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写作

  • 写作成瘾

    作者:[美]琼·博尔克(Joan Bolker)

    “15分钟!这听起来好得难以置信!”

    好吧,作者承认,她给这本书起名为《写作成瘾:每天15分钟完成博士论文》,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她也承认,你不太可能真的以那种速度完成一篇博士论文。她真正想说的是,当博士论文写作者陷入困境时,仅仅15分钟的写作也比完全不写要好得多,关键在于形成写作习惯。

    这本书提供建议,教你如何培养写作的习惯,让你如果每天不写作就会感到不完整,并强调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截止日期,以免感到气馁;还提供策略,用于应对内在和外在的干扰,抵御写作障碍。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供了跟博士论文写作相关的一些更棘手问题的建议,比如如何谨慎选择你的导师。这本书甚至包括了一个对导师有帮助的附录,它可以成为导师和学生之间真诚讨论彼此期望的基础。

    这是一本学术写作自助手册,虽然书中的一些建议只适合博士论文写作者,但其他许多信息(比如怎样战胜写作障碍)对任何从事写作的人都很有价值。这本书是一套你可以使用的练习,帮助你更多地了解自己写作的方式。

  • 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

    作者:刘大鹏 编 / 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 监制

    刘震云、芦苇、述平重磅推荐

    一本以「课堂实录」形式呈现的编剧教程

    集结8位国际一线编剧的实操经验

    亲授类型创作、IP改编、超英科幻等剧作方法

    对症行业痛点,畅谈职业辛酸与成长,解答影视行业新人的真实困惑

    ...................

    编辑推荐

    中国电影基金会下设的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创作者为目的,开设了“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自创办以来广受欢迎。遗憾的是,因授课形式限制,许多年轻人无法亲临现场。此次将讲义内容整理出版,殊为不易。这本干货满满的编剧教程,精编了8位一线编剧大师的独家课程,诚意分享不同制作体系下的剧作经验,不同类型、题材的剧作方法。

    ◎ 力邀知名编剧担纲导师,面对面“工作坊”式教学,亲授好莱坞通行规范、亚洲影人的变通法则及欧洲创作者的独到经验,折射不同国别地区电影行业生存百态。

    ◎ 从创作实践出发,涵盖真实故事改编、IP改编、文学改编,喜剧片、家庭情节剧、历史片、文艺片、科幻片,超级英雄漫改、高概念创意故事、特定题材的定制电影……

    ◎ 特设学员提问环节,解答新人在当下中国影视行业中的真实困惑,大到如何跟导演、制片人合作与博弈,守护自己的创意,小到做调研的“卧底”策略,及战胜拖延症的心理妙招,种种对症行业痛点的生存法则,均可在本书中寻找到经验点拨。

    ◎ 匠心设计,“典雅银+荧光绿”潘通专色油墨印刷,辅以烫银工艺,利用镜面效果照应出读者,激发创作活力。

    ▽▽▽

    ✎ 我前前后后改了十年,共被六个制片方拒绝过,我还是坚信这个剧本是有意义、能被拍出来的。

    ——吴胜郁,《绿鱼》《八月照相馆》

    ✎ 讲故事最好的方式是虚构。说谎要说得生动有趣。

    ——崔石焕,《港囧》《王的男人》

    ✎ 你要做的,就是把你害羞的事情暴露给别人。

    ——荒井晴彦,《W的悲剧》《火口的两人》

    ✎ 所有的事情都有规则,但是总有例外。

    ——弗里德里克·奥伯汀,《巴黎,我爱你》

    ✎ 在好莱坞有种说法,一个人物就是一种类型。

    ——约翰·C. 理查兹,《护士贝蒂》(提名金棕榈,获戛纳最佳编剧奖)

    ✎ 你要记住初创时的所有棱角,把那些奇形怪状的创意缩小,小到够放进甲方的盒子里。

    ——史蒂文·加里·班克斯,《小鬼上路》《疯狂的外星人》

    ✎ 故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的旅程,还有他最核心的关系。

    ——迈克尔·威斯,《蝴蝶效应2》《地心历险记》

    ✎ 构筑虚构世界的秘密武器,就是把真实的世界当作灵感的起点。

    ——扎克·施坦茨,《雷神》《X战警:第一战》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以课堂实录形式呈现的编剧教程,精编8位国际一线编剧在“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授课的讲稿,面向青年编剧,对症行业痛点,亲授好莱坞通行规范、亚洲影人的变通法则及欧洲创作者的独特经验。构思故事、塑造人物、改编IP、构建世界……不同类型、题材的剧作方法和经验点拨,皆倾囊相授。书中特设学员提问环节,解答新人在当下中国影视创作环境中的真实困惑。

