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方法论

  • 论方法

    作者:潘绥铭,黄盈盈,王东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以中国社会学调查方法中本土经验为依托,着重强调高质量的社会学调查需要本土的调查情境,以及本土的文化、社会、个体因素对于调查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这两种主要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原创性地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反思目前流行的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的误区与局限,并建设性地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与条件,提出可以提高调查质量的一些具体建议。
  • 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

    作者:谢宇

    一本针对研究生的讲述定量研究方法的教辅书,美国定量研究方法领域权威教授写就,针对中国国内“重定性,轻定量”的研究现状,就定量研究的本质、基础、范畴和争论,做了精辟的论述和分析,是国内外广大对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有专长或有兴趣的学者和学生必备的手册和工具,正应时下社会科学研究之需。
  •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第二版)

    作者:赵鼎新

    对于社会运动、政治运动以及革命的研究在国内一直未见专著。本书可以弥补这一空白。本书对社会运动与革命进行了界定并评述了其研究方法,综合论述了西方社会运动和革命理论的发展,阐述了集体行为以及情感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研究社会运动的宏观影响因素:变迁、结构以及话语。强调了国家在社会运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社会运动研究领域内的几个重要理论作了一定的评述。
  •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作者:(法)E.迪尔凯姆(Emile Durk

    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名称,自那以后,社会学经历了最初的创立阶段、制度化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进入当代发展阶段。虽然其内容、流派已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但其中最基本的主要著作自始至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E.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就属此列。 本书最早出版于1895年。由于本书在社会学中的重要地位,192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出版过著名社会学家许德珩先生的译本。我馆考虑到当前社会需要和中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决定重译这本书。中译本依据的是法国巴黎费利克斯·阿尔冈出版社1919年的版本。
  • 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作者:梁慧星

    《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作者作为一名在法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全书分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学位论文的资料、学位论文的结构、研究方法、学术见解、优秀范文、社会责任等几个部分,适合法学专业学生学习。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是:研究一项法律理论,或者研究一项法律制度,或者研究一个法律原则,或者研究一个法律概念。缺乏学术性、理论性的课题,亦即纯粹技术性的、实用性的课题,不适于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政策性、对策性课题,也不适于作学位论文选题。 学术研究容易受到作者的主观性的影响,甚至出现迎合某种需要的所谓媚俗、媚上的现象,出现学术的泡沫化现象。于是产生学者的社会责任问题。在从事法学学术研究时,要有科学的精神、正义的追求和独立的学术人格,要有对国家、民族负责的责任感。每提出一种新观点、新主张、新学说,每提出一项对策建议,都要考虑是否符合法律正义,是否符合人权、民主、法治国,要对国家、民族负责。
  • 好研究怎麼做

    作者:Robert R. Alford

    到討論。在茫茫問題大海之中,你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題目?什麼題目,可以讓你心甘情願為之投入二、三年甚至更久?在有限的時間與精力之下,你要問得多深、挖掘到什麼程度?更棘手的是,決定研究問題之後,你要如何根據證據、理論與方法進一步發展問題? 這是一本解開「問題意識之謎」的書,作者以多年的研究及教學經驗,娓娓道出「好問題」的形成過程,以及「好研究」必須面對的種種挑戰。更特別的是,本書討論了許多人都曾經歷、但很少被認真看待的「研究焦慮」。 透過這本書,你將了解真實的研究是怎麼一回事;同時也將發現,在學術的旅途上,你並不孤單;你的煩惱與焦慮,其實有更正面的因應之道。 本書特色 分析經典著作:以涂爾幹、韋伯和馬克思的著作為例,示範理論和方法的整合,以及多重探究典範的創意使用。 討論研究中的焦慮:探討了每個人都會經歷但卻很少人討論的「研究焦慮」 分析不同典範的著作:以多變項、詮釋、歷史三種典範的經典著作為例,分析這些著作如何提問,還告訴讀者如果換成另外一種研究典範,會問什麼不一樣的問題,分析的著作包括《精神病院》、《第二輪班》、《獨裁與民主社會的起源》、《自殺論》、《新教倫與與資本主義精神》、《霧月十八的路易波拿巴》、《種族重要性的衰微》、《美國種族隔離》、《法國的工作與革命》 實際操作示範:以「福利國家」及「革命」兩個議題的實際操作為例,一步一步示範如何運用多重典範設計研究與論證 詳細而豐富的延伸閱讀書單:列出了社會科學哲學、社會學理論、女性主義理論與方法論、研究方法、歷史理論化、歷史社會學、探究的技藝等等領域的重要著作。 譯文精良:本書由擁有豐富翻譯經驗,本身同時也是學術研究者的王志弘教授翻譯,譯文品質精良、正確性高。
  • 在中国做田野调查

