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人文

  • 北大讲座(第1辑)

    作者:本会

    何谓“讲座”?学者台上讲,学子座下听。有人曾“戏言”:在北大课可以不上,但讲座决不能不听。如今在我们的校园里,海报栏上有各种各样的讲座预告,讲前教室里挤满了学生,课桌上都是占座用的物品,讲时则是醍醐灌顶般的醒悟,讲后则是诘问、辩论与深深的思索。这一切成了北京大学最别致的一道校园风景。透过这景色,你既能看到传统上认为的象牙塔内不甘寂寞的“居民”收回目光里的清高,开始对校园内的自我进行省思:你也能看到,塔外的世人,用羡慕、好奇和探询的目光注视着行色匆匆的塔内学人,甚至开始驻足校园、流连忘返。讲座不仅增添了北大这块神圣土地的内涵,而且让这个古老的校园更加生机盎然、青春焕发,并因此而成为北大学子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学培养综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变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自然是最根本的。但短期内完成的难度很大,通过众多的讲座使大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情况,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学习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了解当代科技的进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讲座,也就成为校园文化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讲座,就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开放课堂。 学生们是贪婪的,单一的专业学习丝毫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这个时候,讲座以一种“知识快餐”的形式出现了。它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诸学科的最为基本的东西,也可以让他们深入研究与探讨某一方面的学术前沿。比如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新世纪,新北大”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在校园里渐成气候,成为诸多讲座中的佼佼者。该系列讲座包含数学、物理、计算机、生命科学、考古学、文化现象等各个学科领域,内容都是世纪之交的前沿问题、热点话题,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也为北大校园学术文化增色不少,成为北大迎接新世纪的重要学术活动。再比如,几乎每一个学期,在中文系、历史系都有学术讨论会,多位中外学术泰斗剖析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学生在座,常有如沐春风之感。 学生们是爱求索的,他们热血沸腾,年轻气盛。怀疑、思辨便成了他们思想的标签。所谓“理不辩不明”,这个时候,讲座便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辩论的讲坛。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进发的火花或许就成为照亮他们一生学术生涯的明灯。比如在我们的电教报告厅曾举办过一系列关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讲座。在那里,海德格尔、康德、尼采等人的思想被理性地思考着,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发生与发展被审视着。辩论时常在讲堂上发生,讲者听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学生们是不甘寂寞的,小小的校园难以阻止他们去放飞理想的翅膀。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因为有前辈成功的足迹。这时候,讲座便成了前人与后人贴心交流的场所。比如北大团委举办的“素质教育一百讲”系列讲座,邀请了一大批各个学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社会上、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就其个人的成长历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如何成才等方面进行介绍,给以启迪和鼓励。邀请到了包括王选、姜伯驹、甘子钊等院士、教授和英特尔、微软等信息产业的巨头们来演讲,深受广大同学好评。很多青年学生在一些创业精英的鼓励下也开始尝试,去亲身体验创业过程中的一丝苦、一点甜。 我想,讲座如果在大学里消失,校园文化便会成为戈壁上的涓涓细流,虽澄澈,但孱弱且短暂。并且,讲堂上智慧的闪光不应只局限于校园,而应该走出去,给所有爱智慧的人以聆听大师教诲的机会,去亲身体会细流是如何变成汹涌的波涛奔腾至海的。于是,便有了这本收录一年来北大校园内精彩讲座的书。本次出版的是《北大讲座》系列丛书的第一辑。书中的主讲者既有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的顶尖学者如叶朗、李伯谦、厉以宁等教授,也有生命科学和医学、心理学领域的韩启德、张礼和院士和王登峰、蔡志基等教授,他们广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一定会令大家耳目一新、受益匪浅的。
  • 后现代论

    作者:高宣扬

    本书归纳了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主旨、独特特征,并且对著名的后现代学者的理论进行了综述。
  • 人类文明的功过

    作者:赵鑫珊

    人类文明的涵盖面极广大深微,像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技术、艺术、哲学、语言文字等,而本书的焦点则是对科学技术(机器)文明的功与过作出评估,特别是对当代机器文明社会及其人进行病理学的解剖、分析和研究。书中从始终是文明的中心的人出发,述往事,论当今,思来者,考人类文明盛衰之理,察人类文明的功过得失,旨在探讨一种健康的经济学和伦理学:人应该过怎样一种生活方式才能得到幸福,又不动摇我们的生存基础?
  • 老式汽车带你回家

