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哲学

  • 论法的精神(下)

    作者:(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下)》是丛书中的一本。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
  • 自然权利与历史

    作者:列奥·施特劳斯

    自然权利问题乃是当代政治与社会哲学中首要的议题之一,本书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极其细致入微的探究;作者尤其从古典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入手,揭示出现代自然权利理论前提下所导致的自然权利的危机。 像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一样,列奥•施特劳斯致力于一些根本的思想问题凸显出西方文明中深刻的精神紧张。他对于当代思想中的实证主义、历史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批判,使他更加深入地投身于古典政治哲学的研究。
  • 自由的言说

    作者:徐友渔

    本书是作者的第三部自选文集,收录的全是1997年以来的文字,其中大部分发表于1999年。这是一个关心中国历史走向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末的言说,也可以说是世纪之交的思考。
  • 共产党宣言

    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ISBN:9787010006727,作者:(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 超验正义

    作者:(美)弗里德里希

    本书由宪政论的宗教基础问题入手,依次考察了西方历史上古代的、中世纪的、新教的、自然神论和人文主义的宪政论,清晰有力地勾画出宪政论的发展线索,并且指明在其中每一关节点上超验正义观念所起的重要作用。 是政治学和法学学者的重要参考书。
  • 先秦政治思想史

    作者:梁启超

    《饮水室文萃:先秦政治思想史》原为1922年梁启超先后在北京政法于门学校和东南大学讲课的内容,经整理出版。这部著作是梁启超研究先秦思想史的代表作,亦体现了梁启超晚年的文化观和政治思想史。 先秦政治思想史是梁启超先生许多论着之一。梁氏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原为先秦哲学思想的背景﹐然后从先秦诸子中提出儒、道、墨、法四家﹐以为先秦诸子的菁华尽在于此。也因此虽然以政治思想为书名﹐内容上则如梁氏 所说﹐政治思想仍然以哲学思想为根基。如果说政治是治理众人之事的﹐则言政治思想便不能忽略人﹐于是人的特征和行为便不能略而不谈﹐尤其是人的精神活动和成绩﹐更要时时顾及﹐其它和人有连带关系的诸多问题﹐自然也包 容在内。梁氏对儒、道、墨、法四家﹐除了扼要的编列﹐并提出其个人精辟的见解。此书有助于读者对上述四家的了解﹐兼可领悟研究哲学和史学的方法与态度。 当时的政治思想,真算得百花齐放,万壑争流,后来从秦汉到清末二千年间,都不能出其范围。 吾国人对于此方面诸问题之解答,往往有独到之处,为世界在任何部分所莫能逮。 此种国民所产之思想及其思想所陶铸而成之国民意识,无论其短长得失如何,要之在全人类文化中,自有其不朽之位置。
  • 政治学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 共产党宣言

    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宣言》是第一个共产主义全面而系统的文件,具有广泛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宣言》包括一个简短的前言和四章正文。从1872年到1893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不同版本先后写了七篇序言,前两篇由他们二人合写,后五篇为恩格斯一人所作。我国的单行本或选集本都是把这七篇序言和《宣言》一并发表。七篇序言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明完成《宣言》的新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二是对《宣言》作了重大补充。三是序言阐述了《宣言》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历史。本书把这七篇序言也一并收入。《宣言》第一章论述的是资产者和无产者。第二章讲的是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第三章讲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第四章主要是讲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 巨人与侏儒

