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学

  • 抽签与民主、共和

    作者:王绍光

    “民主”这个词无所不在,当代民主往往与选举挂钩,却也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民主的实质,不谈选举,民主还剩下什么?实现民主难道仅有选举这一种方式吗?抽签是非理性的、荒唐的、不负责任的?抽签是如何成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念的利器?又缘何被腰斩?如今为何又会在西方得到重生?此书以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证明,在过去2600多年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实现民主、共和理念的主要方式是抽选而不是选举。作者通过大量史料,复原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国、佛罗伦斯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运作,细致展现了抽签模式在其中的具体实践,抽签所扮演的角色,包括运用抽签的原因,抽签过程如何操作,抽签对当时的政制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等等,全面探讨了抽签这种遴选方式在民主、共和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 牛津政治行为研究手册

    作者:[美]罗伯特·E.戈定 主编 / [美]拉塞尔·J.达尔顿 / [德]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 编

    本书主要研究政治行为的相关理论:首先,论述大众信任体系与交流;其次,探讨现代化与社会变化对政治行为发生的影响,包括各种文明的冲突、时间空间改变所产生的影响等;再次,研究政治价值观中公民对于外交政策和对世界政治的看法;然后,具体阐述政治行为的新争论,主要包含社会阶层、种族、党派分化等各个方面;接着,介绍政治参与中选举的准备、社会资本的影响等行为;然后,探讨公众意见与决策的关系,分析公众的意见是否能够得到采纳;最后,探讨比较政治行为的研究方法。

  • 民主四讲

    作者:王绍光

    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2500 年的历史;而在头2300 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直到最近一百年来,它才时来运转,被当作“好东西”。为什么“坏东西”会变成“好东西”?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本书作者以成熟的西方民主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现实世界里民主体制的诸实证性问题。他从民主的起源和演化讲起,逐一讨论民主发展的历史过程、西式民主出现以及巩固的条件、西式民主的机制与运作及其实效与反思。诚如作者所言:“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也不仅仅是为了赞赏;在很大程度上,它的目的是要对西式民主进行批判和反思。”

  • 红天鹅

    作者:[德]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

    “红天鹅”,是指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国家治理方式。

    此书跳出了传统的制度分析框架,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和试验创新进行了深度解析。尤其展示了中国如何将长期的国家规划、战略与各种地方试验(试点)相结合,通过这种机制有效地推动政策创新和调整,推动经济实现了腾飞。

    此书以比较政治研究的视角,为我们认识和总结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打开了一扇窗。

  • 八年執政回憶錄

    作者:馬英九(口述) / 蕭旭岑

    首創

    臺灣民選最高得票數的領導人

    臺灣政治二次政黨輪替先例

    馬習會為兩岸創造和平新頁

    第一本執政八年最高領導人回憶錄

    《八年執政回憶錄》不只是馬英九任職台湾地区兩屆領導人的回憶與反省,更是臺灣第一本「領導人八年執政」的完整闡述:

    ●兩岸領導人相隔66年再見的「馬習會」

    ●東海和平倡議、南海和平倡議

    ●活路外交,以及臺日、臺菲漁業協議

    ●金融海嘯、八八水災

    ●與前後期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總統的互動

    ●未竟之志與“台湾”的未來

    馬英九親自受訪、授權出版

    收錄近50幅珍貴歷史照片

    回顧八年領導人之路的顛簸起伏

    是肩負7,659,014票的囑託

    也是全臺兩千四百萬人的共同記憶

    卸任後,馬英九以「贖罪」的心情到各地去,

    跟民眾站在一起,感受到民眾真實的期待與心聲。

    讓他反省,執政八年期間,自己應該要更加柔軟、更有彈性。

    更加地傾聽人民的聲音,與人民對話,更深入去關心人民的需求。

    「謙卑地傾聽,誠懇地對話,永遠都不嫌多」—馬英九

  •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

    作者:史蒂文.李維茲基(Steven Levitsky) / 丹尼爾.齊布拉特(Daniel Ziblatt)

    《紐約時報》暢銷書,已翻譯十五種語言

    關於當下的川普總統必讀書籍之一

    作者說明了許多國家的民主如何崩潰,不只是透過暴力政變,更常見(與隱晦)的是逐漸陷入專制……對於美國可能發生的事,本書是一本透徹又重要的指引。──《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在美國,沒有公職經驗、不尊重憲法權利、顯然極權傾向的人選上了總統

    許多國家的民粹政府和極端勢力抬頭……民主國家要滅亡了嗎?

