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学

  • 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德] 恩斯特·康托洛维茨

    对嗣后的思考是人类最基本的思考,政治体亦然。

    “国王的两个身体”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自然之体”,他个体的肉身,可生病、会疲弱、可朽坏;同时,国王另有一个“政治之体”,永远存续、不可朽坏。然而,政治体世俗化的下发展历史塑造了超越时间的“祖国 ”和“人民”这样的观念,并自然地引向这个身体的“头”,即国王的永久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古今政治体的根本问题。

    康托洛维茨耗时十年,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研究,深入探索了“两个身体”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种与“二体”有关联的思想谱系——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政治体永久性,即人民政体的“头”的永久性问题。他精心雕琢自己一生的巅峰之作,试图用历史材料本身散发出的魅力,抵御激进主义的思潮,揭示现代国家的生成问题。

    必须指出:英国剑桥史学派和法国年鉴史学派所建构的西方史学强大话语权,让《国王的两个身体》作为政治思想史经典的谱系,被某些意识形态的蜘蛛网所遮蔽。《国王的两个身体》会让今天的读者想到这样的道理:斩首作为政治体的人民身体的“头”,无异于斩除一个人民国家应该景仰的高贵精神——这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文明传统的珍珠彻底破碎。

  • 兰德公司(1989-2009)

    作者:[法] 让-卢普·萨曼

    兰德公司毫无疑问是世界智库界的一个传奇,有无数个新成立的智库立志把自己建成第二个兰德,但是这样的宏愿鲜有成功的范例。本书不仅回溯了兰德公司对确立二战以后美国军事科学的贡献,而且聚焦冷战结束以来兰德公司与美国军事战略理论和军事管理工程学重新建构的关系,详细探讨了兰德公司对美国军事准则的理念变化、战略学重大主题的变迁、军事思想的全球传播和军事现代化形象塑造等议程的重大贡献,揭示了兰德公司在后冷战时代美国战略学重构和美国“军事-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复合体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本书对研究当代美国智库、当代美国军事科学和战略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pulism

    作者:Cristóbal Rovira Kaltwasser / Paul A. Taggart / Paulina Ochoa Espejo / Pierre Ostiguy

    Populist forc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levant across the world, and studies on populism have entered the mainstream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discipline. However, so far no book has synthesized the ongoing debate on how to study the populist phenomenon. This handbook provides state of the art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on populism, and lays out, not only the cumulated knowledge on populism, but also the ongoing discussions and research gaps on this topic.

    I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pulism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presents the main conceptual approaches on populism and points out how the phenomenon in question can b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second focuses on populist forces across the world and includes chapters on Afric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East Asia, India, Latin America, the Post-Soviet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Europe. The third reflect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pulism and various relevant issues both from a scholarly and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Amongst other issues, chapter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ism and fascism, foreign policy, gender, nationalism, political parties, religion, social movements and technocracy. Finally, the fourth part includes some of the most recent normative debates on populism, including chapters on popu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constitutionalism, hegemony, the history of popular sovereignty, the idea of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The handbook features contributions from leading experts in the field, and is indispensible, positioning the study of popu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 How Democracies Die

    作者:Steven Levitsky / Daniel Ziblatt

    Donald Trump’s presidency has raised a question that many of us never thought we’d be asking: Is our democracy in danger? Harvard professors Steven Levitsky and Daniel Ziblatt have spent more than twenty years studying the breakdown of democracies in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 and they believe the answer is yes. Democracy no longer ends with a bang—in a revolution or military coup—but with a whimper: the slow, steady weakening of critical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judiciary and the press, and the gradual erosion of long-standing political norms.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re are several exit ramps on the road to authoritarianism. The bad news is that, by electing Trump, we have already passed the first one.

    Drawing on decades of research and a wide range of historical and global examples, from 1930s Europe to contemporary Hungary, Turkey, and Venezuela, to the American South during Jim Crow, Levitsky and Ziblatt show how democracies die—and how ours can be saved.