    名人推荐

    编剧是一门专门的学问。看专家见识,长自家本事。

    ——刘震云

    这个编剧班,是吴天明导演创办的,这是在做基础工程。

    ——芦苇

    电影实践者的言论,弥足珍贵。哪怕一句话一个词入了心,就值得。

    ——述平

  •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

    作者:[美] 马特·马登

    风靡欧美的动漫画工作坊经典教科书,已被译为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作者马特·马登因漫画创作成就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国内读者期待多年,漫画版《风格练习》简体中文版首度公开

    .

    汉化经典原版设计,呈现讲述同一个故事的99种灵感

    动漫画作者、广告文案、影视编剧、故事写作者必备的案头书

    由《小说机杼》《破格:论文学与信仰》译者黄远帆翻译

    英文版在豆瓣有近500人标记,评分9.0

    .

    这是知名漫画家马特•马登基于雷蒙•格诺的名作《风格练习》创作的漫画,以99种不同的漫画风格或形式讲述同一个简单的故事。它开发了讲故事的诸多可能性,每一种风格都是一个独特的设定:多视角,视觉与语言戏仿,格式变换,对故事内容的彻底重组,等等。马登这些不可思议的讲故事的方法,将给面临困境的讲故事的人带来全新的思考,为他们拓宽风格的限度。阅读本书,将开启一趟充满哲思的故事世界之旅,富有趣味,暗藏惊喜。

    .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由美国漫画界最具创造力的头脑之一创作,巧妙而富有趣味地探索了漫画创作的各个层面,带给人形式上的纯粹乐趣。

    ——斯科特·麦克劳德(美国著名漫画家、漫画理论家)

    愉悦迷人,令人信服。这是一部幽默杰作,欣赏起来就像是罗伯特·斯蒂文森、伊塔洛·卡尔维诺以及动作漫画的结合体。

    ——哈里·马修斯(美国作家,第一位入选“乌力波”的美国人)

  • 写作工具

    作者:[美] 罗伊·彼得·克拉克 / Roy Peter Clark

    打造独属于你的写作工具箱,把写作变成你与生俱来的能力

    ◎ 编辑推荐

    ☆ 让写作不再是依赖天赋的神秘才能,而是能不断磨练、提高的大众技能;让写作不再是一次漫长的折磨,而是能凭借工具轻松完成的手工活。

    作为新闻媒体界最有影响力的写作指导教师之一,并培养出了包括两位普利策奖获奖作家在内的众多杰出作者,作者观察到了大众对写作的误解,希望能凭借他的教学、写作经验,把写作变为大众化的技能,让人人都能写,人人都能写得好。

    ☆ 将写作技巧、策略整理成为50个写作工具,将本书打造为写作者可以随时翻检、借用的写作工具箱。

    从构思到修改,从具体技法到理论策略,从新闻报道到文学作品,从写作基础到习惯养成,50个写作工具基本囊括了写作者要用到的所有技法。引用大量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对技法进行详细解读,每章后还附有实用练习题,让读者巩固所学,逐步打磨自己的写作能力。

    ◎ 内容简介

    “写作是个轻松活,不过是端坐在打字机前,然后割破血管。”人们往往以为写作仰赖于一种神秘的天赋,只被少数人蒙幸拥有。而这少数人也只有在痛苦捶打过敏感的神经后,才得以写下广受赞誉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饱受折磨。

    然而,作为培养出了两位普利策奖得奖作家、教授生涯长达三十多年的写作教师,作者认为写作作为一项技能,远没有人们夸大的那么难。就像手工艺人运用工具可以制作出种种精妙绝伦的手工制品一样,写作者们在熟练掌握了写作技巧后,也能轻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作者希望为读者打造一个写作工具箱,在他们遇上阻碍时、想要提升写作水平时,能随时从中拿出一个写作工具,打造、锤炼自己的文章。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者将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收集到的写作工具和盘托出。收罗自诸多影响广泛的写作技巧书籍,挖掘了200多位优秀作者的作品中的写作机巧,加上作者与编辑、作家、写作教师同行们间充分的经验交流,这本书将写作中需要使用的技巧、策略一网打尽,编制成50个写作工具,供读者随时取用。书中还引用了大量优秀的新闻报道、散文、非虚构文学,安排了相关问题和练习,能帮助读者革新写作观念、掌握创作技法、扫除写作障碍。无论你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构思一篇新闻报道或评论文章,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创作文学作品,这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 媒体推荐

