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政治哲学

  • 宇宙的主宰

    作者:【美】丹尼尔•斯特德曼•琼斯

    美国和英国的决策者是怎样变得如此迷恋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它们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于取消管制?本书通过全面描述跨大西洋新自由主义诞生的历史,给出了令人惊讶的答案。 丹尼尔•斯特德曼•琼斯跟踪了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历史,解析了新自由主义公共政策在英国和美国实施的原因。根据作者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个过程表面上看有点像一场橄榄球赛: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主的思想家们开出球,以贩卖思想为生的二三流文人把球传给意识形态企业家和记者,后者再把球通过遍布全球的智库传给政治家们,再由政治家们利用适当的政治经济形势“达阵得分”。在这个过程中,以智库为核心的跨大西洋新自由主义网络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是作者强调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长期以来并不处于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思想所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并不是必然的。新自由主义之所以能够成功突围,既是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也是因为左派也认同必须采取新的政策。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随之而来的是多年的滞胀,凯恩斯主义似乎自己击败了自己,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昂起了头。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分别赢得大选之后,自由市场的信念终于在政治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新自由主义通往权力之路终于铺就,危机之后的经济奇迹最终诞生。因此,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右派思想凯旋而归的故事,也不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某种“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引人入胜的经济(政治)思想史著作。它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任何想了解英美两国如此钟爱自由市场背后历史故事的人,任何想探究当前经济危机根源的人,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
  • 权力流散

    作者:苏珊·斯特兰奇

    这是一本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中“非国家权威”的权威著作,同时也是苏珊·斯特兰奇的代表作。她从新颖全面的角度入手,剖析了权力与政治两个概念,从而为理解谁是世界经济的真正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黑手党、世界六大会计事务所及国际组织官僚们等非国家权威进行了分析,向人们展示了在影响"谁获得什么"的权力方面,这些非国家权威对国家权威的侵蚀。本书为深入研究并教授国际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展示了未来研究中引人入胜的某些层面。
  • 守法主义

    作者:朱迪丝·N·施克莱 (Judith N.

    《守法主义》(Legalism)一书初版于1964年,再版于1986年。在本书中,施克莱提出法律职业者(包括法官、律师、法律学者)具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即守法主义,并系统阐述了守法主义的概念、特征、价值和弱点。 本书的上篇,评析了法与道德的关系。这一领域在传统上是实证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进行激烈对抗的战场。在20世纪50年代末,本书写作前夕,两大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H. L. A. Hart)和富勒(Lon L. Fuller)还就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辩论。[1] 而施克莱则指出,两派实际上具有深刻的相似性,都是守法主义的表现。她揭示了两大法学派各自的意识形态根源和局限性,主张不能割裂法与道德的关系,而要把它们看作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 本书的下篇,对法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各种传统法律思想,无论是实证法学还是自然法学,都一致认为法应当脱离于政治,并且认为法优越于政治。施克莱对此进行了批判。围绕着政治审判,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施克莱展示了守法主义立场的偏狭,指出这些审判无法基于守法主义获得正当性,而只能从自由主义政治的角度加以论证才站得住脚。因此,法“不是凌驾于政治世界之上,而是恰在其中”。
  • Democracy in America

    作者:Alexis de Tocquevill

    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59) came to America in 1831 to see what a great republic was like. What struck him most was the country's equality of conditions, its democracy. The book he wrote on his return to France, Democracy in America, is both the best ever written on democracy and the best ever written on America. It remains the most often quoted book about the United States, not only because it has something to interest and please everyone, but also because it has something to teach everyone. When it was published in 2000, Harvey Mansfield and Delba Winthrop's new translation of Democracy in America—only the third since the original two-volume work was published in 1835 and 1840—was lauded in all quarters as the finest and most definitive edition of Tocqueville's classic thus far. Mansfield and Winthrop have restored the nuances of Tocqueville's language, with the expressed goal "to convey Tocqueville's thought as he held it rather than to restate it in comparable terms of today." The result is a translation with minimal interpretation, but with impeccable annotations of unfamiliar references and a masterful introduction placing the work and its author in the broader contexts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statesmanship.
  • 人权与帝国

