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典与解释

  • 洞穴中的德性

    作者:【美】维斯

    《美诺》是柏拉图作品中唯一一篇以德性为主题的对话,《洞穴中的德性》是近年来西方学界对柏拉图《美诺篇》的最新阐释。维斯教授认为,《美诺篇》是对自我意识的分析,但价值的评定基于对道德的探索而非对自我的询问。作者对《美诺篇》的融贯阅读,整合了关于《美诺篇》的一系列正统解释。
  • 政治哲学中的摩西

    作者:刘小枫

    本书主题“政治哲学中的摩西”,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审问《圣经》。致力于检审摩西一生所经历的种种政治事件中的政治教益。视摩西作为政治家和审判官。其中所提出的类似问题:依法统治与好人专断,那种统治更好?都是政治理论中的古老而根本的问题。 论题:政治哲学中的摩西 弗洛伊德论摩西与一神教 ——附录弗洛伊德:“一个幻想的未来” 政治家摩西 审判官摩西 《创世记》第一到十一章中“城”的意义 古典作品研究 赫西俄德《神谱》的叙事结构 春秋辨例(下) 从《东塾读书记》看陈澧的“汉宋调和”论 评论 何谓雅典?哪个耶路撒冷? ——读佩利坎《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何相干》 评《政治哲学与亚伯拉罕的上帝》 评卡斯《智慧的开端:(创世记)解读》
  • 叙拉古的雅典异乡人

    作者:彭磊 选编

    柏拉图的三次西西里之行贯穿了他的后半生。我们了解柏拉图其人其行,主要得益于归于他名下的十三封书简。十三封书简中, 《书简七》位置最居中、篇幅最长、内容最丰赡,素来最为研究者看重。在与其他书简联构成的意义网络中,它处于最核心的位置。它所记叙的人物、情节在其他书简中得到进一步描述,它所提出的政治一哲学学说也在其他书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重构其他书简的背景和关系,才能进入整部作品的文脉之中——《书简七》之于其他书简,有如圆心之于圆的关系。 本书是关于柏拉图《书简七》的研究文集,包括《柏拉图与狄奥尼修斯:古典教养的悲剧》、《书简七中哲学政治的修辞》、《柏拉图传记中的事实与传说》、《书简七中的柏拉图与阿尔基塔斯》、《离题与对话:书简七与柏拉图的文学形式》、《中期柏拉图主义与书简七》、《从书简七看柏拉图对话》等七篇文章。
  • 雅典民主的谐剧

    作者:刘小枫,陈少明主编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论题:雅典民主的谐剧 阿里斯托芬与政治 阿里斯托芬对公众意见的影响 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战争与和平 阿里斯托芬剧中的犯罪和罪犯 阿里斯托芬的人物 古典作品研究 《庄子·人间世》析义 《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思想史发微 属灵的劬劳:莫尼卡与奥古斯丁的生命交响曲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一) 卢梭与政治的现代命运 旧文今刊 《史记》名称之由来及其体例之商榷 《史记》所显示的群经大义 评论 评《阿里斯托芬的人民》 施特劳斯与伽达默尔之争 对拉米的回应
  • 财产与德性

    作者:【南非】詹姆斯

    在这部对于费希特的社会与政治思想的研究专著中,DavidJames提供了对于费希特在这一领域中的那些著名作品,如《自然法权基础》,《对德意志民族讲演》的深入解释,本研究集中于两个主题,其一是财产,其二是美德。这些主题为如下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基础,这些问题包括,保障所有国家公民的自由意味着什么,在国家之间的经济依附的不平等关系的问题,以及权利与道德的法律和政治范围的区别和联系问题。James也将费希特的主要的社会和政治观念同哲学史中的其他的一些重要的人物关联起来,比如同洛克、康德和黑格尔关联起来,同时也与法国大革命的激进阶段关联起来。对于那些对费希特的哲学及其智识和政治背景感兴趣的读者们来说,James的论证十分重要。
  • 灵知派经典