    拿出一本最喜欢的小说或短篇小说,在克拉克的指导下阅读,读者就会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的世界。而作家们将受到启发,并拿起他们的笔。

    ——《波士顿环球报》

    无论你写什么——博客、情书、下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写作工具》都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它读起来让人愉快。

    ——《圣彼得斯堡时报》

    ◎ 名人推荐

    克拉克是一位出色的、让人高兴的老师,他揭开了文学创作的神秘面纱。这是一本值得放在键盘旁的书。

    ——《华盛顿邮报》记者安妮•赫尔

    罗伊是写作教师中的欧比旺•克诺比。就像作者一样,《写作工具》是卓越的、坦率的、不可或缺的;在写作技艺这方面,它无疑是最佳书籍之一。

    ——普利策奖获奖记者、《动物园的故事》作者托马斯•弗伦奇

  • 小说六讲

    作者:王安忆

    ◆从知青时代的农村生活到复旦大学的创意写作课堂互动,王安忆结合自身经验,以讲故事的方式带出阅读与写作的机要。

    ◆从儿童文学、类型小说到张爱玲和《红楼梦》,透过王安忆的叙述和拆解,不仅能拓宽对小说这一文体的认识,也能从中窥见作者的创作理念。

    ◆讲解深入浅出,例子生动丰富,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专业写作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与启发。

    《小说六讲》整理自王安忆的六堂公开课讲稿。对写作的兴趣从什么地方源起?如何建设一个小说的世界?为什么要关注类型小说?怎样才称得上一本好小说?小说写作能不能教与学?作为小说家和教育者,王安忆在课堂上坦诚分享自己的经验,带领读者探寻小说与生活之间的通道,体验阅读与创作的乐趣。

    ——————————

    王安忆了不起的是,几乎每年对自己都有拓展。我惊讶于她的生活积累能力,似乎有层出不穷、用之不竭的素材,它们变成小说娓娓道来,细节丰满、亲切。——朱伟

    王安忆能非常娴熟地拆解小说的机理,包括时间空间、也包括小说中涉及的产业发展规律,并将之复述出来。在校园中,王安忆叙述自己的发现,也启迪学生去发现。这些发现,都为叙述提供了新的可能。——张怡微

  • 卡片笔记写作法

    作者:[德] 申克·阿伦斯

    德国著名学者卢曼基于学习心理学的洞察,借鉴久经考验的笔记技术,使用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写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

    本书是该系统的第一本中文综合指南和说明,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写 作知识、写作准备、写作能力和注意事项四个角度概述写作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总结了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第三部分是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详细解释了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写作思路,而不用将时间浪费在寻找笔记、资料或参考文献上。无论你喜欢用笔和纸,还是喜欢在Windows、Mac或Linux上做笔记都没关系,这个方法都能够轻松应用。

  • 沙漠与沙

    作者:赵毅衡

    “最可怕的不是变成一粒沙,变成千万粒沙中的一粒,而是落到沙漠尽头之外的沙漠之中,消失在一切注视之外。”当代文坛罕见的学者型小说,以元小说的策略,追寻被历史“谋杀”的意义。《沙漠与沙》完整收录赵毅衡所有小说作品,旨在展现著名学者学术之外的创作才情,既包括其中篇小说代表作《居士林的阿辽沙》《沙漠与沙》,也收录了《妓与侠》《夜与港湾》《开局》《山河寂寞》等短篇佳构。作者文笔凝练,视角独特,其小说作品与其叙述理论完美融合,别有一番境界。

  •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

    作者:吴军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直闷头工作,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认可;明明工作成果不少,但得到提拔的永远不是自己;工作或生活中说出不合适的话,让场面很尴尬;汇报工作时不知道把重点放在哪里,让人感觉不专业;读书或读工作报告时效率很低,难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每到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就无从下手,只能上网找范文;聊天时理解不了别人的言外之意,造成误解……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你缺乏“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的能力。而这本《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就是为了给你补上这一课,弥补你在这方面的不足。可以说,这门课比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能让我们受益终身。

