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哲学

  • 近思录详注集评

    作者:陈荣捷

    本书“集评”部分采自《朱子语类》、《朱子文集》、《四书集注》、《四书或问》等朱子书的资料达八百余条,又从中国注释本18种、朝鲜8种、日本37种以及笔记48种之中,采录所引用的张伯行、茅星来、江永等人的注释及朝鲜、日本学者之评语五百余条,极为丰富;此书还对《近思录》所载622条资料皆考列其出处,所引用评论1300余条亦皆列出其出处,极便学者。其“详注”部分则对《近思录》本文涉及的典籍、术语、引语、人名、地名等详加注释。对各卷所引“程子”之言,都根据《遗书》、《外书》、《文集》之实据,确定其为明道或伊川语。至其明道语误为伊川或伊川语误为明道者,亦皆为之改正。此书功力深厚,完备翔实,超迈前人,对学界的宋代理学研究,贡献实大。
  • 黄帝四经今注今译

    作者:陈鼓应

    《黄帝四经今注今译: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在撰写当中,试图建构起一个较完整的注译体系。出于这样的思考,因此体例是这样拟定的:每篇下列解题,每小节下列内容提要,每小段由原文、注释、今译、阐述等四部分组成,书末附《帛书黄帝四经校定释文》。“阐述”部分有助于更具体、更明确地了解全书的文义和思想底蕴。《黄帝四经今注今译: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主要依据一九八○年帛书小组整理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壹)》本,书末所附即依据此帛书小组本为蓝本。
  • 新知言

    作者:冯友兰

    《新知言》:“冯友兰作品精选”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论著,由三联书店分两辑出版。先行付梓的第一辑七种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上六种即“贞元六书”)和《南渡集》;这几部书写于1938年到1946年间。此次是首次以单行本形式刊行。 《新知言》为该精选作品中的其中一部。
  • 新事论

    作者:冯友兰

    自中日战起,随学校南来,在南岳写成《新理学》一书。此书序中有云:“此书虽‘不着实际’,而当前有许多实际问题,其解决与此书所论,不无关系。”此书成后,事变益亟,因另写一书、以讨论当前许多实际问题,名曰《新事论》。事者对理而言,论者对学而言。讲理者谓之理学,说事者谓之事论。对《新理学》而言,故曰《新事论》。为标明此书宗旨,故又名日《中国到自由之路》。二十七年为北京大学成立四十周年, 同学诸子,谋出刊物,以为纪念。此书所追论清末民初时代之思想,多与北大有关系者。
  • 新世训

    作者:冯友兰

    “冯友兰作品精选”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论著,由我店分两辑出版。先行付梓的第一辑七种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上六种即“贞元六书”)和《南渡集》;这几部书写于1938年到1946年间,其中《南渡集》结集于1946年,当时拟由商务印书馆印行而未果,1959年4月曾收入《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资料》第三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次是首次以单行本形式刊行。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曾就学于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等职。20世纪30年代初,他完成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该书多次重印,为国内外学习中国哲学的标准教科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经长沙迁至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冯友兰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并于颠沛流离之中完成了“贞元六书”,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他受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在此期间用英文著有《中国哲学简史》,该书的语言风格及思想涵蕴别具风采,深受外国读者欢迎,先后有法、意、日、韩等12种语言的译本出版。1949年后,冯友兰辞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校务委员会主席之职。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曲折,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 20世纪40年代的“贞元六书”构成了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民族危机,而冯友兰在撰写六书时,怀抱了抗日战争必定胜利的信念,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战胜困难复兴起来。他把当时的情形称为“贞下起元”,把这六部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又称“贞元六书”。所谓“贞下起元”就是冬尽春来,表示最大的困难正在渡过,新的发展即将到来。“贞元之际”的提法充分显示出冯友兰以哲学创作的方式自觉参加民族复兴大业的努力。 1949年以后,冯友兰的“贞下起元”这一信念发展为“旧邦新命”的提法。“贞下起元”着重于民族生命一阳来复的转折点,强调了对民族生命的信心,有强烈的现实意味;“旧邦新命”则脱胎于“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充满了通观古今的历史感。1980年,《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出版,他在自序里说:“解放以后,我时常想,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作者:牟宗三

    同《中国哲学的特质》相对立地,本书侧重的是西方哲学。哲学爱好者或有志于哲学研究而尚徘徊门外的,都可以把这部书看作是一座津梁。分判是哲学的手段,会通是哲学的目的。牟宗三深刻地指出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同中国哲学会通的可能。
  • 宋明儒学的问题与发展

    作者:牟宗三

    本书记录牟宗三先生于1986年在香港新亚研究所的授课内容,由卢雪昆先生根据录音及听课笔记整理成初稿,后经牟先生亲自修订而成。
  • 中国哲学的特质

    作者:牟宗三

    本书是关于中国儒家学说的讲座。主要涉及《论语》、《孟子》、《中庸》和《易传》。之所以重要论儒家,是因为儒家在哲学史中是主流。牟宗三不但指出儒家哲学是性命和天道的结合,也标明儒耶合作是将来世界哲学发展的方向。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作者:胡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本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近年颇多学者承认,此书的出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 《周易》经传十五讲