    作者:[美] 科斯塔斯·杜兹纳

    《人权与帝国:世界主义的政治哲学》内容简介:在人权和近来以人权的名义而进行的战争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内在的关系?人权是不是阻碍一个新兴帝国的统治和压迫或意识形态假相的一道屏障?在对我们时代的标准特点、政治哲学和形而上学基础的研究过程中,《人权与帝国:世界主义的政治哲学》讲述了关于一种当代人道主义的悖论,这种人道主义业已放弃赞同与邪恶做斗争的政治。
  • 施特劳斯的路标

    作者:刘小枫

    本书收入学者刘小枫学习施特劳斯学述的五篇心得,写于1999至2009年间。作者说:施特劳斯与价值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不懈斗争,其实就是《拯救与消遥》的立场。还说:对于我自己来说,本书告别的绝非仅仅是1999,而是1919以来的文化精神,甚至1781以来的哲学精神。本书之重要性由此可见。本书是刘小枫系列著作集最新的一种。
  • 法西斯主义

    作者:马克·尼古拉斯

    本套丛书立足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虽名日基本知识,却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学术普及,每本小册子的著者皆是该研究领域的专业权威人士。以往这类书籍的引进通常表现为编纂学科史的教材形式,将知识的引介停留在教科书的层次上。故此,作为单纯的基本概念的探源式的梳理一作略显不足,这也就使得研究者对各家各派的观点难以获得系统的了解。而从可读性和理论的深入性上说本套丛书既适合于初次涉猎该领域的非专业人士、本科生,成为他们的领航性的参考文献,也能够满足于对此领域具有相当知识积累且有一定专深研究的研究者的专业化要求,因此能够将系统性理论的引入与基本概念的拓展齐头并进,可谓一举两得。
  • 立法者的法理学

    作者:强世功

    序言 法理学与民族命运 致谢 第一编 第一章 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 一、问题的提出 二、没有国家的法律观 三、法律人的法理学 四、国家与法律 五、立法者的法理学 结论 第二章 “宪法司法化”的悖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违宪审查”还是“司法判断” 三、“宪法缺场”的话语悖论 四、国家转型的宪政悖论 五、国家转型与法学家伦理 第二编 第三章 基本权利的宪法解释 一、问题与方法 二、“受教育权”的侵权法解释及其限度 三、宪法的结构解释:原旨与文本 四、人民为什么要受教育? 结论 第四章 谁来解释宪法? 一、问题与方法 二、宪法解释权:排他性的专属权 三、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手段 四、“审判权”与宪法解释权 五、法律选择权:隐含的违宪审查权 六、二元违宪审查体制 结论 第五章 共和政体下的“个案监督” 第六章 司法审查的谜雾 第七章 自然权利与领土主权 第三编 第八章 文明的终结? 第九章 大国崛起与文明复兴 参考文献
  • 代表理论与代议民主

    作者:应奇

    目录 代表理论的沿革 一、前言——一般概念 二、代表与代议制度 三、政治气候的变化 四、人民概念 五、民族代表 六、人民代表 代议制度观念之变迁 一、前言 二、历史的用处 三、希腊与中世纪哲学 四、爱德蒙·柏克论代议制度 五、结论 代表:理论及实际上的探讨 一、选任的代表——几个初步的见解 二、代表者与被代表者之间的连结关系 三、各种的代表理论 四、适用于代表理论的各种动机论 五、主要论旨的回顾 六、权力论与代表理论 七、利益代表 八、比例代表制 九、最后的评述 代议制度功能之分析 一、前言 二、民众控制 三、领导与职务 四、系统维持 立法伦理的理论 一、前言 二、代议士的角色 三、代议士的职责 四、立法组织的结构 五、职责的结构性支持 六、立法改革的矛盾 现代欧洲的代议制度与政党 一、群众政党的起源 二、选举权的普及 三、政党的类型 四、政党及其代表性 现代议会政治与国民代表之原理 一、问题之出发点 二、日本学说之发展——战前 三、日本学说之发展——战后 四、结语 代议效率:统合主义及民主理论 一、前言 二、勾画民主的统合主义 三、决定谁才重要的问题 四、多元主义在民主理论中的角色 五、结论——一对比较民主理论的需要 穆勒氏代议理论评析 一、前言 二、民主政府的混合理论 三、选举过程 四、代议士的角色(1) 五、代议士的角色(2) 六、地方政府 七、结语 由代表制理论考察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 一、前言 二、法学的代表观念和民主政治 三、社会学代表观念出现的意义 四、意见的代表和意思的代表 五、双重的代表 六、被代表事物的实感 七、结语 编后记
  •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

    作者:[美] 张效敏(Sherman H.M.

