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科学

  • 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但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精)》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许人也”一章。
  • 无情的革命

    作者:(美)乔伊斯·阿普尔比(Joyce Ap

    一部具有挑战性的史学作品,带您领略过去五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兴衰成败! “《无情的革命》是一项很高的成就,它展示出资本主义内含的价值观、理念与供给、需求、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一样多。这部书意义深远,是具有挑战性的史学作品。”——肖恩•威兰茨,普林斯顿大学,《美国民主的兴起:从杰斐逊到林肯》的作者 “乔伊斯•阿普尔比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她是一名优雅的作家,也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和洞察力的思想家。《无情的革命》是阿普尔比最棒的作品:节奏轻快、立场公正地讲述了一段有关资本主义及其影响的历史。”——T.J.斯泰尔斯,《第一大亨:范德比尔特的史诗生活》的作者 “乔伊斯•阿普尔比是我们这一代领先的历史学家之一,她涉猎的题材极其广泛,还有她对现代经济社会形成的分析都吸引了大批的读者。这部书是她职业生涯的一个高点,是商业人士的必读作品。”——丹尼尔•沃克•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利策奖获得者,《上帝成就了什么:美国1815-1848年变形记》的作者 “《无情的革命》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这一巨大课题。阿普尔比从中世纪的英格兰开始,到2008年掀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结束,探究了资本主义在过去五百多年里的兴衰成败。这部书内容包罗万象,易读又迷人,能很好地启发和娱乐那些有兴趣了解世界经济源自何处、又将去向哪里的读者。”——杰弗里•弗里登,哈佛大学,《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的作者
  • 美国人

    作者:[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

    ◆余秋雨专文推荐 ◆入选哈佛大学百位教授推荐必读书目 ◆北大、复旦、浙大新生推荐阅读书目 《美国人》(三部曲)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前国会图书馆馆长布尔斯廷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三卷分获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和普利策奖。 “殖民地历程”卷是写殖民地初辟时代的美国。现代美国各州的格局和特色的形成,美国人大胆探索、不拘一格的性格的来源,清教、贵格会等教派的缘起,《独 立 宣言》的内幕,凡此种种均在本书中有详尽生动的描述。 “建国的历程”卷讲述美国独立后到内战前的历史,披露了许多有趣的史实,如美国如何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并得到佛罗里达,华盛顿生前死后受到的截然不同的遭遇和评价,1776年独立宣言的真相等。美国如何摆脱殖民地桎梏,冉冉上升为世界舞台新生力量的过程,极富启示性。 “民主的历程”卷叙述的是从美国内战前后到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现代美国在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全方位崛起的脉络,在本书中获得了详尽生动的梳理和描述。 ★一幅宏伟的美国生涯全景图。由最早的殖民地开始,历经独立战争激情岁月。 ——布鲁斯·兰开斯特《星期六评论》 ★这段历史讲述的是一个在人民眼皮底下一次又一次重新启程的国家,我只能一再重复:这是一部精心之作——当然富于争议,同时也富于勇气和见地,使人振奋。 ——《纽约时报》书评 ★关于美国,我从布尔斯廷教授这本新书受教良多。他了解我们这个国家的程度,少有历史学家能及……我读此书,乐趣无穷,亦心怀感激。 ——索尔·贝娄 ★一部宏大而迷人的综合著作,一场振奋人心的探险,带领我们穿越合众国历史,时而大道疾行,时而小径漫游,可谓无与伦比。 ——约翰·K.赫琴斯“每月读书俱乐部”书评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作者:马克斯·韦伯

