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方法论

  • 美國文學院最受歡迎的23堂小說課

    作者:Thomas C. Foster

    好小說,不會只說故事而已! 「純屬虛構」的故事,如何讓人越陷越深、欲罷不能? 美國文學評論大師 湯瑪斯.佛斯特教授最新力作 國內英美文學權威 陳超明教授專文導讀 各界名人 肆一、譚光磊、郝譽翔、許榮哲、王聰威、陳珊妮、張靜之好評推薦 小說愛讀者與未來新銳作家必備的「小說教戰手冊」! 給自認很愛小說你:請先問自己以下3個問題。 如果答不出來,恭喜!你就是這本書的目標讀者! 1、小說的前幾頁到底有什麼用處? 世界上小說何其多,而讀者也不是呆瓜,想讓他們心甘情願買帳,作家當然得在小說開頭的前幾頁就下足功夫。打開小說第一頁的那一刻,誘惑就開始了, 不信你看看以下這兩個例子: 「戴洛維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吳爾芙《戴洛維夫人》 「我沒聽過比這更慘的故事。」--福特《好軍人》 小說的第一頁,會使盡渾身解數、張牙舞爪的吸引你的目光。戴洛維夫人為什麼非得自己去買花?他買什麼花?那個「很慘的故事」到底是什麼?到底有多 悲慘?小說成功的「開場白」,讓我們心甘情願地被作者牽著鼻子走。 那麼小說的前幾頁呢?它們負責給讀者工具,告訴讀者「該怎麼讀」。作者把祕密全藏在小說的前幾頁裡,但只有一小部分的聰明讀者,才有機會去發現、 進而享受它。如果你想一窺小說真貌,徹底讀懂它,而不只是欣賞一個有趣的故事而已,就來上這門「美國文學院最受歡迎的小說課」吧! 2、誰在主導全局?作者、主角還是敘事者? 猜猜對作家而言,提筆寫小說最大的難題是什麼?答案是決定這本小說將由「誰」來說故事。是主角自己、主角的親密友人?還是另一個置身事外的聲音? 小說的「敘事觀點」究竟有多重要?曾有人說:「改變敘事觀點就想改變信仰。」好的敘事觀點,就像一個好的說書人,可以讓故事變得更精彩,高潮迭起 ,絕無冷場。畢竟這個「聲音」將陪你走完一本短則三萬字、長則二十萬字的路途,你能不去了解它嗎? 為什麼這部小說的旁白置身事外?那部小說卻像上帝一樣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其實這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原來!全知全能的「神的觀點」適合用來講述 長篇故事;英式偵探小說得透過華生醫生的眼睛,福爾摩斯才顯得如此神祕迷人;美式偵探小說則要主角親上火線才夠刺激,讓讀者也跟著熱血沸騰。這本書中 ,佛斯特教授將分別從7大常見的敘事觀點,分析各類型的小說。 3、故事的主角究竟長什麼樣子? 請在腦海中想個你最愛小說的其中一個角色。好了嗎?接著,拿紙筆把他畫下來。告訴我,他的眼睛是大是小?體重多少?身高多高?頭髮的顏色呢?臉上 有沒有雀斑? 就算你仔細讀過,也肯定畫不出這幅鉅細靡遺的人物肖像,因為作家根本沒告訴我們這麼多細節。