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艺术通史

    作者:[英]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

    这是一部全新视野下的世界艺术史,由杰出的英国画家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rthing)领衔主编。与其他之前的艺术史类图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本书着眼于培养读者的艺术鉴赏能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博物馆学者、作家等数十位强大的专家团队,经过数年努力推出的这部全新艺术史旨在培养读者敏锐的、入木三分的洞察力,改变观众在游览美术馆时被动消极的欣赏习惯。读者只需在家静静翻阅此书,在通俗易懂的文字间,就能发现一个可信赖的艺术鉴赏向导。书中虽涉及漫长的历史时段和数量惊人的艺术创作流派,但始终遵循一个重要的根本原则,那就是聚焦于个体影像作品的深入分析。全书的核心是对收录的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加以阐述。全书超过1000幅精美插图,铜版纸全彩印刷,力求还原艺术作品之美。通过欣赏艺术家眼中的世界影像,读者将大有收获。 人类社会从不缺少艺术。一如讲故事和歌唱,描绘、装饰也是人之天性,就像鸟儿筑巢般自然。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影响下,在不同的时代与地域,艺术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如今我们又该怎样去解读?为什么在某些历史年代,艺术得以繁荣,而在其他的时段则没有?某些艺术作品又为何如此重要? 本书开篇深刻的历史综述将艺术置于社会与文化演变的时代情境中来观照。从国家政权社会形成之前及至现在,这种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一直在全球各地延续。按照年代顺序,它逐一回溯了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艺术演进。书中配以丰富的插图,遴选的代表作品浓缩了每个时代或艺术流变的显著特征,极具深度的评述触及了几乎所有艺术品类,从绘画、雕塑到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它对史上重要艺术家的理念与作品都给以深入阐述与评价,揭示出艺术家们如何彼此影响以及其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关于时代文化和各位艺术家的详尽大事记,让本书的历史情境视野更加清晰。从用色、视觉隐喻到技法创新和传统的延续,本书对入选杰作从多重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与阐释,让读者对这些传世作的完整意义有深刻的了解。读者将惊叹于印度莫卧儿王朝细密画的精妙复杂,将为19世纪日本浮世绘的价值所震撼,将懂得修拉那幅非凡的杰作《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基于色彩理论背后的科学依据,将明白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在当年为何会引起轰动。 自最古老的史前时期雕塑和洞穴画开始,人类便求诸艺术以记录自己的创作冲动。今天,我们绘画、印刷和雕塑的欲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这种内心的愿望在继续揭示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生活。如果你爱好并希望更好地理解艺术,翻阅此书将是你的不二选择。
  • 爱情是这个样子的:蒙巴那斯的吉吉

    作者:(法)吉吉

    吉吉是谁?她的身份很难界定:妓女?情妇?艺术家的缪斯?抑或她自己就是艺术家?巴黎蒙巴那斯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而吉吉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蒙巴那斯女王。 她的自传以直率坦白的态度记述了自己的青春萌动,与艺术家们的交往,以及当裸体模特儿时的奇闻轶事,许多人把这本书及其作者视为传奇,其中就包括海明威。 本书以吉吉的自传为核心,围绕这一奇女子的身世际遇,佐以丰富的图片,使读者一窥她所处的传奇时代、传奇城市之一斑。而自传之外,马振聘、小白、顾铮等人从各自独特角度所作的精辟解读,可使读者对吉吉本人、对那个时代获得更加整体、全面的印象。
  • 发现之旅

    作者:托尼•赖斯

    《发现之旅》,绝对值得您珍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 蒐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300余帧精美的珍藏画作/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 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艺术家联袂演绎/一幕幕迷人的自然历史冒险故事 /三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携您加入未知领域的探险/与历史伟人一起遨游世界 这本书实在很难让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几乎每张素描画作都在低语诉说:“将我剪下来,贴在墙上吧!”——《国家地理杂志》 《发现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蒐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叙述了那些世界知名探险家、生物学家、艺术家在深入海洋深处挖掘深海秘密时的一幕幕冒险旅程。 本书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这本书的出版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在自然科学演替过程中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开启视野、航向未知世界的新探险。最好是随身携带这本书,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它会给您新的领悟与启示。
  • 情色之花

