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史料

  • 隆平集校证(全2册)

    作者:[宋]曾巩 撰,王瑞来 校证

    《隆平集》记载了宋初至英宗五朝史实。该书以纪传体为主,杂糅了会要体:卷一至卷三记五朝典章故事,卷四至二十则为人物传记。书中保存了许多不见于《宋史》的记载,对宋初历史研究有较高价值。该书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整理者在前言就此做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以为是曾巩据宋初修国史时资料汇编而成。《隆平集校证》以清康熙四十年彭期七业堂本为底本,明万卷堂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对校本。除点校外,着重于以现存宋代典籍与《隆平集》比勘考证,以利于研究者。书后附有人名索引,以便查检。
  • 道一风同

    作者:[美]胡美

    本书是由曾创办湘雅医学院和湘雅医院的美国医生胡美于1949年撰写的回忆录,书中记载了胡美医生于20世纪早期在湖南从事医学工作的种种见闻。胡美医生在书中以西方医学工作者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叙述了上个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医学文化和风俗、社会对疾病的看法、中国人对中西医的态度以及医生-病人关系等方方面面的真实描写。不失为一本视角独特、叙述翔实、生动有趣的回忆录。
  • 退想斋日记

    作者:劉大鵬(著),喬志強(注)

    《退想斋日记》 200册,是他长达半个世纪耳闻目睹的亲身阅历,也是他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日记记载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描述了当时当地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情况。如气候、水旱灾害、祈雨活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品种、产量、价格、雇工工价、赋税、差徭,以及当时的民间生活风俗。如岁时节日人们的种种庆贺、祭祀、演唱活动,结婚、订婚的各种程序、礼品、费用、婚令和礼节,同时真实地揭示了旧社会妇女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上的不平等遭遇。《日记》对旧社会的一些社会不平也作了不少记叙。……
  • 铁围山丛谈

    作者:(宋) 蔡绦,冯惠民 校

    作者为蔡京之子,对元佑诸人评论颇多微辞,然仍有史料价值。读者明鉴
  • 鈔本明實錄

    作者:

    明代历朝官修编年体史藉,自明太祖朱元璋至明思宗朱由检历代史事。
  • 亦雲回憶

    作者:沈亦雲

    首先声明,这本书我还没有看,网上也没找到简介。所以以下全凭我个人所掌握的材料所写,以及我得一些看法。(另:本书的ISBN条码为我自己瞎编——由于豆瓣上传书籍必须有ISBN号,而该书无ISBN) 书名由胡适题写。卷首依次收有墨迹影印件蒋中正的《为黄膺白先生家传作序》、张群的《亦云回忆序》、胡适的《函代序》、张公权的《函代序》。 很多人之所以推崇和喜欢这本书,固然和蒋、胡、2张等人所做序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者在书中所述的历史,插入大大量当时的函电加以佐证,非某些信口开河的所谓史书可比。 上世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推出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口述传记。当时已经移居美国的沈亦云也在此行列。不料沈亦云已经自己完成了一部回忆录,于是哥大派唐德刚协助沈亦云整理回忆录,这就是目前我们见到的《亦云回忆》一书。 其他内容改日再补充。
  • 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上下)

