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史

  • 1956:百花时代

    作者:洪子诚

    1956百花时代,ISBN:9787532824847,作者:洪子诚著
  •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作者:杨义

    这次修订,除了增写《新版前言》提出“三文原则”,附录台湾版《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和《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的序言,以及《白话小说由口传走向书面》之外,对一些尚有可取的重要观点作了更严密的逻辑推衍和发挥,对一些不恰切之处,作了改动,增加了不少论证材料和注解。更大的变动是把此书变成图志本,按照前言所述的“三文原则”,使图与文成为意义互动互补的有机整体。图画都是当做专门学问,日积月累地多方搜集来的,一百六十二图,分别选自一百种左右的古籍、拓本和画册。图的来源相当广泛,地及中外,时及古今,艺及雅俗,于同类中选优胜,异样中见情趣,旨在发挥图志本“多维证据法”的优势。当然图志是个无底洞,个人能力有限,难免还有诸多遗珠之憾。 本书稿是杨义先生在其旧作《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的基础上经过重新修订、增补的图志本。本书在原作基础上,强化了文化原我、文化生态、文化通观这“三文原则”,体现出更加充分的现代意识和世界视境。它以中国古典小说文本为中心,辅之以大量的图画,以图文互动的方式对内在于中国文化整体结构中的小说叙事进行“综观”,开拓了文学史解释的广阔视野,把文学史撰述方式推进到一个崭新境界。
  • 流放者的归来

    作者:[美] Malcolm Cowley

  • 牛津英国文学词典

    作者:德拉布尔 编

    本书是《牛津英国文学词典》的最新版本,在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以及收编词条的广度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准。除去掉了那些与文学关系不大的音乐、艺术方面的内容及那些太古老、偏远或不够重要的作家之外,还增收了大量1939年以后出生的作家,突破了传统文学辞书的一大禁忌。这个版本既保留了之前版本的稳重、缜密,又与时俱进地反映出了后现代多元现状下英国文学的全貌,是所有文学爱好者,特别是是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和教授英语文学的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资料。
  • 汉魏六朝辞赋

    作者:曹道衡 著

    辞赋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它在汉魏六朝时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辞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众多的辞赋作家和作品,论述了辞赋与诗文的交互作用。
  •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

    作者:董健,丁帆,王彬彬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2版)》主要内容简介:几部“不合时宜”的中篇小说、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和路翎《洼地上的“战役”》、茹志鹃和孙犁、李准和周立波、赵树理及“山药蛋派”、峻青和王愿坚、“百花”时期的短篇小说、短篇历史小说等。
  • 德国文学史(修订增补版)(上下)

    作者:余匡复

    “外教社新编外国文学史丛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本系列已推出三十多个书目,深受国内外学术界好评。丛书作者均为我国国别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丛书从宏观到微观对有关国家文学史进行深入阐述,使读者既可以对各国文学发展有整体认识,又可以了解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是文学史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必备用书。
  • 欧洲文学史

    作者:周作人

    《周作人自编集:欧洲文学史》内容简介:1917年周作人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开始在国文门一年级教授“欧洲文学史”课程,《欧洲文学史》就是这门课的讲义整理。所谈内容上起古希腊下至十八世纪,在1918年作为“北京大学丛书之三”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周作人与兄鲁迅合译《域外小说集》后“求新声于异邦”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欧洲文学史。周作人五四时期提倡“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均可从此找到源头,对新文化运动厥功甚伟。
  • 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作者:眉睫

    在本书中,废名、许君远、喻血轮、梅光迪、沈启无、朱英诞……一个个在文学史上若隐若现的名字,被拭去历史的尘埃,大放异彩。书中收录的近四万字的《梅光迪年表》,为目前最详实的梅光迪生平研究资料,将极大推动对学衡派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研究。 据悉,此书由汤一介、乐黛云、钟叔河、陈子善、谢泳题词推荐,高度评价了本书在废名研究、梅光迪研究等领域中的学术成就。汤一介、乐黛云说:“值此学风浮躁、空论充斥之时代,深感梅杰及其著作确是‘一颗奇异的种子’,必将长成茁壮的大树。”钟叔河说:“我十分看重梅杰的工作,认为其指标性的价值,实在不亚于其学术文章达到的水平和创造的价值,也许还更大一些,更值得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关心也。”
  •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孙康宜,宇文所安