    韦伯的论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ie 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是他最知名的著作。一些人认为这本书不是对新教的详细研究,而其实是韦伯后来的著作的介绍,尤其是他对于许多宗教思想和经济行为之间的互动的研究。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那就是清教徒的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宗教的传统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这种观念没有发生在新教里发生呢?韦伯在这篇论文里解释了这个悖论。 韦伯将“资本主义的精神”定义为一种拥护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韦伯指出,若是只考虑到个人对于私利的追求时,这样的精神并非只限于西方文化,但是这样的个人—英雄般的企业家(韦伯如此称呼他们)—并不能自行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资本主义)。韦伯发现这些个人必须拥有的共同倾向还包括了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赚取最大的利润,而隐藏在这个倾向背后的观念,便是认为工作是一种罪恶、也是一种应该避免的负担,尤其是当工作超过正常的份量时。“为了达成这样的生活方式而自然吸纳了资本主义的特质,能够以此支配他人”,韦伯如此写道:“这种精神必定是来自某种地方,不会是来自单独的个人,而是来自整个团体的生活方式”。 在定义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后,韦伯主张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应该从宗教改革运动的宗教思想里寻找这种精神的根源。许多观察家如孟德斯鸠和济慈都记载下新教和商业精神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韦伯指出某些形式的新教的教义—尤其是喀尔文教派—支持理性的追求经济利益以及世俗的活动,将这些行为赋予了正面的精神以及道德的涵义。这并非是那些宗教思想的最初目标,反而像是其副产品—这些教义和指示所根基的内在逻辑,都直接或非直接的鼓励了对于经济利益的忘我追求和理性计画。一个常见的例子便是新教对于制鞋匠的描绘:一个缩着身子专注于制鞋、将整个人努力贡献给上帝的人。 韦伯称他放弃了对于新教的进一步研究,因为他的同僚恩斯特·特勒尔奇 (Ernst Troeltsch),一名专业的神学家已经展开了另一本书的专门研究。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篇论文已经提供了一个相当广泛的观察点,使他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里继续比较其他的宗教和社会。现代所称的“工作伦理”这一词便是源自韦伯所讨论到的“新教徒伦理”。不过这一词不只用于新教徒的伦理,也能套用至日本人、犹太人和其他非基督徒身上
  • 历史研究导论

    作者:(英)迈克尔·斯坦福

    在迈克尔·斯坦福的指引下,这趟历史之旅轻松活泼且富有教益。他的书令人愉快、平易近人、博学多识、机智幽默,并且具有坚实的哲学根基,他迷人地将历史阐释为曾经产生过的经验和对过去的批判性重建。无论是专业的历史学家还是历史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斯坦福那清醒明晰的常识中获益良多。 ——查尔斯·蒂利,美国著名历史社会学家、政治学家 本书主要处理“历史是什么”这个主题,以及基于这个主题扩展出来的研究历史应遵守什么原则。全书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自出版以来广受学者和学生的好评,多年来不断再版。 作者在书中将历史区分为“作为事件的历史”和“作为记述的历史”,分别标记为历史(甲)和历史(乙),以此为横轴 ,以作为统一体、行动、观念、论述、知识、遗迹、事件、顺序、理论、形而上学的历史这十个透视角度为纵轴,内容涵盖了从古至今历史研究中所有可能面对的概念和问题。全书不仅澄清了历史的本质、作为记述的历史、作为事件的历史、历史理论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等等学理上的问题,也注重如何使用证据这种方法论层面的传授。另外,书中虽然涉及大量不同历史学派的历史观点,但是作者力图避免学术术语的使用,尽量以富含常识的日常语言论述,直触和直面问题的核心关键。 因此,本书虽然名为导论,所述却务求广博,行文晓白通畅,足以作为从事历史研究人员的首选入门指南。
  •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作者:(美)弗朗西斯·福山

    《国际学术前沿观察: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是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此书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曾连续登上各类畅销书排行榜,被先后译为20余种文字。1989年夏,福山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认为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此论一出,在东西方学界掀起轩然大波,批评、拥护之声此起彼伏,很快形成了一股弥漫全球的“终结热”。几年后,在吸收并研究各种反馈意见和学术观点后,福山在前文基础上,撰写了《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
  • 中国古代房内考

    作者:[荷] 高罗佩

    “房内”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历代房内考”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最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中述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性博士”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放中交错演进。 全书以洋洋二百万文字,近千幅图片将5000年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一页。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一部生动直观描绘中国房中术的精美典籍。本书首次透过古代中国性文化的渊源看当代性文化的发展;首套集性文化、性科学、性医学、性风俗之大成的巨作;首部公开披露历代民间性学秘传本、手抄本及宫廷房中理论的典籍;首次登载并以学术眼光研究性文物、春宫画、秘戏图的精美读物。
  • 历史的历史