    作者:陆凌涛

    老式汽车带你回家,ISBN:9787119024684,作者:陆凌涛著
  • 医学的历史

    作者:罗伯特.玛格塔

    疾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痊愈是人生不断的期盼,人的历史事实上也就是一部摆脱病魔、对抗死神的历史。若是站在20世纪以来医学的革命性成果上回首过去,你会发现从巫医合一的年头直至19世纪结束之际,数千年时间里人类的医学进步的确十分有限,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以致曾经有过一种极端的说法“”总说来,20世纪以前人类的医疗活动是让人恐惧的一个深渊。“”然而正是这段过于漫无边际长的,充满苦难、折磨、探索和不确定性的黑暗历程,让人类理性与良知的光亮得以加倍辉映。于是,穿行在这个绵延千万年的治病救人的大故事中,动人的东西便不再是技术的进步,而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丰富表现……
  • 清澈的理性

    作者:本书编写组

    《清澈的理性——科学人文读本》分“科学人文”、“科学艺术”和“科学情怀”三部分,选文四十余篇,着眼点是人,而不是单纯传播知识。通过名家的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的思想力作,旨在体现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但愿这本学生的拓展读本,能起到从对知识的传承转化为对人的素养熏陶的作用。 《清澈的理性——科学人文读本》旨在弘扬科学人文精神,提高广大读者)(尤其是莘莘学子)的科学人文系养,倡导通识通才,为开创科学与人文相互沟通、相互敬重的格局而努力。本书所选文章思想辉煌,语言精湛。编者力求选编品位高雅,适合当今读者阅读口味且有代表性的名作。
  • 中国地脉·南方卷

    作者:白郎,石映照著

    该书系不仅介绍各地的地理状况,更侧重分析当地的人文情貌。北方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以齐鲁大地为例,这里的人壮实英伟,淳朴厚道,富含阳刚豪洒之气,被认为是保留中国北方传统风尚最多的地域。 该书系搜集的资料相当丰富,历史名人的故事有机穿插于地域文化的描述中。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甚至食物上的风味差别,均有细致描述。
  • 失控的進步

    作者:Ronald Wright

    ◎南方朔(文化評論者、新新聞雜誌主筆)推薦 ◎王道還(中研院歷史語言所助理研究員)導讀 ◎獲加拿大書商協會藏書票獎(CBA Libris Award)2005年度最佳非小說獎 一次獵殺一頭長毛象,是生存; 一次獵殺兩頭長毛象,是進步; 但一次獵殺兩百頭長毛象,則是進步過了頭── 作者以其豐厚博學的知識背景為底,和機鋒的言辭,詩意的筆觸,帶領讀者回顧人類文明推演的歷程,反省了進步造就的神話。 在舊石器時代的尾聲,克羅馬儂人對尼安德塔人進行了人類史上第一椿大規模的種族屠殺,經歷了一萬年的戰爭後,克羅馬儂人站到了歷史的聚光燈下,成了現代智人的祖先。這些人猿的後代被丟到大自然的實驗室中,進行所謂「文明」的實驗:火、工具、農業、城市、金屬、社會階層、政府組織、到原子彈。 大大小小的實驗被隔開來分頭進行,復活節島的高度工藝技巧,讓人類將島上的最後一棵樹砍倒;蘇美文明的農業灌溉技術,將中東的肥沃月灣地力耗盡,最後鹽化為今日的沙漠;在大西洋的兩岸,羅馬帝國與馬雅文明各自埋頭苦幹,隨著帝國勢力的擴張及人口的興盛,愈發壓榨著腳下的土地,最後各自步上衰敗的道路。這些古老文明都踏入了「進步的陷阱」──在文明發展至巔峰時,對生態的索求也到達頂點,為了追求持續的成長繁榮,只好搶劫未來,以支付眼前的開銷,最後將大自然賜予的款待洗劫一空,然後隨著生態環境的崩毀而瓦解。進步就是不斷的向前走,但我們最終得到了什麼? 「歷史每重演一次,代價就上漲一次。」地球上第一個文明蘇美瓦解時,只影響到五十萬人;羅馬的衰亡則影響了上千萬人;假若我們的現代文明失控,將為數十億人帶來無盡災難。廿世紀期間,世界人口數成長了四倍,經濟成長則超過四十倍,這樣的進步以著大規模的猛烈攻擊為代價,生物圈中沒有一個角落能躲過這種大量出血性的耗損。今日的人類在經濟層面上皆如出一轍,以整個地球的自然資本為生。在這場堅持「經濟沒有極限」的遊戲中,過去的輸家是窮人,如今玩輸的,卻是地球。 所幸我們能看到人類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大到我們沒有犯錯的空間,唯有擺脫過去對進步的迷思,將思考模式從短視近利轉換為長遠的視界,將行動原則從輕率鹵莽轉為節制、謹慎,才能為我們的未來,規劃出一條睿智的航道。 萊特是這個國家的智慧珍寶,他帶領讀者一覽世界各地的文明發展,進行一趟全面且富教育意義的歷史之旅。……是一部白宮必讀的傑作! ───《紙與筆》書評雜誌(Quill & Quire) 科技的創新遠超過環境所能負載時,作者稱之為「進步的陷阱」,核子武器就是個顯而易見的例子,但短視近利且大量密集的現代化農業耕種才是更大的威脅。作者以精巧的文句和啟發人心的想像力,將這尖銳卻又帶有說服力的論點呈現出來。 ——《衛報》(The Guardian) 我一點也不在乎你讀不讀書,但你必須讀這本,因為作者只用了132頁,就完成了別人需要十倍頁數闡述的內容。……智慧的及時雨,無與倫比! ───《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
  • 社会心理学的邀请

