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学

  • 神思陌路

    作者:叶锦添

    难以归类.叶锦添 什么是神思(being)?那是一种既有物之间的距离与联结(connection),不管存在或不存在的东西,都有众多不同层次的渠道(channel),构成了已知的世界,我们感知到它的规范,但已知的世界并不能涵盖一切。我们所知只是庞大真实世界的一小部分,因为我们的智慧并不足以了解真实的全貌,所以只能意会。 陌路(unbeing)就是未知,这包含着一种后人文主义精神的想象。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一个世界,又在现实中不断透过科学去验证,但仍只能构筑一个人为理解的真实,而那理解又不断受到现实的挑战,使人类受困在一个对世界理解的深刻怀疑中。后人文主义是在这种不断复杂化、自语化的人文主义中寻找一种解脱。 在这本他独创的“自•传•体”随笔创作中,叶锦添提出“告别文字、图像胜出”的图像时代宣言,他在跨国展览、设计的经验中指出,未来世界里,「图像」才是全球共通的语言,他并找出背后的时代理路。另一方面,他在回忆中细数成名前的心路历程。孤独、被忽略的童年,文化失根的香港,欧洲流浪,为了创作来到台湾,曾经三餐不继、住在木板隔间出租公寓里,但坚持高度、坚持视野,最后终于走出贫乏,跃上国际。 最重要的是,他在书中明确提出自己的设计主张“远古-未来主义”──一种如何自传统中汲取丰沛创意设计来源的方法。而“神思”、“陌路”对他来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模型。神思涵盖了一切既有的、远古的领域。陌路就是除此之外,世界上许多未知又同时并行的渠道。 叶锦添悠游影、摄、戏剧、书画、文坛、展览各种领域,这本书则提出了他诸多创作背后的设计思维,和细致分析设计过程,结合他奇特的人生成长经验,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美术奇才如何成就他的创意美学。 目 录 012 导读Introduction 018 推荐序Foreword 020 前言Preface 022 图像时代the Image Age 044 东方主义Orientalism 070 浪迹东西between West and East 126 远古—未来主义Ancient-Futurism 168 神思陌路Passage 180 卧虎藏龙国际观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204 新东方主义New Orientalism 266 形、神、格、意Form, Spirit, Superior, Impression 314 后记Postscript
  • 歌德谈话录

    作者:爱克曼

    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流行很广,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在图书目录里通常列入传记类,也有时列入文学类。爱读这部书的人不只有文艺史家和文艺批评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化史家,还有关心一般文化的普通读者。一般爱好者多半把它作为传记来看。歌德这个人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化高峰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西方发生过深广的影响,《谈话录》对他这个人作了细致亲切而大体忠实的描绘。
  •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

    作者:何多苓

    何多苓从八十年代至今的个人创作经历,可折射出中国艺术近三十年的变化。80年代初,他的油画作品《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被视为呼唤出新时期时代气息的代表,拉开中国当代艺术史序幕。之后一批以在大凉山下乡的体验为素材,创作了一批庄重神秘的彝族题材,同样得到海内外收藏界的广泛认可。但在九十年代初,当画家游走美国,对资本主义商业运作下的艺术模式有了切身认识,并通过参观各地博物馆,重新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之后,毅然转变已被接受的画风,反观传统,更主动地探索油画语言与中国文脉的内在联系。九十年代后期至今,画家有意区别于当代艺术的各种观念化、符号化倾向,将自己的落脚点放在了坚守绘画本身的技术价值和绘画性上,强调的绘画的个人性和不可复制性,疏离于主流体制和商业运作之外,安心画画,陆续创作出一批捕捉当代人精神状态的新作。这些新作并不一定成功,但却发人深思,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在同时期出现的断裂和转折,值得深入探讨。本书收录画家自述和若干篇重要访谈,勾勒出何多苓这三十年的风格变化及其背后的经历和思考,可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文献材料。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

    作者:阮义忠

    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开始用镜头叙述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生百态,揭露最真实的人性。他们的镜头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他们是20世纪的“人性见证者”。 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及丰富的摄影作品,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 Marilyn Manson

