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术史

  • 西方美术简史 欧洲印刷史话

    作者:[美] 房龙

    西方美术简史 欧洲印刷史话,ISBN:9787200042399,作者:(美)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著;李丽,李丽娜译
  • 希腊人的艺术

    作者:(德)温克尔曼

    本书收录的是温克尔曼最重要的美学论著。包括他最著名的六篇论文,其中《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以及《对(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的解释》,是最重要的代表作;此外,《论希腊人的艺术》,是温克尔曼重要经典著作《古代艺术史》的精华部分。在这些义章中,温克尔曼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研究希腊艺术史,用比较的方法对希腊艺术进行具体论述,充分反映了温克尔曼推崇古希腊艺术并极力主张理性运用古代典范、模仿古代艺术的新古典主义美学思想。 温克尔曼(Johann Joacllim Winckclmann,1717-1768),18世纪德国新古典主义美学家、古典散文家、欧洲考古学的先驱者之一。在美学观念上推崇古希腊理想化的美,提出模仿古代的主张。重要文章有《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对(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的解释》。其重要著作《古代艺术史》是最早在文化背景上研究艺术风格演变的历史著作,是第一本真正的艺术史。 温克尔曼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影响遍及全欧,成为众多欧洲古典主义艺术家艺术实践的重要指导。
  • 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

    作者:温迪.贝克特嬷嬷(英)

    概览早期绘画后,本书将带你饱览乔托以降每一位西方大画家的创作。四百五十多件旷世杰作的彩图细数西方绘画发祥至今的潮流、演变与辉煌,另设边栏提示相关背景。本书深入分析三十余幅巨作,包括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伦勃朗的《犹太新娘》、莫奈的《莲池》、凡·高的《自画像》等,由画面放大的局部深入大师的精神世界,提示作品底蕴,解释绘画技巧。
  • 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

    作者:宿白

    《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记述了张彦远的家世及其时代,《历代名画记》的流传与整理、体例与内容、续作、考古发现等内容。张彦远是唐代杰出的绘画理论家和美学家。他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总结了古人有关画史和画论的研究成果,继承发展了史和论相结合的传统,开创了编写绘画通史的完备体例。
  •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

    作者:【奥】李格尔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一书为奥地利美术史家李格尔撰写的西方美术史的经典著作,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指出了支配罗马晚期工艺美术发展的规律,由于这种规律具有普遍意义,不仅成为支配该时期建筑、雕塑和绘画发展的历史性力量,而且为读者洞悉各个时代的艺术形式提供了经典范例,是艺术史上不可规避的里程碑式著作。
  •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

    作者:[瑞士]沃尔夫林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后期艺术中的风格发展问题》是沃尔夫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欧美世界极有影响的一部美学和美术史著作。作者把文化史、心理学和形式分析融为一体,论述了欧洲16、17世纪艺术风格的历史嬗变。全书以五对基本概念为主要章节,从绘画、雕塑、建筑角度,熟练驾驭 大量视觉材料,概括了古典艺术与巴洛克艺术之间的主要区别。同时,也让人思考一下问题:不同文化、不同时代是否存在共同的模式,从而构成表面上显得杂乱无章的艺术的发展基础?是什么因素引起人们对同一幅画或同一个画家完全不同的反应?此书和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古典艺术》一起被视为风格研究的重要文献。全书观点鲜明,分析透辟,极有启发性,有助于提高读者的理论修养,深化对艺术作品的认知。 ...(展开全部)
  • 移动的桃花源