  • 最后的武士

    作者:[美] 安德鲁,克雷佩尼维奇(Andrew Krepinevich) / [美] 巴里‧沃茨(Barry Watts)

    2015年,美国珀修斯集团基础书局首次出版英文版。

    2017年,世界知识出版社首次出版中文版。

    安德鲁‧马歇尔(Andrew Marshall)是五角大楼的一个传奇。他任净评估办公室(五角大楼内部智库)主任一职逾40载,辅佐12任国防部长和8任总统,始终位居美国战略思想前沿。在兰德公司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马歇尔帮助确定了美国核战略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直到今天仍然适用。赴五角大楼任职后,他又率先提出了“净评估”的概念和方法,由此构建了分析美国与苏联之间长期军事竞争的新的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马歇尔通过“净评估”成功预测了军事方面新兴的颠覆性转变,包括新军事革命和中国作为美国重大战略竞争对手的崛起。

    马歇尔之前的两位部下安德鲁‧克雷佩尼维奇(Andrew Krepinevich)和巴里‧沃茨(Barry Watts)在写作过程中主要采访了马歇尔本人,掌握大量一手史料,同时还得到史密斯基金会的资助,获取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本书首次通过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些关键的事件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物来讲述马歇尔的故事。从大萧条时期在底特律的成长经历,到*终成为有影响力的美国

  • 和平与战争之间

    作者:[美]理查德·内德·勒博

    和平与战争之间:国际危机的性质》对突发性国的际危机的类型学进行研究,通过对历史上27个案例的剖析,比较分析了国际危机的根源、政治和结果。作者提出三种不同危机类型及相应的国内国际条件。通过运用信息处理的认知模型和动机模型,考察了危机与国际冲突根本原因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决策者在这些危机管理中为何表现出不善于学习和做出错误指导等问题。

  • End of an Era

    作者:Carl Minzner

    China's reform era is ending. Core factors that characterized it-political stability, ideological openness,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are unraveling.

    Since the 1990s, Beijing's leaders have firmly rejected any fundamental reform of their authoritarian one-party political system, even as a decades-long boom has reshaped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On the surface, their efforts have been a success. Political turmoil has toppled former Communist East bloc regimes, internal unrest overtaken Middle East nations, and populist movements risen to challenge established Western democracies. China, in contrast, has appeared a relative haven of stability and growth.

    But as Carl Minzner shows, a closer look at China's reform era reveals a different truth.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a frozen political system has fueled both the rise of entrenched interests within the Communist Party itself, and the systematic under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of governance among state and society at large. Economic cleavages have widened. Social unrest has worsened. Ideological polarization has deepened.

    Now, to address these looming problems, China's leaders are progressively cannibalizing institutional norms and practices that have formed the bedrock of the regime's stability in the reform era. Technocratic rule is giving way to black-box purges; collective governance sliding back towards single-man rule. The post-1978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ending. China is closing down. Uncertainty hangs in the air as a new future slouches towards Beijing to be born. End of an Era explains how China arrived at this dangerous turning point, and outlines the potential outcomes that could result.

    Review

    "Mr. Minzner's arguments are lucid, readable and well-sourced, making this compact volume compulsory reading for those who continue to insist that China's authoritarian governance might be an improvement on democracy." -Wall Street Journal

    "Captivating and essential reading for all China watchers." -Library Journal

    "Carl Minzner takes the measure of 'China's rise' in a highly readable, yet penetrating, analysis that accurately gauges its weaknesses as well as strengths." -Jerome A. Cohen, Professor of Law and Faculty Director, U.S.-Asia Law Institute,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and Adjunct Senior Fellow,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A concise, authoritative, and impartial analysis of the challenges China faces as it tries to balance a vibrant, dynamic, ever evolving economy and society, with a static, centralised political system. This study asks fundamental, hard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this perpetual squaring of the circle can actually ever be achieved. Its conclusions are sobering and thought provoking." -Kerry Brown, Professor of Chinese Studies and Director of the Lau China Institute, King's College, London

    "This book is a must-read, conversation changing book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China. Meticulously researched and written in a highly accessible style, End of an Era argues that China's reform era is ending. The book details how over the last decade changes in China's society, economy, politics and ideology have coalesced in a massive, yet unnoticed, transition, ending the reform era and endangering the country's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book presents a shocking message that has repercussions for virtually anyone on the globe whose lives have become intertwined with the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Benjamin Van Rooij, John S. & Marilyn Long Chair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In learned, provocative, yet engaging ways, Carl Minzner draws from his decades of China-watching expertise to explain the deeply unsettled and unsettling trajec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a. Reflecting on the underlying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piritual angst in China today, and the Party-state's tightening grip in response, the book not only convincingly explains the iEnd of an Erar, but foresees a darkening future with serious implications for China and the world." -Bates Gill, Professor of Asia-Pacific Security Studies, Macquarie University

  •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

    作者:[美]小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 / [加]戴维·韦尔奇(David A. Welch)

    在这部影响越来越广泛,在西方国际关系教材中独树一帜的教科书中,作者沿古典均势时期、一战、二战、冷战,到冷战后的全球化、信息化的历史脉络,介绍了主要国际关系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探索世界政治的有效途径,而且使相关读者亦能从中受到启发,堪称一部优秀的国际关系教材。

    本书简明扼要、深入透彻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研究。它熟练地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评说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今国际事务的框架。

  • 解讀民粹主義

    作者:揚-威爾納.穆勒(Jan-Werner Müller)

    ▌所有權力皆來自人民,但何處是它的去向?