    看似健康的民主國家是如何陷入專制的?

    隨著專制領袖當選、濫用政府權力與完全壓制反對黨,民主制度以十分欺瞞大眾的方式,逐步零散地消亡。這三個步驟正被全世界引用,唐納‧川普的當選也不例外,我們必須了解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這些情形發生──

    作者從政治學與歷史分析美國國內外民主危機:主張民主國家並不是因為一個人的衝動而毀滅,而是在黨派惡鬥的過程中,長期忽略規範慢慢被削弱。

    當恐懼、投機或失算,導致主流政權把極端派帶進主流,就會危害民主。

    現在美國政客把對手當敵人,恫嚇自由媒體,威脅拒絕接受選舉結果。

    他們企圖弱化我們民主的制度性緩衝,包括法院、情報單位與倫理機構。

    學者們擔心全世界的民主可能受到威脅,國家。即使最民主的國家也很脆弱!

    從冷戰結束之後,大多數民主崩潰是民選政府本身造成的。

    委內瑞拉、喬治亞、匈牙利、尼加拉瓜、祕魯、菲律賓、波蘭、俄羅斯、

    土耳其和烏克蘭的民選領袖都推翻民主機制。現代的民主倒退於選票箱。

    對許多人來說,民主的腐蝕幾乎無法察覺。通往崩潰的選舉之路隱晦又危險。

    在選舉之路上,街上沒有坦克。憲法與其他名義上的民主機制原封不動。

    民眾還是會投票。民選獨裁者維持民主的表象,同時抽換其內容……

    作者根據多年研究,深度解析了民主制度如何與為何死亡、警示現在民主制度在美國與其他地方如何被顛覆,同時提出如何維護與修復備受威脅的民主,供政府、政黨與個人參考!

    書評

    作者說明了許多國家的民主如何崩潰,不只是透過暴力政變,更常見(與隱晦)的是逐漸陷入專制……對於美國可能發生的事,本書是一本透徹又重要的指引。──《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作者以充分的證據主張,民主國家不是因為一個人的衝動而毀滅;而是在黨派惡鬥的過程中,長期忽略規範慢慢被削弱,直到其中一方發現機會使出致命一擊。唐納‧川普不是獨裁者。但是看完本書不可能不擔心我們民主規範的整體腐化可能給未來的獨裁者--或許還是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人──帶來機會。──《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從政治學與歷史分析美國國內外民主危機的;同時,他們把對話拓展到川普之外與之前,到其他國家與美國民主與政治的深層架構。──Vox新聞網,艾茲拉‧克萊恩(Ezra Klein)

    本書研究看似健康的民主國家陷入專制的現代史。看完這本好書之後,很難不深深擔憂川普對共和制的健全造成致命傷的可能性。預期軍隊在街上踢正步就太單純了,但是會有一場民主之戰。──《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

    事先警告:閱讀這本書會讓你非常非常不安。他們提出強力的論點顯示,我們不折不扣地正在未知的領域,處於艱困時期與黑暗時期的界線變得模糊的時刻。──《華盛頓月刊》(Washington Monthly)

    研究謹慎又具說服力。作者顯示了即使最民主國家也很脆弱,也警告政治人物──自以為可以利用專制者又不會受傷的人。本書提供美國人民所有該避免的政治信念指南。──《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本書回顧歷史提供遭受威脅時捍衛民主規範的指引,讓大眾發現,當民主遭受威脅時,我們是有可能反擊的。充滿啟發又易讀。

    作者對於民主衰亡研究的最大貢獻,就是他們拒絕西方例外論。他們述說我沒聽過的啟發性故事。傑出、具學術性又易讀,警世又中肯。──《衛報》(The Guardian)

    兩位作者是反唐納‧川普的哈佛政治學教授。政治學者即使面對最強悍最幸運的竊聽記者仍有一大優勢,就是他們受過訓練能告訴我們大局。他們發揮有用的全球與歷史脈絡……揭示民主國家政治人物犯的錯誤是:讓危險的煽動者進入權力核心。他們提出民主的緩慢內部崩潰是有些規則可循的,這些規則在英國也完全符合。──《泰晤士報》(The Times)

