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史

  • 法国文学史教程

    作者:郑克鲁

    《法国文学史教程》从中世纪论述到当今,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而重点突出。二是改变以往的《法国文学史》以每一百年作为一个文学发展时期来讲述的方式,基本上以流派为每一章的划分标准,特别是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采用了“19世纪浪漫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巴那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和荒诞派”等分章,打通了这两个世纪的文学,也就是说,以文学发展现象作为横向划分的依据,重视文学发展的规律。三是在“概述”部分分析历史文化背景、流派的形成和思想艺术特点,以展示文学发展的概貌,让学生总体把握这些文学流派。四是不仅进行思想内容的分析,同时也注重作家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的艺术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五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例,援引一段作品,并附原文,让学生获得实感。
  • 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

    作者:张健 编

    《新中国文学史(套装上下册)》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体现一些自己的特点。首先是结构安排,除了前言、后记、附录(带索引的作家小传)和绪论(文学思潮演变史)之外,共有平行的7个部分(8章,小说部分为两章),即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话剧文学、影视文学、台港澳文学。这7个门类,各自按照历史线索叙述,类似一个小型的专门史,便于对某一文类有专门兴趣的读者使用。按照体裁编写的另一好处是,强化“体裁”(文体)意识,以作品为核心,注重对作品的概括和发现,对重点作品有详细的解读分析,力求史论结合。另外,《新中国文学史(套装上下册)》篇幅较大,因此涵盖的门类、范围、新材料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可为不同地区、类型、层次的课堂教学以及课下的拓展性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作者:马积高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ISBN:9787020067534,作者:马积高,黄钧 主编
  • 简明英国文学史

    作者:刘意青,刘炅

    《简明英国文学史》一部学术价值和阅读性兼具的英国文学教材,适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学习者使用。作者集多年英国文学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之精华,精心编写而成。介绍自古英语时期至20世纪90年代英国文学发展脉络,流派和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突出文学研究的评介性,用国内外有争议的观点启发读者的兴趣,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考意识。配有丰富、珍贵的图片,直观性、趣味性强。每部分均配测试题,书后附专有名词、大事年表、参考书目和索引,便于学习者和教师参考使用。
  •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下)

    作者:朱栋霖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下)》以文学观念的变化为线索,在占有大量的史料的基础之上,对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进行了深入而思路清晰的梳理,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和鲜明特色的新的文学史著作。在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4年年会(丽江)上,由刘中树、朱立元、吴秀明、张福贵、郝长海等人组成的专家鉴定组对本教材稿的鉴定意见为:“《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以文学观念的变化为线索,在占有大量的史料的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进行了深入而思路清晰的梳理,成为一部具有现代意义和鲜明特色的新的文学史著作。”鉴定专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与调整意见。主编据此书对书稿作了再一次修改。
  • 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

    作者:汤哲声

    本书论述了当代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公安法制小说、历史小说、网络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文类。这些都是当下中国最具有创作能力、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本书除了基本勾勒出它们的发展线索之外,还对蕴涵其中的大众文化思潮、通俗小说的美学特征、大众媒体与通俗小说创作的关系、大众阅读期待与通俗小说创作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本书试图为当下中国那些红火的通俗小说留下一份文字记录。
  • 东方文学史(上中下)

    作者:季羡林主编

  • 革命‧歷史‧小說

    作者:黃子平

    社會與思想叢書之一 從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末,橫跨一個半世紀的中國革命是人類歷史個案中最宏大、最複雜的社會變動。本書並不是要研究這些革命,而只是研究對這些革命的「講述」。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以「小說」形式對這些歷史變動所作的敘述。 作者把中國大陸五十至七十年代生產的一大批作品「文學史」命名為 「革命歷史小說」。這些作品在既定意識形態的規限內講述既定的歷史題材,以達成既定的意識形態目的。本書不想為讀者提供又一種固化了的文本意義,卻亟願意展示作者一一作為基本上由「革命歷史小說」 滋養了因而也拘限了其閱讀想像力的一代人中的一員一一尋求新的解讀可能性的艱難過程。
  • 唐代文学史

    作者:聂石樵

    这部文学史是聂石樵教授数十年学术成就的总结,也是对我国50年来古代文学教学和百余年古代文学研究进行的反思与总结。 这部文学史在文献、文体、历史、史识四方面表现出显著特色。作者主张“无徵不信”,因而所引文学史资料全面丰富;作者又主张“文各有体”,故此部文学史以文体为经,作家为纬,将一种文体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作者力图让文学回到时代中去,在结构上采取先时代背景后文学作品的安排,同时在对具体作品的阐释上采取了以史证诗的方法。 这部文学史对作品的评价慎重而实事求是,其中往往有不同流俗的论断。
  • 简明东方文学史 季羡林主编

    作者:

    本书介绍除我国之外的亚非各国文学概况。读者从中可以看到灿烂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了解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地位,也可以了解东西方文学的关系渊源。
  • 唐代文学史(下)

