专题解论,每篇最后,还提供一则经典战例。 该书基本上道出了《孙子兵法》一书的精华内容,语言通俗,内涵深刻,值得广大读者精心一读。 --------------------------------------------------------------------------------
  • 经子丛考

    作者:羅焌 著,羅書慎 整理

    羅焌先生著述甚豐,惜僅《諸子學述》公開出版,其他稿或散佚,或殘缺不全,《經子叢考》(外一種)為其遺稿的輯合本,共八種,涉及經史子集四部:《歷代師儒傳述孝經考》、《日本師儒傳述孝經考》,對先秦至唐朝90多位儒者及日本20多位學者關于《孝經》的著述、傳授之說進行整理、考辨;《曾氏轉注說補正》采曾國藩、曾紀澤與友人論學書各一篇,對二曾的“轉注說”進行補充、修正;《韓子校注》乃羅焌据嘉慶甲子重刻、姑蘇聚文堂板《韓非子評注》本,參閱宋本、《道藏》本、顧千里校本、日本宮內鹿川注本詳注而成;以及《楊子訓纂篇集釋》、《楊子雲年譜》、《楊子師友徵略》三篇。又輯羅焌詩文為“外一種”,以見先生之思想。
  • 国学文选类纂

    作者:钱基博

    国学之一名词,质言其义曰:“国性之自觉”云尔!国于天地,必有与立。而人心风俗之所系,尤必先立乎其大,深造而自有得,相以维持于不敝。其取之它国者,譬之雨露之溉,土肥之壅,苟匪发荣滋长之自有具,安见不求自得而外铄我者之必以致隆治,扬国华也耶!是故国学之所为待振于今日,为能发国性之自觉,而俾吾人以毋自暴也! 数十年来,海内士夫,貌袭于欧化;利用厚生,制驭物质之一切科学教学,未能逮欧人百一;而日纵亡等之欲,物质享乐,骎骎逮欧土而肩随之!物屈于欲!欲穷乎物!生人道苦,乱日方长!故日:“物质主义,今日之所患”也。然则验之当今,惟“人文主义”,足以救“物质主义”之穷!稽之于古,惟“人文主义”足以制“古典主义”之宜。国学者,“人文主义”之教学也;舍“人文主义”之教学,更何所谓“国学”者!盖惟“人文主义”,为足以发吾人之自觉;亦惟“国学”,为能备“人文主义”之至德要道。舍“人文主义”而言国学,则是遗其精华而拾其糟粕,祛其神明而袭其貌焉也!国性之不自觉,神明不属,譬之则行尸走肉耳!其何以国于大地!南山可动,吾言不易矣。
  • 国学道德经典导读

    作者:熊春锦

    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中华民族丢失科学创造力源泉的原因,在于丢失传统根文化中的“慧性”教育,仅进行“智性”教育,从而残缺了重要的一半。本书是国学名家熊先生近年来倾心于宏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根文化,着力于继承、研究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凝聚、提炼出道德文化精髓——“德慧智”三个字,形成了独创性的“德慧智”教育理念和经典诵读实践的科学方法论。本书以老子《德道经》为主纲,通览道学、易学、儒学精髓,创立了“一元四素论”、“三因论”等传统道德根文化的大系统论和方法论。
  • 易经真的很容易

    作者:曾仕强,刘君政

    研读《易经》,研修易学,真正的功能,是改变自己的命运。方法十分简便,就是以自己的心,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也可以说,用心选择合乎自己需求的人生途径。.
  • 易经数理秘笈