    名人推薦語

    作者為世界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提供了高明的診斷:民主制度能延續嗎?他們以冷靜的精準與傑出的歷史掌握,指向腐化的警訊,並且定義想要保存自由政府者的義務。如果當下有緊急必讀的書,就是這本了。--小尤金‧約瑟夫‧迪昂(E.J. Dionne Jr.,),《川普之後的國家》(One Nation After Trump)作者

    我們活在一個危險時期。任何擔心美國民主制度未來的人都該閱讀這本輕快易讀的書。不擔心的人更是必讀。──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共同作者

    李維茲基和齊布拉特是外國民主制度的頂尖學者,以無比活力與正直,應用他們的專長看待美國現在的問題。他們以自己的淵博知識連結到我們每天體驗的混亂,讀者會感到智識的興奮,以及政治警告。──提摩西‧史奈德(Timothy Snyder),《暴政論》(On Tyranny)作者

    關心國家未來的所有美國人都該閱讀這本公正、吸引人的書,橫掃全球、綜觀歷史,分析民主國家如何死亡。結果是一套診斷當前國內事態與復原展望的難忘框架。──丹妮爾‧艾倫(Danielle Allen),《我們的宣言與理由》(Our Declaration and Cuz)作者

    兩年前,這種書不可能寫得出來:兩位專研外國民主崩潰的頂尖政治學者利用這份知識告知美國人他們的民主現今面臨的危險。我們應該感謝作者以他們的深度理解解讀當前的核心政治議題。──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政治秩序及其衰敗》(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作者

    在這本傑出的歷史綜合論述中,作者顯示全世界民選領袖的行為如何鋪出民主失靈的道路,美國目前為何也有陷入同樣惡性循環的危險。本書應該作為恢復共同信念與超越憲法條文、構成重要護欄保護民主制度之作風的號角,被普遍緊急地閱讀。──賴瑞‧戴蒙(Larry Diamond),《改變民心的民主精神》(The Spirit of Democracy)作者

  • 逆说美国的民主

    作者:渡边靖

    日本学者揭开美国社会的繁荣表象,审视民主主义的困境。

    ————————

    ■本书从民主思想说起,展现美国社会繁荣与危机并存的悖论式构图,打破亚洲人对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刻板印象,提供解读美国文化和国际关系的新视角。

    ■“岩波新书精选”系列之一,汇聚东西方视点,聚焦当代热点问题。

    ■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教于庆应大学的日籍“美国专家”渡边靖,以其十年留美经历为基础,从“他者”的角度,冷静审视美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动向,预测其未来发展。

    ■“新书”是诞生于日本的独特出版物。它的特点是:轻盈——小而紧凑,大多为十万字,通俗易懂,节奏轻快;优美——题材广泛,可读性强;深度——著者皆为名家,皆为一时之选。

    “岩波新书”在日本被称为“修养新书”,以培养现代人的现代性文化修养为己任,致力于知识的普及与更新。

    “岩波新书精选”系列从岩波书店出版的3200种“新书”中严格挑选出十三部作品,选书、翻译、做书,历时五年,精心翻译,精心编辑,并邀请了专家校译。编者试图从“岩波新书”的大花园里采撷几朵,以飨读者。

    ————————

    内容简介:

    美国以自由的代言人自居, 然而以民主思想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司法体制和社会文化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本书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为切入点,展现了一幅美国社会纵断式的景观图,灾害暴露出的贫困、不平等、政治分裂、种族壁垒等问题始终困扰着美国的政治家和普通人。美国式民主是否具有本质上的缺陷?以“他者”的视角,着眼于美国的政治困境,日本学者尝试解构美国式民主。

  • 理性选民的神话

    作者:  [美] 布赖恩·卡普兰

    民主是什么?国家任何事务皆由公投直选来决定,就真能产生能令大多数人满意的政策吗?民主真是一剂政治万灵药吗?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布赖恩·卡普兰在这部被誉为“过去二十年里公共选择领域好的两本或三本书之一”的著作中,颠覆了人们对于民主的传统观念,提出选民非但不是理性的,而且由于他们对于现实根深蒂固的错误的认识,选民最终的选择往往是糟糕的。所以,投票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 以自由之名

    作者:[美] 诺姆•乔姆斯基 / [美]安德烈•弗尔切克

    著名公共知识分子乔姆斯基封山对谈录,一本让你看懂世界秩序和真实美国的震撼力作。

    以自由之名,美国究竟干了些什么?