福樓拜在寫《包法利夫人》時,連她眼睛的顏色都搞不定 了,你還期望他告訴你包法利夫人長的是圓是扁?關於角色的形貌,好的作者絕不會提示太多,剩下的得由讀者自行建構、腦補。如果每個讀《傲慢與偏見》的 女人都愛過達西先生,我的達西肯定與你認識的不同,也絕非電影的樣子。 真正讓角色生動的元素,不在於鉅細靡遺地描述,而是「欲望」。你大可不必知道角色的長相,但必須了解他內心的渴望。在《燈塔行》中,蘭姆西太太的 欲望是關乎家庭的;蘭姆西先生則一天到晚沉浸在他的哲學遊戲裡;至於另一個角色莉莉,她始終在找尋認同感,而那也是屬於她的欲望。佛斯特教授認為,只 要順著角色間的「欲望衝突」按圖索驥,一定能讀懂小說。 ◎你一定知道狄更斯、珍•奧斯汀、海明威,但透過這本書,你可以真正讀懂他們 還記得第一次讀小說的經驗嗎?不論你讀的是武俠、歷史、推理,還是愛情小說,我們常會深陷其中,就算犧牲睡眠也在所不惜;讀罷後,更往往久久不能 抽離。小說究竟有何魅力?即使是同一本小說,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閱讀感受,也都各不相同。 我們都明白,小說家想說的不只是「故事」而已,他們表達的可能是對社會價值觀或現象的反動,也可能是透過書寫來傳達理想──然而,無論小說家想表 達的究竟是什麼,故事都不只是故事,它們背後的意義,才是小說真正的精神。 小說很簡單,但其實也很不簡單。進入這座寶山,你豈能空手而返?為了讀出更多樂趣、享受作家精心擘劃、隱藏在小說中的那些祕密,我們需要領路人- -美國文學院最受歡迎的教授「湯瑪斯•佛斯特」。 佛斯特教授繼《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之後,這回要帶領讀者更進一步地探究「小說」這個史上最受歡迎的文類。本書中,佛斯特教授引用超過兩百本 經典文學名著,傳授23個「讀懂」小說的技巧,揭開作者為小說蓋上的神祕面紗,讓我們這些「芸芸讀者」,得以一窺小說的真貌。 《傲慢與偏見》、《大亨小傳》、《百年孤寂》……,你也許讀過這些經典小說,但透過這本書,你可以真正讀懂它們;如果你一本也不認識,那也沒關係 ,因為讀過這本書後,你保證會迫不及待想閱讀它們! ◎現在就重讀一本你愛的小說,完完全全占有它,一次又一次地 這是你永遠應該保持的態度──去擁有你閱讀的小說。不是去買一本,而是在心智上徹底地占領那些作品,把它們變成「你的」。閱讀是一場作者與讀者之 間心靈及想像力的撞擊,而你的心靈和想像力與作者的同等重要。在這場閱讀交易裡,你可以運用本書提供的線索,掌握小說家寫在作品裡,卻不親口告訴你的 那些祕密,讓它變得比「好看」更好;甚至透過一次又一次地反覆閱讀,讓小說進一步染上你的顏色,成為獨一無二的超棒小說。 這輩子,你可能沒辦法成為第二個狄更斯、珍・奧斯丁或馬奎斯,但卻可以透過閱讀他們,建構出只屬於你的「私小說」,這就是閱讀的歧異性,也是小說 最迷人的地方。現在就重讀一本你愛的小說吧!重新占有它,一次又一次地。讀它千次也不嫌多,因為小說正如它的名字novel,永遠都是新的。
  • 笨蛋!重要的是逻辑!