    作者:[美] 阿兰·布鲁姆 著,张辉 选编

    巨人与侏儒:布鲁姆文集,ISBN:9787508028743,作者:(美)阿兰·布鲁姆(Allen Bloom)著;张辉选编;秦露等译
  • 科学的反革命

    作者:哈耶克

    德文版(1959年)前言 收在这本书里的文章,本来是为一本篇幅更大的著作所写,若是我能够完成,它讨论的将是近代以来理性的滥用和衰落的历史。前两篇文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伦敦较为悠闲的时光中写成。我无力对抗落下的炸弹不时打断的环境,便把精力都用在了这个远离现实的题目上。这两篇文章曾发表在1941到1944年的《经济学》杂志(Economica)上。第三篇是后来据同一时期的一次演说笔记写成,1951年6月刊发于《标尺》(Measure)。承蒙这些杂志的出版人及伦敦经济学院和芝加哥亨利·瑞格纳里公司允许我基本未做改动重印这些文章,在此向他们致以谢忱。 在这同一个领域的另一些并非随后立刻着手的研究,打断了我按原来的计划从事工作。那时我有一种迫切的愿望,要给自己的分析——它们是我对理性衰落的一项更大的研究中的第二部分的主要论证——做一总结。但是我日益清楚地意识到,把原来的计划完成得让人满意,需要以广泛的哲学研究为前提,于是在中断的那几年里,我便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种研究上。我愿意接受美国的出版社重印这些文章的友好建议,既是因为公众对它们有兴趣,也是因为我希望出版整部著作的时间已不那么紧迫。 当然,这些零散的思想训练是由其背景决定的。因此读者也许乐于让我简单介绍一下那项更大任务的目标。在写这些文章之前,我研究过十八世纪的个人主义学说。这项研究的若干初步成果,当时发表在我的《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8)的第一章。目前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所讨论的,便是对这种个人主义的敌视态度的思想来源。这些我认为反映着滥用理性的观点的历史发展,会在将来分为四部分的研究中加以讨论。本书阐述的这一发展之早期法国阶段的第二部分,本来打算作为这四部分研究中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本应作为讨论这场源于法国的运动在德国的继续的第二部分的开场白。然后是相似的一部分,它将讨论十九世纪末发生在英国的自由主义的退却——这首先要归咎于来自法国和德国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打算谈谈美国的类似发展。 在对理性受到的日甚一日的滥用的全面考察之后,是对极权主义统治下理性衰落的讨论。这第二项重要工作的基本思想,最初以通俗的形式出现在我的《通往奴役之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4)一书中。 在重印这些摘编而成的文章时,也许我不该保留原有的顺序。这本小书有可能给后面较易于理解的领域设下不必要的障碍,有关“唯科学主义和社会研究”的一篇详细的理论导读,或许能够提供比它更出色的系统分析。因此,对抽象讨论不感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先阅读讨论“科学的反革命”的第二部分。然后他会觉得更容易理解第一部分对同一个问题的较为抽象的讨论。 我还想补充说,以本书作为其中一部分的那本著作,不会以原先设想的方式继续撰写了。我现在打算在另一本书中阐述这个思想体系,它减少了历史色彩,但更为系统了。 F. A. 哈耶克 美国版(1952年)前言 收在本书中的文章,最初虽然发表于不同的年份,却是一个整体计划的一部分。为了这次再版,对阐述的内容做了稍许改动,弥补了几处缺陷,不过主要的论证未变。文章的顺序现在更有条理了,与论证的展开相一致,而不再像它们初次发表时那样随意。因此,本书先是对一般问题做了理论探讨,然后考察了相关观念的历史作用。这不是为了卖弄学问,也不仅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因为在我看来,这对于证明那种特殊发展的真正意义至关重要。不过我也十分清楚,这样做的结果是,本书的前几章较之其他内容更难理解;把较为具体的讨论放在前面也许更恰当一些。然而我依然认为,关心这个题目的大多数读者,会觉得现在这种顺序更为恰当。至于那些对抽象讨论无多大兴趣的读者,可以先读冠以本书标题的第二部分。我希望他然后会发现,第一部分对这个问题的一般性讨论更有意义。 本书的两部分主要内容,最初部分地分别发表在1942—1944年和1941年的《经济学》杂志上。第三篇研究是后来写的一篇演说稿,最初发表于1951年6月号的《标尺》,同时也是从给前两篇论文所准备的笔记中整理而成。这些杂志以及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的编辑,还有它们可敬的出版商、芝加哥的亨利·瑞格纳里公司,允许我重印当初在其赞助下发表的文章,在此必须向他致谢。 F. A. 哈耶克
  • The Prince