    回顾二战以来的世界历史,直面民主的阴暗面,追问人类苦难的根源,深度分析世界格局的未来趋势。

    ———————————————————————————————————

    【内容简介】

    • 1951年,日本与美国为代表的部分“二战”战胜国签署《旧金山和约》,美国竟然同意对日军1941年以前的罪行不予追究,而其中就包括了南京大屠杀。

    • 1964年—1973年,随着越战的升级,美国轰炸老挝境内的石缸平原,疯狂投下二百万吨的炸弹。时至今日,大量未引爆的炸弹仍然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

    • 1989年,美国为保住在巴拿马运河的既得利益,发动入侵巴拿马的战争,行动代号“正义使命”。期间,大约3500人遭到杀害。

    •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公务人员保护协议”,授权总统可以在有美国人受到海牙国际法庭审判时,以武力入侵荷兰。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及西方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政策已经导致了全世界范围内5000万到5500万人死亡。

    ……

    我们这个世界依然满目疮痍、强权横行;不停地有人死去,在自由、民主和其他堂而皇之的旗号下惨遭屠戮。而参与其中的力量几乎都来自于欧洲“旧大陆”以及它在大西洋对岸那个强大而残酷的后裔——美国。

    从越南战场和印度尼西亚的屠杀,到几经战火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再到遭到北约轰炸的南联盟和利比亚,诺姆•乔姆斯基和安德烈•弗尔切克两位伟大的公共知识分子,讲述了他们亲眼见证过的苦难与暴行;并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美国的全球霸权,揭露了它与数十年来世界上丛生的战火、屠杀、暴乱、贫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自由之名》展示的是国际政治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是人类不能忘却的记忆,以及无数公共知识分子、战地记者和人道工作者的事业与忧患。作者以此警醒我们:不能空怀着同情和愤怒,等待着最糟糕的事情发生,更不能因此闭上眼睛;人们需要以主动的姿态应对这个世界流血的真相,让曾经沉默的大多数,面对虚伪的自由与正义,发出反抗的怒吼。

    ———————————————————————————————————

    【编辑推荐】

    1. 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诺姆•乔姆斯基与战地记者、制片人安德烈•弗尔切克的世纪对话,批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为世界带来的冲击与破坏。本书涵盖他们对于当代主要政治事件的深入反思,让我们得以站在思想巨人的肩上观察这个依然满目疮痍、强权横行的世界。呼吁读者洞悉世界政治的真相,并且批判性地思考世界秩序的现状与未来。

    2. 索马里海盗、轰炸利比亚、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之春、叙利亚内战……用顶尖公共知识分子和战地记者的视角和责任,带你亲历政治灾难与变革发生的地方。 “我感觉,乔姆斯基知道所有事情,而弗尔切克去过任何地方,”普林斯顿大学的国际法教授理查德•福尔克如是说。

    3. 本书为你描绘一幅详尽的国际政治地图。西非、南美、东南亚、东欧、中东……这些世界的“其他地方”都在发生什么?两位作者作为终日为人道事业奔走的活动家,将带你触摸当地人们的苦难与希望,将点亮你的认知地图上的黑暗区。

    4. 该书引起了各国读者的激辩。在国际政治舞台的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惨剧和阴谋?谁来负责?跨国资本和军事强权在国际上恣意妄为,我们拥有怎样的反抗力量?

    【评论之音】

    阅读乔姆斯基总是发人深省、富有教益的,他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也许他是这个星球上听众最广的国际政治之声。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以自由之名》非常有用、简单明了,介绍了作者的世界视野。乔姆斯基和弗尔切克对西方犯下的战争罪行非常熟悉,这本书将给那些不那么了解这些事的人打一剂“预防针”。

    ——凯文•巴雷特(Kevin Barrett),政治活动家、伊斯兰问题专家

    谈话旋风般席卷了二战后西方帝国主义和先前共产主义阵营的历史,以及在中国和拉美正在发生的变革。明晰、广博、有胆识。乔姆斯基与弗尔切克无所畏惧,准确诊断了世界的积弱,揭露了现代资本强权深藏不漏的卑鄙手腕。

    ——约翰•格林(John Green),作家、制片人

    读完此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乔姆斯基知道所有事情”而“弗尔切克去过一切地方、做过所有事情”。……我们所关心的事与真正值得关注的事之间的鸿沟,将由这本书来填补。

    ——理查德•安德森•福尔克(Richard Anderson Falk),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法学教授