    在这本书中,吴军老师非常系统地拆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一方面,他以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经验为基础,总结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让我们可以拿来就用;另一方面,他也带领我们走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与一位位大师会晤、共鸣,体会并学习他们如何用文字表达自我,同时也跟随吴军老师的解读,亲身体验何谓阅读。

  • 巨流

    作者:季艺

    血肉悲欢的个体命运,汹涌澎湃的时代声响

    -------------重新发现我们的时代-------------

    春晚/改革开放/亚运会/上海APEC峰会/WTO/港澳回归/SARS/神舟五号六号/青藏铁路/文化体制改革/三峡工程/高铁大提速/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全球金融 危机/上海世博/移动互联网/4G/诺贝尔奖……

    《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里》/《黄河之子》/《我的祖国》/格莱美/《走进新时代》/奥运礼服/中式嫁衣/《时尚芭莎》/BAZAAR明星慈善夜/芭莎娱乐/名利场/《云水谣》/《风声》 /好莱坞 / EXO / 小鲜肉 / 流量 / Idol / 嘻哈 /《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金婚》/IP剧 /《 甄嬛传》/《红高粱》/《芈月传》/亚洲当代艺术/《面具系列》/《最后的晚餐》/ 1.8亿港币……

    汪峰、郎朗、郭培、苏芒、李冰冰、吴亦凡、郑晓龙、曾梵志

    他们生于50、60、70、80、90年代

    他们是歌手、钢琴家、服装设计师、杂志主编、演员、偶像、导演、画家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开风气之先,

    他们准确摸到了时代的脉搏。

    -------------时代塑造他们,时代借他们发声!-------------

    《人物》特稿风格奠定者 季艺 首部作品

    卓越的人物记者 + 卓越的特稿代表作

    8段故事,21万字,100+人采访记录

    讲述浪潮之巅的名利与尊严

    ————————————

    在我心里,季艺是中国最优秀的人物记者。

    他对人物的理解和洞见,超越很多同代人。

    ——王石语音推荐

    读完季艺的文章,会明白这十年间许多想不明白的事情。

    ——读者阿肉班长(摘自新浪微博)

    好文章什么样?好到值得打印出来花40分钟不断气地读给朋友听,且期间被她们热情地打断讨论个没完。一直在想,一个写作者得积累多少东西,才能一篇文章就够别人好好消化一阵子。

    ——读者Rocky(摘自新浪微博)

  • 大师

    作者:[爱尔兰]科尔姆·托宾

    ★爱尔兰文学大师科尔姆•托宾代表作

    ★是亨利•詹姆斯零落异乡,孤独一生的缩影

    ★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石墙图书奖、兰姆达文学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小说奖、法国外国文学奖获奖作品

    1895年,已被后辈作家称为“大师”的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梦想以一部戏剧征服伦敦。然而,他的第一部戏《盖•多姆维尔》首演即告失败。在失败的阴影下,亨利接受了爱尔兰贵族的邀请,在酒宴歌席中品味他人到中年的困顿,舔舐内心深处的创伤。

    《大师》就从这里开始,一直写到1899年他的兄长威廉•詹姆斯去拉伊小镇探望他。在这四年里,他的生活相对平静,心底却波澜起伏。他时常怀恋他生命中重要的过客,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他作品和灵魂中留下印痕;他为自己的性取向而困顿不安;他回想自己的家庭、亲人对他人生的影响;他渴求温暖和慰藉,却刻意与人保持距离;他希望创造传世杰作,却时时遭逢绝望……这是亨利一生至关重要的心理转折点。