    英语世界第一部关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著作 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被湮没的思想家 本书是英语世界中第一本系统叙述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学术著作,1931年在美国出版后,一直被反复引用,直到1970年代还在重版。令人惊异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是中国人。作者张效敏是民国早年的知识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朋友,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在留学美国修习政治学并用西方思想观察中国的政治变化时,他敏锐地觉察到,在中国的现实发展中,共产主义制度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选项,故而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作为研究对象。 “国家”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从未得到完整的阐释。不管经济学还是政治学领域的研究,都同样忽略了共产主义国家理论。然而,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不仅在20世纪的种种实践中得以复活和发展,至今依然影响深远。本书以文献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澄清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谜样面貌,并令人意外地独自在大洋彼岸早十几年就完成了与“延安论述”极为相近的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叙述。 一方面,一个严肃的事实是,在当前社会组织中存在着罪恶,而且导致了那些由此而受苦受难的人们的不满。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它对“人表现出了最深切的同情”。因此,它就成为当前社会组织制度中牺牲者们的信条。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学术界是否接受,而在于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效果如何。 ——张效敏 我非常欣赏他的认真态度、他的幽默感、他的精神能力以及他的淡泊宁静。失去其财产或生命不会让他感到困扰。真正困扰他的是,对中国来说,究竟什么事物才是好的。对他而言,理论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地跟上中国未来发展的脚步。本书是第一本关于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学术专著。 ——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威斯康辛大学
  • 美利坚共和国的衰落

    作者:布鲁斯·阿克曼

    布鲁斯·阿克曼教授在此发展了施莱辛格的“帝王总统论”,认为美国总统在过去半个世纪已经成为美国宪制内的最危险分支。水门事件、伊朗门事件和反恐战争只不过是更深层病理的症候而已。阿克曼记述了通常认为相互孤立的一系列发展——总统初选的兴起、民调专家和媒体化妆师的角色,到白宫“沙皇”的集权、军队的政治化、再到为证成总统夺权而对宪法学说的操控,这些各不相同的变化将在21世纪联手催生根本的宪法危机——阿克曼也在在亡羊补牢前提出了一系列可能降低前路风险的改革。本书出自作者2010年春季在普林斯顿大学发表的塔纳人类价值讲座,同年秋季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岁末阿克曼因此书入选《外交政策》杂志的年度百位全球思想家。
  • 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

    作者:

    《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在宪法批准中的辩论(1787-1788)》在反联邦党人看来,共和国里最重要的不是政党,而是公民,共和国的生命不在于“野心对抗野心”,而在于公民具有美德,乐意让个人权利服从于公共福祉,而当代包括美国在内的宪政民主体制所面临的困境,部分原因就是缺少这种久违的公民精神。反联邦党人所推崇的古典共和主义传统,推动人们重新发现公民美德的价值,公民个体同精英代表…样,在协商民主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公民自己才是公共活力的源泉。
  • 西方公民身份传统

    作者:彼得·雷森伯格

    《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至卢梭》主要内容简介:中世纪的公民身份是我写第一《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从柏拉图至卢梭》的主题。这实际上是在1965年末完成的,也就是在哈佛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ITatti)之后的一年。然而,我决定不出版那本关于意大利共和国的公民身份的专著,因为那个主题似乎需要更多的东西。恰好在那段时间,因越南战争而突然发生在我所在大学的几个事件引起我对校园政治的关注。
  • 欧洲近代政治思想史论

    作者:李宏图

    《欧洲文化研究丛书:欧洲近代政治思想史论》侧重讨论欧洲近代思想演进的过程,充分把握了欧洲思想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详尽表述了欧洲政治思想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普遍性的观点,以及欧洲不同群体和不同党派对其政治思想的某些观念的不同理解。这样的研究观点在一般的欧洲政治思想史作品中是很难表达出来的。
  • 我们人民

    作者:(美)布鲁斯·阿克曼

    布鲁斯·阿克曼所著的《我们人民--奠基(阿克曼文集)》克服了把对‘建国者的原意’的无望和荒唐的追求看作发现人民意志之方法这一障碍。该书指出,号召人民起来行动的伟大而神圣的时刻不限于十八世纪建国时期的单一个案。该书贬低了日常政治中政客们的自命不凡,但突出了宪法政治中动员民众支持它的政治领导力的重要性。它赋予了南神秘、无形、沉默,然而至高无上的人民拥有、治理和享有政府以现实的意义。
  • 自由主义美德