    作者:石守谦

    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种具有高度共享性的传统文化意象,正可以增进现代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寻求一个更大的东亚文化的视野。 书名“移动的桃花源”——意指10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在这几个世纪当中,山水画发展成为东亚文化世界中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作者以此为切入点,将之视为研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之间文化互动的考察对象。 ---------------------------------------------------------------------------------------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东亚”之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概念,固然与欧洲势力试图掌控世界版图有关,但在那之前,中国、日本、韩国所在的这个区域之中,却也确实存在过一些文化共相。这些文化共相在某些有利之情境下,得以形塑出一些清晰可感的“意象”,而为不同地区之人士所共享,甚至在他们之间促生出某种“同体感”。 这种心中可感的形象,即本文所称之“文化意象”,虽然并非全部具体可触,但仍然提供了一种大致的轮廓,足以在各地流动之过程中扮演一种指导性的角色;而此种大致之轮廓却也同时因其并不完全具体,不至于束缚人的反应,因而亦保留了各种在地诠释所需的必要空间。 ——石守谦
  • 千年丹青

    作者:上海博物馆

    本书图文并茂,完全融合,先有几篇论文简单介绍参展的作品情况,高居翰的论文特别分析了宋元绘画在日本的流传情况,从而把握日本藏中国画的特点。其他的论文,有的从画作本身的构图、用笔、风格等方面介绍其艺术成就,有的从表现对象的时代特征上考订画作的创作年代,有的从画作与同时代同题材作品的对比中把握其笔墨特征、意境及创作个性,还有的通过款识探究其流传过程。总之,这是一部文与图相得益彰的佳作。 绘画历来是博物馆最吸引人的藏品之一,此次“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更是汇集了王维《伏生授经图》、宋代《闸口盘车图》、梁楷《李白行吟图》、王冕《墨梅图》等著名绘画珍品,吸引了大量观众。然而,如何欣赏这些绘画的笔法、构图、意境与历史背景,仍是很多观众感到困惑而又急于了解的。本书的二十余篇论文,能够从较广阔的视角、深入的平行文本探索、细致的局部读解等方面,将这些藏品的魅力充分地展现给读者。
  • 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

    《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共分8章,分别阐述了原始、古代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等。吸收了近些年来的科研成果,更详尽地介绍了画家、画派、作品,添加了如古代朝鲜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使用。
  • 印象派绘画史(全二册)

    作者:[美] 约翰·雷华德

    这是一批不怎么受命运青睐的人。他们诞生在19世纪中期的相同年代,有过相同的遭际,并且与同样的反对力量斗争过。他们偶然聚在了一起,接受了共同的命运,正如他们接受了外人赐给的嘲弄味十足的名字“印象派”一样。他们的名字是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德加、西斯莱等。《印象派绘画史》引用了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勾勒出了他们完整的思想轨迹和生活形态,并为我们展现了他们在痛苦砥砺之后绽放的一朵朵艺术奇葩。
  • 西洋美术史

    作者:丰子恺

    丰子恺《西洋美术史》之目标,是在西洋美术自远古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几千年发展的终点重新确立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中的位置。这本书以这样的话收尾:“西洋美术显示分裂、颓废、革命、自灭的状态,似乎对于我们暗示着某种意义。”这“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作者在《中国美术的优胜》中所说的:“在的根本的意义上,西洋画毕竟让中国画一筹。”
  • 拜占庭艺术

    作者:托马斯·F·马太 Thomas F. M

    《拜占庭艺术:从古代到文艺复兴》以基督教世界的眼光审视了拜占庭王国——这个基督教眼中的异教世界里艺术的神秘与幽微……,使您可以尽情领略西方艺术的迷人魅力。
  • 不朽的林泉

    作者:高居翰,黄晓,刘珊珊

    本书作者高居翰是著名中国艺术史专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荣休教授;黄晓、刘珊珊为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三人的“远程合作”造就了本书。 本书纪念的是一个业已逝去的世界。往昔的胜景不在,但幸由中国古代的那些伟大画家,借助他们的杰作,我们得以感受那些美好乐园的流风余韵。三位作者一起首次对中国绘画作为视学记录和美学再创造的功能做了探讨,该功能在书中的落实点——便是中国园林。
  • 藩屏

