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乐

  • 想象你是一颗飞翔的种子

    作者:[美]小野洋子

    ★每天有一千个太阳升起,我们只看见其中的一个,因为我们固着单一的思考。 ★100幅小野洋子独创点绘先锋画作 + 100段灵动无拘束的文字 = 100节脑力功课 ================= ★世界上最有名,却最不为人知的艺术家: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约翰•列侬 ★她是我的偶像——Lady Gaga ★我喜欢这个构思,因为许多人都不再读书了,他们只是一味地依赖电脑。——小野洋子 ★部分冥想,部分艺术作品,再撒上一些她标志性的关于和平与安宁的语句……一片诱人的小野洋子生活观。——赫芬顿时报 =================== 聆听火燃烧的声音 在地球的中心。 想象给城市里所有的建筑涂上 光的颜色。 数一数街上的水洼 在天蓝之际。 看着天空中的一颗星星 不要把它当作遥不可及之物 而视为有一天你将造访的星球。 天空不只在我们头顶。 它一直延伸至大地。 每当我们从地上抬起脚, 我们就走在天空中。 =================== 在《想象你是一颗飞翔的种子》中,小野洋子提供了一种迷人的发人深思的思维训练,这种训练以一种更加具有创造性以及警醒的方式联系到我们自己、他人,以及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拓展我们的眼界。贯穿这本设计精美的书的是 100张由小野洋子绘制的图片。
  • 黄安:生活需要更多的乐事

    作者:黄安

    每一个星座都有一首专属于它的歌曲,每一首歌曲都能牵引出一段乐坛大咖们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 沉淀30年之后,台湾著名艺人黄安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展现音乐和星座激烈碰撞时绽放的艺术之美;同时也揭秘了他和音乐的前世今生以及乐坛大咖们的性情人生。 1962年,“007”系列电影的第一集Dr. NO《诺博士》上映。就在这一年,黄安出生了。 12岁的时候,黄安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歌曲,名字相当有诱惑力,叫《一颗大苹果》。升入初中后,他进了音乐班开始接受正统音乐训练,在学校的管乐队里担任鼓手、小号手以及上低音号手。毕业那一年,参加台湾中学音乐比赛,以《诗人与农夫序曲》获得了第一名! 初中毕业后,黄安在长辈们的压力下跟着大家报考了普通高中,梦想有一天能考上名牌大学,虽然他心里最想报考的是艺校音乐科,可是最终还是妥协了。后来因缘际会、阴错阳差当中,黄安读了中专,毕业后保送大学,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便开始学吉他、研究乐理、创作歌曲。 1980年,当时还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黄安,跟随同学Mickey去酒吧听摇滚乐。那一晚,黄安的人生轨迹出现了改变,他深信“自己可以通过音乐改变这个世界”,甚至于后来总结道:“音乐艺术提升了我的眼界与胸襟,洗尽我身上的土气,甚至还多了点洋气。” 走上从艺之路后,他先后推出了1989年的《一切从头》、1990年的《初恋的故事》、1991年的《亲爱的南方妹妹》等专辑唱片后,1993年推出的《新鸳鸯蝴蝶梦》热销,进而把黄安的演艺生涯推向了高峰。之后,他又创作演唱了《救姻缘》、《明明知道相思苦》等歌曲,取得了很好的反响。2000年前后,黄安进入中国大陆发展,在《开心辞典》《幸运千万家》《快乐大本营》等栏目担任主持人和嘉宾。 回首这几十年来的演艺生涯,号称“台湾读书最多的艺人”黄安觉得作为一个在音乐大海中沉浸多年的职业音乐人,有责任为中国大陆的读者介绍一些真正值得去倾听、去学习的好音乐,希望也能如李敖一样“要把金针度与人”,故而和中国民营书业最具潜力的出版机构——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联合策划出版了这本《生活需要更多的乐事》。 本书是黄安老师对自己30年来的人生以及所从事的行业的梳理和总结,都是客观的表述与点评,没有任何炒作的成分,是一部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诚意之作。 “乐观的人生态度实在是比什么荣华富贵都值得追求”,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从《生活需要更多的乐事》书中获得知识,读出趣味,获得美的享受。
  • 音乐使人自由

    作者:坂本龙一

    用音乐与世界对话:国际知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唯一自传 ★大岛渚、贝托鲁奇、阿莫多瓦的御用音乐家 ★麦当娜、大卫•鲍伊的亲密合作者 ◆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格莱美最佳影视配乐专辑……日本最负国际盛誉的电影音乐大师 ◆《末代皇帝》、《俘虏》、《遮蔽的天空》、《高跟鞋》、巴塞罗那奥运会……动人音乐背后共同的名字—— 坂本龙一 这是日本著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唯一一本自传。音乐家回忆了自己儿时如何初次接触音乐,而后在母亲和老师的影响下逐渐走上音乐道路,并最终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盛誉的历程。坂本龙一在回忆中检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过,对于自己怎样“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做了一次最全面的叙述,充满成长的趣味描述和引人深思的语句。书中穿插坂本龙一不同时期的个人照片5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充满魅力的人生旅程。
  • 真享乐当认真

    作者:张杭

    这是出自一位80后评论人的、富于个性的评论集,同时,也是一本好看的艺术随笔。书中收录的评论,涉及北京近年主要的那些话剧和音乐会。翻开它,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在现场。作者以诗人和小说家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你曾身处或未曾身处的艺术现场,而作者仿佛描摹的背后铺设了一条文本细读的逻辑线,最终引向精神性的发现。作者坚持“我”的现身、充盈个人色彩的写作,认为评论者是在同创作者的竞争中得到对作品的阐释。因此作者评论演出,又不止于演出、技术层面,意图每篇文章实际上在谈一个问题。这些问题是戏剧的基本问题、艺术问题、创作问题、世界观问题以及现实问题的隐喻,而它们似乎又都指向作者自身,正是如此作者亟需说出,仿佛在为自我辩护。书名“真享乐,当认真”出自作者所爱的莱比锡格万豪斯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座右铭,而这个意思也是作者想通过这本书传达的。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诗性。张杭写诗,拿给我读过。他无论评戏还是聊音乐,都能捕捉到艺术共通的诗性灵魂。 ——童道明(著名戏剧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这是一本不被权力和金钱左右的说真话的书。 如果你知道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乏真诚和真相的时代,如果你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剧坛的最大特征就是虚假,你就知道这本评论集的价值所在了。 ——吕效平(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张杭的艺术评论嗅觉灵敏,把脉精准。在急切而率真的少年语调下,潜行着他深入腠理的哲性洞察和澄澈无碍的诗性感受力。这使他不但成为“80后”写作者的异数,而且更像是平面碎片化时代的叛徒——他对精神深度与完整性的出色表述,竟不是出于某种刻意的追寻,而是来自他的本能和天性。虽然我与张杭相识有年,但每读他的文章和剧作,都会为他炫目的才智而击节赞叹,惊讶不已。这真是难得的体验。 ——李静(评论家、剧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获奖者、《北京日报》“热风”版责编) 我编辑过张杭的稿子。他那么年轻,就拥有大块的、具有高度原发性的思维。但又不是那种老灵魂,先天就很有经验很懂事故的样子。恰恰相反,张杭在经验面前,清澈得像个手足无措的孩子。 ——刘春(资深媒体评论人、作家、《北京青年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