    作者:刘雨珍 编校

    《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中日朝东亚三国文人,以东京为舞台,以笔谈为手段,以汉诗汉文为纽带,展开了多种方式的文化交流。其情其景,宛如一幅幅画卷,跨越约一百三十年的时空,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套装共2册)》所收的笔谈资料具有巨大的文献价值,不仅可为近年来陆续刊行的《黄遵宪全集》、《何如璋集》等补充大量文献资料,而且还是我们研究何如璋、张斯桂、黄遵宪、沈文荧等首届驻日公使馆员外交、思想、文学、史学、学术、生活等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堪称明治初期东亚外交及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资料宝库。
  •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作者: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是指历史上越南官方使节北使中国,或民间人士来华旅行而撰述的相关汉文记录,其主要形式为燕行记、北使诗文集和使程图。《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搜辑了现存于越南的79种独立成书或成卷的燕行文献,以影印文献原书并为每一种文献撰著提要的形式,从一个特殊的侧面,系统地展示了公元1314年至1884年这五百多年间中越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同时也通过“异域之眼”,直观地呈现了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感性样态。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主要收录了越南陈朝、后黎朝、西山朝和阮朝出使中国的燕行使者的著述。当年来华的使臣,如冯克宽、阮宗窐、黎貴惇、阮攸、潘辉注、李文馥、阮文超、裴文禩、阮述等,在越南国内均是极一时之选的著名文臣,不仅汉文修养甚高,对中国历史文化也十分熟悉。燕行途中他们娴熟地运用汉文撰述使程日记,书写往来公文,以汉诗咏叹摹写各地风光,并与中国朝野士绅文字交流——前期经过南京和后期经过湖南的使臣,留下参与当地文人诗文之会的唱和诗作尤其多——到北京后又用汉诗汉文和朝鲜、琉球两国使节唱和赠答,并以能用汉文相互沟通而深感自豪,这充分表明在20世纪以前的东南亚,由中国人创造发明的汉字及其书面语形式——汉文,确实和早期欧洲的拉丁文一样,具有跨国界通用语的功能,并成为东南亚汉文化圈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 民国史料丛刊

    作者:张研,孙燕京

    《民国史料丛刊》为影印民国版书籍类稀见基础史料的大型丛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5类29目,共1128册,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必备的文献资料。
  • 邓之诚文史札记(全2册)

    作者:邓之诚著,邓瑞整理

    本书据北京大学教授邓之诚先生1933年5月至1959年12的日记,将其中的文史札记、师友往还等内容,进行标点整理,展示了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记录一个时代的侧影。
  • 清代蒙古游记选辑34种(全二册)

    作者:毕奥南 整理

    清人蒙古旅行记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地方特色,旅行家们所见清代塞外地理概貌、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等等,经过时代变迁今天大多不复存在。其记录下来的文字资料因此显得尤为珍贵。作为私家记述,多有同时期官方史料所忽略的内容,是研究清代蒙古地区状况时不应遗漏的珍贵资料。 本书通过选辑34种清人的蒙古地区旅行记录,较为完整地展示在清代时空视野中的蒙古地区社会风貌以及人文地理特点。上册26种点校,用新式标点,简体横排;下册8种影印,采用旧式句读法加以圈点断句。作者并对每一种行记进行了解题说明,作者介绍,进行导读。 此书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点校和影印相结合,以公私旅行者视角,真实反映清代蒙古社会风貌和人文地理。
  •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

    作者: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讲述了1894年,莫理循还是一个爱冒险、爱旅行的医学院毕业生。这年,他揣着向妈妈借的40英镑,一句中文也不会,从中国上海溯长江而上,穿越中国西南至缅甸,进行了为时半年的旅行。他将这次不平凡的经历写成一本书-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生动记述了清末中国西南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宗教习俗等见闻。1910年,莫理循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泰晤土报》驻中国记者了。当时发行多少份《泰晤士报》,就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中国的莫理循"。
  • 中國現代史史料指引

    作者:张玉法

    本书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入门书,除介绍国内外的史料收藏机构以外,并介绍研究中国现代史所需要的工具书,以及有关档案,一卷在手,即可对中国现代史的了如指掌。
  •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鲁布鲁克东行纪

    作者:贝凯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鲁布鲁克东行纪》内容简介:柏朗嘉宾在两年半多的时间内从西欧到中亚,万里跋涉。他先于1246年4月4日到达伏尔加河畔的西蒙古拔都幕账,后于8月24日抵达哈刺和林,有幸参加贵由皇帝登基大典。同年11月13日,他离开哈刺和林返国,于1247年5月9日再经拔都幕帐,最后于1247年11月24日返回里昂。他后来还曾作为教皇使节而出使法国。柏朗嘉宾于1252年卒于今南斯拉夫境内的达尔马蒂亚。
  • 出卖上海滩