    作者:吴庚舜,董乃斌

    唐代文学史(下):中唐、晚唐与五代文学。 ISBN:9787020012725,作者:吴庚舜,董乃斌主编;许可等撰。
  •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作者:陈思和

  •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作者:刘象愚 编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相互联系与对立的整体来考察,全面、详尽地介绍、评析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它们发展转换的轨迹与背景,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辨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诗歌、戏剧、小说三个方面对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作家、作品作了全面的介绍和深入的分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还对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论进行了介绍和评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有两本配套书:《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
  • 20世纪俄罗斯文学

    作者:[俄] 符·维·阿格诺索夫 主编

    20世纪俄罗斯文学,ISBN:9787300037219,作者:(俄)符·维·阿格诺索夫主编;凌建侯[等]译
  •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作者:郭预衡主编

    高等院校文科教材。本册含第七编“明代文学”和第八编“清代文学”。
  • 1978:激情岁月

    作者:孟繁华

    1978激情岁月,ISBN:9787532824861,作者:孟繁华著
  • 魏晋南北朝赋史

    作者:程章灿

    程章灿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魏晋南北朝赋史》,完成于1989年夏,那时他将近二十六岁。在写成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这部论文又为江苏古籍出版社接受出版,这是我所知道的,在现在中国古典文学界中,出版几十万字专著的最为年轻的研究人员。   这似乎是一个标志,表明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正步人一个新的阶段,一批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参加到这个研究行列中来,他们带来了一种特有的学术朝气,带来了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而培育起来的开阔而敏锐的理论思维,而他们又大多在前辈学者的指导下,受过严谨学风的熏陶,因此又有着令人不得不首肯的扎实的基本功。这一切,我觉得,预示着我们古典文学研究正在较早地在整体上走向成熟。   章灿同志是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和周勋初教授的研究生。1989年夏,我应程、周两位先生之邀,为章灿同志博士论文写评阅意见及任答辩委员。我在评阅意见中对论文的总评价是:“材料详备,学风笃实, 能充分吸取传统治学的优点, 又能兼采新时期文艺理论的长处,因此其整体论述,实而不固,华而不泛,史论结合,时出新意。”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曹道衡、沈玉成、徐公持先生,山东大学龚克昌先生,他们四位所写的同行专家评议,与我的看法一致。当然,评阅意见限于体例,不能写得很多,更不能充分展开对一些学术问题的评论。   这次我又承邀为本书写序,用几天的时间将原来的论文重读了一遍,感到一种前此未曾有过的特殊的享受,深深地觉得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在为自己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确实还大有可为。 近年来报刊上不断有文章提出,长时期来辞赋受到不应有的冷落,赋体文学研究受到不应有的忽视。而所以致此的原因,则是由于人们在观念上对赋的评价过低,认为赋特别是作为赋体文学代表的两汉大赋,不过是润色鸿业的宫廷文学,是追求铺张扬厉、华艳靡丽的形式主义作品。这些文章的意见当然是对的,但造成辞赋研究为人忽视的原因是否仅仅如此呢?这里我想提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我觉得,研究同创作一样,繁荣的局面是要靠作品来支撑的。没有一定数量的有水平的作品产生,谈不上创作的繁荣;没有一定数量的有水平的论著问世,则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势必形成冷落的局面。在古典文学界,近十年来,像《文心雕龙》研究,唐宋诗研究,《红楼梦》研究,等等,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注意,甚至成为热门,究其原因,也还在于在那些学科中不断地产生有较大突破和创新的论著。就科学的意义上说,研究客体是无所谓重要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研究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突破与创新的程度。我对辞赋没有专门的研究,但由于工作的缘故,也陆陆续续读过一些文章与专著。   我觉得,辞赋研究冷落的局面是否还可从研究本身找一找原因呢?以我个人的浏览所及,除了少数几家论著之外,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免有些陈陈相因,缺乏新鲜感,比起别的领域来,就显得停滞和冷落。   本书的研究,还有两点使人感到兴趣。一种是充分运用计量史学的方法,把作者大量搜寻到的材料,用统计、数字、表格列出,这样作不仅仅是读者醒目,作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加强我们作文学研究时的科学观念。书中另一个使人感兴趣的是,作者对某一时期某一作家赋的观念的研究,不局限于过去通常所作的仅着眼于一些理念著作,而是尝试着从作品本身加以探索。
  • 科幻之路(第一卷)

    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 白话文学史

    作者:胡适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开风气的人物,他的《白话文学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的思路与结构框架,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其突破性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一)打破了前人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限,把视野伸展到了经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广阔领域,大拓阔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二)研究方法上,注重纵向的考查与横向的比较;(三)跳出传统的思维偏见,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评判中国古代文学。总之,要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家经典书系”之一,胡适论述的白话文学史。内容包括:古文是何时死的、白话文学的背景、汉朝的民歌、散文、汉末魏晋的文学、故事诗的起来、佛教的翻译文学、唐初的白话诗、歌唱自然的诗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