    在托宾的同情而温婉的笔下,亨利•詹姆斯这位心理写作大师展示了他纤敏易感之心的横剖面,这正是他零落异乡、孤独一生的缩影。

    -

    一部从故纸堆上唱出新调的杰作。

    ——约翰•厄普代克

    通过《大师》,科尔姆•托宾使我们震惊地贴近了亨利•詹姆斯的灵魂,进一步讲,则是贴近了艺术本身的秘密。这是一本极其出色、独具原创性的书。

    ——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迈克尔•坎宁安

    这本书写得深刻、可爱、引人入胜,作者出色地化用了一位著名作家饱经忧患而又戏剧化的一生,这位作者本身就是文章大师。

    ——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得主 雪莉•哈泽德

    这是一部必读书。科尔姆•托宾不仅写出了一部卓越的小说,同时找到了一种向亨利•詹姆斯致敬的方式。这是我们所有人的福分和运气。

    ——《可爱的骨头》作者 艾丽斯•西伯德

  • 文学为什么重要

    作者:罗伯特·伊戈尔斯通

    几个世纪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就“文学”提出一个有效的定义,但每一次定义都会创造更多的例外。任何关于文学的一般定义都经不起推敲,但当我们看到一个特定的例子时,我们可以说'是的,这就是文学'。换句话说,对“文学”的定义是主观的,是可以解释的,它可以成为讨论的起点,但不会有一个定论。

    埃格尔斯通称文学是一场跨越时空的 "活对话",不仅是与作者和我们自己的对话,也是与所有曾经和将要阅读、讨论这部作品的人的对话,而因为其他人不断加入对话,所以它永远无法得出结论,永远是开放式的。在这个时代,这种对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提供了一种无法被科技进步淘汰因而愈发显得宝贵的技能。

  • 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

    作者:[法]马塞尔·贝纳布

    一本挑战悖论的不可能之书。

    乌力波文学经典。法国黑色幽默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幽默解剖写作欲、探究写作之难。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比拉-马塔斯在《巴托比症候群》中致敬之作。

    “我之所以从没写过一本自己的书,决不是意图和文学一刀两断;我从未把颗粒不收当作实现目标,或把生产乏力当作生产模式。我无意破坏,恰恰相反,我打定主意要遵守图书界的规则。”

    ……

    主人公充满写作欲望,却又难以成篇。是什么阻碍了他的写作?与文字的关系?与语言的关系?与自身经历的关系?与自我理想的关系?

    短小精悍,博学幽默,这本自称不是书的书以自嘲的笔法,或明或隐地引用、摹仿了近两百位哲人、文豪,在脱口秀般的节奏中设下一个个脑力挑战,抽丝剥茧地解剖写作欲望,令人思考写作与文学的真谛究竟为何。

    本书引用作者(不完全统计):

    《传道书》、荷马、伊索、毕达哥拉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狄摩西尼、伊壁鸠鲁、西塞罗、维吉尔、李维、塞内加、马提雅尔、塔西佗、德尔图良、阿普列尤斯、普洛提诺、圣奥古斯丁、迈蒙尼德、但丁、阿布拉菲亚、比特沃的阿尼乌斯、拉伯雷、佩里耶的博纳旺蒂尔、塞夫、龙沙、蒙田、培根、莎士比亚、梅纳尔、霍布斯、笛卡儿、高乃依、拉罗什富科、拉封丹、帕斯卡、斯宾诺莎、布瓦洛、拉辛、拉布吕耶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莱辛、尚福尔、利希滕贝格、萨德、梅西耶、歌德、茹贝尔、约翰•保罗、夏多布里昂、荷尔德林、斯科特、诺瓦利斯、谢林、叔本华、司汤达、维尼、海涅、德拉克洛瓦、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果戈理、坡、盖兰、缪塞、萨克雷、梅尔维尔、阿米尔、波德莱尔、福楼拜、龚古尔兄弟、凡尔纳、阿布、左拉、哈代、雷东、马拉美、詹姆斯、尼采、魏尔伦、洛特雷阿蒙、于斯曼、洛蒂、佩雷茨、兰波、康拉德、阿莱赫姆、拉弗格、勒纳尔、乌纳穆诺、赞格威尔、吉普林、塔罗兄弟、威尔斯、班达、纪德、普鲁斯特、瓦莱里、雅里、托马斯•曼、里尔克、鲁塞尔、阿波利奈尔、阿沙尔、雅拉贝尔、弗齐、弗莱、乔伊斯、卡夫卡、波扬、卢卡奇、萨克斯、伯努瓦、茹弗、勒韦尔迪、韦费尔、科克多、本雅明、阿尔托、巴塔耶、博尔赫斯、米舒、莱里斯、拉迪盖、格诺、萨特、尼赞、布朗肖、夏尔、波伏瓦、热内、劳瑞、齐奥朗、达雷尔、雅贝斯、范德梅尔施、加缪、巴特、阿尔都塞、比森斯、卡尔维诺、布尔迪厄、德里达、佩雷克……

    媒体推荐:

    此书一出,叫人以后还如何写作?