    作者:[美]罗宾逊,史密斯 编

    西方思想史界在20世纪开始重视灵知主义的研究,认为灵知主义是西方思想变迁背后的重要潜流,甚至现代性就是其变种。 灵知派经典或称为《拿戈·玛第文集》(Nag Hammadi Library)是指一批在1945至1946年问在尼罗河上游一个名为拿戈·玛第的城镇所发掘出来的古抄本,其中包括灵知主义的抄本和其他抄本,这些著作的年份约为公元4世纪。它们为研究古代晚期的灵知主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为研究当时几种主要宗教,包括基督教、犹太教和灵知主义之间的竞争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长期以来,西方史界都在争论一个问题:灵知主义究竟应被理解为基督教内部的发展,抑或一场更广泛的、独立于基督教的、甚至早于基督教的运动?《拿戈·玛第文集》的发现,这场争论似乎自动化解。把灵知主义理解为一种不局限于基督教思想的现象似乎更为准确。在整个后古典时期,基督教、犹太教、新柏拉图主义、赫尔墨斯主义等宗教和哲学中都出现过灵知主义。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混合主义的新宗教或者思想潮流,多种不同的宗教传统都可以成为它的基础。
  • 维柯与古今之争

    作者:刘小枫,陈少明 主编

    论题 维柯与古今之争(林国华策划林志猛译) 维柯的“天神意旨”观与人类知识、自由及意志的限度 维柯、塔西佗与国家理性 维柯与马基雅维里 维柯与格劳修斯:人类的法学家 斯宾诺莎、维柯与宗教想象 维柯的历史理论与法国革命传统 维柯与古今之争 古典作品研究 荀子之“义”阐微 《恐惧与颤栗》“引言”章义析 基尔克果的无限弃绝与信仰 思想史发微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二) 旧文新刊 诸子与经学 释摩诃衍论考 公羊徐疏考 字说六则 评论 幸福是消极的,还是否定的?
  • 施米特与政治法学

    作者:刘小枫 选编

    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法学家,也是20世纪颇有争议、极富激发性的政治思想家。刘小枫教授在选编《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之后,重新增订《施米特与政治法学》文集,以集中体现施米特法学的历史和神学品格。本文集围绕施米特的政治法学的思想线索,精选了从各种视角对其政治法学思想进行解读的论文,突显出施米特政治法学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尤其是对深入理解施米特思想、把握其文本的思想脉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小枫 增订本说明 刘锋 导言:政治与神学的平行性 施米特 价值的僭政(朱雁冰译) 云格尔 无价值的真理(张宪译) 巴尔 施米特的“政治的神学”(张宪译) 布鲁门贝格 施米特的《政治的神学》及其续篇(吴增定译) 许伯纳 现代性历史纹理中的经与纬(李秋零译) 尼西黛斯 启示录的宪法学说(朱雁冰译) 彼特森 古代基督教世界对奥古斯都皇帝的评议(刘锋译) 法贝尔 罗马人施米特(谷裕译) 曼斯菲尔德 近代代议制和中世纪代表制(刘锋译) 凯尔森 上帝与国家(林国荣译 田立年校) 科斯洛夫斯基 政治的一神论抑或三一论学说?(李秋零译) 克勒格/朱勒 多数共识即公民宗教?(李秋零译)
  • 药地炮庄

    作者:【明】方以智

    本书是"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系列的一种。《药地炮庄》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方以智解读《庄子》的作品。药地是方以智的号,炮的意思是烹炮,"会诸家于一鼎"的意思。 《药地炮庄》始刻于康熙三年(1664),世称此藏轩本,是《炮庄》的唯一刻本。后来虽有增补重印,但变动不大,存世的目前仅见安徽省博物馆藏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本、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藏本和四川省图书馆藏本几种。 此次出版的是《药地炮庄》的校点本,以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藏本(广文书局影印本)为底本,序跋部分分别参考了安徽省博物馆藏本(大集堂本)和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藏本(天瑞堂本),正文缺页亦据此两本予以补足。另外,由于此藏轩本庄子原文与传世本有少量出入,此次校点选取王孝鱼先生校勘整理的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作为《庄子》原文的对校本。《炮庄》中汇集的诸家评论,亦尽量找原书作了核对。 对于关注方以智本人思想演进、关注庄学史、关注明清两代思潮变迁的研究者们,《药地炮庄》都是不应被忽视的作品。
  • 新的方式与制度