    作者:(英) 柯律格

    世袭贵族在明代历史研究中基本上被忽略了,或仅仅是其他一些更令人关注的研究对象故事里的脚注。《藩屏》一改旧例,将明朝的贵族(包括被历史遗忘的宗室女性艺术家)作为主角,以王国的艺术生产为中心,讲述王国的历史与地理。这本独具一格的专著,有可能会修正人们对明代艺术的理解。
  • 中国古代插图史

    作者:徐小蛮,王福康

    《中国古代插图文化史》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代插图的历史,从简牍、帛书上的绘画,佛教经书催生出雕版印刷插图的出现,至宋元明清插图艺术的兴旺时期;从雕版刻印到彩色套印等。作者精选大量珍贵插图,形象地反映了插图文化的演变过程。当今流行的图书插图本越来越受到的读者的青睐,而追溯中国古代图书插图的悠久历史,可以了解各个时代、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图书插图。 图书可以记录记忆,传播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知识。它维系古今,贯穿中外。中华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底蕴,是记载中国历史变迁的载体。
  • 中国美术史百题

    作者:谭天

    《中国美术史百题》(增订本)是一本报考美术高等院校和报考美术院校研究生的考前辅导书;同时也是广大美术爱好者了解中国美术史常识的通俗读物。《中国美术史百题》(增订本)按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顺序,选出公认的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画家、作品、遗迹和著作,分成100专题进行介绍,并结合文字配有图例。相信能帮助读者对这些影响整个中国美术发展进程的重要事物,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而通过这些了解,又能将每一历史时期的美术状况勾画出一个大概的轮廓,进而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
  • 外国美术简史

    作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列国外美术史

    《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前身《外国美术简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0年5月出版,迄今已重印近20次,是全国大部分艺术院校选用的美术史教材。《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各章节均适当补充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新成果;并特别在章前设总论,总论该时期外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社会诸因素的具体联系、美术各门类升沉起伏的线索及主要成就;为全书新增了百余张配图,并将文图混排,方便读者查阅。
  •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

    作者:郑岩

    本书对于魏晋南北朝壁画墓进行了综合研究。书中所讨论的壁画取其广义,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拼镶砖壁画等以其他材料和技术制作的壁面装饰,此外附带讨论了装饰有画像的葬具。 上编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壁画墓进行分区与分期,将其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中原地区四个大区,根据资料的情况,有的大区再分为若干小区,在此基础上对有些地区的壁画墓进行分期,建立起这一时期壁画墓的基本时空框架。 下编选取典型材料,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加以分析。包括以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为例,讨论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邺城东魏北齐壁画墓的特征,提出“邺城规制”的概念,以考察汉唐之间壁画墓的过渡性特征;从南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入手,探讨壁画图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墓葬中的功能;以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为例,观察外来文化影响下内地丧葬美术所发生的变化。本书注重对于一些新的方法加以探索和尝试。
  • 印度艺术简史

    作者:(美)罗伊・C・克雷文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而且对亚洲诸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书是普及印度艺术常识的通俗读物,简明而系统地介绍了从哈拉帕文化到莫卧儿王朝四千多年印度建筑、雕塑、绘画发展的历史,涉及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艺术,以及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并配有二百幅插图。
  • 心印

    作者:方闻

    《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既是一部论述精要的中国书画发展史的专著,又是一次关于中国书画研究方法的教学示范。作者方闻先生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国际著名的美术史家和文化史学家。在《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中,作者采用“视象结构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从绘画语汇及风格造型与图绘内容表现的关系入手,重点讨论分析了唐宋雄伟山水的图绘性表现、作为“心画”的北宋书法艺术的形成、元代文人画家自我表现意识的崛起、明代的复古主义的出现以及明末清初对五代宋元传统之“集大成”等。与此同时,他又密切联系与书画家和作品相关的社会背景材料,旁征博引地从当时政治、哲学、文学思潮中寻绎书画风格变化的历史依据。《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供美术史和文化史研究人员、书画创作和书画鉴定人员、美术院校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