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开卷八分钟

  • 中午吃什麼? 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胃指南

    作者:Tyler Cowen

    這是一本書評家拍案叫絕、造福百萬上班族的日常飲食指南! 他說,正妹太多的餐廳別進去,為什麼? 他說,除非報公帳,否則別吃懷石料理,為什麼? 他說,吃美食最好到巷子裡找,為什麼? 聽重量級暢銷經濟學家泰勒.柯文,教我們打破吃飯魔咒! 美食,誰說一定得貴聳聳?吃好料,誰說一定得心痛地砸大錢? 這本書大力主張:飲食世界需要一種文化,幫助我們擺脫「勢利眼美食家」的偏見,讓人人都無須花更多錢,就能吃到健康、環保、令人讚嘆的美食! 作者用他經濟學家獨到的視角,讓我們明白:只要拋開五星級的迷思,就能讓你我在『無星級』的小攤子、小餐館,享用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 《中午吃什麼?》會改變你對食物與環境、食物與健康,乃至食物與追求幸福的看法。這本書,將影響你我今天吃什麼的選擇,也關乎人類明天將如何餵飽全世界。 如果你在乎吃,就要在乎食物背後的經濟學…… 柯文的超有趣平價開味指南── ☆平常上班用餐,盡量到巷子裡找「低租美食」! ☆回家下廚,可以搭配外食「偷吃步」! ☆出門旅遊,買一本米其林指南,然後專挑「無星級」的館子! ☆在東京想吃好的日本菜,隨便挑一家餐館進去就對了! ☆想在家下廚? 很好,但不必買一堆鍋子……
  • 汉语日历

    作者:兴膳宏

    《汉语日历》内容简介:一年365天的每一天。与表示当令的季节感、年中民俗活动、历史事件的汉语搭配。构成了这本小书。恰好是日历那样的形式。所以就以“日历”为题汉语的材料,以中国和日本的汉文资料为主。偶及近代文学作品。《汉语日历》中使用的”汉语”,基本上就是汉字读音的汉字词语。由于汉语与和语之间的垣墙很低。偶尔也以训读的汉字词语为对象进行讨论。
  • 犀利女筆:十三妹專欄選

    作者:主編:盧瑋鑾,編者:樊善標

    1950年代末,十三妹硬闖進報紙副刊界,以火辣辣的性格和獨特的知識背景,吸引了大量讀者,有些人儘管不喜歡,仍要邊罵邊看。 十三妹的文章直接取材自歐美報刊,為讀者介紹「新的觀點,新的書籍,新的動態,新的消息」,視野和格局與當時一般專欄作者不可同日而語。 十三妹從不與同行見面,神秘作家之名不脛而走。在她死後各種傳說更是愈演愈多,變成了一個時代
  • 古典音樂的不古典講堂

    作者:[英]蓋瑞斯·馬隆

    古典音樂為什麼讓有些人如此陶醉,卻好像跟你過不去?這本書,內容活潑,有系統處理許多古典音樂入門會遇到的問題及障礙。在正文之外,特別為讀者將相關曲目的YouTube連結製作成QR碼,並整理本地的古典音樂聆賞常用資料,幫助大家好整以暇進入看似懾人的古典音樂殿堂,享受這個美好的藝術形式。
  • 魚翅與花椒