    作者:Marilyn Manson,Neil

    The best-selling autobiography of America’s most controversial celebrity icon, Marilyn Manson (with a bonus chapter not in the hardcover). In his twenty-nine years, rock idol Manson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most people have (or would want to) in a lifetime. Now, in his shocking and candid memoir, he takes readers from backstage to gaol cells, from recording studios to emergency rooms, from the pit of despair to the top of the charts, and recounts his metamorphosis from a frightened Christian schoolboy into the most feared and revered music superstar in the country. Illustrated with dozens of exclusive photographs and featuring a behind-the-scenes account of his headline-grabbing Dead to the World tour.
  • 朱光潜:出世的精神与入世的事业

    作者:钱念孙

    《朱光潜出世的精神与入世的事业》以朱光潜八十年生活历程为经,以他人生的重要转折和学术事业的主要成就为纬,在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坐标上,阐述他作为一代学术大师在中西美学及文学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和经验教训,以从一个个案的考察达到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特点的发掘和对一个时代学术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反思。
  • 邓肯论舞蹈

    作者:伊莎多拉·邓肯

    她被称为伟大艺术家,被视为把解释性舞蹈提升为创造性艺术的先驱者,她把舞蹈从人为的技术性限制中解放出来,使舞蹈摆脱了对空洞与做作的动作技巧的依赖。 她曾撰有自传《我的一生》,被视为传记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但她写这部书时,听从了友人不要在传记中过多地谈论艺术之劝告,把有关舞蹈的理论部分,放到了自传之外。 这被特意挪到自传之外的理论文字汇为一册,就是这本《邓肯论舞蹈》,所以这部书被视为填补了她不同凡响的自传之空白,这些空白是因为她在写自传时听从他人劝告没有过多谈论自己的艺术而留下的…… 这不是一般的才能,而是真正的天才,……是至高无上的和完美无缺的艺术,著名艺术家罗丹在巴黎这样写道。 古典芭蕾舞之爱好者或反对者,现代舞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现代主义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美国文艺史之研究家等。
  • 达利谈话录

    作者:[西] 达利 等

    萨尔瓦多・达利是20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20世纪最富于变化的画家之一,他参加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给艺术世界以强大震撼。本书收录了达利与阿兰・鲍斯克特的十次谈话,以对话的方式再现了作为天才与疯子的达利对于艺术、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书中还附有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以及“达利年表”、“达利作品介绍”和一百多幅印刷精美的达利画作。
  • 蒙克私人笔记

    作者:[挪]爱德华·蒙克

    爱德华·蒙克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画家,他散文诗般的笔记充满诗意与幻觉,同时也充满坦诚和宽容。蒙克私人笔记实际是蒙克用来记录场景、视像、故事和思考的试验平台,“可以被当成从玻璃切割匠铺子外面堆积如山的废料堆里捡来的彩色碎玻璃来欣赏”。 一个“真实的”爱德华·蒙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可信呢?所谓“本真的”蒙克,又能“真”到哪里去呢?《尖叫》中那个扭曲的形象并非他最终的自画像,可是相关的故事和神话已经传得满天飞了……你也许可以说蒙克(的文字)“什么都不是,但也谁都是”。关键是他吸引、激发和震撼了他的观者——和读者。《蒙克私人笔记》挪威原文的英译者J.吉尔•霍兰德是爱德华•蒙克的一位老相识,他选译的蒙克笔记揭示了这位百般纠结、暧昧不清、多重性格的挪威大画家的一些比较不为人知的生活和心理侧面。 ——弗兰克·霍伊弗约德
  • 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