  • 百年中国新诗史略

    作者:谢冕 等

  • 新文学的传统

    作者:夏志清

    《新文学的传统》发展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观点,着重探讨了“五四”以来受过西方新思潮洗礼的现代作家、评论家对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建构,评点“新传统”建设者和继承者的功过得失,高屋建瓴,卓见迭出。《新文学的传统》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文学的传统》奠定了作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中的地位。全书深入地探讨了"五四"时期以后新文学的发展,从胡适、许地山到陈若曦等。作者对作家的功过得失评点客观公允,其理论架构高屋建瓴,其眼光卓见迭出!《新文学的传统》会是你研究新文学的最权威的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作者:吴福辉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内容简介:我在自己的园地的一侧,开了一块生田,即写下一部实验性的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今日终于可以把它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对于我,这部书的完成,真可谓一波三折。先是上海、北京的两家出版社找我计划写一种图文关系密切的现代文学史。拟想的都不坏,心气也不算低,但可惜敌不过严酷的现实,最后都因不是我的缘故而搁浅了。这一搁,仿佛就没了消息。可世事正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谁能料到这么一拖,竞拖出一个文学史写作即将发生变化的时代来了。试想此书假若早几年写出,或许它只是一种陈旧的文学史加插图、加地图的东西,一种非驴非马、非旧非新、或形新而实旧的东西而已。而现在的此书,当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正文之外的插图、表格也不是什么不重要,却色色样样都归结到一部含了新观念的,说得大胆一些,是身上可能包孕着一点未来因素的文学史上面去了。 关于文学史观念的正待变革,去年冬天我在上海大学讲课期间曾经同青年教师们座谈过,后来经他们整理录音,讲演辞题目订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今态势》,收入我将要出版的论文集《多棱镜下》中。我在那里详述了近年来五种有代表性的文学史新见:严家炎先生的“生态”说;范伯群先生的“双翼”论;陈思和的“先锋与常态”;杨义的“重绘文学地图”;和我在《文艺争鸣》提出的消解“主流型”文学史、倡导“合力型”文学史的粗浅认识。这些说法并非完全隔绝,实际上倒是可以相互补充、渗透的,其中已存有“多元共生”和“大文学史”等各个要点的共识。这是学术界同步达到某个文学史重写阶段的一个集中体现。风起于青萍之末,我们能够觉察到这个变动终将来临。 我个人的文学史观念自然也是在这种互相激荡的学术氛围中,逐渐明朗的。我记得王瑶先生多次打过比方,说做学问大体有两种方法:以一种观点为主的,就如同一张唱片转着圈子,以唱针为中心,发出一个主调;如果是叙述多种观点,发散型的,就如同是织毛衣的前襟后襟,或织毛围巾,便是一片一片。他说这两种方法的前一种境地较高,但后者也属需要,不应忽视。
  • 中国散文史(全三册)

    作者:郭预衡

    《中国散文史》是我国第一部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体大思精的古代散文通史,其体例之精深、观点之鲜明、思路之缜密、材料之翔实、文字之优美,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填补了古代散文研究的空白,并于2002年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钟敬文先生誉之为"散文有史,创建首推君"。
  • 中国新诗五十年

    作者:林贤治

    《中国新诗五十年》是林贤治先生的最新著作。作者以独立精神立论,系统梳理了建国以来五十年间新诗演变的历程。从中国当代史出发,史论结合,细致分析了当代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现象、诸多写作群体及个人;其间随机穿插外国诗歌的状况,旨在打开视野,建立参照,有助于对中国新诗品质的评价。《中国新诗五十年》新见迭出,发人深省,文气流贯,别开生面,是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史乃至当代精神状况的必读之作。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

    该书从“现代性追求”的角度切入,系统叙述了自1917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段的文学史,对这一时段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重要的作家作品等有非常深入独到的分析。参与该书写作的5位作者,都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他们的共同参与为这段文学史呈现了一个相对客观而全面的面貌。 该书是“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目前唯一被台湾地区大学中文专业采用为教科书的大陆相关专业教材。
  • 印度中世纪宗教文学(上下卷)

    作者:薛克翘,唐孟生,姜景奎

    《印度中世纪宗教文学(套装上下册)》力图将宗教和文学结合起来,既从宗教的层面阐发印度中世纪文学的特殊性,又从文学的角度描述印度中世纪宗教的发展轨迹。兼顾不同宗教和不同地区的方言文学。《印度中世纪宗教文学(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以印度教为纲,以印地语虔诚文学为主要介绍和评论对象,同时兼顾了各地区各语言的虔诚文学。下卷主要以伊斯兰教为纲,重点介绍和评论了印度的苏非文学,同时还兼顾了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文学。书中,伊斯兰教苏非文学,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文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第一次介绍给中国读者。
  • 帝国意识

    作者:【美】埃娃·汤普逊

    在后殖民时代意识出现之后,文学与政治文化的关联被深入的发掘和解剖。以萨伊德的“东方主义”为代表的分析理论已经对欧美学术界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在俄国自身对俄国文学的研究,乃至欧美有关俄国的研究中,后殖民时代的意识几近于无。本书是一部扭转局面的关键之作,它将萨伊德所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引入俄罗斯研究这一领域,专注于俄国文学和俄国文学理论语境中的后殖民主义时代意识。该书尝试表明,在俄国文学中,政权与文学本文之间的联系也是比初看上去要深刻而微妙得多的。这些联系不仅表现在叙事者的语调和评论中,而且也同样表现在对文学形象的刻画和地理空间在读者记忆中的长期印象之中。
  • 东方文学史通论

    作者:王向远

  • 20世纪外国文学简史

    作者:吴元迈,陶洁,王守仁,何宁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多元的世纪。20世纪的文学,作为对这一非凡年代的沉思、诉说和咏叹,亦相应地呈现缤纷瑰丽的异彩,印证着百年来人类精神的坎坷征程。文学诸贤已先于我们对20世纪作出了极富洞见的解读:乔伊斯、卡夫卡、博尔赫斯、福克纳……可以说,欲读懂20世纪,绝绕不开20世纪文学。 《20世纪外国文学简史》是一部涵盖20世纪东西方全景的文学史,由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它以时代为经(全书依时代划为五卷),以国别为纬(每卷下分述各国文学),概述和作家专题相结合(辟题专论作家逾120位),描绘了整个20世纪的世界文学进程、思潮发展及理论流变,并将社会分析与艺术审美分析相结合,力求发掘20世纪文学深层次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