  • 记忆

    作者:[美] 埃里克·沃格林

    《记忆》(Anamnesis)一书在沃格林的智识生涯中,地位相当独特。一般来说,他很少有兴趣去回顾之前已经发表过的东西,甚至,一旦兴趣不再,他连篇幅巨大的《政治观念史》都懒得筹备发表。那么,《记忆》这部以回望和盘点、而不是闯进新领域的作品,就值得读者们注意了。

    原书于1966年以德文刊行,从写作顺序上位于《政治新科学》和《秩序与历史》前三卷之后。在这部枢纽性的著作里,既有沃格林对与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舒茨的交往、对自身童年经历的现象学式追忆,有他就政治观念史中的重要议题所进行博学式的考察,还有从秩序观念史考察拓展开去的“意识哲学”理论。

    沃格林亲自编修的这本书,并非单纯的旧文重刊。有心人想必能从中看出,沃格林是如何从其思考的出发点——胡塞尔现象学——逐步推进到对西方政治观念史的研究。同时,这部重新定向之作,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沃格林一生的思想事业。

  • 李光耀观天下(精装)

    作者:[新加坡]李光耀

    新加坡开国元首生前绝笔,洞察天下与人生,精装珍藏版全新上市。

    这本书绝不是枯燥的地缘政治论述,也不是全球事务迂回曲折发展的专题报告。

    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本书中,他凭借其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力,对今天世界的形势和20年后世界可能展现的面貌提出看法。相反,在横跨美国、中国、亚洲和欧洲的广博叙述中,他剖析了它们的社会、探究其人民的心理,并提出了有关这些国家未来的结论。

    李光耀在书中表达的坦率且往往令人惊讶的观点,使本书成为一本新鲜生动又引人入胜的读物;也探讨了他长久以来最关切的新加坡的未来,并让读者一窥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对死亡的观点。每章中还穿插了他接受《海峡时报》访谈的问答录,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他的观点。

  • 全球化时代

    作者:[美]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一项连接菲律宾、古巴、中国、日本、美国的广阔研究

    ◆《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深度论述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

    ....

    【内容简介】

    19世纪晚期,电报、万国邮政联盟、铁路与蒸汽船使得跨国连接成为可能,早期全球化已然开端。人口迁移与观念传播同时进行,无政府主义与民族主义相遇,其信奉者实施了目标和次数都引人注目的暗杀行动,引发了早期的“反恐怖主义”立法;古巴与菲律宾作为西班牙帝国仅存的两处重要殖民地,几乎同时爆发民族主义起义,其间革命者互通有无、协调行动,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合作。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从菲律宾下笔,逐渐向欧洲、美洲和亚洲发散,聚焦于以菲律宾国父、小说家何塞·黎萨尔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主义者,再现了“一战”前的世界政治与文化图景。在此基础上,他试图阐明早期全球化时代无政府主义如何影响了民族主义,而全球组织网络又如何塑造了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运动。

    ....

    【媒体推荐】

    本书的焦点集中在一批杰出的人们和那段意义重大的岁月,非常本土化,同时又具备全球视野。

    ——T·J·克拉克《伦敦书评》

    一段不同寻常又引人入胜的历史。

    ——《卫报》

    本书为无政府主义和反殖民思潮的全球性传播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出版社人周刊》

    这份研究文字优美,异常博学。

    -—-英国《独立报》

    ···

    【编辑推荐】

    ◆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是国际知名的历史政治学家,曾获2011年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赫希曼研究奖、2000年福冈亚洲文化奖。其早年著作《想象的共同体》已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并成为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

    ◆安德森早年师从康奈尔大学东南亚研究专家乔治·卡欣。在卡欣的影响下,安德森在东南亚、美洲研究方向成果斐然。本书汇集了安德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他以流畅优美的文字重现了当时的伦敦、巴黎、香港、马尼拉、新加坡等截然不同的情景。本书从文学和政治双重维度,探索世界各地的激进民族主义之间蕴藏的无政府主义力量,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如何利用包括小说、杂志文章等在内的文化途经扩散其政治理念。

    ◆本书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亮点是安德森对“早期全球化时代”(指19世纪晚期)的观察和研究,他认为电报、邮政和铁路系统的完善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科学发现、文化传播甚至军事斗争的相互影响也变得更加明显。这种比较历史研究视角包含更大信息量,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趣味。

  • 国家兴衰

    作者:(美)鲁奇尔•夏尔马

    ◆暴涨的洋葱价格摧毁了谁的财富?政府干预的边界到底在哪?