    作者:戴尔·米勒

    社会有心理吗?为什么说我们是社会动物?为什么人们会照他们说的和做的那样去说去做?为什么人经常言行不一?为什么人们在私下及公开场合的表现会有那么大反差?社会心理学中多数引人注目的研究或理论,都与人们的言行与其私下感受相矛盾这一情形的因果有关,而社会心理学的使命就是阐明形形色色的社会体验——从日常生活中那些人人都会注意到的事情,到那些骇世惊俗的常人不为之举。《社会心理学的邀请》以“自我审查”为中心,除了提供一个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介绍之外,还提供了对自我审查及其动机、形式、结果的分析,阐明了自我审查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 教育放言录

    作者:丁东,谢泳

    《教育放言录》采用对话方式,二人畅谈今昔,对备受关注、牵动人心的各种中国教育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既有对昔日教育的梳理,更有对当下教育的批评。文风虽平实,问题亦琐细,然有理有据,从容道来,却是鞭辟入里;而细细思量,所问,所谈,问题之切中时弊,思想之锋芒微现,言语之精彩痛快,均使人为之动容,拍案叫绝。还有老村绘画数幅点缀其间,图文互补,相映成趣,堪称近年文化批评与思想评论界不容错过的佳作。
  • 罗马

    作者:TimeOut城市指南丛书编写组

    这一版的Time Out 之《罗马》是将目光放在罗马的过去,侧重介绍古罗马社会,去看待它的阶层、它的法规、它的伟大领袖和那些离经叛道的怪人。是什么促使我们重新去倾听过去呢?答案出乎意料——是这座城市过快的现代化进程。 就在不久以前,除了悠久的历史,罗马几乎一无所有。可游客们却正是为此而来,但真要触及它遥远的过去却又并非易事,博物馆似乎在永无休止地维修着,各种非法罢工也使得各处的古迹景点时常大门紧闭!而罗马人在古罗马的废墟之间、庞杂的官僚体系下,以及没完没了的交通噩梦中,聪明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过着一种还算正常的生活。 这十多年来,罗马的变化究竟有多大呢?当然,罗马还存在不少问题,它还有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也没人会说,游客涌入这座永恒之都是冲着这里的戏剧、同性恋场所,或各类艺术展览……他们知道,游客们来到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是要登上平西奥山之巅、卡皮托山之峰顶,抑或是在哪又一高地上,去享受那慑人心魄的壮美景观!不过,正如任何久居此地的人会告诉你的那样,现今的罗马城交通便利,适合居住,而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它还是一座更有效率的城市,例如在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去世后,这里妥善地接待了几百万闻风而至的来客。 在前几版中,我们试图去强调罗马的这些现代性。然而现在我们觉得,这些已无需赘述。于是,我们重新来过,把重点放在罗马最具魅力的地方:业经整修而使曾为璀璨的昔日之星于今更见灿烂辉煌。
  • 思想者十八题

