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宋史

  • 南宋都城临安

    作者:徐吉军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前言 宋室定都临安 第一节 宋室南渡及定都临安 第二节 宋室定都临安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的相对安全 二、发达的都市经济 三、便利的水陆交通 四、优美的山水风光 第三节 宋室南迁后中原文化对临安的影响 一、商业 二、手工业 三、城市建设 四、社会风俗 五、文学艺术 六、文化娱乐 七、宗教信仰 第二章 都城的规划与营建 第一节 都城的规划布局 一、“南宫北市”的城市布局 二、现实主义的城市生态区划 第二节 宫城 一、宫城的建造过程与宫城门 二、宫殿 三、坛庙 四、御前宫观 第三节 府城 一、外城城墙的建造 二、城门的设置 第三章 都城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一、临安府治 二、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责 三、历任知州、知府及其任职时间 四、任职特点 第二节 治安管理 一、几种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 二、治安管理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措施 三、城内外各厢坊的设置与分布排列 第三节 消防 一、历年火灾状况 二、火灾频发的原因 三、防火措施 第四节 环境卫生 第四章 市政建设 第一节 街衢 一、御街 二、城内大街 第二节 运河 一、城内外的运河 二、运河的疏浚与管理 三、漕运、粮仓与码头 第三节 桥梁 一、桥梁的地区分布 二、桥梁的种类与特色 第四节 渡口 一、主要渡口 二、渡口的管理与制度 第五节 饮水设施 一、饮水设施的建设与维修 二、饮用水的供应与饮用水源的保护 第六节 钱塘江江堤 一、历年潮灾概述 二、钱塘江江堤的修筑 第五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总数的发展 一、南宋初年人口的增减 二、南宋后期人口的划时代增加 第二节 人口的构成 一、以官僚为主的上层社会 二、商人与工匠 三、市井小民 四、农民 五、僧侣与道士 六、军士 第六章 西湖 第一节 官府对西湖的治理 一、张澄治理西湖 二、汤鹏举治理西湖 三、周淙治理西湖 四、张杓治理西湖 五、赵与 治理西湖 六、潜说友治理西湖 第二节 西湖风景区的布局 一、南山路 二、西湖三堤路 三、孤山路 四、北山路 五、葛岭路 六、三天竺路 七、西溪路 第三节 西湖十景 一、“西湖十景”的形成 二、“西湖十景”的景色 第七章 都市经济 第一节 商业 一、城内外店铺遍设 二、市场经济发达 三、商品琳琅满目 四、经营特色鲜明 第二节 手工业 一、官私手工业发展概况 二、主要行业的手工生产 第八章 文化娱乐 第一节 教育 一、太学 二、武学、宗学和医学 三、府学、县学与乡校、家塾、舍馆、书会 第二节 绘画与书法 一、绘画 二、书法 第三节 科学技术 一、杨辉在数学上的成就 二、医药 三、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第四节 音乐与歌舞 一、音乐 二、舞蹈 三、歌曲演唱 后记 编后语
  • 宋代文化史

    作者:姚瀛艇 编

    《宋代文化史》主要内容包括:宋代文化(代序);凡例;词目笔画索引;正文上册、下册;附录一: 宋代阶官表;附录二: 宋代文化史年表;附录三: 宋辽夏金蒙元纪年表词目分类索引;后记。
  • 宋代路分长官通考