    作者:杨照,李维菁

    一位艺术家的历史足印 一个盗火者的彷徨与执着 本书为首部全面介绍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生平与艺术的传记作品,除了呈现蔡国强独立但并不孤单的艺术追寻之路外,同时还原蔡国强既是人子也是人夫、人父的亲切形象,从他“信风水却不信算命”的自成一格宇宙观开始,溯忆奶奶、故乡泉州、求学时代、青春恋曲……从前种种,发现他“以万变应不变”关注瞬间灵光的当下实践观,以及他仍持续不断向未来开展的,以不可思议狂想与奇观冲撞各形各色文化符号的深沉幽默感。 蔡国强 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1至1985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1986年赴日留学,1995年移居纽约至今。 蔡国强是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受瞩目和最具开拓性的艺术家之一,艺术表现涉及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尤擅以火药创作作品,对西方艺术世界产生巨大冲击力,西方媒体称之为“蔡国强旋风”。 蔡国强的艺术足迹几乎遍及所有国际大展以及著名的艺术殿堂,主要火药草图及大型装置作品也为众多顶级美术馆永久收藏。曾获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金狮奖(1999)、美国欧柏特艺术奖(2001)以及第20届福冈亚洲文化奖(2009)等,连续多年被英国权威艺术杂志ArtReview评为世界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艺术家之一。 蔡国强曾受邀主持国内多项大型庆典的视觉及焰火设计,包括2001年上海APEC大型景观焰火表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视觉特效艺术演出及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焰火庆典,其中为奥运会所作的“大脚印”创意令人尤为印象深刻。
  •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作者:蒋勋

    序 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史,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很羡慕西方国家整理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读物。这些读物大多是深入浅出地,把他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用一点也不艰深的方式介绍给下一代。 这些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虽然出自重要学者专家之手,却绝不故作高深,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也没有炫耀专业知识的虚荣。他们似乎非常清楚,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他们也了解到,传统的介绍,不只是考证复古,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而不是更窒息僵化,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力。 这样一个心愿,多年来我不敢实现,是因为有着主观和客观的许多障碍。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己始终也没有干净地摆脱“学者”的陶醉罢。下过几次笔,吊书袋子、卖弄考证、炫耀专业知识的毛病,不觉就要流露出来。我知道,我还没有资格写一本单纯教导学生们爱美之心的书。 我因此要特别感谢卓刘庆弟女士,没有她一清如水的对孩子的未来近于梦想的爱,我想,这本书我还是迟迟不敢下笔。 因为她的鼓励,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可以摆脱学者的卖弄,如何摆脱知识专家的炫耀之心,单纯地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这个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下一代还有福分继承吗? 我想反复叮咛,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咛,因为那永不停止的对美的信仰,才是年轻一代真正应该读的“中国美术史”啊! 这本书写作期间,为了了解年轻一代的阅读能力或思考范围,我不断以我的干女儿姚若洁做对象,作为我叙述的对象参考,她是这本书的“顾问”。 我相信,这本书尚有许多不完备之处,但是,我高兴自己在“美”和“年轻人”间找到了一种自在,使我重有了观看一切美丽事物的单纯之心。 写到最后,我只是觉得在不断把年轻人带领到“美”的面前,使你们聆听“美”的言语,使你们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流连、低回,使你们在此后可能辛苦艰困,也可能丰富灿烂的一生中有所依伴,知道无论在如何的处境,不能放弃了对美的信仰。 这本书因为两个都有孩子之心的好友而完成,因此这本书也应当属于她们——卓刘庆弟及姚若洁,以及更多的青年朋友,谢谢。 —— 这是一部图录式的中国美术史。全书以扼要、生动的文字,240多幅彩图,分15个部份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美术发展历程。本书没有艰深的专业词汇,也没有学究式的资料考证;完全以一般人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范围来编写,是一本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 本书的编排周密、详细,文笔简洁生动,评论中肯,时有不同凡响之语,许多简明的结论闪耀着真知灼见。这是一本给人才智的、能引起大众阅读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艺术史著作。全书共分十数个章节,以朝代为主线,连接各种流派、每位画家书的重要作品,最终形成一部简洁而又有血有肉的中国艺术史。全书插图300余幅,占内页版式的一半以上,所选作品皆为中国历代名画中的精品,并全部彩印,图文交相辉映,可称得上是精彩照人。读者不妨“请读片断”一试。 ——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本着这个信念,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书中主要内容有绘画的开始、象形文字、彩陶、半坡出土的彩陶、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直线和曲线、线条、涂面和留白、黑陶、刻、印、拓、商周、铜器、动物画、想像力的发挥、人物画、春秋战国、帛画、写实肖像画、帛画、写实和想像的结合等。 —— 台湾学者蒋勋所著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学术著作。他试图用最简约的篇幅、最概括的手法和最通俗的语言,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及其发展脉络。全书搜罗了大量的中国画家的经典之作,作为他的文字的补充。这部《中国美术史》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这种尝试和开拓精神是值得赞赏的。(陈诏《域外读书生活杂记》) —— 蒋勋在台湾教授中外美术史,所著《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影响很大。他善于举重若轻地将艺术历史浅显讲出,并将艺术人物、事件和作品与政治人文社会的历史相勾连,立体地写出其内在血脉关系,同时轻轻地点缀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轶事。(宋文京《诗意的缺失》) —— 一提到美术,更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达芬奇、是梵高,而对我们自己的美术史却知之甚少,这本书正是写给所有华人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的。让我们在长者的带领下,来到‘美’的面前,聆听‘美’的言语,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留连、低徊。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香港商报) —— 中国美术史,并不是只有美术学院的学生才需要读。《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著,三联书店出版,定价95元),是一本大家需要读也读得懂的美术史。本书作者就是“单纯的像孩子一样,去再一次观看那中国古老的彩陶、斑驳的青铜器;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彩绘。” (《扬子晚报》)
  • 照片里的20世纪全球史

