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平面设计

  • 英国版式设计教程

    作者:戴维·达博纳

    设计的作用无非在于传达关于产品、观念或者公司的相关信息。每一个设计师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将设计的各种元素组合起来,以最流行、最独特并且最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   作为《英国版式设计教程》的高级版,本书将帮助你发现设计的神奇魅力,同时你也将体会到本书对你从事专业设计的巨大帮助。  本书围绕主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设计的基本要素,详细说明了设计的基本原则、字体以及色彩等;同时对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临摹、创意及结果等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针对各种类型的设计,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设计原则。  数百张图例、循序渐进的建议和练习,以及对案例的剖析,都将使本书成为专业设计师及初学者必不可少的有效参考。
  • 印谱 (第二版)

    作者:刘积英 主编,胡裕达,张英福 编著

    印刷工艺的集合.156种,够让人眼花缭乱的,够让人惊叹不已的!
  • 上海字记

    作者:姜庆共,刘瑞樱

    100多年 400多幅图例 12位口述者 呈现上海汉字书写和设计的脉络 本书以上海一百年间的印刷品实物组成视觉线索,为传统书法之后汉字书写和设计的痕迹、脉络,构建了一份系统的、客观的、清晰的基础档案。这些图例通过手写、设计及石印、铅印、胶印等近现代印刷工艺的再现,为我们保存了20世纪上海的教育、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种种记忆。同时,也为近年来国内外掀起的字体设计热潮提供了一册可交流的读物。本书获2014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
  • 中國字體設計人:一字一生

    作者:廖潔連

    我們每天接觸文字:報紙雜誌、廣告牌、餐單……。文字,從來就在我們生活中,只是鮮有人去細研中國文字的底蘊。「宋、仿、黑、楷」是中國第一批有系統的印刷字體。五十年代,中國需要統一和規範字體,出現了我們今天所尊稱的「字體設計人」。在電腦時代來臨之前,整個造字過程,從打手稿、修改、造鉛字、再修改、做模,全是人手工夫;他們一天才造好三至四個字。今天,雖則電腦簡化了造字的工序,但字體設計人的經驗仍需要承傳下去。本書收錄了十二位中國字體設計人的故事,作者用了超過八年時間進行訪談和資料搜集,細錄了從五十年代至今兩代字體設計人的造字故事,還有中國字的結構、美學,和欣賞。他們述說的,又豈止文字的故事,背後實在包含?生活、文化、經濟、政治和科技等。
  • Things I have learned in my life so far

    作者:Stefan Sagmeister

    This book began as a list designer Stefan Sagmeister made in his diary under the title Things I have learned in my life so far , which includes statements such as "Worrying solves nothing" and "Trying to look good limits my life." The list reveals something that is profoundly true: Although human beings have been pursuing happiness for countless generations, it is not so easily achieved. And we need constant reminders to keep us on the right path. With the support of his clients, Sagmeister transformed these sentences into typographic works, from billboards in France to sign-toting inflatable monkeys on the streets of Scotland. Accompanied by essays from design historian Steven Heller, Guggenheim chief curator Nancy Spector, and UK psychologist Daniel Nettle, as well as Sagmeister's own words, the series is revealed as a complex blend of personal revelation, art, and design--an eclectic mix of visual audacity and sound advice. This book consists of 15 unbound signatures in a laser-cut slipcase. Shuffling the sequence of the signatures will produce 15 different covers.
  • 鲸鱼在喷水

    作者:佐藤卓

    佐藤卓,日本知名的平面設計大師、策展人,他設計的作品總是在簡約中散發出一股獨特的黏力,能在市場上屹立數十年不倒,不僅成為經典暢銷商品,更讓消費者在無形當中,讓商品融為生活的一部分,「設計不是主角,它是連繫者」,藉由設計的力量,將產品價值與使用者連繫起來,成為一體。這就是他最為人稱道的「日常設計」,也是他功力之所在。 在這本代表作中,佐藤卓無私的分享三十年來,重要案子決定設計方向時的關鍵過程,在他的細述中,可以深刻領略到這位大師對設計的獨特見解與生活的細膩觀察: 「天底下沒有無聊的案子,你設想它是無聊的,你就會把它作的很無聊。只有抱著一定要把它變得有趣的決心,作品就會是有趣的。」佐藤卓面對每件設計工作都抱持這樣的態度,也就是這份窮究事物核心的好奇心,讓世人看到了「可樂餅盒子上的六隻貓咪」、「15369的密碼」、「彷彿電路板的logo」、「手舉起來的企鵝」……而每一件看似離奇的作品,當中都藏著佐藤卓為你我安排的秘密。
  • 像设计师那样思考