    作者:李之亮

    《宋代路分长官通考》是我编撰的《宋代职官通考》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同样是在充分查阅宋代文献及后世方志的基础上,为宋代路一级主要长官以及中央设在某些路分的机构长官编写的年表。 宋代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级,最高一级叫做路,中级为府、州、军、监,下级为县(包括一些县级的军、监)。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宋代最高统治者接受了唐代毁于方镇的教训,在地方诸路不设一元化的最高长官,而是实行分权而治的策略,在诸路分别设置经略安抚使司,由文臣担任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并兼任所在府州的知府、知州,习惯上称为“帅司”。又设转运使司,负责漕运、监察等事务,习惯上称为“漕司”。这种局面持续到真宗时,又在诸路设置提点刑狱一司,派文臣,或同时派文臣与武臣共同掌管地方刑狱之事,习惯上称为“宪司”。王安石变法开始后,为保障新法实施,又在诸路设置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调运、赈济等事务,习惯上称为“仓司”或“庾司”。到了徽宗朝,表面上的富庶与祥和使上下都误以为王朝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于是又在各路设置提举学事司,掌管兴学之事。然而此司在宋代历史上存在了不足20年便被取消,南宋后不再设置。 路分中的诸司长官,原则上各司其职,没有主从之分,也就是说,一路中军民政事,由经略安抚使去管,用不着转运使、提点刑狱和提举官插手;一路中的漕运之事,经略安抚使也无须多问;至于刑狱之事,亦由提刑去管,他司充其量知晓而已,处置权仅在宪司。当然,遇有重大事件,诸司长官联合办理,那是个别情况。这种设置造成了路分诸司长官都是方面最高长官,同时又都不是独揽大权的最高长官,各司所属之事,直接对中央负责,哪一方面发生了问题就拿哪一司长官是问。宋代统治者的这一策略,果真有效地避免了唐代节度使有能力割据一方,与中央抗衡的弊端。然而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在扼制方面割据的同时,却又造成了诸司推诿、责权不明、效率低下的缺憾。如果说唐代毁于藩镇割据,那么宋代最终是毁于尾大不掉的繁冗机制。 在宋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路分诸司的长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长官原则上都是权力、政策和不同政治派系的具体体现者和实施者,他们无一例外地由中央委派,而中央并不能简单地与皇帝划等号,当中央各派政治势力发生矛盾时,他们在诸路中的势力主要由这些高级官吏们来体现,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这些人物既是中央政府中政治领袖们依赖的对象,又是州县官吏们追随和依倚的对象。他们上与京朝重臣有着密切的联系,又与地方种种角色和层次的人发生频繁的往来。摸清一个时期的政治走向、经济兴衰、兵势强弱、民政清浊,乃至于汲引后进、交往僧俗,不了解这些人的行踪脉络,就会给宋代文史各方面的研究带来很大的麻烦。我编此书的目的,也就是想为有志宋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的学者和同道起一个铺路垫石的作用。以下分别就本书内容稍作交待。 本套丛书包括:宋代路分长官通考-上、宋代路分长官通考-中、宋代路分长官通考-下。
  • 北宋东京城研究

    作者:刘春迎

    1981年北宋皇宫遗址的发现,拉开了北宋东京城考古工作的帷幕。随后北宋东京城的外城、内城、皇城、金明池、汴河、蔡河等多处重要遗址相继得到勘探发掘,这些发现对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结合历史文献,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北宋东京城的考古发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力求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最新的考古信息。 本书适用于从事历史研究和文物考古工作的研究人员以及各高等院校历
  • 金宋关系史

    作者:赵永春

    本书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精品研究项目成果。  笔者大学毕业以后,即从事辽宋夏金元历史教学,确立了辽金元史这一研究方向,并逐步把自己的研究重点调整到金宋关系史研究方面,相继写出一些有关金宋关系史研究方面的论文。1995年,我的《宋人出使辽金语录研究》项目,得到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在完成,《奉使辽金行程录》一书以外,又写出一些有关金宋关系史研究方面的论文。  本书以金朝兴衰为线索,系统论述金朝对宋政策,多方钩沉金宋和战史实。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若干有争议问题的观点。是第一部内容丰赡,叙述翔实的金宋关系史。
  • 圖解東京夢華錄