    作者:[法] 菲利普·索莱尔斯

    这一束精美清新的花枝,也仿佛是索莱尔斯对自己文学和艺术经验的一种回顾。与卢梭不同,以作家、编辑为业的索莱尔斯并没有沉浸于植物学的研究之中,而是在自己漫长的文学与艺术之途中信手拈来数朵“情色之花”,撷成一束,书写成集,犹如一位从历史沧桑中走来的睿智老者诠释着生命与爱情,幸福与喜悦。龙萨的玫瑰,普鲁斯特的卡特莱兰,欧玛尔•海亚姆的郁金香,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莫奈的睡莲,马奈的紫罗兰……索莱尔斯呈现给我们的是那些盛开在文学与艺术记忆之中的花朵,盛开在遥远年代里永不凋谢的花朵。这一簇繁花,对喜好阅读的眼睛来说是一种无比鲜亮的惊喜。
  • 旅行的艺术

    作者:(英)阿兰·德波顿

    德波顿用一种非常特别的的方式去旅行,行程中不仅有巴巴多斯、西奈的沙漠、马德里等风格迥异的怡人风景,同时还有他为读者安排的众多的名作家、艺术家、思想家及深谙旅行滋味的行家作为导游。在他们的陪伴下,风景之旅成了更完美的文化之旅、心路之旅。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路行程着色;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了一缕幽香;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深处。
  • 亲爱的提奥

    作者:[荷]文森特·凡高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凡高娓娓述说着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自己在艺术探索中的孤独寂寥,字里行间更渗透着浓浓的兄弟间的手足之情……
  • 塞拉菲尼抄本

    作者:[意] 鹿易吉·塞拉菲尼

    《塞拉菲尼抄本》创作于1976年至1978年,并于1981年首次出版。2014年上市的中国版,是全球第七种语言授权,参与了全球合印计划,由意大利原厂印刷,原装限量进口3000本。 在罗马某座危楼顶层的小房间里,一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创作了这部幻想世界的百科全书,后来这部巨作被列为“十大神秘天书”之首。而这位名为鹿易吉•塞拉菲尼的作者也被冠以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多个称谓。 塞拉菲尼以千余幅精妙绝伦的手绘插图,以及他独创的、无法识别的语言和书写系统,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异次元世界:小至奇特的动、植物,大至文化与城市建筑,无奇不有、无所不包。想象力恣意纵横,令人脑洞大开。 促成这本手稿得以印刷出版的意大利出版商曾评价:这本书堪称这世界上不计其数的壮举和幻想之一。卡尔维诺生前曾为本书写下长篇推荐序,他曾写道:“塞拉菲尼的语言被赋予了一种权力,它将要唤醒的是一个其内在语法完全颠覆的世界。” 尽管书中的文字至今无人能解,但读者可以借此摆脱文字和语法的束缚,像尚未识字的孩童一样,根据双眼所见的图画,去感觉,去联想。在这些漫无边际的想象中,一个新的世界诞生了。这正是《塞拉菲尼抄本》神奇与伟大之处。
  • 丑的历史

    作者:[意]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

    本书以图文资料与独特的见解深度剖析世人对“丑”的成见,颠覆传统审美观,形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审丑观念史。
  • 渴望生活

    作者:[美] 欧文·斯通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欧文·斯通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 梵高传

    作者:[美] 欧文·斯通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现代作家欧文·斯通,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这部作品也便成了作家的成名之作,并被译成80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
  • 凡·高的背德酒馆

    作者:(美)弗雷德思克・图顿

    为了寻找不告而别的凡·高,乌苏拉穿过砖墙,越过时空的藩篱,从19世纪末的小村庄奥维尔来到20世纪末的纽约街头。在“路易斯”的帮助下,乌苏拉认识了现代大都会,当她想重回凡·高的身边时,却敌不过流逝的时光…… 小说串连了女主角在现代纽约和百年前奥维尔的生活遭遇。作者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衔接小说故事中不同时空下的场景,带领读者看尽凡·高和乌苏拉的情事,徘徊于承诺与背叛之间,走入爱情的喜悦、狂乱、阴郁和绝望,在事实与幻境的交错当中,一起走向凡·高生命的最后一天。
  • 谋杀的艺术