    作者:霍塞

    《出卖上海滩》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 元丰九域志 (上下册)

    作者:王存

    《元丰九域志(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为套装书,共分为上下两册。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北宋神宗元丰时综合性地理总志。全书分十卷,始于四京,次列二十三路,终于省废州军、化外州、羁縻州,分路记载所属府、州、军、监及其距京里程、四至八到、主客户数、土贡、领县数和名称;每县下又详列距府州方位里程、所领乡数、镇、堡、寨名目以及名山大川。府州县皆标出其等第。文直事赅,条理井然。书中记述州县沿革,以元丰以前为主,涉及唐、五代只一笔带过。该书虽文字记载简要,但内容丰实,独具一格。书中除记载当时疆域政区外,又备载各地户数、元丰三年(1080)土贡数额及城、镇、堡、寨、山岳、河泽的分布,据统计仅镇即达一千八百八十余个,山岳、河泽亦各在一千以上。这是研究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其中所列土贡数额远较以往任何史书、地理总志为详,而所载镇名更为宋时其它地理总志所无。 《元丰九域志(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为北宋王存、曾肇、李德刍共同编修。
  • 碑传集(全12册)

    作者:(清)钱仪吉

    《碑传集》是一部清代人物传记汇编,收辑了清代自天命纪元至嘉庆朝约二百年间的碑版状记之文,旁及地志杂传等,全书以人物的不同身分地位和职业列为25类目,计160卷,1900余人,采文及辑录资料总计2160余件,达300多万字。其总目之后列“作者纪略”及所引用志书目录。《碑传集》的编纂颇费功力,其资料详备,考释详审,所收多为正史所不及,为研治清史的必备参考书。
  • 民国人物大辞典

    作者:徐友春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了解和掌握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各类人物的资料,是史学工作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收录中华民国时期各类人物的《民国人物大辞典》,自1991年推出以来,获得海内外社会各界的热诚欢迎和高度赞誉;与此同时,也陆续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足和遣漏。为了不辜负广大读者的厚爱,决定对原书进行增补和修订,出版《民国人物大辞典》(增订本)。 《民国人物大辞典》(增订本)收录的各类人物,从原有的12000余人增加到17000人,加上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机构建制、中华民国议会、国会暨其它政治会议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驻外国使官与外国驻华使官等各类附录,增补修订后全书近800万字。资料翔实可靠,均依据档案馆馆藏档案、书刊与各类政府公报,并向私人调查征集书信材料,且辅以人物传记、碑传集、地方志和部分文史数据与港台书刊等相互排比、核对、验证,订正讹误,补足脱漏而成。《民国人物大辞典》(增订本)仍采用繁体字排印,意在便于港澳台与海外读者使用。
  • 獨立評論(全十卷)

