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学

  • 汉代学术史略

    作者:顾颉刚

    《汉代学术史略》主要内容:“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底迟速”,这十四个大字就赫然写在人民出版社创设通告上,成为办社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版宗旨的表述也许有所不同,但宗旨的精髓却始终未变!无论是在传播马列、宣传真理方面,还是在繁荣学术、探索未来方面,人民版图书都秉承这一宗旨。几十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批为世人所公认的精品力作。有的图书眼光犀利,独具卓识;有的图书取材宏富,考索赅博;有的图书大题小做,简明精悍。它们引领着当时的思想、理论、学术潮流,一版再版,不仅在当时享誉图书界,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 仪礼注疏(全三册)

    作者:[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王辉 点校

    《仪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时代有关社会习俗和礼制的资料总汇,对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生活极具价值。历代为之作注解者很多。唐代编《五经正义》,将郑玄注和贾公彦疏作为钦定的《仪礼》注释,编成《仪礼注疏》,成为后世最权威的《仪礼》读本,与其他唐代钦定儒家经典注疏统称为《十三经注疏》。唐以后多次重刻,但质量良莠不齐,版本多有异同,错讹亦难以避免。有鉴于此,王辉先生潜心数载,将此书重新校勘整理,比较异同,择善而从,并吸收了历代学者研究《仪礼》的成果。各卷后附有校勘记。本书将成为《仪礼》最好的版本。
  • 韩诗外传笺疏

    作者:屈守元

  • 左传微

    作者:吴闿生著 白兆麟校注

  • 論語集解義疏(二冊)

    作者:魏‧何晏/集解,梁‧皇侃/義疏

    南朝[梁]皇侃用一家之説,以何晏集解為主,對《論語》一書作了詳盡的講解,撰成《論語集解義疏》十卷。該書的特點主要是以老、莊說解《論語》。南宋時此書亡佚,然因唐朝時有该書舊本傳入日本,清乾隆年間又從日本尋回,影印並收入《古逸叢書》。
  • 春秋左传研究

    作者:童书业

    《春秋左传研究(校订本)》是童书业(1908-1968)晚年之作,“为总结本人六十岁以前全部之先秦史考证性研究”,包括《春秋左传考证》和《春秋左传札记》,以《左传》为核心,结合有关典籍及铭文,从考证史料入手,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春秋史、西周史和上古历史,被顾颉刚誉为“二十世纪的一部名著”。
  • 毛诗后笺

    作者:胡承珙,郭全芝 校点

    国家重点古籍图书。本书为清胡承珙所撰,共三十卷,作者对诗经词语意义的辨析是细密而又贴切的,对那些前人解释不详确的诗经词语,作者多能给予多方面的解说。
  • 诗三家义集疏

    作者:[清]王先谦 撰

    《诗三家义集疏》收辑西汉以来齐、鲁、韩三家诗说,兼取后人疏解,折衷异同,加以考核说明。辑录三家遗说,自宋代王应麟发其端,清代三百年间,范家相、冯登府、陈寿祺、陈乔枞、魏源等,都有考辑专著,此书出而集其大成。
  • 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

    作者:[清]阮元校刻

    本书为影印清嘉庆二十年至二十一年阮元主持校刻的“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精装5册,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书的汉魏古注与唐宋人疏解。此本字大可读,为文史研究者所必备。
  • 诗经译注

    作者:向熹

    本书整体上可以分作四部分:题解、今译、注释、韵读,每篇作品均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全书处处显示出一种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原诗自是采各版本之长精核精校而成,连标点符号都费了一番斟酌,力求与诗的原意扣合无间。每篇诗前的题解简洁清晰,寥寥数语点出诗的主题,让读者对这首诗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每首诗下面的译文,是这本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译为主,句句与原文紧密对应;译文用白话,为的是通俗易懂。注释部分,最见作者功力,用《毛传》、《郑笺》、《正义》、《集传》等古注,阐发己见。每首诗后的韵读,按照《诗经》时代的韵部标示该诗的韵脚和韵部。
  • 高本汉诗经注释(上下)

    作者:高本漢

    《高本汉诗经注释(上下)》,本书以音韵学的方法来注释诗经,较众多的解诗著作更为科学、有逻辑性。作者将历来存在的有争端的诗句一一罗列,以音读的方式来辨其正伪,颇具说服力。
  • 毛诗正义注疏选笺

    作者:[日]冈村繁

    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毛诗正义﹥笺注》,包括对《毛诗正义序》、《诗谱序》、《周南召南谱》以及《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关雎序》、《关雎》所作的笺注。第二部《﹤说文解字叙﹥段注笺释》是对清代段玉裁所注《说文解字叙》之注文进行的笺注。第三部《江户诗人选注》则是对日本江户时代的两位著名诗人广濑淡窗、广濑旭庄的部分汉诗作品所作的注解。以上三部书稿笺注详密周到,受到日本学界的好评。 序 前言 毛诗正义注疏选笺 说文解字叙段注笺释 江户汉诗选注 附录 解说及其年谱 各部原著题目与单编初次发表一览 译后记 《冈村繁全集》出版后记
  • 诗经通解

    作者:林義光

    《中西学术文丛:诗经通解(繁体版)》是书疏解《诗经》,取前人成说之可信者从之,其未惬者,乃博征群书,兼及钟鼎铭文,以丰厚的文字、音韵、训诂学识,研精覃思,慎下裁断,言之凿凿,发人所未发,胜义皇皇,洵为近世《诗经》研究之力作。
  • 四书章句集注