    作者:何塞·卡洛斯·索莫萨

    《谋杀的艺术》内容简介:在《谋杀的艺术》这个艺术现场,一切都超乎想象。这里,每件艺术作品都是活的,它们就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一块块画布,经过严格挑选,细致打磨,经由艺术家之手,成为完美画作,乃至价值不菲的藏品。男男女女受此吸引,趋之若鹜,整个欧洲也为之癫狂,他们梦想能由一位艺术家把自己打造成经典作品,这就是神秘的荷兰艺术大师布鲁诺,范•提许。 但是,大师的两部经典作品,《折花》与《怪物》先后被残忍的毁掉了,范•提许基金会的保安部全面出动,寻踪觅迹,他们最终意识到,凶手是一个极善运用化学制剂改变自己容貌的“艺术家”。大师2006年最重大的“伦勃朗展”开展在即,传闻凶手会再次出动。
  •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作者:[美] 爱德华·多尔尼克

    1994年2月一个阴郁寒冷的早上,两名窃贼潜进了挪威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轻易地窃走了价值七千两百万的挪威国宝——蒙克的《呐喊》。窃贼料准了这天早上是当年冬季奥运开幕的日子,全世界的焦点都放在奥运上,只花了两分钟,两名窃贼便载着蒙克的这幅巨作扬长而去。 窃贼并没有用到什么高科技手法,但挪威警方束手无策,只好请来号称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品侦探、英美混血的苏格兰场秘密警探查理希尔。此君个性张扬,胆大妄为,活脱脱一个从侦探小说中走出来的人物,而可疑的嫌犯也举目皆是,既有富甲一方的贵族,也有曾偷窃过伦勃朗名画的肖小。 凭着一支生花妙笔,爱德华·多尔尼克将这个案件写得有如一本侦探小说,暴露了艺术界不为人知的黑暗面。书中穿插了许多艺术界的奇闻轶事,介绍了历史上有名的艺术窃案与窃贼,以及世界上许多悬而未决的博物馆窃案。
  • 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

    作者:[意]多米尼克·法切那,[意]安娜·菲利

    多米尼克·法切那、安娜·菲利真齐编著的《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以意大利亚非研究院巴基斯坦斯瓦特考古项目所出资料为基础)》是意大利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延续至今的考古工作的结晶。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佛教遗址,时任领队的多米尼克·法切那据此编纂了一部对大量的石刻资料进行分类、描述的术语汇编。其中包括雕工工具、建筑、装饰纹样、人像神像、动物纹、植物纹、兵器、乐器、礼器、日常用具、家具、交通工具等十二部分内容。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同时,尽可能使用中国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术语词汇。文本仿照原版插图、意语术语、英语术语三栏式布局;将意语译成中文,保留示意图和英语术语,以便读者对外文资料的查引和研究。与原著的主要不同在于,书末附加斯瓦特地区部分浮雕照片以清楚展示文中涉及的不同元素所在的整体语境。此次中文译本,旨在为国内犍陀罗考古与艺术的研究增添一项资料工具,亦可为中国佛教考古和艺术领域编纂类似的工具书提供一个范本。
  • 审丑:万物美学