    作者:梅森·皮里

    逻辑学上,谬误(fallacy)是指推理方式不当的论证,通常是因为概念的误解误用或论证思路于理不合。谬论通常是无意中的误用,但也有人刻意利用谬论以求赢得争论,说服他人。一个论证的推理过程如有错误,结论就不合理,该论证就是谬论。 本书介绍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75种逻辑谬误类型,并将这些谬误分为5大类,包括1类形式谬误及4类非形式谬误。对于每一个谬误,作者都从逻辑学的角度准确地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然后结合多种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对话,展现此谬误在实践中的具体发生情境和状态。案例来源广泛,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日常对话、学术论辩、政治论争和媒体讨论等各类情景。每个案例后,还赋以作者层次鲜明的理论分析和幽默犀利的点评。本书叙述角度独到,语言诙谐机智,展现了思维逻辑与语言魅力之间严肃而奇妙的联系。
  • 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

    作者:斯托克斯

    本书运用一系列媒介和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案例,阐释了如何分析媒介和文化文本、产业及其受众。本书涵盖了最典型的定量研究方法——内容分析,和最典型的定性研究方法——符号学。书后还提供了常用的图书馆及重要网站的名单和地址。 本书体例完备周详,文字通俗易懂,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本科、研究生教学,对媒介与文化研究者也大有裨益。
  •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作者:(英)拉卡托斯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由著名数学学家和科学哲家,代科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伊姆雷·拉卡托斯著。《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收入了作者的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主义方法论与库思的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
  • 电影史

    作者: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ISBN:9787106012335,作者:(美)罗伯特·C.艾伦(Robert C.Allen),(美)道格拉斯·戈梅里(Douglas Gomery)著;李迅译
  • 软件随想录

    作者:Joel Spolsky

    《软件随想录:程序员部落酋长Joel谈软件》是一部关于软件技术、人才、创业和企业管理的随想文集,作者以诙谐幽默的笔触将自己在软件行业的亲身感悟娓娓道来,观点新颖独特,内容简洁实用。全书分为 36讲,每一讲都是一个独立的专题。 《软件随想录:程序员部落酋长Joel谈软件》从不同侧面满足了软件开发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及从事软件相关工作的人员的学习与工作需要。
  • Passion, Craft, and Method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作者:Gerardo L. Munck,Ric

    Review "An intellectual tour of the discipline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with some of its most creative pioneers and contemporary practitioners. The carefully organized interviews offer surprising perspectives about our eclectic and evolving field, and remind us of why we became scholars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the first place." -- Edward Gibs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This fascinating history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offers a panoramic view of major debates and of trends in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over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t brings the field to life by letting scholars who shaped it sketch their own intellectual biographies. Reading it is a truly enriching and enjoyable experience for any comparativist." -- Evelyne Huber,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This book fills a huge void in the profession of political science. Through a series of fifteen carefully prepared and referenced, wide-ranging, and often captivating interviews with many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s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we gain a priceless perspective on the growth of the discipline and the craft of research and theory building. In their intelligent and probing interviews (and very valuable introductory chapters), Munck and Snyder go a long way toward correcting our crippling deficit in professional memory, while revealing the life histories, moral convictions, intellectual passions, and divergent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hat have shaped and advanced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the last half-century. This book should be read by everyone who is preparing for, or thinking about, a career in political science, no matter the field." -- Larry Diamond, coeditor, Journal of Democracy "Reading autobiographical reflections of notable scholars is a pleasurable way of learning about a field of study. These interviews cover a good slice of modern comparative government. They are wide ranging, focused, and informative. And fun to read." -- Nelson W. Polsb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o show how great works that have shaped our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s and society are rooted in individual lives is a wonderful project. Munck and Snyder are the best of guides. Thoroughly informed about the scholarship, they explore the personal side with deftness, tact, and imagination. The result is a series of lively and revealing intellectual portraits." -- Dietrich Rueschemeyer, Wat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 fascinating oral history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You could read the collected books and articles of all the fifteen leading lights represented here and never grasp the insights that these interviews offer: how wars, immigration, and the economy shaped the research agenda; how the backgrounds, personalities, and life experiences of these scholars guided their work; and how these scholars evaluate one another and those beyond this elite circle. Munck and Snyder have performed an invaluable service to the discipline." -- Michael Coppedg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This distinctive book frequently illuminates the dynamics of major scholars' research agendas (and of their career paths more generally), thus making it highly recommended reading for researchers in this subfield." -- Choice "I told my qualitative research class to read at least three of the interviews in the book and summarize what they took from each. The response was amazing. Most of them had read most of the book. They were moved, inspired, and reassured by it. Each of them felt validated by something one of these scholars said. We ended up discussing the interviews through much of the class... the discussion of how real scholars relate their world and their scholarship was so exciting to them that I didn't want to stop it. So thanks... for helping them to bridge the often daunting distance between themselves and the names on the texts they read in class -- it was truly rewarding." -- Margaret Keck,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oduct Description In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interviews with the most prominent scholars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since World War II, Gerardo L. Munck and Richard Snyder trace key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Organized around a broad set of themes -- intellectual formation and training; major works and ideas; the craft and tools of research; colleagues, collaborators, and students; and the past and future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 these in-depth interviews offer unique and candid reflections that br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to life and shed light on the human dimension of scholarship. Giving voice to scholars who practice their craft in different ways yet share a passion for knowledge about global politics, Passion, Craft, and Method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offers a wealth of insights into contemporary debates about the state of knowledge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the future of the field.
  • 致青年学者