    作者:梁致堂

    《易经数理秘笈》序 言: 本书的出版经历了很大的挫折,从1996年起几经波折,才得成功,这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盛事。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的是为此书出版的中央编译局出版社。 在本书正式出版之前,梁致堂先生所在的山西省忻州地区卫生学校已经为他的《易经数理秘笈》-------因当时社会对《易经》有着偏见,书名不敢直接用《易经》,而是以《中医基本理论核心问题探讨》为名------在内部刊印成书,虽说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件幸事,但因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名,一本秘传几千年的秘笈,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 1979年,梁致堂先生将《易经数理秘笈》交与在山西视察中医工作的家父吕炳奎,希望能得到中医界的支持。中医出身的家父得到此秘笈如获至宝,立即关照山西省卫生厅中医处,责其给予支持正式出版,但中医处苦于经费的拮据未能如梁致堂先生之愿。1984年家父又写信给中医处,希望能帮助解决正式出版之事。恰在同年,笔者从家父处得到了《易经数理秘笈》,同时也得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研究此书,说明易经数理之根由。然而此时,笔者方惊悉梁致堂先生已于1982年8月6日去世,面请先贤终成遗憾!从此,孤军奋战倾心研究《易经数理秘笈》,历经八年!至1993年拙著《易经新探》问世,这是对《易经数理秘笈》的研究成果;1994年,笔者又完成了有关中国哲学方法的论文:“中国传统方法论与思维方式核心问题探讨”,此文指出了当今中国在文化上特别是哲学方法上西化的禁锢;1996年,笔者专门赴忻州去看望梁致堂先生的亲属与同仁,获知梁先生生前《秘笈》一书刊印后寄往了全国30多个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希望能获得重视,开一个研讨会,结果是泥牛入海,竟无一机构给回信息,因此,他不胜哀叹中国文化和中医的失落。校领导和梁致堂先生看到印好的《秘笈》,压抑的心情可想而知;梁先生积劳成疾,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秘笈的传播,一再告诉家人,此书必有大用,不要灰心。1983年元月,先生刚刚辞世,在卫校副校长郭宪民的支持下又以内部发行的形式重印了装帧更精美的《秘笈》,然而,依旧无人问津。在忻州温村,笔者来到粱致堂先生的墓前,以《易经新探》祭拜梁致堂先生,并告慰梁致堂先生的在天之灵:《易经数理秘笈》的大用后学已经悟出,敬请先贤放心吧! 2003年,笔者在上述论文的基础上,终于突破了自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以来,学界一直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哲学的论断,有幸从中拔萃出了中国哲学方法,首次系统的论述了中国哲学方法,并且以此为名成书,《中国哲学方法》证明了中国文化与西方不同的根本所在,也看到了在今天,由于中国哲学方法的失落,中国人已被西方逻辑方法洗了脑,对中国文化不屑一顾或者仅仅当作历史;我们的学术界竟以西方学术观点为标准,也认为西方的逻辑方法是唯一的哲学方法,致使我们的教育在照搬西方的逻辑方法,而中国有关哲学方法内容的教授等于零:文言文已成为极少数专业人士的领地;年轻人以电视剧去了解历史;腐败的清朝被影视界捧得火热;崇美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不太相信中医了,中医的安全、有效、廉价的优势也无法挡住被洗了脑的人们的西化情结。这种自卑的行为和意识,时间长了就会危害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为阻止继续用西方逻辑方法为中国人洗脑即少数西方国家妄图以此来征服中华民族的阴谋和客观现实,进行中国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必然,而其核心问题就是要普及推广中国哲学方法,让中国人重新会用这套方法思考问题,才能去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去完成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宏愿。 当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以读经的方式为孩子们和成年人补习中国文化,中医养生堂类的讲座受到空前的欢迎!这种趋势,说明在民间,对中国文化的失落是有目共睹的。