    作者:刘再复

    本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报刊媒体的采访录,一部分是和一些友人的对谈录,共同点是谈话而不是文章,话题包括中国贵族精神、走出民族主义、第三空间、论80年代、重新定义故乡……其中所包含的是一个思想者在海外近二十年中的足音和心声。这是一部真实的思想传记。书中,作者拒绝压抑自己和扭曲自己,没有面具,该说的话就说,不情愿说的话就不说,身心是完整的,如同作者所说的,“能敞开胸怀说说由衷之言,能不迎合潮流与风气而保持一点生命的本真与锋芒,就是幸福。虽有锋芒,却不是高调”。
  • 禅意生活

    作者:松原哲明

    《禅意生活》用行云流水般、简单易懂的言语,告诉我们一些可以轻松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禅的道理和方法。当我们被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方式压得嵩不过气来的时候,不妨偶尔抽出一些时间,运用书中这些禅的思维方式和放松身心的方法,在家里给自己营造出一段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时光,使我们有机会与心灵深处真实的自我进行对话,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释放和休息。如果以为修行只是寺院的僧人们所做的功课,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尝试在家进行身心灵的修行。
  • 食物越多越饥饿

    作者:卡罗琳·斯蒂尔

    本书研究现代食品生产是如何破坏人类生存的平衡的。从肥胖人群、超市数量的猛然剧增,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作者追踪食物发展道路的轨迹,阐述它的循环,挖掘其历史根源。作者揭露了人类生活和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指出了我们还有待解决的一个长达百年历史的困境。
  • 中国辟邪文化

    作者:郑小江

    《中国辟邪文化》将引导读者在吸纳古老中华生存智慧的基础上,学会怎样抛弃愚昧和迷信,勇敢地直面人生境况,用科学的精神、现代的技术来战胜邪祟劫祸,从而极大地改善自我的生存状况,获得顺畅幸福的生活。 辟邪现象广泛而深刻地渗透进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积淀成中国人一些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构成中国的辟邪文化。所以,探讨中华民族的辟邪文化,有助于科学地掌握汉民族的生存方式,同时也有益于认识现代中国人行为的趋避模式,这对现代文明的建构是有重要意义的。
  • 文化哲学

    作者:[法]阿尔贝特·施韦泽

    是施韦泽生前发表的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著作,包括其关于写作《文化哲学》的宏大计划中的第1卷《文化的衰落和重建》和第2卷《文化和伦理》。此外,《文化哲学》的第3卷《敬畏生命的世界观》只留下了手稿,于1999年和2000年由德国贝克出版社(Verlag C.H. Beck)作为遗著出版。《文化哲学》是施韦泽哲学和伦理学研究的代表作,其发挥的社会影响也主要基于这部著作。而且,由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视角的独特性,《文化哲学》成为20世纪西方一部独创性的伦理学著作、尖锐的文化和社会批判著作、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奠基性著作。因此,研究施韦泽的哲学和伦理思想,一般说来通过阅读这部著作就可以了。
  • 男男女女

    作者: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杨柳,焦晓菊

    男男女女:一位性学家的环球旅行记,ISBN:9787204076963,作者:(德)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著;杨柳,焦晓菊译
  • 美学是什么

    作者:周宪

    《美学是什么》包括伊斯特惕克;芙蓉出水与错彩镂金;优美与崇高;杜尚的质疑;这不是一只烟斗等内容。作为人文社科基础读物的一种,《美学是什么》作者以美学是什么为主题,将“伊斯特惕克”、“优美与崇高”、“杜尚的质疑”、“诗可以怨”、“时亦越发有所纵”、“看蒙娜丽莎”等十个小话题,布置成一个个带风景的小房间,让读者阅读《美学是什么》成为一次愉悦的美学风景的浏览。
  • 医学人文十五讲

    作者:王一方

    “人是动物”:便有了“生物科学的医学”,于是,医学的发展导向全面、系统的“还原论”研究,误区是“科学至上”。 “人是机器”:便有了“理化科学与技术的医学”,于是医学的发展导向“机械论”的定势,误区是“技术崇拜”(技术主义)。 “人是社会性动物”:便有了“社会的医学”,于是,医学的研究导向社会化、群体化、和谐化,误区是使医学研究过度“外在化”,成为“环境决定论”的拥趸。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便有了“人文的医学”,于是,医学的研究导向思想化、艺术化、精神化、智慧化,误区是将医学思考引入过度“理想化 ”。 本书试图在第四个层面上讨论医学的价值、意义与归属,同时也包涵对第一、第二层面内容的洞察与反思。 本书是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本书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其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本书系作为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