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哲学

  • 道德经

    作者:

    《道德经》全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大部分,《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德经》说的是处世方略。其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是一个哲学智慧的锦囊!
  • 中国哲学史

    作者:钟泰

    20世纪20年代,胡适以半部《中国哲学史》暴得大名。起而批评者有陆懋德与钟泰。陆著《周秦哲学史》,反对胡以西式知识论与逻辑法肢解先秦哲学;钟则著《中国哲学史》,反对胡以西方哲学术语“强为比附”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在近代已成为中国哲学之”镜”。有以此”镜”照出”中同于西”者,如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有以此“镜”照出”中异于西”者,如张东荪、张岱年;亦有根本不照此“镜”者,如陈黼宸、陈汉章、钟泰。 本书初版于1929年,系作者执教杭州之江大学时所作。以宋代为界,分上下两卷,整体讲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之历史,是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前最为全面详尽、体系庞大之、“中国哲学史”著述。
  • 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

    作者:李泽厚

    “历史本体论”这个词汇在作者多年的论著中不断被提及,这本新著即就此展开述说,重点围绕“经验变先验,历史建理性,心理成本体”,勾勒出“历史本体论”的大体轮廓。 “历史本体论”本是平易道理,毫不高深,因之也就直白道来,而不必说得那么弯弯曲曲,玄奥难懂。
  • 理学丛书

    作者:[宋]邵雍著,郭彧整理

    本书收入了北宋哲学家邵雍的代表性著作,包括,《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中的《观物内篇》、《观物外篇》,以及一些散篇著作。除校正文字,施以全式标点外,还对难懂的部分作了简要注释。本书是第一部邵雍著作的现代整理本,为宋明理学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 四书章句集注

    作者:朱熹 编

    《四书章句集注》为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训诂文字,疏通文理,注重义理阐发,从整体上探求与把握儒学精义,堪称解读《四书》的经典之作。元仁宗元祐时期,该书被钦定为科举考试的教材,明清沿用,对中国以至东亚地区影响深远。朱熹用了大半生心血完成该书,四十余年“改犹未了”,临终前还在修改《大学 • 诚意章》的注,诚可谓“毕力专研,死而后已”。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四书章句集注》以清嘉庆十六年吴县吴氏父子校刻本为底本,用清康熙内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今据《新编诸子集成》繁体字本改为简体横排,收入“中华国学文库”。
  •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

    作者:刘笑敢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之观点、方法、结论都有与众不同的探索。作者近年来所提出的“反向格义”、“两种定向”等观念在《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中都已初露端倪,对中国思想、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研究也会有参考价值。此书原为“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第一册,此次再版除对原文作校改、增删、补充以外,增加了四篇新作、长篇引论和学术自述,介绍并讨论了《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出版以后的新情况和新发展,以及作者思考写作的历程和背景,内容对研究者和初学者都会有所启示。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前编主要依据语言数据的全面统计分析讨论《庄子》一书内外杂篇的关系及各篇分类问题,中编主要依据《庄子》内篇讨论庄子思想的主要概念、学说和整体的特色、结构等相关问题,后编则是对外杂篇之思想流变的分类梳理。
  •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世界公认的中国现代哲学家,治中国哲学史迄今无出其右。一九四六至四七年,先生正值盛年,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整理成《中国哲学简史》,于一九四八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简史》不仅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更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历久弥新。
  • 逍遥游

    作者:熊逸

    作者以《庄子》的文本为线索,从历史上复杂的阐释与实践中勾勒出道家学说恢弘的文化版图,而跨学科的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社会科学的眼光,以当代的人文素养,反观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熊逸说:“我原本的兴趣并不是思想史,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后来发现这样读历史很不流畅,甚至还生出了越来越强的隔膜感,在知道了越来越多的‘是什么’之后,反而不知道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借鉴人类学家在土著部落搞田野调查的态度,即深入到土著人的生活里,讲他们的语言,参加他们的礼拜和狂欢,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理解他们,然后再跳脱出来,在他们的外部思考他们。同样地,把历史当做一个悬隔在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设想自己生活在一段历史当中,生活在一些虚虚实实的历史人物当中,讲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必修课程,会写一手和他们一样的诗词和文章(甚至是八股文),参加他们的诗会、祭祀典礼和科举考试,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来理解他们。 “……我的兴趣正是由此而转入了思想史,先去理解古人行为背后的观念,在思想脉络里来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的走向。而走进去,并不意味着‘一入侯门深似海’,还要走出来才行。所谓走出来,就是用现代知识来思考古代社会。毕竟文明发展了,知识进步了,今天种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大大超越于古人之上,让我们可以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一下比古人耳聪目明的乐趣。譬如对《老子》的无为之治与儒家礼治、法家法治之争,只要有现代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素养,我们就会看得比古人清楚很多;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变法与守旧之争,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可以让我们在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一言而定是非……”
  • 新唯识论

    作者:熊十力

    此书为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学著作,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在书中,熊十力既继承又改造了佛教中的唯识宗,在本体论方面,接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同时,在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种子说的层层破斥基础上,熊十力建立了自己“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并由此出发建构了独具创意的“翕辟成变”的宇宙论和“性量分殊”的认识论。三者合乎逻辑地构成了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奠定了熊十力“新儒家”的学者地位。
  • 一种人生观