    作者:〔美〕黛比•米尔曼(Debbie Mil

    美国21位当今著名设计大师的心路历程和创意之旅,理念迭起,引人入胜,展现当今视觉设计潮流。 在设计界工作20多年的黛比•米尔曼,敏锐而友善,步步为营,一探究竟,而每位设计师则像是魔术师,总在途穷时施术,换掉手上的底牌。如此攻防造就了这本精彩至极的访谈集。 一段段兼具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对话,21位当今最具影响力且备受人尊敬的设计师讨论、赞美并分析了他们的设计。品牌顾问兼脱口秀主持人黛比•米尔曼娴熟的采访,使设计师们侃侃而谈——他们早期启蒙、日常生活、热情、志向和失败。对于那些热衷流行文化的人们,那些把设计师当作长久职业选择的人们、学生或初入职场的菜鸟,这本书都会是一本非常珍贵的导航宝典,指导你在像一个平面设计师一样工作、生活和思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历史、争论、里程碑和日常怪癖等问题。 《像设计师那样思考》,书名本身就取错了。这本书不是真的在谈设计,也不是在教人如何设计。这本书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窥探当代最奇特且最具创新精神的大师们的绝佳机会。 Malcolm Gladwell,著有《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和《瞬间》(Blink) 在这些生动的对话中,黛比•米尔曼不仅仅通过这些领军的先行者的生活和思想勾画出当代平面设计的万花筒,还为我们呈现了成就任何伟大事物所要具备的热情。 Virginia Postrel,著有《风格的本质》(The Substance of Style)和《未来及其敌人》(The Future and Its Enemies) 目录 序 前言 一 迈克尔•布雷特(Michael Bierut) “我对洗衣服的那种不健康的沉溺最终让我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二 凯琳•葛尔堡(Carin Goldberg) “在我成长的年代,设计师是不留名的。他们不做噱头。” 三 米尔顿•格莱瑟(Milton Glaser) “而一天将尽,我又会将其统统捣散,并期待着明天自己可以重塑这个世界。” 四 博兰•薛(Paula Scher) “我希望自己创作出美好的事物,别人会喜欢的事物,具有影响力和重要性的事物。” 五 史蒂芬•塞格麦斯特(Stefan Sagmeister) “一个著名的设计师就好比一个著名的电工。” 六 奈维尔•布罗迪(Neville Brody) “你有时间慢慢思考整个情势,低头检查我穿的鞋、买几件好衣服、舒舒服服地过上一阵、然后再看看整个世界。” 七 彼得•萨维尔(Peter Saville) “当我进入五角星时,产生了一种荒诞的想法,就是他们真正雇用我是为了使我改变想法,承认他们是真正的王牌。” 八 埃米莉•欧柏尔曼和邦妮•席格勒/十七号工作室(Emily Oberman & Bonnie Siegler / Number 17) “我们应该回答对方的问题,因为我知道你的答案,相信你也知道我的答案。” 九 詹姆斯•维克多(James Victore) “我想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有条不紊。” 十 约翰•梅达(John Maeda) “你不能拿对付A4规定纸的方法来对付人。” 十一 保罗•塞尔(Paul Sahre) “我以为自己能像查尔斯•舒尔茨靠画漫画赚钱。” 十二 奇普•基德(Chip Kidd) “这可是平面设计中最接近于鱼水之欢的时刻。” 十三 杰西卡•荷芬(Jessica Helfand) “我今天写的东西不痛不痒,明天写的又索然无味;这个人说我写得太抽象,太学术,太文雅,那个人又嫌不够文雅。” 十四 西摩•契瓦斯特(Seymour Chwast) “通常工作时,我会先用“心”,再用“手” 十五 露西尔•坦纳兹(Lucille Tenazas) “我告诉自己,一个月内打三次电话给人家没什么好丢脸。” 十六 沃恩•奥利弗(Vaughan Oliver) “我想找回对平面设计的热爱,因为我觉得自己现在已经丢失了这份热爱。” 十七 斯蒂夫•盖斯布勒(Steff Geissbuhler) “我确实有几次同魔鬼打了交道,而那时占上风的永远是他。” 十八 斯蒂芬•道尔(Stephen Doyle) “那一刻,米尔顿•格莱塞在我的心目中完全等同于威廉•莎士比亚和朱利尤斯•凯撒。” 十九 阿伯特•米勒(Abbott Miller) “自己是不是过于关注俗套的美感和高雅品位?” 二十 马西莫•维格涅里(Massimo Vignelli) “爱有很多层次,跟蛋糕很像。”
  • 够了!创意