    作者:[英] 史蒂芬·贝利

    什么是“丑”?这个时代最卓越的文化评论家之一史蒂芬贝利娴熟精妙地将数个世纪以来的艺术、设计遗产和文化史串联编织在一起,探讨了丑以及与丑截然对峙的美。他对美丑本质的论述将带领我们踏上一次发现之旅。丑是否只是肤浅的外在表征,或者说某种优美的工程技术精品——比如一架B-52轰炸机或一把0.45英寸口径的柯尔特手枪,如果它们的功用是杀戮或残害生命,那么其同样也是丑恶的吗?什么是“堕落的艺术”?又为何被人们认为是堕落的?山脉为什么是自然的庄严崇高的表现,而仅在两百年前,它们还被当作是令人厌憎的事物,要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开?纹身与犯罪之间,如果真有关联的话,那两者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人们为什么会举办“世界上最丑犬只”大赛?最后也是终极的一个问题,如果世间根本没有丑,那么美又是从何而来?贝利以引人入胜,不时还诙谐逗趣、信手拈来的惯常风格,探寻和阐释了万物的审丑。 ◆全书豪华精装、全彩印刷 ◆继“当代达芬奇”翁贝托艾柯《丑的历史》之后,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丑书”《审丑》中文版首次出版 ◆艺术评论界大腕史蒂芬.贝利,详述数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怪诞滑稽、畸变异形和恐怖邪魔之物…… ◆《审丑》是世界上最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美学著作之一。 ★ 人们是怎样论定何为丑陋、何为美丽的?在时间流变的过程中,某种丑陋的事物又是如何转而被划入美好的范畴?是否真有丑陋这回事,这跟个人的品位喜好又有多大关系?或者说丑陋作为一种状态,是否不受人为干涉,自然地存在着? ★ 贝利坦诚直率、富于洞见,偶尔还有些矛盾分裂的写作风格与丰沛充足的知识相结合,论述中触及了从铁路到花朵,从小摆件到建筑等几乎所有事物,对丑陋这一最具趣味魅力的主题进行了令人解颐的阐发。 ★ 本书通篇都配有插图,是一份视觉与文字的双料珍品,定能让你在捧读之际欲罢不能,感到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
  • 植田正治小传记

    作者:植田正治

    自谦为“业余摄影爱好者”的植田正治,是被公认为与荒木经惟、森山大道同等级的摄影大师,同时也是第一位获颂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的摄影师。本书收录170件由植田正治特别挑选的重要经典作品,并以随笔形式,描述他拍摄的过程与想法,清楚诠释所谓“植田调”的风格和概念。 《植田正治小传记》是植田正治于1974年至1985年十二年间,在日本专业摄影杂志《每日摄影》上的连载集结。内容收录了植田正治摄影生涯中具有特别意义且重要的作品系列。他为这个专栏命名为“小传记”,其蕴含了双重的意念:一是他个人的(摄影)自传,二则是他期待透过摄影镜头,记录了与被摄者之间的交流,以及作为他们活在当下的见证。 植田正治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象许多摄影师环游世界,寻找新鲜惊奇的人事物,而是多以家乡、身旁的家人朋友作为摄影主题,他喜于在熟悉的人事物中挖掘其独特的角度和观点。此外,除了摄影作品之外,本书还难得收录了由植田正治亲自撰写的多篇摄影随笔,透过他浅显易懂、自然真实的文字,让读者对“植田调”以及这位谦逊的摄影大师的摄影风格和想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 故宫日历•2015年•美意延祥年

    作者:华胥 编纂,华胥、徐海、李子裔、宋歌 撰

    初版于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七年的《故宫日历》重新面世五年,似是故人来访。碑帖集字的日期节令,甄选于浩瀚宝藏的文物珍藏,交相辉映,伴随你的岁月流淌。它是集腋成裘的国宝日读,也是你点滴积累的个人宝藏。 乙未年,生肖羊,恰逢故宫博物院九轶院庆。而古人以“羊”为“美”,以“羊”为“ 祥”,更有“美意延年”之吉语。因选寓意吉祥的院藏文物,以“美意延祥年”为题,送上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美好祝福。 以羊为表现对象或以其外形特征为造型要素的古代器物和艺术作品其实很多,日历作者自行拍摄有图片的相关文物便多达两百余件,但2014年版已经以马为主要表现对象了,连续两年以生肖造型的直接展现为内容,未免让人感觉乏味,因此,生肖的内容只在一月以与“羊”相应的“纳祥”子题下通过对二十多件羊形文物的介绍加以表现。后面的月份则围绕“迎新”“如意”“知春”“添福”“晋禄”“增寿”等其他子题介绍更为多样的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 在文物的选取中,作者尽量避免机械地选取相关文物,而是尽量发散,例如七月“太平”子题下,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太平有象造型文物之外,也通过选取洗象造型的文物介绍明清京城饲养仪象的史实,还选取了具有太平意味的乾隆“一统车书”玉玩套装匣,展示参观者在展厅中无法看到的器物内部结构。 在文物的编排和介绍中,则尽量避免孤立地对文物个体进行描述,而是形成体系,例如八月“添福”子题下的藏品,由第一周重点介绍文字“福”的主题“福字当头”到第二周以蝙蝠造型象征谐音“福”的主题“蝠来运转”,再到第三周程式化福纹饰的“五福翩翩”和第四、五周重点展示服饰、首饰的“福缘锦翠”。又如十二月“有余”子题下的藏品,由乐器磬到装饰磬再到明确含有“有余”之意的鱼形磬,都是层层递进,在同一子题下又有不同小子题相互关联。 每年的故宫日历,作者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小设计,期待读者的会心一笑。而每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读者发现了某个设置时,也会特别欣慰作者的心思没有白花。这里略举一二: 2015年版的日历,以臣子进献乾隆帝的包含120方印的缂丝印谱《元音寿牒》贯穿始终,在每个周六和周日,都会各选其中一方,且一为阴文、一为阳文。2015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的日子,而那一天也恰逢周末。为喻九秩之庆,当天则选取了九方印。 子题的排列也有讲究。 1月等待羊年,故而“纳祥”。春节所在的2月“迎新”,特别结合相关文物表现清代帝王在辞旧迎新之际以金瓯永固杯饮屠苏酒、以万年青笔开笔书吉语之俗。3月“如意”,4月“知春”,牡丹盛开的5月表现“富贵”,儿童节所在的6月为“多子”,包括抗战爆发、甲午海战在内的纪念日都在7月,因此名之以“太平”。考虑国庆与院庆,故将“增寿”子题定于10月,因此,8月、9月,“添福”“晋禄”顺理成章。“贺喜”不在“多子”之前固然似有不妥,但放在11月,既与传统中“福禄寿喜”之序相合,也算是歪打正着地为当代人带来“光棍节”脱光的好彩头吧。而排在最末的“有余”,则是希望会让读者有一些意犹未尽、余音不绝的感觉。
  • 世界又平又美:全球美学地图