    ——德國劇作家|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當民粹主義浪潮成為席捲世界的海嘯——

    民粹到底是民主最正統的聲音?還是民主面臨的最大危機?

    ◤充滿政治激情與煽動口號的民粹時代降臨◢

    美國總統川普、英國脫歐領袖法拉奇、法國反移民大將勒龐、

    前委瑞內拉總統查維茲、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民粹領袖在世界各地崛起。

    但我們真的了解民粹主義嗎?為何它是如此迷人又危險的存在?

    每一個批評體制內菁英的人,就應該被稱為民粹主義者嗎?民粹政治行動者都是右派嗎?民粹主義讓政府更接近民眾?「真正的人民」到底是誰,誰又可以為人民發聲?在自由民主制度正面對風起雲湧挑戰的當下,探究這些問題從未像現在這麼具有急迫性。

    由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揚—威爾納‧穆勒(Jan-Werner Müller)所撰寫的《解讀民粹主義》(WHAT IS POPULISM?)以歷史為基礎,援引拉丁美洲、歐洲與美國的例子,定義了民粹主義的特徵,以及探索民粹主義在我們這個時代之所以能勝出的更深層原因:民粹主義者的樣貌究竟為何?使用怎樣的政治語言?掌權後會有哪些典型作為?又該如何對抗民粹主義者並與其對話?作者穆勒主張,民粹主義的核心就是反對多元主義。民粹主義者總是會宣稱,他們(而且只有他們)代表人民以及人民的真正利益。他也說明,和傳統觀點相反,民粹主義者可以根據他們是人民獨家的道德代表而執政;如果民粹主義者擁有足夠的權力,最後將建立一個威權國家,並排除所有不被認為是適當「人民」一分子的人。

    現今的民粹主義者正嘗試運用符合民主價值的政治語言,實現一個公然反對民主的政治理想。透過《解讀民粹主義》書中極具啟發性的論點,我們不僅可以認識民粹對民主制度的威脅為何,並促使大家反思該如何修正失能的民主代議制度。自由民主人士究竟該如何應對民粹主義者,特別是在當他們宣稱專為「沉默的多數」或「真正的人民」而發聲的時候。本書不僅為讀者釐清民粹主義的樣貌和特徵,也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這個民粹主義當道的時代。

    好評推薦

    一本必讀的書。

    ──《衛報》(The Guardian)

    要理解川普的訴求,最有用的書就是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家揚—威爾納‧穆勒寫的《解讀民粹主義》在這本重要的書中,穆勒定義了民粹主義最顯著的特徵:反菁英、反多元、排他性,並透過這個架構來解釋川普與其他民粹主義者的行為。這是一本可以快速閱讀的書,而且每一頁都值得用心領略。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對於探討一個出了名不穩固、但又不可或缺的政治概念來說,這是一本非常睿智的書。對任何想要了解橫掃歐洲與美國的政治衝突之根源與本質的人來說,揚—威爾納‧穆勒對民粹主義的廣泛評論,將能帶來很多指導與挑戰。

    ──《民粹主義信念:在美國的歷史》(The Populist Persuasion: An American History)作者|麥可‧卡辛(Michael Kazin)

    民粹主義不只是反自由,它也反民主,它是代議政治永恆的陰影。這是揚—威爾納‧穆勒在這本睿智的書中的論點。要了解目前的民粹主義激情,沒有比這本書更好的指引了。

    ──國際《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政治理論家|伊凡‧卡斯特夫(Ivan Krastev)

    有關歐洲最近的民主衰敗現象,沒有人寫得比揚—威爾納‧穆勒更鞭辟入裡、更充滿智慧了。在書中,穆勒直接面對全球民粹主義復興所引起的關鍵問題:它和其他形態的政治有何不同?它為什麼如此危險,以及如何克服?穆勒把民粹主義描述為是民主反多元化的道德主義陰影,是非常高明的見解。