    作者: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

    這裡的食物閃耀著螢光色澤,好像隨時都會醒來…… 在這裡,你無法明確判斷眼前的東西能不能食用。你可以津津有味地嚼一頂帽子,或是朝牆壁咬下一大口;同樣的,你也可以用午餐的食材蓋一間小屋子。 在這裡,只要一把刀,就能把食材處理成各種形狀。你可以「切」,可以「片」,也可以「斬」「砍」「捶」「刮」「剜」,再加上切入的角度和切割的方向,變化出千變萬化的刀法。 在這裡,食物完全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人們的語言。他們說在愛情裡嫉妒的人是「吃醋」,「吃苦」則是對於生存的悲傷與艱難最好的形容。 這裡是中國,一個奇妙的飲食大國。 這本書是關於中國菜出乎意料的美好,也是一個英國女孩在中國的冒險故事 獲得英國飲食作家工會大獎肯定的扶霞在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國長住。打從一開始她就發誓不論人家請她吃什麼,不管那食物有多麼古怪,她一律來者不拒。在這本難得一見的回憶錄中,扶霞追溯自己和中國飲食之間的關係演進:第一次與四川料理相遇時的神魂顛倒、親眼目睹雞鴨被宰殺時的驚嚇、體驗千變萬化的刀工、對養生飲食的嘆服、品嘗珍稀野味時內心的道德兩難等等。 在這段迷人的旅途中,扶霞曾經是川菜廚師學徒,也曾試圖說服中國人「西餐」既不單調也不簡單,結果卻令人啼笑皆非;她還品嘗過各種珍禽異獸,包括狗肉、果子狸、蠍子、兔腦殼、卵巢脂肪製成的雪蛤。但一個西方人究竟可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國的飲食習慣?當扶霞回到英國老家的廚房時,她看著一隻鮮嫩的淺綠色毛毛蟲,猶豫著該不該把牠吃下去…… 透過扶霞的眼睛,我們得以用全新的角度來了解我們熟悉的中國菜。原來不同地方的食物,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氣質。川菜的辣帶著一絲絲的甜味,就像悠閒而迷人的四川人,總是帶著一絲甜甜的體貼;湘菜直接又毫無妥協餘地,就跟那裡培養出來的軍隊領袖一樣;揚州菜則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溫暖而撫慰人心。 從四川熱鬧的市場到甘肅北部荒僻的風景,從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揚州古城,本書呈現了中式料理讓人難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地描繪出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兼具人文觀察與幽默趣味。這是世上最令人目眩神迷的烹飪文化,最道地的記述。 作者簡介 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 在牛津長大,於劍橋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其後於倫敦亞非學院以名列前茅的優異成績獲得中國研究碩士學位。一九九四年,扶霞在獲得了英國文化協會獎學金補助後,前往中國四川大學就讀一年;其後又在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接受了三個月的專業廚師訓練。 扶霞著有三本書,分別是《四川烹飪》(Sichuan Cookery,在美國以《天府之國》(Land of Plenty)書名出版)、《湘菜譜》(Revolutionary Chinese Cookbook: Recipes from Hunan Province)、《魚翅與花椒》(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 A Sweet-Sour Memoir of Eating in China)。 她在BBC中文頻道首度與中國當地電台合作時,擔任與成都電台合作的「吃東吃西」電台節目共同製作人,這是一系列以飲食為主題的雙語節目。她的文章曾刊登於各大報章雜誌,包括《金融時報》《紐約客》《美食家》《四川烹飪》雜誌等。她的作品也先後贏得了許多獎項。二○一○年,湖南省政府特別頒獎以肯定扶霞對湖南料理國際化的貢獻。 扶霞在最近十年裡,長期從事演講與烹飪示範工作,有時是獨立進行,有時則是和中國廚師合作,足跡踏遍了巴塞隆納、雪梨、紐約、加州、杜林、北京、上海與成都。她還曾擔任過中國烹飪旅行團的領隊。扶霞目前是倫敦「水月巴山餐飲集團」的顧問,負責對這家川菜館的菜單提出建議,同時指導或協助員工訓練,以及接待媒體的採訪。 譯者簡介 鍾沛君 台大外文系、輔大翻譯研究所畢業,專職中英同∕逐步口譯、書籍文件筆譯,譯有暢銷書《大腦、演化、人》《與神共餐》。
  • 建築變形記