    作者:[西]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致青年学者:一位诺贝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的传世之作,该书在100多年前出版时曾轰动西班牙,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畅销至今,在很多国家被列为大学生、青年学者的必读书籍。19世纪的西班牙,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不是欧洲的强权国家,年轻的卡哈尔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进入了科学界,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西班牙少数能享誉国际的科学家,并于190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卡哈尔将他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心得以及在大学执教所作的思考进行总结,撰写了《致青年学者:一位诺贝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希望帮助刚刚迈入科学研究大门的年轻人建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和方法。《致青年学者:一位诺贝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谈到了作为一名学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研究时的态度与方法,比如勤奋,耐心,抱负,认真的态度;甚至谈到了研究者的婚姻观,爱国情操,及影响科学研究工作的社会因素,涵盖内容丰富,而这些对现在的研究者来说仍然十分重要。 无论你是刚刚进入科研领域的新人,正着手一项研究项目;或是还在上学的学生,正在苦于自己的学位论文,《致青年学者:一位诺贝奖获得者的人生忠告》都将带给你无穷的启发。
  • 心·坐标

    作者:荆其诚,傅小兰

    这是一本从全新的角度阐述心理学史的书,一改我国惯常心理学史书籍“从主义到主义,从批判到批判”的编写模式,以心理学科学研究史实为基础,以每位大家的心理学研究历程为线索,展现心理学科学性的一面。书中不仅表达了丰富的科学事实和清晰的科学观点,还折射出作者的智慧。每篇文章又加入了若干专栏,供读者了解相关的信息;对于需要解释的术语、典章、地名,统一采用了页下注方式提供注释或参考文献,也使文章内容更畅达易懂。
  • How Life Imitates Chess

    作者:Garry Kasparov

    "One of the most formidable brains of our era....fast-talking, exuberant, indigant one moment and laughing sardonically the next - Kasparov clearly relishes the fight.""--Washington Post"Garry Kasparov was the highest-rated chess player in the world for over twenty years and is widely considered the greatest player that ever lived. In "How Life Imitates Chess" Kasparov distills the lessons he learned over a lifetime as a Grandmaster to offer a primer on successful decision-making: how to evaluate opportunities, anticipate the future, devise winning strategies. He relates in a lively, original way all the fundamentals, from the nuts and bolts of strategy, evaluation, and preparation to the subtler, more human arts of developing a personal style and using memory, intuition, imagination and even fantasy. Kasparov takes us through the great matches of his career, including legendary duels against both man (Grandmaster Anatoly Karpov) and machine (IBM chess supercomputer Deep Blue), enhancing the lessons of his many experiences with examples from politics, literature, sports and military history. With candor, wisdom, and humor, Kasparov recounts his victories and his blunders, both from his years as a world-class competitor as well as his new life as a political leader in Russia. An inspiring book that combines unique strategic insight with personal memoir, "How Life Imitates Chess" is a glimpse inside the mind of one of today's greatest and most innovative thinkers.
  • 五常学经济