    ──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

  • 斗争与妥协

    作者:[法] 埃米尔·布特米

    《斗争与妥协:法英美三国宪法纵横谈》对英美法三国的宪法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对三个国家宪法的渊源、精神、特征、核心价值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精辟的论述,阅读之后读者可以对英国、法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宪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感性认识。在行文方面,本书深入浅出,因繁就简,以散文一般的笔触和流畅的语言,从历史的、哲学的以及人性的角度对三国宪法进行了探讨,被本书的英译本译者戴雪评价为"比较宪法领域的一部优秀而富有原创性的力作",能够让读者受到启迪,学会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熟悉的事实。

  • Identity

    作者:Francis Fukuyama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offers a provocative examination of modern identity politics: its origins, its effects, and what it means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of state

    In 2014, Francis Fukuyama wrote that American institutions were in decay, as the state was progressively captured by powerful interest groups. Two years later, his predictions were borne out by the rise to power of a series of political outsiders whose economic nationalism and authoritarian tendencies threatened to destabilize the entire international order. These populist nationalists seek direct charismatic connection to “the people,” who are usually defined in narrow identity terms that offer an irresistible call to an in-group and exclude large parts of the population as a whole.

    Demand for recognition of one’s identity is a master concept that unifies much of what is going on in world politics today. The universal recognition on which liberal democracy is based has been increasingly challenged by narrower forms of recognition based on nation, religion, sect, race, ethnicity, or gender, which have resulted in anti-immigrant populism, the upsurge of politicized Islam, the fractious “identity liberalism” of college campuses, and the emergence of white nationalism. Populist nationalism, said to be rooted in economic motivation, actually springs from the demand for recognition and therefore cannot simply be satisfied by economic means. The demand for identity cannot be transcended; we must begin to shape identity in a way that supports rather than undermines democracy.

    Identity is an urgent and necessary book―a sharp warning that unless we forge a universal understanding of human dignity, we will doom ourselves to continuing conflict.

  • 中国新叙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分析

    作者:姚洋 / 席天扬

    本书使用符合国际规范的学术语言,阐释中国制度、模式和道路,其主旨是基于多学科的研究视域,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不同的理论维度,来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体制的法理原则、政治基础、经济绩效和治理逻辑。所谓 “中国新叙事”,是试图构建一种创新性的语言,阐述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使得中国道路和模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叙事,用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来讲中国的故事。它在逻辑上涵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治国理政智慧,自鸦片战争以来全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体国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现代化国家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全面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同时面向未来,体现着继往开来,为实现“两个百年”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的美好愿景。

  • 巴西的强国抱负

    作者:[美]戴维•R.马拉斯(David R.Mares) / [美]哈罗德•A.特林库纳斯(Harold A. Trinkunas)

    作为南美洲疆域最大和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自独立以来就一直谋求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巴西与西半球其他国家在文化、语言和历史方面有所不同,其邻国也一直将之视为一个潜在的强国,或者有时也视为一种威胁。尽管国际、国内在展望巴西的未来时,都相信它能成为一个强国,但该国一直以来就缺乏通过传统路径实现强国抱负的能力——特别是在军事和经济方面。

    在《巴西的强国抱负》一书中,巴西被视为一个新兴大国。本书通过对巴西过去为实现强国抱负所做的种种尝试进行分析,阐述了巴西目前重点偏向的软实力路径。尽管这些努力均宣告失败,但本书表明巴西将继续其谋求全球影响力的漫漫长路,并且只有在打下坚实良好的国内基础后再通过国外软实力路径才能取得成功。在本书的结尾处,作者就巴西该如何改善其战略给出了具体建议,并说明了为什么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国应该对巴西的崛起做出积极的回应。

    …………………………………………………………………………………………………

    本书反映了作者马拉斯和特林库纳斯对巴西外交关系的深刻见解,可读性强。巴西在国际秩序中扮演的既不是规则制定者,也不是规则接受者,而是规则影响者的角色。21世纪的巴西在怀有强国抱负的同时,亦面临着新兴大国都面临的种种困境,这些在本书中均得到充分阐述。此外,本书还成功地将巴西外交政策的基本神话与当今推动巴西进步的具体目标联系起来。本书通俗易懂、文笔老练,展示出了作者对巴西政治和决策者全面、细致的观察与思考。

    ——牛津大学 蒂莫西•J.鲍尔(Timothy J. Power)