    作者:Edward Hollis 愛德華.何利

    《衛報》新人作品獎入圍,BBC 撒繆爾.強森獎入圍 揉合編年史、寓言和神話,描寫建築的愛、失去與時光,挑戰建築書寫的一鳴驚人之作 才華洋溢的古蹟說書人為建築寫下的口述歷史,故事之中還有故事…… 帕德嫩神廟的文物散盡成了廢墟,聖索菲亞大教堂成了博物館,格洛斯特大教堂在電影《哈利波特》中成了霍格華茲魔法學校,阿蘭布拉宮則成了超人氣景點,而柏林圍牆是收集紀念品的採石場…… 從石頭到紀念碑,從遺蹟到廢墟,建築,是多變的。它會被人佔據,也會被人改變,同時,它連結了歷史和生命,串起神祕與令人好奇的過去。 本書作者何利斯化身為古蹟說書人,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探訪十三座歷史建築的生命故事,特別是其中不為人知的演化細節:從誕生初始的情景,到數十、數百年來的利用、損毀、竊盜和改造過程。 何利斯認為,建築作品的交替更迭,是美妙又荒謬的演化故事,遠比建築師的生平八卦更有趣,而無論你是否拜訪過這些建築,都會有所感動與收穫。 評論者認為,在何利斯手中,建築物彷彿開口說話、形體成長、發生變化了。我們跟著本書遊歷這一遭,也才驚覺:建築的成住壞空,往往只是人類文化的縮影,並將所有慾望變形隱藏其中。 宛如卡爾維諾筆下的《看不見的城市》, 鑽研古建築修復的作者結合了史實和想像,細細勾勒建築在時間長河裡的多變面容,那是一曲永恆與變化的二重奏……
  • 沉默串謀者

    作者:伊唯塔.傑魯巴維(Eviatar Zer

    什麼也沒做,什麼也沒說,你,真的確定自己,是個好人嗎? 惡人的劣言壞行固然可憎,好人視若無睹的緘默更可怕。世上許多不幸,源自沒有說出口的事。我們雖然自認只是不贊一辭的旁觀者,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沉默的共犯…… 當我們眼見真理卻不發一語,就是我們開始死去的時候。 日常生活社會學領域中,本書是關於集體沉默的第一本完整研究著作。 人們常會拒絕承認明擺在眼前的事實,在無心或有意中,成了沉默的串謀者,「國王的新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否認諸如亂倫、酗酒、貪污、大屠殺等社會或歷史真相,卻不是童話故事。在家庭、組織、社會,甚至整個國家中,充斥著沒穿衣的國王,還有,基於恐懼、痛苦、羞恥,或難為情等種種複雜情緒,不敢(或不願)聲張的沉默民眾。 沉默的串謀存在於社會各階層,從家庭到公司,從私人情感到政治策略。它是一種集體行為,需要訊息的傳遞者及接受者共同對訊息諱莫如深。令人不安的真相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家心知肚明,但卻不可談論、不宜議論也不可觸及,就像屋中的大象,明明巨大無可否認,眾人卻小心迴避,心照不宣的佯裝沒看見。 對於人們在面對日常生活或政治社會上「公開的秘密」時,所抱持沉默和否認的社會模式,作者帶來新穎獨特的見解。本書來回穿梭於不同的社會階層,從日常生活到大規模的歷史事件,並從新聞事件、戲劇、小說、童話,以及電影援引例證,旨在幫助我們了解「沉默串謀」背後的演變過程,以及為何我們會坐視所有人其實都知道的真相,試圖一起對現實視若無睹。作者告訴我們,像這樣的串謀是如何發展、開啟社會壓力,導致人們即使事實明擺眼前卻依然拒絕承認。他也揭示,每個串謀者的否認是如何與其他人形成共存式的惡性循環,以致如癌細胞蔓延;當有更多人共謀,特別是當涉及重要的權力差異,沉默通常更加凝重。 沉默不僅是恐懼的產物,也是恐懼的一大來源。要克服恐懼,我們往往需要攤開那些一開始造成恐懼的不可談論的事情。沉默拖得越久,就越需要「以沉默掩飾沉默」。我們越集體否認大象,牠們越盤據在我們心頭。要打破這種暗中作祟的否認循環,有賴於公開討論「不能被討論」這種現象本身。本書提出了第一個有助於推動此種討論的系統化嘗試。
  • 群眾的智慧