    作者:【英】尼克•雅普

    ◆《照片里的20世纪全球史》是一套图文套书,10本,共3246幅照片,用照片来呈现20世纪的10个十年。 ◆按年代划分,从1900s到1990s;每本书就是一个年代,如《1900s》《1910s》……每本书收录300多幅照片; ◆照片按照主题划分为政治热点、风云人物、职 业生活、休闲娱乐、科技、交通、艺术、运动、儿童、人间百态等;每幅照片均有注解。 ◆每个主题前均有简短导读,比如,《1900s》这本书的“艺术”主题,前面会有两三百字的导读。每本书开头也有简短导读概述那个年代,大约一千字左右。 ◆30万字现场报道,3246幅从未见过的真实老照片,一套从未读过的全景式20世纪影像历史!通过最最真实的照片,纤毫毕现地展现风云突变的百年历史沧桑。 ◆经典。同类别无可逾越的经典,出版十几年来,已有12种文字版本,畅销过百万套。 ◆权威。众多屡获殊荣的图像产品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杂志、广告、影视、书籍、网站和本书里随处可见。 ◆独特。中英文对照、图文形式讲述20世纪百年历史。 ◆趣味。照片动人心弦、触目惊心。图注寥寥几句,以具体准确的描述性文字为主。整套书体现出直接让图说话的理念,大气、客观。 ◆一套能够与时间共存的大书,一部可以观看的历史,一套最权威、最有耐心的老照片影集。
  • 魏晋风度二十讲

    作者:冯友兰 李泽厚 等著,骆玉明 肖能 编

    《魏晋风度二十讲》所编选的一系列文章是近几十年以来学界对魏晋风度的研究成果的一小部。范围大致限定在三个领域内:对魏晋风度的总体论述,对名士诸如清谈、任诞、纵酒等生活方式的分梳以及对具体人物的评价。由于这些文章的作者专业不一,情性有别,环境有别,因此视角各异,彼此观点难免有抵牾处。譬如宗白华先生在其脍炙人口的名文《论 和晋人的美》中把晋人描绘得风神潇洒,简直达到了人生境界的极致,令人神往无限。而鲁迅先生在其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则添加了些调侃,扯下名士们潇洒的外表而露出虚浮的内面。不过这也并不矛盾,风流又岂是一语可以言尽的?正是这些不同侧面累积成我们关于魏晋风度的整体印象。
  • 王國維《人間詞》《人間詞話》手稿

    作者:王国维

    《人间词话》就是一部大著述,虽然此书很短;《人间词》则“开词家未有之境”,虽然作品不多。与繁称杂引的专家之作相比,前者是集约用简的通人之书,与取径梦窗的俗子之体相比,后者是注目心灵的哲人之词。通人者,心思旷远,门庭宽大。其学统摄贯穿,故能精发本质,其力足开风气,故能摧陷廓清。哲人者,邻于理想,体乎自然,脱心志于俗谛,求真理之发扬。其入内出外,追往伤来,众愚或未之知。通人或哲人,一世或数人,数世或一人,静安乃雨兼,其道则一贯。故晚年聊语:“是大诗人、是大学人、是更大哲人。四照炯心光,岂谓微言绝今日,为家孝子、为国纯臣、为世界先觉。一哀感知已,要为天下哭先生”。
  • 闲情偶寄