中国文化复兴的序幕已经拉开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传统开始起作用了。 梁致堂先生是《易经数理秘笈》唯一的传承人,他在少年时期,聪颖好学,看书过目不忘,受到他的二伯父喜爱,遂将所受家族的《易经数理秘笈》传承秘传给他,他将所有数理口诀背诵记忆,终生未忘。由于时代的原因,他已经无法将此秘笈传承继续往下秘传,深感有失传的危险;他本人是中医,也感到中医状况不尽人意,而且科技界认为中医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学科。为能使中医在理论上得以澄清,纠正这种偏见,于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就开始了对此秘笈整理诠释工作,刚刚完稿时文革开始了,文稿不但全部被焚毁,他本人也被强迫去劳改。“一定不能让秘笈失传!”这个坚定的信念促使他重新拿起笔,每天劳改回到家,就伏案不起,凭借着坚实的记忆,又重新将此秘笈编写成书。这是多么艰巨的事情啊! 笔者早年已经读了大量的研易之书,但总觉得这些研易之书中缺少有关数理的专著,难以把《易经》的根本原理说清楚。刚一得到秘笈,那种多年盘结在内心的遗憾一下就释然了----就是它!兴奋之极不可言表。可是真正读起来就像天书一样十分艰涩难懂!。经过了八年的刻苦研读,越读越清楚其中的奥秘,越读越理解了古人推崇《易经》的原由,也明白了古代帝王的愚民政策要愚民的实质:即不让人们非常清楚地懂得和运用中国哲学方法。我们从与《易经》有关的古籍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愚民政策是历代帝王心照不宣的事。《易经》虽说是由古人观测天文而来,有中国古代制定历法不可缺少的数理计算方法,但它的最重要的内涵却是由此而出的中国哲学方法,读懂了《易经》,就会对中国哲学方法有所体悟,它能给人以智慧。因而在中国古代,制定历法被帝王牢牢控制着,属于皇权,是不准民间人士涉及的,其中有关制定历法的一系列计算方法也是不得流传到民间的,这种做法虽然对稳固帝位有着重要作用,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却起到了破坏作用。这样就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也给了从清末起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的,以大量回国的留学生为主的,全盘照搬西方逻辑方法为中国人洗脑的新愚民方式存在的土壤。用西方逻辑方法给中国人洗脑,不让中国人重新掌握中国哲学方法,是征服中华民族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如何去抵制这种洗脑式的征服方式,是摆在当今中华民族面前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抵制方式也就是反征服方式,是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进行中国哲学方法涵盖的中国文化各学科的教授,重新用中国哲学方法武装中华民族的头脑,改愚民教育(指教授西方逻辑方法)为慧民教育(指教授中国哲学方法)。并建立以中国哲学方法为指导的科学研究体系,才是根本出路。 由于《易经》中的许多内容不得流传民间,古代许多书籍对此也只好点到为止,因为有皇权在上。例如,秘笈中有两个数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即“矩数”和“节数”。这在自古至今的研易之书中是从未提及的。对“矩数”,在《周髀算经》中有这样论述:“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指出了矩与九的平方的关系,仅此而已,不再往下说了。“矩数”与“节数”在秘笈问世后才得以披露,正应了汉代易学家刘钦所言:“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宫相为表里,此语自有传授,非后所能言之。”可见,梁致堂先生的《易之数理秘笈》在今天能得以问世,实为一件对中国文化复兴起到核心作用的大事,无此秘笈的问世,易之大迷就无法被解开,而此传承历经数千年依然在梁氏家族内传承至今,真可谓中华民族的大幸。 在读懂秘笈后,才明白历代研易界之所以总是陷入算卦的小道之中,就是因为没有这个秘笈是无法清楚地理解易的核心问题的。并且,作为流传至今的《周易》本身,也是暗示、隐喻比比皆是,根本不把易的数理关系直接说出来,而是用了隐喻。所以,其中很多词句如果不懂其数理关系,令人难以捉摸。如,在《周易》的第四“蒙卦”中有一被研易界误读的经典词句:“蒙,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一般解释为“蒙卦,指春天,山下出泉水,教育君子要有果敢的行为”,或“君子行为要有结果”,等等均属于望文生义的。而《易之数理秘笈》对此的解释则是令人信服的:蒙卦在赤道坐标的赤纬上(赤标子午卯酉的卯位上)山下出泉,是指其赤经的下方是子位,子属水,故以山下出泉暗示蒙卦在赤标上;以果行暗示蒙卦在赤纬上。