    作者:James Surowiecki

    在這本令人讚嘆不絕的書中,《紐約客》雜誌的專欄作家索羅維基(James Surowiecki)致力探討一個認知上雖很單純,但實質上卻極具複雜度的想法:一大群人比一小群菁英份子還來得聰明,不論這群菁英份子有多聰慧,前者更擅長解決問題,更能蘊釀出革新,更能做出智慧決策,甚至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這些似乎與我們直覺不符的想法,可以伸展出許許多多的分枝,深入商業運作、知識的累積、經濟體系的整合、乃至我們的每日生活之中。作者索羅維基用他那看似無止盡的廣博學識,以及清新可喜的敘述方式,帶領讀者穿越一個又一個的領域,像是流行文化、心理學、生物學、經濟行為學、人工智慧、軍事歷史以及政治理論,來證明這個想法在真實世界裡是如何運作的。 然而,即使在書寫這些充滿知性的內容,索羅維基還是有辦法以趣味的手法來呈現。他在書中所舉的例子都很紮實、很出人意表,而且很好玩。為什麼你排的隊伍總是看起來最長?為什麼你在世界任一角落買一顆螺絲帽,都能與距離它一萬英哩之外的一顆螺絲釘相吻合?如果你得在某一天,在巴黎與某人碰面,但卻沒辦法聯絡到她,你們可能會在何時、何地碰面?塞車是怎麼形成的?什麼方法最有機會贏得電視益智節目的獎金?為何你在凌晨兩點,走進一家便利商店想買瓶果汁,而果汁就會坐在架上等著你?為什麼好萊塢的黑幫電影,能讓我們了解企業是怎麼回事? 《群眾的智慧》是一部聰明絕頂但又容易理解的傳記,傳主是一個點子,這個點子可以教導我們如何過日子、如何選擇領導人、如何做生意、以及如何思考這個世界。
  • 处处有音乐

    作者:辛丰年

    《处处有音乐》是著名老乐迷辛丰年先生于1999—2005年间所有谈音论乐文字的最新结集。上个世纪末的最后十几年里,辛丰年的音乐随笔一度充当了很多人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今日龙钟人共老”,老人依旧隐居在江滨小城中,继续着他钟爱了一生的音乐生活。这本新的集子里,我们不仅可以再度品味到老乐迷灵动浑然的读乐文字,也会看到一个更加完整和丰富的“乐隐”辛丰年。
  • 三魚集

    作者:也斯

    序 / 葉輝 5 魚與石頭 - 後記 293 平安夜 27 養龍人師門 89 剪紙 143
  • 蔬菜的政治

    作者:也斯,梁秉鈞

  • 中國怎麼想

    作者:Mark Leonard 馬克.里歐納

    在我們有生之年,大部分的東西在我們死後都會被遺忘。但中國崛起不同,它會如同羅馬帝國或蘇維埃的崛起與衰敗,它的效應會在我們死後持續迴盪。我們這一代看人都見到了中國的崛起,見到東方明珠如何從迷霧中赫然現身,我們也知道一堆驚人的統計數據;但為何,我們說不出來任何一位影響中國的思想家?我們從未聽說中國到底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又如何看待自己。 本書作者馬克.里歐納德(Mark Leonard)抱著疑惑到達中國時,原本想稍微收集資料,就可以迅速離開。但是當他走進中國社會科學院,發現僅僅這一個單位就有四千位全職研究員,每天都在思考中國的未來、世界的未來。他才瞭解自己走進的世界,是一個臥虎藏龍的世界,每個人的腦中都有宏大的構想。 舉例來說,2007年,一群中國知識份子以「如何防止美國快速衰落」為題進行熱烈討論,思索如何設計一套制度,「安排」美國在衰落時至少保有「地區霸主」的位置。這樣的提問與討論,都讓西方思想家感到震撼。有記憶以來,從來都是西方想著如何管理、應付中國,卻從沒想到中國也是以同樣的方式試圖管理西方,甚至已經包括西方的沒落。 里歐納德在北大見了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看到他桌上相當於一個中國農民一年薪水的Cohiba雪茄;張維迎希望這些自由主義的象徵,最後能夠取代馬克思主義。里歐納德在萬聖書店樓上的咖啡店見了新左派的汪暉,他的立場跟當初在天安門廣場一樣,追求的是民主與自由,反對市場決定。里歐納德也去了平昌與重慶,看到幾個中國大陸各式各樣的民主實驗室,甚至來過台灣與陳水扁與馬英九會面。 藉由這些見聞,里歐納德清晰而有趣地告訴我們改革開放之後的思想軸線。他相信,這些對於未來的構圖,或許不會立刻影響到西方的權力版圖,但確實會奪走西方在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的影響力。換句話說,二十一世紀將不會是中國的世紀,麥當勞世界上最受喜愛的速食地位不會被饅頭所取代,但是U2主唱Bono下一次試圖拯救非洲時,他們可能會在北京的奧運體育館而非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最大型的演唱會。
  • 千面美食家