    作者:廖名春

    《 经传十五讲》分十五讲,可为读《周易》之入门。《周易》的特征、学《易》的意义、学《易》的方法,尽在其中。《 经传十五讲》更有对《周易》六十四一卦,每一卦爻辞的解释,有对《易传》的解释。《周易》经、传的要义在一讲讲中得以深入浅出地解释。《易》非坊间认为的算命之术,实乃修身以至治国之哲理所在,现代人诚不可不学《易》,学《易》必有入门,此书如是。《简易》在中国传统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也可以说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代表作。《周易》及其易学,囊括了天、地、人间一切知识,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
  •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作者:李泽厚

    本书收作者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的系统论述和细致分析。首篇即从思想角度剖析,太平天国为何“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指出农民革命战争诸多规律性现象、慨乎言之,深意存焉。其后数篇乃对戊戌变法维新思想和人物的详尽分疏,于康有为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策略,评价甚高。此外,对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特殊地位,章太炎的民粹主义的突出思想特征,上世纪初知识者由爱国而革命的心路历程以及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独特意义,都或详或略予以点明和论述。
  • 菜根谭――为人处世大全

    作者:人生经典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作者生平不详。从宋朝到明朝,这类写修身自省、为人处世的语录书不少,但能够风靡于当今的只有《菜根谭》。尤其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前后就出现了几种版本,到了八十年代,更成了企业界“人人关心、爱读的书籍”(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语)。
  • 心体与性体

    作者:牟宗三

    宋明儒学作为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后又被称为“新儒学”。相对于先秦开创期的儒学,宋明儒学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又何以谓之“新”,它对儒学的发展理路与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而此600年中诸家诸派的学术个性及其与第一期儒学的承续关系又是怎样?如此等等,都是学术思想史研 究的大问题,也是研究宋明儒学的一些最基本问题。当代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在代表作《心体与性体》中,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睿见卓识,在以上诸方面都有精当的判释与论述,并在研究形态与研究方法上树立了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典范,而这本煌煌一百多万字的巨著,亦被视为研究中国哲学、宋明儒学的经典之作。
  • 道德经讲解

    作者:老子

    《道德经讲解》是对《道德经》的讲解,《道德经》又称《老子》,通行本全书共八十一章,约五十千言,分上、下(《道经》与《德经》)两篇。着重“言道德之意,是中国古代道家派的主要经典。
  •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作者:Yu-lan Fung

    This is a chronicle of Chinese thought from the third millennium sage-kings to the 1911 overthrow of the monarchical system. It focuses particularly on the most commonly known schools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with insights into Mohism, "Yin-Yang", Legalism, New-Taoism and Neo-Confucianism.
  • 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集(杜维明作品系列)

    作者:杜维明

    作者的第一部英文论文集,以一种分析、描述的方式来检讨儒学思想模式的某些显著特征,集中反映了其60-70年代对儒家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探索。作者从古典儒学、宋明儒学和现代儒学三个维度来讨论儒家思想的核心关切:仁与修身。在古典儒学部分,作者要论证的是,儒学象征着一个精神不断的自我转化的过程;在宋明儒学部分,作者通过对宋明儒学家生活方式“内在情境”的进一步探索,来说明个人成长的中心地位在宋明儒学的思考模式中具有无所不包的意义。而通过对以熊十力为代表的现代儒家思想转化的诠释,来论证一种悠久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不断地发扬光大,从而形成它新的象征和实质。
  • 中国哲学小史

    作者:冯友兰

    从学科观念的接纳到学科体系的确立,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早期建构作出的努力功不可殁。本书即是冯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作品。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和名家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视做中国哲学传承和发展的主流加以梳理、阐释。
  • 李贽文集(共七卷)

    作者:李贽

    《李贽文集(1-7卷)》集总字数约310万字,分为七册。《李贽文集(1-7卷)》由著名李贽研究家、中国李贽研究会会长张建业先生领衔主编,为近年来出版的李贽文集中收录最全的点校本,其中《九正易因》、《孙子参同》 等9种为首次编纂出版,所有编纂、整理、点校工作均由研究明清思想史的专 家进行操作,质量上乘,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李贽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提出了“不以孔子 之是非为是非”的理论命题,是一位反传统、反迷信偶像的斗士。
  • 中国哲学史

    作者: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编

    《中国哲学史》正式出版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和学术研究又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到90年代末,该书已明显需要再次进行修订。由于本校的一些老专家曾先后参与《中国哲学史》的编写和修改,使得《中国哲学史》具有史料比较全面,分析比较清楚,叙述比较简洁的特点;所以我们这修订的主要工作,是在保留这些内容和保持这些特点的同时,着力去除和改正原有教材中过时的分析框架和术语,以便使修订后的教材既能适应新的时代的教学需要,又能成为一部平实、清楚可靠性强、适用性广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
  • 格言联璧

    作者:(明)金缨 编,陈焕良 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