    作者:Niccolo Machiavelli

    Here is the world s most famous master plan for seizing and holding power. Astonishing in its candor The Prince even today remains a disturbingly realistic and prophetic work on what it takes to be a prince . . . a king . . . a president. When, in 1512, Machiavelli was removed from his post in his beloved Florence, he resolved to set down a treatise on leadership that was practical, not idealistic. In The Prince he envisioned would be unencumbered by ordinary ethical and moral values; his prince would be man and beast, fox and lion. Today, this small sixteenth-century masterpiece has become essential reading for every student of government, and is the ultimate book on power politics.
  • 论僭政

    作者:施特劳斯,科耶夫

    《论僭政》是施特劳期开拓其柏拉图式政治哲学研究的第一部力作,不仅对于他本人的学术生涯,对于二十世纪——甚至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学术史来说,都具划时代意义。但正如沃格林所说,施特劳斯的这部著作很难懂,表了隐晦——的确,我们需要像施特劳斯读色诺芬的《希耶罗》那样来读这部书。《论僭政》从英文译成法文难,科耶夫的评论从法文译成英文难,两者译成中文更难,何况还有那些经常讨论艰深的形而上学问题而语言却极为不规范的私人通信——我们能约请到翻译过大部头政治哲学名著的何地先生执译,实乃一大幸事。
  • 黑格尔导读

    作者:[法]亚历山大·科耶夫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学校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 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纪的作品里可以为那么多人称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揭示了黑格尔思想的当代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按照黑格尔的理念,走向历史的终结。科耶夫的一些话,说得十分精辟,比如他在冷战时期就断言"苏联人和中国人只是目前还贫穷的美国人而已"。这一席话,直到今天,依然警诫我们自己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
  • Utilitarianism

    作者:John Stuart Mill

  • On Liberty

    作者:John Stuart Mill

    This volume includes the complete essay in five chapters: Introductory; Of the Liberty of Thought and Discussion; Of Individuality, as One of the Elements of Well-being; Of the Limits to the Authority of Society over the Individual; and Applications. With a fine introduction by editor Alburey Castell, this edition also includes line numbers for easy reference, a list of principal dates in the life of John Stuart Mill, and a bibliography.
  • 古典共和精神的捍卫

    作者:[古罗马] 普鲁塔克

    希腊化罗马时代是各种“新哲学”纷纷兴起并威胁古典哲学基本框架的时代。公元一世纪的普鲁塔克(Plutarch,公元45年-120年)如中流砥柱奋起捍卫古典共和的高贵理想:他的《道德论集》和《希腊罗马名人合传》机智、深刻、典雅,富于激情和风趣,魅力无穷,不仅在当时的罗马帝国,而且在近现代的西方世界深深影响了一代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艺术家。“普鲁塔克”这个名字在西方已经远远超出学院的门墙。它几乎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时代精神的代表,一种政治文化的象征。
  • The Guide of the Perplexed

    作者:Moses Maimonides,Shl

    This monument of rabbinical exegesis written at the end of the twelfth century has exerted an immense and continuing influednce upon Jewish thought. Its aim is to liberate people from the tormenting perplexities arising from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ble according only to its literal meaning. This edition contains extensive introductions by Shlomo Pines and Leo Strauss, a leading authority on Maimonides.
  • 狱中札记

    作者:[意]安冬尼奥•葛兰西

  • 自由宪章

    作者:哈耶克

    《自由宪章》(精装)的作者哈耶克是在当下中国知识界最富赞誉和最有影响的自由主义思想大师。他的每一著述都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广泛而重要的问题。而他对人类自由的探索和对扩展秩序(extend order)的诠释是他思想和著述中以一贯之的“道”。
  •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作者:艾伦·布鲁姆

    1987年,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布鲁姆(Allan D. Bloom)出版了揭露和猛烈抨击美国大学学术放水种种问题的《美国心灵的封闭》(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上占位一年余,至今已销出一百二十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