    ◆下降的汇率更利于国际竞争吗?科技或资源富翁如何影响贫富不均?什么样的人口结构才能产生红利?

    ◆政治强人如何改变一国的命运?国际舆情热捧就一定有利于国家发展吗?多高的债务增长率会造成经济猝死?

    ◆为什么制造业最重要?区位优势的威力怎样运作才能最大化?

    鲁奇尔•夏尔马试图回答史上最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贫穷,有的国家富裕?

    借助海量的数据和长达数十年的深入观察,夏尔马分析了影响国家经济和未来前景的数千种因素,并从中总结出10大核心原则,带领读者了解一国兴盛与衰落的秘密。

    翻开这本书,你将彻底读懂正在发生的经济变化,消解经济格局变迁带来的财富焦虑与危机感。

  • 思想产业

    作者:[美]丹尼尔·W.德雷兹内

    ★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图书

    ★2019南大出版社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好书

    ★一本料多、劲爆、老练的美国思想产业实录。公共知识分子跌下神坛,思想领袖居于社科金字塔顶端。

    “我们致敬《思想产业》……对美国思想市场历史脉络的细致梳理,它揭示了传统权威公信力下降、政治极化和经济不平等加剧,是造成美国思想市场权势转移的深层动因,为我们观察当下的文化状况提供了有效入口。

    我们也致敬作者德雷兹内,他从思想产业内部出发,颇具勇气地批判了思想领袖为得到富人赏识而丧失信仰和原则的犬儒行为,并重申知识分子的公共责任与道德底线。”

    ——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致敬词

    内容简介

    公共知识分子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总是在一些拥有极高话语权的政治评论杂志上,围绕各种类型的话题发表意见。但近年来,公共知识分子却被另一类思想家所取代,这一新晋群体被称为思想领袖。与公共知识分子不同的是,思想领袖通常在那些与公众联系较为紧密的机构工作,而较少在高端杂志上进行辩论,他们的想法总是雄心勃勃且备受称赞。

    当代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已经按照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模式来组织与运营。这些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丹尼尔•W.德雷兹内在本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向我们展现了当代美国乃至西方公共知识分子的生活。德雷兹内认为,尽管当今的思想产业存在一些负面的内容,但它非常擅长广泛地传播思想,并吸引着大量渴望新想法的人。

  • 让人民来决定

    作者:[美] 罗伯特·费希尔

    在本书中,作者主要以时间为线索,追溯了从二十世纪早期一直到今天美国邻里组织的主要趋势,内容主要由社会福利邻里组织(1886-1929)、激进邻里组织(1929-1946)、保守邻里组织(1946-1960)、60年代的邻里组织革命、70年代的新人民主义、80年代的社区组织等部分构成。

  • 黑帮的逻辑

    作者:[美]大卫•斯卡贝克

    本书挑战了大众普遍持有的监狱帮派会助长种族歧视现象和暴力行为的看法,与一般人的想法相反,监狱帮派的制度实际上减少了监狱中的暴力行为。作者遵循理性选择传统,对监狱帮派作了大量的**手描述,包括帮派是怎样精密组织(甚至有成文规章)来规范监狱黑市、裁决冲突、平衡囚徒与狱警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监狱亚文化以及帮派政治问题,试图阐释帮派为何会形成、精密的结构对其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监狱帮派又缘何会拥有左右甚至是高墙之外的犯罪的力量。

  • 法兰西内战

    作者:[德]卡尔·马克思

    本书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特别是用巴黎公社的新经验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首先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法兰西内战》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既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作者:周雪光

    关于中国国家的治理逻辑,本书主要沿着两条脉络进行探讨:一是中央权威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各级政府体制的制度设施和行为方式;一是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影响上。本书从学术上推进了当前国内的国家治理研究,并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 的研究路径和视角。

  • 政治社会的世系

    作者:[印度] 帕沙·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

    本书对“政治社会”概念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的考察,然后致力于通过后殖民社会及其在政治上的演变,特别是印度的共同体的例子,挑战自由主义理论的确定性。其理论目标是反对一切偏见和预成的判断,通过这样的批判工作,证明政治差异并不总是西方以外世界在哲学和文化上落后的证据。查特吉强调他的取向是现实主义的而不是乌托邦的,只是试图理解后殖民民主的新实践。

  • On Tyranny

    作者:Timothy Sny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