    作者:露絲.賴舒爾

    當你想找一家餐廳吃吃喝喝、與情人、家人、友人聯絡感情時,通常怎麼選擇?你可能憑經驗、聽口碑,翻翻報紙美食版、雜誌推薦,再上網google個幾家。 這麼多的餐廳資訊、心得分享,是誰在發聲?誰的品味左右了你的選擇? 著名的「米其林」美食評鑑,每年有無數神秘客在各家餐廳穿梭,他們的結論,深深影響了眾人的決定和餐廳的命運。而在紐約,也至少有一百萬以上的紐約客受到《紐約時報》餐廳評論的影響。這些美食影武者如何觀察一家餐廳?如何決定給幾顆星? 本書作者露絲.賴舒爾,就是這藏鏡人之一。 她在即將接任《紐約時報》餐廳評論員前,意外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紐約各大餐廳的廚房裡已貼出她的照片,嚴陣以待。 因此,即使她已具備一流餐廳評論員需要的條件:懂吃、會吃、知識豐富、文采一流,卻還得再加上一個關鍵條件:不被餐廳認出來,如此才能寫出專業的評論。 為了與這些精明的餐廳過招,作者決定喬裝打扮成不同身分,微服出巡,以便和其他顧客感受同樣的服務和食物水準。於是,她化身為拘謹的退休教師、動人的金髮尤物,頤指氣使的老太太、怯懦樸素的老婦…… 這下,不論餐廳的食物和服務水準如何,都逃不過她的偵察!
  • 赫丘力士之柱

    作者:保罗·索鲁

    《赫丘力士之柱:周游地中海(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地中海之旅向来被视为寻找智慧与经验的旅程。当代旅行文学大师保罗•索鲁虽已游过无数国家,但总因为太慎重其事而不曾到过地中海。这次他决定开启他的“大旅行”现代篇——环地中海之旅,从直布罗陀的“赫丘力士之柱”出发,绕整个地中海一圈,最终抵达位于摩洛哥仅有数英里之遥的另一根“赫丘力士之柱”。 行经十七个国家,行走一年半。保罗•索鲁不搭飞机,坚持脚踏实地,借助市井小民乘坐的火车、长途汽车、渡轮,偶尔搭出租车或骑自行车,参与当地的各种活动,和当地人一起看斗牛、逛市集、参观古村落和各地遗迹。平民化的旅行体验,最另类又最鲜活的风光世相,深度阅读地中海地区的典范之作。
  • 88首自選

    作者:夏宇

    夏宇自選88首 2013年1月台北書展上市
  • 消逝的燕京

    作者:陈远

    燕京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仅仅存在了33年,但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对中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本书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过程、燕大在院系调整后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影响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学者,如傅泾波、吴兴华等。
  • 臨終者的孤寂