    作者:[美国]斯蒂芬·马塞多

    简介: 自由主义是否意味着“原子化”?自由主义是否与公民美德不相容?自由主义能否建构一个现代共同体?自由主义是否还具有普世价值?面对社群主义等的种种指责,面对美国近半个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实践遭受的困境,本书试图通过解读自由主义的理性基础:德性、公民身份、共同体,提醒人们注意自由主义原本也是可以有德性的,并且这种德性是建立在“以理服人、以理服己”的“公众证明”基础之上。这是从“德性”角度捍卫自由主义传统的一次努力。
  • 宪法与公民

    作者:赵晓力编

    本书的主题是宪法与公民,主要是以美国宪法和中国宪法为基础讨论宪法的角色和地位。它究竟是作为抽象的政治原则或政治宣言还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司法诉讼来具体履行的行为准则存在。同时还讨论了美国宪法发展与社会科学讨论演变的交织。本文集从理念与实践两个角度,从宪法法案本身与宪法在具体案例中的判决(山东滕州齐玉苓案的判决)两个层次对宪法进行了透视。评论中收的几篇文章是对几个经典文本,比如《会饮篇》、《曼陀罗花》等几个经典文本的评注与解读。从古典那里挖掘生、死、共同体、公民等主题的主要内涵。对我们思考中西方宪法本身复杂的演变和宪法实践大有裨益。
  • 共和、社群与公民

    作者:许纪霖

    《共和社群与公民》汇集了来自英美学者的五篇论文译作与七篇中国学者的论文。12篇文章以“共和主义的政治观念”,“政治社群与公民社会”以及“多元社会中的公民理论”为子题编辑为三个部分。译作中有三篇分别出自当代最重要的共和主义理论家Pocock,Skinner和Pettit,对共和主义思想传统中一些重要的政治观念作出了深入的阐释,同时着重清理了在理解自由与公民问题中与自由主义所形成的分歧。而译自Young的文章,英文版最初发表于1989年,被认为是“差异政治”理论的经典之作。另一篇Kymlicka与Norman合写的述评文章,对当代西方有关公民理论问题的争论作出了全面的综述评论。这五篇译文都是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重要文献,特别有助我们理解不同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及其在当代政治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四位台湾者萧高彦、江宜桦、蔡英文和林火旺对西方政治理论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他们的论文分别探讨了共和主义思想与现代政治的关系,以及在政治社群问题上各种不同的观点与论述。三位大陆学者许记霖、强世功和应奇的文章在援用西方理论资源的同时,都以明确的本土问题意识介入了当下公共理论问题的讨论。本专专辑收入的这12篇文章只是在特定的理论方向与问题领域中与自由主义作出批判性的对话,这种对话与批判只是局部性的,而并非全面,也远未终结。
  • 近代英国政治话语

    作者:尼古拉斯·菲利普森,昆廷·斯金纳

    世纪的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影响远远超过了英国的范围。与此同时,近代英国的政治思想界也十分活跃,产生了以约翰· 洛克、托马斯·霍布斯和大卫。休谟等人为代表的著名思想家,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令人瞩目。西方学界对此研究十分深入,尤其是约翰·波考克的成就最为突出,对学界的影响极大。 《近代英国政治话语》是一本研究英国近代早期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论文集。杰出的西方思想史学家J.G.A.波考克提出的思想和论及的问题成其为核心,其余16位作者均为这个研究领域的著名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波考克的思想和理论作了卓有见地的探讨和评论。所探讨的问题均为英国在近代早期占重要地位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反暴君论、古代政制、阿明尼乌主义、“公民科学”、议会主权、托马斯·霍布斯的世俗宗教、詹姆士 ·啥林顿的共和主义、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辉格主义、洛克的《政府论两篇》、大卫·休谟的思想等等。波考克本人亲自撰文“主权话语:对于作品的进一步考察”,对各篇论文作了高屋建瓴的评论。
  • 儒家式现代秩序

    作者:秋风

    《儒家式现代秩序》,本书共分为: 君子 ; 制度两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儒家复兴与中国思想、政治之走向、儒法传统与信任重建、仁、慈善与共同体感: 论儒家慈善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