    作者:李渔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书”。作者在该书卷首《凡例七则·四期三戒》中自述道:“风俗之靡,犹于人心之坏,正俗必先正心。近日人情喜读闲书,畏听庄论,有心劝世者正告则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是集也,纯以劝惩为心,而又不标劝惩之目,名曰《闲情偶寄》者,虑人目为庄论而避之也。”又说:“劝惩之意,绝不明言,或假草木昆虫之微、或借活命养生之大以寓芝者,即所谓正告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也。”我看,李渔的这段表白,半是矫情、半是真言。 所谓矫情者,是指李渔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故意说给当政者和正人君子者流听。因为李渔的著作文章在当时已经受到某些人的指责。
  •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作者:蒋勋

    《写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2003年由台湾东华书局出版,当年即问鼎台湾出版最高奖——金鼎奖,是蒋勋先生继《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之后,奉献给读者的又一力作。 2004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引进出版。2010年增补改版,补充印象派以后至20世纪部分,并定名为《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关于西方,中国曾用相对模糊的“西洋”指称欧洲,特别是西欧。近现代以来,西方文明影响越来越大,越洋跨国全球传播,成为与东方文明并峙的西方文明。 蒋勋先生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从史前数万年前到20世纪终结,从北非、西亚到地中海世界,再到整个欧美;全面囊括。 全书共18个章节。作者从一把史前的燧石手斧头开讲,围绕地中海世界这西方美术数千年历史的血脉初源,这自上古时代开始,就彼此交互影响,传承密切的文明核心区开讲。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光辉的印象派,直到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数千年艺林的往事,数百件旷世杰作,蒋勋先生一一娓娓道来。读者一卷在手,对西方艺术史,大家杰作,流派变迁,艺术形式变化,都将有非常形象直观的了解。 此次增订,更换和补充了大量图片,近300幅精美珍贵图片,给了古往今来西方美术大师流誉千古不朽之作最精美和最逼真的呈现,加上蒋勋先生的珠玉文字,文图交映,将给读者一次阅读和欣赏的美的飨宴。
  • 林徽因讲建筑

    作者:林徽因

    独有中国建筑经历极长久之时间,流布甚广大的地面,而在其最盛期中或在其后代繁衍期中,诸重要建筑物,均始终不脱其原始面目,保存其固有主要结构部分,及布置规模。虽则同时在艺术工程方面,又皆无可置议的进化至极高程度。更可异的是:产生这建筑的民族的历史却并不简单,且并不缺乏种种宗教上、思想上、政治组织上的垒出变化,更曾经多次与强盛的外族或在思想上和平的接触,或在实际利害关系上发生冲突战斗…… 这结构简单,布置平整的中国建筑初形,会如此泰然,享受几千年繁衍的直系子嗣,自成一个最特殊、最体面的建筑大族,实是一桩极值得研究的现象。
  • 戏剧舞台上的日本美学观

    作者:(日)河竹登志夫

    日本戏剧通常在色彩、形体、音感和动作方面充满了独特的美,但是我们由于有时并不能了解戏剧情节和场面,归根到底还是接受不了。但是人类的戏剧是具有普遍性的,而证实了“共同点”的存在,也就明确了彼此的“差异”。作者河竹登志夫在本书中探讨了日本传统戏剧如歌舞伎、能乐的美感,并从舞台布置、音乐、表演、道具等方面探讨真正的日本戏剧的美。
  • 论可爱

    作者:[日] 四方田犬彦

    “可爱”已经成为遍布全球的一大现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漫画文字和“酒井法子式用语”、九十年代的“御宅族”以及二十一世纪兴起的“萌”热潮,日本的“可爱”文化在世界亚文化群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彻底去政治化。本书从“可爱”现象入手,分析了“可爱”的语源,对“可爱”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可爱”的重要属性,是第一本专门对“可爱”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