    ——法国《世界报》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讲述了对书籍、对语言的热爱,以及所有造就这一热爱的元素,纸也好,词也好。

    ——美国《出版人周刊》

    包裹在令人捧腹的自嘲之下,是对写书之难的严肃思考。

    ——美国《时代周刊•文学副刊》

    自白文学、觉醒作者及努力创作之间趣味横生的悖论。

    ——美国《柯克斯书评》

  • Simple and Direct

    作者:Jacques Barzun

    In Simple & Direct, Jacques Barzun, celebrated author and educator, distills from a lifetime of writing and teaching his thoughts about the craft of writing. In chapters on diction, syntax, tone, meaning, composition, and revision, Barzun describes and prescribes the techniques to correct even the most ponderous style. Exercises, model passages -- both literary and unorthodox -- and hundreds of often amusing examples of usage gone wrong demonstrate the process of making intelligent choices and guide us toward developing strong and distinctive prose.
  • 作文,多大点事儿

    作者:非常

    本书是一本驾驭文字、游戏文字,用文字来绘画的作文书,它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作文写作理论,从实践与应用出发,集中对“结构对称”、“六根六尘”和“作文八法”等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这些方法简单易学、行之有效,可帮助中、小学生解决写作文面临的最基本的、最实际的问题。另外,本书提供网络在线辅导,读者可以加入网络课堂,听老师授课,与大家交流,共同进步。 本书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可供广大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学习,也可供语文教师阅读参考 本书一共分了四章。 第一章“对称结构见功夫”。主要讲了“结构对称”。这一章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识得庐山真面目,发现文章中词、句、块、段乃至全文的内在框架,从而解决写作文散乱无章法的问题。 第二章“六根六尘出生动”。主要讲解了“六根六尘”的方法。这一章的操作性很强,以此来增加孩子叙述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从而解决写得不生动的问题。 第三章“作文八法有提高”。主要讲解了“作文八法”,来协助孩子用一些通俗适用的标准,审视、评价、提炼自己的作文,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有一个多方位的提高。 第四章“古文经典显底蕴”。对古文、古诗以及经典进行精讲细解,以此来展示读书学文的方法、技巧。让学有余力还需提升空间的孩子从古文中汲取营养,从而解决从升堂到入 室的问题。 如果说第一章是凉拌菜,慢饮细品,下酒开胃;第二章是热炒菜,讲究色香味形,足以痛快淋漓、大快朵颐;那么第三章,就是大烩菜,把热的、凉的烩在一起重新炖一炖,其目的便在于以旧翻新、融会贯通;而第四章,则更像是有着滋补秘方的招牌菜,补精养气,营养最多。 父母的见识程度,代表了孩子作文的水平。本书是一本让孩子与父母共同提高的书,是一本亲子教育的书。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研读、学习。 所以本书力争亦庄亦谐,“庄”的时候让人思考醒悟;“谐”的时候,哈哈会心一笑,寓教于乐。 本书在说理部分力求深透,而在操作部分力求简单。明白了道理,运用才能从简。理,大多是讲给家长听的,应用,则是孩子自己的事。本书的关键词便在于“对称结构”、“六根六尘”与“作文八法”。这三部分是全书求简求明的核心所在。 本书的范文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取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古今名文,这一类范文大多取自于中、小学课本,以体现深入性与现实性;二是作者孩子的课堂作文,以体现真实性;三是网络中一些孩子的作文,以体现大众性与普遍性。但遗憾的是,因篇幅所限,不能更多地展现众多孩子的妙文。 本书采用的一些范文会重复多次出现,本意是想剥茧抽丝,层层扒皮,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作文,体会作文的妙意真趣。同时,本书也存在大量的车轱辘语、唠叨话,并非不注意文字的精简提炼,而是想在唠叨式的拉家常中创造一种大众通俗的氛围,让读者喜闻乐见。 最后我们会发现,作文就这点事儿。
  • 金字塔原理Ⅱ