    作者:

    "本书立足全球生活美学视野,对于“艺术中的生活”进行了全面阐释。 图文并茂,多幅精美插图,介绍全球最新艺术流派,以及游历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美术馆的游历心得,范围涉及视觉艺术、最新美学资讯和美学理论。 "
  • 贝尼尼传:他的人生 他的罗马

    作者:【美】弗兰科莫尔曼多

    这是这位杰出巴洛克艺术家的第一本英文传记!荣获ChoiceMagazine评选的 2011年度CHOICE杰出学术专著奖!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意大利最知名雕塑家,建筑家,画家。 巴洛克美术最出色的代表。1598年他在意大利出生,此时距另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的去世,已经过去34年,欧洲渐从文艺复兴迈向巴洛克时代。或许天意使然,数十年后的贝尼尼成为了巴洛克艺术最为耀眼的光束。正是贝尼尼给予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在历史上无可撼动的影响。 “贝尼尼为罗马而生,罗马为贝尼尼而造。”这部传记作为一幅贝尼尼的肖像,几乎就等同于17世纪罗马的肖像。 这本书以追踪贝尼尼本人、那个无保留的有血有肉的人为它最初的目标之一,同时它也可以成为讲述他公共职业和家庭历史的里程碑。这样,这本书就可以宣告成为第一部用英语展现出来的贝尼尼传记,同时也是自他于1680年去世之后,无论用哪种语言都非常罕见的一部传记。 相信即使是最专业的读者,也能从这部传记中发现兴趣和价值。它不仅提出了其他贝尼尼研究中所忽视的问题,还第一次呈现了—用中文—最新的但尚未被广泛传播的档案发现。它总结了最近几十年来高强度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受20世纪后期贝尼尼生辰(1598年)和忌辰(1680年)纪念激发所产生的那些研究,而在新的世纪里,这些研究仍在全速发展着。在总结最新的发现并更新事实过程中,本传记推翻了几条长期以来一直保留的关于贝尼尼的总结和被反复重复的神话,在我们对于他的生平和职业生涯的了解上填补了空白。
  • 李安哲学

    作者:[美]罗伯特·阿普,[加]亚当·巴克曼,

    《李安哲学》运用东西方两种不同哲学传统评析李安导演作品。图书第一部分聚焦李安导演的华语影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儒及佛学哲学主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其导演的英语影片中所体现的西方哲学思想主题:然而,全书的终极目标在于探索李安糅合这两种文化、架构中西文化沟通桥梁(即为表现电影主旨内容,策略性的汲取中西文化思想)的电影导演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