    作者:孟元老 著,黄验 注

    《圖解東京夢華錄》,是一部歷史導遊書,帶您到九百年前的汴京﹝開封﹞,遊皇城、逛夜市、觀婚禮、看劇場表演、看民俗節慶。不論是民俗節慶如:元宵、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節日;或是京城生活百態如:嫁娶、夜生活、消防隊、人力仲介、租賃、貿易、交通等等;或是各行各業如:酒樓、食品店、餅店、肉攤、魚市,都有詳細的描寫,是認識九百年前宋代生活的第一手讀本。 宋朝皇宮大內的建築結構、各單位機構的執掌與工作、皇帝的起居作息、元旦朝會等重要慶典的儀式、軍隊特技團的表演、皇帝主持的特赦典禮等等,都在這本書中一覽無遺。 《圖解東京夢華錄》帶您回到九百年前天下第一大城汴京,進行一趟驚喜的歷史旅遊,您可以看到宋朝的汴河與虹橋、街市上的商店與行人、看到酒店裡送菜服務生雙手頂著二十道菜的絕技、看到小兒科婦產科、看到相國寺前交易的盛況、看到各式各樣的車輛、消防隊、公主出嫁的風俗、各種劇場表演中神乎其技的藝人、娶媳婦的完整過程。 您也可以從書中的記載,對照古今民俗生活的異同,譬如清明節時,全城人士都出動去掃墓,並在郊外唱歌飲酒作樂,「四野如市」的盛況;譬如七夕,家家戶戶製作七巧樓,並且將花果、土偶、筆硯、針線、巧果等物供奉陳列,焚香祈禱的「乞巧」場面,女士們要望月穿針,或是將蜘蛛裝在盒子裡,隔天看看牠所織的網是否圓正,如果得圓或得正,就叫做得巧。這些風俗,傳了幾千幾百年,有的已經失傳,有的已經變質,但是,熱鬧的氣氛不曾稍減。 ◎東京──第十世紀東方第一大城 五代時,朱溫建立「後梁」,以汴州為開封府,建為東都;後晉天福三年(西元944年)改東都為東京(今之開封)。趙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東京。東京位於汴州,建於汴河之上,又稱汴京。◎《東京夢華錄》──文字版的東京紀錄片 北宋作家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錄了首都東京盛極一時的景況。描述東京城的社會生活、民俗趣味、宮廷慶典,是最權威、最珍貴的宋代社會生活紀錄片。繁華如夢,過眼不再,故曰《東京夢華錄》。◎《圖解東京夢華錄》──圖文版的東京風情畫 孟元老筆下的北宋京城,繽紛多彩,富麗堂皇,但僅只是文字的描述,難以想像實況、一睹真貌;加上孟元老使用不少當代俗語方言,後人更是難以理解。《圖解東京夢華錄》引用宋代畫家張擇端繪畫的《清明上河圖》等近百幅圖片,以與文字相對照,具體呈現了宋代的諸貌;對於文中描述的城牆、河道、街巷、商店、酒樓、寺觀等等,本書也繪製了東京城還原圖、東京街市地圖,以便閱讀時有所參照;同時隨文注釋,將諸多地名、機構、飲食、風俗等等名稱詞彙,加以詮釋,務使讀者諸君能更順利地進入《東京夢華錄》描寫的北宋大觀園裡! 這是一幅五彩繽紛的都會生活寫真,一趟鮮活驚艷的民俗文化之旅。 作者簡介 孟元老 北宋人。自幼追隨先人宦遊京師,耳聞目染北宋國都東京〈又稱汴京〉之盛;北宋亡國之後,夢元老避居南方,成為北宋遺老,撫今追昔,不勝感慨;與後生晚輩談起從前東京種種,聽者往往認為他是妄談。因此,孟元老寫下這本回憶錄,詳細記載了第十世紀東方第一大城東京的社會生活、宮廷慶典、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等等,成為觀察宋代生活文化的一個最佳的窗口。
  • 宋代社会生活研究

    作者:汪圣铎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系统研究宋代社会生活各个侧面的成果。研究的重点在下列四方面:一是对精神文化生活,如宋人公私观,佛教、道教对礼法的渗透,僧人中忠于国家观念的流行及南宋时期的观音崇拜。二是对官员、宗室这两个特殊群体生活状况的考察,以及对宋代特有的妇女享受俸禄这一社会现象的考察。三是对社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的分析,包括对医官系统的存在状况及对瘟疫的防范,对童子举给社会造成的影响,其中还有对《神童诗》作者的考察。四是对社会经济生活某些侧面的考察,包括官府经商、财政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设施,物价变化,伪钞、有价证券、金银钱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 目录 《河北大学历史学丛书》出版缘起 前言 宋儒的公私观 宋朝礼与佛教 宋朝礼与道教 僧人抗金事迹与僧人的忠孝观 南宋王朝与观音崇拜 宋朝宗室制度研究 宋代祠禄制度研究 宋朝文官俸禄与差遣 宋代官员俸禄和其他颁给分项考析 宋朝卖官鬻爵辨析 宋代女性享受俸禄研究 宋朝医官与防范瘟疫 宋代火政研究 宋代种花、赏花、簪花与鲜花生意 宋代的童子举及《神童诗》 南宋学生参政析论 宋代滑稽戏与钧容直 墨与宋代社会生活 宋代官府的回易 宋代财政与商品经济发展 宋代的递铺 北南宋物价比较研究 宋王朝的物价管理 宋代货币与社会生活 后记
  • 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研究