    作者:芭芭拉‧明

    掌握金字塔原理之必備工具書 金字塔原理是: ★經典暢銷三十餘年、麥肯錫思考法的正宗寶典 ★大前研一《思考的技術》的思想源頭 ★一生受用的思考技術!世界各大知名院校及企業指定採用 ★「邏輯思考的技術」所根據的「金字塔原理」最完整詳解!對於寫作、思考、解決問題,大有幫助。 去年六月,《金字塔原理》甫一出版,旋即引起一陣討論旋風,榮登各通路暢銷排行榜,並創下20刷紀錄,至今這股金字塔原理之風仍盛行不墜。 如果說,《金字塔原理》是提升寫作、簡報能力的至高指導原則,那麼,我們即將出版的這本《金字塔原理Ⅱ》(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 Self-Study Course Workbook)則是帶領您實際演練金字塔原理的最佳工作手冊。 本書由《金字塔原理》作者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親自撰寫,除了對《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所提供的範例做更進一步的解釋以外,還增加了許多新的習題,提供給對原理已很熟悉、但缺乏練習,或讀了第一本還不過癮,想要深入研究、鑽研的您,以期能有更好的表現與回饋。 您可以經由演練這本書中所提供的習題,學會各種技巧,做為閱讀《金字塔原理》的補充。本書中包括六個部分,可以協助您堅固心中的想法,強化架構思考的能力: ‧ 為什麼金字塔結構是能組織作者的觀點,而讓讀者清楚瞭解其中意思的理想架構?
  • 邏輯思考的技術

    作者:照屋華子,岡田惠子

    本書在日本出版,四年創下30刷記錄,不斷再版熱銷! 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書中提到過,麥肯錫顧問公司著名的金字塔結構思考法,其基本邏輯就是「彼此獨立,互無遺漏」(MECE:MutuallyExclusive,CollectivelyExhaustive)。本書兩位作者曾經任職於麥肯錫顧問公司日本分公司,擔任客戶端的編輯/溝通工作;本書就是兩位作者從麥肯錫學到並整理出來的解決問題的架構與方法。這本書也是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的面試參考書籍。 在工作上,每個人碰到的問題都不同,有些甚至看起來很複雜,但是藉由將問題「結構化」變成一種共通的語言,許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本書深入介紹MECE以及SoWhat?/WhySo?這兩種思考技巧,然後教您如何建立「解決問題的邏輯架構」,可廣泛用於寫作、簡報,以及解決問題的分析,都很有效。 本書以豐富的商業實例說明,並附有練習題,相當實用。不論在工作上,或是一般的溝通場合,甚至寫論文,都可參考本書的思考法,讓您在一開始就建立正確的邏輯結構,對症下藥,有效解決問題。
  • 宣 讲2(中国式公关写作的实战谋略)

    作者:黄明胜

    《宣·讲2:中国式公关写作的实战谋略》是第一部以中国式公关写作为坐标、以谋略为视角的专业著作。如此独特的写作定位,使得《宣·讲2:中国式公关写作的实战谋略》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卓然突出。同时,作者还以大量的实战案例贯穿全书,其针对性和示范性远甚至其他同类国际读本。作为本土资深公关顾问,作者对中国公关市场有着深刻的洞察。《宣·讲2:中国式公关写作的实战谋略》将带领读者深入到中国式公关的内核,最大限度地呈现公关写作的真相。读者由此可领略中国式公关写作的实战智慧,并感受到公关传播的深邃、丰富和精彩。
  •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

    作者: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第二版 ),ISBN:9787300122175,作者:马正平 主编
  • 新闻公关策划实战