    作者:张五常

    本书细说了张五常在海外的经济学道路上坎坷的求学过程。无论在加州大学还是芝加哥大学,张五常屡遇名师,包括“产权理论之父” 阿尔钦,第一位启蒙老师赫舒拉发以及诺贝尔奖得主科斯等知名经济学家,从他们身上,张五常学到了很多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奇思妙想,并在自己独立的求真意识及原创精神的指引下,超越了这些前贤,在求学道路上大有所成,最终改写了经济学的基本范式。本书还细致解说了张五常轰动一时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诞生的前因后果,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恩师们对他的谆谆教诲。
  • The Ph.D. Grind

    作者:Philip J. Guo

    This book chronicles my six years of working towards a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at Stanford University from 2006 to 2012. A diverse variety of people can benefit from reading it, including: undergraduates who might be interested in pursuing a Ph.D., current Ph.D. students who are seeking guidance or inspiration, professors who want to better understand Ph.D. students, employers who hire and manage people with Ph.D. degrees, professionals working in any creative or competitive field where self-driven initiative is crucial, and educated adults (or precocious kids) who are curious about how academic research is produced.
  • 历史研究导论

    作者:(英)迈克尔·斯坦福

    在迈克尔·斯坦福的指引下,这趟历史之旅轻松活泼且富有教益。他的书令人愉快、平易近人、博学多识、机智幽默,并且具有坚实的哲学根基,他迷人地将历史阐释为曾经产生过的经验和对过去的批判性重建。无论是专业的历史学家还是历史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斯坦福那清醒明晰的常识中获益良多。 ——查尔斯·蒂利,美国著名历史社会学家、政治学家 本书主要处理“历史是什么”这个主题,以及基于这个主题扩展出来的研究历史应遵守什么原则。全书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自出版以来广受学者和学生的好评,多年来不断再版。 作者在书中将历史区分为“作为事件的历史”和“作为记述的历史”,分别标记为历史(甲)和历史(乙),以此为横轴 ,以作为统一体、行动、观念、论述、知识、遗迹、事件、顺序、理论、形而上学的历史这十个透视角度为纵轴,内容涵盖了从古至今历史研究中所有可能面对的概念和问题。全书不仅澄清了历史的本质、作为记述的历史、作为事件的历史、历史理论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等等学理上的问题,也注重如何使用证据这种方法论层面的传授。另外,书中虽然涉及大量不同历史学派的历史观点,但是作者力图避免学术术语的使用,尽量以富含常识的日常语言论述,直触和直面问题的核心关键。 因此,本书虽然名为导论,所述却务求广博,行文晓白通畅,足以作为从事历史研究人员的首选入门指南。
  • 历史学十二讲

    作者:[法] 安托万•普罗斯特

    本书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研究入门读物。历史学在法国极为发达,尤其是20世纪以来年鉴学派引领了世界史学的潮流。作者多年在索邦大学给历史系的本科生讲授“历史学研究入门”,本书即其讲义的结晶。作者从在法国如何做历史谈起,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历史学的关键问题。这是一本有法国特色的历史学教科书,是法国史家的治史经验谈,凝聚了法国史学的丰厚积累,对于中文世界的读者而言,是极难得的便携手册,有助于我们澄清自己的历史观念。
  •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作者:荣新江

    对于渴望进入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学子来说,本书几乎是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门的途径。举凡古籍、石刻、简帛、文书、图像以及今人论著、刊物都有它们的翻检之道,而对版本与校勘的把握、考古新发现的追踪,则有利于学识的积累和更新。更进一步的学术论文写作也有它的一定之规,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取巧。学术素养就是在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养成的。
  • 商业就是一场秀