    作者:韩光辉

    宋辽金元是我国城市迅速变革的时期,重要表现之一在城市管理制度的重大调整。城市由此前的京县或附郭县管理转变为宋代的都厢、辽代的警巡院、金元时代的警巡院、录事司、司候司专门机构管理,城市拥有明确的行政界限、市域范围和职能完善的城市行政管理机构,管理城市的这些行政机构与管理城外郊区的京县及附郭县已明显分离开来,显示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演变。
  • 宋代婚俗研究

    作者:彭利芸

    第一章 绪论 壹、婚姻的意义 贰、婚姻二字古代涵意 叁、宋代遵循六礼 第二章 宋代一般婚俗 壹、婚姻年龄及时节 贰、媒妁的地位及流弊 叁、妻媵妾婢的地位 肆、贞节观念 伍、贤妇典范 陆、婚姻禁忌 柒、离婚与再嫁 捌、婚姻门第观 玖、士大夫风流生活 拾、冥婚 第三章 皇族婚姻上 壹、宋代皇宫概况 贰、选宫人和出宫人 叁、皇族婚姻限制 肆、皇帝纳后礼仪 伍、皇帝后妃婚姻一览表 陆、后妃出身分析 第四章 皇族婚姻下 壹、公主下降 贰、皇子纳夫人 叁、诸王纳妃 肆、诸王以下礼仪 伍、反和亲政策 第五章 宋代民间婚俗 壹、六礼仪节 贰、新兴的俗礼 参、俗礼的仪节 第六章 结论 壹、理学中心的婚姻观 贰、遵循古礼 叁、重视伦常 肆、提倡妇女贞节 伍、民族意识下的反和亲观念 陆、对后世影响
  • 宋代经济谱录

    作者:黄纯艳,战秀梅 著

    《宋代经济谱录》由黄纯艳、战秀梅编写。《宋代经济谱录》选录了反映宋代社会经济内容的史籍共12种,包括《糖霜谱》、《荔枝谱》、《蟹谱》、《菌谱》、《北山酒经》、《文房四谱》等。
  • 宋代政治与文学研究

    作者:沈松勤

    《宋代政治与文学研究》以专题形式,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宋代一些重要的政治现象,以及宋代政治对文学创作主体的政治命运与创作取向的影响,并对宋代一些重大的文学流变、重要的文学流派和创作现象重新加以审视,从中探寻其深层的历史文化动因。
  • 北宋古文运动的形成

    作者:冯志弘

    北宋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作者在潜心阅读大量原始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能够敏锐地发现和开掘前人研究的空白和薄弱环节,提出自己的见解,有重要创获。与其他问题的论著相比,这部著作的新意主要将着眼点放在古文运动的形成过程上。通过对文学现象、运动理念、文人思想的考察与时代背景、学术环境、地域文化等多种历史因素的研究,以及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这一过程的各种不同派别的人群的错综关系等等,在照顾论述运动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将运动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细致地揭示出来,全书较全面地勾勒出了北宋古文运动发展的整体面貌。
  • 程应镠史学文存

    作者:程应镠

    《程应镠史学文存》内容简介:程应镠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与历史教育家,青年时代相继在燕京大学与西南联大学习,参加过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而后投身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他在昆明与上海投入民主运动。1949年以后,程应镠先后在中学与大学担任组织领导工作,他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与古籍研究所的创立者,也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的奠基者。
  • 宋人佚简(全5卷)

    作者: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博物馆编

    龙舒本《王文公文集》背文载有宋人墨迹,时间为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至 隆兴元年(1163 年),1990 年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 版,名为《宋人佚简》。全书分为五卷,一至四卷为宋人书简,计三百余通,有“名宦、 将士、文人、学者”,涉及六十二人;第五卷为公牍,包括官文书和酒务帐。其内容丰 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及书仪和公文程式等,是十分珍贵的宋代实物文献资料。 来自邹蓓蓓的硕士论文《宋人佚简若干书简的整理与研究》
  • 南宋佛教制度文化研究(全两册)