    作者:易圣华

    如何策划有爆炸性的公关新闻? 如何打造一篇出彩的新闻公关稿? 如何建立新闻媒体网络? 如何策划组织新闻公关活动? 如何让新闻公关驱动品牌? 如何进行传播危机公关管理? 如何借用公关传播提高个人品牌知名度? 新闻公关策划,俗称“新闻炒作”,是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话题,然而,它为个人品牌和商业品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却是不争的事实。 本书是一本实战技巧的著作,它将结合实践和案例告诉你:“新闻炒作”有哪些作用?幕后如何操作?新闻策划创意有何技巧?如何建立新闻媒体的网络?新闻公关如何写作才能出彩?它的规律和广告有何区别?它与广告、促销如何配合?与营销目标如何结合?在危机公关中如何发挥作用?…… 本书作者长期在知名企业中担任公关、企划、市场部门的负责人,他把积累多年的实战经验,结合亲自经历的、以及国内著名的“新闻炒作”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在“整合营销传播”和“品牌营销”的新的视角下,对 “新闻公关策划”进行观照和总结。 读完本书,你将了解新闻公关策划的完整操作思路,并在“营销沟通组合”的兵库中,增添新的营销利器。 推荐语: 新闻公关策划是对企业灵活性、应变力、决断力的高难度挑战,“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往往游走在一线之间,此书的诸多实操案例值得借鉴。 __________杜国清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广告研究所所长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哲学思辩在现代传播理论中的落地方案是:新闻与广告的双向交融,应对消费者“一切无广告”的迫切需求的最佳策略就是“一切皆广告”,而如何把二元对立的元素转化为彼此交织的一元化主题,则是本书力图给我们破解的“达芬奇密码”。 ___________姬大鹏 《销售与市场》杂志评论版主编 新闻公关策划是投入低,回报大的营销方式之一,现代企业经营者对此应该了解。 _____________曾德均 深圳大极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事公关行业,不读此书是一种遗憾。 ___________吴建波 飞雁公关传播策划机构策划总监 《新闻公关策划实战》,写的很好,同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感觉很受启发。本人以前在企业专门负责新闻宣传,不过却从来没有总结成文字,今日一读,感觉非常亲切。 ___________罗建法 《商界》杂志 一本难得的“新闻公关”实战著作,作者以高超的悟性,实战的智慧,结合微软、美国联合碳合物公司、海尔、联想、搜狐、脑白金、农夫山泉等公司的案例,将之点化为轻松的语言文字,使得本书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___________沈涵 东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受益非浅,一本搞实务的人写的书,就是感觉很踏实,不虚,能够现学现用。 ___________ 木绵 《东快网》副主编
  • 思维的笔迹(下)

    作者:高云

    《思维的笔迹(下):真实案例与写作进阶训练》从追问法律职业的现实选择和法律职业新人如何获得安身立命之本的命题入手,以我10多年的真实律师生涯经历、社会热点案例和经验总结为材料,涵括了法律思维、文书文法(语法、句法和词法)、各类文书写作和修订技巧、真实案例、写作技能测试和实务写作进阶训练等内容,以一个法律职业人的眼光,总结了法律思维与写作在实务操作当中的经验、技巧和理论体系。 这是一本讲求实践经验和理论充分结合的书。我非常赞同实用主义法学创始人霍姆斯的观点,“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我相信,市面上已经有一大堆文书范本、模板、指南之类的书籍,读者不缺范本,缺的是范本背后的东西——法律思维和写作技能。与其给初学者提供一大堆不知就里的文书模板和理想化的写作标准,倒不如提供这样一本的经验之谈和真实案例,尽管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错误,但至少它来源于真实。 书中俯首可拾、启发思考的是智慧的光芒——法律思维。文字不过是思维的外化,唯有思维才是写作的基础和灵魂。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律文书写作研究过于注重外在文字表述形式而忽略内在思维规律,导致理论和实务严重脱节。《思维的笔迹(下):真实案例与写作进阶训练》摒弃纯理论研究,立足于实务操作技能,创新性地提出了法律思维模型——棱椎模型,总结了写作和谐律、写作法则、合同写作的七种武器、文书四段论、诉状七段高手等大量新鲜内容。无论在立意、选材还是写作方法上,《思维的笔迹(下):真实案例与写作进阶训练》都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不相雷同,力图为读者奉献出一场实务技能的思维盛宴。 如果说到《思维的笔迹(下):真实案例与写作进阶训练》最有特色之处,应该就是有趣。正如王小波在他的小说《红拂夜奔〈序〉》里所言:“这《思维的笔迹(下):真实案例与写作进阶训练》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思维的笔迹(下):真实案例与写作进阶训练》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在我看来,法律文书虽然讲究专业知识、逻辑和严谨,但仍然可以写得美丽动人,生动有趣。只不过,法律文书的美犹如夜空的烟花,偶尔绽放于文书表面,更多的是时候,默默地潜行于文书字里行间,思维深处,轻易难寻其芳踪。那些只懂得将法律文书写得晦涩难懂的律师,拥有的只是一颗“枯燥的灵魂”(狄更斯语)和无趣的工作,这正是法律人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