    作者:玛丽亚•海默,曹诗弟

    《在中国做田野调查》的作者来自世界各地,并且拥有着各不相同的学术背景,如,政治学、人类学、历史与文化、经济学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自己在中国开展的田野调查工作,探讨了一般的理论问题,并且对于后来者给予了许多实际的建议。尽管《在中国做田野调查》并不针对某个具体的研究问题,但是,却能对处理田野工作中常见的棘手问题给以有益的帮助。
  •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作者:Helen Sword

    Elegant data and ideas deserve elegant expression, argues Helen Sword in this lively guide to academic writing. For scholars frustrated with disciplinary conventions, and for specialists who want to write for a larger audience but are unsure where to begin, here are imaginative, practical, witty pointers that show how to make articles and books a pleasure to read - and to write. Dispelling the myth that you cannot get published without writing wordy, impersonal prose, Sword shows how much journal editors and readers welcome work that avoids excessive jargon and abstraction. Sword's analysis of more than a thousand peer-reviewed articles across a wide range of fields documents a startling gap between how academics typically describe good writing and the turgid prose they regularly produce.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showcases a range of scholars from the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ho write with vividness and panache. Individual chapters take up specific elements of style, such as titles and headings, chapter openings, and structure, and close with examples of transferable techniques that any writer can master.
  • 麦肯锡工具

    作者:保罗·弗里嘉

    《麦肯锡工具》是麦肯锡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在《麦肯锡方法》中,作者介绍了麦肯锡的一些基本原理,在《麦肯锡意识》中,作者介绍了麦肯锡的工作技巧,在《麦肯锡工具》中,作者介绍了麦肯锡如何开展和运作具体的项目。《麦肯锡工具》在理论上着墨不多,而是把重点放在行动上,在每一章中,作者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围绕焦点小组的问题解决方案展开,并对关键概念最了简洁的讨论。 强力推荐:英文原版《麦肯锡工具》》火热发售
  • 文化研究方法论

    作者:吉姆·麦奎根

    如何“从事”文化研究?有哪些方法可供选择?如何促进研究?研究中的障碍是什么?《文化研究方法论》将把文化研究视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交汇场所,并对其独特性和相关性加以阐明。《文化研究方法论》的撰稿者都是文化研究阵地的领军人物。 对于需要思考科研工作的人,尤其是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人而言,《文化研究方法论》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最重要的是,《文化研究方法论》是针对那些正在或者准备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学生而、编的,它强调了认真思考研究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并对其进行规划的重要性,同时又与那种只是只言片语地对研究方法进行概要式介绍的一般的方法论截然不同。总之,《文化研究方法论》内容翔实而又确切,在文化研究的科研领域,它不仅体现着学术的勇气,而且有着良好的实用价值。
  • 文化研究

    作者:[英]安·格雷

    《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替任何想从事文化经验研究的学子们,提供了方法论上非常实用的指引。它涵盖了三项主旨:指出民族志研究方法对文化研究的影响、提供研究技巧及撰写论文的方法、呈现评价论文价值的关键因素及标准。 作者援引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文学以及电影研究等多元领域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对文化、权力与日常生活进行批判性理解不可或缺的一组研究实践。 《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奠基于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传统,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背景知识开展,探讨如何利用先前的研究经验,以及如何将“经验”这个工具运用到研究里。为来要阐释某些特定的方法与研究路径,《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涵盖来许多研究,同时也包括作者自己的研究在内,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进阶书籍。
  • 人类学定位

    作者:[美] 古塔,[美] 弗格森

    《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修订版)》内容源于一次名为“人类学与田野:学科构成的界限、范围与基础”的学术会议,这一会议于1994年2月19至20日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召开。这次的会议主要由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文化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主办,但同时还受到了斯坦福大学艺术和科学院、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人类学系以及社会科学学院的资助。我们衷心感谢这些支持,并特别感谢人类学系主任George Collier先生、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Anne peck。 这是一本成功的,引人入胜的关于人类学的著作。《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修订版)》通过田野概念的恰当分解和聚合,对过去和现在的田野思想进行了深刻而有刺激性的研究和探讨,指出了人类学作为一个概念和一个成长中的学科要努力的方向。全书内容尽管有着直接的、尖锐的批评,但仍不失为是建设性,故此它是真诚关心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者们必读的一《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修订版)》。
  • 方法:语言学的灵魂

    作者:朱晓农

    本书应用语言学中的具体例子,讨论科学精神、科学的社会意义、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语言学的哲学背景、历史语言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以及本体论和认识论。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演绎逻辑在科学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相关的“假设-演绎-检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 目录 第一编 科学主义哲学观 第二编 科学研究基本功 第三编 历史语言学史论 ........第10章 音韵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11章 顾炎武范式——古典学术的典范 ........第12章 陆法言和《切韵》 ........第13章 高本汉范式——赶上科学的步点 ........第14章 历史语言学的五项基本 ........第15章 功夫在诗外——新方法移植综览 第四编 方法尝试个案 ........第16章 修辞的公理化 ........第17章 意义的形式化 ........第18章 句法研究中的假设-演绎法 ........第19章 训诂的可检验化 ........第20章 听感的数量化 ........第21章 形式研究的物理基础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人类学的四大传统