    作者:里奇·戈尔德

    一辈子只做五样东西的设计奇才的宣告风靡网络;设计大师;私家创意经典;遗世之作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台湾文案天后 李欣频 推荐 当设计、创意满天飞,我们为何还需要更多设计?尤其在讲究节约物资、爱惜地球的时代,大量的产品真的能为我们带来幸福?创意,是不是够用就好?我们生活于丰富的物质条件之中,比如一般的厨房里堆满各种物品,而每个工具、用品、每件事物都是复合体——由数十、上百成千的其他物品所构成。虽然每个东西都满足我 们的需求,却也创造出渴望更多东西:麦片需要汤匙,电视机需要遥控器。作者将此一紧密交织的人造物生态为繁荣世界。在这本既是图像教科书、卡通式论文的小书里,作者提出了有趣的观点:创意人为何产生出垃圾?设计更多产品真能让生活更好? 这本书是根据作者的演讲稿而写成的,主要内容是他在创意、创新和物质丰富方面的思考和建议,提出了四顶创造力帽子: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和7个创新模式,以及对时下的客户至上主义的积极面和消极面的分析。这本书是作者的遗作。 Plenitude是作者对目前为满足客户需求无限生产的经济现状而提出的,意思是因为客户不断提出需求,人们就不断地生产东西,因而又产生了新的需求,如此反复导致无限地生产造成物质的过度丰富。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够了!创意》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xcgYU8-bNo/
  • 平面设计死了吗?

    作者:李德庚、蒋华、罗怡

    平面设计死了吗?相信你仍然对由这一大胆言论所引发的唇枪舌战记忆犹新,现在,由它的“始作俑者”——著名的设计师,策展人李德庚先生撰写的同名书籍《平面设计死了》已于上月出版,全书共50余章节,每一章节探讨一个平面设计话题,剑走偏锋,观点犀利,深入探讨平面设计之“死因”,对此,视觉中国将独家转载,敬请关注中国设计—— 『设计评论』专栏 《后记》李德庚 两个多月的案头劳作,书稿终于堆出来了。竟然有十万多字,还真吓了自己一跳。这本书不是我的个人著作,也不是任何人的。我作为“社会能量”的启动者,最终还出演了整个事件的回顾者的角色。从简单的设计问题开始,我有幸跟如此之多的来自荷兰、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大量的设计师、研究者以及志愿者一起共同讨论,分享观点。这对我来说是极其难得的际遇。但是海量的信息在我的大脑中荡漾,也成为了幸福的烦恼,让我很难重新组织起清晰有效的观点。好在我并不敢奢望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从今天平面设计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而是希望最后汇总出来的这八个部分(共52个话题)能够帮助大家以及我自己延展对于平面设计的思考。书中所引用的个人观点都是真实的,但讨论关系却是虚拟的。原本我还希望建立一种戏剧语境,模糊地链接现实与幻想、严肃与嬉戏,最后还是因为时间问题和自己的眼高手低而没有达到,算是一个遗憾。 用 “社会能量”的视角来看待今天的平面设计,坦白说,是因为我们对今天平面设计的现状非常不满。我知道,用平庸这样的字眼来描述今天所有的平面设计并不公平,但就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而言,如果不迅速警醒,并做出根本性改变,无论是对行业还是个人,下场远比平庸要悲惨的多。就我个人的观察,平面设计原有的知识与运作系统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进行系统升级已经无济于事,只能重新设定。如果你认为这话刺耳,那好,我借用一下Peter Bilak的温柔说法,他把平面设计看做是一个年轻的职业,认为现实领域和知识结构还处在成长和不确定的时期,因此会呈现出一种含混状态。事实上,无论你接受哪一种说法,结果都是一样的:你都需要把大脑中业已固化的关系切割开来(最好是弄碎它,如果可能的话),启用陌生的眼睛来看待本已熟悉的平面设计关系,以期能够重新建立与当下以及未来的链接方式。 事实上,当我们讨论平面设计的危机的时候,同时也是在讨论平面设计的机会。这方面,我非常认同Mark Wigly对危机的理解。今天,通讯技术与图像技术已经成长为巨人。相比较,平面设计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明显被弱化。Thomas Friedman认为平面设计已经变得跟制作冰激凌一样简单,Victor Papanek认为平面设计所需要的技巧用一个暑假就可以学会。我们必须改变技术只是工具的认识,否则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变化。技术已经在主导今天人们的交流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技术设定了框架与模式,我们的交流活动都只是在为这个框架填充内容而已。无论我们对这种变化持怎样的态度,有一点是确定的,技术革新的巨浪已在眼前,如果不想坐以待毙,平面设计就必须学会冲浪。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也许,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师反而会获得比历史上任何一代设计师都要广阔的自由与强烈的快感。 不止是技术上,从任何一个社会层面来看,这个时代呈现给我们的景象确实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复杂得多。如果我们仍然站在手工业甚至是工业的角度来看,它就是废墟。如果我们能够学会重组链接,整合碎片,成为麦克卢汉所说的“整体的人”。那它就是矿藏。 看起来所有的方面都需要重新思考,但我认为其中最紧要的就是重新确立平面设计的目的与价值。在消费主义和社会建设两种不同的需求的牵引下,平面设计已经分裂。似乎每个平面设计师面前都摆了一道必答的选择题:为商业,还是为社会服务?也许在回答之前,我们应该质疑一下问题本身,商业真的已经成为社会的对立面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多项选择呢?如果说一切的进步都指向一个更好的社会的话,面对商业这个最重要的推动力,为什么我们只能选择顺从或者对抗而不能用智慧的方式调和它呢?没有商业的驱动,也许我们根本不能拥有Google、Youtube、Facebook,不能拥有纽约时代广场和任何一个城市的繁华街景。我相信,更大的福祉不是来自简单的对抗,而是智慧的调和。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出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我觉得这对平面设计来说也同样适用。平面设计死了吗?我相信曾经的那个完整的平面设计传统已经解体了。但我并不感到悲观,因为我看到新的知识结构正在形成,新的动力正在聚合,新的领域正在拓展,不管它是否依然叫做平面设计。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这场中荷设计对话的嘉宾,也感谢所有的合作者、贡献者与赞助机构。感谢中央美院的王敏教授,有了您的支持,我们才能落实最初的梦想。感谢我的好伙伴蒋华和罗怡,没有你们和我一起并肩战斗,这一切也无法实现。最后,尤其要感谢蒙德里安艺术基金会,正是由于你们的支持,这本书才得以出版。
  • 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作者:左佐