    作者:[英] 约翰•布罗

    《历史的历史: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是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西方两千五百年文明里的史家和历史作品,都可以在本书里综览,读者可以看到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塔西佗、比德、弗罗瓦萨尔、克拉伦登、吉本、麦考莱、米什莱、普雷斯科特、帕克曼等西方史学长河里的明星。 在这部气势恢宏的史学史巨著中,作者把史学放在文明和社会的框架里来叙述,以饶富文学趣味的精彩笔调详析史家及其作品,告诉我们史家如何选择、讲述、研究和评断历史,使希腊到今日的史家作品再次恢复生气,向读者诉说着不同种类“历史”诞生及衰落的“历史”,点出“历史”的核心问题:史家如何处理自身经验和时代问题。 对于想一窥史学堂奥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深具收藏价值的史学史导读。本书也希望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它驱除了历久不散的迷思。书中提及史家对自身时代与文明的看法,其观点不仅出人意表,也令人耳目一新。
  • 图解菊与刀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是一部阐述日本民族文化的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是美国的一位女文化人类学家。二战末期,她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事实证明,书中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战后的美国对日政策,并且也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菊与刀》因其巨大影响和经典的学术价值,已然成为人们了解日本的必读书目。
  • 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内容简介 《厚黑学》是首次以“台北图书馆”镇馆精品完整手稿为底本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此次出版还收录了林语堂、柏杨、南怀瑾为本书所写的序言。 我于民国元年,曾写一文曰《厚黑学》,此后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十六年汇刻一册,名曰《宗吾臆谈》,中有一文,曰《解决社会问题之我见》。十七年扩大之为一单行本,曰《社会问题之商榷》。近年复有些新感想,乃将历年所作文字,拆散之,连同新感想,用随笔体裁,融合写之,名曰《厚黑丛话》。自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写一二段,在成都《华西日报》发表,以约有二万字为一卷,每两卷印一单行本,现已写满六卷。我本是闲着无事,随意写来消遣,究竟写若干长,写至何时止,我也无一定计划,如心中高兴,就长期写去,如不高兴,随时都可终止。惟文辞过于散漫,阅者未免生厌,而一般人所最喜欢者,是听我讲厚黑学,因将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学》单行本,略有点窜,重行付印,用供众览。 许多人劝我把《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重印,我觉得二书有许多地方,应该补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觉麻烦,因于丛话中,信笔写去,读者只读丛话,即无须再读二书,因二书的说法和应该补充之点,业已融化丛话中了。 十六年刊《宗吾臆谈》,李君澄波,周君雁翔,曾作有序。十七年刊《社会问题之商榷》,吴君毓江,郝君德,姚君勤如,杨君仔耘,均作有序。一并刊列卷首,聊作《厚黑丛话提要》,俾读者知道丛话内容之大概,苟无暇晷,即无须再读丛话。 《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业已各检二本,寄存四川图书馆,因忆自非家中尚有数本,撮取来一并邮寄南京、北平及其他图书馆存储,借表现在所写《厚黑丛话》与昔年思想仍属一贯也。 编辑推荐 “读过中外古今的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林语堂 “这本书之好,在于告诉国人,一个盖世奇才,对日非的世局,其内心的悲愤痛苦是如何沉重。”——柏杨 “厚黑教主的为人道德,一点儿也不厚黑,甚至是很诚恳、很厚道的。”——南怀瑾 “我们李家的四大怪杰——李耳(老子)、李卓吾、李宗吾、李敖。”——李敖
  • 房间里的大象

    作者:[美] 伊维塔·泽鲁巴维尔

    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你,真的确定自己是个好人吗? 恶人的劣言坏行固然可憎,好人视若无睹的沉默更可怕。世上许多不幸,源自没有说出口的事。我们虽然自认只是不赞一辞的旁观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沉默的共谋者…… 当我们眼见真理却不发一语,就是我们开始死去的时候。 日常生活社会学领域中,本书是关于集体沉默的第一本完整研究著作。 本书从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