    作者:【挪威】弗雷德里克·巴特 等著

    “这是本引人人胜的书。它是第一本对欧美人类学的历史进行跨国研讨的著作。对于任何想知道人类学如何在不同的背景中兴起、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又将向何处去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个绝好的资源。” ——美国人类学家乔治·马库斯 “人类学史就是一个竞技场,各种理论争论在这里澄清和解决。本书探讨了人类学最丰厚的几个传统的发展,并将推动它向一门真正的世界性学科发展。” ——英国人类学家亚当·库珀
  • 论著与生活

    作者:克利福德·格尔兹

    田野归来,杂乱的素材该如何变成民族志?人类学家究竟是“作者”还是“写作者”?民族志呈现的究竟是“他者”在“那里”的生活,抑或也带着“我们”在“这里”的生活的印迹?格尔兹带领我们阅读列维-斯特劳斯、埃文斯-普里查德、马林诺斯基和本尼迪克特四位人类学家的作品,试图探讨这些问题。可以说,本书既是他对于这些作品的品读,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类学研究及民族志写作的基本观点。
  • 数学(第三卷)

    作者:[俄] A. D. 亚历山大洛夫

    《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第3卷)》是前苏联著名数学价位普及数学知识撰写的一部名著,用极其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现代数学各个分支的内容,历史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本书内容精炼,由浅入深,只要具备高中数学知识就可阅读。《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第3卷)》共20章,分三卷出版。本卷是第三卷,内容包括实变函数论、线性代数、抽象空间、拓扑学、泛函分析、群及其他代数系统。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理工科师生、中学教师和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学爱好者阅读。
  • 理性选择理论的病变

    作者:格林,沙皮罗

    本书是全面评价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的第一本著作。半个世纪前,理性选择理论确立,虽说它已经创造了一门惜墨如金、严谨的政治科学,但作者在分析了“理性选择理论”的优势(集体行动、政党、政治家、投票的周期等研究)之后,发现理性选择理论名不副实。本书进而说明我们需要创新思维,才能使理性选择理论的各种模型对政治学研究及政治运作作出贡献。本书英文本出版后,学术界辩论纷呈,对政治学和社会学理论感兴趣的务必一读。
  • 走查、审查与技术复审手册

    作者:丹尼尔・弗里德曼,杰拉尔德・温伯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问题检测与排除方面现行的各种方法之中,技术复核被证明是成本效益最高的。这本备受赞誉和推崇的佳作,可以让你学会如何将技术复核的方法应用于各种产品与软件的开发过程。本书详细地解释了开展走查(或者同级团体复审)、审查和技术复审的流程,同时还为每一种接受复审的材料(包括规格、设计和代码复审)配备了详实的检查表。 作者在创作本书时采用了一问一答这种活泼的形式,介绍了如何才能在复核过程中避开时常遇到的那些问题。如果你实现了复审技术,你可以在原始资料中找出缺陷,并予以消除--而不至于在客户那里暴露出来。 本书的内容结构如下:在第1章中,作者简要介绍了本书的情况,并解释了什么是正式技术复审;接下来的第2章详细描述了复审活动的环境。作者在第3章中主要介绍了复审活动的实施过程。第4章告诉读者该如何汇报复审活动的成果。第5章介绍了各种复审技术。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介绍了可以接受复审的材料。
  • 社会科学方法论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本书以严谨的逻辑结构探讨以下内容:1.理想与价值判断之科学批判的意义;经验知识与价值判断的原则区分。2.文化科学认识兴趣的根本意义;文化科学中理论考察方式与历史考察方式的关系;理想典型概念形成的逻辑结构:经验社会认识的“客观性”的意义;文化价值理念和文化科学兴趣的易变性,以及历史因果考察中的客观可能性与恰当的因果关系;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价值阙如”的意义;“目的”与“手段”之批判;“伦理学”的界限;价值讨论和价值诠释;“发展趋势”与“适应”:“进步”的概念;理性的进步;规范性因素在经验学科中的地位;关于经济的科学学说的任务。
  • 人类学讲义稿

    作者:王铭铭

    《人类学讲义稿》为王铭铭教授多年来教学经验的精华,可称得上是专为国内学习人类学的学生量身打造的本土教材。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分析了西方人类学的类别和发展路径;中篇集王铭铭教授多年研究体会,针对西方人类学,提出其局限,并探究解决这些局限的出路之所在。其中,必须强调的是,于内容上讲,三篇虽无轻重,可是就篇幅上看,下篇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了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路径,细缕中国人类学在先辈们的努力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又看到了中国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为中国人类学指出了一条自身特色与世界抱负相结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