    作者:朱熹

    《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是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的代表作,也是南宋以来学术价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内容为朱熹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古书所作的集注阐释。《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存世版本甚多,清嘉庆吴志忠刻本是其中较好的一种。学界通用的中华书局版《新编诸子集成•四书章句集注》点校所用的底本就是清嘉庆吴志忠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子全书•四书章句集注》也将《四部要籍选刊:四书章句集注(套装共3册)》作为重要的参校本。已通过正式途径向浙江图书馆购买了其馆藏清嘉庆吴志忠刻本的全书书影,并获得了相关的使用权。
  • 毛诗郑笺平议

    作者:黄焯

    《毛诗郑笺平议》作者于此著中详细对比毛传与郑笺,综合前人诸意见,辨是非,阐述《诗经》之本义,多有新见和发现。"毛传"、"郑笺"是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黄焯先生认为"《诗》之本义,皆见之于《序》","平笺义,仍主毛传,而以三家为辅"。
  • 经学以自治

    作者:刘少虎

    作为晚清享有盛名的湘籍学人王闿运,其经学,尤其是春秋学思想是晚清学术思想变迁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王氏遍注群经,成经书十九部(至今所发现的)。他治经主《春秋》而宗《公羊》,主张“通经致用”,一生致力于经书笺释和经学教学,经学和政治是他的生命关怀。 本书重点探讨王闿运春秋学思想。作者在对王氏经学著述稍作考释的前提下,以晚清学术流变和王氏生平为切入点,首先探讨了他对《春秋》及其“三传”的基本态度。然后,全书以王氏三部春秋学著作(《谷梁申义》、《春秋公羊传笺》、《春秋例表》)为中心,从文本解读的角度,较为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其解经特色和思想倾向。最后,作者对王氏疏释《春秋》经、传的义理重心和主要春秋学思想进行了归纳、探讨及反思。
  • 清代经学与文学

    作者:杨旭辉

    经学与文学的互动研究,是清代文学研究得以深化的一项标志,而常州学派与各种文学的互动关系则又是此种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该课题不仅需融通经、史、子、集,而且必须紧紧抉示清代中、晚(或称近代)期转型阶段之理路。本书以常州文人群体为典范对清代经学与文学作了深入的研究。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笔者认为,清代文学的研究绝对不能把自己眼光盯在几个所谓的名家和大家身上,那无疑是固步自封。拙著主标题所力求的境界就是要使自己的研究视野尽可能开阔,取证的范围在横向上尽可能广,当然其中所涉及的文人学士也就不受身份的限制,也不仅限于常州一府,以免作茧自缚,见木不见林。
  • 诗三百篇探故

    作者:朱东润

    诗三百篇成书中的时代精神为读诗四论之外的一篇,写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九四六年。文中一节重要的考证,是指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聘鲁观周乐这一著名历史故事不可信,又根据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六卿饯韩宣子于郊,韩宣子不知郑诗,特请六卿赋诗“以知郑志”的记载,判断直到这一年诗三百篇还没有成为通行的定本。再根据孔子说到“诗三百”,断定诗经的成书年代,在韩宣子聘郑至孔子壮年之间。这部书完成的时候,时代精神正如公羊传成公十六年所说:“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这是民族主义高潮的时代,时代的使命是追求诸夏部族的团结,一致抵抗其它部族的侵略。诗经的编写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这是对诗经的富于历史感的宏观解释。文本说:“了解诗三百篇以后,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中国诗人充满了苦难然而也具有坚强的精神,才能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虽是不断地遭着外来的患难,然而最后还是一个不能克服的民族。”从这里我们读到的不仅是历史,也是作者当下的心情。
  • 经学历史

    作者:皮锡瑞

    《经学历史》是研究经学的重要入门书,对研究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中国经学起自西汉初年,绵延二千多年,各种著作,汗牛充栋,然而却缺乏严整、系统的经学通史。清末经今文学家皮锡瑞所著的《经学历史》因此显得格外珍贵。此书对经学及其历史作了简要、清楚的介绍与评价,内容涉及经学史中的重要典籍、各种流派和代表人物。现代经学史家周予同先生又为此书作了详细、精当的注释,举凡典籍、人物、典章制度、生词僻义,均一一引征文献、详加阐发,为原书增色不少。
  • 韩诗外传集释

    作者:韩婴

    《韩诗外传集释(繁体竖排版)》由韩婴撰,许维遹校释。清人考订全书的以赵怀玉的校和周廷寀的注为最着。这两部书,在一年内相继印出,但互不相见,所校各有异同,因此互有得失。吴棠合刊为一书,一般都认为是善本。许维遹先生收集了有关的校注材料和不同版本,约有数十种之多,并旁及诸子、类书和其它材料,悉心剪裁,同时加上他自己的意见,撰成《韩诗外传集释(繁体竖排版)》。但到许先生去世时止,《韩诗外传集释(繁体竖排版)》尚非定稿。现经校读,核对引文,统一体例,改正了一些误字、标点和个别文字,排印出来,供研究者参考。《韩诗外传集释(繁体竖排版)》定名为韩诗外传集释,实际上,许先生的劳动更多的是化在集校这一部分上,仅有少数地方作了集释的工作。由于许先生已作古人,未加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