    作者:胡適 等主編

    《独立评论》是政论时评周刊,1932年创刊,1937年停刊,共出版243期。
  • 事林广记

    作者:陈元靓

    《事林广记》是一部日用百科全书类型的中国古代民间类书。作者署名为陈元靓。据清季著名藏书家陆心源考证,陈氏为南宋末年福建崇安人。此书原本失传,现存元、明两朝和日本刻本多种,都是经过增广和删改的。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影印了元至顺间(一三三0二二一二二年)建安椿庄书院刻本。香港某出版社和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均据中华书局一九六三年影印本再行影印。一九七六年,日本东京汲古书院又影印了日本元禄十二年(一六九九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京都今井七郎兵卫等人的刻本,编入《和刻本类书集成》第一卷。这是当代常见的两种本子,特别是中华书局影印本,更为学术界经常引用。 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影印本载有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所写的《前言》。这篇《前言》,可以说是自《事林广记》问世以来头一篇对此书进行总结性的深入研究的优秀论文。文中对陈元靓的生平及其著作,对《事林广记》的内涵、版本,均作了明晰的分析论断,其中创见极多。至今,此文仍然是研究《事林广记》的起点站。因此,我们这次影印元后至元六年郑氏积诚堂刻本和日本元禄十二年翻刻本时仍然将胡先生此文作为附录后,有许多问题,胡先生文中已经解决了的,我们就不再辞费了。    日本的学者森田宪司先生用了许多年时间,以个人之力,继胡先生之后,对于《事林广记》的版本进行过深入的调查。他所写的论文《关于在日本的 诸本》(载于一九九二年八月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对《事林广记》的诸多中日版本逐一进行描述,是有关此书版本等问题的第二篇重要论文,亦为研究《事林广记》者所必读。    一九六三年的中华书局影印本,系据抗战前商务印书馆以故宫博物完藏本摄影所制的底版印行。胡先生文中有两点说明.这个本子的摄影原版保存已历数十年,部分版面有模糊缺损之处,由于原书现存台湾无法对证,故未加描修;前集第五卷缺,前集卷一一两仪图说『、』两曜图说『及卷二第十六页亦缺,悉仍原样不补一。斤都是先天性的缺陷。此外,由于当时只是「利用原版」,除了胡先生利用出版之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外,其它出版前的进一步的直接版本调查和出版时可以作的补苴滹屚工作,概未进行,这都给这个影印本带来缺憾。    胡先生和森田先生都提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元后至元六年三四)氏积诚堂刻本,但当时他们都无缘得见。森田先生见到过与北大藏本属司一版本内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据森田先生文中所记,在日本佐贺系武雄市教育委员会还藏有同版本的零本一册。    我们用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影印元至顺间建安椿庄书院刻本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元后至元六年郑氏积诚堂刻本比对,发现其中异同之处甚多,约举之,如:    目次编排不同。北大藏本分十集二十二卷,细目五十二项,其前后编排与故宫博物院藏本大为不同,请有兴趣的读者自行比对,不赘述。    北大藏本的甲集上卷天文类中第二幅两仪两曜之图,可补故宫博物院藏本之缺。历候类、节序类文图俱全,可补故宫博物院所缺卷二第十六页。当然,这两个本子的文字、内容、行格等并不完全一致。又据森田先生记述,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与故宫博物院藏本是同一系统但非一版的版本,且系*精印,保存状况良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它们与北大藏本的关系要近得多,也许此藏本能直接补足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缺欠。限于我们的条件,没有见过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只可寄希望于将来。    内容与字句方面,两个本子不一致之处颇多,这也影飨到行格的安排,明显的例子,如「儒教类」、「文房类」、「禅教类」、「官制门」等门类中,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书中插图也有多幅不同,也请有兴趣的读者自行比对,亦不赘述。    北大藏本有抄补,如“幼学类”最后一页,“文房类”第一页,均系抄补。    总之,这两个本子的内容可称大同小异,编排则很不相同。    此次新印,我们考虑到,由于故宫博物院藏本依然无法取得新的摄影底版,原底版也存在可能越印越模糊的问题,且已有三种影印本行世,而北大藏本近在咫尺,制作底版比较容易,学术界过去见到过这个本子的人也不多,因而决定影印北大藏本。据国内各种书目反映,我国内地各大图书馆,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大连、南京、湖北各省市图书馆,均存有完整或残缺的《事林广记》日本影印本,大体上都是日本元禄十二年(一、六九九年)翻刻本。关于此本,森田先生文中有较详细的描述,亦请参看,不赘述。森田先生文中有云。这部书在卷数的构成、个别记事的内容,比较他种《事林广记》的中国刊本基本上不一样。这个日本翻印本,是现知《事林广记》刻本中最晚的一种。我们觉得将此本一并影印,俾使读者能就我们的新旧两种影印本参稽比对,不但可以互相补充,更能就此研究两种现存的最早刻本和一种最晚刻本,从这三种海内外版本之异同,进而初步探讨《事林广记》一书的增广删改过程,不是没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