    作者:[美]李•勒菲弗

    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意、策划案或产品,如果你没有把它向他人精彩地演示出来,就没有任何人会觉得它了不起。在职场和商场上,千万不要仅仅因为你那不足以吸引人的商业演示,而让你最精妙、最有成效、最有建设性的想法化为泡影。 《商业就是一场秀》揭示了当今商业时代,每个企业、每个职场人都可以立即应用的演示技巧,从制订计划、进行包装、巧妙展示三个层面,一步一步,细致、全面地教给读者最实用的演示方法。每个人读了《商业就是一场秀》之后,都能在展示创意、推介产品、解说方案时做出让老板、同事或客户过目不忘的演示,让人们对你的点子、产品或服务拍案叫绝,并口口相传。 【编辑推荐】 《商业就是一场秀》,手把手教你做出精彩绝伦的商业演示! 为什么乔布斯的产品发布会总能引来万众瞩目? 因为,他将商业变成了一场淋漓尽致的“秀”。 这是一个表演者的商业时代:吸引人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如今的商业社会,如果你不会演示、不会包装、不会解说、不会“秀”,你还能卖掉啥? 《商业就是一场秀》正是为所有需要利用视频、PPT或演讲来打动老板、同事、客户的职场人解答了怎么“秀”: 演示时怎样介绍背景最吸引人? 最能让演示出彩的故事格式是什么? 怎样让你 的演示打动从专家到初学者的所有人? 怎样演示复杂概念,让所有人立刻产生共鸣? 精彩的演示词包含哪几个简单要素? 怎样向野人演示计算机? 为什么用《大白鲨》来演示《异形》最容易成功? …… 《商业就是一场秀》,汇集最激动人心的案例、方法、工具、步骤,全是干货! 《商业就是一场秀》,营销人、创意人、公关人……职场必须人手一本的商业演示魔法书! 《商业就是一场秀》,展示创意、推介产品、解说方案、吸引投资、竞聘升职 ……你每天都要用到它! 《商业就是一场秀》中提到的每个视频演示案例,都附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关于最新最热的话题、产品等的精彩演示。
  • 社会研究方法

    作者:[美]劳伦斯·纽曼

    迄今所见中文社会研究方法书中最好的一本,极力推荐研究生教学中采用。理清了许多问题,对定性和定量的对比非常精彩。

  •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科研成功之道

    作者:(日)金出武雄

    本书是由管理和培育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研究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Takeo Kanade对其日常研究、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进行收集整理而成的一本小册子。本书不仅用作者亲身经历的大量事例极具趣味地描述了许多有效的科研法则,如“海阔天空的构思”、“跳出现有的成功”、“KISS方法”、“用情景推动研究进展”、“智慧体力”、“从‘做不到’重新开始”、“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构想”,等等,而且更是用大量的篇幅、语重心长地为下一代即将承担未来的年轻人如何进行科研,如何进行创新,想得到一定成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提供了必要及时的指导。 本书不仅适合科研人士,应该说是适合任何读者阅读,因为它能对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在解决问题方面会有许多参考价值。 本书尤其适合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在思考如何培养自身能力,如何发展自我的时候参考阅读。
  • 系统思考

    作者:[美] 丹尼斯·舍伍德

    丹尼斯以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方式介绍了大量美妙、甚至是幽默的案例。读这本书不需要具备任何专业知识,但书中融汇着超凡的智慧。如果你已经读过《第五项修炼》,那么本书不仅有助于加深你对系统思考的理解,也为如何使用相关的工具与方法绘制系统循环图,从而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了详细的指南,并展示了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可以获得的神奇力量。 丹尼斯·舍伍德曾就读于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以及伦敦商学院。丹尼斯在学
  • 暗时间

    作者:刘未鹏

    2003年,刘未鹏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并开始写博客。最初的博客较短,也较琐碎,并夹杂着一些翻译的文章。后来渐渐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总体上在这8年里,作者平均每个月写1篇博客或更少,但从未停止。 刘未鹏说—— 写博客这件事情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够坚持做8年,那么不管效率和频率多低,最终总能取得一些很可观的收益。而另一个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坚持得足够久,“坚持”就会慢慢变成“习惯”。原本需要费力去驱动的事情便成了家常便饭,云淡风轻。 这本书便是从刘未鹏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关于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暗时间》的书名便来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