    作者:諾伯特.愛里亞斯 Elias, Norb

    愛里亞斯在《臨終者的孤寂》一書中討論生死,回顧過去與當代的人們對待臨終者的差異,生者與死者(或「生與死」、或「生者的生活空間與死者的墓地」)的距離由近而遠。愛里亞斯認為,臨終者之所以孤單,非但是一種心理狀態,也有不同的歷史文化作為背景。 社會的隔離機構,例如養老院,將老人與他原本熟悉的生活環境隔離開來,於是更加深孤寂的感覺。書末,作者提醒我們,生理治療在今日或許已是一個重要環節--主要在於挽救臨終者的性命,但臨終者所需的心理上的關愛,或許能使瀕死的過程更溫暖一些。
  • Purity and Danger

    作者:Mary Douglas

    在线阅读本书 Mary Douglas is a central figure within British social anthropology. Studying under Evans-Pritchard at Oxford immediately after the war, she formed part of the group of anthropologists who established social anthropology's standing in the world of scholarship. Her works, spann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ve been widely read and her theories applied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富态

    作者:[英]保罗•弗伦奇,马修•格莱博

    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一直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评论、研究和关注。评论者们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它最终将有能力去解决所有这些麻烦的问题;另一派则较为悲观,认为中国的好日子已经快到头了。正如一位专家所指出的,中国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尚未达到富裕阶段就因人口问题而步入老龄化、同时又深受环境退化所带来毒害的国家。 在这本关于当代中国肥胖问题的著作中,作者告诉我们,真正的“杀手”才刚刚到来。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极高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的肥胖发生率,在相当程度上归因于上世纪所形成的一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教育体系。而对于这样一个还处在工业化过程中,且对大饥荒所带来的各种疾病仍记忆犹新的国家来说,讨论肥胖如何像在西方一样,在中国迅速地成为一大困扰问题,似乎是有些奇怪的。为此,本书作者不仅提出了中国的肥胖问题,他们还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果不采取措施,事态将会发展到何种程度。 食物和饮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物购买的方式、肉类消费的增加、快餐消费比例的大幅提高、城市化和久坐不运动的工作习惯,以及高压力下的生活方式等,均导致中国遇到了同西方一样的问题。而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又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为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和大家庭的亲戚们都乐于满足这些“小皇帝”或“小公主”们的每一个愿望和要求。中国传统的以米饭为主食、佐以丰富蔬菜的饮食模式逐渐被“肉类加土豆”的饮食模式所取代,还有一天到晚都不断的零食。人们生活在体育休闲设施并不充足的城市里,而卡路里的摄入量却在猛增,再加上近十年来急剧增加的啤酒消费量和极高的吸烟人口比例,这一切共同导致了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糟糕情况的出现。 我们可以通过心脏病、糖尿病和肝炎发病率的增加来估计肥胖引发的疾病情况。尤其是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它能够诱发其他潜在的疾病。本书作者所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已经很紧张的社会系统怎样才能应对那些不断增加的把自己吃成胖子、吃出疾病来的中国年轻人。
  • 好色的哈姆雷特

    作者:小白

    本書屬于風月雜談一類的文化隨筆。共計十一篇,如,(1)脫掉大衣的吉吉(2)畫春宮的女人們(3)巴黎春夢三十頁(4)鏡子?堶惘釦笑諢]5)愛你就打你屁股(6)吊起身子提起腿(7)小房子?埵n藏嬌(8)黃段子和小冊子(9)好色的哈姆雷特(10)讓我穿上你的衣(11)大的到底好不好。内容分別涉及了西方文化史和藝術史上與色情有關的若干話題,旁征博引,文體另類,不是色情史,也非性文化考,難以歸類。雖然主题都是下半身,但作者的谈论方式不仅上半身式,而且贵族,需要的时候,还极为学院。但文笔轻松有趣,引人思考,獲得港臺以及中國大陸若干知名作家或文化評論者的好評。如董橋、南方朔、楊照、郝譽翔、馮光遠、林行止、梁文道、劉紹銘、毛尖、陸谷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