    作者:[美] 哈维·C.曼斯菲尔德

    《论李维》是自成一体的一部著述,而且笔者认为,对这两部著述进行对比结果尽管不会让我们发现作者思想上的差异,但却可以告诉我们马基雅维利为什么要写出两部包括了其所有知识的著述。这些理由施特劳斯已经作了讨论。至于《论李维》整体上有什么样的安排以及马基雅维利如何利用李维,笔者运用了施特劳斯的发现结果,因而认为没有必要重复他的观点。因为笔者的阐释工作主要在于揭示马基雅维利认为应该谨慎地藏匿的东西,所以笔者经常会让读者揭开某一个故事的要点或者发现隐蔽要点的东西。笔者所做的研究成就的是一部“本质上”属于评述类的著述。
  • 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

    作者:刘小枫选编

    目 录 刘小枫 编者前言 罗 森 作为政治的解释学(宗成河译) / 罗 森 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宗成河译) / 古涅维奇 自然正确问题与《自然权利与历史》中的基本抉择(彭刚译) / 肯宁顿 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高艳芳译 何亦校)/ 沙 尔 治国之才的宽容度(徐卫翔译)/ 弗拉德金 得体的言辞(程志敏译)/ 杜顿 《城邦与人》对施米特《政治的概念》的回应 (蒋鹏译) / 安德鲁 下降到洞穴(张新樟译 林志猛校)/ 罗森 城邦的虔敬与苏格拉底的无神论(张新樟译 林志猛校)/ 罗森 金苹果(田立年译)/ 洛文塔尔 施特劳斯的《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研究》(张新樟译 林志猛校) / 雅 法 施特劳斯、圣经与政治哲学(游斌译 程志敏校) / 阿尔特曼 莱辛之后的显白论(黄瑞成译) / 安布勒 施特劳斯讲维柯(万楚道译 娄林校) / 附录 施特劳斯生平及主要论著年表(阮元编译) / 施特劳斯主要著作缩名表 /
  • 柏拉图与天人政治

    作者:刘小枫 陈少明 主编

    本辑的主题是“柏拉图与天人政治”,主要探究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柏拉图在《法义》第十卷谈到了所有领域中的理性之合一,哲人认为,这种合一使天地之理的探究与城邦政治的权度有了密切的联系。本辑论题的五篇文章分别论述了柏拉图思想的“合一”、柏拉图的理想城邦及其宇宙论的起源说理据、自然权利理论与政治中的柏拉图主义、柏拉图的立法乌托邦以及《蒂迈欧》中的偏执和哲学活动等等。
  • 马克思与古人

    作者:乔治·麦卡锡 George E.McCa

    《马克思与古人:古典伦理学、社会主义和19世纪政治经济学》认为,对马克思的正确理解,最终都离不开他基于希腊城邦典范的关于社会公正的设想。马克思与古人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至今晦暗不明。我们总是乐于把古人和古希腊的思想当成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史前史。《马克思与古人:古典伦理学、社会主义和19世纪政治经济学》因此而作。它展示了希腊人的价值和典范如何影响了马克思关于社会正义、共享民主的理念,以及他的经济学理论。我们将会看到,在马克思那里,现代与古代如此背道而驰,因为与古人同在,他得以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严厉辛辣的批判中,成为现代性最强有力的对抗者,成为最早的后现代批判家,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古老的希腊城邦,正是这个友爱的公民共同体预设了“人的兄弟关系和高贵”的存在,预设了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
  • 海德格尔的政治时刻

    作者:刘小枫,陈少明 主编

    《海德格尔的政治时刻》内容简介: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古学经典需要解释,解释是涵养精神的活动,也是思想取向的抉择:宁可跟随柏拉图犯错,也不与那伙人一起正确(西塞罗语)。举凡疏证诠解中国古学经典,移译西学整理旧故的晚近成果,不外乎愿与中西方古典大智慧一起思想,以期寻回精神的涵养,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
  • 柏拉图的《治邦者》