    一本关于字体/标志/常识/理论/讲谈/思考/经验/技巧的书籍
  • 干净的错误

    作者:胡颖

    胡颖的设计涉及房地产广告、商业logo、网站视觉、字体、书店、杂志、图书等诸多领域。这本书就是他关于设计的经历与思考记录。书中收录了胡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及对每件作品设计理念的释注与解说,对他的设计生涯、成长经历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作为一名设计师,他不仅设计了这本书的内容,也设计了这本书的呈现形式。
  • 西文字体的故事

    作者:厉致谦

    厉致谦的《西文字体的故事》分三个部分:“字母与字体”、“字体基础知识”和“著名字体”,读者可以从任何一篇开始阅读,也可以按照顺序阅读。这是本普及性读物。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论年龄、职业、学历,如果有兴趣一读,或许能增添一些发现生活的乐趣。在本书中,作者试图编织起一张相关字体的知识网络,或是通过体察字体,言说开去;或讲述其他,引入字体。
  • 设计随笔79

    作者:Michael Bierut

    《设计随笔79》内容简介:我认为自己是设计师,而不是作家。十多年前,在鲜有证据证明我有写作才能的情况下,三名优秀的编辑史蒂夫·海勒、奇·珀尔曼和里克·波伊诺就纷纷开始给我一些简单的撰稿任务。他们的鼓励和建议让我学会了如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大约在四年前,里奇、比尔·德兰特尔、杰希卡·海尔凡德和我决定创建一个博客,不过当时心中并无明确的目标计划。《设计随笔79》的成功编纂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初的那个决定,以及我们之间的友谊。在每天的工作中,我都能从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师们那里获得灵感和激励,他们是:吉姆·拜伯、迈克尔·杰瑞克、卢克·海曼、艾伯特·米勒、丽萨·施特劳费德,尤其是宝拉·谢尔,文笔优美的她为我树立了一个重要榜样。艾伯特则创造了《设计随笔79》优雅(且诙谐)的设计风格。萨什·菲尔南多则以无比的勇气和热情,负责了该项设计的实施,直至最后完成。对于以上诸位,我都心存感激。我还要特别感谢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的凯文·利珀特,马克·拉姆斯特、克莱尔·雅各布森,以及劳伦·纳尔逊·帕卡德,是他们提出了《设计随笔79》的出版计划,让它成功付梓。
  • Fw:永真急制