  • 牛津国际关系手册

    作者:[澳] 克里斯蒂安·罗伊-斯米特 / [英] 邓肯·斯尼达尔

    "牛津手册"中的又一座知识里程碑

    -

    汇集全球顶级学者,权威解析国际关系

    洞察国际秩序当下走向,探索世界格局未来发展

    -

    大国博弈,想生存就要读懂国际关系

    -

    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他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各国应该如何行动?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为何会对全球政治行为产生指导性、实践性影响?云集顶级学者,着眼思想前沿,《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权威视角与系统脉络,深刻呈现了国际关系领域的方方面面。

    从国际关系的学科定位、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到国际关系与其他学科乃至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牛津国际关系手册》浓缩式地展现了国际关系的知识地图,是迄今为止对国际关系领域至为权威和全面的概述。在战争与和平仍是重要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暖、全球金融、数据安全等新兴国际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深厚专业力量,解析国际秩序当下走向,探索世界格局未来发展,是所有关心全球政治前沿思考的读者必读的指南。

    - - - - - - - - - - -

    ★ “牛津手册”重磅推出,里程碑著作首度译介——《牛津国际关系手册》隶属于牛津大学出版社重磅推出的“牛津手册”系列,这套规模恢弘的丛书举全球学界之力,为各学科提供专业指南,以其权威性享誉世界。《牛津国际关系手册》是其中的又一座知识里程碑,此次首度中文译介。

    ★ 汇集全球顶尖学者,权威解析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从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罗伯特•基欧汉,到“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再到《超预测》作者菲利普•泰特洛克,《牛津国际关系手册》集合了顶级专家,深入阐释国际关系,直面至为严峻的全球政治问题,是我们学习洞察国际关系的不二之选。

    ★ 系统、全面的入门之书,动态、前瞻的思考指南——《牛津国际关系手册》全方位展示了国际关系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注重经验和规范、主流和边缘之间的平衡,同时动态展现了多元观点的争论,展望全球政治的未来,兼顾了系统性、原创性、时代性与前瞻性。

    ★ 大国博弈,想生存就要读懂国际关系——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对国际关系的深刻剖析,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把握国家间政治博弈的表象与实质,理解多边与多极关系中的变与不变。

    ★ 复旦大学倪世雄教授专文推荐——本书有助于我们审视百年变局之下国际秩序的变迁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秩序当下走向的“实然”形态,并探索其未来发展的“应然”形态。(倪世雄)

    - - - - - - - - - - -

    《牛津国际关系手册》由全球多所著名大学的近五十位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合著而成,相信本书一定会为此提供不少宝贵的智识。本书的翻译出版正逢其时,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学者们提供了解难释疑、探索思考的路径。

    ——倪世雄,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这部有关国际关系的皇皇巨著由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的顶尖学者合著而成,是国际关系学科内迄今为止至为权威和全面的概述,为我们观察和预测全球局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的坐标系。

    ——余素青,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牛津国际关系手册》的译介,对于中国学者和学生学习和了解西方乃至第三世界国际关系理论、方法体系都大有裨益……书中所述有关外交政策决策、国际法等内容,可以为有关部门开展规制体制的设计和相关应对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刘中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对于国际关系学系的学生而言,这是至为全面的教科书……对于有意攻读该学科硕士学位的人来说……是必选之书。

    ——斯蒂芬·麦格林奇,西英格兰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高级讲师

  • 产权的政治学

    作者:[美]史蒂芬·哈伯(Stephen Haber) / [美]阿曼多·拉佐(Armando Razo)

    该书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谜题:为什么政治不稳定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停滞或者崩溃?为了解决这个谜题,作者提出了针对欠发达国家的产权制度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政府并不需要提供广泛的产权保护,而是可以有选择地保护部分产权,并与结盟的财产持有者分享由此产生的租金,这足以促进经济增长。

    作者选取1876—1929年政治稳定和动荡时期的墨西哥,通过对金融业、制造业、石油业、采矿业和农业的经验研究,剖析了墨西哥的产权保护状况,论证了他们提出的产权制度理论。在此过程中,作者还构建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相互作用的通用理论框架。

  • 论大战略

    作者:[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

    《论大战略》的作者加迪斯自20年前起,就在耶鲁大学开设了“大战略研究”课程,受到广泛关注,是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将为期一年的课程内容浓缩成为一本简洁而又全面,以史实为依据又饱含独到见解的历史著作。这部著作学术严谨,视野开阔,从2500多年前的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写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雄霸古地中海的罗马领袖,写到改变美洲新大陆的美国总统。文献丰富,思想深刻,既有对寓言的深度解读,也有古今中外诸多军事家的战略思想精华分析。在加迪斯眼中,大战略就是目标与能力能够达成一致,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其核心就是:好高骛远容易导致失败,厚积薄发间接实现目标,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大战略不仅适用于国家层面,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宏观战略,需要目标与能力的相协调。这一权衡问题将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 掉队的拉美