    作者:【美】罗森

    《治邦者》据说是柏拉图对话作品中最难理解的一部,罗森于垂暮之 年写就的疏解,贡献给读者的是一篇丰富详尽且发人深思的分析。作者宣 称,《治邦者》的中心主题是为政治的技艺下定义,是处理实践智慧或称 为良好判断与技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柏拉图对理论与实践这一现代问题 的惊人预见。
  • 柏拉图与政治现实

    作者:(瑞士) 葛恭

    《柏拉图与政治现实》收集了古典语文学家葛恭的四篇重要的柏拉图研究论文,对柏拉图的若干对话(如《法义》、《普罗塔戈拉》和《游绪弗伦》等)做了精彩的疏解。作者展现了一位德语古典学家深厚的文献学功力,每篇文章都非泛泛之谈,其分析触觉之精细、文献视野之广博,的确令人大开眼界。《柏拉图与政治现实》表明,关注和细究柏拉图作品的文学(修辞)性乃西方古典学界的传统之一,并非施特劳斯的首创——毋宁说,即便关注柏拉图作品的文学性,仍然还有一个视野问题。《柏拉图与政治现实》还表明,西方的古典研究要从维拉莫维茨一耶格尔的历史主义古典学传统中走出来,何等艰难,尽管葛恭已经难能可贵地摆脱了当时在德语学界占支配地位的新康德主义对古典学的不良影响。《柏拉图与政治现实》的出版,为汉语读者提供了如何贴身细读柏拉图对话文本的精彩范例,对汉语学界重建自身经典的家法统绪有着特别的启发。
  • 设计论证

    作者:(美)吉尔丁

    卢梭在西方思想史和政治史上地位显赫,无需多说,他出于何种意图以及如何改变了文明人类的一些基本假设,却需要我国学界花费大力去探究。
  • 论诗术中篇义疏

    作者:阿威罗伊

    阿威罗伊似乎不满足于阿拉伯文化中众所周知的诗的原则,这促使他作一篇中篇义疏来解释亚氏这篇著作。在注疏过程中,他表现出一种引导阿拉伯诗本身转向的愿望,希望它抛弃琐碎、不负责、甚至纵欲、放荡的关注点,转而服务于道德目的。正是因为人们能从诗人富于想象力的表达中获得愉悦,能从朗诵押韵的整齐诗行中享受快乐,诗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说服工具;诵读诗句最初是因其悦人的形象或者动听的声音,现在除这个功用外,还可以用它来形成意见和思维模式。 ——巴特沃斯
  • 希腊肃剧与政治哲学

    作者:【美】阿伦斯多夫

  • 果戈理与鬼

    作者:(苏)梅列日科夫斯基

    《果戈理与鬼》揭示果戈理作品的神秘本质,揭示其作品中的魔鬼形象,亦即揭示最神秘的俄罗斯作家果戈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发现,在梅列日科夫斯基那里,“作者”(现实的人)和“主人公”之间完全没有界限,他在两者之间没有做严格的区分。被揭示的各种实体的“鬼”(赫列斯塔科夫,反基督一乞乞科夫,《狄康卡近乡夜话》里的鬼),与其说是作品里的人物,不如说就是作者果戈理本人。梅列日科夫斯基把这些都当做事实来接受:果戈理从自己身上写出了赫列斯塔科夫,一风儿吹透的果戈理的外衣启发了他的小说《外套》的构思等等。因此在梅列日科夫斯基那里“作者”和“主人公”常常是游移互串的。 《果戈理与鬼》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和哲人写另一个伟大的作家和哲学家。没有人比梅列日科夫斯基做得更好了。其独特的内涵与视角,精辟而深刻的分析,深深吸引了我们;因为他,我们真正地为自己事]开了果戈理。在梅列日科夫斯基和罗赞诺夫的批评著作之后,不可能再把果戈理看作彻底的现实主义者,把他的作品只看作忠实地准确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俄国的现实。这也正是别尔嘉耶夫N指出的“果戈理的非现实主义性”,即他的象征性、神秘性和宗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