君子要以果行即东方向上的精神培育品德,果行指的是木行,蒙卦位于卯位即东方、春季,运动方向是向上的,即左升右降,这也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向上的。还有些研易者认为,《易经》中只有阴阳而没有五行。用果行隐喻木行,证明了《易经》中是有五行的,学术界总喜欢将阴阳与五行分家,实际上二者是不可分的,没有秘笈是无法解开这个误区的。“君子以果行育德”,实际上又是一顺其自然的实例。秘笈的公开发行,使研易中许多望文生义的、主观臆断的和推理的不实论断一扫而光。而秘笈所示的数理关系,则是至今早已失传的中国数理,对它的深入研究,对计算机的应用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如中国古人对十进制的认识要比现代西方完整的多,其中幻方的应用在西方就是一个空白;弃九法又是一对数字由繁到简的应用方式,是今人根本不知道的。中华文明及中国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将她与现代文化割裂对立起来,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大灾难,对人类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试想,如果今天的中国人出口成章,做诗填词可以信手拈来,都会用中国哲学方法进行思考和研究事物,那么,具有宏观把握事物的气魄,又有诗人般气质的中国人,在世人面前将会是何等的高贵,这才是中国文化教育的方向和目的。中国哲学方法会给人以智慧,给人有海纳百川的大量,给人以宏观的视角去对待世事,任何妄图征服中华民族的阴谋与企图,就都会在把握宏观的方法论下被窥破并暴露无疑,只有中国文化中的大智慧------中国哲学方法------真正在教育中得以普及和实现,中国人才能真正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各个领域的创新活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易之数理秘笈》终于正式出版,由家族秘传到能公布于众,真是经历了无数磨难,它的问世,彰显了中国人对它的深爱和家族代代相传的传统,居然历经数千年保留到了今天,这是一个奇迹,也是《易经》的魅力所在。从古代至今可以说有无数秘不外传的技艺和偏方没有被传下来,留至今日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其原因不外是,一,由于保守而传丢了;二,因于战争动乱,身怀绝技的人未授徒而遭遇不测;三,身怀绝技的人就是不授徒而绝传。国人应感激梁致堂先生为秘笈的问世而做的非凡努力,也要对梁氏家族对秘笈一代一代的传承表示感谢,只有将此秘笈当做家族传家宝才能有这样的奇迹。否则,《易经》中许多无法解开的大谜将成为永久的谜,后人将很难拔萃出给中国人带来大智慧的由易而出的中国哲学方法。由此,古代帝王的愚民政策留下的遗憾,及近现代妄图征服中国的西方某些国家所推动的洗脑教育,都将得到终结。中国文化复兴的势头将会愈来愈猛,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将给现代的中国人带来更多的发展创新空间,以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的科学体系,会在只有中医一家学科的状况下得到发展壮大。当今的艰巨任务是使被西化洗了脑的中国人重新会用中国哲学方法思考问题;在教改了几十年的中小学教育中进行中国哲学方法的教授,最简单可行的是:先从做诗填词入手,学会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事物。 因《易之数理秘笈》的出版,感慨万分,最后,让我们每一个读者向梁致堂先生致敬!向梁氏家族致敬! 吕嘉戈 2010年5月9日
  • 诗经全注

    作者:褚斌杰

    《诗经全注》为2007年7月第1次印刷。中国诗歌有着久远的传统。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就出现了一部经当时乐师之手收集、编辑起来的诗集——《诗三百篇》,也就是被后世儒家学者所尊称的《诗经》。《诗经》收录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之间产生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主要出现于当时的北方中原地区,是培植于我国黄河流域古老文化土壤中的艺术花朵,它以贴近现实,淳朴自然为特征,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文学园林中最早的硕果。现存《诗经》一书,是按风、雅、颂分类编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