    作者:[智]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

    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史是一部悲喜交加的戏剧。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8世纪初,其繁荣和富足不输于欧洲国家和美国,但此后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迄今未有根本改观。 该书在梳理拉美经济发展史的过程中,剖析该地区因何从繁荣走向衰落。作者认为,民粹主义政策盛行是拉美缓慢而持续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拉美国家的政客利用民族主义和平等主义,强调收入分配,对外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内实施严格管制。这种民粹主义政策的结果就是经济扭曲,效率低下,最终牺牲的不仅是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还有民众的收入和福利。作者警示,民粹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拉美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繁荣,唯有打破民粹主义的恶性循环,切实推行进一步的市场改革。

  • 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

    作者:〔美〕让·爱尔斯坦

    男性与女性,公共与私人,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两对相互对反又极具张力的关键词。本书的上半部,作者细致分疏了西方传统思想与女性思想之间的关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马基雅维利、卢梭、黑格尔、马克思等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恰恰是这些思想资源,构成了20世纪以来激进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等女性主义流派的存在前提,而这也是本书下半部的着力所在。在呈现社会与政治思想中女性历史的同时,作者针对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的政治冷漠与女性主义的极端激进,进行了深切而痛彻的反思。这种“反思”,对中国当下的女性问题来说也正是必须的。

  • 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

    作者:[美] 沃格林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一卷《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的时间线起于古希腊城邦解体,终于奥古斯丁,核心部分是使徒时期基督教的政治实践和早期教父的人间事业。

    古希腊世界的“精神解体”开启了地中海和欧洲人自我理解的漫长过程,它见证了观念的出现和符号的转变,开启了西方文明向好或向坏的道路。

    历史过程被体验为一种秩序之召唤的瓦解,人们必须在危机的另一边寻找解决办法。现代人的困境并非我们这个时代所独有,而是早已上演,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到启发。

  • 国家建构

    作者:[瑞士]安德烈亚斯·威默(Andreas Wimmer)

    《国家建构:国家为什么聚合或崩溃》探讨了世代相传的缓慢移动过程如何影响全世界不同国家的国家建构前景。安德烈亚斯·威默在书中综合运用三对案例比较分析和全球大样本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志愿组织的发展、国家供应公共物品的能力、语言多样性等变量进行了深入探讨,将民族构建聚焦在一个缓慢、代际的过程。威默比较了瑞士和比利时,指出志愿组织的早期发展如何强化了民族构建;比较了博茨瓦纳和索马里,阐述公共物品供应如何将不同的政治选区团结起来;比较了中国和俄罗斯,证明共同的语言空间如何帮助跨越族群边界构建政治同盟。

    本书荣获2019年巴林顿·摩尔图书奖。

    .

    《国家建构——聚合与崩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典范。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实证方法,威默开展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工作,以解读国家地位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他强调长期、缓慢移动的过程,但他对这些过程在代理机构、领导地位和政策策略方面的影响很敏感。其中的一个核心见解是,民族国家认同不是族群同质性的产物,而是由公共物品的包容性供应所产生的。

    ——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

    .

    本书史料丰富,通过理论、控制比较和统计检验,解释了国家的兴衰,是历史社会学的一部巨作。

    ——戴维·莱廷(David Laitin),斯坦福大学政治学教授

    .

    本书考察了在建立民族国家地位期间与族群成员身份有关的特定难题。为什么在一些国家,族群政治等级制在建国过程中始终存在,而在另一些国家,国家建构过程却成为化解族群政治分歧的契机?

    ——萨斯基娅·萨森(Saskia Sassen),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

    .

    本书深度剖析了早期国家形成、公民社会团体、公共物品供应和共同的语言如何促成成功的国家建构。威默是这一领域的前沿学者,这部巨作体现了他的学术成果。

    ——约翰·霍尔(John Hall),麦吉尔大学社会学教授

    .

    威默是宏观比较研究者中最扎实、最有说服力的学者之一。他做到了一位毫无偏颇的社会科学家应该做的。本书就是一个范例。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

    .

    庞大的问题,宏大的视角,严谨的设计,流畅的写作。威默会让韦伯也为之骄傲!

    ——华康德(Loïc Wacquan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