    作者:王仲尧

    本书创造性地研究了南宋佛教制度文化及其在国内外特有的文化影响力问题,从三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是政府行政机制与寺院体制关系;南宋朝与户籍配套的僧籍体制、通过敕额进行合法寺数控制、敕差住持制度、寺院住持体制等,提高了佛教的社会文化影响力。二是寺院体制关系本身;嘉定年间出现的五山十刹体制及作为其外在物质形式的寺院建筑功能等,形成特定制度文化,成为佛教制度建设进程中的鼎盛期。三是寺院体制内部结构关系;因体制内涵的经营性质而体现的寺院经济经营模式,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互动的和谐性质,成为相应制度安排的特有表现, 研究视点从以往习见的僧团、教派转移到以寺院为主体,用详实的资料和鲜明的观点说明南宋佛教在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互动中建立的寺院体制,成为佛教发展迄今的基本制度。 王仲尧,哲学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美国西方大学等访问教授。
  • 胡则传

    作者:陆敏珍

    《胡则传:历史、传说与叙述者》以宋代兵部侍郎胡则的一生及其死后由人而神的事象作为着眼点,陆敏珍通过正史、墓志铭、笔记、民间传说、演义等各类文献的记载来讲述一位普通官员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不同叙述者的文字下所呈现出的人物面相。 一个人死后成为地方神祗,从此福佑一地,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并不鲜见。几千年来,人死后成为神,神又慢慢消逝,新的神祗再度出现,或者旧的神祗拥有更多时代所需要的神力。这些具有典型地域性的神祗分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与各个时间点上,他们能御大灾,能捍大患,是地方精神上的统管者,世俗是非的判决者。 陆敏珍著作的《胡则传(历史传说与叙述者)》讲述的胡则就是这样一位由人至神的例子。他曾是宋代一名普通的官员,做过县尉、录事参军、知州、转运使,最后以兵部侍郎致仕,为正四品下(元丰改制后为从三品)。
  • 宋元学案补遗(全十册)

    作者:[清]王梓材 冯云濠 编撰,沈芝盈 梁

    《宋元学案补遗》为清代学者王梓材、冯云濠所编,专为补《宋元学案》而作。书成于清代道光年间,凡正文100卷,附考3卷,序录1卷。其体例与《宋元学案》完全相同,卷目与之一一对应,学术和资料价值也与之完全相当,而其篇幅约为《宋元学案》的2倍。 中华书局整理本是自该书问世以来的首个整理排印本,有校勘记,有索引,使用方便。全套10册,其中第10册专为索引册,附多种检字法。 《宋元学案》是一部学术名著,由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初创体例并属草,但并未完成。其子黄百家继为之,也未完成。至乾隆初年,全祖望又为补修,虽大体已具,但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全祖望去世,全书也未最终完稿。其后王梓材、冯云濠辗转得到《宋元学案》手稿,接续整理,始于道光十八年(1838)编成并刻板。王、冯二人在整理此书过程中又掌握到大量材料,由于无法纳入正编中,乃不得不有《补遗》之作。由于《宋元学案补遗》在编纂时利用了大量传世珍本和地方稀见文献,今天看来其资料价值甚至超过了《宋元学案》,是研究这一时期哲学思想和历史文化的必备书。因此,只有把《宋元学案》和《宋元学案补遗》合观,才能成为完璧,才能了解宋元时期学术界的全貌。 《宋元学案》和《宋元学案补遗》缕述北宋、南宋、金代、元代400多年间的学术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之著述,提炼其学术要旨,揭示其师承渊源,备举前人之评述案断,提纲挈领,高屋建瓴,极具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尤其是《补遗》,搜罗人物更多,取材范围更广,组织编排更细密,案语评价更谨严。
  • 景德传灯录译注(全五册)

    作者:[北宋]道原

    《景德传灯录》为北宋真宗朝,吴僧道原所作为禅宗灯史。内容叙述禅宗师徒相承的语录和事迹。从过去七佛,至五代文益的法嗣,凡一千七百零一人,附有语录者九百五十一人。道原称,灯能照暗,祖祖相授,以法传人,譬犹传灯,故以此作为书名。本书问世以来在佛教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引出了禅宗一系列的灯录著述,为禅宗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实,而且为宋代以及以后有关学术思想史的撰述提供了可借鉴的样式。