    作者:冯友兰

    《一种人生观》为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20年代的主要著作之一,系统而又精到地阐述了他受新实在主义影响而形成的人生哲学观念。1919年赴美留学的冯友兰,师事的是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他后来回忆道:“在我的哲学思想中,先是实用主义占优势,后来是新实在论占优势。”他的这种由实用主义到新实在论的思想转变,在《一种人生观》中已体现得颇为明显。于其中,冯友兰力图把新实在主义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而这一思想在他后来建构的新理学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

    《生命的学问》内容简介:现代人都追求理想,而却终无理想。逞急迫躁,不可终日。人究竟往哪里走呢?纵使能登陆月球,又有什么用呢?青年人在此不可不端正其最初的心愿,正在其基本方向。恣肆乖戾,虚无邪僻,皆足颠倒其生命,决无关于理想。
  • 道可道

    作者:熊逸

    《道可道: 的要义与诘难》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层面上来作辨析,重点着眼于它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 熊逸说:“我原本的兴趣并不是思想史,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后来发现这样读历史很不流畅,甚至还生出了越来越强的隔膜感,在知道了越来越多的‘是什么’之后,反而不知道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借鉴人类学家在土著部落搞田野调查的态度,即深入到土著人的生活里,讲他们的语言,参加他们的礼拜和狂欢,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理解他们,然后再跳脱出来,在他们的外部思考他们。同样地,把历史当做一个悬隔在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设想自己生活在一段历史当中,生活在一些虚虚实实的历史人物当中,讲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必修课程,会写一手和他们一样的诗词和文章(甚至是八股文),参加他们的诗会、祭祀典礼和科举考试,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来理解他们。 “……我的兴趣正是由此而转入了思想史,先去理解古人行为背后的观念,在思想脉络里来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的走向。而走进去,并不意味着‘一入侯门深似海’,还要走出来才行。所谓走出来,就是用现代知识来思考古代社会。毕竟文明发展了,知识进步了,今天种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大大超越于古人之上,让我们可以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一下比古人耳聪目明的乐趣。譬如对《老子》的无为之治与儒家礼治、法家法治之争,只要有现代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素养,我们就会看得比古人清楚很多;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变法与守旧之争,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可以让我们在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一言而定是非……”
  • 放言录

    作者:宣永光

    《放言录: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对男女、家庭、婚姻等问题的分析鞭辟入里,对社会、官场、人生见解辛辣犀利。内容没有过多的粉饰,以语录的形式直击要害,字字入心。虽写于民国,却同样适用于当下,对社会、人性的发言值得今人去深思。
  • 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

    作者:杜维明

    《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伯克利十年(1971-1981)》是杜维明先生早期学术生涯中的三部随笔作品中的第二部。杜维明70年代初短暂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之后,1971-1981年转赴伯克利,《迈进"自由之门"的儒家:伯克利十年(1971-1981)》所收文章是这一时期的心得随笔。伯克利十年,也是杜维明自动选择了一条符合儒家身心性命之学的“做哲学”(doing philosophy)的道路在伯克利执教和研习的十年。 海报:
  • 人生十论

    作者:钱穆

    本书汇集了作者讨论人生问题的三次讲演,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骤”,一为“中国人生哲学”。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谈论“心”、“我”、“自由”、“命”、“道”等终极问题,而不离人生日常态度,启发读者追溯本民族传统的根源,思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 宋明理学概述

    作者:钱穆

    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濂溪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乃至于王阳明之学术盛世。 本书成书于1953年,自宋学之兴起,下迄晚明遗老,分五十六目,将此六百年间理学发展衍变之迹,溯源穷流,作简明扼要之叙述。
  • 哲学的精神

    作者:冯友兰

    《哲学的精神》内容简介:哲学能使人对于宇宙人生,有理智底了解,亦能使人,对于宇宙人生,有情感上底满足。中国哲学,无论哪一家思想,都是或直接或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义,倘使我们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无意义。各个人对于人生的了解多不相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境界的不同,是由于认识的互异。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 先民的智慧

    作者:王尔敏

    中国究竟能否向世界贡献价值观?若能,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可以贡献的是什么?这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 本书力求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艺术要义,局面广而论旨富,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了古人精神世界中的自然、时间、养生、两性等概念,将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融于一体。独特的视角和宏富的资料是本书最大的特色,在此基础上,作者做到了深入浅出的书写,对华夏先民天人合一的智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释读与分析,同时也提示了这些经验对当今世界发展与进步的现实意义。
  • 儒家二十讲

    作者:黄河选编

    从熊十力、梁漱溟到徐复观、牟宗三,从辜鸿铭、林语堂到钱穆、张荫麟和许倬云……每一位中国人都是天生的儒者,既是儒家思想的倡导者、信仰者,也是身体力行者。《儒家二十讲》展示了儒家的醇厚气象、潇洒风神。
  • 新唯识论

    作者:熊十力

    《新唯识论》主要内容: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而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新唯识论》为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学著作,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在书中,熊十力既继承又改造了佛教中的唯识宗,在本体论方面,接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同时,在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种子说的层层破斥基础上,熊十力建立了自己“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并由此出发建构了独具创意的“翕辟成变”的宇宙论和“性量分殊”的认识论。三者合乎逻辑地构成了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奠定了熊十力“新儒家”的学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