    作者:聂永真

    2001经典原版翻拍曝光+DIY怀旧未裁切毛边本+两款随机赠送海报 亚太设计年鉴常客、德国IF传达设计奖、红点传达设计奖、台湾金曲奖最佳专辑包装奖得主…… 《Fw :永真急制》仿佛是一份走过匆匆时光的邮件,投递那个夏天锋芒毕露的少年、投递那些一针见血的文字的饱满的影像到2011。绝对是设计美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传奇。内容不够正经、既偏执又端庄、既哀愁性感又美丽哀竭,极短的述事内容里,每一个简短的、力与美的小题大作,都是一种都市社会主义的集体挫败,每一个短促的完结都是一个冗长的开始。
  • 设计的法则

    作者:威廉·立德威尔(William Lidw

    《设计的法则》按照英文字母顺序编排,因此读者可以根据法则名称迅速找到参考法则。如果你专门对某一设计问题感兴趣,《设计的法则》也按照设计师常见的问题类别来编排(见P8)。每项法则都是两页对照的形式。左页包括法则简短的定义、进一步的描述、范例,以及法则使用的指导方针。注解列在文本的右侧,提供细节与参考资料。右页包括图例与相关图解,使读者对法则有更直观的进一步了解。 杰出的设计并不仅限于少数有特殊才能的人,几乎所有设计师都可以做到。运用卓越的设计法则,就会增加设计成功的可能性。使用《设计的法则》,你可以增加跨越不同设计领域的知识、了解设计、遇到设计问题时激发灵感,并重拾对那些不常使用的设计法则的认识。最后,你可以用《设计的法则》检测设计过程和结果。
  •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作者:Robin Williams,John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实例与创意》是两位世界级设计师的合作经典。他们用简练有趣的语言让复杂的设计问题变得通透易懂。从标志到名片,再从广告牌到宣传册,这里汇集了你经常遇到的设计项目,以及6位明星大师的精彩设计实例。不仅能够使你在设计中有章可循,还会激发你的设计创意。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实例与创意》实例丰富,简明易读,适合设计专业学生以及从事设计相关行业的读者阅读。
  • 字体设计指南

    作者:(美)埃伦·鲁普顿

    白纸或屏幕上的字母的组织,是设计师们最基本的挑战之一。使用什么字体?要多大?这些字母、字词和段落如何排列、间隔、安排和造型?本书是一本开创性的新作,由设计教育和评论方面的领军人物埃伦·鲁普顿撰写,那些正在学习或提高自己字体设计排列艺术的人们,本书为他们提供了清晰而重点突出的指导。书中那些富有启发的论述,与实用的示范相结合。这些示范又因直接而富有魅力的解说而灵动起来。书中撷取的那些有影响的设计师的成功之作,既展示出如何在设计系统发挥创意。又如何去超越规则。   本书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字母、文本和棚格,从最基本的字体到单词的组织,再到内部协调的整体,再到富有灵活性的体系。每部分都以一篇描述性的文章作为开始,谈论各种媒体之所以注重字体设计的文化原因和理论观念。每篇文章之后都有示范性的内容,它们不仅显示字体设计如何建构,而且讲解其中的理由,阐释那些字体设计的习惯和通常做法背后的实用原冈和文化原因。是设计师、作家、编辑和学生的必备指导。
  • 印谱

    作者:左右尚

    《印谱》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
  • 完成设计

    作者:[美] 蒂莫西·萨马拉 (Timothy

    尽管有很多图书都展示了平面设计作品,但很少能对设计作品的概念、策略、视觉问题的解决进行深度剖析;也很少有图书介绍如何将设计原理具体运用于设计实例,从而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所以,读者只会肤浅地理解如何操作设计项目,以及各个视觉设计元素如何组合以传达预期信息。 作为《设计元素——平面设计样式》的后续本,《完成设计一从理论到实践》主要关注设计的基本方面和原理,展示专业设计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作出创意决策,从而实现有效的视觉传达效果。书中还运用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如何运用视觉原理。本书为读者创设了一个较为正规的教学模式,使读者理解和掌握图片、版式、文字及色彩的组合与搭配,以及表现整体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 版式设计原理

    作者:(日)佐佐木刚士

    版式设计原理,ISBN:9787500677390,作者:(日)佐佐木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